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广播电视史》-课程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史》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8121582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新闻学(全媒体试验区)学时数:32学时学分: 2编(修)订人:莫光木编(修)订日期:2020年12月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广播电视史》是一门以广播电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世界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验为教学内容的史论性课程。
本课程分“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两大部分。
上篇从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体制发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作了宏观阐述,并对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作了深入的梳理贯通。
下篇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融史料和论述于一体,对中国本土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构筑了完备的框架。
三、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第一,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掌握每个章、节的要点和最基本内容;第二,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对每章线索脉络要清楚把握;及时学习,基本知识要牢固掌握,记忆准确。
第三,学习本课要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不足和欠缺的历史知识要尽快弥补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知识介绍性质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专题讲授、分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把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对《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再来进行《中外广播电视史》课程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对整个广播电视的发展有深入清晰的掌握和了解。
五、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六、成绩考评平时成绩50%,包括日常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检查。
期末考试50%,笔试。
七、指定教材: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三版。
八、参考书目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
2.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方式,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无线电技术进行研究。
189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首次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标志着无线电的诞生。
随后,无线电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探索无线电通信的潜力。
20世纪初,广播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1906年,加拿大无线电工程师雷吉纳德·费塞登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广播实验,他将音乐和演讲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了一个远离发射器的地方。
这次实验被认为是广播技术的开端。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利用无线电进行广播。
1920年代,无线电广播开始普及化,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闻和娱乐传媒。
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各种广播节目,包括新闻、音乐、戏剧等。
广播电台也开始出现,成为节目制作和传播的重要机构。
而电视的发展也起源于无线电技术。
1920年代,德国的保罗·尼波科开发了一种叫做“电子技术视觉”的系统,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图像。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变得更加完善。
1936年,德国在柏林举办了第一次电视广播活动,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电视广播。
二战后,电视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1940年代至1950年代,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视广播系统,并逐渐普及到民众中。
电视节目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包括新闻、体育、娱乐等。
电视机也成为了家庭的常见电器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不断提高,信号的传输范围也越来越广。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加清晰、多样的节目内容。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观看和收听电视节目,传统的广播电视正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选择。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第七章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汇总
第七章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概说广播电视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媒介。
它们是顺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
广播的诞生过程:①无线电波的发现。
②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③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④电台广播的诞生。
正式的电台广播:1920年 11月 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办于匹兹堡的 KDKA 电台开播。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广播事业的发展过程:1. 20世纪 20年代,是它的初创阶段。
2. 20世纪 30-40年代,是它的大发展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趋于普及。
4. 20世纪 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
电视的诞生过程:①电视技术的准备。
②实验性的电视播映。
③正式的电视播送。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电视发射台。
④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
电视传播样式:电视媒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①彩色电视。
②卫星传播。
地面微波传送:是一种接力的方式的传播,每隔 50公里左右就要设立一个中继站,因而传送环节多,建设费用昂贵。
