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机制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已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内涵、动因、模式及其实施效果,分析其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些战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文章首先对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将详细考察若干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探讨其战略选择、实施过程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还将探讨这些战略对中国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启示。
本文将提出对跨国公司未来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建议,以促进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概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领域广泛,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通过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合作等方式,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跨国公司普遍采取本土化战略。
这包括产品本土化、管理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等方面。
例如,一些跨国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聘用本地员工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本土化管理能力。
虽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市场竞争激烈、法律法规环境复杂、文化差异等。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跨国公司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不断调整和优化其本土化战略,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三、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内涵与类型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简言之,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采取一系列策略调整,以适应当地市场环境、文化、法律和消费者需求的过程。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FDI的研究较为全面,相关的理论也较为成熟,而对于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大多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与经济学理论结合程度较低,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因而有关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系统性研究文献并不多。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学原理分析,从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文化因素这四个方面着手,对于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国内研究进行整合,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述评。
一、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成本因素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最小化。
成本学派认为跨国公司通常会选择成本最低的区位进行生产与经营活动。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在资源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其资源成本会比其他地区的低,如劳动力成本对跨国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即倾向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区位;除企业专有资源外,企业的普通资源也往往很容易从东道国获取,且相对于从母国获取资源而言,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本土化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使产品迅速进入东道国或邻近地区市场销售,从而降低了成本。
除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外,跨国公司在实施本土化战略中,也会注重交易成本的控制。
凯夫斯(1971)经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寻找原材料和服务、雇佣人力、探索市场、以及计算谈判合同成本时,往往趋于成本产生最小的地方。
此外,企业的成本还受到资金利息率和税收的影响,而这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同时,直接聘请本土人员要比外派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低得多。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于1981年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指出了跨国公司进行本土化战略是出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这三者的考虑,解释了跨国公司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与廉价的资源,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徐轶奕(2006)认为由于文化差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措施等的限制,跨国公司只有在我国实行研发本土化战略,就地研发与技术创新,才能绕过贸易壁垒,节约成本。
浅析跨国公司本土化
浅析跨国公司本土化摘要: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跨国公司看重中国的潜在市场和在中国的巨大经济利益,纷纷在中国实行本土化战略。
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以及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并浅析了在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进程。
关键字:跨国公司本土化全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的成熟,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布局中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是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没有中国战略就不能形成其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大力实施本土化策略,以适应中国特点。
1.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在于:第一:本土化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生产要素。
从投资者来看,跨国公司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充足资本、先进管理经验等优势,实施“本土化”战略可以把产品生产转移到要素价格较本国低的地方去,生产出产品迅速进入东道国或邻近地区市场销售。
