《“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十三五产业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 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
• 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 • 现代服务业: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 •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
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与政策支持
04
传统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产业的发展困境与问题
传统产业的发展困境
• 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 •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滞后 • 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压力大
传统产业的问题
• 产业结构单一与同质化竞争 • 企业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不高 • 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传统产业的改革路径与政策支持
传统产业的改革路径
十三五产业规划的核心目标与任务
十三五产业规划的核心目标
• 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十三五产业规划的主要任务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 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 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链整合 • 提高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十三五产业规划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
• 发展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链整合
05
产业融合与产业链整合
产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产业融合的理论
• 产业融合的定义与类型 •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影响因素 • 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与政策建议
产业融合的实践
•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 信息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合发展
十三五产业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方法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文明建设读本)-作为地球文明。
1.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1.0分)A.环渤海区域B.长三角区域C.珠三角区域D.北部湾地区2.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
(1.0分)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2050年3.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4.()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它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
(1.0分)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5.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
(1.0分)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7.()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1.0分)A.精神文明B.物质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8.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分)A.一B.二C.三D.四9.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0分)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10.()是环境权的核心,是指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答案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
(1・0分)A.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B. 內分泌干扰物C.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D •常规污染物2.()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
(L0分)A. 环境资源使用权B环境状况知情权C环境参与权D环境侵害请求权3•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分)A.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 《中共中央国勢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走》4.()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0分)A. 十七大B. 十八届三中全会C. 十九大D. 十三届人大5.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0分)A. 提出全球治理理论B. "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C. 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D. 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6.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増加导致的全球变暖。
(1.0分)A. 有害气体B. 稀有气体C. 温室气体D. 空气污染物7•截止2019年,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有近()项。
(1.0分)A. 100B. 200C. 3OOD. 5OO8.()成为继〃煤烟型J 〃光化学烟雲型〃污染后的第三种空气污染问题,已被列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
(1.0分)A. 室内空气污染B. 石油型(或交通型或氧化型)污染C. 混合型污染D. 朗型污染9.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是()。
(1.0分)A. 永续发展B. 合作分享C. 共生和谐D. 绿色文明10.()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电力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布电力发展5年规划。
上次发布需要追溯到2001年1月1日,当时的电力主管部门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电力工业“十五”规划》。
“十五”电力规划发布以来,“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都未发布电力规划。
在此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装机容量迅速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亿千瓦,其中水电3.2亿千瓦,占21.1%;火电9.9亿千瓦,占65.56%;核电2608万千瓦,占1.7%;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1.72亿千瓦。
全年用电量达到5.69万亿千瓦时。
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而在“十五”电力规划发布之时,即截至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3.19万千瓦,其中水电7935万千瓦,占24.9%;火电2.38万千瓦,占74.4%;核电210万千瓦,占0.7%;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33万千瓦。
全年发电量达到1.37亿千瓦时。
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到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
考虑到为了避免出现电力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电力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在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需求的基础之上,按照2000亿千瓦时预留电力储备,以满足经济社会可能出现加速发展的需要。
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亿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亿千瓦左右,占比39%,提高四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气电装机增加5000万千瓦,达到1.1亿千瓦以上,占比超过5%,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2016年3月,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是中国发展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
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全面、系统、深入,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经济领域,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其中,包括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结构合理性和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和举措。
其中,包括了深化改革、完善法治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凝聚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和政策。
其中,包括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文化和社会领域,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和政策。
