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中多协议互通的研究与实现
移动软交换BICC协议浅析
移动软交换BICC协议浅析本文通过对BICC协议的介绍与优势的分析,说明BICC 协议在软交换应用中的重要性,分析了BICC协议的特点以及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标签:BICC SN CMN CSF BCF1 BICC简介BICC协议应用在UMTS移动软交换核心网络中,是NC接口的应用协议,它提供独立于用户面承载技术及控制面信令传输技术的局间呼叫控制能力。
它提供对(G)MSC Server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用于(G)MSC Server与其它MSC Server的互通。
2 BICC协议的特点BICC是对ISUP协议的演进和发展,它在ISUP基础上增加了完善的APM 机制,删除了电路控制机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电路的概念。
它全面支持ISUP 提供的既有消息,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使得呼叫业务功能(CSF)和承载控制功能(BCF)相独立,也就是使MSC Server可以独立于不同的MGW(ATM/IP),做到控制和承载分离。
利用BICC协议就可以使包括ATM、IP网络在内的各种数据网络,承载全方位的PSTN/ISDN业务,所以BICC被认为是传统电信网向多业务综合平台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
它不直接对媒体资源(ATM、IP)控制,而是通过标准的承载控制H.248协议对这些资源进行控制。
它的APM机制用于在对等节点之间传递承载相关的信息,它有在呼叫控制消息(比如IAM)中带于Applicatiom transport信元和通过专门的双向APM 消息携带Applicatiom transport信元两种表现形式。
3 BICC协议的节点模型BICC的节点模型分为SN(服务节点)和CMN(呼叫仲裁节点),两种节点都由呼叫业务功能(CSF)和承载控制功能(BCF)组成。
CSF负责BICC之间、BICC和窄带信令之间的呼叫接续,是分离网络控制层面的实体,体现在物理网元上对应于MSC Server;BCF提供承载交换控制功能,是分离网络承载层面的功能实体,体现在物理网元上主要对应于MGW或者承载网设备。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北京邮电大学一.前言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
于是,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降低网络成本并且使得运营商能更快地获得收入。
二.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三. 软交换体系的结构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技术。
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业务/控制与传递/接入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因此广义上,软交换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是一系列采用标准协议的各网络设备的总称。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软交换的常见协议极其作用软交换所使用的协议非常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厂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简单介绍。
1. H.248协议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是MGC与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 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
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及软交换与 H.248/ Megaco 终端之间。
软交换技术及应用
软交换技术及应用作者:赵晔刘华来源:《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24期【摘要】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本文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及其主要优势,分析了电力通信网采用软交换技术的可行性,并用实例阐述了软交换技术在电力企业通信网中的组网方式。
【关键词】软交换;电力通信;应用举例1、引言为加快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电力企业迫切需要实现其内部管理的信息化。
基于最新通信技术的软交换网络,可以实现以宽带IP技术为基础,利用企业的数据网络,搭建内部的NGN语音网络核心平台。
该平台不仅能满足目前的通信需求,而且可以提供多媒体、视频等各种丰富的业务,并能和企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有机结合,为提高电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软交换技术及其主要优势软交换技术是基于分组交换网络,以软件来实现交换与呼叫控制管理的一门新的网络技术,它是NGN(即下一代网络)的核心,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软交换与传统交换机的区别在于它所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而将智能尽可能地移至外部业务层。
2.1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软交换网络采用一种分层的网络结构,共分为4层: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应用层。
⑴接入层主要指与现有网络相关的各种网关和新型接入终端设备,完成与现有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的互通并提供各类通信终端到IP核心层的接入。
