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合集下载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1.追求独立自主。

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

2.形成自我意识。

确定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

即适应那些由于性成熟带来的身心的,特别是社会化的一系列变化。

4.认同性别角色。

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男子气(或男性气质)和女子气(或女性特征),这对幼儿期的性别认同说来是个质的变化。

5.社会化的成熟。

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

价值观、道德观的成熟是社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6.定型性格的形成。

发展心理学家常把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小学儿童和初中的少年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变就较困难了。

《青少年的个性、共性与社会性》

《青少年的个性、共性与社会性》

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个性、共性与社会性是三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个性,是每个青少年独特的标识。

它体现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

有的青少年喜欢文学创作,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情感;有的擅长体育运动,在赛场上展现活力;有的则具有独特的领导才能,能够组织团队活动。

个性使青少年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共性,则是青少年之间存在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例如,在青春期都会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都对知识有着渴望,都渴望被理解和接纳。

共性让青少年能够彼此理解、相互交流,形成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社会性,是青少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

青少年需要融入社会,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

参与志愿活动、关心社会问题、传播正能量,都是青少年社会性的表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个性,忽视了共性和社会性,导致与他人难以相处,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也有些青少年过于追求共性,压抑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独特的魅力;还有些青少年缺乏社会性的培养,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

其实,个性、共性与社会性是相互依存的。

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尊重共性,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关注社会性,能够让个性和共性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比如,一个具有创新个性的青少年,在团队合作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社会公益项目,既展现了个性,又体现了共性和社会性。

青少年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个性、共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性格和社会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意愿和需要。

他们逐渐独立于家庭,开始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角色。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他们也开始独立决策和负责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自主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青少年时期的人际关系逐渐扩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成员和亲近的朋友。

青少年开始与各种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接触和交往,他们渴望亲近和社交,并利用社交关系来满足自己的社会和情感需求。

他们通过交友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与此同时,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群体。

第三,青少年时期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时期。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和认同自己所属的性别,并开始接收和内化与性别相关的社会角色和行为。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青少年时期的性别角色发展对于正常性别认同和性别身份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第四,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开始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标准。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责任,并努力追求道德的行为。

同时,他们也开始思考和质疑现有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的不公平和不道德行为表达不满和抗议。

青少年时期的道德发展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性发展还包括情感和心理发展。

青少年开始经历情感的起伏和心理的变化,他们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

他们需要经历各种情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和爱恨纠葛,以形成自己独立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

此外,青少年在性别角色认同、人际关系、道德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也会对其情感和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包括独立意识的形成、人际关系的建立、性别角色的发展、道德观念的养成以及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等方面。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1.追求独立自主。

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

(2.形成自我意识。

确定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

即适应那些由于性成熟带来的身心的,特别是社会化的一系列变化。

4.认同性别角色。

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男子气(或男性气质)和女子气(或女性特征),这对幼儿期的性别认同说来是个质的变化。

5.社会化的成熟。

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

价值观、道德观的成熟是社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6.定型性格的形成。

发展心理学家常把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小学儿童和初中的少年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变就较困难了。

(二)青少年友伴关系的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友谊关系是最重要的三大社会关系。

较之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友谊关系更具平等性。

友谊关系的建立是以选择和承诺为基础的。

友谊关系不如家庭关系那样稳定。

青少年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友谊关系的特征,以及保持友谊关系的决定因素。

青少年争吵的时候,愤怒的成分减少了,他们能够更加公正地解决与朋友、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

这也许是由于他们能够意识到,太多的冲突会使他们失去友谊。

青少年们通常会选择与他们相似的同学为友,朋友间的相互影响又使其间更为相似。

同一个朋友圈的青少年,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较为相似,在同辈群体中也处于相似的地位。

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无论是就友谊的强度和重要性程度而言,还是就与朋友共聚的时光而论,均莫过于青少年时期。

友谊更具交互性。

对亲密、忠诚和共享的重视,标志着青少年向成人式友谊的过渡。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14讲中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独立意向的发展高中生已经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对独立的要求非常强烈。

但是,他们不再象初中生那样以与成人的对抗来满足自己独立性的要求,而是在与成人和睦相处韵基础上来满足自己的独立性要求。

因此,高中生就显得更为成熟了。

2.自我意识的分化高中生在心理上将自我分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部分。

这种自我意识的分化使他们体验到自我的矛盾性。

这主要表现在:①思想品格与性格方面的矛盾上,他们常想自己能成为具有某种品格的人或具备某种性格,但往往又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内心矛盾;②学习成绩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们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但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因此感到内心的矛盾。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无论是高中男生还是女生,都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关注,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的优缺点。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高中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同时在评价时考虑到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

