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合集下载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经历和环境都会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个性发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青少年期的性格形成

青少年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面临身体、认知和情感的巨大变化,他们逐渐从儿童进入到成年人的阶段。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1. 遗传因素: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有关。人的性格有部分是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的,某些性格特点可能是来自家族的遗传。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学校、朋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对其进行塑造。家庭是最早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青少年的性格产生深远影响。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也会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塑造和引导。

3. 心理因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对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自我认知、自尊心、情绪管理等因素会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而塑造其性格。

二、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是性格形成的结果,它是个体在心理特征、认知

方式和行为表现上的独特性。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遗

传特质如外向性、内向性等会对个性产生影响。

2. 社交经验: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青少年通过与家人、朋友和社会互动,经历各种社交经验,逐渐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26
• 有研究指出,初中一、二年级是个体 自尊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自尊(主要 是情景自尊)水平有下降趋势。自尊 的发展还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它随性 别、家庭背景、种族、亲子关系和压 力性质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 男性、家庭背景好、种族认同积极、 亲子关系和压力中等条件下的个体自 尊水平较高。
27
4. 自我增强
由此可见初中生在文字材料的知识经验方面还很有限这就直接影响了其注意广度的大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它与人动作的自动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同时进行的两项活动中必须有一项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这样使大部分注意力能集中到较生疏的另一项活动上从而做到活动的协调进行
1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基本特点 青少年的学习与认知 青少年的情绪与意志 青少年的个性和社会性的
2
引导案例:女儿的变化
• 女儿小时候在我眼里一直很乖。她一 天天长大,而我并不觉得她有什么变 化,依然把她当做小宝贝来疼爱。直 到她13岁那年,有一天她公然顶撞我, 我才发现这孩子完全变了!从此,我 心里再也难以平静下来。
34
• 他们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权威,但又对偶像 盲目崇拜。在学习活动中,青少年学习的 努力程度有所加强,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 特别是自主学习行为增多,但这时也容易 出现厌学心理和逃课行为。在青少年期社 会实践成为个体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活 动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参观、访问、调查 和协助生产是主要活动方式,活动的独立 性和合作性都大大增强。到了青年初期, 社会活动日益丰富化,为他们步入职业生 活和家庭生活做准备。

第三章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三章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三章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三章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小学儿童个性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个性的实质

1.意识(含义)

2.前意识指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它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不属于意识,但还是可能返回到意识领域去。3无意识(潜意识)

(二)个性结构的三种成分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能》(1923)一书中提出人的个性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小结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本我派生出自我、自我又派生出超我。反过来超我管束自我,自我约束本我,这三种成分共同活动,在一个正常人身上,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而能较好的适应生活,应付体内外的各种刺激。

这种平衡一旦打破,人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以至于发生精神疾病。

(三)儿童个性的发展阶段

1.口唇期(0-1岁左右)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2岁)5 (四)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1.早期经验

2.父母的教育

(五)简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自问世以来就在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其整个理论的评价褒贬悬殊。有的人认为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最伟大的代言人”(波林),有的人则认为

他的理论没有什么价值。

二、艾里克森的儿童个性发展理论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艾里克森人格八段论

婴儿前期:0-1 信任—怀疑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1-2 自主—羞耻意志品质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应用心理学)

一、前言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小学儿童心理学课件儿童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学课件儿童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

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 教养方式等对儿童社会化发展
有重要影响。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师生关系、同伴关 系等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重要
影响。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媒体等 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心理阶段
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岁)
建立基本信任和安全感,形成基本社交技能 。
退缩行为
指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过于胆小 、羞怯、焦虑等行为。退缩行为 会影响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表 现和发展,应给予关注并提供帮 助和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定义:儿童社会化发展是指个体 在与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独特 的个性和社会角色,并学会履行 社会规范和职责的过程。
从依赖向独立发展:随着年龄的 增长,儿童逐渐摆脱对父母的完 全依赖,开始发展出独立的思考 和行为能力。
社会认知能力提高:儿童对社会 规范和行为的认知逐渐清晰,能 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社会关系。
发展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 和分享。
学龄期(6-12岁)
青少年期(12-18岁)
形成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良好的行 为习惯。
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形成自我价值观和信 仰体系。
03
儿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的关系
个性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在青少年阶段,个性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个性是一个人的