卫星传送比地面微波传送的环节少、覆盖面大、信号质量高、投资少, 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电视的普及和国际化。
③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机用户安装简单的接收装置就能直接收看卫星传送来的节目。
80年代以后,卫星直播电视广泛使用于跨越国界的电视传播,成为国际电视的重要传播和接收方式④有线电视(电缆电视 :把接收装置收到的电视信号用电缆传送到用户家中。
它图像清晰,抗干扰性强,频道多,因而很受观众欢迎。
⑤数字电视:传统的电视是采用模拟的方式,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电视信号的。
新兴的数字技术则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电视信号并进行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
数字技术能够大大压缩电视节目,能够大大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电视清晰,音响好。
数字化涉及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大领域, 其中尤以地面电视的数字化难度最大。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1. 引言1.1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播电视作为主要的传媒工具,承担着宣传、教育、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播电视是政府宣传思想政策的重要传播渠道,通过广播电视,政府可以向全国人民传达重要政策、新闻信息等,增进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广播电视还是社会公共信息的主要来源,为人们提供及时、权威的信息,促进社会的公共意识和舆论引导。
广播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电视节目的播出,传递国家文化和价值观念,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
广播电视还是文化艺术作品的展示窗口,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1.2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始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漫长历程。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广播电视产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从单一的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发展、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使广播电视的清晰度和画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广播电视行业也逐渐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各个节目频道竞相涌现,内容丰富多样。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广播电视节目也越来越吸收外国先进的制作理念和技术手段,展现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风貌。
广播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文化建设、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民族精神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些发展历程中,广播电视始终扮演着与时俱进的重要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达到2000字要求,结束】。
2. 正文2.1 广播电视改革开放初期的挑战与突破广播电视改革开放初期的挑战与突破主要体现在政策、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
在政策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广播电视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官方媒体体制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第七章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 《世界报道》推出后,《晚间新闻》改版,采用直 播形式,以科技、文化、卫生为主要内容。1995年4 月3日,中央电视台推出午间新闻栏目《新闻30分》。
❖ 2、评述和言论节目的兴盛 ❖ “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 ❖ 探究复杂社会现象的《新闻调查》 ❖ 隐性采访偷拍的《每周质量报告》 ❖ 推动法制进程的《今日说法》
❖ 1973年后,《国际新闻》增加到每周2-3次。
❖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的3部电视新闻片是 中国首次通过卫星发出的新闻。
三、发展与改革
❖ 1、传统新闻节目的发展
❖ 在《国际新闻》的竞争推动下,《新闻联播》在 1981年7月1日改进编排,重新设计新闻“版面”。
❖ 198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设立《午间新闻》; 1985年3月,设立《晚间新闻》。
❖
这一阶段,电视连续剧在艺术手法、播出方式等方面所显示
出的全新特征,从创作上确立了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艺术的地位,
这也是中国电视剧的成熟期。
❖
1990年,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诞生,并且成了通俗
电视剧进入中国电视剧主流的标志;1992年,中国电视剧史上
第一部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1994年,第一部情景
❖
我国电视剧的主流样式开始转向了连续剧(4集和4集以上,
分集播出,主要人物和情节有一定贯穿性的电视剧样式)的创
作。如果说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
的距离,那么这一阶段的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
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展至此,终于告别了模仿戏剧、模仿
电影的历史,这也是我国电视剧本体自觉时期。
广播电视概第七章
由播音员
到专家的转变
6、 体育节目的服务性和产业性 投资体育产业
购买转播权
直播周末
直接
第三节
体育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沟通情况,提供丰富信息 二、增强精神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三、获取知识,转变观念,提高全民素质 四、满足受众欣赏要求,发挥娱乐功能 五、推动体育产业化,为经济建设服务 六、促进中国与世界全方位交流
第二节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兴盛与新特点
世乒赛 篮球公园.mpg
1、 体育节目播出时间增加 2、 体育节目繁荣与多样化
3、 体育节目的社会化、立体化和深刻化 4、 体育新闻呈现出交叉性 深刻性 综合性和前瞻性 知识性和趣味性特点
体坛快讯由解说型到评论型的 5、 体育节目主持 Nhomakorabea的角色转换
转变
由单一主持人到多人主持的转变 受众参与主持
第七章
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
第一节 我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回顾 广播:1951 年 2 月 进行第一场体育实况转播 1961 年中央电台转播了北京 26 届世乒赛 1978 年中央电台首次从国外转播曼谷亚运会 电视:1958 年开播体育节目 1958 年 6 月,中 央电视台转播女蓝比赛 1978 年开始大规模转 播体育比赛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媒体形式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媒体平台,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历程充满了波澜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和信息传播领域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匮乏、技术陈旧、节目单一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迎来了改革的契机。