⑵传送层主要指是由IP路由器或宽带ATM交换机等骨干传输设备组成的包交换网络,是软交换网络的承载基础。
⑶控制层是软交换网络的呼叫控制核心,用来控制接入层设备完成呼叫接续。
⑷应用层主要指为网络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能业务,提供业务的客户化定制。
2.2软交换实现的主要功能⑴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⑵媒体网关接入功能⑶业务提供功能⑷协议功能2.3软交换网络涉及的主要协议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开放的、多协议的实体,采用各种协议与媒体网关、终端和网络通信,协议包括:媒体控制协议H.248及MGCP;互通协议BICC及SIP-BCP-T;应用支持协议Parlay APIS及COPS协议等。
软交换技术原理
信令协议介绍及作用
01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用 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它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 种业务,并具有灵活、可扩展和易于实现的特点。
02
H.323:一种ITU-T推荐的多媒体通信协议栈,包括H.225呼 叫信令协议、H.245控制协议和RTP/RTCP媒体传输协议等。 H.323协议栈支持在分组网络上提供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 服务。
软交换网络架构支持多种协议和接口 标准,可以与各种异构网络进行互联 互通。
模块化结构
软交换网络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各 功能模块相互独立,便于灵活配置和 扩展。
关键网元功能描述
软交换机(Softswitch)
负责呼叫控制、资源管理、协议转换等功能,是软交换网络的核心网 元。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开放接口与标准协议
采用开放接口和标准协议,便于与各种业务和应用 进行集成。
分布式架构
采用分布式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能 力。
多业务支持
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满足了用户多样化 的通信需求。
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
应用领域
软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宽带接入 网等领域,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丰富的通信服务。
1 2
开放API接口的重要性
通过开放API接口,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基于软交 换平台开发丰富的业务应用,提升平台的业务提 供能力。
API接口设计原则
包括接口的统一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设 计原则。
3
典型API接口介绍
如呼叫控制API、媒体处理API、用户管理API等 典型API接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软交换网络的主要设备
软交换网络的主要设备软交换网络是一种基于IP技术的通信网络,它的主要设备包括软交换服务器、IP电话、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等。
软交换服务器是软交换网络的核心设备,它负责呼叫控制、媒体处理、信令传输和接入接口等功能。
软交换服务器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和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提供高性能的呼叫处理能力。
IP电话是软交换网络中最常见的终端设备,它可以通过IP协议进行语音通信。
IP电话可以直接连接到软交换服务器,实现语音通信和多媒体业务。
路由器和交换机是软交换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它们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
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而交换机则用于在本地网络中进行数据包的交换和转发。
网关是软交换网络中连接不同网络的重要设备,它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和数据格式的转换。
网关可以连接到传统的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
总之,软交换网络的主要设备包括软交换服务器、IP电话、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信和多媒体业务。
软交换网络是一种基于IP技术的先进通信网络,它的主要设备包括软交换服务器、IP电话、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等。
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信和多媒体业务。
软交换服务器作为软交换网络的核心设备,在整个网络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处理着呼叫控制功能,包括信令传递、媒体处理、接入接口等,同时还负责路由和转发数据流量,满足不同用户和业务的需求。
软交换服务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和通信质量,因此对于软交换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和规划。
IP电话是软交换网络中最为常见的终端设备。
它能够直接连接到软交换服务器,实现语音通信、视频通话和多媒体业务。
IP电话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进行跨地域、跨国界的通信,降低了通信成本,并且提高了通信质量。
在软交换网络中,路由器和交换机也是至关重要的设备。
软交换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
