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望天门山》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自然景观描绘。
-生字词汇掌握: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天门”、“中断”、“楚江”等,并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
-韵律感知: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其次,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对生字词的讲解和运用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词汇运用的指导,让他们在实际语境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环节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天门山》的内容和诗歌描绘自然美的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诗歌的奥妙。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望天门山》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讲授诗句时,我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深层含义,仍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天门山》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有没有见过壮丽的山河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是如何描绘自然之美的。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端正、匀称地书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节奏,找出韵脚;借助注释,理解“天门”“楚江”的意思。
(二)采用品读、齐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中画面,感知诗歌大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拓展阅读李白的《姑孰十咏·天门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拓展阅读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引题解题1.走近诗人:学生畅谈对李白的了解。
2.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望天门山。
(齐读)(2)释“望”。
“望”在诗题中是什么意思?(预设:看,往远处看)连起来说说“望天门山”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1.正确朗读。
(1)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方式:自己读,同桌互读,指名检查读。
2.注意节奏。
(1)找出节奏。
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第一句,引导学生找到节奏)教师小结方法:这首诗按2/2/2/1节拍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2)多样练习。
(预设:视频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3.发现押韵。
(1)找到韵脚。
这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读音的秘密?(将“开”“回”“来”三个字显红,引导发现押韵;“回”字古音读“huái”)(2)学生再读古诗。
4.读出景物。
(1)圈画景物。
说说李白望到了什么景物。
借助插图和古诗右边的注释找一找,圈一圈。
(2)交流景物。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3)理解景物。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天门”“青山”都指天门山,(播放图片)“楚江”“碧水”都指楚江。
(播放图片)(三)想象品读1.学习第一、二句。
(1)想象画面。
诵读第一、二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听到什么声音。
(2)想象交流。
(3)理解“断”。
学生查字典理解“断”在诗中的意思是截开、裂开。
猜测诗人想象的是谁将天门山从中间截开的。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4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谈话引入,走进仙人
同学们,咱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很多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记得咱们跟着语文课文游览过黄山奇石,欣赏过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尝过新疆的葡萄,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仙人”,到湖南张家界参观一处名胜——天门山。
这位仙人是谁呢?对,就是李白,怎么猜出来的?(预习,积累的知识)(师随机鼓励运用第三单元的学过的猜测方式)
二、复习旧知,初识李白课件出示:李白简介,
李白除了是诗仙,还有一个特点?对就是酒仙。
(课件出示)诗圣杜甫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李白》,师读。
咱们已经积累过不少李白的诗篇了,耳熟能详的看这两首(课件出示静夜思和古朗月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目标: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指名背诵)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
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回答),师出示课件1。
3、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歌:《望天门山》》。
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2、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齐读):(1)把诗读正确、流利。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5、展示学习成果。
(1)谁来读读这首诗?(2)说说你在刚才的学习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师: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呢?(生自由发言)师归纳:这首诗应该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读,才能读出天门山的豪迈气势。
(播放《望天门山》朗读课件)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模仿古人诵读古诗)—→配乐朗读师:这么美的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学生背诵古诗)四、课时小结,课外拓展1、诗配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爱游山玩水吗?(生激情高昂的说太爱爬山了)都去过哪些山?(指生说:泰山,梁山,赤眉山,黄山,五莲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指生介绍李白,然后出示资料。
3.他还去过一座山,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介绍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出示资料。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封面)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page]明确:(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1课时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希沃助手、智慧课堂平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今天我们就跟着古诗去旅行。
3、出示视频(《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这是我们此次旅行第一站(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
2、老师对作者简介(出示图片)。
3、写作背景。
三、读通诗文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会读这首古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利用希沃助手、请生上台操作,划出停顿并大声朗读,要注意正确的读音。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古诗就是一首古诗,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古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望天门山》。
2.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如“断"、“楚”、“至"、“孤”、“帆"等。
3. 通过学习,了解并认识多音字“亦”、“抹"、“宜”等的读音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体会诗人李白的豪迈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境。
2. 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及用法。
2.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通过媒体展示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歌内容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李白,强调其“诗仙"的美誉,以及《望天门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情感铺垫。
2. 诗歌朗读与感受教师首先以饱满的情感朗读整首诗,注意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邀请学生跟读,逐句模仿,教师及时纠正发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 诗歌内容初步探讨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诗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他们表达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入诗歌的背景和李白的创作情感,为深入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4. 诗歌结构与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结构,如四句诗的布局,每句诗的节奏和韵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请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部编版《望天门山》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第1首古诗《望天门山》,借助抓关键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流程:一、回忆旧知,导入诗文。
(一)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背。
(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三)齐读课题,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二、抓关键字,了解诗题。
(一)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方法引导: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2.地点——天门山:长江上;3.谁——谁乘船顺着长江东下:李白。
(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三)李白常常在写诗题的时候会告诉我们一些写诗时的背景,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四)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熟读古诗。