独特和特殊的心理构成,它由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塑造。青少

年时期正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经历和挑战有助于

塑造和形成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本文将探讨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过程和

影响因素。

一、个性发展的阶段

1.自我意识的觉醒期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逐渐产生对自我的认知和意识。青少年开

始思考自己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

个阶段的个性发展主要通过个体对外界的观察和体验来实现。

2.自我探索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他们可能会加入不同的社团组织,参加各种活动,以便找到适合自己

的兴趣和特长。这种积极性和勇敢尝试的特点促进了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3.个性特质的巩固期

在青少年进入成年前的最后阶段,个性特质已经初步形成,并进一

步巩固。这个阶段的个性发展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经验、学习和社交互

动来实现。青少年开始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并更加清晰地认

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二、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个性有部分是遗传的,遗传信息会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人可能更容易表现出外向、活跃的性格特征,而另一些人

可能更倾向于内向和谨慎。

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

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个性的形成和塑造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家庭对个体的支持、接纳和理解,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社交环境

朋友、同学和老师等社交环境对个性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和不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16心理学基础与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16心理学基础与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心理学基础与应用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案例分析题

4.论述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心理学基础与应用》旨在考察考生对心理学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以及应用心理学知识和相关理论解释、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心理基本现象,如,知觉、记忆、情绪情感、需求与动机、能力、人格等重要心理学概念和相关理论原理;此外,要求学生在掌握社会心理、发展心理学以及临床心理学部分基本知识和原理基础上,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基于心理学原理的解决方案。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章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第五节错觉

第三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感觉记忆

第四节短时记忆

第五节长时记忆

第六节内隐记忆

第四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动机的种类

第三节动机的理论

第四节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

第五章情绪

第一节情绪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情绪与脑

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第四节情绪理论

第五节情绪的调节

第六章能力

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中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中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14讲中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独立意向的发展

高中生已经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对独立的要求非常强烈。但是,他们不再象初中生那样以与成人的对抗来满足自己独立性的要求,而是在与成人和睦相处韵基础上来满足自己的独立性要求。因此,高中生就显得更为成熟了。

2.自我意识的分化

高中生在心理上将自我分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部分。这种自我意识的分化使他们体验到自我的矛盾性。这主要表现在:

①思想品格与性格方面的矛盾上,他们常想自己能成为具有某种品格的人或具备某种性格,但往往又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心矛盾;

②学习成绩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们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但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因此感到心的矛盾。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无论是高中男生还是女生,都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关注,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的优缺点。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高中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心品质,同时在评价时考虑到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主客观的辩证统—。

5.自尊心强

当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他人的肯定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相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

1.自我认识逐步转向对心品质的认识(由外部向在)

●从12—13岁开始,个体开始表现出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发生兴

趣。

●他们的自我认识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主要表现在初中生懂得了自我

反省。

2.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表现为经常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也主动地征求和听取教师租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相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二)自我意思发展的特点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儿童经

历着许多身心变化和社交经验,这对于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至关

重要。本文将探讨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并提供一些建议,

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促进儿童健康的发展。

一、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人的独特的特质和行为方式。在小学阶段,儿童的个性开

始显现并逐渐稳定。他们可能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兴趣、态度和行为

习惯。儿童个性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包括:

1. 探索和自我认知阶段:小学儿童开始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并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个性。

2. 自信和自尊阶段:随着学业和社交技能的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也

会增强。他们更加独立,并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自豪。

3. 情绪调节和表达阶段:小学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开始学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了促进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不要强迫他们符合某种标准或期望,而是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

2. 提供积极的认可和支持:儿童在个性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认可

和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表达对他们的赞赏,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