软交换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张建中【摘要】为了研制出符合行标技术规范以及功能增强的软交换系统,经对前人技术经验的吸收和借鉴,给出了一个软交换系统的软件框架结构,并对其每一个子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说明.对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开发环境、内存数据库及系统初始化进行了概要说明.依据该设计思想研制出的软交换机达到了高可靠、多协议、大容量、行政调度合一、配置管理灵活的设计目标,并已投入使用.【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0(040)006【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远东哈里斯软交换;软交换系统软件架构;协议接入和适配子系统;高可用子系统【作者】张建中【作者单位】河北远东哈里斯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0 引言软交换概念的提出至今,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实践,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正逐步成熟和完善。
人们对软交换技术的认识和应用的思路也随着实际工作的深入和实践领域的拓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重点的转移。
软交换机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设备,也是下一代网络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和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它基于业务与控制相分离、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思想,通过开放的接口和业务提供的灵活性带来网络结构更加清晰、业务提供更加丰富灵活、建设和维护更加有效等好处。
软交换系统在公网的应用部署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而在专网通信系统中软交换系统的建设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软交换系统的蓬勃发展需要学术界、工程界、用户和设备制造商等多方的努力才能发展得更好。
以远东哈里斯通信有限公司的软交换机研发经验为基础,描述了一个软交换机系统软件的架构设计实现。
1 系统设计依据及要求软交换机系统软件的设计是以原信息产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YD 1434-2006-I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为设计依据的,并严格遵循该标准中对关键功能、技术指标、系统架构和业务提供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同时,系统开发完毕后的功能测试也以能通过《YD 1435-2006-I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中规定的测试项目为最低要求。
软交换培训H.248协议资料
Notify
NTFY
MG→MGC,MG将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给MGC。
ServiceCha nge
SVC_CHG
MGC↔MG或MG→MGC, MG使用ServiceChange命令向 MGC报告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将要退出服务或者刚刚进入 服务。MG也可以使用ServiceChange命令向MGC进行注册, 并且向MGC报告MG 将要开始或者已经完成了重新启动工作。 同时,MGC可以使用ServiceChange命令通知MG将一个终端 或者一组终端进入服务或者退出服务。
小结
H.248的概念和功能:H.248协议用于MGC同 MG之间进行通信,是承载控制协议;协议通 信由终端和关联构成。
H.248的概念较多,如下是从小到大的包含关 系:描述符——命令——行动——事务——消 息。
有8个命令:ADD、MOD、SUB、MOV、 AUD_VAL、AUDITCAPABILLITIES、NTFY、 SVC_CHG。
Termination SCN Bearer Channel
Page 7
术语-终端
终端(Termination) MG的一个逻辑实体,可以发送(接收)媒体流和(或)控制流。
终端类型 半永久性终端可以代表物理实体,例如一个TDM信道; 临时性终端可以代表临时性的信息流,例如RTP流。
终端的功能 支持信号 支持对事件进行检测 支持对数据进行统计
Page 12
协议栈
H.248 UDP/TCP/SCTP
IP MAC
(a) 基于IP的H.248协议结构
H.248
MTP3-B SSCF SSCOP AAL5 ATM 物理层
(b) 基于ATM的H.248协议结构
Page 13
软交换培训SIGTRAN协议
SIGTRAN协议栈结构
Page 6
问题
SIGTRAN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是由什么协议实现的?
Page 7
解答
SIGTRAN协议栈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和适配这两种功能,其中传输功能 由SCTP协议实现,适配功能由M2UA或M3UA实现。
Page 8
内容介绍
第1章 概述 第2章 SCTP协议 第3章 M2UA协议 第4章 M3UA协议
概述—SCTP术语
通路〔Path〕:一个端点将SCTP分组发送到对端端点特定目的传送地址的 路由。
Page 18
内容介绍
第2章 SCTP协议
第1节 概述
第2节 SCTP消息
第3节 SCTP流程
Page 19
SCTP消息
Page 20
SCTP消息
消息类型
DATA (净数据) INIT INIT ACK SACK
响应HEARTBEAT消息 关闭连接
Page 21
SCTP消息
名称 SHUTDOWN SHUTDOWN ACK ERROR COOKIE ECHO
COOKIE ACK SHUTDOWN COMPLETE
说明 连接中的一个端点对其连接发起一个优雅的关闭 响应SHUTDOWN消息,关闭程序完成时发出 通知对端,SCTP连接发生某种错误 仅用于连接发起过程,它由连接的发起者发送至对端以 完成发起程序
Page 24
SCTP信令流程—偶联的建立
Page 25
SCTP信令流程—偶联的终止
