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问答
美学专题试卷
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答案:B2.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答案:A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答案:D4.我国美学史上,提出"尽善尽美"的美学观,主张人生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统一的是()。
A、儒家B、道家C、佛家D、墨家答案:A5.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答案:B6.“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答案:C7.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答案:B8.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答案:D9.在西方,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育”?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席勒答案:D1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答案:B11.“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答案:A12.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 )。
美学问答题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5、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②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③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
答:①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②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
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答: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首先,中国文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中国文字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具有逻辑性。
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美学考试资料
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C)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D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B)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向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A、游戏B、模仿C、表现D、娱乐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C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社会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D)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电影美学的有效提问
电影美学的有效提问
1. 电影中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2. 电影中的摄影、音乐、剪辑等元素如何协调和合理运用?
3. 电影中如何利用镜头语言和视觉特效以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
4. 电影中的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是否合理、自然、深入人心?
5. 电影中如何表现叙事结构和节奏,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6. 电影中的情绪氛围如何通过音乐、光影和画面表现出来?
7. 电影中的主题如何通过具体故事和情节来展示?
8. 电影中的意义是否具有普世性和艺术性?
9. 电影中如何利用色彩、构图、镜头等元素制造独特的视觉风格?
10. 电影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如何与故事和主题相结合,以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设计美学问答
设计美学一: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
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等等。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的这一形态类型,它是由自然形态的物质资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制成的。
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不同之处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
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如果说自然形态也有合目的性的话,那么也只是一种符合自然演化的“目的性”,即具有某种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从而保持了它的自然存在。
其次:作为人的劳动成果,人工形态必然打上了劳动主题——人的烙印。
它使原来是自在的自然成为一种“人话的自然”,成为由人的能动性改造了的人工自然。
因此它具有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里特征。
这种特征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凝结在产品中,转化为一种静止的物质属性。
再次: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
这就是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演化。
2:图解说明黄金分割比例并举例说明黄金分割比例在具体设计中的运用。
(巴特农神庙)举例说明: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边形。
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国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
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符合黄金矩形。
《蒙娜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矩形《最后的晚餐》同样也应用了该比例布局。
古希腊巴特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
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去设计别墅,别墅将更加舒适、漂亮.连一扇门窗若设计为黄金矩形都会显得更加协调和令人赏心悦目<2>人们对巴蒂农神庙的测量发现,它是与严格的比例关系有所偏离的,由此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00037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00037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美学学科确立的标志是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A、《判断力批判》B、《审美教育书简》C、《诗的哲学默想录》D、《美学》2.下面关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A、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再到美学学科的漫长历史过程B、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C、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D、审美意识奠基于美学思想3.审美趣味的两重性主要是指A、先天性与后天性B、观念性与实践性C、个体性与社会性D、现实性与理想性4.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必然带来审美活动的变化,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A、自律性B、他律性C、功利性D、物质性5.审美体验的深度主要取决于审美主体A、卓越的想象能力B、饱满的审美情感C、丰富的人生体验D、高远的审美理想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体现的形式美因素主要是A、色彩B、线条C、形体D、音响7.杜夫海纳认为,要使审美对象获得现实的生命,审美主体就必须使自己A、现实化B、非现实化C、理想化D、审美化8.博克认为,产生崇高感的本能是A、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B、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C、社交的本能D、性的本能9.审美形态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的A、道德实践B、精神实践C、生存实践D、宗教实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丑引起的情绪感受不是一种审美情感B、丑主要表现为反常、混乱等形式C、丑不是人们生存实践的表达形式D、丑在美学中没有意义11.荒诞引起的主要是A、虚无感B、悲剧感C、滑稽感D、厌恶感12.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主张“崇高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激情”的美学家是A、席勒B、叔本华C、尼采D、西美尔13.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所讨论的审美形态主要是A、悲剧B、喜剧C、荒诞D、崇高14.