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绿地的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林地等,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和方法。

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1.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和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城市居民的品味和文化水平,提供恰当的绿地设施和服务。

2.综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多种因素,促进城市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3.节约开发。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节约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减少绿地开发面积,减少因开发绿地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保护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环保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和谐。

规划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城市环境。

分析城市空气、土壤、水质等情况,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制定规划方案。

综合考虑城市居民需求和环境因素,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确定绿地的类型、数量、分布等要素。

3.确定场地和功能。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绿地的场地和功能,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要求,设计相应的设施和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效益评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效益评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效益评估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估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估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的是对城市绿地的种类、布局、面积以及绿地的用途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首先,绿地种类的选择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

城市绿地的种类包括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

不同的绿地种类在城市中各有各的作用。

公园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可以成为市民集会和交流的场所,而街头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美化城市景观。

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地种类。

其次,绿地布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

城市绿地的布局应考虑到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市民居住的区域、城市公用设施的分布等因素。

例如,在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可以设置一条绿地带,既可以起到景观优化的作用,又可以解决市民居住与商业区之间的距离问题,提高通勤效率。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根据市民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绿地布局。

最后,绿地的面积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方面。

城市绿地的面积应该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功能需求来规划。

目前,国家对城市绿地面积的要求是绿地率不低于35%。

但是在实际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例如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绿地面积可以相应增加,以便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

二、生态效益评估生态效益评估是指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或改建后,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生态效益评估是判断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否合理和成效的重要手段。

首先,生态效益评估应该从生态环境方面入手。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其最重要的效益。

城市绿地可以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净化空气、净化水体、防止土地侵蚀、减轻气候变化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原则以及生态功能评估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部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中现存和潜在的各类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能和效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1. 多样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包含多种类型的绿地,例如公园、湿地、森林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连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以连续的、无缝隙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网络,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休闲活动。

3. 可达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人们的居住区和工作区,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

4.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生态功能评估生态功能评估是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生态服务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评估和量化。

通过生态功能评估,可以了解城市绿地系统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为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常用的生态功能评估方法。

1. 地表温度调节:通过测量城市绿地系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评估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

2. 空气质量净化:通过测量城市绿地系统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和转化作用,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

3. 水资源调节:通过测量城市绿地系统对降雨水的滞留和净化作用,评估其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4.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调查和记录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物种和栖息地,评估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第三部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功能评估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功能评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健康锻炼的场所,并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现代城市的发展迅猛,城市规划在确保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便利性的同时,也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的意义,以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一、绿地规划1. 为城市提供自然氛围和休闲空间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地不仅能为城市提供自然氛围,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在城市中设置公园、花园、湖泊等绿地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地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常常面临着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而绿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绿地还可以减缓城市的气候变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规划中的绿地规划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通过增加城市中的绿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物栖息地,可以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规划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避免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持土地的生态功能,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需要在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区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3.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系统规划还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生态经济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生态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三、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的意义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生态建设手段,旨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入手,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和实践案例,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针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科学的规划手段,合理布局城市内外的绿地系统,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公园、绿化带、湿地公园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污染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是评价规划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为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规划的实施和调整。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它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将这些服务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评估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2. 生物多样性评估法生物多样性评估法是评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调查和监测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质量,评估城市绿地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改善效果。

通过评估城市绿地系统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可以判断规划的成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环境质量评估法环境质量评估法是评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来评估城市绿地系统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打造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资源,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

根据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绿地面积配比和分布方案。

不同区域的绿地密度和类型应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既要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要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服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多功能性。

绿地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应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建设一些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建设一些运动公园和儿童公园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不同功能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意绿地的连通性。

建立起绿地之间的良好联系,形成较大的绿地连片。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

通过增加绿地连片,可以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绿地的管理与保护。

健全绿地管理体制,配备专业人员来进行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实行科学的绿地管护措施,做好草坪修剪、疏枝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绿地的保护,禁止任何破坏和侵蚀绿地资源的行为,确保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绿地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确保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益。