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节目内容,逐步向全民开放,节目类型和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国有媒体与地方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广播电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条件开始逐步形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电视技术、互联网电视技术的涌现,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节目制作、传输和接收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广播电视内容得以更广泛、便捷地传播。
数字化电视节目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观众的观看体验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了跨平台传播的阶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内容,并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也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娱乐消费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力度,推出了各种应用软件和互动平台,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中,内容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传播和管理机制得到了全新的优化和完善,内容质量和创新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广播电视的发明及发展
广播电视的发明及发展广播电视是一项革命性的发明,它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广播电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开始尝试通过无线电技术传输声音和图像。
广播技术的发展始于1895年,当时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首次成功地将无线电波用于传输音乐和声音。
这项科技创新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无线电收音机收听音乐会和新闻报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早期阶段,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和质量仍然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播技术得到了改进,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
广播电台广泛建立起来,开始进行规模化的广播和节目制作。
人们可以坐在家中,通过收音机收听新闻、音乐、电视剧和儿童节目等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
这种媒体形式的出现让人们拓宽了视野,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情况。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视的原理与广播类似,但是通过电子设备将声音和图像传输到电视机上。
最早的电视节目制作非常简陋,黑白的图像和有限的通信范围限制了电视的发展。
然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电视的画质和音质都得到大幅提升。
电视的普及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年代。
随着电视机的生产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电视机。
电视节目的种类也不断增加,人们可以观看各种娱乐、新闻和教育节目。
电视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随着技术的发展,彩色电视、平板电视以及互联网电视等新型电视产品相继问世,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观看体验。
在21世纪,广播电视的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通过网络和流媒体技术,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观看广播和电视节目。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人们享受到更加清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媒体内容。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和创新。
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但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
广播电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和娱乐,也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解析考试范围: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第一节)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体制与节目(第一节)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分别历史(第一、二、四、九节)第四章: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所有章节)第五章: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所有章节)第六章: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所有章节)第七章: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第一、二章节)第八章: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所有章节)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1、电子传播的三项基本要素:动力、渠道、编码2、电子传播的三种重要方式:传导、感应、辐射3、1864年马克斯韦尔提出重要的电磁波存在理论4、赫兹测量出电磁波的速度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参数,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电广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5、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发明无线电6、1906 年,美国人德佛雷斯特在弗莱明的装置上做了小改动,增加栅极,就产生三极管7、调频广播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最大的优势是抗静电干扰,声质优美,不失真)8、电视除了音频广播传递的一切因素之外,还有一项关键的要素----- 活动图象9、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力的强弱于光线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的。
10、图象传送的关键技术是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