在西方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对悲剧做出完整定义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朗吉弩斯D、西塞罗15.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科学主义者的是A、托马斯·门罗B、叔本华C、尼采D、伽达默尔16.孙悟空等神话形象的产生主要是通过A、接近联想B、对比联想C、再造性想象D、创造性想象17.“言有尽而意无穷”说明了审美理解具有A、直观性B、超越性C、多义性D、超验性18.在各种空间艺术中,最具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是A、建筑B、绘画C、雕塑D、戏剧19.“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主要描述的是A、艺术观察能力B、艺术理解能力C、艺术想象能力D、艺术情感能力20.黑格尔认为,在各种艺术类型中成就最高的是A、象征型艺术B、古典型艺术C、浪漫型艺术D、现代型艺术21.术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A、宗教功能B、认识功能C、道德功能D、审美功能22.艺术存在于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品到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B、作者的创作活动中C、艺术作品中D、读者的接受活动中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B、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没有终点C、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会随着“期待视野”的变化而变化D、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可以分为观、思、评三个阶段24.艺术意象的特征主要是A、现实性、社会性、感性和联想性B、现实性、情感性、联想性和想象性C、虚拟性、直观性、想象性和情感性D、虚拟性、现实性、想象性和情感性25.荣格的艺术观不同于弗洛依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A、集体无意识B、个人无意识C、性本能D、艺术表现26.梁启超把小说的感化作用概括为A、熏、观、感、讽B、熏、浸、教、乐C、熏、浸、刺、提D、兴、观、群、怨27.《淮南子》中说,“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
美学解答题汇总
1、简述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集中代表性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
这种看法源于柏拉图,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深远。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这个思想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并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以17、18世纪英国经验派为代表。
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活动,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重点研究产生这些审美经验的心理基础。
第五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
2、简述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美学是关于审美想象或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1)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2)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核心和附属之分的。
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3、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审美境界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趣。
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4、简述审美关系的特点?(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时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5、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2,美感与审美经验3美与审美形态4艺术与艺术活动5审美教育6、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什么?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美学问答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为什么说美学是人文学科?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美学研究的审美现象始终与人的生存实践、人的生活活动、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呈现在审美活动中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是不一样的,它的目标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揭示人生的理想、命运、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它体现为感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境遇。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它更多关注人的精神现象,而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因而往往要求研究者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
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因为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独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心理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美学的发展。
采用社会学方法来探讨美学问题。
什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
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此外,还可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等学科的思想资源。
所以,美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
为什么说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其次,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再次,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的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冥思、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复次,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展改造而成为团队a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团队a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展传承。
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审美: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理论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关系:是指附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表达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绘,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详细存在状态。
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好地开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审美兴趣: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形式美的意识形态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学概论问答题
形式美的意识形态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学概论问答题
形式美的意识形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风格:不同的意识形态往往催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现实主义艺术追求真实、客观,表现社会问题,而象征主义艺术则追求超脱现实,探索人类精神世界。
意识形态对艺术风格的选择和塑造有重要影响。
2. 创作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往往反映了创作者的意识形态观点。
例如,某些艺术家可能通过作品表达对权威的挑战,或者表达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而某些艺术家则可能强调传统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3. 艺术形式:意识形态还会影响艺术作品的形式,比如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的选择,绘画中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戏剧中的剧本和表演方式等等。
4. 受众观点:艺术作品通常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他们对作品的接受和理解往往受到自身意识形态观点的影响。
例如,某些人可能因为意识形态相同而对某个艺术作品产生共鸣,而另一些人可能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对同一作品产生冲突的认知。
