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合集下载

青少年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青少年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青少年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化,青少年成为了社会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而青少年的发展不仅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成长,还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未来。

一、青少年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于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面临着身体、心理、认知等各方面的突破和挑战。

因此,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态度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变化性,也比较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另外,青少年的发展也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发展的主要特征可以分为早期青春期、中期青春期和晚期青春期。

每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支持也存在差异,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引导。

二、青少年对社会的影响1.青少年对经济的影响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他们对于个性化、时尚、新奇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并且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因此对于购买时尚产品、娱乐设施等都非常认真。

同时,青少年也是一群创业者的催化剂。

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激情,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并且有助于经济的繁荣。

2.青少年对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方面的想法变化以及对于新文化、新事物的接纳和推广,都对社会的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新奇的想法推动了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传递出了新时代的文化理念。

3.青少年对教育的影响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翁,他们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的学习质量和成绩水平,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同时,在教育方面,青少年对于新的教学法和技术的接纳和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的成长和经历使得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更愿意在教育方面要求更高的质量和更多的选择。

三、如何关注青少年的发展1.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青少年是社会中精力旺盛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一群人。

如果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不正确,就会导致负面的影响,包括退缩、消极、堕落等。

因此,家庭和社会单位应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正能量。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性格和社会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意愿和需要。

他们逐渐独立于家庭,开始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角色。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他们也开始独立决策和负责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自主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青少年时期的人际关系逐渐扩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成员和亲近的朋友。

青少年开始与各种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接触和交往,他们渴望亲近和社交,并利用社交关系来满足自己的社会和情感需求。

他们通过交友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与此同时,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群体。

第三,青少年时期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时期。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和认同自己所属的性别,并开始接收和内化与性别相关的社会角色和行为。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青少年时期的性别角色发展对于正常性别认同和性别身份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第四,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开始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标准。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责任,并努力追求道德的行为。

同时,他们也开始思考和质疑现有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的不公平和不道德行为表达不满和抗议。

青少年时期的道德发展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性发展还包括情感和心理发展。

青少年开始经历情感的起伏和心理的变化,他们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

他们需要经历各种情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和爱恨纠葛,以形成自己独立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

此外,青少年在性别角色认同、人际关系、道德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也会对其情感和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包括独立意识的形成、人际关系的建立、性别角色的发展、道德观念的养成以及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等方面。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x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发育时期,也是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生理发育
1、生长发育: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相对比较快,尤其是性别差异较大,男孩子在接近成年时期,高度和体重总量都会大大超过女孩子,成年后,男性声音会低沉很多。

2、生殖发育:青少年这段时期发育的生殖系统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即将青春期的他们,青春期的生殖系统发育的比较快,会出现生理特征上的很多变化。

二、心理发育
1、智力发展:青少年时期的智力思维发育会比较迅速,更加清晰更加逻辑化,同时还会出现讲究实践的思维模式,以实践的方式体现现实的问题。

2、情绪发展:青少年的情绪发育会比较复杂,容易有负面的情绪,比如烦躁、焦虑、尴尬等等;也可以有正面的情绪,如兴奋、激动、狂喜等。

三、社会发展
1、交往能力:青少年的交往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从孩子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怯懦,在学习中也有一定的努力,到了
青少年这一时期,交往规范会比较清晰,学会更多的社交技巧,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

2、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青少年的一种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说,青少年这一时期的个体会慢慢逐渐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在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选择。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重要的生物发育时期,也是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以及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特征。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随着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育,他们在心里上也经历了急剧的变化,这种急剧变化特别反映在情绪情感当面,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具体说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系列矛盾性特点,可以用一下几个方面来概括:1 稳定和冲动青少年的情绪情感与儿童时期相比,显得更稳定,受外界情境的影响更少。

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冲动型,常表现为“一时性起”、年轻气盛。

这一方面于青春期的大脑神经活动特点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这与个体的社会需要增多、自我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

2 深刻与延续青少年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身心的巨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3 掩饰和表露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已再也不那样外露、直观了,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情绪情感带有内隐的特点。

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在情绪上仍不能想成年人那样精密成熟,有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十分外露。