的兴趣和目标。

3. 培养情绪管理技能:教育儿童如何辨别和管理情绪是个性发展的

重要部分。教导他们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他

们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机制。

二、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与其

他人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联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儿童社会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随着青少年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他们在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年龄在1~3岁,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还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稳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青少年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产生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自我意识高涨的突出表现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其作文及日记中常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例如,同是以“我看到了什么”为内容的作文,小学生是纯粹地描述客观世界的景象,而青少年虽然仍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在他们的描述中却带有浓重的个人情绪情感基调,在作文中更突出了个人的喜好、烦恼和憧憬等。

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其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自己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发展心理学第三讲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第三讲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PPT课件
1、成长者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正确认识, 但父母却不能
2、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 孩子却不能
3、成长者对自己的发展认识滞后,而父母 对他们发展的认识超前
4、成长者对自己的发展认识超前,而父母 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单选:反抗期的出现是( 1 )
1、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2、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 3、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4、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 和认识
一、中年转换期 40-45岁;55-60岁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
提出要求最多最大时期。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中年危机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
1.生理发育加速现象
第二加速期:生长发育的鼎盛期, 初步性成熟时期。 成长加速: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加速增长。 成熟加速: 性功能迅速成熟,男性成熟比女性晚。 发展加速现象:作为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成熟标准 第二性征:身体形态上的性别特征,也称副性征。 2.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 3.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心理生物性紊乱、容易出现的 心理和行为偏差——神经症、病态人格和躁狂症等) 4.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
单选:青年期朋友的性别差异表现在 ( 2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

第01讲初中生发展的概述、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

目录

1.初中生发展的概述

2.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

3.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

初中阶段正好出于个体的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的到来,使初中生在生理上产生急剧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外部特征上,也表现在内部机能上。

(一)身体的发展

1.身高;

2.体重;

3.身体形态,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在身体形态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即第二性征。具体表现为:男生主要是喉头突出、音调变低、上唇出现胡须等;女生主要是音调变尖、乳房隆起、骨盆变宽、臀部变大、皮下脂肪增多等。

4.身体机能

(1)心脏功能的发展;

(2)肺功能的发展;

(3)肌肉力量的发展。

二、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一,存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

第二,运动需要显著增强;

第三,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现象;

第四,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

初中生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但学习活动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

学习内容上,科目明显增多,内容加深,开始学习学科的基本规律,学科体系也接近科学。

学习方法上,不仅要在课堂上善于听讲、记笔记并积极参加老师的教学活动,还要在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好预习工作。

学习动机上,出现新特点:第一,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确立,学习的责任感增强;第二,学习动机的自觉性有较大提高。

学习态度上,初中生能认真、主动、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注重作业质量,但对作业的认真态度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此外,初中生对待分数的态度要更加客观和正确。

发展心理学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思维发展的可塑性变小 ➢ 个体思维水平和类型的差异稳定了
2021/6/13
39
2.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1)概念的发展
中学生的概念逐步摆脱了零散性和片 断性。到高中阶段时,已形成了系统的、 完整的概念体系。
2021/6/13
40
对概念进行认知操作
大部分初三学生可以运用恰当的言语符 号,来描述某一几何概念的有关性质。
2021/6/13
49
(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 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高
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 2.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和目的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3.创造性思维思维品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但存在着不
平衡性(流畅性发展最快;变通性发展较慢;独创性发 展最慢)
2021/6/13
35
(一)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征
1.少年期: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 占优势
初二年级开始,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2.青年早期:形象思维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
维发展进入了成熟期(高二年级时转化初步完成);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
2021/6/13
36
(二)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1.直接影响:
青少年身体发展越来越与成人相同,促使其产生了大量类似 成人的新需要,激起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发展心理学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三、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
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
(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三)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发现
1、初中生的自我中心与幼儿的自我中心之区别 2、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 (1)假想的观众 (2)独特的自我


3、第二性征的出现
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 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出现胡须等。 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则表现为嗓音细润、体态丰 满等。
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


