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土苗民俗文化酒

中国土苗民俗文化酒

中国土苗民俗文化酒土家族苗族是两个勤劳勇敢而又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比邻地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气候舒适,环境优美,是中国的“三大后花园”之一,生活在这里的土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土苗文化,特别是土苗酒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文化内涵极其深厚。

酒渗透于土苗人民整个生产生活活动中,它与土苗人民的宗教信仰、礼尚往来、民族性格、民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是祭祀的必备品。

土苗文化与巫术文化紧密相关,在土苗人众多的祭祀活动中,酒是必备之物。

酒与节令密不可分。

酒在土苗节日文化中占有显要位置,几乎到了无酒不成节的程度。

土苗人月月都有节日,所有的节日几乎都离不开酒。

正月有春酒;二月有社酒;三月有祭山酒;四月有牛王生日酒;五月有端阳酒;……八月有送瓜酒;九月有登高酒,腊月还有除夕酒。

红白喜事必备酒。

土苗人长期生活在大山中,与外界接触极少,但每一群体内部却交往甚密,谁家有婚丧嫁娶、修房造屋、栽秧割谷等事邻里主动帮忙。

主人不给帮忙者工钱,热情招待自然离不开土苗人嗜爱的酒。

土家人从降生即与酒结缘,酒伴随土家人的一生。

接亲时,男方送一坛酒到女方家,待生小孩后,由娘家用这坛子装上甜酒送去,俗称“今天吃火酒,明年吃甜酒”。

小孩出生后,要办酒席叫“祝米酒”。

满一个月时要办“满月酒”,满周岁时要办“抓周酒”。

老年人过生日,办的酒席叫“整生期酒”。

老年人过世,要举行跳丧活动,歌舞相伴,边唱边饮酒吃黄豆,叫“喝黄豆酒”。

“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盹鼓互唱俚歌哀词曰丧鼓歌,丧家酬以酒馔。

”(光绪《长乐县志》)此外,修房有“上梁酒”,木船下水有“启驾酒”,农事活动中有“栽秧酒”、“薅草酒”、“打谷酒”。

土家人有事必有酒,事事不离酒,时时事事充满浓浓的酒味。

酒在土家人的生活中无时不在,无所不有。

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

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

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土家族饮酒、酿酒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古《后汉书》记载:“秦与巴郡国中邑人石盟,刻有‘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清酒一钟’”[1]。

中国古代酒有清浊之分,汉邹阳《酒赋》载:“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为圣,浊者顽”。

《酒谱》载:“凡酒以色清味重为圣,色如金而醇苦者为贤”。

巴人能酿出当时的酒中上品——清酒,表明巴人的酿酒技艺已十分高超。

《水经注·江水》云:“江之左岸有巴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2]。

土家人民继承其先民巴人的饮酒习俗和酿酒技艺,并加以发展,形成了精湛的酿酒工艺。

能酿成上好的堆花酒(土家族用玉米或大米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因烧酒倒在碗里,冲起的泡沫经久不散,土家人就把这种酒取名“堆花酒”,为酒中上品。

《长乐县志·习俗》上有:“邑惟包谷酒,上者谓堆花酒”),以及水酒(醪糟,也叫米酒、甜酒)、咂酒、葛根酒、配制酒、果酒等。

其中咂酒是最具土家族特色、最富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酒,是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

1 咂酒的历史源流土家族遇到盛大宴会诸如祭祀、征战、喜庆,土司王或主人主持饮酒仪式,其饮酒方式不是“喝”,而是“吸”,用竹管、芦秆、麦秆或藤枝吸酒,名“咂酒”。

其饮用来历据说是明代土家族士兵按时奔赴抗倭前线,将酒坛置于道旁,内插竹管,每过一人咂酒一口,以此传习成俗。

据传,永顺土司彭翼南,在剿灭倭寇天差平海大将军徐海时,于沈家庄外杀白水牛祭天、授旗。

每个舍把(将领)依次吸一口咂酒,接旗后在各自兵器上涂上牛血,贴上牛毛,跪下发誓:“只向前,不退后”,然后持旗立于队首。

彭土司就以这种方式激励将士,土家军在取得“第一战功”王江泾大捷后,又获得沈家庄大捷,使倭魁徐海授首,东南沿海一带倭寇荡平。

因而土家咂酒流传至今[3]。

其实咂酒的历史比这要久远得多,早在唐代,诗人杜甫就有“芦酒多还醉”的诗句,其诗注中说,这种酒“糜谷酿成,不醡也”。

三峡酒文化城

三峡酒文化城

三峡酒文化城土家族酒文化的价值一、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古老而鲜活民族文化。

这里被学者惊叹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沉积区”。

土家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土家族文化,土家酒文化在其中大放异彩,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鲜活,文化内涵深厚,对土家人民具有重要价值。