总之,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注重多功能性,保障绿地连通性,加强绿地管理与保护,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居住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带状绿地布局 ) 利用河湖水系、 利用河湖水系、城 市道路、 市道路、旧城墙等 因素, 因素,形成纵横向 绿带、 绿带、放射状绿带 与环状绿地交织的 绿地网。 绿地网。容易表现 城市的艺术风貌。 城市的艺术风貌。 如哈尔滨、苏州、 如哈尔滨、苏州、 西安、 西安、南京等城市 。
(3)楔状绿地布局 ) 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 由宽变窄的绿地, 由宽变窄的绿地,为 楔状绿地。 楔状绿地。一般利用 河流、起伏地形、 河流、起伏地形、放 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 田防护林来布置。 田防护林来布置。 能使城市通风条 件好, 件好,有利于城市艺 术风貌的体现。 术风貌的体现。 如合肥市。 如合肥市。
5.结合上述绿地布置,在城市中建立各绿地间的有机 结合上述绿地布置, 结合上述绿地布置 联系,形成“ 联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结 构。 6.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宜根据城内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要 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宜根据城内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要 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及现状、 求,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及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 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城郊生态绿地布局。 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城郊生态绿地布局。
3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可归纳为 种: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可归纳为4种
(1)块状绿地布局 ) (2)带状绿地布局 ) (3)楔状绿地布局 ) (4)混合式绿地布局 )
(1)块状绿地布 ) 局: 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方便居 民使用, 民使用,但对构成 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 作用不大, 城市小气候条件的 作用不明显。 作用不明显。如上 天津、武汉、 海、天津、武汉、 青岛、大连。 青岛、大连。
规划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依据由相关法律、法规;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依据由相关法律、法规;技术 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相关各类规划和当地现状基础条件等四个方 面的内容组成。 面的内容组成。 1)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c.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 [1993]784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号 d. 《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00号 号 e. 当地的《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 当地的《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城市生态休闲中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城市生态休闲中心

城市绿地系统的配置原则
• 功能互补原则:各类绿地功能相互补 充,形成完整的绿地体系 • 资源共享原则:充分利用绿地资源, 提高绿地利用效率 • 灵活适应原则:根据城市发展和居民 需求,及时调整绿地配置
03
构建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规划理念与目标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目标
• 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城市绿地系统 • 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休闲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改进
• 针对绿地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 加强绿地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进绿地规划实施的格局 • 提高绿地规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益,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介绍
国外优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保障措施
•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保障绿地规划的 顺利实施 •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绿地规划的实施 经费 • 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绿地规划的科学 性和技术水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评估与反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反馈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绿地规划方案 • 加强绿地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保障绿地规划的有效实施 • 建立完善的绿地规划反馈机制,促进绿地规划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规划理念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规划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绿地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绿地空间布局
• 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体系 • 保证绿地资源的均衡配置,满足城市各区域的绿地需求 • 注重绿地空间的连续性,形成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态效益评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态效益评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态效益评价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的建设变得越来越繁忙和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效益评价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住品质。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考虑城市绿地的规划过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绿化面积、绿化布局、绿化设施和绿化管理等问题,最终实现城市绿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

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在城市绿地的绿化形式选择上,要坚持绿化少、自然多的原则,尽量采用天然的绿色植物,利用天然的水源等,逐步实现“绿城”理念。

2.城市绿地的绿化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面积。

在城市绿地的绿化面积规划上,要尽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需求,同时要保障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3.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

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应该根据城市的地形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

在城市绿地的绿化布局上,要注意绿化的连通性,避免出现城市绿地的孤岛现象,从而保证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4.城市绿地的绿化设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设施。

城市绿地的绿化设施包括游乐设施、户外运动场所、休闲设施和绿道等,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利用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

5.城市绿地的绿化管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绿化管理。

城市绿地的绿化管理包括绿地保护、绿地修剪、绿地灌溉、垃圾清理等工作,应该在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就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安排。

二、生态效益评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效益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

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

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就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规划目标。

1.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满足居民休闲和健身需求;3. 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三、规划内容。

1. 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和布局,划定各类绿地功能区域,包括生态绿地、休闲绿地、文化绿地等,确保城市绿地布局科学合理。

2. 绿地建设与改造。

对已有绿地进行改造升级,提升绿地质量和功能,同时加大绿地建设力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3. 绿地设施配套。

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充分考虑绿地设施配套建设,包括休闲设施、健身设施、文化设施等,提升绿地利用率和吸引力。

4. 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绿地系统规划实施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5. 绿地管理与维护。