SCTP偶联的终止分为两种: 一种是GRACEFUL的终止:保证所有两端的未发送,发送未证实数 据得到发送和证实后再终止偶联。 一种是UNGRACEFUL的终止:那么直接终止偶联,丢弃这些数据。
移动通信中的软交换技术浅析
移动通信中的软交换技术浅析作者:王冠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12期摘要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为了促进移动通信的成熟化发展,推进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实现高水平的通信状态,确保移动通信的合理性,最主要的是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用户在移动通信方面的需求,体现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因此,本文通过对移动通信进行研究,分析软交换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移动通信软交换技术核心网目前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促使通信资源处于高压力的分配状态,导致移动通信的质量明显下降。
移动通信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通过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确保通信用户能够分配到可用的资源,优化通信资源的配置,发挥软交换技术在资源分配中的应用优势,优化移动通信资源的实际分配。
1 分析移动通信中的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中有很强的功能,如:控制、协议等,其可连接不同级别正在演进的网络,辅助移动网络的资源规划,还能自主认证移动通信,在移动通信中落实软交换的基础性。
结合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分析软交换技术的功能和特点,如下:1.1 软交换技术的功能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功能有:(1)适配功能,连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媒体,还能连接不同通信层次的网关,保障移动通信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配置。
(2)控制功能,其为软交换中最为根本的技术,有目的的控制移动通信中的功能。
(3)业务功能,软交换技术拓宽了移动通信的业务范围,支持移动通信的配置分布及完整性。
(4)支持移动通信协议的互通应用,实践兼容性的协议运行。
1.2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软交换技术的特点比较明显,其在移动通信中具有改造的特性,推进了移动通信网络的改造应用。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中表现出的优势有:(1)成本低,利用控制中心即可实现多样化的任务应用,借助协议维持通信的速度。
(2)安全性高,软交换技术中引入了MSCPool,提升移动通信可靠性,落实移动通信中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浅谈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浅谈摘要:通过对软交换的基本原理的认真分析,论述了软交换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简要介绍了软交换在VoIP中的应用,并对软交换发展中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且简单的阐述软交换与NGN 的关系。
关键词:Softswitch:软交换Protocol:协议Network:网络Principle:原理Application:应用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正文: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
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中国电信国际软交换网络的建设和部署的开题报告
中国电信国际软交换网络的建设和部署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网络通信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
中国电信是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其国际业务涵盖了亚太、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地方,对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为了提高国际通信质量和服务体验,中国电信需要建设一套可靠、高效、安全的软交换网路。
二、研究目标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电信国际软交换网络的建设和部署,了解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明确软交换网络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掌握软交换网络的设计和部署方法,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1. 软交换技术概述:介绍软交换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工作原理,详细分析软交换与传统交换机的区别和优劣。
2. 国际软交换网络标准和规范:系统梳理国际软交换网络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从协议层面详细阐述其通信特点,重点分析Q.931、Q.932、Q.933、Q.935、H.323、SIP等协议的作用和应用。
3. 国际软交换网络设计和部署方法:探讨软交换网络的设计和部署方法,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优化方案,详细介绍软交换设备的选型和配置,阐述软交换网络的安全加固和调试优化技巧。
