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本册教材的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等古代文明,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同时,本课涉及一些宗教和文化的内容,学生可能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包容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2.教学难点: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古代印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的内在联系。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佛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应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历史发展,掌握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了解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佛教的教义和传播过程,古代印度科技文化成就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古代印度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简要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易俗河镇三中八年级1801、1803班历史学科教案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那么“种姓制度”有什么
内容呢?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提示: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2.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
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
生出首陀罗。

那么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什
么特点呢?它带来了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归
纳一下。

提示:“种姓制度”的特点有:①种姓界限森严;②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③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西游记》里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吧?他们取经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

提示: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古代印度的大致历史,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种姓制度”的内容和影响;佛教产生时间、创始人以及佛教教义,要求学生课后多花时间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以及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印度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古代印度的历史相对于其他古代文明来说,较为陌生,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多媒体资料等方式,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并激发学生对于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全球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

2.教学难点: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多媒体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此外,教师还会运用提问、讲解、示范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以及佛教和耆那教的兴起。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等,从而拓宽视野,丰富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古代印度文明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佛教和耆那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史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让学生了解佛教和耆那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古代印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古代印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师讲述: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

(4)讲述:古印度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但是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4.学习第二部分: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用种姓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请回答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生答:宣扬种姓制度的合理性和神圣性,以便奴役低等种姓的民众。

(2)找出种姓制度的内容: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④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3)请归纳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

生答:实质是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4)归纳种姓制度的特点: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归纳为: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5)归纳种姓制度的影响:出示图片和材料,生归纳: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5.学习第三部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简介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古代印度》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古代印度》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古代印度》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古印度文明展开,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佛教的诞生、种姓制度、阿育王的统治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展示了古印度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古印度文明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古印度文明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掌握佛教的诞生、种姓制度、阿育王的统治等古印度文明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印度文明的基本内容,如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诞生、种姓制度、阿育王的统治等。

2.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及其影响,佛教的传播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印度文明。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例,分析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多媒体资源:图片、图表、音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印度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内容。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第3课古代印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

有利于农业生产。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就,认识到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古印度历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认识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3.教学参考书目: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展示古印度的美丽风光和文明成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素材,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册历史教材,本课主要内容是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埃及、巴比伦的历史,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古代印度的历史与他们所熟悉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古代印度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异同,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古代印度相关的史料,如图片、视频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史料,展示古代印度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让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重点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难点
佛教的传播。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印度的起源和发展,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通过史料充分认识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世纪,创始人,后被称为“”。
(2)佛教提出“”,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3世纪开始外传。公元前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在传入内地。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
1.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3.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理解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掌握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阿育王的治理被认为是古代印度的黄金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2. 学习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5分钟)2.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

2.2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教师让学生了解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包括吠陀时期、摩揭陀王朝、孔雀王朝等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2.3 古印度的文化特点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介绍古印度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文化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3. 学习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40分钟)3.1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阿耨多伽神话、吠陀文献、吠陀教等内容。

3.2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释迦牟尼的生平、四谛八正道、三宝等内容。

3.3 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婆罗门阶层的兴起、维达文献、吠陀时期的宗教信仰等内容。

4. 学习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35分钟)4.1 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包括打破种姓制度、重视农业、建造渠道、修建道路等内容。

4.2 阿育王的政绩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政绩,包括统一印度、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福利、追求和平等内容。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出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荣幸来为大家介绍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

一、教材背景古代印度是一个多元化和复杂的文明,历史悠久。

在此基础上,孟加拉和印度各地区就演化出各自的文化,并互相交流,产生了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

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古代城市,婆罗门教,佛教和摩揭陀王朝。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2.理解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和特点;3.了解摩揭陀王国的历史;4.了解古印度城市的建筑和经济;5.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印度概述:介绍古印度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了解古印度社会的组成,建立对古印度历史的整体印象。

第二部分古印度城市:介绍古印度城市的建筑和经济,重点介绍哈拉帕文明和黄昏文明。

第三部分古印度宗教和哲学:介绍古印度宗教和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划分为佛教和印度教两个部分。

第四部分摩揭陀王朝:介绍摩揭陀王朝的历史和特点,如在文化和哲学方面的进步,在政治方面的困难和崛起。

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印度历史和文化,并理解它们对该地区和世界的影响;2.理解佛教和印度教的起源和特点;3.理解摩揭陀王朝的历史和特点;4.思考和分析古印度文化的发展,了解它对教育、哲学和科技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答疑。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3.图片展示和视频观看,展示古印度城市遗址和文化遗产。

4.图书馆研究,让学生去图书馆了解有关古代印度的资料。

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

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估原则是多样化,包括小组讨论、课堂成绩、报告、研究论文和写作过程等。

七、教学反思本门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增加了他们对这个多元化而又复杂的文明的整体印象。

学生可以透过这门课程学会如何思考和研究古代文化。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学习需要,并为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3课《古代印度》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开课教案_0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2.自主学习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个大陆,位于哪两条河流流域?2).什么时间开始出现城市?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4).古代佛教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宣扬什么主张?活动二:种姓制度呈现活动任务单(一)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料一: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1.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2.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3.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4.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活动三:印度佛教呈现活动任务单(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材料二:“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观念”?3.该宗教得到谁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会支持该宗教?课堂小结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结合课本师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五、板书设计(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现古代印度(2)种姓制度(3)佛教的建立与传播(4)佛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古代印度》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
3.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
重点:种姓制度、佛教及早期传播
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10-13,用笔划出关键词)
1、概括古达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2、了解种姓制度的出现、内容以及特点
3、了解佛教的起源、创始人、教义、传播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材料:
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

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

从上述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五、【当堂训练】
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例如“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位于()
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地中海沿岸
2、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中某国是()A.希腊 B.埃及 C.印度 D .巴比伦
3、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王国。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小林同学在网上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B.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
C.种姓制度出现在两河流域
D.《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花岗岩石
5、2017年6月16日,印度以所谓的“保护不丹”为由非法进入西藏洞朗地区而导致中印两国一度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

中印同属亚洲文明古国,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①佛教②种姓制度③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6、当你听到人们谈论“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内容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他们谈论的最可能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印度教
7、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

”种姓制度在印度法律上已经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

材料二:《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

(1)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哪几个等级?其中哪些等级是被统治
阶级?
(2)该制度有什么特点?
(3)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目的: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当堂训练】
1、A
2、C
3、B
4、C
5、A
6、B
7、(1)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贱民;吠舍、首陀罗和贱民是被统治阶级
(2)不同等级各自固定的职业,世代沿袭,等级不同的人不能来往,更不
能通婚
(3)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