建立健全的绿地管理体系,加强对绿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持续实施。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绿地布局、建设标准、设施配套等内容;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绿地系统规划的顺利实施;3. 加大对绿地建设和改造的投入,确保绿地系统规划的快速推进;4. 加强对绿地管理与维护的监督和考核,确保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效落实。

五、总结。

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所阐述的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将有助于推动城市绿地建设,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绿地系统规划的顺利实施,共同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方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方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方案规划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意义、建设方案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具体的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

同时,绿地还可以吸收噪音,减少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此外,城市绿地还可以降低城市的温度,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地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供居民进行健身活动。

绿地还可以提供美丽的景观,增加居民的生活乐趣。

绿地还可以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绿地可以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建设方案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方案规划应该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同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建设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

绿地系统的建设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域相衔接,形成有机的整体。

其次,建设方案应该注重绿地的布局。

绿地应该尽可能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形成一个覆盖全城的绿化网络。

同时,绿地的布局应该合理,兼顾城市的功能需求和居民的需求。

再次,建设方案应该注重绿地的类型和功能的多样性。

绿地可以包括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功能。

建设方案应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绿地的类型和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最后,建设方案应该注重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绿地的建设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方式,确保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是当代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导致了城市绿地的剧烈减少。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将绿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引入和配置绿地资源,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面积,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城市的环境压力。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中的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人们的精神文化享受。

同时,绿地还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的作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提供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可以设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这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二、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生态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绿地进行景观化设计,以营造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设计成果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首先,生态景观设计要注重生态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绿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合理选择植物和构筑物,打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生态景观设计要注重社会效益。

设计师应以人为本,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娱乐和文化等需求,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1. 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优雅、可持续和可访问的绿色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绿地系统的功能分区:根据绿地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绿地系统可以分为公园、植物园、游乐场、运动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这些功能分区的位置和规模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并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3. 绿地的规模和布局:绿地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模和布局。

大型城市应该有大面积的绿地,以满足大量人口的休闲需求。

绿地的布局应该合理,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并与其他的城市设施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4. 绿地的设计和建设: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尽量保留和利用城市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使人们在其中能够得到放松和享受。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植物和景观要素,创造多样化和富有特色的绿地空间。

5. 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绿地的设计和建设,还要考虑到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绿地的管理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体系,负责绿地的日常管理、环境保护和维护工作。

绿地的维护要及时、高效,确保绿地的整洁和安全。

6. 绿地的环境效益: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绿地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增加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并与其他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相互配合。

只有做好绿地系统规划,才能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则、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及 附录。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 市绿地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绿地分类规划图(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要求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 ︰5000~1︰25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 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 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 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8%以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
3、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
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草林。
4、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在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绿地的分布和面积,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和休闲需求。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定位、景观特色、绿地类型和功能、绿地布局和连接、生态保护等因素,以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管理。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是城市绿地保护和利用的关键。

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城市绿地的整体品质和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包括规划实施、运营维护、环境监测、保护修复、文化传承、教育宣传等方面,需要建立全面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

另外,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实际需求。

只有从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与居民的文化习惯、生活方式和休闲需求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的完整性。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还需要注重科学技术的支撑和社会参与的推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模型等工具的应用,使规划与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

同时,社会参与可以促进城市绿地系统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增强公众对城市绿地的认知和关注,推动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方案

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方案

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绿地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城镇绿地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方案,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2. 规划目标本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城镇绿地系统,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城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规划目标包括:- 提高城市绿化率,确保每个居民能够享受到足够的绿地空间;- 保护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能力;- 制定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制度,确保绿地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内容3.1.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在规划绿地系统时,应优先保护和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 公平合理原则:在城市绿地布局中,应均衡分布绿地,方便城市居民能够便利地享受到绿地带来的好处。

- 多样性和创新原则:在设计绿地系统时,应注重多样性和创新,结合城市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的绿地。

3.2. 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本规划的绿地系统范围涵盖整个城镇区域,包括公园、绿化带、街头绿化等各类绿地。

3.3.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建设城市中心绿地。

将城市中心的空地和废弃地块改造为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放松休闲的场所。

- 建设社区绿地。

在每个小区设置社区公园和绿化带,方便社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和交流。

- 建设交通道路绿地。

在城市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美化城市景观,净化空气。

- 建设生态保护地。

设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区,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

