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最苦与最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教案背景课题:《最苦与最乐》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了解和掌握“最苦与最乐”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学习相关的优秀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成语有效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魅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朗读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文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甘苦与喜悦。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幅插图展示一位老人家,谈论老人家生活的甘苦,引发学生对“最苦与最乐”成语的思考。
2. 课文阅读(15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两篇相关优秀课文:《苦尽甘来》和《寻找快乐的钥匙》,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成语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例句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和解释“最苦与最乐”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与学生一起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与成语相关的句子。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认为人生中有哪些最苦的时刻和最乐的时刻?b. 你在课文中是否找到了类似的故事或者情节,可以分享给大家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5. 写作练习(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撰写一篇关于“最苦与最乐”的作文,可选择写自己的经历、观察到的事情或者阅读到的故事等。
鼓励学生运用成语,突出情感和观点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写作框架。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作业,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
同时,也要从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推理思辨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案六、教学反思通过《最苦与最乐》教案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会了运用成语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一等奖
最苦与最乐颍上三中刘池虎一、教学目标:1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重点)2引导学生采用质疑探究的方式,树立优美的人生观、价值观。
(难点)二、教学工具:多媒体、彩笔、白板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世人皆喜乐憎苦,多不知何为真苦何为真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走马观花明苦乐(运用单元提示中略读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回答下列问题)1、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预设答案:背负一种未来的责任(略读方法:以一般的速度阅读文章的开篇部分)2、人生最乐的事是什么预设答案:责任尽完了(略读方法:关注连接词和序列词)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预设答案:负责任虽苦,尽责任却乐。
鼓励人们尽责任,不要推卸责任。
苦中之乐才是真乐。
(略读方法:仔细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二)质疑问难辩苦乐1、为什么人生最苦的是负责任预设答案:因为受那良心的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原文)2、什么是良心(接上个问题质疑问难)预设答案:a、诚信——答应人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附文章事例)b、感恩——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
(附文章事例)c、礼貌——得罪了人没有赔礼(附文章事例)······总结:良心,字面意“好的心”。
通过对文章分析、质疑问难可以看出良心即美德。
受那良心的责备就是不讲诚信,不懂感恩和礼貌····没有美德这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否定,当然会带来最大的痛苦。
(三)漫话生活谈苦乐在生活学习中你感觉什么最苦什么最乐五、小结在苦与乐的交接中,在美德与欲望的斗争中要让美德占领自己的心灵。
不要让欲望的魔鬼趁虚而入。
执着于欲望样才能像未来佛弥勒一样:齐视苦乐,笑面未来。
六、作业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体悟文章典雅灵活有韵律的语言特色),联系生活,写一首小诗或文字片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7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背诵精彩段落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1、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2、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三、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最苦与最乐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15最苦与最乐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研究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XXX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XXX的苦乐观。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1.解题。
明确: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2.作者简介。
XXX(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XXX,又号饮冰室主人等。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XXX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XXX评价XXX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3.通读课文,回覆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XXX于身上背着一种将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天然段写最苦?哪几个天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布局来写的?明确:第一、二、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一、课题释疑理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
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
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
(板书:未尽――责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
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
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
)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是最苦和最乐的事情。
第二章:认识痛苦2.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痛苦的来源,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理疾病等。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3 教师介绍痛苦的处理方法,如积极面对、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痛苦的有效策略。
第三章:体验快乐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快乐的来源,如成功、友谊、爱情、兴趣爱好等。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3.3 教师介绍快乐的创造和维持方法,如培养积极心态、关注当下、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和享受快乐。
第四章:苦乐交织的人生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苦乐交织的人生,即生活中既有痛苦也有快乐。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苦乐交织中的经历和感受,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苦乐交织是生活的常态。
4.3 教师介绍如何在苦乐交织的人生中保持平衡和积极的心态,如学会接受和放下、寻找意义和支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痛苦和创造快乐,并写下感悟和计划。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经历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痛苦和快乐的认识及应对能力的提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转变。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师呈现一组关于不同人生阶段和不同背景下的痛苦与快乐的案例,如残疾人、贫困人群、成功人士等。
6.2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案例,分析他们在面对痛苦和快乐时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6.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应对痛苦和享受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主题:最苦与最乐。
解释课程目的:探讨生活中的苦与乐,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苦和乐是什么?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简要讨论。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分享的质量。
第二章:最苦的经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享并描述自己经历的最苦的事情。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持精神。
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并描述自己经历的最苦的事情。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训。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一个最苦的经历。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第三章:最乐的经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享并描述自己经历的最乐的事情。
2. 培养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珍惜它们。
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并描述自己经历的最乐的事情。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经历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一个最乐的经历。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质量。
第四章:从苦与乐中成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析并反思自己在最苦与最乐的经历中的成长。
2. 培养学生从困难中吸取教训,并用于个人成长。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析自己在最苦与最乐的经历中的成长。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困难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契机。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一个最苦与最乐的经历。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并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教训。
第五章:最苦与最乐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探讨最苦与最乐的经历对自己生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的态度。
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最苦与最乐的经历对自己生活的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一个最苦与最乐的经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全国一等奖
《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刘桥中心学校七(5)班关爱民2017 . 5 . 9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名言警句。