三、读熟诗文,想象画面。
(一)学习第一句诗——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读第一句,这句诗里,写到了两个景,分别是什么?(板书:天门楚江)2.结合插图、字理理解“断”“开”(1)出示“断”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讲解断的意思。
指导书写“断”(2)结合诗句,插图,“断”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4.小结:这一句看是写山,实际上是借山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勇往直前,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指名读,齐读第一句。
)(二)学习第二句诗——感受水的壮阔。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导入,知诗人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古诗吗?说到古诗,你会想起谁?(李白)
谁能来背诵他的古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
与他共同游“望天门山”。
(板书)
知其诗必先晓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大屏幕出示李
白的简介)了解了本首诗的作者后,我们就正式进入本首诗的学习。
二、解诗题
1板书课题,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很高的),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天门山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预习课文,不仅看文章,还要看后面的注释,更有
益于我们的学习。
师:什么叫“望”?怎样看才叫“望”?向远处看就是望。
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再一块儿读课题。
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一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吟唱诗歌、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曾经了解过这个人吗板书:李白[唐]。
你对他了解多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资料: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气势磅礴、情感奔放,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因此被称为诗仙。
今天,我带来一首他写的诗,不过,我要把它唱出来,你们想听吗(想听)听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境界当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一)整体感悟1、学古诗,要先学会怎样去读.老师先读,请拿出笔画出这首诗的节奏.2、根据你画的节奏读一读3、谁来读给大家听。
自学诗意:真好,我们都能读通、读顺了。
读完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呢现在就请你拿出笔,划一划你读懂的字、词、句。
探究诗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你们来汇报诗意,老师来作画好吗谁先来。
汇报A:我读懂了“天门”就是天门山。
“楚江”就是长江。
天门山断开了是被长江冲开的.师:这里的”断”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图说明这山怎样怎样能读出这种险的感觉来(生:断字要重读。
)学生自读。
“开”字又是何意是说明这江水怎样怎么能读好这句.(生:断和开都要重读。
) 汇报B:我读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绿的江水”“碧水东流至此回”就是碧绿的江水向东流至这就回旋了。
师:这里的“回”字当什么讲边打手势边读诗。
问:长江东去不复返,为什么到这就回旋呢怎样能读好它。
师相机板画。
汇报C: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绿绿的山相对着耸出来.师:指导书写”岸”.这里的“出”字当什么讲你认为这山有什么特点怎样去读这句这山真绿啊!读。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3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作者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人李白并不陌生,之前就学过他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了解到他这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由于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均衡,在理解词义句意、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老师在课堂中也要更多的关注差异。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3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读为主线、想象画面”这一古诗教学理念的学习能力。
读懂词句意思,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用写和画的方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4、能用普通话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好!提到唐代的诗人李白,你想到的是他写
的哪一首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话:师: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同学们想去看看吗?(生:想)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现在请大家随着画画去看看,去听听吧。
2、课件出示: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及古诗范读。
师:你们观看了天门山的景色,有何感叹?生:天门山真雄伟啊!生:天门山真险峻啊!生:这里的江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生:李白真不愧被人称为“诗仙”呀!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初悟诗意1、大声读古诗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2、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齐读。
3、再读古诗,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4、请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生:“天门”是什么意思?——天门就是这座山的名字,也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所以叫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吗?——楚江是指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长江,流经楚国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古诗,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
师:你从哪句诗看出来?生;天门中断楚江开2、学习第一句诗①指名读②指名说出诗句意思。
天门山被长江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师:对呀,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们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江河)③指导读出磅礴的感觉。
师:除了这种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它很美丽。
师:你怎么理解?生: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感受到。
2、学习第四句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解题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
(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
望,是观看。
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见到的景象。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
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
3、写作背景(映示)。
三、初读古诗1、读准读通(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
(找两个同学)(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
(4)齐读一遍。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指名两名同学朗读)(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映示带停顿标志的诗句。
然后范读让学生模仿,熟读古诗。
四、教学生字的写法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断楚至孤帆2、利用课件指导说明这5个生字的写法。
(从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说明。
)五、把握诗歌大意1、让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订正。
(1)(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门山、楚江图。
三年级语文教案 望天门山【市一等奖】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前期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示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学习者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所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也要从感受古诗的语言美的同时要开始过渡感受古诗描写的情境美。
本课三首古诗描写的三个地方天门山、西湖、洞庭湖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所以学生要借助插图、图片,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去感受古诗的情境美。
我校注重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在古诗词朗读,积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古诗归类,同一题材古诗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比较学习同类诗方面是一个短板。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古诗的情境美。
2.教学难点:总结写景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总结写景诗的方法。
技能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望天门山》学习方法建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并比较异同。
思维目标1.用思维导图精讲《望天门山》总结学习写景诗的方法。
2.用双气泡图对比《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视频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灵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学习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断、楚”13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断、楚”13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天然美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