4 自尊与自卑青少年十分的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不断困扰于心,他们的自尊感非常强,希翼社会和他人尊重和承认自己,期望在群体中取得适当的地位,收到好评和重视。

但他们的认识能力、社会能力尚不成熟,又会感到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

红星小学六年级周老师这半年多来,时常发现她班上的同学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校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

同时,周老师发现,施巧巧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和同学交流和沟通。

显得很内向,不爱讲话。

她看到妈妈的时候也是很紧张,带点胆怯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心灵的归宿。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巨大的创伤,渐渐的他会把自己关闭起来,与世隔绝。

即使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不会与父母交涉。

父母是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间接因素。

案例中的妈妈时常打巧巧,导致她性格内向,不喜欢讲话、与人沟通交流。

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家暴百害而无一利。

1、反对家暴,以理服人。

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规律

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规律

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规律社会性发展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发展领域,涉及到他们在社交、情感、性别角色认同等方面的成长。

了解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规律对于父母、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和相应的规律。

第一阶段:学前期(2岁至6岁)学前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与同龄伙伴进行互动,并逐渐学会如何合作与分享。

在这一阶段,儿童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几个规律:1. 角色扮演:儿童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举止,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中学习社会行为准则和社交技巧。

2. 合作与分享:儿童开始尝试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学会分享物品与感受。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友善关系至关重要。

3. 亲密关系:在这一阶段,儿童也会表现出对他人的依赖和渴望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

他们会与父母、亲人以及特定的同龄伙伴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

第二阶段:儿童期(6岁至12岁)儿童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与更广泛的社会网络接触。

在这一阶段,他们会经历以下几个规律:1. 成为群体的一员:进入学校后,儿童会积极寻求群体认同感。

他们会更加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符合群体的价值观和期望。

2. 同龄关系重要性增加:儿童开始对同龄伙伴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建立更加复杂的友谊关系。

他们在与同伴互动中学习社会技能、解决冲突以及理解他人情感。

3. 社会角色认同: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性别认同。

他们会对性别角色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并开始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第三阶段: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青少年期是社会性发展最为关键和复杂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以下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几个规律:1. 自我认同的转变:青少年会思考自己是谁,并努力建立自己的独特身份。

他们可能会试验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从中寻找符合自己内心的认同感。

2.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变得更加重要,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紧密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2024年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2024年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自尊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自尊的形成与发展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青少年自尊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自尊的结构青少年自尊的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价值三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自我情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价值则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这三个维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自尊结构。

三、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特点1. 动态性:青少年的自尊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阶段性: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自尊发展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 社会性:青少年的自尊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同伴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点。

四、青少年自尊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民主的教养方式和适当的经济支持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尊。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也会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影响。

积极的教育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媒体影响等也会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自尊水平。

五、研究方法与发现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研究青少年自尊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都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和性格的青少年在自尊发展上存在差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

1.过渡性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

例如:做事鲁莽,不计后果,顶撞长辈。

(2)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如由发育迅速趋向平稳,由人格差异不稳定到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

例如:不喜约束和父母的唠叨。

2.闭锁性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青少年闭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上锁。

反感别人随意动自己的房间。

开始记日记,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也是青少年的一种特殊现象。

(2)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变得不是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或拒绝回答。

例如:不直接回答家长的问题。

(3)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在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较苛刻。

在选择朋友时要求较高。

3.社会性在青少年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其活动社会性的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

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青少年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已不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关心,而是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都成了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了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他们希望从中找出现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他们已逐步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开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青春期阶段,中学生身体和心理上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和特点。

这一阶段是青少年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1. 身体发展特征: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男生和女生都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变化。

男生在青春期开始,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肌肉发育较为显著,声音变低沉,出现面部和体毛的增长。

女生在青春期开始,身高和体重也会迅速增长,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出现,骨骼和肌肉发育相对较少。

2. 心理发展特征:中学生在心理上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非常关注,容易受到同伴评价的影响。

此外,中学生还常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冲动、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

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职业选择也开始有了初步的思考。

3. 认知发展特征:在认知发展方面,中学生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开始具备推理和逻辑能力。

他们对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此外,中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也在不断发展。

4. 社会发展特征:中学生开始与更广泛的社会接触,他们的社交圈子扩大,开始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学会合作和竞争。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对于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需求增加,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公正。