其中,包括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加强社会保障、促进民生改善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全民健康和幸福感,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总的来说,十三五规划内容全面、系统、深入,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国家,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有着远大的目标。
本文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路径等方面,探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国家战略性优先发展的未来产业,是实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其关注的是特定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增长潜力。
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装备等方面。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GDP的增长,同时还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整体实力。
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中国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一直非常重视。
2010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旨在实现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务优惠政策、人才支持政策和专项基金等方面。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高新技术领域作为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力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助力。
三、产业的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驱动和应用,同时也要配备其它关键技术,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网络通信安全等。
为了打造一流的核心技术和人才队伍,中国政府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培育和挖掘一批拥有全球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端科技企业。
四、发展路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大致包括了产业园区建设、新技术转化、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
为此,各地政府建立了众多的产业园区,包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新能源产业园等等,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为了促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商业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加速器等机构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面向2035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面向2035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均已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王礼恒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2期撰文,围绕“十四五”及203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环境、发展趋势、国内产业现状、发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
文章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推动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文章建议,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强化战略引领,强化创新基础、加快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大开放融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以期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前言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经过十年发展,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为推动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咨询项目。
作为系列研究的第四期,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研判国际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梳理各个重点领域的系统性技术、产业瓶颈突破技术、跨领域技术,凝练“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面向2035年的新兴产业技术预见及产业体系前瞻研究。
项目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及方法创新,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6个专题组,以及政策组、综合组的组织结构开展深化研究,提出了“十四五”及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方向及对策建议。
国家十三五规划
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发布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即从2016年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
这个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领和行动指南,旨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富裕幸福。
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是“经济稳中求进、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创新驱动发展”。
在经济方面,规划提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等措施,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
同时,规划强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并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
在生态环境方面,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措施,以改善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措施,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国家十三五规划还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
其中,农业现代化规划着重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城镇化发展规划则提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品质等措施,以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强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则关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和民生保障等措施。
总之,国家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和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和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等措施,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新版《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当今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征求修订意见的公告,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5大领域8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40个重点方向下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主要涉及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
其中,数字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详细说明如下:8数字创意产业8.1数字文化创意8.1.1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领域先进装备,包括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和增强现实眼镜等。
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和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装备等。
数据手套、游戏控制器等动作感知、追踪定位和人机交互装置。
数字化艺术展演展陈技术装备、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装备、智慧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转化保护展陈装备、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数字化装备等。
移动电子书、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终端。
8.1.2数字文化创意软件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虚拟现实处理软件,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家庭娱乐产品软件,其他体现交互式、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文艺创作、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品制作软件。
8.1.3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主要包括依托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数字化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出、艺术品、电子出版物、广告和移动多媒体等的设计开发制作。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9•【文号】国发〔2016〕67号•【施行日期】2016.11.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程 、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 工程等2 1 项重大工