总之,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在艺术中体现得多种多样,包括艺术风格、创作内容、艺术形式和受众观点等方面。
不同意识形态对于艺术的创作和审美价值有着不同的影响。
哲学:美学
哲学:美学1、单选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A.没有起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正确答案:B2、多选与“游戏说”的创立和发展相关的美学家是()。
A.(江南博哥)康德B.谢林C.席勒D.斯宾塞E.费尔巴哈正确答案:A, C, D3、问答题为什么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正确答案: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中。
艺术活动的开端以意象的产生为标志。
在艺术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
所以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4、单选自然的陶养是美育的()A.最基本的道理B.基本途径之一C.很次要的途径D.一种间接的途径正确答案:B5、名词解释审美形态的兼容性正确答案: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6、单选下列关于“意象孕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象与原型可以完全相同B.表象必须具有客观原型C.表象的形成与主体的情感因素无关D.意象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正确答案:D7、判断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
正确答案:对8、问答题马克思主义对“美”是怎样认识的?正确答案:首先,美是客观事物的自身的一种自然属性;其次,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实践,随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再次,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不仅创造了审美客体,同时也创造了审美主体。
9、名词解释“净化说”正确答案: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认为悲剧主人公之所以遭遇不幸,不是因为他本身的邪恶或者罪恶,而是因为犯了错误,但他所受到的惩罚却在程度上远远超过了他的过错,因此,可以引起人们的同情悲剧可以通过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使得其情感得到陶冶,悲剧具有净化(卡塔西斯katharsis)灵魂的教育意义。
“净化说”对于悲剧感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和辨证倾向。
10、问答题批判理论的主要人物及观点。
美学问答题
简答题:1.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即:①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②美与审美形态;③美感与审美经验;④艺术和艺术活动;⑤审美教育。
2.审美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整体性的,因而也就是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
具体表现在以下4方面:①它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它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它还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3.简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的内涵。
①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②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③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美学史上关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美学史上关于喜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一些:①柏拉图的喜剧发生论,认为滑稽和可笑缘起于大多数人在心灵品质方面所犯的认识错误。
亚里士多德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
”②康德从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他说:“笑是一种从紧张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③黑格尔从矛盾冲突观点出发,认为喜剧“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补充悲剧的缺陷,突出主体性在乖讹荒谬中自由泛滥以达到解决。
”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喜剧问题,马克思说喜剧是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⑤现代美学理论更多地把喜剧和人生存在的阐释联系在一起来解释。
苏珊•朗格把喜剧解释为人的存在的感受形式。
巴赫金提出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喜剧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5.什么是想象?想象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①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②想象活动包含着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态。
设计美学(问答题)
设计美学(问答题)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P1-20,重点)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是什么?答:在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后,20世纪上半叶,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
现代设计的诞生有其深层次的背景: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3)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新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孕育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现代设计直接提供了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
2、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述)答:1)设计就是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
是在一定条件下,预先规划好其材料、功能和形态的创造性活动,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工作。
而艺术都非常强调个性化,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
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一个是为自己服务,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3、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论述)答:1)设计表现形态的异同: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原型保留在生产者头脑中,生产者就是设计者;另一种,设计是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
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种。
工业时代的到来,使设计独立于生产,不是设计为生产服务,而是生产为设计服务。
2)现代设计的复杂性与易变性。
现代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风格、新流派。
3)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稳定性和地域性。
传统社会以统一稳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及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紧密相连,具有其特有的稳定性。
美学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如果按柏拉图的设计,美就是“理念”,其问 题是: 1、美是凝定不变的吗?(所谓“不生不灭、不增 不减、无始无终”是一种超越历史、现实、个人的 美学理想) 2、何谓真实?(“画布上的床是模仿的模仿、影 子的影子,是不真实的”,“理念”作为一个哲学 上的假定,它关于真实的概念也是哲学上的,但哲 学上的真假毕竟不同于另一个维度——艺术的真 假——进而言之艺术或许压根就没有真假可言) 3、堕落与进步——诗人的合法性问题(诗要有利 于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但人性是多样的, 仅有光明的一面或许不是艺术的旨归)
分析美感的问题,如果单纯从客观性的某 种“标准”出发,可能问题重重。
如果按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符合一定的比例, 是数的和谐。似乎有一定的标准。请看英国 经验论者伯克的反驳: 1、如果动物符合比例是美的,那么天鹅呢? 脖子很长,尾巴很短。孔雀呢?脖子很短, 尾巴很长。 2、同样,“美是适用”的观念也有问题。 楔子形的猪嘴,小而深陷的眼睛适合拱地, 但却不是美若天仙的。
二、“艺术模仿自然”
理解这个论题的三个向度: 1、从中世纪的观点看,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因 而自然是完美的,艺术的法则当然就是对自然的模 仿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从孩提时代起就有模仿的 本能,人对模仿的作品总感到快感”。——一切都 从模仿开始,艺术也不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模仿和中世纪的 “被动”、“反映式”的模仿不同,他的模仿包含 着“创造”、“能动”的因子,为什么?