第二: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使跨国公司的外销市场受到威胁,而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可以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第三:可能得到东道国政策的支持。
如果跨国公司生产要素的输出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一致,或者“本土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并适应了东道国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
那么,跨国公司不仅可以开拓东道国的市场,而且还会受到东道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护第四:克服文化的差异。
文化对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同的顾客偏好,这样需要不同的产品满足顾客不同的需求。
2.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2.1 关系本土化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自己的产品营销渠道。
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问已由单纯的利益关系上升为品牌共创、成功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
外国企业要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就必须解决营销手段的适地性,就离不开对中国市场消费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这为其实现市场营销策略本土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6 研究开发的本土化在研究和开发方面,跨国公司不仅把世界先进技术带入中国,而且十分重视与中国的研发机构和人员加强合作,积极推进技术研发的本地化,本土化作为跨国公司解决异国环境障碍的利益衔接核心,已经成为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的一个普遍战略。
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数据的实证研究
跨 国公 司 的研 发 投 资 增 加 了东 道 国创 新 体 系 的研
升本 土企业 的创新能力 具有积极 的现实意义 。
关 于跨 国公 司 的 投 资 活 动对 东 道 国创 新 绩 效
发资金 , 引导 国内研发方 向 , 提高 了东道 国的技 术 开发 能 力 。另一 方 面 , 跨 国公 司 的海 外 研 发 行 为 占
2 0 1 3年 2月
第 1期
第 2 6卷
总第 1 5 1期
跨 国公 司研发投 入对 本土 企业创 新绩效 的影 响
基 于 浙 江数 据 的实证 研 究
杜伟锦 余 方方 杨 伟
( 杭 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 院 ,杭 州 3 1 0 0 1 8 )
摘
要: 在研发 全球 化背景下 , 跨 国公 司在 我 国的研 发投 资不 断增 长 , 对本 土企业 的创新绩 效产生 了重要 的影 响。
最 为 明显 。J e f f e r s o n从 企 业 层 面 出发 , 用 新 产 品
建 了包括 直接 效应 和 间接 效 应 在 内的通 径 模 型 , 并
进行 实证 研究 , 以全 面 反 映跨 国公 司研 发 投 资 对 本 土企 业创 新绩 效 的影 响 。
的销售 额代 表企 业 研 发 活 动 成果 , 证 实 了 外 资在 新 产 品开 发方 面有 显 著 的溢 出效 益 J 。第 二 , 跨 国公 司的投 资 对 东 道 国技 术 创 新 存 在 负 面 影 响 。蒋 殿 春 通过 构建 一个 二 阶 段博 弈 模 型 , 证 实 了外 商 直 接
第9 6卷
总第 1 5 1期
uI o平 / " 1 弗 I 朋
产生影 响 , 最 终产 生 了复杂 的影 响效 果 。
跨国公司在华研究与开发本地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国际贸 易学 院 , 南 云
昆明
600 ) 5 16
跨 国公 司在华 R & D本地 化对 中 国的影响 是巨大 的 。同时 , 着跨 国公 司对 华 研 发 本地 化 的进 一 步 加 随 强 , 国也从 中得 到 了很 多启 示 。 首先 , 积 极 和消 极 我 从
第2 4卷
第 2期
Junl f u nnFn ne& E oo e U ie i o ra o n a iac Y en mi nvr t s sy
V 1 4 N . o. , o2 2
跨国公司在华研 究与开 发本地化对 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陈 燕
( 南 师范 大学 商学 院 云
了各 种声 音 。 如何看 待这 一 问题 呢 ?一 方 面 , 国是 一 个人 力 中
资源 丰富 的大 国 , 但人 多不 代 表人 才 就 一定 多 , 我们 的 重点应 该放 在 促进 人才 队伍 的 增 长 和壮 大方 面 , 人才
有很 明显 的效应 。直 接把先 进 技 术带 进 中国 的跨 国公
收稿 日期 :0 8一儿 一2 20 1
作者简 介 : 陈燕 (9 2 18 一
)女 , , 经济学硕士 , 云南曲靖人 , 世界经济专业 主要研究世界经济与 国际贸易。
・
3 ・ 8
J un l fYu n n F n n e& Ecn misUnv ri o r a n a ia c o o o c iest y
关键词 : 国公 司; 发本地化 ; 跨 研 中国 摘 要 : 伴随经济全球化 的迅速发展和 国际竞争 的 日益激 烈, 越来 越 多的跨国公 司将在 世界 范 围内开展 研究与开发。近十年来 , 跨国公司纷纷在 中国建立 了研究开发 中心 , 通过利用我 国较低 的研发 成本 , 富的劳 丰 动力资源和 巨大 的市场潜力 , 中国针 对 中国市场 , 计、 究开发适 合 当地 市场 的作 为一个发展 中国家, 如何趋利弊害、 化压力 为动力、 怎样提 出应对措 施 , 成 为业 界广 泛关注 的一 也 个话题。本文论述 了跨 国公 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给 中国带来 的积极和消极 的影响 , 中国提 出跨 国公 司研发本 为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动因及对策分析
为 了接 近 地 市场 ,跨 国公 司海 外 附
属 公 司的 生产 需要 在 地 开 展研 发 活
动 ,以 开发 设 计 适 合 当地 市场 条 件
的 产 品和 生 产 r岂。 华 研 发机 构 充
分 利用 母公 司研 究机 构 已有 的科 研 成 果 ,技 术 条件 ,针 对该 地 区 市场 和用
齐实力 、科技 实力和开放 度密不可 分的
3 、研 发投资主要 分布在高新 科技领域。 跨国公 司在华设 立的研发 机构 .主要涉及 计算机 、软件 、通 讯 、生 物医药 等高新技 特领
及汽车 ,化工等 市场规模 大 ,附加 值高的制 造业领 域.其 巾 _ 电子信息 行业 为摄 殳
俸澜 ( 0 2)对 2 9家跨圃公 司驻华机 构的调 蠢 .在 其叶 的 7 20 9 1 0家 I 2 2家研发 机构 ,占被调 查的 全部独立研 发机 构的 6 % 7 其它 如化
根
有1 9家 I 同没 生物 医药 ,汽车 等
世也占有 一定 的 比例 .但 在规模 和数量 上都与 电子信息 行业有较太 差距 4 、未 来发展趋 势。 随着 中国研究 与开发环境 的不断 改善 ,跨 国公 司在华设立研 发机 掏的数量 与研 发投 入始
维普资讯
阿实验室 .或 宣布大 型的研 发投资 计划 .这 是跨 国公 司在华投 资战略 的甄大 澜槌 .是f 随 1 #
£产本土化 管理 本土化 品牌 本土化和采 购本土 化i 5 的新 趋势 iJ现 i} i 扎构最多 的发腥 中国家
有数擗表 l. 【湔 . ]
求50强企 业巾的 40多家 已在巾 同建 立 r70多个 品发机构 . 1 已经成 为外资 瞪 盘研 0 0 0 f 一 研究跨囝 公司在 华研 发率 土化加速 发键的侔 联动 .计于我 们采 饭庖对措施 .有赦利用跨 同公 司技 术转移 与 出效应将 具有 十分重要{现宴 誊 卫 溢 由
促进外资研发机构融入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对策研究
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外资研发机构具有培养高级 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的良好环境。研发 中心在成立 之初就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带入上海 ,拥
有世 界一 流 的研 究设 备 ,有 同其母 国研 发机 构几 乎
一
样 的研 发环 境和 氛 围 ,并且 从 事着前 沿科 学技 术