程 。要 求 各地 区 、各 有 关部 门高 度重 视 战 略 性 新兴 产 业
发展工作 .切实抓好本规划实施,加强各专项规划 、地
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工作。■
酪
院
《“ 十三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 》印发
经 李克强总理签批 ,国务院 日前 印发 ( (“ 十 三五” 国 家信 息化 规划 ( 以下简称 规 划 )。 ( ( 规划 是 “ 十 三五 ” 国家规 划体 系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是指 导 “ 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 的行动指南。 规划 指 出, “ 十三 五”时期是信息化 引领全面 创新 、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是我 国从
固
网 络 大 国迈 向 网络 强 国 、成 长 为全 球 互 联 网 引领 者 的
关键窗 口期 ,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 、抢 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逐期 .也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
深 度 融 合 、 新 旧动 能 充 分 释 放 的协 同进 发 期 .必 须 加
强统筹谋划 ,主动顺应和引领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 。 规划 强调 。要按 照 “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一
步优化 ,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形成全球
产 业 发展 新 高地 。
规划》确定了八方面发展任务。一是推动信息技 术产业跨越发展 ,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二是促进高端 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 ,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三 是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 ,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 四是推动新能 源汽车 、新 能源和节能 环保产业快速 壮 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五是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 勃发展 ,创造引领新消费。六是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58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王玉梅 李玉梅(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因素1.引言“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国家制定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包容的方式,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力推动我国优势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应用,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球配置,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2.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影响因素分析(1)治理结构是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利害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分布,而且明确了有关公司各事项决策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对于公司高效运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体系健全和机制合理的公司理结构,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减少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由于资金、技术人员、成长战略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力。
(2)企业家创新观念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是企业成长的引领者,他和他的管理团队所具有的创新观念与对企业研发目标的制定与考核、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密切相关。
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技术进步的高淘汰率,使得现代企业永远需要面对未来的资源、技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挑战,无论多么辉煌的成就或成功的技术,都只能代表着过去,并不意味着企业未来的成长就会一帆风顺。
创新意识、机会意识和实干精神等组成的企业家精神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一、单选题(每题1分)1.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1.0 分)A.环渤海区域B.长三角区域C.珠三角区域D.北部湾地区我的答案:D √答对2.2018 年 10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 1.5℃。
(1.0 分)A.2025 年B.2030 年C.2035 年D.2050 年我的答案:B √答对3.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 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我的答案:D √答对4.()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它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
(1.0 分)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我的答案:C √答对5.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 PM2.5 污染主要集中在()。
(1.0 分)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我的答案:A √答对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 分)A.5000 亿吨B.6000 亿吨C.7000 亿吨D.8000 亿吨我的答案:C √答对7.()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1.0 分)A.精神文明B.物质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我的答案:D √答对8.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 分)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C √答对9.1992 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全球性和共同体发展进程中突出的有效动力。
中国正迈出着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6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中国“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举措和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划体系,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与润物细无声的支撑。
规划指出,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上,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兴产业参与研究开发联合创新,建设全国多中心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从宏观层面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大力加强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规划还强调加强金融支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小微企业投融资以及新兴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健全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调动市场活力,促进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化。
规划还指出,要建立新兴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加强信息化治理,增强监管效能和市场机制建设。
注重激发市场参与者对新兴行业发展的积极性,构建营商环境,把握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完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障措施。
此外,规划还要求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引入新的思想和方式改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专家、高端人才和普通技术工人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新兴产业人才队伍。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它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重要的发展历史时期,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