作为心理、情感的美感经验
1、无论是休谟所说的“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 美”还是洛克区分出来的“第一性的质”与“第二 性的质”,着重于主观感受的一种美感经验摒除了 客观性,没有客观性就没有确定性,那么,美感经 验如何传达呢?如果不能传达,则对艺术品的把握 是不可能的。 2、有人说美感经验就是我们的情感经验,情感经 验有多种,且有很大的偶然性。例如一个铁石心肠 的人阅读或观看《俄狄浦斯王》,可能很淡漠,而 一个特别多愁善感的人,从中读出的可能仅仅是悲 伤,没有悲壮(并没有领会俄狄浦斯王对命运的反 抗)——举例说来,从美感经验的角度,悲剧一定 会引发“怜悯和恐惧”吗?
美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第一套★单选题:> 当艺术形象具有了()时,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
A、美好的形象B、内在的情感C、独特的思想D、深刻的意义★单选题:> 最早的史前壁画是()。
A、拉斯科岩洞壁画B、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C、沧源司岗里崖画D、撒哈拉地区壁画★单选题:> 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
A、客观性B、主观性C、寓意性D、写实性★单选题:> 在审美创造中,直接决定作品价值的是()。
A、审美联想力B、审美知觉力C、审美理解力D、审美想象力★单选题:> 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寓教于乐”思想的是()。
A、贺拉斯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单选题:>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C、观D、品★单选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单选题:> 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单选题:> “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单选题:>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单选题:>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单选题:> 《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
美学2020年10月真题
………○…………外…………○…………装…………○…………订…………○…………线…………○………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内…………○…………装…………○…………订…………○…………线…………○………美学2020年10月真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最早提出美的本质问题的美学家是(1分)A.黑格尔B.马克思C.柏拉图D.鲍姆加登2.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核心内涵是(1分)A.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B.人的最基本的精神生产方式C.人的审美存在D.人的历史存在3.审美理想是一种相对稳定的(1分)A.情感结构B.价值取向C.生存状态D.道德修养4.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1分)A.生理遗传B.先天气质C.家庭背景D.社会条件5.“和而不同”、“违而不犯”所描述的形式规律是(1分)A.整齐一律B.节奏韵律C.对称均衡D.多样统一6.在20世纪我国美学研究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审美发生理论是(1分)A.游戏说B.生物本能说C.巫术说D.劳动说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分)A.优美是阳刚的人生境界B.优美使人感到紧张C.优美是和谐的人生境界D.优美使人感到振奋………○…………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8.《判断力批判》的作者是(1分)A.笛卡尔B.歌德C.莱辛D.康德9.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1分)A.紧张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虚无B.内心突然的荣耀感C.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D.把无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0.朗吉弩斯认为(1分)A.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B.崇高源于人的安全需要C.崇高令人感到愉悦D.崇高令人感到敬畏11.黑格尔在悲剧研究中引入了(1分)A.理性思维B.辩证思维C.抽象思维D.具象思维12.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1分)A.悲剧B.喜剧C.滑稽D.崇高13.下列美学家中不属于经验主义者的是(1分)A.夏夫兹博里B.荷加斯C.哈奇生D.奥古斯丁14.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属于(1分)A.自然主义B.科学主义C.解释学D.存在学15.中国古代诗人常常以香草喻君子,这属于美学理论中的(1分)A.畅神说B.比德说C.模仿说D.再现说………○…………外…………○…………装…………○…………订…………○…………线…………○………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内…………○…………装…………○…………订…………○…………线…………○………16.英加登所说的艺术作品的“形而上质”体现了审美经验的(1分)A.直观性B.超越性C.直接功利性D.间接功利性17.马克思所说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表明,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包括(1分)A.感知B.想象C.情感D.理解18.审美经验中的联想活动不包括(1分)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创造联想19.钱钟书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美学》习题与答案
《美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美学:研究美的本质、形式、价值以及审美经验的哲学分支学科。
2. 审美经验:个体在感知、理解和评价艺术品或其他现象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过程。
3. 艺术作品:艺术家通过特定媒介和技巧创造出来的,旨在表达情感、思想或观念的物质或非物质表现形式。
4. 形式美:艺术作品或自然现象中,由形状、颜色、线条、质地等视觉元素所构成的和谐、平衡、对比等形式特征所引发的美感。
5. 审美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其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二、填空题1. 德国哲学家______被誉为“现代美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2. 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______。
3. ______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情感或观念等内容。
4. ______是一种强调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应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直觉体验的美学理论。
