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重点难点突破之写作手法分析
初中语文 记叙文阅读难点突破
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 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 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 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 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那时,古井会对我 说些什么呢?
启示:树立“一个题就是一类题”的原则 树立“一类题有一个答题思路”的原则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角度)准 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 (内容),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 “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 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作用)。
课堂检测
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 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 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 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 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 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 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答题的四种意识(三)厚度意识
典型例题: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 前去。
答案: 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角度),写出了春 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 力的三个特点(内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 者对春天的赞美(作用)。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写作技巧与范文解析(精编版)
记叙文写作技巧与范文解析记叙文写作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揭示生活真谛和人生哲理,下面是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技巧与范文解析,欢迎阅读。
1.要重视立意,注意多点题。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它体现了一个作者对写作对象(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认识的高度。
一个考生的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往往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
相反,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的低俗、幼稚的认识,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思想上的不成熟。
同时,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2.要选好题材,准确且新颖。
可以是题材本身新,也可以是手法新,旧题材写出新意。
题材还可以也应该进行合理虚构。
选材时,要尽量写校园外的,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要尽量写有一定的典型性的(能够以小见大),要尽量写一个片断,要尽量写能展开的(展开后能出彩的)。
3.要设计线索,能纲举目张。
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繁杂、零碎的材料(人、事、景、物)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连缀、贯穿,就会互不关联,杂乱无章;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
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
其设计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
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4.要感情真挚,能打动读者。
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
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解析
1.巧设悬念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防止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局部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4.穿插流动5.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衬托艺术衬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局部,衬托出另一主要局部来。
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
衬托,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到达强烈的表达效果。
如“红花还须绿叶扶〞。
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
衬托主要事物。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
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写作手法(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考查重点】1.表现手法2.表达方式3.描写方法【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表现手法1.常见题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或具体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说明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某段写……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1.理解文本类型: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常见的有小说、故事、传记等。
了解文本类型有助于预期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发展。
2.注意故事结构:记叙文往往有明确的故事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关注故事结构有助于理解故事的目的、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4.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对故事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深入思考主题:记叙文通常涉及一定的主题,如人生哲理、友情、爱情等。
通过反思故事中的主题,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
10.积累阅读经验:阅读记叙文需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通过多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能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阅读记叙文,需要理解文本类型、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注意叙述手法和主题、体验情感变化等。
通过积累阅读经验和不断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领略其中的美和情感。
记叙文阅读重点难点突破之写作手法分析 (课件40张)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 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 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 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 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 快乐的树。
《行道树》中,作者在文中用到了两 次对比的手法,分别是什么?有什么 作用?
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的行道树和在原始森林 中吸露玩云的同伴对比;行道树和身处繁弦急 管、红灯绿酒中的人们对比,前者“在寂静 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 里”“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对比从 侧面表现了行道树的无私奉献、为了他人的幸 福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顾 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 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作者通过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 土进行对比,揭示了在封建制 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统编教材八上第14课《白杨礼赞》 课后习题二)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 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 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 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 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 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 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 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 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 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 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 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什么是对比?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 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 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 叫对照。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阅读记叙文(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清文章结构:记叙文(散文)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