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编制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该规划以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振兴为主线,在科技、创新、金融、教育4个重点领域提出了总体要求,将重点倾斜到9支重要支柱性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领域,形成了39条应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兴和传统技术深度融合的绿色智能制造及其产业、信息服务和金融科技、智慧农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技术与装备、通信与信息安全等9大支柱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该规划旨在统筹推进“十三五”时期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促进有效需求、改善供给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完善一批有助于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成熟的培育政策;改进完善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人才支持,促进人才发展;推动政府法制环境的优化,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新技术转移和示范应用;完善市场营销机制,支持企业覆盖海内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开放;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激发投资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统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改革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友好性的能力。
以上就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总的来说,本规划以实现“双一流”和绿色发展目标为导向,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完善政策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人才支持、统筹推动和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打造了一系列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附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修订说明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变化,通过咨询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网上征求全社会意见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2013版作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目录》2016版。
《目录》2016版依据《规划》明确的5大领域8个产业,进一步细化到40个重点方向下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
欢迎社会各界持续对《目录》2016版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意见可发送邮件至xxcytcxtc@。
目录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1)1.1.1网络设备 (1)1.1.2信息终端设备 (4)1.1.3网络运营服务 (5)1.2信息技术服务 (7)1.2.1新兴软件及服务 (7)1.2.2“互联网+”应用服务 (8)1.2.3大数据服务 (9)1.3电子核心产业 (9)1.3.1集成电路 (9)1.3.2新型显示器件 (10)1.3.3新型元器件 (11)1.3.4高端储能 (12)1.3.5关键电子材料 (12)1.3.6电子专用设备仪器 (13)1.3.7其他高端整机产品 (13)1.4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 (14)1.4.1网络与信息安全硬件 (14)1.4.2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 (14)1.4.3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 (15)1.5人工智能 (16)1.5.1人工智能平台 (16)1.5.2人工智能软件 (17)1.5.3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 (17)1.5.4人工智能系统 (17)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8)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8)2.1.1智能测控装置 (18)2.1.2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 (19)2.1.3工业机器人与工作站 (19)2.1.4智能加工装备 (20)2.1.5智能物流装备 (20)2.1.6智能农机装备 (21)2.1.7增材制造(3D打印) (21)2.2航空产业 (21)2.2.2航空发动机 (22)2.2.3航空设备及系统 (22)2.2.4航空材料 (22)2.2.5航空运营及支持 (22)2.2.6航空维修及技术服务 (22)2.3卫星及应用产业 (23)2.3.1空间基础设施 (23)2.3.2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23)2.3.3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24)2.3.4卫星遥感应用系统 (24)2.3.5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 (25)2.4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25)2.4.1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 (25)2.4.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25)2.4.3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 (26)2.4.4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部件 (26)2.4.5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 (26)2.4.6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关键设备和系统 (27)2.5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27)2.5.1海洋工程平台装备 (27)2.5.2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 (28)2.5.3海洋工程装备服务 (29)2.5.4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 (29)2.5.5海洋能相关系统与装备 (30)2.5.6 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 (30)2.5.7海水养殖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 (31)3新材料产业 (31)3.1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31)3.1.1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31)3.1.2新型功能陶瓷材料 (31)3.1.3稀土功能材料 (32)3.1.4高纯元素及化合物 (32)3.1.5表面功能材料 (32)3.1.6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 (33)3.1.7新型膜材料 (33)3.1.8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 (33)3.1.9生态环境材料 (33)3.1.10高品质合成橡胶 (33)3.1.12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 (34)3.1.13新型化学纤维及功能纺织材料 (34)3.1.14其他功能材料 (34)3.2先进结构材料产业 (35)3.2.1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 (35)3.2.2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 (35)3.2.3新型结构陶瓷材料 (36)3.2.4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 (36)3.3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36)3.3.1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36)3.3.2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37)3.3.3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 (37)4生物产业 (38)4.1生物医药产业 (38)4.1.1新型疫苗 (38)4.1.2生物技术药物 (38)4.1.3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 (39)4.1.4现代中药与民族药 (40)4.1.5生物医药关键装备与原辅料 (40)4.1.6生物医药服务 (41)4.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41)4.2.1医学影像设备及服务 (41)4.2.2先进治疗设备及服务 (42)4.2.3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及服务 (44)4.2.4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及服务 (45)4.3生物农业产业 (46)4.3.1生物育种 (46)4.3.2生物农药 (47)4.3.3生物肥料 (48)4.3.4 生物饲料 (48)4.3.5生物兽药、兽用生物制品及疫苗 (49)4.3.6生物食品 (49)4.4生物制造产业 (49)4.4.1生物基材料 (49)4.4.2生物化工产品 (50)4.4.3特殊发酵产品与生物过程装备 (51)4.4.4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 (51)4.5生物质能产业 (52)4.5.2生物质发电 (52)4.5.3生物质供热 (53)4.5.4生物天然气 (53)4.5.5生物质液体燃料 (53)4.5.6生物质能技术服务 (54)5新能源汽车产业 (54)5.1新能源汽车产品 (54)5.1.1新能源汽车整车 (54)5.1.2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54)5.1.3新能源汽车电附件 (55)5.1.4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 (55)5.1.5机电耦合系统及能量回收系统 (55)5.1.6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 (55)5.2充电、换电及加氢设施 (56)5.2.1分布式交流充电桩 (56)5.2.2集中式快速充电站 (56)5.2.3换电设施 (56)5.2.4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 (56)5.3生产测试设备 (57)5.3.1电池生产装备 (57)5.3.2电机生产装备 (57)5.3.3专用生产装备 (58)5.3.4测试设备 (58)6新能源产业 (58)6.1核电技术产业 (58)6.1.1核电站技术设备 (58)6.1.2核燃料加工设备制造 (59)6.2风能产业 (59)6.2.1风力发电机组 (59)6.2.2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 (59)6.2.3风电场相关系统与装备 (59)6.2.4海上风电相关系统与装备 (60)6.2.5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60)6.3太阳能产业 (60)6.3.1太阳能产品 (60)6.3.2太阳能生产装备 (61)6.3.3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63)6.4智能电网 (63)7节能环保产业 (64)7.1高效节能产业 (64)7.1.1高效节能锅炉窑炉 (64)7.1.2电机及拖动设备 (65)7.1.3余热余压余气利用 (65)7.1.4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 (66)7.1.5高效节能电器 (66)7.1.6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 (66)7.1.7绿色建筑材料 (67)7.1.8采矿及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 (67)7.1.9信息节能技术与节能服务 (68)7.2先进环保产业 (68)7.2.1水污染防治装备 (68)7.2.2大气污染防治装备 (70)7.2.3土壤及场地等治理与修复装备 (71)7.2.