和产品开发工作。对于国内招聘的人员,尤其是应 届毕业生 ,外资研发企业一般都要经过至少一年 以 上的专业培训。这样 的研究环境和工作过程 ,对于 其研究人员尤其是对来 自国内的研究人员来说无疑 是一个 极好的学 习机会 和训练过程 。外资R & D 部 门将这些人才进行市场化培训 ,在带来丰厚利润的 同时,也提高 了这些人才 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 , 在外资研发机构工作的我 国员工可 以利用其先进的
( 二 ) 负面影响
1 . 竞 争扭 曲 。
外资 R & D 机构进 人后 ,往往 凭借其 在技 术 、 人才 、管理及设备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破坏正常的 市场竞争秩序 ,大肆掠夺本土科技资源 、人才资 源 ,使 国内科研机构在人才市场 、技术市场上面临
严 峻挑 战 ,甚 至有 倒 闭 的危 险 。 2 . 技术 锁定 。 跨 国公 司往往 利用 其拥 有先 进技 术 的垄断 性和 内部化 优势 ,在 技术设 计 、生产 工艺 、包 装 、广告
及营销网络等环节的关键部位设置技术障碍 ,将非 核心技术转让给 国内企业或研究机构 ,而其 自身 R & D 部 门控制核心技术 ,从而加剧 国内企业对跨
国公 司在技术上的依赖 ,导致本地技术被边缘化。
三 、趋 利避 害 :促进 外资研 发 机构 真正 融入 上
海 城 市创新 体 系
随着上海对外开放程度的 日益提高 ,跨国公 司
本土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合作问题研究
、
本 土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合作 的原理
近年 来 ,越 来 越 多 的跨 国公 司 开始 在 全 发 网络 。这些 跨 国公司 离岸研 发机 构逐 渐成 为 其全球 等 ,这 些领域 的国 内企业 要 么被外 资 收购兼 并 ,要么 沦为 国外企 业
岸研 发机 构 与本土 互动 是在 其与 本土 区域创 新 主体 反复博 弈 的情 况 于 跨 国公 司对技 术扩 散 的极 力控 制 ,因此通 过对 跨 国公司 的技 术合 下产 生 的。跨 国公 司离 岸研 发机 构与 本土 互动 ,会 增加 技术 溢 出的 作 和技 术扩散 推 动 国内相 关企 业 与产 业技术 水平 的提 高是 不能 实现 可 能性 ,同 时 ,也 可 以在近 距离 接触 的情 况下 ,更 方便 地获取 地 方 的 ,应 该立 足于 自主创新 能 力的建 设进 行技 术发 展 。实际 上这 两种 创新 资源 、客户 、供应 商和 市场 知识 ,从 而提 高技 术创 新能 力 ,技 观 点或 战略 都较 极端 ,如 果没 有 与跨 国公 司的技 术合 作 ,本土 中小 术创 新能 力 的提 高又反 过来 会增 加技 术溢 出 。本 土 创新 主体 与跨 国 企 业不 可能 在较 短 时间 实现较 大 的发展 。并且具 备一 定 的技术 开发
本 土 中小 企 业要 在 竞 争 中发展 壮 大 成 为 大 型企 业 ,就 必 须重 而在 技术 合作 后期 。跨 国公司 往往 不愿意 进行 技 术转让 ,本 土 中小
视企 业技 术能 力 的培 育 与发展 ,而其技 术能 力提 升 一般需 要通 过 与 企业 需要 在缺 少知 识 技术 来源 的情 况下 ,通过 收 集外部 技术 信息 资 外部 进行技 术合 作来 达 成 ,这是 由于 中小企 业规 模较 小 ,承 受风险 料 ,通过 产 品逆 向工 程等 吸收 技术 溢 出效 应 的措 施 ,初步形 成 自 己
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土化分析
( ) 一 有利于我 国提 升创新能力 跨 国公 司在华研 发投 资促进 了先进技术 、 劳动技 能 、 组织管 理技 巧等在我国的扩散 , 促进了我 国的科研 活动 ,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跨 国公 司的在华研 发活动 , 将加速先进 技术 的转移 , 提升技 术水平 , 促进 并 我国与国外知识高地 建立 联系。 同时 , 方企业 可以从 地
R D全球化趋 势。与此 同时, 分跨 国公 司根 据其对 中国市场潜 力的判 断、 中国研发 环境的分析 以及 当地 & 部 对
研发策略的综合考虑 , 开始不 断在 华建立 R &D机 构 , 逐步 实现在华 R D的本 土化。我 国应增 强 国内研发创 & 新 实力, 建立产 学研联合体 , 高政 府管理服 务水平 , 提 加强外资在华研 发投资的规 模和管理。 [ 关键词 】跨 国公 司; & 本土化 R D; [ 中图分 类号 ]F 7 . 23 7
车、 医药等领域 , 其中 I T行业 的研发 中心 占总 数 7 %左 0 右 。跨 国公 司在京沪 粤三地 的投资行 业各有 特色 , 如北
京的跨 国公司研发 中心多集中在计算 机 、 软件 、 通信等领 域 , 中尤 以美 国公 司居多 ; 工、 其 化 汽车 、 医药行 业是上海 跨国公 司研发中心的主力 ; 广州 、 深圳 以通信领域为主 。
开发战略 的逐步实施 , 也让 跨 国公司看 到了潜在 机遇 和
商机 , 他们 开始把研发机 构和实 验室直 接建立 在西部 城 市 。美 国 I M投资 2亿美元与西安软件产业 园合作搭建 B
一
发部门 , 从事具体业务的研究开发工作 。与 中国的大学 、 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 中心 、 实验 室也 很普遍 , 如 , 例 国 外著名 跨国公司已与清华 大学合 作成 立 了多个研 究所 、 实验室和培训中心 , 国惠普公 司 与北京 大学共 同成立 美 了中国惠普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中心 。与 中国企业建 立 技术 联盟也是跨 国公 司对 华研 发投 资的 方式之 一 , 例
中国跨国公司与对外投资地区互动机制研究
易和外资的技术扩散 ,从技术的生命周期来看 , 引
进 的一般 是成 熟 期或 者开 始进 入衰 退 期 的技术 , 而
四、 中国跨 国公 司与对外投 资地 互动机
制 的 构 建
中 国跨 国公 司 构 建 与对 外 投 资地 良好 的互 动
且发达国家对先进的技术的出口实行严格控制 , 很 难引进真正的先进技术 , 有时引进 的技术也不完全 适合国内市场和产业需要 。若中国企业有步骤、 有 重点地发展对欧美 日等发达 国家的小规模投资 , 便
维普资讯
2 0 年 8月 08
经济与管理
Ec no d M an o my an age n me t
Au , 0 8 昏 20 D .2^0 8 Z 2 r.
箜丝鲞 箜璺 塑
●百家点经
中国跨国公司与对外投资地区互动机制研究
马 海
一
、
引 言
2 世纪8 年代 以后发展 中国家对经济发达 国家的 0 0 直接投资加速增长现象 , o 于9年代提出了技术创新 升 级理 论 ,即发 展 中 国家 企业 对 发 达 国家 的F I D是
为了接近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市场 , 向利用技术 反 溢 出效应和组织管理经验。 1 [ 2 由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不长 , 以 所 这方面研究成果不是太多,而有关对外投资企业与 投资地互动的文献就更少 。楚天骄 (0 5把互动界 2o ) 定为组织 之间为获得 知识流动而发 生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影响。 越来越多 的跨 国公司开始在全球布局 其研发机构 , 构建其全球研发网络。这些跨 国公 司 离岸研发 机构逐渐成 为其全球研发 网络与东道 国 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结合点 , 既是跨国公司全球研 发体系的组成部分 , 又越来越紧密地楔人 区域创新 体 系 , 为 区域创 新体 系 的重 要资源 。[ 成 3 1 谢泗薪 (0 5 认 为 , 2o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的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以星巴克为例
收稿日期:2022-08-08作者简介:武慧洁(1998-),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孟天浩(1998-),男,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投资管理。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以星巴克为例武慧洁,孟天浩(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05006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来华发展越来越多,发展实施本土化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现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状况研究入手,进一步从内因和外因来分析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动因,随后通过以星巴克来华发展并实施本土化战略为例子进一步阐述在华发展本土化的必要性,最后从政府、国内企业、跨国公司三个角度来提出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化;星巴克;战略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7-0136-05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也越来越多,2020年各个地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达到1429.31亿美元,发展速度之快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王静(2021)认为,跨国公司需要对中国消费习惯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实施本土化战略;刘雪婷(2022)认为,跨国公司在本土化期间应加强与本土公司的合作来实现双赢。