11、早期的电视实验活动人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他首先向人们展示一台用尼普可夫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12、1878 年,英国科学家克鲁斯发明了阴极射线管13、1928 年,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佐里金为它命名为显象管14、为电子电视发明作出贡献的还有美国少年发明家斯沃兹,他发明图象分解仪15、用电磁波传播文字信息的技术是--- 无线电16、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电话17、加拿大人费辛顿和美国人德佛雷斯特是早期实验广播电台的突出代表,1906 年圣诞之夜,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18、KDKA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被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19、美国商营广播网在世界上是首创,它建立的三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广播者的愿望,因为从经济角度考虑,联播节目更为便宜,第二是听众的愿望,因为边远地区缺乏上佳演员,他们希望由中心城镇的明星来改进节目,第三是广告者的愿望,因为联播有利于远距离、大范围的商品推销20、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盛大的歌舞幵始电视正式播出,这一天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21、记录媒介(名词解释):即时传播是广播电视极大的有时,但是,直播又是非常辛苦的劳动,直播极易出错,而且最初的广播电视很难保存,相对于蒙太奇化的电影,原生态的直播电视时间冗长,技艺手段单调,于是,人们力求采用综合性的传播方式,这就是记录媒介22、最先发明声音存储方法是滚筒和唱盘录音法23、1958年,法国和美国NTSC制式的基础上幵发出SECAM制式,即“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优势在于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象色彩的影响有很大改进,1963 年,德国也在NTSC制式的基础上研制成PAL制式,即“相位逐行交变式”这种制式的优点是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24、卫星传播;通过外太空的人造通用卫星进行传播的形式25、有线广播的定义:有线广播是以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传送节目并进行放大分配的电视系统26、芬兰的有线电视技术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体制与节目1、广播电视体制的定义: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广播电视体制主要取决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也包括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2、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先决条件: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先决条件,除了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有其他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先决条件,这些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幅员、人口、语言、地理、地缘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许多重,而且相互作用。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1925年,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电 视机,192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 。
技术进步与变革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不断进步,从黑 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画面质 量越来越清晰。
变革
广播电视不仅在技术上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内容上也发 生了很大变化,从单纯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到各类专业频 道和互动性节目的出现,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未来趋势与展望
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将朝着更加多元 化、互动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展望
未来广播电视将更加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 体验,同时还将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形态。
02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传播方式与特点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
产业现状与格局
01 产业规模
全球广播电视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庞大 。
02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 合发展。
03 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激烈,大型媒体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广告经营与盈利模式
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是广播电视产业 的主要盈利来源。
盈利模式创新
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付 费内容、品牌合作等。
《广播电视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 广播电视的类型与节目形态 •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 •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与责任
01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01 起源
19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 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和图像。
广播电视发展史
广播电视发展史1920年,英国的马可尼开始了试验性广播。
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个电台,ZLO以中波从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的屋顶开始广播。
1929年,第一座地方台建成,1959年,国内共有广播电台78座,普及率几乎100%。
1929年,英国试播无声图像,1936年,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伦敦建成,同时它也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1937年,英国拥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1945年,独立电视公司成立。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英国恢复了电视广播。
1949年,英国第二座电视台成立,1952年,五座电视发射台在英国建成。
1955年10月10日,英国开始了彩色电视实验性广播。
1962年,英国首次通过“通信卫星”转播黑白及彩色节目,1967年7月1日,正式播出彩色节目,1989年,英国开始了卫星直播。
到2006年年末,英国6 000万台电视机中有48.5%已被连接到数字设备上。
截至2007年,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英国通信办公室证实,英国有2 140万家庭采用了数字电视,大约占英国家庭总数的85%。
2008年,英国开始提供免费的卫星电视广播服务,对于用户而言,只需要一次性付款购买相应设备就可以永久免费收听、收看。