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主客观的辩证统—。

5.自尊心强当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他人的肯定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相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自我认识逐步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认识(由外部向内在)●从12—13岁开始,个体开始表现出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发生兴趣。

●他们的自我认识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主要表现在初中生懂得了自我反省。

2.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表现为经常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同时也主动地征求和听取教师租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3.自我评价的途径多样化。

主要表现在:开始根据周围熟悉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开始自己运用一定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能做到将自己与各方面条件和自己相同的人进行比较,然后对自己作出评价。

4.自我评价的结果更加全面、丰富。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包括正反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不同的维度。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在青少年阶段,个性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

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和特殊的心理构成,它由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塑造。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经历和挑战有助于塑造和形成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个性发展的阶段1.自我意识的觉醒期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逐渐产生对自我的认知和意识。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这个阶段的个性发展主要通过个体对外界的观察和体验来实现。

2.自我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他们可能会加入不同的社团组织,参加各种活动,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这种积极性和勇敢尝试的特点促进了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3.个性特质的巩固期在青少年进入成年前的最后阶段,个性特质已经初步形成,并进一步巩固。

这个阶段的个性发展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经验、学习和社交互动来实现。

青少年开始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二、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个性有部分是遗传的,遗传信息会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人可能更容易表现出外向、活跃的性格特征,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内向和谨慎。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个性的形成和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对个体的支持、接纳和理解,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社交环境朋友、同学和老师等社交环境对个性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和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拓宽视野,学习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同时,受到同伴的评价和认可也能够影响个性的塑造。

4.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对个性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指导作用。

例如,一些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

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相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

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二)自我意思发展的特点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

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

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

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4.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受到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少年儿童的强烈自尊心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能忽视的客观现实和心理依据。

二、情绪的变化少年期的身心发展和所面临的发展中的矛盾,使他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的紊乱,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正处于逐渐独立成人的过程中,社会性发展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从与同伴关系、家庭关系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详细论述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首先,中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对与同伴之间的相处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通过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来建立和维系友谊关系。

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中学生相互之间的接纳和尊重,能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中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在团队合作中培养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其次,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离不开家庭关系。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对中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陪伴和关注能够增强中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其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能力。

在家庭中,中学生还能够学习到与他人相处的一些基本准则,比如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另外,家庭对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有着教育的作用,家长可以引导他们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此外,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还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逐渐从过去的依赖中独立出来,开始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例如,志愿者活动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培养出乐于助人的精神。

参与公益活动,让中学生能够触摸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而了解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自我发展的需求,也体现出对他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尊重。

总之,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会了倾听、尊重、合作。

在家庭关系中培养了他们情商和沟通能力。

同时,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也对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青少年的个性、共性与社会性》

《青少年的个性、共性与社会性》

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一段充满活力与探索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时也逐渐融入社会,体现出社会性。

个性,是每个青少年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它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有的青少年热爱音乐,在音符的世界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有的痴迷于绘画,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内心的梦幻世界;还有的擅长运动,在赛场上展现出矫健的身姿和无畏的勇气。

这些个性使得每个青少年都与众不同,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例如,性格开朗的青少年善于与人交往,总能成为群体中的焦点,带来欢声笑语;而内向沉思的青少年则可能在文学创作或科学研究中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然而,在展现个性的同时,青少年也存在着许多共性。

他们都充满朝气与活力,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感到迷茫和失落;在取得成绩和进步时,会充满喜悦和自豪。

这些共性使得青少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紧密的群体。

社会性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逐渐走出自我的小世界,开始与他人和社会产生更多的联系。

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学会团队合作,明白个人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比如,在志愿者活动中,青少年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体会到关爱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在校园生活中,他们遵守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个性让青少年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共性使他们能够彼此共鸣、互相陪伴,而社会性则引导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尊重共性,积极融入社会。

家庭和学校应提供宽松的环境,让青少年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关注他人.。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发展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与他人建立关系。

这种发展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个性发展方面,小学儿童经历了许多的变化。

他们开始展现出不同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喜欢特定的活动或优先选择某些类型的任务。

他们也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并开始根据这些价值观和信念行动。

此外,社交性的发展也是小学儿童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发展出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个性特点可以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例如,一个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一个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倾向于独立行动。