4. 软交换网络的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详细分析软交换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设计软交换网络的测试方案,落实测试环境和测试流程,分析软交换网络的故障排查方法。
5. 软交换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从技术发展角度,分析软交换网络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展望未来网络通信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软交换网络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分析和比较不同软交换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软交换网络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本文将采用实验研究法,针对中国电信国际软交换网络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网络性能指标和故障排查方法,提出服务器性能优化和网络优化的方案。
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
许多学者很早以前就指出,软交换机也可以看成是在H323和SIP体系下,智能网关分解的结果。它在下一代网中承担着区域或端局系统平台的重任,肩负着同时控制网络接入话务和控制PSTN网络边缘互联话务的功能。但是,软交换机仍然需要其他关键技术和设备来协同工作以确保可行的QoS和网络安全方案。软交换机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的各种语音业务,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多媒体端点新业务和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包括视频电话,视频电话会议,PC-Phone),但软交换机并不应看成是通用的数据、视频业务和应用的控制平台。因此,只有对软交换机在NGN中给予适当的定位,使其担当恰如其分的角色,才是发挥其在NGN中重要和关键的功能的正确方法。
[编辑本段]软交换的驱动优势
降低成本
今天的大多数网络运营商最为关注的是保证其现有业务的安全。在近期内,话音和拨号业务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且流量还会继续增长。虽然宽带接入正在增长,但在大多数市场中仍然非常有限。与此同时,解除管制和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并侵蚀了运营商的利润。这些因素,再加上资金有限,迫使运营商不得不降低运营和资本开支(OPEX和CAPEX)。
软交换技术原理
软交换技术原理软交换网络设备的技术要求软交换网络中的主要设备软交换设备(SS)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完成协议适配、呼叫处理、资源管理、业务代理等,并作为系统的对外接口完成和其它系统的互连互通功能。
信令网关(SG)完成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之间SS7转换的功能中继媒体网关(TG)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完成流媒体的转换功能,主要用于中继接入接入媒体网关(AG)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完成流媒体的转换功能,主要用于终端用户、PRI、BRI、V5接入IAD主要完成终端用户的语音、数据、图象等的综合接入功能应用服务器利用软交换提供的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提供业务生成环境,完成业务创建和维护功能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NGN 的控制核心:软交换设备软交换机(Softswitch )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软交换可继承原有PSTN/ISDN 网络的业务特性,因此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传统的TDM 交换演进到NGN 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软交换设备的功能要求软交换机提供业务的方式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都是在 Softswitch 中直接完成的新业务提供方式有三种通过API 开放业务,由Application Server 或第三方业务平台放业务逻辑, Softswitch 负责业务具体的实施;Softswitch 充当SSP,通过 INAP 和智能网中已有的 SCP 通信,重用目前已经存在的智能业务;直接在 Softswitch 本机上提供增值业务(如800号、移机不改号) 业务提供功网管功能计费功能SSF 功能呼叫控制功各种 媒体SI PH.248MG CPINH.323 IPN O.7AAA 服务器网管服务器 应用服务 SIP 系统 Softswi tch互通功信令网关信令网关软交换设SIP/INAPSNMPSS7/IP(SIGTRINASIP/BICCSH软交换机的功能分工软交换机其功能可以分为电话呼叫服务器、SIP 服务器等电话呼叫服务器: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实现对所属中继网关和接入网关的控制,实现基于分组承载网络的PSTN/ISDN 业务特性。
软交换系统简要介绍
软交换是一个软件解决方案,核心在于软交换机中的控制逻辑和网元之间的接口协议, 传送层功能由相应的底层网络自行解决,不在软交换考虑的范围之内。由于控制任务专一, 软交换容量可以相当大,有利于对通信的业务的集中控制;
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
软交换概述-网络结构
软交换网络特征
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狭义上的下一代网络:即以软交换为核心的
NGN网络。
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
软交换概述-网络结构
网络发展进程回顾
传统PSTN窄带交换机阶段:用户需求以传统语音需求为主;数据业务采用窄带拨号 方式解决;