而现如今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越来越多,在众多的来华的跨国公司中,除了保留本公司的文化风格,最需要的则是适应当地需求而发展。
因此对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是重中之重,只有实施本土化战略,了解当地需求,顺应当地发展,遵守当地法律,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才更加壮大。
二、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状况(一)亚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迅速根据表1可以看出,世界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近些年来发展呈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跨国公司的总投资金额1257.12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1429.31亿美元,并且都是逐年递增。
在亚洲地区,从2016年到2020年呈上升趋势,并且是在六个地区中唯一呈增长趋势的地区,其他的五个地区在2016年到2020年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均为下降的趋势。
跨国公司营销策略本土化研究以为例
跨国公司营销策略本土化研究以为例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已成为常态。
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费者习惯、市场环境等因素,跨国公司如何调整其营销策略以实现本土化,成为了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土化营销策略不仅要求公司在产品或服务上做出适应,更需要在品牌传播、渠道选择、促销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灵活调整。
本文将以跨国公司营销策略本土化研究为例,深入探讨本土化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跨国公司本土化营销策略的案例分析,旨在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本土化营销框架,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本土化营销策略与全球战略之间的平衡与协同,以期为跨国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建议。
1. 跨国公司营销策略本土化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费习惯差异以及市场环境差异,跨国公司如何制定适应本土市场的营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营销策略的本土化,不仅能够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和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营销策略本土化有助于跨国公司深入了解当地市场。
通过对当地文化、消费习惯、市场环境等因素的深入研究,跨国公司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出更加贴近市场的营销策略。
这不仅能够提升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还能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营销策略本土化有助于跨国公司降低市场风险和成本。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差异,跨国公司如果采取一刀切的营销策略,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成本。
而通过本土化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变化,降低市场风险和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营销策略本土化有助于跨国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本土化营销策略的指导下,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与当地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研发合作及知识互动中文化作用研究述评
文献 显 示 : 在跨文化知识管 理领域 , 许 多 跨 国 界 的知 识
互动, 包括知识转移项 目, 都 由 于 显 著 的 文 化 差 异 和 障 碍 而 陷 入 困 境 或 遭 遇 失 败l _ 6 ’ 。因此 , 近 几年 , 文 化 在
知识管理中的作 用越 来越 受到关 注 , 尤其 是跨 国界 的
系统化具有借 鉴意 义和针 对性 , 对 提 高 跨 国 公 司 和 中 国高 校 研 发 合 作 的效 率 具 有 重 要 现 实 意 义 。
1 知 识 管 理 的 崛 起 和 衍 变
知识经济 时代 , 知 识 已 成 为 企 业 成 长 和 取 得 竞 争 优 势 的 关 键 资 源 与 主 要 资 产 。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加 速 发
跨 国公 司与 中 国高 校研 发合 作 及 知 识 互 动 中文 化作 用研 究述 评
洪建 中 , 吴姝 欣
( 1 . 青 少年 网络 心理与行 为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2 . 华 中师汜 - ' 4 - 大学 心理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9 ) 摘 要 : 在经 济全球 化背 景下 , 知识 互动 作 为校 企研 发 合 作 的直接 动 因, 已成 为 知识 经 济 时代 企 业 获得 核 心 竞争 力的重要 手段 和创新 战略 。通过 梳 理 国 内外校 企 研 发合 作 知识 互 动相 关研 究 , 介 绍知 识 管 理 的发 展, 分析 校 企研发合 作 中知识 互动 的研 究 情 况 , 总 结文 化 因素 在其 中所发 挥 的 重要 作 用。最后 , 指 出现 有
展, 使得 知识管 理成 为企业管理 的核心Ⅲ 。
1 . 1 知 识 管 理概 念 知 识 管 理 概 念 及 其 在 组 织 中 的应 用 , 起 源于 2 0世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研究的意义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研究的意义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中国市场具有其独特性,包括消费习惯、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
跨国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必须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因此本土化研究能够帮助跨国企业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