在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散文)往往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时要关注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3. 把握文章主题:记叙文(散文)的主题通常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体现的。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感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4. 赏析语言艺术: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优美、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感受语言的魅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记叙文(散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阅读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6. 勤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也方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总之,阅读记叙文(散文)需要我们细心品味、用心感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记叙文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记叙文分析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记叙文分析1、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
①过渡。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
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
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
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
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②照应。
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悬念。
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④ “抑扬”的表现手法。
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
⑤衬托。
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记叙文写作技巧点拨
记叙文写作技巧点拨记叙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强调“叙述”,主要目的是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描写,描述所经历的事件、感受与思考。
此文将从三个方面点拨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切入点与主题切入点是记叙文的开头,也是引起读者兴趣的关键。
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
切入点的选择应根据主题来选取。
有些主题适合用故事、传说、寓言等方式展开。
有些主题则适合从一个细节或者一个场景入手,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以“毕业旅行”为主题,可以写出班级同学间别离时的情感交流、毕业之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抑或是毕业旅行中的趣事等。
二、细节与描写细节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好的细节描述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趣味,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亲历的真实性。
所以,在写记叙文时,尽可能地注重细节的描写,描述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一件件点滴。
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所写的内容,一幅鲜明的图画,将使读者对故事产生深入的探究。
良好的描写需要有具体的形象,有感情蕴含,吸引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故事更加生动。
例如,写“母亲制作年夜饭”的故事可以从母亲周到的买菜、耐心烹制的过程,写出细节,再由细节扩展出对母爱的赞颂,向读者展现家人之间的亲密。
三、情感表达与反思情感是记叙文的灵魂,它贯穿整个记叙过程,组织故事的结构,表达故事中人物的真实内心。
记叙文的情感表达应当真实、感人,让人产生强烈的感触,自然而然地进入作者笔下的世界。
在故事的结尾,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反思,分享故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比如同学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可以通过写出种种细节,表达作者对于这些情感的珍视与感悟。
综上所述,好的记叙文需要选择恰当的主题,注重细节的描写,表达真实的情感,并在最后进行合适的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记叙文阅读方法归纳有哪些
记叙文阅读方法归纳有哪些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总结,相信朋友们有时候都不可避免要接触到记叙文,那么大家有了解过记叙文阅读方法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记叙文阅读方法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叙文阅读方法归纳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理清思路(1)把握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顺叙:按时间的先后叙述。
作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写原因、经过。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生动性,引起下文内容的叙述。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
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内容更加充实,为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2)理清线索①注意文章的标题,不少标题就是线索。
②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有的是以时间变化为线索,有的是以空间转移为线索。
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④注意抒情、议论句。
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②按地点转移划分。
③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⑥小说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情节划分。
2、概括文章(段)内容(1)紧扣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事物的主要特征等要素。
(2)盯住开头结尾句、段落间的过渡句等重点语句。
根据故事情节的常用格式是:“某人因为……做了……事情,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谁做了什么?(可适当添加时间、地点、起因、结果)3、归纳文章主题(1)理解标题①有的标题很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所以可根据标题确立中心。
②有的标题是一语双关,解题时不仅要弄清它的表层含义,还要弄清它的深层含义。
③有的标题很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能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其本体、喻体,也就是理解了主题。
(2)抓关键语句①过渡句②开头结尾句③抒情议论句④反复出现的句(段)(3)分段(层)概括:如果找不到关键句,文章比较复杂,就“化整为零”,分段(层)概括段意,最后整合为全文中心。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技巧_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和套路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技巧_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方法和套路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分值,想要获得高分,需要明白哪些阅读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技巧,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记叙文解题思路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记叙文解题思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记叙文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文章类型。
解题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命题思路:首先,我们需要读懂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先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再逐段细读,理解每个细节和段落的意义。
接着,可以通过划线、标记或写下关键词的方式,将文章中的重点信息找出来,以便后面做题时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
同时,注意理解并记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基本信息。
最后,根据问题,可以通过细读文章,将问题与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对比,寻找答案。
为了减少时间浪费,可以先选择较为明显的信息寻找答案,再细读那些可能包含答案的部分。
2.注意文章的时空背景:记叙文通常会通过一些时空背景来展开故事,这些背景信息会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解题时,我们要注意这些信息,尤其是与题目相关的时空背景。
时空背景一般包括故事发生的年代、地点、环境等信息。
通过对时空背景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3.抓住人物形象与情节关系:记叙文通常会通过人物形象以及情节来展开故事,这些都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行为举止等。
理解人物形象的关系对于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关系与纠葛,来判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合作关系。
另外,当要回答与人物相关的问题时,要注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描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推理进行答题。
4.掌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当回答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对故事的整体了解,将故事的主题和问题对应起来。
5.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记叙文通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加强情感共鸣,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在解题时,我们要注意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回答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问题。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记叙文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记叙文
1.预读阶段:
-阅读标题:标题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提前把握文章的大致方向。
-浏览全文:快速浏览一遍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注意开头段、结尾段以及每段首句,这些都是概括主旨的关键信息来源。
2.细读阶段:
-抓住线索:记叙文通常会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过程等线索,跟随这些线索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关注作者如何描绘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理清情节发展: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的顺序理解文章情节,注意转折点和冲突部分。