总结起来,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包括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变化明显、认知能力提高和社会发展扩展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中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一、本文概述《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这篇文章旨在探讨青少年阶段个体在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主要发展特点和趋势。

社会适应行为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互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青少年时期作为个体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其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析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包括心理适应、行为调整、社会认知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概念界定社会适应行为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要求,从而维持或促进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在青少年阶段,社会适应行为尤为重要,它不仅是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也是其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涉及到青少年在面对社会环境变化时,如何及时、有效地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以适应新的社会要求。

这个过程需要青少年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具体领域中的适应能力,还包括他们在面对社会压力、挫折、冲突等复杂情境时的应对能力。

这种综合性的能力体现了青少年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层面上的成熟度和适应性。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是一种发展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他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是个体在青少年阶段通过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综合性的能力,也是发展的结果。

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和社会工作,促进青少年个体的健康发展。

三、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阶段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等多方面的变化。

探析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探析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探析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作者:王丽莹来源:《卷宗》2019年第18期一个人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有生理的、认知的、情感的、人格的,还有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也称社会化。

一个人呱呱坠地的时候,只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当他开始和周围的人接触,参与社会活动,他才会慢慢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人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终身历程,外界环境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体,而个体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周围的环境。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作用,把自我看成人格中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部分。

他认为自我的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并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当人缺乏自我认同感时会感到混乱和失望,从而产生自我认同危机,自我认同对个体保持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1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上,他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强调生物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埃里克森认为健康人的一生是一个自我意识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

他认为,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危机解决任务,危机的积极解决能够增强自我力量,形成积极品质,使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同时,每个阶段都是建立在上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基础之上,前一阶段危机的成功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

因此,危机的顺利解决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在每个阶段发展该阶段的积极品质,避免消极品质。

2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发展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危机和需要解决的任务;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不能孤立看待。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如对待第五个阶段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正处于逐渐独立成人的过程中,社会性发展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从与同伴关系、家庭关系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详细论述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首先,中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对与同伴之间的相处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通过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来建立和维系友谊关系。

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中学生相互之间的接纳和尊重,能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中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在团队合作中培养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其次,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离不开家庭关系。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对中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陪伴和关注能够增强中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其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能力。

在家庭中,中学生还能够学习到与他人相处的一些基本准则,比如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另外,家庭对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有着教育的作用,家长可以引导他们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此外,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还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逐渐从过去的依赖中独立出来,开始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例如,志愿者活动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培养出乐于助人的精神。

参与公益活动,让中学生能够触摸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而了解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自我发展的需求,也体现出对他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尊重。

总之,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会了倾听、尊重、合作。

在家庭关系中培养了他们情商和沟通能力。

同时,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也对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发展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与他人建立关系。

这种发展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个性发展方面,小学儿童经历了许多的变化。

他们开始展现出不同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喜欢特定的活动或优先选择某些类型的任务。

他们也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并开始根据这些价值观和信念行动。

此外,社交性的发展也是小学儿童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发展出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个性特点可以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例如,一个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一个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倾向于独立行动。

同时,社会性的技能也可以影响个性的发展。

通过与他人互动,孩子们可以学会适应他人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调整。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小学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发展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它们还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通过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但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孩子可能更早地展现出成熟的个性和社会性特点,而其他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通过发展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试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试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试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为11、12岁一17、18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益成熟。

一、青少年生理发育高峰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一)身体外型的变化1、身高: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在青春发育期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约6一8厘米,甚至达到10一12厘米之多。

同时,身高增长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女性少年12岁为成长最快人期,男性少年14岁为成长最快期。

2、体重是身体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同样也存在着性别差异。

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一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男性少年体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岁,平均增加5.5公斤。

3、头面部: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头面部特点也微妙的变化。

首先,相对于童年期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显著减慢,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

其次,以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

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总之,经历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加速,少年儿童的体形和面部特征了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这一变化他们的体貌开始接近成人,在成长加速中各生理机能迅速增强,使他们的机能发育也开始走向成熟。

(二)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1、性器官的发育与第二性征的出现一进入青春发育期,生殖器官的发育速度直线上升,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臂部变大等,男性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喉结突出和噪音低沉,体毛明显等,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少年男女在体征上的差异突显出来。