2.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本土化研究,跨国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文化,从而更加精准地定位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本土化研究还可以帮助跨国企业更好地掌握中国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3.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本土化研究,跨国企业可以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低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例如,在人才本土化方面,跨国企业可以通过招聘和培养中国本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提高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力。
在生产本土化方面,跨国企业可以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国,降低生产成本。
4.促进企业文化融合和发展:通过本土化研究,跨国企业可以建立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这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
5.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研究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经济影响。
例如,通过本土化生产和服务,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机会,推动中国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跨国企业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文化融合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
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其效果,分析这些策略对于公司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背景部分,我们将首先回顾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以及本土化经营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接着,本文将阐述研究目的,即通过对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系统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促进其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对我国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政策环境、文化差异、市场特性等因素对本土化战略实施的影响。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的构建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最后是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发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策略,同时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提供参考,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二、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理论基础市场导向理论:市场导向理论认为,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经营时,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领域和市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市场和经营模式。
企业战略方案跨国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平衡范文
企业战略方案跨国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平衡企业战略方案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一环,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涉足国际化经营,同时也必须要面对本土化的挑战。
而如何在跨国企业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做到平衡,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跨国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定义跨国企业是指在国际上拥有多个分支机构,跨越多国界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
而国际化则是指企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不仅仅限于跨国企业,也包括了那些没有跨国界经营但在国际上开展业务的企业。
本土化则是指企业在本地市场进行业务开展,对当地文化、经济环境、民生需求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拥有本地化运营能力的能力。
这三者之间是不同层次的关系,跨国企业国际化和本土化则要求在不同的层次之间进行取舍与权衡,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制定出不同的战略方案。
跨国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优势与挑战跨国企业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在目标、操作方式、文化、资源的选择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相对地,在企业运营中也会面临不同的优势和挑战。
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市场和人才,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有效避免单一市场带来的经营风险。
同时,跨国企业在国际上进行业务经营,也会受到不同国家之间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需要灵活应对。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扩张业务跨越国界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然而,在跨国企业跨越国界经营的同时,也面临着本土化难度较大的困境。
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文差异、地理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都反映出了本土化的复杂性。
跨国企业要在本土市场中获得成功,必须首先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不同文化的条件,并获得符合当地需求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在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跨国企业需要同时考虑两者的因素,制定出符合市场环境的战略方案,使得企业在新市场上得以生根发芽。
跨国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对于跨国企业,国际化和本土化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基于挤出效应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探究
基于挤出效应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探究摘要: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研发本土化的发展,既对东道国产生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也会带来挤出效应。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对我国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挤出效应,针对此我们应采取主动的政策予以应对,不断地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挤出效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继生产大规模向我国转移后开始在我国进行研发投资,其后得到稳步发展。