同时,社会性的技能也可以影响个性的发展。

通过与他人互动,孩子们可以学会适应他人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调整。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小学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发展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它们还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通过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但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孩子可能更早地展现出成熟的个性和社会性特点,而其他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通过发展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展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使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他们认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4、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二、情绪的变化(一)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拉森考察青春期儿童情绪状态的日常变化发现:青春期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

到青春期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

(二)情绪变化的特点1、烦恼增多:(1)为在公众面前的个人形象而烦恼;(2)为在同伴集体中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而烦恼;(3)为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和情感疏离而烦恼。

2、孤独感、压抑感增强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自我中心”现象:是皮亚杰最先发现和提出的,是其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

幼儿自我中心现象是以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的现象。

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表现与皮亚杰的愿意不同,它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观念”二个概念来表征。

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概述

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概述
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 的发展与教育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14
主要内容
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路漫漫其悠远
记忆
•个性、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同 伴团体、友谊、亲社会行为、社会技能、性别角色
的一般概念
•个性结构、气质的类型、性格类型、能力种类、同 伴团体种类、亲社会行为类型
路漫漫其悠远
气质的心理特征
•行为的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 事物变化的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 性行为的可塑程度。
路漫漫其悠远
气质的心理特征
•情绪的兴奋性是指以不同速度 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 。
路漫漫其悠远
气质的心理特征
•向性是指心理活动、言语与行为 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部还是内部的 特性,即外倾性和内倾性的总称。
气质的类型
路漫漫其悠远
•多血质—活泼型—强、平稳 、灵活。这种人情感丰富, 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 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 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 ,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但 他们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 性差,见异思迁。
•气质的类型
路漫漫其悠远
•气质的类型
路漫漫其悠远
•黏液质—安静型—强、平稳 、不灵活。这种人情绪平稳、 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 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踏踏实 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 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 ,交往适度、交情沉厚,但是 行动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 动迟缓。
•性格的情绪特征可以通过一个人在 情绪强度、情绪稳定性、情绪持久 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点体现 出来。
路漫漫其悠远
•性格的结构特征
•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 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

第八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青少年】

第八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青少年】

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年龄范围:11或12岁到17或18岁结束,历时6年11或12岁到14或15岁这段时间可称为青春期、少年期14或15岁到17或18岁,可称为青年早期第一节青少年身心发展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1:三大巨变: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技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2:身体外形的变化:A:身高的增长,女孩先于男孩,但男孩的生长速度更快一些B:体重的增长,男孩在12到14岁这段时间体重增长最快,13岁时是增长高峰;女孩在11到13时体重增长最快,11到12岁是增长高峰。

C:第二性特征的出现D:头面部的变化3:体内技能的增强:A: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B:肺部的发育;C:肌肉力量的增强;D:大脑的发育。

4:性的发育和成熟:A:性激素的增多;B:性器官的发育;C:性机能的发育。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A: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渴望快速进入成人的世界。

B: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青春期个体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

B:成熟性体现在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来自身体的快速成熟及性的发育。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法、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C: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a:反抗性和依赖性:想独立、不愿听取父母的建议,但又想得到父母的支持。

b:闭锁性和开放性:封闭内心但又不断的寻找朋友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c:勇敢与怯懦: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事情冒冒失失,很少感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但少男少女们在公共场合由羞羞答答。

d:高傲与自卑:几次成功就可以让他们沾沾自喜,但几次失败由会让他们极度自卑。

e: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

第二节:青少年思维的发展【359—371】本节以看教材为主基本模式: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思维逐步符号化一: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征:A: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为: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可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列、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随着青少年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他们在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讲,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年龄在1~3岁,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还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稳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青少年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

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产生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自我意识高涨的突出表现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

“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其作文及日记中常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例如,同是以“我看到了什么”为内容的作文,小学生是纯粹地描述客观世界的景象,而青少年虽然仍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在他们的描述中却带有浓重的个人情绪情感基调,在作文中更突出了个人的喜好、烦恼和憧憬等。

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其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

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自己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随着青少年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他们在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讲,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年龄在1~3岁,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还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稳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青少年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

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产生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自我意识高涨的突出表现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

“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其作文及日记中常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例如,同是以“我看到了什么”为内容的作文,小学生是纯粹地描述客观世界的景象,而青少年虽然仍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在他们的描述中却带有浓重的个人情绪情感基调,在作文中更突出了个人的喜好、烦恼和憧憬等。

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其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

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自己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到了青年早期,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