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 (72)7.2.5减振降噪设备 (73)7.2.6环境监测仪器与应急处理设备 (73)7.2.7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装备 (74)7.2.8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74)7.2.9其他环保产品 (75)7.2.10智能水务 (75)7.2.1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 (76)7.2.12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 (76)7.2.13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 (76)7.2.14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服务 (76)7.2.15其他环保服务 (77)7.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78)7.3.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78)7.3.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79)7.3.3建筑废弃物和道路沥青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79)7.3.4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80)7.3.5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 (80)7.3.6资源再生利用 (80)7.3.7非常规水源利用 (82)7.3.8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83)7.3.9资源循环利用服务 (83)8数字创意产业 (84)8.1.1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 (84)8.1.2数字文化创意软件 (84)8.1.3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 (84)8.1.4新型媒体服务 (85)8.1.5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 (85)8.2设计服务 (86)8.2.1工业设计服务 (86)8.2.2人居环境设计服务 (86)8.2.3其他专业设计服务 (86)8.3数字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应用服务 (86)9相关服务业 (87)9.1研发服务 (87)9.2知识产权服务 (87)9.3检验检测服务 (87)9.4标准化服务 (87)9.5双创服务 (88)9.6专业技术服务 (88)9.7技术推广服务 (88)9.8相关金融服务 (88)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1.1.1网络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总体目标包括: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提出了四个发展路径: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路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路径,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重点路径,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为基础路径。
这些路径的提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规划》中明确了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这些产业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带动作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规划》中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财税政策、金融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协同和创新链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推进国际合作和加强国际媒体宣传,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增加对外贸易规模,实现经济的更加开放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中国国家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通过制定总体目标、
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将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十三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七十一章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第七十二章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七十三章建立国家安全体系第十八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七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十三五产业规划
十三五产业规划
十三五产业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发
布的《国家“十三五”产业规划》,目标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首先,规划提出了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规划强调要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规划强调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规划提出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具体措施。
第三,规划强调要加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能源资源产业等领域,规划提出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绿色发展等具体任务。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支持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
根据这些目标和方向,各地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人才,加大投资力度等,以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总之,十三五产业规划是一个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和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在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
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的综合优化。
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
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与企业能源供管系统综合集成,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
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发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搭建绿色融资平台,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融资。
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节能服务规范化水平。
制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
搭建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履约登记和服务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专栏16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节能装备制造工程。
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
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供热管网系统能效综合提升工程、电机拖动系统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燃煤电厂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
组织实施城市、园区和企业节能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四)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
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
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
提升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能力。
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工业废水、雾霾、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加快形成成套装备、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材料生产能力。
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齐全、发展规范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支持危险废弃物防治技术研发,提高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水平。
支持环保产业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
定期更新《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强化供需对接,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重点领域应用。
加快环保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强化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