5. ______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艺术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节奏和统一性等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B)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海德格尔2. 下列哪种美学理论主张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的形式和结构,而非外在的道德或实用目的?(A)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实用主义D. 社会历史批评3. 下列哪种审美经验主要关注艺术作品的直观感受和情感共鸣,而非理性分析和解读?(C)A. 理性主义美学B. 结构主义美学C. 直觉主义美学D. 批判理论美学4. 下列哪种艺术类型更侧重于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D)A. 印象派绘画B. 古典音乐C. 文艺复兴雕塑D. 表现主义绘画5. 下列哪种美学理论强调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关系?(C)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解构主义D. 符号学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美学理论关注艺术作品的社会和历史背景?(ABD)A. 社会历史批评B. 马克思主义美学C. 形式主义D. 文化研究2. 下列哪些美学理论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特征?(AC)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结构主义D. 符号学3. 下列哪些美学理论主张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观众的解读和反应?(BC)A. 形式主义B. 解构主义C. 接受美学D. 实用主义4. 下列哪些艺术类型更侧重于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AB)A. 抽象绘画B. 现代舞蹈C. 古典戏剧D. 文艺复兴雕塑5. 下列哪些美学理论关注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反映?(ACD)A. 社会历史批评B. 形式主义C. 马克思主义美学D. 文化研究五、判断题1. 美学只关注艺术领域,不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
美学分章节问答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马克思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的整体框架内统一思考自由问题的.人的存在是社会性存在,决定人类生存自由与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只有改变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答: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异化.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而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美,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审美活动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答:首先,美学自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都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第二,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以洞悉审美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第三,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冥想、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因此,美学的核心方法应是哲学的方法.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①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②动物本能说.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缺点:第一,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③巫术说.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是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论.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巫术只是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④劳动说.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不足: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劳动对于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最高生存理想即自由,即不能完全等同.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中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很显然,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从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从这一点看,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答: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从而不仅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第三,人类只有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第四,工具作为人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答:人自身存在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审美活动也必然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人类活动.并非所有的功利性观念都能成为影响审美发生的积极因素,只有那种基于人类整体发展和根本利益的功利性观念和活动,才能成为真正构成影响审美发的的重要条件.从理论上讲,驱动审美发生的可能有多种社会中介因素.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活动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巫术活动植根于原始人类渴望实际控制自然的强烈需要;其次,巫术活动由一套独特的仪式行为所组成,它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第三,巫术活动中的行为动作与巫术所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是用情绪来沟通,而不是以观念来联结.巫术活动是用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因此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审美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在自身中排除了直接的功利性和有限的目的性的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而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第二,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第三,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因此,巫术与原始艺术的相关性,不单单是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更重要的是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首先,在巫术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就必须对达到这一目的的实际过程进行逼真的模仿.