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民版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并加深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特点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
与此同时,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不过,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的多。
2、人力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就有数万辆之多。
3、自行车的演进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4、电车和汽车的演进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1924年,北京则是1935年。
5、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6、现代中国交通的特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题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机械牵引B、民国时期,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C、电车和汽车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思路与技巧: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仍然依赖于原始的人力与畜力。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②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2)不平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 城市 比较显著。
2.人力牵引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 50 年代
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代步工具。 3.机械牵引 (1)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 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 上海轮船招商局 是 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考查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例2]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
长幼之别,无学习破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 千里。”这项发明是 ( )
A.火车
C.电报
B.电话
D.电影
[解析]
C.汽车
D.电话
[解析]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言交通工具
的发车之准时,可以排除D项;“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 驰”言交通工具之外形,可以排除B、C两项。
[答案]
A
用分析排除法解答选择题 分析排除法,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所给选项从中确 定出正确答案,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 问题,与题意要求明显有错误,或者选项的表述与题目无关, 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直接排除。
2.现代化邮政的建立和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
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 中表现。
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
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A.明末B.晚清C.民国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了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此时属于晚清时期。
答案:B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观念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冷遇,说明落后的封建观念阻挡了先进文明的传入。
答案:D3.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
1912年9月27日,中国《时报画报》刊出了右图漫画。
该历史漫画( )A.表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B.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C.印证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反映了中国人要实现自修铁路的梦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说明修建铁路的计划制定了,但是并没有实现,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
答案:B4.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限制,当时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联系。
最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四第2课1.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C)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火车、轮船、飞机是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它的传入逐渐改变着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其运行时间相对固定,因而人们不得误时,同时它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其结果,排除②。
①③④正确,故选C。
2.徐志摩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C)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解析】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看,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3.1896年,中国的铁路里程是370千米,三年之后,发展到650千米,到20世纪初期,铁路里程为9 292千米。
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A.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清政府摆脱了旧有的观念C.民间筑路风起云涌D.清末“新政”成就突出【解析】中国近代的铁路大多由列强所控制,西方国家把修筑铁路作为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重要手段。
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反映的内容在当时所占比重较少。
故答案为A。
4.(2017·日照)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
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
这主要说明(C)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中遭到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44)
1902年 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 的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自 动行驶的四 轮怪物,这 就是汽车。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 步扩展信事业发展 ——电报、电话
(1)电报:
时间
电报发展成就
1877年 1906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 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1932年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 报业务
(2)电话: 时间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 (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 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2)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3)更新过程城市显著,乡村则比较缓 慢
(4)对象上逐步的平民化、普及化 (5)从引进到自研自制
中国交通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2)政府的大力提倡; (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5)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成就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世纪80年代后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 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 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2019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A. 明末B.晚清C.民国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了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此时属于晚清时期。
答案:B2.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 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观念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冷遇,说明落后的封建观念阻挡了先进文明的传入。
答案:D3.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
1912年9月27日,中国《时报画报》刊出了右图漫画。
该历史漫画()A•表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B•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C. 印证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 反映了中国人要实现自修铁路的梦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说明修建铁路的计划制定了,但是并没有实现,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
答案:B4•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 1937 年”这个时间限制,当时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联系。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
①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② 新的方式出现,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 不同作用;社会不断地进步,生活不断丰富;沟通联系越 来越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球村)。
三、 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1、外来技术传入;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3、军事、政治发展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保路运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詹天佑等。
1909年9月,冯如终于完成了 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 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 航空之林。
1920年首条航线京津线 开通; 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形 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 空网。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 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中 国 客 机
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传统代 步工具 1.表现 新式交 通工具
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
图说历史
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06年天津创办)
图说历史
公共汽车1924年出 现上海,1935年出 现于北京。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 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 怪物,这就是汽车。
图说历史
标志中国航空 意义:事业的开始。 民航事业开始的标志 思考题:及发展概况如何?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试办邮政 大清邮政局成立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新时代
民 国 时 期 的 邮 件
建 国 后 的 信 封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时间 1877年 1906年 1932年 成就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高一历史同步训练: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必修2)[ 高考]
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列交通工具是19世纪中后期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是()。