支持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
大力推广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体废弃物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
扩大政府采购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环保产品采购比例。
实施环保产品领跑者制度,提升环保产品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组织实施先进环保装备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示范工程。
提升环境综合服务能力。
基于各行业污染物大数据,推动建立环保装备与服务需求信息平台、技术创新转化交易平台、环保装备招投标信息平台,提高环保服务信息化水平。
推动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卫星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污染排放、环境质量基础数据与监控处置信息平台,提高环境监管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环境服务业试点工作。
发展环境修复服务,推广合同环境服务,促进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应用。
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深入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
推进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设计。
专栏17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创新示范工程对接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在具备条件的区域,以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应用为核心,以互联网为纽带,建设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系统、低碳社区、碳捕集和富碳农业、绿色智能工厂等综合应用设施,先行先试相关改革措施,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化建设、生产生活的融合创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打造相关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区域。
(五)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推动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提高政策保障水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壮大。
到2020年,力争当年替代原生资源13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规模达到3万亿元。
大力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和尾矿综合利用。
推动冶金渣、化工渣、赤泥、磷石膏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中战略性稀贵金属的回收利用。
研发尾矿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尾矿中伴生有价元素回收和高技术含量尾矿产品开发,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经济性。
研发复杂多金属尾矿选冶联合关键技术与装备、清洁无害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单套设备处理能力达到每年100—500万吨的尾矿高效浓缩及充填料制备、输送、充填成套工艺技术。
开发低品位钛渣优化提质技术,提高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促进“城市矿产”开发和低值废弃物利用。
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拆解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加工利用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系统,协同发挥各类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作用,打造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基地。
落实土地、财税等相关优惠政策。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础设施,支持现有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地升级改造。
加强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
基本实现畜禽粪便、残膜、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支持秸秆代木、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生物质能、商品有机肥等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鼓励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多种农林废弃物,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和集中供沼气工程。
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回收废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
鼓励利用林业废弃物建设热、电、油、药等生物质联产项目。
积极开发农林废弃物超低排放焚烧技术。
积极开展新品种废弃物循环利用。
开展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示范,推动废弃太阳能电池、废旧动力蓄电池、废碳纤维材料、废节能灯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广稀贵金属高效富集与清洁回收利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等。
支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与应用,发展碳循环产业。
大力推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核心材料和关键装备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配套能力。
推动建设集聚发展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
开展海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总包与服务。
开展海水淡化试点示范,鼓励生产海水淡化桶装水,推进海水淡化水依法进入市政供水管网。
推进海水冷却技术在沿海高用水行业规模化应用。
加快从海水中提取钾、溴、镁等产品,实现高值化利用。
发展再制造产业。
加强机械产品再制造无损检测、绿色高效清洗、自动化表面与体积修复等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加快产业化应用。
组织实施再制造技术工艺应用示范,推进再制造纳米电刷镀技术装备、电弧喷涂等成熟表面工程装备示范应用。
开展发动机、盾构机等高值零部件再制造。
建立再制造旧件溯源及产品追踪信息系统,促进再制造产业规范发展。
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推动物联网电子监管技术在危险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利用处置等领域应用,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
统筹国内外再生资源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鼓励通过合同管理方式,提供废弃物管理、回收、再生加工、循环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和原料。
建立健全覆盖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再生产品、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
专栏18资源循环替代体系示范工程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动太阳能光伏电池、废弃电子产品稀贵金属多组分分离提取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废液晶等新品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示范。
推进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置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发展。
建立以售后维修体系为核心的旧件回收体系,在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维修销售等环节和煤炭、石油等采掘企业推广应用再制造产品。
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项服务。
六、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
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一)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
适应沉浸式体验、智能互动等趋势,加强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在内容生产技术领域紧跟世界潮流,在消费服务装备领域建立国际领先优势,鼓励深度应用相关领域最新创新成果。
提升创作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加大空间和情感感知等基础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
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创作、网络协同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
增强传播服务技术装备水平。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等配套装备和平台,开拓消费新领域。
大力研发数字艺术呈现技术,提升艺术展演展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支持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
研究制定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关键标准,推动自主标准国际化,完善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
专栏19 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影视等新型软硬件产品,促进相关内容开发。
完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影视传媒等领域标准体系广泛应用,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智慧博物馆、超高清内容制作传输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