这种模仿需要高超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其次,巫术中对生活过程的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实际的生活过程,而是与实生活过程的暂时中断.因此,巫术实际上使原始人"形成和提高了模仿的艺术才能和随之而来的艺术感受能力."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答:审美意识从人的一般意识中分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审美需要从人的实用需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即人类逐渐超越自己的原发性的自然需要,而使之上升到社会文化的层次并赋予其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过程.例如在生产领域中由对劳动工具单纯的适用性要求逐渐向着同时要求劳动工具具有悦目形式的方面转变,就是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觉醒和发展.促成这一转变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因为只有当人具有了自我意识时,他才会把自身的生命活动也作为一种对象.而只有当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身生命活动的韵律,意识到自身的创造、智慧和力量,并引起情感上的某种愉悦和满足时,才会唤醒人的审美需要,只有通过这种对象化的活动,人的自我意识才会真正确立,人才会真正摆脱实用需要的牵绊而仅仅从"直观自身"的角度去把玩对象的形式及其意蕴,从而使审美意识最终从混沌同一的原始意识中分离出来而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审美需要一旦进入人的自觉意识,就会成为人永不熄灭的一种精神追求.因此,只有当审美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出现后,才意味着审美活动的真正发生.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答:人类的审美活动,最初是与制造生产工具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最初制造工具,是基于一种实用的目的.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开成,当人从他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活动中观照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并从而体验到一种创造的乐趣时,他就不再仅仅拘囿于实用的需要,同时要能动地表现自己、实现自己.从大量出土的原始工具中,我们就可清晰地看到这种审美创造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演变过程.人类所制作的各种石器工具,不仅在功能上高度分化,而且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也表现出相当高的技巧和水平.这就证明非功利性的追求视觉形式快感的动机同时支配着加工的行为.换言之,这种生产活动已隐藏了审美的意识和动机,已包含了原始的审美内涵.(如果说,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因受实用需要的制约,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还是受到很大局限的话,那么,装饰的发明,就为原始人在物质生产领域施展自己的审美创造才能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答:人的自我修饰和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可分为固定装饰和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在固定装饰中,这些装饰一旦固定下来,并作为一种习俗和传统流传开来的时候,它就会越来越远离其最初的发生学动机,而被后来的人们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美的标记追求起来,从而使这些装饰手段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而在非固定装饰中,这种装饰一开始就具有名副其实的审美意义.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和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固定还是非固定,就它们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活动来看,都已经远远超越了物质需要的层次而进入精神需要的领域.特别是非固定的体外装饰,更是人类审美需要的一种直接表征.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答: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是审美形态的特征.第一,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审美的历史生成,二是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就历时态而言,人类许多审美形态就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才出现的.如丑和荒诞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审美形态的.就共时性而言,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要成为其他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审美形态,就必须有个历史的顺应和同化过程.第二,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第三,兼容性.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感性凝聚.第四,二重性.主要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有相同点,也有独特之处.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答:特定的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审美形态往往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审美思想.审美形态的历史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其次表现为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诗性与音乐性的;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戏剧性与雕塑性的.审美形态与宗教:西方的审美形态的孕育一开始就与宗教意识联系在一起,注重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的特征,与宗教并不官切.审美形态与哲学:西方在总体上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中国人生哲学千年不变,"中和"思想,在哲学上是一种本体论,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理想,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审美形态.