土家族是一个喜好饮酒酿酒的热情豪迈、刚烈质朴的民族。

饮酒煮酒历史源自其先祖巴人。

据《太平御览》载:“南山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村酒也。

”《水经注.江水》云:“江之左岸有巴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土家人继承古代巴人的饮酒习俗和酿酒技艺,加以发展,形成了精湛的酿酒工艺。

二、土家族酒的种类土家族的酒种类繁多,主要有白酒、水酒、砸酒、葛根酒、配置酒、果酒等。

1、白酒,由包谷酿制,土家人叫“包谷老烧”,苞谷酒是土家族最喜爱喝的酒,《长乐县志·习俗》上有“邑惟包谷酒,上者谓堆花酒”句,是说土家族人能酿制出白酒之上品—堆花酒,可见土家族酿制白酒的高超技艺和水平。

2、水酒,主要是糯米做成的米酒,土家人叫“醪糟”或“甜酒”,待酿好后连糟一起煮食或冷饮。

也可用包谷和其他杂粮制成。

3、砸酒,最有土家特色的酒。

土家族古籍中记载了不同的酿造饮用咂酒的方法。

光绪《长乐县志》记载:“其酿法于腊月取稻谷、苞谷并各种谷配合均匀,照寻常酿酒法酿之。

酿成携烧酒数斤置大瓮内封紧,于来年暑月开瓮取糟,置壶中冲以白沸汤,用细杆吸之,味甚醇厚,可以解暑。

”《石柱直隶厅志》载:“砸酒,贮糟注水成酒,插竹筒糟中,轻吸之”4、配置酒,土家族地区盛产中药材,善制药用和保健的配置酒。

三、土家族酒文化的价值“事物的功能决定事物的价值。

”土家族酒文化含有土家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科学、伦理、创造、教育、经济信息和社会关系信息等,这些功能决定了土家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审美、科学、伦理、认同、创造、教育、经济和社会和谐价值。

带你走进土家族酒文化(从以酒祭神到以酒会友)

带你走进土家族酒文化(从以酒祭神到以酒会友)

带你走进土家族酒文化(从以酒祭神到以酒会友)若你去过湘西,一定会为声势浩大的迎宾拦门酒所震撼。

得知有贵客要来,主人家早早地就在桌子上摆上酒盏,并斟满自家精酿的好酒;客人在身着民族盛装的湘妹子簇拥下走来,客人进门要喝“拦门酒”,进屋要喝“三杯酒”,用餐时,再与主人家行唱“酒令歌”,这一套下来,才算是接受了主人家的热情与美意。

酒,一直是湘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客人来了要送上“拦门酒”,婚丧祭祀等人生宗族大事也离不开酒。

譬如,湘西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小伙在谈婚论嫁时,一次要喝“说媒酒”、“订亲酒”、“拦门酒”、“送亲酒”、“婚礼酒”和“回门酒”;到了新娘子回门的时候,还要喝“嫁别酒”。