解析1906年,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69年北京开始出现地铁;轿子是在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基础上改进的;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2.下图中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解析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不久被拆除。
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因此A项说法错误。
答案 A3.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一高速列车图二青藏公路图三民航客机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青藏公路是建国初期修建的,而高速列车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因而只有D项才符合三幅图片的共同主题。
答案 D4.诗句“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反映的是1881年底在津沪之间开通了()。
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有线电话D.无线电话解析从诗中“地角天涯连一线”可以判断通信工具是有线通信。
而有线电话开通是1882年,所以排除C项,有线电报在1877年传入中国,A项符合要求。
答案 A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诗词的理解。
从“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两句可知,符合题意的是电报通讯。
答案 DB组(能力题)6.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而在清末流行的竹枝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申江好,男女不防嫌。
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复习)
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 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6、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 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 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 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 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 说,是宋氏姐妹的父亲宋耀如。
2、近现代交通工具: ⑶汽船—航运
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船是最先传入的 近代交通工具。 1865年4月,中国 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黄鹄”号轮船;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 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洋务运动)
2、近现代交通工具: ⑷火车-铁路
2、近现代交通工具:⑹电车-城市公交
第二次工业革命 城市公共交通
1908年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 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 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 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城市公共交通 商业化运作
1924年上海开始由公共汽车运行
1969年北京⑹地铁开始运营(最早)
2003年上海⑻磁悬浮列车是世上第一条商业性的专线
1、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们、
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P70:促进了、加速了、改变了、推动了
补充①改善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打破 了自然经济的束缚。 ②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③在近代,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掠夺,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总: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检测.docx
1. 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
”这首歌谣反映了()A. 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2. 《上海社会现彖》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吋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
”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B.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C.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D.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3. 晚清诗人黄遵宪在1890年作《今别离》:“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己极,云是君所寄。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其描述的是()A. 报刊杂志B.有线电报C.轮船运输D.无线电报4.阅读下表,下列有关近代上海的表述,比较确切的是()时间1915 年1920 年1925 年1930 年汽车539辆1899 辆4010 辆6896 辆硬面马路94英里132英里路灯电灯4743处——数据摘自《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A. 汽车逐渐成为上海市民FI常代步工具B. 交通工具革新加速了上海城市化进程C. 上海成为屮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屮心D. 上海已经逐步演进为国际化的大都会5•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
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
”词中描写的是()A.电话B.电报C.火车D.轮船6. 《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车式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橙……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
此交通工具是()A.汽车B.火车C.轮船D.自行车7. 187-年,法国人米拉把黄包车从口本引入屮国。
当时为引人注目,招探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 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
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解析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
答案 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
答案 B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要点 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25)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 路客货运量猛增,铁路运输能力全面紧张。 促使政府大量建设铁路。”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
1896年9月,受命主持芦汉路的张之洞、王文 韶会奏,主张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分还;设 铁路总公司,官督商办,以盛宣怀为督办。此议 得到清廷同意。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较快 (原因)
④ 2006年,青藏铁路贯通
③城市:
1906年天津 有轨电车 1924年上海 公共汽车
1969年北京 地铁 2003年上海 磁悬浮列车
④民航: 第一条 1920年开通 北京——天津
上图是1865年成功中国人(徐寿)自行设 计的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黄鹄 号”船重25吨,时速16里,它的出现标志 着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开始。
187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是
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 垄断局面。
必修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交通工具
1881年,中国自建的 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 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
建成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 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
火车和铁路
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
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
• 自主学习P68-70,知道交通工具的变革
1、城市代步工具:
人力车、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慈禧的十六 抬大轿
袁世凯送给 慈禧的汽车
2、交通运输业
①轮船: ②铁路: ③城市:
④民航:
2、交通运输业
①轮船: 1865年自行设计轮船;1872年,轮船招商局
②铁路:
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擅自修建淞沪铁路 ②1881年,自建的唐胥铁路通车
2019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含解析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下列各项是对下图光绪年间“马拉火车”历史现象的评述,其中符合近代化史观的是()A.这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这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这体现了对西方殖民侵略的反抗D.这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析:近(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光绪年间“马拉火车”现象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成果传入中国,封建愚昧观念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也说明了近代化观念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碰撞与交流,即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答案:B2.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
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B.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C.向海陆空立体发展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材料信息“交通领域变化趋势”,A、C、D三项所述的“自主制造”“向海陆空立体发展”“向机械牵引力演进”都能体现“交通领域变化趋势”,均排除;“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不符合近代交通的趋势,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3.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A.通过驿站传递B.通过轮船传递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1877年,国人自办有线电报,随后几年,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
无线电报于1906年创设。
答案:C4.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的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
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A.资源开发B.连接中外C.调运快捷D.经济交流解析:据材料中“国家于有事这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可知,王韬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有调运快捷之效,故选C项。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1919年,身居北京的张某有紧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他可以选择的方式是( )①用飞机传送信件②通过发电报的方式③打电话④依靠驿站和通信局传送信息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修筑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
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正在井然有序地施工……这一系列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3、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4、《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第6号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