审美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六种: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㈠关于崇高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的是朗吉弩斯.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席勒: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实质.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人论"思想,肯定了崇高缘于人的内在情感的说法,同时又同意席勒关于美和崇高应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的观点.利奥塔德:立足于后现代理论的视野,对崇高进行阐释.㈡关于优美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不断明晰起来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优美与美划上等号;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柏拉图认为,优美是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氏:"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古罗马的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威严.㈢崇高的特点.第一,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第二,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第三,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第四,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㈣优美的特点.第一,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第二,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第三,是和谐化一的内容;第四,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㈠有关悲剧的理论.悲剧理论源于悲剧艺术.亚氏: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氏(《诗学》).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他对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日神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克尔凯戈尔:西方存在主义之父,提出新的主体性思想,肯定了悲剧的超越性.㈡有关喜剧的理论.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马、恩:认为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与喜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㈢悲剧的特点.第一,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第二,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第三,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㈣喜剧的特点.第一,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第三,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答:㈠丑的特点.第一,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和现实的反感不同,体悟和观照.第二,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艺术作品中的丑,更是以丑为美,发人深省,启迪人生.㈡荒诞的特点.第一,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存在的无根和无能为力状态).第二,荒诞的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存在的虚妄与现实的荒谬).第三,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抽象、扭曲等变形手法,盲目无从,不知所措).㈢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1、一般原因.①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地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于丑的揭露、鞭挞和摈弃).②美在过程上,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地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2、具体原因.①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丑必然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中去.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异或相对的,但在特定意义上,丑也可以显现为一种人生境界.③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和推动力.④时至当今,西方哲学、美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后起的哲学、美学都为丑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⑤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审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当今已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㈣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第一,因为再创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以一种特殊的实践方式显示其特殊的存在价值;第二,荒诞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既然与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来反抗现实社会的荒诞境遇密切相关,那么,实际上,荒诞审美形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把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的距离拉近了.当审美实践与生命实践在很很大程度上相重叠时,审美的地位就超过了宗教,审美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会呈现出取代宗教的趋势.第三,荒诞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实际上还有一个深刻的内在原因,就是重现和再创荒诞,从表面上看是反理性的和反传统的,但实质上仍是是西方理性主义之树上结出的果实.荒诞作为人的特殊的审美实践,实际上就是在否定之中建构其审美价值的,也正是通过否定荒诞才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得以确立.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设计美学课后问答