2、性机能的成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

(完整)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完整)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完整)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1.追求独立自主。

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

2.形成自我意识.确定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

即适应那些由于性成熟带来的身心的,特别是社会化的一系列变化。

4.认同性别角色。

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男子气(或男性气质)和女子气(或女性特征),这对幼儿期的性别认同说来是个质的变化.
5.社会化的成熟。

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道德观的成熟是社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6.定型性格的形成。

发展心理学家常把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小学儿童和初中的少年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变就较困难了。

青少年个性和社会的发展

青少年个性和社会的发展

3.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1)认知发展水平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那些对形式运算思维掌握牢固并且以复杂和抽象的方式思 考的青少年比那些认知不那么成熟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提出 和解决同一性问题; (2)与父母关系的远近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青少 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3)和同伴群体的相处以及友谊的建立对青少年同一性的 形成有重要作用; (4)学校、社会以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同样会对同一性的 建立以及发展产生影响。
自我同一性
1.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 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 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 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为了获得自我同一性,青少年 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许多不同方面,使其成 为一致的自我感。 2.男性和女性的同一性形成过程在大多数方面没有区别。 但女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发展较为突出。女性定义和描述 自己的时候更倾向于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男性则更 多地依靠竞争和能力给自己定位。
道德发展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Kohlberg,1972,1976,1984)继皮亚 杰之后,从认知发展角度提出了道德推理发展的系统理论。 他采用开放式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 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 平又划分了两个阶段.
道德发展六阶段
阶段顺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第六阶段 命名 服从与惩罚定向 天真的利己主义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 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 履行准则与守法的道德 个人良心式原则的道德观 基本特征 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 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 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 遵从权威,避免受到谴责 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 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

青少年社会学性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社会学性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其辅导{情绪情感特点、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性心理} ——结合例子{问答题形式}青少年社会学性发展的特点一: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及辅导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谈自己的情绪发展相关问题一般我们的情绪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感觉,以下是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原因:1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的主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情绪由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三部分组成、。

3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青少年的情绪情感一系列矛盾性特点●稳定与冲动●深刻与延续●掩饰与表露●自尊与自卑辅导及如何解决(情绪情感额辅导)1正确认识情绪:则是从正确识别自身的情绪情感和根源,最终达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情绪2合理的表达情绪:要正确认识情境中的信息,并将情境刺激与自身的合理结合,同时要注意根据环境背景适时适当的表达情绪3调节不良情绪:第一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问题,纠正认识偏差,第二学会具体的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运动法、放松法、宣泄发等4培养良好的情绪习惯;老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二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及辅导如何从父母和青少年双方进行有关的辅导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什么是亲子关系、在不同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的变化1青少年亲子关系特点青少年在生理、认知能力以及自主性上相比儿童时期有显著变化。

导致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变化。

在青少年不同时期,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少年期对父母有依赖性;青年初期,有亲子冲突,而亲子冲突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1)父母对孩子的状况感到不安,采用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2)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干涉过多,教育过于严厉3)父母对孩子宠溺和盲从4)父母对孩子采取忽视和放纵的态度和做法在青少年中期亲子冲突减少,亲子关系改善面对亲子关系父母如何做,孩子如何做父母: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必须了解孩子的一般特点,个性特点,孩子对父母的看法和期待;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和青春期给孩子带来的困恼,父母还要针对的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客观评价孩子,还要了解他们对父母的看法;恰当合理的期望;良好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是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尽径,采取理解接纳的态度,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恰当的指导与帮助。

儿童青少年发展特点

儿童青少年发展特点

儿童青少年期是一个人生发展中重要而特殊的阶段,涵盖了从出生到18岁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以下是儿童青少年期的一些发展特点:1. 身体发展:- 儿童期:身体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特征明显,包括牙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运动和协调能力逐渐提高。

- 青少年期:经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如身高增长、性征发育、生理周期的建立等。

身体的发育和成熟对于性别身份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认知发展:- 儿童期:在认知方面,儿童逐渐发展出基本的思维能力,包括感知、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通过游戏、学习和亲子交往来建立认知基础。

- 青少年期:思维逐渐形成抽象和复杂的能力。

青少年开始更独立地思考问题,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让他们更能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的问题。