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的广播电视网开始覆盖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网络,并不断地通过数字、有线和卫星传送,进一步扩大了电视覆盖面。
1922年由六家无线电广播公司和电器公司组成,为商业组织,1927年依法归为国有。
在1954年独立电视局(ITA)成立之前,BBC 独立经营全英广播电视事业。
BBC保持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对议会负责。
1991年后,BBC打开了亚洲、中东和非洲大陆市场,并在日本开办了24 小时的广播。
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的广播电视网开始覆盖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网络,并不断地通过数字、有线和卫星传送,进一步扩大了电视覆盖面。
第七章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
6、 沿袭效应(Inheritance Effect)
沿袭效应与观众流的概念紧密相连。 某一类观众喜欢某一类节目,他们在看 完这个节目后,如果后面的一个新节目 仍然把他们作为目标观众,那么他们会 继续呆在这个频道上。
7、 无缝过渡策略
目的:防止两档节目之间留下明显“破口”, 将前面节目的受众顺利导入下一节目。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构成策略
1、匹配原则(Compatibility) 制定节目编排策略时应该努力使不 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与人们生活周期中各 个阶段相匹配,从而有效地争取观众。
2、 规避性对抗 (Counter Programming)
规避性对抗节目提供一种完全不同 于竞争台节目的内容,从而把竞争台的 部分观众吸引过来。
例如:美国电视节目类型的谱系划分
小结:
“类型化”的节目构成,是指媒介主动
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来明确界定出目标受 众的人口学特征,然后通过恰当的节目类 型聚合和培养起对该类型节目感兴趣的人 群。
意义:1、达到不同受众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 不同广告诉求目标的最大限度契合。 2、便于节目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
按照观众的收视变化情况,全年可以 自然划分为四个编播季: 12月至2月的冬季编排,以春节为重心; 3月至5月的春季编排,以五一为重心; 6月至8月的暑期特殊编排; 9月至11月的秋季编排,以十一为重心。
第三节 广播电视市场的全球化
广电业与娱乐业融合 商业竞争与广电业的全球化
节目开头的无缝过渡 节目结尾的无缝过渡 节目间隙的无缝过渡 16号早新闻.wav 新广早新闻 评议.doc
运用节目编排策略的两条思路:
1、台内各频道之间的节目编排应贯彻整 体原则,谋求各频道观众群相加的“和” 最大。 2、针对台外对手频道的节目编排实行有 效的制胜策略,谋求在竞争中赢得最大 收益。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它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频和视频信息。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从最初的实验阶段逐步发展为现代化的媒体产业。
下面将从广播和电视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时候。
最早的广播技术是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传输声音信号。
1901年,马可尼首次在大西洋上成功传输了电报信号,标志着无线电通信的开始。
随后,广播技术逐渐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无线电波传输音乐和语音信号。
1920年,第一台商业广播电台在美国建立,广播正式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
20世纪30年代,广播技术进一步发展,音质和范围得到了提升。
1940年代末,调频广播开始应用,在音质和稳定性方面有了更大的改进。
到了20世纪末,数字广播和卫星广播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广播的传输质量。
电视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非常迅猛。
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1936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全球范围的电视转播实验,人们首次能够通过电视看到远在他们身边数千英里的景象。
同年,德国也开始试用电视实验。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电视技术不断改进,电视机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电器设备。
1950年代开始,彩色电视逐渐取代黑白电视成为主流。
20世纪8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开始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频道收看各种内容。
21世纪初,数字电视出现,提供更高的画质和更多的节目选择。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等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电视传播的方式,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线电波音频传输到无线电波音频和视频传输的转变。
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现代化的媒体产业,广播电视在丰富人们生活、传播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广播电视将继续朝着更加多样化,高品质,多平台的方向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观看和体验。
广播电视技术的历史演变分析
广播电视技术的历史演变分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广播电视技术的出现和演变无疑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
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和文化交流的方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早期的广播电视技术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1895 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进行了无线电通信的实验,这为后来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 20 世纪初,无线电广播开始崭露头角。
最初的广播只是简单的语音传输,通过调幅(AM)技术将声音信号加载到无线电波上进行发送。
听众们使用简陋的收音机接收这些信号,虽然音质不佳,但却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体验。
广播内容主要包括新闻、音乐和戏剧等,它迅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调频(FM)广播技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
与调幅广播相比,调频广播具有更好的音质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提供更清晰、更稳定的声音效果。
这使得广播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进一步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
电视技术的发展则相对较晚。
在 20 世纪 20 年代,英国科学家贝尔德成功进行了电视图像的传输实验。
早期的电视采用机械扫描方式,图像质量粗糙且不稳定。
然而,这一突破为后来电视技术的发展开启了大门。
在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电视技术逐渐从机械扫描转向电子扫描,图像清晰度和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彩色电视技术也开始研发。
1954 年,美国正式播出了彩色电视节目,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在广播电视的传输技术方面,最初采用的是地面无线传输方式。