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在中国良好的经济运行、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不断完善的创新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更是刺激跨国公司把研发目光转向中国,其建立研发中心地数量和层次均出现显著的增长态势,研发本土化趋势亦越来越明显。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的现状第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地位开始明显升级。
以前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以两类研发为主,一类主要负责为本地生产或销售提供技术指导、维修服务和产品测试等技术支持型研发,一类主要是在母国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适应性开发。
而近期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地位开始向技术跟踪型和全球研发中心型转换,全面关注中国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并开始独立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 还将研发成果推向全球。
第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以外商独资和控股为主。
据统计,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其外资控股的企业比例较大,占53%左右,其次是外商独资企业,约占24%左右,而中方控股企业只占13%左右。
而且越是技术先进的跨国企业,越是倾向于采用独资的方式设立研发机构,这不仅可以降低技术扩散和溢出风险,同时跨国公司可以自主管理,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根据市场情况及战略决策来调整研发方向。
第三,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区域和行业进一步集中。
从区域上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不仅有良好人才资源,科技创新环境,在金融、交通、航运、通信等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机制
通常具备国际化、专业化、网络化等特征,通过全球化研发资源配置,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发展中国家布局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通常设立在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人才储备充足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班加罗尔等。
发达国家布局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通常设立在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人才集聚的城市,如硅谷、剑桥等。
新兴市场布局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则倾向于设立在经济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全球的布局研发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研发全球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越来越注重全球化研发资源配置,以实现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的全球化协同。
开放创新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逐渐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积极与本土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共享研发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人才本土化为了更好地融入本土市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越来越注重本土化,以减少文化冲突,提高研发效率。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发展趋势技术转移与本土化产业链协同人才培养与流动030201研发机构与本土产业链的整合联合研发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跨国公司与本土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研发机构与本土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资源整合开放创新模式创新氛围营造研发机构与本土创新生态的互动技术转移的途径与模式技术许可01联合研发02人才流动03本土化改造技术融合技术在本土的适应与改良技术扩散对本土产业的影响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创新生态1 2 3知识共享技术转移跨国界研发团队知识的跨国界流动研发机构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计划导师制度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才输出人才引进人才交流人才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间的流动技术外溢效应创新资源整合科研合作与交流对本土创新系统的促进作用对本土创新能力的提升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培养与流动创新氛围营造03品牌与声誉提升01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02拓展国际市场本土企业在互动中的学习与成长互动背景详细阐述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本土产业进行互动的背景和初衷,如市场需求、政策引导等。
理性看待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
十 五依赖进 1。我 国对外技 术依存 度 高达 5 %,设 备投资 : 3 0 6 %以上依靠进 1 0 : 3。现在 , 凭借研发 的本 土化 , 跨国公司不仅 拥有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最先进 的技术 ,而且结合我 国本 土 市场进行适应性 的实用技术研 究。 国内企业 。 但 在研发 资金
学府 的博士。我国优秀人 才的流失不仅使 国内的研发力量遭
受损失 , 而且 还 可 能 导 致 “ 术 逆 流 ”对 国 内科 研 机 构 和 许 多 技 。
商独资或控股 的形式 。 ( 三)在华 R &D地区分布不均衡
从 地 域 分 布 上 看 , 国公 司 的研 发 中心 主要 集 中于 北 京 、 跨 上 海 、 州 及其 他 东 南 沿 海 。特 别 是 。 事 基 础 研 究 和 应 用 研 广 从
企 业 造 成 极 大 损失 。 ( 加大 了我 国企业对跨 国公 司的技术依存 二) 目前 , 内资 企 业 在 技术 积 累 和技 术 创 新 上 都 很 脆 弱 , 技 其
术升级主要依靠从 国外引进技术 和设备 。 据统计 , 国几 乎全 我
部 的光 纤 制 造 装备 、 成 电 路 制 造 装 备 的 百 分 之八 十 五 、 油 集 石 化 工 制 造 装 备 的八 成 、 控 机 床 的 七 成 、 数 医疗 装 备 的 百 分 之 九
( )在 华 R 二 &D设 立形 式 的简 化
跨 国公 司在我国从合作合资向独 资控股发展 ,与此趋势
相 一致 。 在 华设 立 研 发 中心 的形 式 也 逐 渐 简化 。最 初 , 国 其 跨 公 司在 华 进 行 研 发 投 资主 要 有 三 种形 式 :一 是 建 立 独 资 的研
6 0多名 研 究 人员 中 ,0名有 国外 留学 背 景 , 名 是 中 国著 名 2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机制研究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迅速增加,到2004年,已有超过600家全球最知名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究机构。