因为人生各个重要的阶段离不开酒,湘西的土家族姑娘也有“酒坛子”的称号。

可千万别望文生义地觉得土家族姑娘能喝。

土家族的婚嫁文化中,姑娘出嫁时,女方家会喝上一天的酒,来庆祝新人的结合。

喝酒过程中的所有酒水都需要由男方提供,中途客人的酒盏空了,男方家还得立刻把酒满上,以示姑娘未来的婆家好酒永远喝不完。

夜幕降临,男方的娶亲队伍也到了姑娘家门口;娶亲队伍进门就得送上“三茶六礼”,这聘礼中就有一支精致小巧的酒坛子。

姑娘家送女儿出门,留下男方送来的小酒坛,此后只要坛子在,坛中的酒就得装满。

土家人相信,只要好酒年年不断,福祉也会绵绵不绝。

也正是因为婚嫁的各个阶段都有酒的出席,土家姑娘也就得了个“酒坛子”的美称。

另外,不只是婚嫁的喜事离不开酒,湘西人的丧葬之事也处处可见酒的身影。

葬礼时,邻居送来“慰问酒”,晚辈给离世的长辈送上“陪葬酒”,出殡后的27天,湘西人会为逝者举办“别魂酒”宴,此后逢年过节,还会为逝去的长辈奉上“祭祀酒”。

湘西人爱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

他们爱酒也懂酒,他们以酒相聚,也以酒话别;他们以酒示尊,也以酒为礼;湘西人代代相传的酒文化中,湘西民族最自由、最纯朴、最乐观的灵魂亦在随酒飞歌摆舞。

2002年,湘西酉水河畔的里耶古镇,出土了3万余枚秦简,这其中有24枚提到了酒和酒与祭祀、礼赠、买卖的关系。

举酒施礼土族的酒文化

举酒施礼土族的酒文化

举酒施礼土族的酒文化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甘肃省等地区,由于土族人民生活清苦单调,又地处高寒地区需要借酒御寒。

土族人认为,人和人间相连的就是酒,并且对酒的优劣有自己的判断:“酒的香在井水上,人的美在知识上”。

因此追溯土族人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又可酿酒,是高原上特有的一种耐寒耐旱、生命力极强的古老作物。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以它为主要食物。

在高原人民心目中,青稞是珍贵的,也是圣洁的,不仅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也是在寺庙敬神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土族青稞酒酿造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互助民间就用土法酿造青稞酒。

青稞酒的酿造工艺史中吸收了汉地先进的技艺,是汉土及其他民族共同勤劳智慧的结晶。

青稞酒也是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明,从而延续几百年而长盛不衰。

青海土族的酒具,亦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点和独特的民族色彩。

牛角酒具,颇具收藏价值。

猎人在牛角酒具里灌满美酒,揣在怀.里,在感到寒冷或疲乏时,喝上两口,顿觉全身温暖。

葫芦酒具,用葫芦制作,方便携带。

玉石酒具,古典雅致。

以格尔木的白玉、祁连的祁连翠、乐都的中坝玉石、湟中的丹麻彩石、互助冰糖玉等材料雕刻的酒具,工艺精湛,收藏价值较高。

金银酒具,绚烂奢华。

铜酒具。

民国年间,西宁手工业名匠祁满贵手工制作的红铜火酒壶(俗称酒嗦子),有半斤装和一斤装两种,并在酒壶外底部砸上“祁满贵”三个字的钢印,作为标记。

举酒施礼是土族的传统礼仪。

只要知悉宾客登门,土族人早早就准备好酒具,在村前恭候。

不管是步行、骑马、坐车都要恭敬地为每位客人献上三杯酒,按他们的说法是下马酒。

在他们的簇拥下,客人被引到家门前,又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并举杯斟酒,要喝进门酒。

当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坐定,俏丽大方,笑容可掬的土族姑娘端酒来到客人面前,名曰吉祥如意酒。

之后立即给以三道饭的款待。

土家族民俗文化

土家族民俗文化

土家族民俗文化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庆典、传统服饰、音乐舞蹈、饮食习俗等方面,它们既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传承祖先智慧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

节日庆典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欢欢庆节日,庆祝活动常常以音乐舞蹈、民间歌曲、竹竿舞、步云山、封坛等形式举行。

其中,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是“花山节”,这个节日源自土家先祖封山立志的传说故事,每年正月十五举行。

花山节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饰,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表演传统歌舞,以及各种有趣而富有挑战的民间竞技活动。

传统服饰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土家族的传统服饰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男性常穿袍衫及紧身裤、长筒靴等,而女性则以长袍和半裙为主。

他们在服饰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花纹的装饰,如用蓝、黑相间的花纹装饰衣领、袖口等。

传统服饰的保留和传承,不仅反映了土家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也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土家族音乐舞蹈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激昂的旋律而闻名,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传统乐器如芦笙、打击乐等常被用于音乐演奏中。