3.4. 绿地系统管理和维护- 建立绿地系统管理机构,负责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

- 制定绿地管理和维护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绿地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

- 加强绿地监测和评估,定期对绿地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文

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与用地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相并列的一项重要的 规划内容,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转也规划,其规划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以落实。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反映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中绿地的分布状况、数量指标、绿地性质和各类绿 地间的有机联系,而且要体现在市域大环境下的绿地体系。它包括绿地结构、绿地分类、绿地布局、 指标体系、绿化配置、绿地景观和近期建设等规划内容,并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原则
• 整体性原则
城市绿地之所以形成系统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因为将城市绿地各个组成部分作为 一个整体考虑具有明显的优势,即“整体大于其各个孤立部分之和”。因此无论哪类绿地的 布局和建设都不可能、也不应该独立存在,而是应该将其放到整体的建设背景之内,统筹安 排,同一布局。

综合以上各定义,可以认为:城市绿地是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保持
着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它以植被为主要
存在形态,具有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功能。城
市绿地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林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Logo
目录
1 城市绿地 2 城市绿地系统 3 城市绿地系统相关理论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概念
•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绿地界定为: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
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是指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阐述生态园林理论的发展、建设生态绿地和现代生态绿地评价系统,指明生态规划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内核的统一,应用生态学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是今后进行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指导理论。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稳中趋快。

但城市环境水平却有所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增加,城市大气、水体污染难以有效控制;酸雨面积正在扩大,已经超过国土面积的30%;特别是2 000年的几次大规模沙尘暴,严重袭扰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大部分地区,更是敲响了人们心灵的生态警钟,更多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关心身边是否有足够的绿色空间,因此,关于现代城市绿地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管理,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价值。

二、绿地规划理论的发展与绿容率指标体系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工业化城市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是目前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霍德华早在100年前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具有代表意义,宽阔的森林、农田等组成的绿带包围着城市,城市中有农田和菜园分隔,市内有中心公园,住宅花园和林荫道路。

1930年L﹒柯布西埃提出了绿色城市(Green Cit y)思想,主张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空间,建设立体花园城市。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多次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其核心就是“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在这个时期,我国开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有许多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但这些理论只能对建设园林城市有指导意义,对园林绿地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规划原则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这对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的实践中,还是远远不够的。

随时代发展与进步,我们认识到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植物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一环,绿地系统的建设也得到规划管理者的重视。

但是,从目前来看,现实中绿地系统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其中生态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管理和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沿用至今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绿化指标,对于在宏观上表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绿化用地规模基本状况及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用绿地面积或绿化覆盖率来进行规划并推算控制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不能真实反映在环境中绿色面积能发生实际效应的生物量、生态效率以及生态功能,特别是在分析城市的绿化结构和估算绿地的生态效益时,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我们要不断来完善绿地系统的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地评价绿地生态效益。

结合多年以来沿用的贯用术语和“绿容率”新的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现代园林城市的生态效益。

绿容率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新生理论,它的具体含义是:为了应用于生态规划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设计、项目设计进行科学指导与控制而制定的绿化指标。

其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上绿地的科学生物总量,进而约束绿地系统建设的投机行为,规范绿地系统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有限的绿地系统建设的品质和效率。

这一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沿用原有的绿地评价指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第二部分是衡量绿地本身的生态效益水平的指标—绿量、绿量率;第三部分是将绿地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的绿容率及绿化建设指数。

1、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总和。

2、绿地率: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绿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即:绿地率=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3、绿化覆盖面积: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和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

4、绿化覆盖率:指一定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即绿化覆盖率=区域内园林绿地覆盖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5、绿量和三维绿量:绿量在绿容率指标体系中指植物全部叶子的1/2总面积,国际常用单位为平方米。

三维绿量也是20世纪80年代新提出的概念,是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的空间体积的量,单位常用立方米。

6、绿量率:也称叶面积指数(LAI),指单位面积内植物1/2的叶面积。

7、绿容率:也称绿量容积率,指某规划用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绿量。

8、绿化建设指数:是将绿地系统及建筑开发结合起来和一项指标,是绿容率和容积率的比值,也是绿量和总建筑面积的比值。

三、绿容率指标体系产生的背景及实施技术路线绿容率作为生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指导意义和严谨的可操作的量化应用路线,改变了社会对绿化的单一认识和简单的行为方式。