目前,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其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对中国的影响。
但是,从微观层面研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规律的成果很少。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热潮的涌现,探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的原理与规律,对于提高本土企业获得知识的能力,进而促使区域创新体系升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的原理、作用和规律进行探讨。
一、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的原理198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布局其研发机构,构建其全球研发网络。
这些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逐渐成为其全球研发网络与东道国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接合点——既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的组成部分,又越来越紧密地楔入区域创新体系,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资源。
跨国公司研发网络与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接合程度取决于位于该区域的离岸研发机构楔入区域创新体系的程度,也就是说,它是否能够进入该地方创新体系,并与该体系中的创新主体发生密切的互动关系(如图1)。
笔者把互动界定为组织之间为获得知识流动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所谓知识流动,是指由任何组织独立创造的经验和知识与其他组织相互作用、交换,以扩散、积累或分享知识。
一般地,知识流动与知识转移或扩散是同义词,指知识认知识生产者(即“知识源”(knowledge source))向知识使用者流动的过程。
知识流动的含义不一定指外国公司的“国际的”或“原始的”技术向东道国公司转移,而更多的是指外国公司与有关东道国组织之间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知识流动。
一般来说,知识流动的数量和质量将反映出组织间相互联系的有效程度。
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是在其与东道国区域创新主体反复博弈的情况下产生的。
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会增加技术溢出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以在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更方便地获取地方创新资源、客户和供应商知识、市场知识,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会增加技术溢出。
地方创新主体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互动,会增大创新资源流向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可能性,但是,吸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技术溢出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由于溢出促进了当地创新主体的技术进步,缩小了技术差距,就会减少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准租金;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为了维护其技术优势,被迫提高研发水平,以帮助其子公司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及维持母公司的技术优势。
结果就导致新一轮的溢出,即所谓的溢出正反馈。
也就是说,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有利于提高双方的技术创新能力。
因此,对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地方创新主体而言,互动是双方的最佳选择。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地方创新主体互动需要双方都具有合作的愿望与合作的能力。
在下面的两种情况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之间很难实现互动。
第一种情况: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选择不互动。
如果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奉行严格的技术封锁策略,通过加强控股化或独资化运作封堵了技术扩散的渠道,从而减少技术溢出;或者通过设计离岸研发机构所处跨国公司整体“研发链”上的位置,实施详细具体的“研发分工”战略,将基础性和原创性的研究大都放在其母国进行,只是将辅助性的技术研发放在东道国,使得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地方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势差不大,从而减少技术溢出,都会导致地方创新主体不能从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合作中获益,进而损害与其互动的动机和能力。
第二种情况:地方创新主体选择不互动。
如果地方创新主体对跨国公司实行技术隔离战略,通过人才政策、技术政策、外资政策等人为地设置壁垒,以防止本土人才、技术等流向跨国公司,则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将很难从东道国获取创新资源,从而很少开展研发活动,即使开展,也仅限于低层次的技术支持活动。
这样,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技术溢出效应会大大减小。
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的作用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对跨国公司和东道地区区域创新体系都能够产生有益的作用。
(一)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有利于提高其创新绩效1.互动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50年代以来,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后形成了不同的技术扩新模式,分别是第一代简单线性技术推动模式、第二代简单线性需求拉动模式、第三代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模式、第四代一体化模式和1980年代末期以来的第五代系统集成和网络化模式。
其中前两种模式是离散的、线性的模式,忽视了创新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随着创新过程和产品对象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出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式,这两类模式强调从线性、离散模式向一体化、网络化模式转变,认为创新管理需要系统观和集成观。
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的发展为第四、第五代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第三代模式开始,创新的“互动”(interaction)观点日益受到重视,包括企业研发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研发与其他部门之间、生产者与顾客或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互动作用等。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跨国公司创新模式的演变。