土家族的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田园舞”、婚礼上常见的“红缨舞”,还有英勇豪迈的“刀马旦”等。

土家族的音乐舞蹈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集体庆典中,都扮演着重要的交流和娱乐角色,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展示形式。

土家族的饮食习俗深深扎根于他们的生活中。

土家族以农耕为主,辛劳劳作需要丰盛的餐食来满足体力需求。

土家族的饮食偏向酸辣口味,以腌制食材和腌制菜肴为主,如酸辣鱼、腊肉、酸菜等。

此外,土家族还有独特的酒文化,制作出了以土家族传统工艺发酵而成的米酒。

土家族人民喜欢用米酒来招待客人,并在节庆和重要场合中饮用。

土家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融汇着土家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表现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进行研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土家族的食物以粮食为主,主要种植稻米、玉米、小麦等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土家族人民擅长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土家族饮食文化中,酸辣是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酸辣菜肴,如土家酸汤鱼、酸辣土鸡等,这些酸辣的食物不仅能够调节口味,还可以驱寒暖身。

土家族还有一种特色的食品——苦菜,据说吃了苦菜可以防止感冒。

土家族还有一种独特的酒文化,酿酒是土家族人的传统手艺,土家族酒是土家族人民的家常酒,是祭祖、招待客人的必备饮品。

土家族还有一种称为腊排的传统食品,腊排是用猪肉腌制而成,口感鲜美,风味独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注重营养搭配和口味的多样性,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文化交流也是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元素不断交流融合。

土家族人民开始接触到外来的饮食文化,吸收了一些外来的烹饪技巧和食材,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土家族人民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食材和调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地各族的饮食文化,这些都为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对土家族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的酒文化有什么特别讲究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的酒文化有什么特别讲究

土家族文化土家族的酒文化有什么特别讲究>土家族人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到来,除了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酒更是不可少的。

而且他们对喝酒的礼仪是特别讲究的,不可以随便喝喝就好,一定要当地的礼节来。

这样别具一格的土家族酒文化,你是不是想更深入的了解土家族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酒渗透于土家族人民整个生产生活活动中,它与土家人民的宗教信仰、礼尚往来、民族性格、民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是祭祀的必备品。

土家文化与巫术文化紧密相关,在土家人众多的祭祀活动中,酒是必备之物。

土家族最信仰的是白帝天王即白虎神。

若遇家人有疾病,都到天王庙烧香许愿,待病好后,即前往神前献牺牲,请土老师礼祭还愿,祭毕则就在神像前招族人亲戚畅饮。

每遇有争论冤屈之事,也得到天王庙前盟誓,刺猫血滴在酒内喝下去,叫做“吃血”。

祈求神断,吃血后必须发誓“你若冤我,我大发大旺,我若冤你,我九死九绝”。

事无巨细,吃血后不能反悔。

吃血后三日,肆献牺牲酬愿,谓之“悔罪做鬼”(《来凤土家族历史简编》)。

续修《鹤峰县志?杂述》载:“大二三神,田氏之家神也。

刻木为三,其形怪恶灵验异常,求医问寿者,往来相属于道。

神所在,人康物阜,合族按户计期迎奉焉。

期将终,具酒醴,封羊豕以祭之,合曰喜神。

”酒与节令密不可分。

酒在土家节日文化中占有显要位置,几乎到了无酒不成节的程度。

土家族月月都有节日,所有的节日几乎都离不开酒。

正月有春酒;二月有社酒;三月有祭山酒;四月有牛王生日酒;五月有端阳酒;八月有送瓜酒;九月有登高酒,腊月还有除夕酒。

红白喜事必备酒。

土家族长期生活在大山中,与外界接触极少,但每一群体内部却交往甚密,谁家有婚丧嫁娶、修房造屋、栽秧割谷等事邻里主动帮忙。

主人不给帮忙者工钱,热情招待自然离不开土家人嗜爱的酒。

土家人从降生即与酒结缘,酒伴随土家人的一生。

接亲时,男方送一坛酒到女方家,待生小孩后,由娘家用这坛子装上甜酒送去,俗称“今天吃火酒,明年吃甜酒”。

小孩出生后,要办酒席叫“祝米酒”。

【传统文化】土家族酒文化 独特的土家族饮酒习俗咂酒

【传统文化】土家族酒文化 独特的土家族饮酒习俗咂酒

【传统文化】土家族酒文化独特的土家族饮酒习俗咂酒咂酒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涉及壮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羌族、藏族、高山族、彝族等,流行地域包括两广、两湖、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