3.挖掘深层含义:
-主旨提炼: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可以从人物行为、事件结果、作者议论或抒情部分寻找线索。
-寻找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注意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段,它们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含义。
-文章情感基调: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倾向,如欢快、悲伤、赞美、批判等。
4.答题技巧:
-回答问题时紧密结合原文,尽量引用原文相关语句作为依据。
-对于开放性问题,既要结合文本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忠实原文又要展现个人理解。
-注意题目要求,有时需要概括,有时需要分析,有时需要评价,答题时应按照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作答。
5.复核确认:
-完成所有题目后,务必返回原文核查答案的准确性,避免误解原意或遗漏关键信息。
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讲解
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设置悬念的技巧悬念,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它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巧妙的运用可以抓住读者阅读作品的兴趣,课文中有许多生动范例.二、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以小见大"挖掘深远的技巧.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我们的生活中,自己身边有许多小事,所生发出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小"题材"大"作为,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这是非常实用且好用的方法,运用如鱼得水了,就能领略其中的甘甜,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语文中,实例太多,略举一二.三、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运用抑扬技巧人说话,讲究抑、扬、顿、挫,语言才有生命力,写文章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抑、扬、顿、挫,才算得上好文章.通过抑扬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四、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五、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巧妙的运用情景的技巧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再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就是生动的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 衔接、悬念、铺垫、伏笔、线索等。
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 渲染、类比、烘托、衬托、对比、 扬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见大等。
记叙文阅读重点难点突破之 写作手法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手法的概念和分类,了 解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关系。 2、通过阅读短文能说出对比、欲扬 先抑的作用及其答题方法,并会用此 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河南2008~2019年中考命题规律
序号
考点
年份
考点一
解读标题
2017年、2012年
考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
欲扬先抑是指想要褒扬某人、
事、景、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 而是先表达对描写对象的不满之 情,然后再巧妙地转变为褒扬和 赞美。在这里抑是手段,扬是目 的,抑与扬形成对比。
顾 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 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作者通过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 土进行对比,揭示了在封建制 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统编教材八上第14课《白杨礼赞》 课后习题二)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考点八 考点九 考点十 考点十一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 分析写作手法 品味生动细节 赏析精美语言
2014年 2013~2019年、2008~2011年 2012年 2019年、2018年、2017年、2014年、2013年 、2011年、2009年、2008年
考点十二
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009年、20008年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 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 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 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 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 快乐的树。
《行道树》中,作者在文中用到了两 次对比的手法,分别是什么?有什么 作用?
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的行道树和在原始森林 中吸露玩云的同伴对比;行道树和身处繁弦急 管、红灯绿酒中的人们对比,前者“在寂静 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 里”“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对比从 侧面表现了行道树的无私奉献、为了他人的幸 福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
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
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 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 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两 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 精神和品格。
要点归纳一:
对比作用答题格式: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表现 了(揭示了、说明了等)…… 的……特点(性格、品质、心情 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知识疑点: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一般来说,表现手法是文学理论范围的 概念,写作手法是写作学上的概念。由 于写作理论内涵大于文学理论,即广义 的写作包含了各种文章写作、文学作品
创作等,因此,写作手法也就包括 表现手法了。两个概念在本质上 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对比 欲扬先抑
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他正在厨房里,紫 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 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
经 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 子将他套住了。
典 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回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
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
什么是对比?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 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 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 叫对照。
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
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
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 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忆一忆
回忆以前学过的经典文章,总结归 纳对比手法的答题模式。
什么是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 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 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想一想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我 们学过哪些写作手法?
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借景 抒情、照应、对比、象征、曲笔、 铺垫、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双关 等。
写作手法的分类:
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 明、议论、描写、抒情。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 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 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 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 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 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 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 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 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 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 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 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阅读指导一:
阅读内容:《行道树》 阅读时间:3分钟 阅读方法:小声跟读 检测:《行道树》中,作者在文中用到了两 次对比的手法,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例文欣赏 行 道 树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 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 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 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 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 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2013年、2008~2010年
考点三
理清文章线索
2018年
考点四
概括故事情节
2008~2019年
考点五
人物形象
2018年、2015年、2012年、2011年、2009年
考点六 考点七
揣摩人物心理 补写
概括文章主题
2018年、2016年 2012年、2010年、2009年 2019年、2016年、2014年、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