目前,我们经常谈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如何优美、如何生态环境优良,其实这种现象是发达国家经过多次失败、痛苦和灾难以后的修正结果。

无论是雾都伦敦、畸形发展的纽约曼哈顿,都是以代价换来新生的城市。

我们欣赏维也纳森林,我们向往柏林城市中心森林的优美、清新和品质,但是中国的城市走向何方,却是每个中国人所必须面临的现实,更是每一个中国影响城市发展的规划师、建筑师、经济学家、生物生态专家以及商人、政府官员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选择。

生态规划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研究,更是一项可应用、实施并影响后人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们看到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城市蔓延、城市扩张、城市板结以及城市健康安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形式主义的城市草地、简单低效的城市绿地建设、逐渐被压缩、侵浊、破碎的城市绿地系统、加上长官意志、扭曲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狭隘导向和特权商品—破坏生态优先权的默许等等,这些行为往往借助了科学的外衣。

某些学者在科学上的不负责任与价钱诱惑的钱权交易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配套绿容率指标体系的实施,在分析国内外绿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课题组统合,界定了绿量概念内涵。

以绿容率为核心的绿地控制系统体系建立在GIS数字信息技术上,应用遥感和计算机技术测定和统计,支持和辅助绿容率指标系统建构和应用,有利于绿容率在生态化城市规划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实施作用、管理作用和评价作用。

在绿容率体系中绿量的指标涉及单株绿量、群落绿量、地块绿量的计算模型和数据统计模式。

对于绿容率中有效的绿量计算是以稳定绿量的植物群落的初始绿量开始的。

统一的绿容率指标体系涉及生态规划中的自然区域和城市区域,统合了生态规则、传统的常规指标,与生态等级控制指标、规划的常规指标、城市容度指标并行构成技术体系。

它依托GIS数字信息系统的动态运行,实现生态效益和城市生态承载等重要生态指标的对应与协调配套。

绿容率不仅可以用在生态规则中,而且可作为国土、森林、土地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设计管理指标。

目前,在区域生态规划、城镇生态规划、项目地块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进行不间断的研究与实践。

[NextPage]四、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学原则同绿容率指标系统内核相统一当今全球面临的环境危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曾对自然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虽然创造了发达的城市文明,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现在人们已经觉醒,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阐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972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子“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再统一”的重要概念;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我国1992年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在建筑界,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体现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实践方面。

欧美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关注,形成“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逐步完善,生态理论大大丰富。

在园林界,提出了园林生态学理论,这种理论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等理论,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影响范围内的人类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的途径,并提出园林生态学原则理论:1、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

2、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

3、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4、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以乡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树种,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

5、整体和连续性原则: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系来设计和管理。

总之,生态学原则已成为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绿容率指标系统作为对城市生态绿地的科学评价体系,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核心都是控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获取最大效益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拥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自然环境,维护人类身心健康。

五、结束语当然,现有规划体系的不完善和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规划研究、创新与修正,也是导致社会问题、城市建设问题的重要原因。

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的生态系统规划正是基于社会问题、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应运而起、应运而求、应运而生和研究成果和实施探索。

绿容率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落实在各项生态规划的编制应用工作,正是基于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开展的工作。

中国社会管理与控制的现实是依赖人与法的结合,现在正从人治走向法制的过程之中。

因此绿容率指标研究正是适应中国从人的意志向科学量化的法制管理方向发展的探索性研究,是专家学者以科学为手段服务社会、支持政府科学行政和积极行为。

绿容率指标体系作为一种约束绿化内涵和提高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标准依据,其作用与以往的绿地建设指标有着本质的不同。

既为绿地系统建设定性,也为绿地系统建设定量,还为绿地系统生态功能提供科学的标准化动态参照。

创建绿容率指标系统和生态学原则,可以为政府精确规划、科学行政提供支持和指导,还可以约束建设开发的形式与质量,提高了生态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1]梁伊任.园林建设工程.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2]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刘立民.绿量-城市绿化评估新概念.中国园林.2000(5)[4]饶戎赵慧恩.绿容率指标体系解读.中国建设报.2004[5]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