3. 情感发展:- 儿童期:依赖父母和家庭关系,感情主要在家庭和同伴关系中发展。

儿童通过建立安全感和依赖感来满足情感需求。

- 青少年期:开始独立性的发展,对同伴关系和社交更加重视。

青少年期的情感发展包括对自我身份和他人关系的认知,同时也涉及到对性别、角色和身份的探索。

4. 社会发展:- 儿童期:在家庭和学校中建立社会技能,学习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开始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有初步的理解。

- 青少年期:社交圈扩大,更注重同伴关系。

青少年逐渐建立自己的社会身份,开始独立决策,形成对社会角色和责任的认识。

5. 学习和发展任务:- 儿童期: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基本学习技能、发展语言和社交能力。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

- 青少年期:学习任务逐渐升级,包括高阶思维能力、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

青少年需要处理学业压力、同伴压力和未来规划。

这些发展特点在每个孩子身上可能表现得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描绘了儿童和青少年期间的普遍趋势。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教育者和其他成人更好地支持和引导青少年的成长。

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其促进

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其促进

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其促进一、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适应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如下:1. 心理发展特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 社交能力发展特点:儿童青少年逐渐从家庭中走向社会,开始与同伴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沟通和合作,同时也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挑战。

3. 身心发展特点: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

身体的变化和荷尔蒙的影响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4. 角色转变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逐渐从家庭成员转变为学生、朋友、社会成员等不同的角色。

他们需要适应不同的角色要求,学会承担责任和义务。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起着重要的影响。

2. 学校环境:学校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都会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适应问题的出现。

4.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于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三、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方法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稳定、温暖、支持和尊重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第八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青少年】

第八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青少年】

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年龄范围:11或12岁到17或18岁结束,历时6年11或12岁到14或15岁这段时间可称为青春期、少年期14或15岁到17或18岁,可称为青年早期第一节青少年身心发展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1:三大巨变: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技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2:身体外形的变化:A:身高的增长,女孩先于男孩,但男孩的生长速度更快一些B:体重的增长,男孩在12到14岁这段时间体重增长最快,13岁时是增长高峰;女孩在11到13时体重增长最快,11到12岁是增长高峰。

C:第二性特征的出现D:头面部的变化3:体内技能的增强:A: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B:肺部的发育;C:肌肉力量的增强;D:大脑的发育。

4:性的发育和成熟:A:性激素的增多;B:性器官的发育;C:性机能的发育。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A: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渴望快速进入成人的世界。

B: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青春期个体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

B:成熟性体现在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来自身体的快速成熟及性的发育。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法、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C: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a:反抗性和依赖性:想独立、不愿听取父母的建议,但又想得到父母的支持。

b:闭锁性和开放性:封闭内心但又不断的寻找朋友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c:勇敢与怯懦: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事情冒冒失失,很少感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但少男少女们在公共场合由羞羞答答。

d:高傲与自卑:几次成功就可以让他们沾沾自喜,但几次失败由会让他们极度自卑。

e: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

第二节:青少年思维的发展【359—371】本节以看教材为主基本模式: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思维逐步符号化一: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征:A: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为: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可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列、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辅导
一、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随着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育,他们在心里上也经历了急剧的变化,这种急剧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情感当面,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具体说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系列矛盾性特点,可以用一下几个方面来概括:1稳定和冲动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与儿童时期相比,显得更稳定,受外界情境的影响更少。

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冲动型,常表现为“一时性起”、年轻气盛。

这一方面于青春期的大脑神经活动特点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这与个体的社会需要增多、自我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

2深刻与延续
青少年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身心的巨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3掩饰和表露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已不再那样外露、直观了,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情绪情感带有内隐的特点。

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在情绪上仍不能想成年人那样周密成熟,有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十分外露。

4自尊与自卑
青少年十分的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不断困扰于心,
他们的自尊感非常强,希望社会和他人尊重和承认自己,期望在群体中取得适当的地位,收到好评和重视。

但他们的认识能力、社会能力尚不成熟,又会感到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

案例一:
红星小学六年级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同学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校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

同时,周老师发现,施巧巧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和同学交流和沟通。

显得很内向,不爱讲话。

她看到妈妈的时候也是很紧张,带点害怕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心灵的归宿。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巨大的创伤,渐渐的他会把自己关闭起来,与世隔绝。