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兴起,出现了ATM技术,为了保护既有传统交换机的投资,
设备厂家推出了宽窄带一体的交换机,以构成一个综合交换平台,如:S12-P3* 但综合交换机技术复杂性高,而且IP取代ATM成为数据业务的主流,VOIP成为用户 新需求,ITU-T推出了H.323体系。在H.323体系由网关和终端构成,网关完成所有呼 叫控制和网络互通功能; 在H.323体系中,随着应用的逐步扩展,网关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将使网关越 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业界提出了分离网关概念,即将网关的控制功能与承载功 能分离:网关只负责不同网络 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而控制功能(呼叫控制、接入 控制、资源控制)由独立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完成;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 性;---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软交换网络。
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
软交换概述-主要协议
软交换系统协议框架
媒体流
音频 视频 数据 呼叫控制
信令流
媒体网关控制 呼叫控制
INAP ISUP Q.931 V5 Sigtran UDP IP STCP
软交换技术
2)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和应用服务器。
背景介绍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 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 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 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 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和有线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 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详细解释1 Nhomakorabea思想基本要素
2
架构组成
3
技术定义
4
与NGN关系
5
驱动优势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软交换网组网技术
软交换位于网络的控制层,提供各种业务的呼叫控制、 连接以及部分业务提供。
Ih接口:软交换和接入网关之间的接口,主要完成媒体网 关控制、资源控制和管理功能。该接口协议为H.248或MGCP。
Ii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SIP、H.248或MGCP。 Ij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信令网关之间的接口,具 体采用INAP,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的智能 网的SSP/IP等设备互通,通过INAP分别向软交换用户提供智能 网业务。 Ik接口:其他运营商基于NGN的网络和NBP之间的接口,和 此部分NBP相关的功能以及采用的协议待定。 Il接口:软交换和IAD 之间的接口,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 H.248和MGCP。
软交换的技术定义可以进一步描述为: 它是一种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 它支持所有现有的电话功能及新型会话式多媒体 业务; 它采用标准协议(如SIP、H.323、MGCP、 MEGACO/H.248、Sigtran等协议); 它提供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10.1.2 软交换网层次结构
Im接口:软交换和位置服务器/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 当软交换网络采用分级方式进行组网时,可以有两种选择,即 位置服务器方式和转接软交换方式,当采用位置服务器分级方 式时,Im接口指软交换和位置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和位置服务器 之间的接口,此时Im的接口协议待定。当采用转接软交换的分 级方式时,Im接口指软交换和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和转接软 交换之间的接口,软交换和转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协议以及转 接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协议要求同Id接口要求。
华为软交换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U-SYS SoftX3000软交换系统技术手册结构与原理分册目录目录第3章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3-13.1TDM承载信令处理路径....................................................................................................3-13.2IP承载信令处理路径.........................................................................................................3-33.2.1MTP3/M2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3-33.2.2M3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3-63.2.3UDP承载MGCP/H.248的处理路径......................................................................3-73.2.4IP承载H.323的处理路径....................................................................................3-103.2.5UDP承载SIP的处理路径....................................................................................3-143.2.6IUA承载DSS1的处理路径..................................................................................3-173.2.7V5UA承载V5.2的处理路径.................................................................................3-18ܡ 0 с第 3 章 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3.1 TDM 承载信令处理路径1. 