技术变化速度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地方创新中心的形成,都迫使跨国公司将原先集中于母国的研发职能进行分化重组,改变将研发机构保留在母国的格局,重新规划研发机构的空间分布,以便于研发机构与生产部门、先进客户和供应商、东道国研发机构和大学以及其他企业等组织之间的互动,从而确保自己的技术优势。
2.互动可以扩大跨国公司可支配创新资源的范围决定跨国公司设立离岸研发机构的主要原因有二:①集聚经济。
集聚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890年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大量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集中可以产生积聚经济,即可以对共同资源加以利用。
这些共同资源包括具有专门技能的熟练工程师、能提供专门设备的企业以及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氛围。
这些资源都是研发过程的重要投入,因此,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离岸研发机构进入这样的区域创新系统,从而享受积聚经济带来的利益。
②知识的空间特性。
知识与信息具有不同的特性,信息的特性是可编码性,而知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必须通过诸如师傅带徒弟这样的密切的个人相互作用或者通过与论文、说明书等书面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转移到接收方。
由于人们的专门知识不是完全流动的,所以在远距离获取特定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相当困难,跨国公司如果想要利用这些专门知识,就必须在该区城设立相关机构,包括新建研发机构或通过兼并获取当地企业的研发机构。
并且,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使跨国公司对地理分散的研发机构进行管理和整合提供了机会。
因此,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的职能从单纯地支持地方生产到更多地去获取和利用地方知识资源的转变,表明其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与地方创新体系之间互动的节点,服务于跨国公司整合全球研发资源,维持和提高其技术优势的全球技术战略。
(二)地方与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互动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能力1.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资源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区域的公共和私人部门组成的组织和制度网络,其活动是为了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
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介机构是创新体系的主体。
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知识在人、企业、各机构间的流动是创新过程的关键所在。
按照OECD的研究,知识流动的机制包括,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及它们之间的非正式的相互作用、公共研究部门(包括公共研究机构和高校)和私人研究部门之间的联系、以新机器设备为载体的技术扩散、人员在产业内部和公共、私人部门之间的流动。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自外国的技术转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间。
据估计,跨国公司的研发支出已经占全球产业研发支出的75%-80%,世界上最大的700家工业企业(大多是跨国公司)占有世界商业发明的半数。
可以说,跨国公司是推动世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的设立为区域创新体系获取先进技术提供了机会。
本土企业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多种途径的合作和人员交流,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行近距离接触,从而使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成为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可以被视为“知识资源”并能够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
2.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联入世界创新网络的重要门户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知识的流动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化趋势。
一方面,科技成果向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集中;另一方面,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的增长速度远远慢于全球技术转移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技术转移中所占的份额下降。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它们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在扩大,对发达国家的科技依附性在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活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企业与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网络相结合。
例如,跨国公司在印度的研发活动就为印度成为国际信息产品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加快软件业的发展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在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之前,由于印度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离,使得印度公司不了解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无法确定市场的需求和加工规格,因而软件工作只限于低水平的编程业务,软件业的增长主要由高技术人才出口带动。
1990年代,软件科技园的建立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设立,使得国内公司有机会接触国外的技术信息和客户需求,一些印度出口商成功地进入软件设计领域。
如今,尽管低附加值服务依然是出口市场的主流,但目前已从出口高科技人才转向在国内进行技术开发再出口。
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的规律一些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跨国公司与本土互动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若干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
1.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的性质决定其与地方研发机构的相互作用目前被普遍使用的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的分类方法是Ronstadt的三分法。
他将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的性质划分为三种类型:①初始技术转让单位(initial technology transfer units,TTUs),向子公司转移技术及提供技术服务,并辅助母公司进行少量的研发活动。
②本地技术单位(indige-nous technology units,ITUs),主要目的是使产品应地方市场的需要,从而帮助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生产单位,或者提高母公司在东道国的市场份额。
设立这类海外研发机构的主要原因是母公司不熟悉地方市场需求,在母国进行针对东道国市场的研发活动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