电视台通过发射塔将信号发送出去,覆盖一定范围内的观众。
然而,这种方式的覆盖范围有限,而且容易受到地形、建筑物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卫星通信技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引入广播电视领域。
通过卫星转发信号,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绪论0.1复习笔记0.2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认识广播电视媒介第一章广播电视史前史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产生与技术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广播电视新媒体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走近广播电视媒体第五章外国广播电视事业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操作广播电视媒介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广播电视采访摄录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写作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广播电视节目声画编辑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广播电视文字编辑与节目编排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编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第十四章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经典理论概述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电视播出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内容质量也不断提升。
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
本文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节目单一。
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内容质量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观众需求。
改革的开展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0年代中国电视台相继成立,并不断推出新的节目形式。
这为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90年代至今,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广播电视行业的机构和体制得到了改革和完善,技术水平和制作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也发展迅猛,内容日益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节目质量显著提高,新技术新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优秀的电视剧、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逐渐走向国际。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相比,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但在整体规模和节目输出量上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竞争加剧,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实现更大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质量。
也需要加大对优秀节目和人才的扶持力度,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需要克服内容质量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整体实力,造福广大观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接下来,广播电视行业要保持创新,不断提高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多元的观众需求,实现更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变迁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
从最初的国有垄断到市场化竞争,从模仿西方节目到更注重本土文化,在这些变迁中,不仅是广播电视行业,也符合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脉搏。
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使得广播电视行业面临了一次新的转型。
在这之前,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由国家垄断主导,广电总局掌握着全部电视台和电台的编导制作、内容审核和管理工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广播电视的管理,多个省市级电视台也相继成立,电视的市场化竞争初具雏形。
在这一阶段,中国引进了大量国外电视节目,如美国《鬼畜美女》、英国《托马斯小火车》等,并且优化了本土节目的制作,如《歌舞青年大集》、《星光大道》等。
从200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领域迎来了更大的变革。
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各类视频,而广电总局在此时也开始推出地方电视台卫视频道,产生了更多的竞争。
这也催生了新的视频平台,如优酷、土豆等,它们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最大的竞争者。
此时,中国的电视节目开始向内容多元化和本土化方向发展。
如《中国好声音》、《我爱我家》、《奔跑吧兄弟》等节目,都成为了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代表作。
到了现代,广播电视行业被技术不断赋能。
比如,5G技术的推广和智能电视机顶盒的发展,让用户可以观看更高品质、更多样性、更个性化的内容。
同时,强大的大数据技术也让广播电视行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从而更好地制作内容。
如今,面对其它数字媒体的挑战,广播电视行业需要保持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人们消费文化时的重要渠道。
(字数:3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繁荣期(2000-2008): 多元题材的汇集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精良的大制作影视剧走进观众的视线, 在各地收视冠军宝座上轮番出现的电视剧,题材可谓丰富多样: 革命军事剧、家庭情感剧、青春偶像剧……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电视剧在娱乐中所占的分量虽有所下降,但是仍不乏重量级电 视剧出炉——《闯关东》的轰动效应,《金婚》的全民共鸣, 《士兵突击》“许三多”更成为“年度人物”…… 许三多,一位“傻根”式的士兵,在《士兵突击》之后 成了中国人的标志性符号,它成功地实现了媒体之间的热传 递———先在各大电视台收视率居高不下,继而转战网络,引 发网民热议,接着又在传统平面媒体上频频亮爆,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许三多现象”是 当下电视剧制造的一个奇迹。
二、电视的“新闻纪录片时代”
1、初期的电视新闻
新影厂的《新闻简报》和纪录片是早期新闻节目 来源。 北京台首次播放的自拍的新闻影片是《中共中 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新闻纪录电影与新闻纪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 者是成品,后者是现场制作的。 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简明新 闻》,每次5分钟。 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电视新 闻》专栏,每周3次,每次10分钟。 宣传性的电视片时效很低,被称为“旧闻新播”。 电视新闻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很狭窄。