正常处理路径正常情况下,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承载信令处理路径如图 3-1 所 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前通用的协议转换方法
目前 的软交 换 系统 中 , 用 的协 议转 换 方 法 就 通 是通 过媒 体 网关 接 受 一 种 协 议 消 息 带 来 的 主 叫 地 址 和被 叫地 址 , 行 地 址 解 析 , 断 是 否 需 要 进 行 进 判 互 通转 换 , 要 转换 , 进行 相 应 的 消 息 映 射 和参 若 则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 团队计划项 目( 鄂教科 20 --)资助 0 474
第一作者简介 : 涂继 辉 (9 9 ) 男 , 1 7一 , 长江 大学 电信学 院助教 , 硕
士 。 究 方 向:计 算 机 算 法 设 计 、网络 通 信 和 数 据 库 。 — al 研 卷 第 1 4期
20 0 8年 7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S in eT c n lg n gn eig ce c e h o o y a d En i e rn
Vo . N . 4 18 o 1 J l 2 0 uy 08
、
、
分别 来 自不 同 的标 准化 组 织 , 为技 术 研 究 、 备 这 设 生产 、 通信 运营等 各 方 面都 带 来 了很 多 协调 方 面 的
困难 。 因此 , 交 换 所 面 临 首 要 的挑 战 就 是 多 协议 软
之间不能准确地对应 ;)降低 了呼叫的成功率和增 2
加 了系统 的负荷 ;)不利 于对 多协议 互通 的扩展 。 3 为 了解 决 这些 问题 , 出 新 的解 决 方 案 是 : 提 采 用 背 对 背 的 体 系结 构 , 且 在 协 议 栈 的上 层 设 计 并 了统 一 的 呼 叫控 制 原 语 来 解 决 协 议 转 换 问 题 。 这 种 解 决 方 案 不 但 可 以避 免 协 议 之 间 的直 接 翻译 , 而 且使 系统 能够 很 好 地 扩 展 到更 多协 议 之 间 的 互
程 。 对 软 交换 系统 这 个 特 点 , 设 计 的软 交 换 系 针 现
1 x ,Da(SP MY E T N}I OIr x ,1 il I/ M{ X E ) 3
1 x x ,2,h n u a gp
目前 。软 交 换 中 所 支 持 的 协 议 很 多 ,如 :
3 H. 23[ S P【] l 3 ¨ I 2 AX 【] MG P等等 。 C 由于这 些 协议
、
数传递 , 即把一种协议的信令消息翻译 和转换成为
另 外一 种协 议信 令消 息 , 后 发 送 到另 外 的终 端上 然 去 ] 因此 , 用 的协 议 转 换 方 法 采 取 信 令 之 间 【 。 通 的直接 转化 , 这种 解 决 方 式存 在 如下 弊端 :)信 令 1
2 3 拨号 规则 的定 义 . 软交 换 系统还 会做 一 个 拨 号 规 则 的列 表 , 这 从 个列 表会 得知 被 叫终端类 型 。 的示意 如下 : 表
e en = > xt e en = > xt ext en = >
一
证、 呼叫 建立 、 力 集 的 协商 和 R P端 口的 协 商过 能 T
摘 要 通过研 究软交换 中呼叫控制信令和媒体流传 输的特 征, 分析 了目前通用 控制协议 转化 所存在 的问题 , 出采用 背 提 对背的体系结构和在 协议栈 的上层设计 了统一的呼叫控制原语 解决协议 转化 问题的新 方法。 出的解决方案有 效地 弥补 了 提
目前 多协议转换 方法的不足 , 并具有 良好 的扩展性 。
关键 词 软交换 中图法分类号
SP I
H.2 A 33I X
互通 A
T 33 0 ; P 9 .3
文献标 志码
近年来 , 软交换是在电信业受到广泛关注的热
门技 术之一 。 它将 呼 叫 控制 功 能从 媒 体 网关 中分 离 出来 , 公开 业 务 、 制 、 人 和交 换 间 的协 议 , 而 控 接 从 真正 实现多 厂家 的 网络 营运 环 境 , 可 以方 便 地 引 并 人多种 业务 。 随着一 些 基 于 软交 换 技 术 的产 品 逐 步 走 向实 用化 阶段 , 软交换 成 为 N N最为 活跃 和热 使 G
gen6 re 6 6@ 1 6 e m。 2 .o
2 协议转化关 键技术 的设 计
2 1 背对 背 的体 系结构 .
+通信作者简介 : 锋 (9 O ) 男 , 南师范 学院商 学 院助 肖 18 一 , 赣
教。 硕士 , 研究方向 : 电子商务和计算机数据库 。
软交换系统中, 呼叫信令和媒体流是通过两个 逻辑通道进行通信。 因此 呼叫信令终都会在会话者
维普资讯
l 4期
涂 继 辉 , : 交 换 中多 协 议 互 通 的研 究 与实 现 等 软
之 间建立 R P通 道 , 送 语 音 或 者 其 他数 据 业 务 。 T 传 媒体 流 通 道 建 立 之 前 , 叫信 令 都 要 经 过 用 户 认 呼
相 转化 。
转 换 问题 。 在研 究 了软 交 换 的各 种 呼 叫 控制 控 制特
征 和通用 的协议 转 换方 法 的基 础上 , 出 的一 种改 提 进 的协议 转化 方法 。 现就 以 SP和 H.2 I 3 3协 议相 互
转化 为例 来描述 这种解 决方 案 。
20 0 8年 3月 2 0日收到
17 —8 9 2 0 )4 39 ・4 6 11 1 ( 08 1—9 60
@
20 Si eh E g g 0 8 c.T c . nn .
软 交换中 多协议互通的研究与实现
涂 继辉 肖 锋 h
( 长江大学电信学 院, 荆州 44 2 ;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30 3 ,赣州 3 10 ) 4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