即使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不会与父母交涉。

父母是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间接因素。

案例中的妈妈经常打巧巧,导致她性格内向,不喜欢讲话、与人沟通交流。

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家暴百害而无一利。

1、反对家暴,以理服人。

2、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人与人之间如果缺少交流与沟通,就会产生很多隔阂。

照成家庭纠纷。

家,是幸福的地方,温暖的港湾。

不是工作受气之后的出气筒,更不是实施暴力的场所。

爱护这个家庭,呵护你的孩子是你的义务。

3、多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促进感情的交流。

同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二、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包括个体间相互认识、相互好恶、相互亲疏的心理上的距离。

青少年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青少年亲子关系特点:1.青少年自主要求增强,对父母的权威的接受性降低,赋予父母权威的合法性下降。

观念上不愿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

对事物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行动上希望自由自主。

2.青少年与父母的情感关系相对于儿童期逐渐变得疏远。

3.青少年与同龄人的互动增多,与父母的互动相对减少。

青少年同伴关系特点:1.交往愿望强烈;2.追求平等的交往;3.
渴望与异性的交往;4.富于理想色彩;5.注重情感交流;6.个体差异显著;
案例二:
在对500名中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反映与父母有“代沟”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隐私”等方面的分歧。

青少年亲子关系培养指导:
家长篇:
1.更新教育观念
2.努力充分了解孩子
3.掌握沟通艺术,提高沟通质量:尊重接纳,不过多干涉
4.学会倾听。

了解孩子的心声
孩子篇:
1. 尊重、肯定父母的优点和贡献。

2. 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3. 表达自己的真是感受,以及自己对父母的希望和建议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生理状况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一个所难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个体的生理成熟,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1独立意识发展,产生“成人感”;2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3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品质;4自我意识出现新的分化;5强烈的自尊需求;6自我评价趋于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案例三:
有一个学生叫王伟,他是一个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只不过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一般,因此,王伟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

对王伟的自我意识辅导应做到
1.引导他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既要看到自己
的优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

2.确立现实合理的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若过高而无法实现会使
青少年丧失发展的信心;理想自我若过低,也会使青少年失
去发展的目标,陷入自我满足中。

3.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4.克服自我意识障碍。

四、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1.异性意识发展(1)异性意识的准备期:男女儿童时期出现通性联
系密切的倾向,没有明显的异性意识;(2)异性疏远期:在男女同学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先疏远,后来逐渐接近,对异性的兴趣却用一种相反的方式来表达,故意轻视对方甚至不友好的攻击对方;(3)异性亲近期:青少年有了性欲的体验和要求男女之间相互有了好感,出现情感上的吸引与亲近;(4)两性初恋期:一般来说已经到了青少年晚期,身心接近成熟,此时开始约会谈恋爱比较合适。

2.异性感受强烈:这首先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渴望获得性知识,
并且,他们对异性好感、敏感,想接近异性,结交异性朋友,十分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异性反应特别敏感,会做出各种举动吸引异性的注意。

3.性困扰频繁:这种困扰有生理方面的困扰、早熟或晚熟的困扰、
性冲动的困扰、未婚先孕等,也有心理方面的困扰。

案例四:
前不久,某报纸报道:一中专生要求同学帮自己手淫,遭拒绝后与同学发生纠纷,结果不仅赔偿同学精神损失2000元,而且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处分,最终黯然离校,而另一同学的父母也为其办理了退学手续。

青少年性教育滞后的现象再次引起社会担忧。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事实上,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但为何还会出现上述之类人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呢?这主要是因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

时间选择上,应提前进行,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教育方式上,可以随内容和孩子的特点而定。

最好由同性家长进行,采用暗示谈话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文艺评论,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谈体会、感想等方式,正面阐述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切不可把性的欲望和冲动,看成低级下流而予以粗暴的斥责,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善意的暗示与指导。

具体教育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性生理卫生方面,要告诉孩子人体解剖和性器官解剖生理知识。

性道德教育,要注意人格培养,提高孩子道德判断水平,自觉地抵制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性心理卫生教育方面,应该有一个自然的、正确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