2.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2、作者简介二、问题引领,自主探究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讨论解疑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作者又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2、作者引用了一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乐的,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3、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责任如何理解“君子有终身之忧”作者为什么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4、“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四、拓展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名言等。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五、小结板书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分最苦:负责任苦中有真乐说最乐:尽责任总说承担责任获得快乐。
语文版八年级上11最苦与最乐说课一等奖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2.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作者包含在文中深刻的思想,进而树立起一种人生责任感。
三、教学活动(一)导入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前贤哲人有过很多深刻的思考,寻常百姓也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
你们觉得世上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将人生苦乐与责任联系在一起,思想深刻,见解不凡,既显示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智者的达观情怀,读来令人掩卷深思,实在是文中的精品,相信大家学习此文,也必能获益匪浅。
(介绍作者情况和背景)(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1.师: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我们先保留一个悬念,等到分析完文章的结构,归纳出作者的论点,这个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2.抽学生发言,小结。
(三)理清作者思路,剖析课文严密的论证过程1.提问: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如贫、失意、老、死,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先立论后驳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提问: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1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先指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1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躲”,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人,最后再次照应第1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段,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他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既然前面已经用于不少篇幅,这里就无庸赘述了。
最苦与最乐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2.第二自然段通过列举例子来具体说明未尽责任的痛苦之处。
这样的论证方式有什么优点?明确: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3.第然段提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责任,这与前两自然段有何联系?明确:前两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的痛苦之处,第然段提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责任,呼应前两自然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第四自然段提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通过列举例子来论证。
这样的论证方式有什么优点?明确: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5.第五自然段进一步阐述尽责任的快乐之处,并提出“尽责任是为了自己”的观点。
这与前四自然段有何联系?明确:前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的快乐之处,第五自然段进一步阐述并提出“尽责任是为了自己”的观点,呼应前四自然段。
6.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这与前五自然段有何联系?明确:前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的快乐之处,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不能逃避责任,呼应前五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梁启超的苦乐观,也学会了如何阅读议论文,理清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同时,我们也要树立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家庭、为社会、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论证方法,阐述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并提出了应该勇于负责任,不逃避责任的具体做法。
在文章开头,作者通过一系列设问句,逐步引出了未尽责任的痛苦状态,从而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接着,作者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强调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提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说明快乐和痛苦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前面已经谈了不少痛苦的情况,但作者认为快乐的情形难以描绘,因此只用了一段来谈论快乐和痛苦的关系。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等奖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等奖最苦与最乐教案一等奖前言:在教育界,教师们所编写的教案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编写一份好的教案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在教育界,每年都会评选出最优秀的教案,其中最苦与最乐教案一等奖堪称是最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奖项,得到该奖项的教案是章章可读、实用性强的精品佳作。
下面将介绍几份最近获得最苦与最乐教案一等奖的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一、语文教案:初一《荷花》本教案针对初一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荷花》的人物形象特点,领悟意象与哲理,进一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的全过程。
教案中既有艰辛的教学实践过程,又有幸福的教学收获,让学生在读完这篇文学作品后,既收获了知识,又感悟了人生。
二、数学教案:初二《解常用对数方程》这份教案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分式化简,掌握对数方程的基本解法,快速解决常用对数方程。
教案中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解决对数方程的思路更加清晰,使他们更加自信地学习数学。
教案的编写不仅详细、严谨,而且注重实践环节,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后,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三、英语教案:高三《探究英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这是一份充满创造性的教案,让英语学习对很多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总结不规则动词的变化规律,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编写中,创造性地划分语言现象的层次,通过多种手段拓展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
结语:获得最苦与最乐教案一等奖是一位教师所能获得的最大荣誉之一。
通过这些优秀教案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获奖教师每个人所教的科目不尽相同,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并用心编写教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科规范来设定教学目标,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希望这些优秀的教案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主题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苦与乐。
教学内容:1. 介绍“最苦与最乐”的主题含义。
2. 分享生活中个人的苦与乐经历。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认为生活中什么是最苦的?什么是最乐的?2. 分享个人的苦与乐经历。
3. 引导学生思考苦与乐的关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苦与乐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个人经历,分析他们对苦与乐的态度。
第二章:理解苦难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
2. 引导学生理解苦难的价值。
教学内容:1. 讨论苦难的普遍性。
2. 分享名人的苦难经历及他们如何从中成长。
1. 讨论:你们是否经历过苦难?苦难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 分享名人苦难经历及成长的故事。
3. 引导学生思考苦难的价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苦难的认识。
2. 收集学生的感悟,分析他们对苦难的态度。
第三章:面对苦难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面对苦难的方法。
2. 引导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内容:1. 讨论面对苦难的心态。
2. 分享应对苦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讨论:你们在面对苦难时,通常会有怎样的心态?2. 分享应对苦难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练习积极应对困难。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面对苦难的心态。
2. 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分析他们应对苦难的能力。
第四章:享受快乐1. 让学生认识到快乐是可以追求的。
2. 引导学生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内容:1. 讨论快乐的追求。
2. 分享享受快乐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讨论:你们认为怎样才能追求到快乐?2. 分享享受快乐的方法。
3. 引导学生练习享受快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快乐的理解。
2. 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分析他们享受快乐的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苦与乐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6课 最苦与最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6课最苦与最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1.识记和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和议论文相关常识。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3.理解认证方法的使用,感受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4.结合实际,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和议论文相关常识,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3.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1.理解认证方法的使用,感受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2.辩证理解人生苦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节选》朗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sǔn)试翼,风尘翕(xī)张。
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