二 、成长期(1986-1989): 名著拍摄的高峰 1986年被称为中国连续剧阶段的起点,自那一年起,连续 出现了几部引起极大轰动的连续剧作品:《四世同堂》(28集)、 《寻找回来的世界》(12集)和《新星》(12集)。更重要的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接二连三被搬上荧屏。《红楼梦》、《西游 记》都在这一时段完成,并且都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拍摄的, 它们让中国电视剧第一次走进了海外市场。 我国电视剧的主流样式开始转向了连续剧(4集和4集以上, 分集播出,主要人物和情节有一定贯穿性的电视剧样式)的创 作。如果说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 的距离,那么这一阶段的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 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展至此,终于告别了模仿戏剧、模仿 电影的历史,这也是我国电视剧本体自觉时期。 1987年,36集电视剧《红楼梦》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四大 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搬上荧屏;1988年,25集电视剧 《西游记》第一次将全本《西游记》搬上荧屏,也首创了电视 剧出国拍摄的先例。 代表脸谱:陈晓旭(《红楼梦》)、六小龄童(《西游记》)
2、早期的国际交往 1959年下半年其,北京电视台设立每周一 辑,每辑数国的《国际新闻》专栏。 北京电视台对来自西方的新闻片选择很严, 采用率不高。 1973年后,《国际新闻》增加到每周2-3次。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的3部电视新闻片是 中国首次通过卫星发出的新闻。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
一、广播新闻的传统
在广播时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 新闻栏目是《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 闻联播》。但是更多起到“传声筒”的宣告 功能。 在电视时代,中央人们广播电台的《联 播》节目失去优势,在1987年,节目提前到 18时30分。早晨《报摘》仍有忠实听众。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这一阶段的中国已成为世 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随着电视剧产 量的逐年增加以及优秀连续剧作品的大量涌现,一 支日渐成熟的电视剧编创队伍开始形成。 2005年,第一部大型章回体古装电视喜剧《武林 外传》登上荧屏。 代表脸谱:蒋雯丽(《金婚》)、李幼斌(亮剑)、 王宝强(《士兵突击》)
三、发展与改革
1、传统新闻节目的发展
在《国际新闻》的竞争推动下,《新闻联播》在 1981年7月1日改进编排,重新设计新闻“版面”。 198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设立《午间新闻》; 1985年3月,设立《晚间新闻》。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时效性提高;新闻中开始出现 了报道重大灾害事故的社会新闻和批评性报道。 《世界报道》推出后,《晚间新闻》改版,采用 直播形式,以科技、文化、卫生为主要内容。1995 年4月3日,中央电视台推出午间新闻栏目《新闻30 分》。
Hale Waihona Puke 三 、成熟期(1990-1995): 平民情结的回归 这一阶段,通俗剧创作显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视角开始瞄准 人情冷暖。如《渴望》主人公刘慧芳就是一种真诚的呼唤,她给 我们这个人情渐趋冷淡的社会带来了一种期望,所以,该剧播出 时才会出现举国轰动的场面。另外,农民工大量进城,应运而生 的电视剧《外来妹》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沿海地区;而《北京人 在纽约》则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的 “出国潮”;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十六岁的 花季》是真正代表当时中学校园生活和青春思潮的一部标志性电 视剧。 这一阶段,电视连续剧在艺术手法、播出方式等方面所显示 出的全新特征,从创作上确立了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艺术的地位, 这也是中国电视剧的成熟期。 1990年,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诞生,并且成了通俗电 视剧进入中国电视剧主流的标志;1992年,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 部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1994年,第一部情景喜剧 《我爱我家》登堂入室;1993年,第一部海外拍摄剧《北京人在 纽约》首播。 代表脸谱:凯丽(《渴望》)、葛优和吕丽萍(《编辑部的故 事》)、宋丹丹(《我爱我家》)
四 、发展期(1996-2000): 娱乐风气的兴起
这一阶段,大众的审美趣味开始向娱乐化转变, 偏重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让人们乐在其中。 《还珠格格》让琼瑶实现了最成功的转型;《宰相 刘罗锅》让“戏说”成为热点后,接踵而来的《康 熙微服私访记》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续拍最多的系 列电视剧;而《将爱情进行到底》和《永不瞑目》 则使以“海岩剧”为代表的偶像剧浮出水面。 这一阶段的作品更为多元化,也更加良莠不齐。 虽然形式更为创新,但由于部分作品缺乏对现实生 活的深入挖掘, 从而对社会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2000年,内地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剧《将爱情进 行到底》出台。 代表脸谱:赵薇(《还珠格格》)、李保田(《宰 相刘罗锅》)、张国立(《康熙微服私访记》)
2、评述和言论节目的兴盛 “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 探究复杂社会现象的《新闻调查》 隐性采访偷拍的《每周质量报告》 推动法制进程的《今日说法》
3、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日趋成熟 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直播报道标志着中国 新闻媒体开始与国际接轨。 2008年汶川地震与奥运会的报道见证了中 国新闻媒体的成长。
4、“民生新闻”的多元化发展 《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 反映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琐屑苦恼。
第二节
电视剧
一 、探索期(1978-1985): 海纳百川的年代 刚刚经历过巨变的中国人对于丰富的精神生活极度渴望,迅 速普及的电视机日益成为占据文化生活的重要道具。相应地,电 视剧事业自然而然地被带动发展了起来。一批外来电视剧如《大 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以及港台电视剧《霍元甲》、 《射雕英雄传》等在内陆播出,带给人们崭新的认知。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见证了电视剧的成长,同时也见证了电 视机从无到有的过程。摄于1981年的20集连续剧《霍元甲》作为 第一部引入内地的港台剧,播放时万人空巷。1984年,一部至今 仍被称为华人电视史上开山巨作的《射雕英雄传》,再一次让国 民热血沸腾,以致播出时有电视机的人家都会坐满左邻右舍。 这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荧屏主要被“外来剧” 占据。本土创作上,虽然从198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电视连 续剧《敌营十八年》(9集)起已有不少连续剧出现,但这时期电 视剧的主流艺术样式是依据电影的方式拍摄的单本剧,故而,这 一时期被称为“电视单本剧”(长度1集到2集、每集长约45分钟 的电视剧样式)时期。 代表脸谱:黄元申(《霍元甲》)、翁美玲(《射雕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