4、头面部的变化
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项部及两鬓后移,嘴巴 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被头身比例协调 的身体姿态所取代。


3、肌肉力量的增强
初中生体重的增强表明了肌肉和骨骼发生了 变化。在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上,男女生之 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大脑的发育
在量的方面,初中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 显著。 在质的方面,这时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
(三)性的发育与成熟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 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 成 1、性激素的增多 2、性器官的发育 3、性机能的发育

发展心理学第三讲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发展心理学第三讲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单选: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是在 ( 2 )。
1、幼儿期 2、青春期 3、青年期 4、更年期
单选: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 要在于( 1 )
1、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 性与自由权
2、争取人格独立 3、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 4、对内部心理需求的争取
单选:反抗期矛盾的焦点表现在 ( 4 )。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上希望得到父母支持和保护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 成就与挫折感的交替矛盾等。
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最高,达到11.04+0.4 (二)记忆的主要特点 1、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 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 和认识
一、中年转换期 40-45岁;55-60岁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
提出要求最多最大时期。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中年危机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
1、成长者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正确认识, 但父母却不能
2、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 孩子却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随着青少年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他们在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年龄在1~3岁,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还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稳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青少年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产生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自我意识高涨的突出表现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其作文及日记中常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例如,同是以“我看到了什么”为内容的作文,小学生是纯粹地描述客观世界的景象,而青少年虽然仍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在他们的描述中却带有浓重的个人情绪情感基调,在作文中更突出了个人的喜好、烦恼和憧憬等。

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其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自己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到了青年早期,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这种主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青年早期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祝蓓里(1986)将其总结为以下六点。祝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青少年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青少年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第三,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青少年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青少年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总之,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二)自我概念

个性的形成也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一个人是否具有一个适当的自我概念对其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认识成分──对自己品质和特质的了解和认识;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与此相关联的自尊体验;品行成分──从上述两个成分派生出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青少年期个体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以更加抽象、复杂和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因此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与早期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差异(Harter,2003)。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概念更加抽象。皮亚杰的理论认为,个体在11或12岁的时候,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转变。进入青春期的个体已经不再用很具体的词语(如“我喜欢食物”)描述他们的特征,而是更经常用概括性的词语来描述(如“我是一个真正的人”)。到了青年早期,个体的自我概念则更抽象,不仅关注人格特点,同时也关注重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及信念(如“我是一个伪自由主义者”)。

二是自我概念更加具有整合性和组织性(Harter,1990;Harter,et al.,1997)。青少年期的个体在进行自我描述时,不仅仅像早期儿童一样列出自我各方面的特点,而且将自我知觉──包括那些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方面──整合成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统一体。

三是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青少年不再像儿童期个体那样概括地使用某些特质描述自己,而是认识到了自我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青少年会区分自己父母、朋友同伴以及恋人等不同交往对象来对自我进行描述,而且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Santrock,2001)。

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下述四方面: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影响到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或消极程度;第二是认识水平,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及成熟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特点的青少年往往具有更适当、更稳定的自我概念;第三是父母的

自我概念倾向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其影响是同方向的;第四是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这也是影响自我概念性质的一个因素。

(三)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它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分。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有在青年早期才开始成熟。虽然个体在童年时就开始产生了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价,但那时的自我评价多是由别人的态度和反应折射到自身而产生的,缺少内省性。到了青年早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青少年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自我评价的能力才变得全面、主动,而且日趋深刻。主要表现在他们不仅能分析自己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能认识到自己对某一具体行为起支配作用的个别心理特点,还能经常对自己的整个心理面貌进行估量,能认识到自己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仅是青少年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不完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在相当程度上是出自于实现理想自我的愿望,或是对失败和挫折的反省。所以,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青少年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和调控及自我改造和完善。

青少年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青少年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青少年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Leadbeater,et al.,1999),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四)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期定义为一个人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并且认为青少年经历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心理冲突。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为了获得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许多不同方面,使其成为一致的自我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