”根据材料判断正确的是()A.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B.济南城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C.优越的地理环境促进济南城市的近代化D.近代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发展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6、铁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之路充满荆棘,其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B.中国封建思想的阻碍C.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D.中国暂时没有能力单独设计施工7、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是指义和团()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B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的近代文明C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9、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于()A外国的在华航运业 B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C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D中国的民族工业10、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 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C地理环境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11、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人力车是日本人在1869年创制,1871年引进上海。
《申报》1874年7月报道:“东洋来之顺利小车,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租界共约有一千有零。
”该报道表明,上海( )A.开启了交通近代化B.积极仿制日本机器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D.代步工具发生变化答案 D 据题干材料中的人力车盛行,可知人力车成为上海的重要交通工具,故D项正确。
人力车不是以机器为动力的,不能体现上海开启交通近代化,A项错误;从材料“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可知上海仿造的是人力车不是仿制日本机器,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崇洋媚外之风盛行,C 项错误。
2.1876年,有文章记载上海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当时流行的竹枝词也记载道:“路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
”这表明( )A.自行车尚属于新奇奢侈之物B.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大量使用C.交通进步呈现中西合璧特色D.机动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答案 A 根据材料中“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上海出现了自行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且费用昂贵,故A项正确。
3.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 )A.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B.西方科技传播快速C.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D.交通管理急需解决答案:C。
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设施建设的问题而不是城市社会问题,故A错误;西方科技传播快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据材料“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得出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管理问题,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下列各项是对下图光绪年间“马拉火车”历史现象的评述,其中符合近代化史观的是()A.这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这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这体现了对西方殖民侵略的反抗D.这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析:近(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光绪年间“马拉火车”现象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成果传入中国,封建愚昧观念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也说明了近代化观念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碰撞与交流,即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答案:B2.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
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B.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C.向海陆空立体发展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材料信息“交通领域变化趋势”,A、C、D三项所述的“自主制造”“向海陆空立体发展”“向机械牵引力演进”都能体现“交通领域变化趋势”,均排除;“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不符合近代交通的趋势,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3.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A.通过驿站传递B.通过轮船传递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1877年,国人自办有线电报,随后几年,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
无线电报于1906年创设。
答案:C4.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的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
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A.资源开发B.连接中外C.调运快捷D.经济交流解析:据材料中“国家于有事这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可知,王韬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有调运快捷之效,故选C项。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答案:C5.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解析:由诗中“一卷烟”和“车轮”可知是火车。
答案:C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
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银两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
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金额单位:万两——摘自搜狐网(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间内的经营状况怎样?(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你怎样认识轮船招商局的开办在航运业里的意义?解析:本题以轮船招商局创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情况。
第(1)和第(2)问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来说明;第(3)问结合当时中国的背景进行分析。
答案:(1)经营状况:一直在发展,轮船吨位增多,收入日益增多,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等等。
(2)引进了先进的交通工具,刺激了私人资本投资入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
(3)首开了中国近现代的航运事业,开始利用中国的水域资源,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造船业和交通业的发展。
基础巩固1.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中相互渗透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内容中对近代电报、电话、电灯和洋楼的赞美,说明了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纳,B项正确;中国社会没有被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排除A项;D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题干没有体现中西文明的碰撞、渗透,排除C 项。
答案:B2.观察如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
该照片反映出晚清()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解析:在当时,自行车是新式交通工具,图中的木制自行车应该是仿制品,这表明当时的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答案:B3.2012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依据所学可推测出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解析: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920年。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故答案为D项。
答案:D能力提升4.“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B.航海事业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主要是关于通讯联系方面的。
答案:D5.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解析:表格中上海与武汉出现近代西方科技的时间相差较远,反映了我国近代引进西方科技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深入的特点,也说明了沿海与内地科技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故A项正确。
表格中的技术门类主要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引进西方科技也不是绝对逐年缩短,故B、C两项错误;D项中“民族工业主导”的说法有误。
答案:A6.近代以来中国有一种交通工具,它于19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入,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才有自己的制造厂。
这一交通工具是()A.飞机B.自行车C.汽车D.轮船解析: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才拥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故B项正确。
答案:B7.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一份电报通报了太和殿(太和门)失火的消息。
下列有关此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国人使用无线电报的先例B.失火原因和英法联军侵华有关C.中国的通信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D.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解析:中国创设无线电报的时间是1906年,A错误;英法联军侵华是在1856年到18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电报的使用反映了我国的通信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C。
D材料并未体现。
答案:C8.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解析: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答案:C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 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他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材料二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主办的电话局。
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材料三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
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被侵蚀。
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驿传通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抓住“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等信息归纳。
第(2)问结合信息“清政府投资”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注意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归纳。
答案:(1)驿站及从事驿务的人员多,耗费人力、物力较大。
邮驿的种类较多。
邮驿制度比较完善,组织和邮递速度达到很高的水平。
(2)原因:①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③政府(清政府或民国政府均可)推动;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任答三点即可)(3)驱动力的变化,由畜力逐渐转化为机械力;交通工具逐渐商业化,并且没有阶级的限制。
原因: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与使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