设计美学课后问答第一章形态构成论一、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有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人类对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投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也是构成人们生活得天地,人们赞颂日月星辰,山水田园,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
对自然之石的观照丰富和发展了人对自然形态的感受力。
人们欣赏有机界的鸟兽,有机体的图案在生活中常常用到。
对于自然形态的功能机制具有启示作用,人们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认识过程,开始只是零散的和外在的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拥有的技术设备日益复杂饿繁多,然而它所发挥的功能性,可靠性和效率性却远远不能满足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得需要。
另一方面,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
生物世界的奥秘不断被解释出来,各种生物在亿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它们生命组织和活动能力。
在生存机制,能量转换,信息识别等方面,许多生物所达到的效率、速度、灵敏、可靠和精巧都会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人们的探索目光转向了生物界,产生了仿生学。
从生物现象和过程中抽取出适用于技术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作为发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自然形态中,最富裕情感意蕴最具亲和力的便是人体了,人常常把自身比例视为最美的比例,力图按照人的尺度去构筑周围世界,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
二、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任何人工产品都是由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在这里,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任何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其中,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作用。
材料本身也有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之分,人工合成材料是由天然原料加工提炼出来的。
作为产品的结构实体,后者作为基础性的功能构件发挥作用,它们共同形成了产品的物质载体。
材料是结构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提倡”君子人格”-追求目标
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
6、孔子的美观念
①“ 以仁为美”,美善统一。
“以仁为美”是孔子的理想追求。其”美”观念与生存快乐和道德等同,所以美善是统一的,”以善为美”是孔子美学的特质。
③“无为”主张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老子的美观念
①“以道为美” ,美不可说
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其中的”道”,作为一种不可说的终极价值,触及到了审美把握的特殊方式,”道”的不可正面界定,意味着”美”的不可正面界定。
● 不追逐
“物欲”具有虚幻性。
通过看淡“物欲”来使“物欲”管不着自己,通过不追逐“物欲”来使自己对“物欲”有所超脱,因此老子美学就不能真正将人们领入“物欲”所管辖不了的价值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去,“道”就具有了虚幻性。
不足:
● “道法自然”具有文化虚无意味。
讲”道”以”道法自然”为手段,具有反人为、反文明的意味,本质上是”放弃”现实,具有文化虚无意味。
● “无为为美”维护生存现实
“无为为美”的“道”境界,讲反功名、自然性现实,不讲人的创造性,是指向失去了人的可能性的生存现实,没能根本上摆脱生存现实的束缚,与”儒家”思想共同构成了维护生存现实为目的的合谋性思想。
1、休谟与博克美观念的不同点:
休谟从人的审美经验中去发现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一种“快乐”的感觉。休谟所谓的审美趣味的标准带有深厚的“神”的思想,休谟的美观念将美从客观美学带到了主观美学.
博克的观点肯定了美的客观属性、丰富多彩的感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情感、感受的关系等,有合理的因素;其不足是忽视人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用生物观点研究美,把美感与快感混淆起来,在论证上亦有感觉主义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缺点.
2、康德的”美是主观的合目的性的自由形式”观念
第一、认为“美没有任何客观的目的性”,
第二、美在客观上是无目的的,但在主观上却是合目的的,
第三、美是一种形式。第四、美是一种自由的愉快。
3、黑格尔的美观念:“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美是显现的理念。美的内在意蕴是理念,外在显现是感性的形式。
②“非道”即”非美”
老子认为”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以此探讨美与丑的关系、美与真和善的关系,指出现实中各种美的和丑的的事物的关系,相对于老子理想中的”道”,现实中的各种可言说的事物,反而具有”非道”、”非美”的含义
③“忘知”、”忘利”、”忘欲” 态度
老子”以道为美”,对现实的”忘知”、”忘利”、”忘欲”等”超现实”的态度,具有对现实的拒绝和超脱的态度,接近美与现实的某种否定关系.
7、老子哲学思想
①道生万物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②朴素辩证法观点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②“仁”的审美属性
“仁”是一种道德理想,和现实的”非仁”状态,即”礼崩乐坏”时期,构成一种否定张力,使”仁”具备了美的属性,并体现出中国人在否定”旧现实”中实现”新现实”的”现实性”审美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人对自己”可能性”的某种理解。
③“仁”的审美风范
“仁”传达出的”文质彬彬”、”温柔敦厚”的现实性人格形象,至今仍可作为中国人在进行文化批判的审美风范,形成文化批判的一种中国式的人道情怀,造成一种”和而不同”的人间理想国
5、孔子仁学思想:
①以”孝”为”仁”——伦理秩序
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
②以”礼”为”仁”——纲常礼仪
“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
③“仁者爱人”- “仁”学的核心
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④“推已及人”-实施方法
第二、美是感性的显现。美是直接体现在可闻可见的感性事物中。
第三、美是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4、黑格尔与柏拉图观念的区别:
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所谓“没本身”,善本身、真本身都是空洞无内容,同时也是僵硬的没有生气的。
黑格尔的美的理念是具体美”维护”善”,遮没善的个体化。
孔子”美”观念,未获得过超越道德和快感的审美升华的含义,”善”是被孔子规定好的,美善统一,只能是”美”与”规定之善”的统一,善的个体化被遮没,牺牲”美”维护”善”成为孔子美学,乃至中国美学的特色。
● “仁”无个体化理解,遮没个体价值。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成为”匹夫不可夺志”之”志”,”仁”无个体化理解,当代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个体为单位的价值走向无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