这种主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青年早期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祝蓓里(1986)将其总结为以下六点。

祝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

但是,这种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

多数青少年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青少年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个部分。

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第三,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

青少年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

青少年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总之,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二)自我概念个性的形成也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

一个人是否具有一个适当的自我概念对其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认识成分──对自己品质和特质的了解和认识;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与此相关联的自尊体验;品行成分──从上述两个成分派生出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青少年期个体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以更加抽象、复杂和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因此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与早期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差异(Harter,2003)。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概念更加抽象。

皮亚杰的理论认为,个体在11或12岁的时候,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转变。

进入青春期的个体已经不再用很具体的词语(如“我喜欢食物”)描述他们的特征,而是更经常用概括性的词语来描述(如“我是一个真正的人”)。

到了青年早期,个体的自我概念则更抽象,不仅关注人格特点,同时也关注重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及信念(如“我是一个伪自由主义者”)。

二是自我概念更加具有整合性和组织性(Harter,1990;Harter,et al.,1997)。

青少年期的个体在进行自我描述时,不仅仅像早期儿童一样列出自我各方面的特点,而且将自我知觉──包括那些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方面──整合成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统一体。

三是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青少年不再像儿童期个体那样概括地使用某些特质描述自己,而是认识到了自我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青少年会区分自己父母、朋友同伴以及恋人等不同交往对象来对自我进行描述,而且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Santrock,2001)。

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下述四方面: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影响到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或消极程度;第二是认识水平,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及成熟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特点的青少年往往具有更适当、更稳定的自我概念;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其影响是同方向的;第四是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这也是影响自我概念性质的一个因素。

(三)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

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它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分。

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有在青年早期才开始成熟。

虽然个体在童年时就开始产生了一些简单的自我评价,但那时的自我评价多是由别人的态度和反应折射到自身而产生的,缺少内省性。

到了青年早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青少年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自我评价的能力才变得全面、主动,而且日趋深刻。

主要表现在他们不仅能分析自己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能认识到自己对某一具体行为起支配作用的个别心理特点,还能经常对自己的整个心理面貌进行估量,能认识到自己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仅是青少年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

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不完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在相当程度上是出自于实现理想自我的愿望,或是对失败和挫折的反省。

所以,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青少年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和调控及自我改造和完善。

青少年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大部分青少年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青少年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Leadbeater,et al.,1999),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四)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期定义为一个人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并且认为青少年经历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心理冲突。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为了获得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许多不同方面,使其成为一致的自我感。

玛西亚(Marcia,1993)根据青少年探索和投入的程度对个体同一性的发展状态进行了评定,分别把个体归入了同一性的四种状态,即个体解决同一性危机的方式:同一性扩散(diffusion)、同一性早期封闭(foreclosure)、同一性延缓(moratorium)和同一性完成(achievement)。

.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探索(即个体还没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

同一性早期封闭是指青少年作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进行探索。

他们的人生选择常常由权威性的父母作出,没有经历自我探索。

同一性延缓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危机之中,但是成人或社会没有给予他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同一性完成是指青少年已进行了探索,并且也进行了积极投入。

同一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扩散状态向提前封闭或延缓状态转变,提前封闭向延缓的转变(Waterman,1999)。

在青少年早期和中期,个体刚刚开始体验急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知觉的变化,他们开始重新考虑童年期的价值观和身份。

同时,不断调节和巩固这些变化,并把这些变化整合到不断完善的同一性中(Kroger,2000)。

这个时候同一性的发展往往处于扩散和提前封闭状态。

在初、高中阶段,扩散和提前封闭人数大幅度减少,同时伴随有延缓与同一性完成人数的增多。

青少年同一性冲突的解决是在18~22岁,尽管整个青少年期都存在对自我的探索,但自我同一性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中晚期,特别是20岁左右这一时间是建立同一性的关键时期。

男性和女性的同一性形成过程在大多数方面没有区别。

但女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发展较为突出。

女性定义和描述自己的时候更倾向于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男性则更多地依靠竞争和能力给自己定位。

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过程至少受四个因素的影响:(1)认知发展水平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那些对形式运算思维掌握牢固并且以复杂和抽象的方式思考的青少年比那些认知不那么成熟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提出和解决同一性问题;(2)与父母关系的远近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3)和同伴群体的相处以及友谊的建立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4)学校、社会以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同样会对同一性的建立以及发展产生影响。

二、情绪特点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随着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了,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

(一)情绪表现的两极性1.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

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