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2.导入新课《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我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梁启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关于人生苦与乐的文章《最苦与最乐》二、揭示目标1.识记和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和议论文相关常识。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3.理解认证方法的使用,感受严密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4.结合实际,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三、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著有《饮冰室合集》。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篇1一、总体构思《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二、过程设计1、教法学法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1)导入课题: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认识到人生中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在面对苦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1.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
1.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学会在面对苦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3.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3.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中的苦与乐,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4.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4.2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生活中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苦与乐,并思考如何面对。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5.2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6.1 课程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6.2 案例分享:教师分享更多关于“最苦”与“最乐”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苦与乐的相对性。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苦与乐,并思考如何面对。
七、课堂互动7.1 问题解答: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7.2 小组竞赛: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点。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所经历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
教学内容:1. 解释“最苦与最乐”的概念。
2. 分享个人经历,让学生分享他们所经历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是什么?2. 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经历对他们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分享的质量。
第二章:理解最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最苦的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最苦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解释什么是最苦的经历。
2. 分享一些常见的最苦经历,如失败、失落、痛苦等。
教学活动:1. 讨论最苦的定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最苦经历的理解。
2. 分析一些常见的最苦经历,探讨这些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最苦经历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理解最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最乐的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最乐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解释什么是最乐的经历。
2. 分享一些常见的最乐经历,如成功、幸福、喜悦等。
教学活动:1. 讨论最乐的定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最乐经历的理解。
2. 分析一些常见的最乐经历,探讨这些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最乐经历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最苦与最乐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最苦经历中寻找最乐。
教学内容:1. 讨论最苦与最乐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分享一些方法,帮助学生从最苦经历中寻找最乐。
1. 引导学生思考最苦与最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2. 分享一些方法,如积极思考、寻求支持、改变态度等,帮助学生从最苦经历中寻找最乐。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最苦与最乐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关系。
2023最新-最苦与最乐 教案优秀9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优秀9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本文是美丽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
研读课文。
篇一(一)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
1.2.3 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1.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2.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3.1.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1.3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使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关键词汇和句型。
3.2.2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引入话题:谈论人生的苦与乐。
4.1.2 课文《最苦与最乐》。
4.2 自主学习4.2.1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2.2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针对课文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3 课堂讨论4.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4.3.2 分享观点: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思考与反思4.4.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4.2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对人生的苦与乐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一)我是课堂小主人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思考: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契()悲天mǐn()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1、学生自我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最苦与最乐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1.解题。
明确: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明确: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段,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明确:作者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提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他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既然前面已经用了不少篇幅,这里就毋庸赘述了。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痛苦的状态易写,而快乐的情形难描。
4.请归纳出本文的论点。
明确: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针对这一论点,文章最后提出应该怎么办?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教师总结: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目标导学三:再读课文,品析表达1.小组分析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这几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来论证观点。
如: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归纳出背负未了的责任是痛苦的。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运用了道理论证,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快乐无与伦比,极具说服力。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逃避责任只能是“自投苦海”,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2.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引用、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文章的开篇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
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
作者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显得不突兀了。
第五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最后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大”。
引语典型,极具说服力。
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的气势。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尽责任是每个成人都躲不了的。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明确:(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教师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庄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论证方法多样,过渡与衔接自然。
目标导学四:借题发挥,拓展延伸1.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毕淑敏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明确:因为这个苦孩子只是想着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想到尽自己的责任。
人应学着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拓展探究:请说说你在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明确: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对他人负责,尊重和接受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对集体负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履行自己义务,承担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对祖国有历史使命感。
三、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最苦的事事未办钱未还恩未报礼未赔背负未尽的责任最乐的事处处尽责——处处快乐时时尽责——时时快乐责任尽完了人应勇于负责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不逃躲责任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未尽责任是最大的痛苦生活的理解。
不足之处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较少,对主题的理解缺乏深度,课堂时间不够,导致对议论文的了解不够透彻。
15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排比)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而道远(曾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