土家族咂酒具有丰富的表现形态、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土家族物质文明的结晶和精神文明的外化,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

一、咂酒的表现形态咂酒,就是用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麦等酿成的甜酒,装在坛子中储藏一年或数年,然后用凉水或热水冲泡,以竹吮吸,用以在宴会上招待佳宾,或在劳动中驱散疲劳。

土家族地区的很多方志都有关于咂酒的记载,为我们认识其表现形态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光绪《长乐县志》卷十六详细记载了土司以咂酒款待宾客的情形:“土司有亲宾宴会,以吃咂酒抹坛为敬。

咂酒抹坛者,谓前客以竿吸酒,以巾拭竿,请他客也。

酒以糯米酿成,封于坛中。

款客则取置堂荣正中,沃以沸令满,以细竹通节为竿,插透坛底……每一坛设桌一,桌上位及两旁,则各置箸一,而不设坐。

客至以次列坐。

左右毕,主人呼长妇开坛肃客。

妇出,正容端肃,随取沸汤一碗,于坛侧就竿一吸毕,注水于坛,不歉不溢谓之恰好。

每客一吸,主人一注水。

前客吸过赴桌,再举箸,而后客来,彼此不以为歉也。

凡吸歉溢皆罚再吸,故酒虽薄亦多醉……”同治《恩施县志》则记述了民间咂酒的情形:“俗以曲孽和杂粮于坛中,久之成酒,饮时开坛以沸汤,置竹管其中,曰‘咂篁’;先以一人吸‘咂篁’,曰‘开坛’;然后彼此轮吸。

初吸时味甚浓厚,频添沸汤,则味亦渐淡……”同治《咸丰县志》载:“乡俗以冬初,煮高粱酿瓮中,次年夏,灌以热水,插竹管于瓮口,客到分吸之曰咂酒”。

可见,土家族咂酒有土司咂酒和民间咂酒两种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是土司或豪门大姓在宴会上招待宾客,后者主要是民间百姓在劳动中驱散疲劳或在家中招待客人,制作工艺基本相同,饮用礼仪具有明显的区别。

二、咂酒的历史渊源土家族咂酒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至迟在唐代已经形成,盛行于土司时期,至今在民间仍有遗存。

酒文化土家族酒俗

酒文化土家族酒俗

酒文化土家族酒俗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

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凡客至家,必以酒招待;婚丧喜庆,必设酒宴。

土家人十分好客,贵客登门少不了捧出用糯米酿制的咂酒。

喝酒时有很多讲究:一般不用杯子,而用土碗(不上釉水的粗料碗)或带节的竹筒。

而且,这酒还有三道,每道酒都有独到的规矩。

酒的种类很多,有甜酒和五谷杂粮酿成的各种烈性白酒。

迎客酒客人进屋落座,主人一般不先说话,而是斟上一碗酒,双手捧到客人面前,同时送上一句问候:“路途好'扎实’(疲劳、艰辛)啊,快舒活舒活筋脉!”客人应该马上双手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交杯酒迎客酒后,主人便忙着备菜肴,荤素冷热摆满一桌,便请客人入座上席(吊脚楼堂屋的正上方)。

主客便相互给对方敬上一碗酒,曰交杯酒,一同饮下,表示互相尊重。

饮酒时不说“喝”而说“请”,不说“干杯”而说“先用为敬”。

当双方喝至尽兴时,便交换酒碗斟酒,用右手举碗,左手扶住对方的碗底举向对方嘴边,双方同时说“请”,一饮而尽,以示感情交融。

转转酒来客后,主人还要请几位寨子里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作陪。

唱土家祝酒歌,宾主与陪酒的一一轮番饮酒、敬酒,这就是转转酒,直喝得满面红光。

这是常见的三道酒。

另外,土家人还有一道特殊的酒,那就是上门酒。

上门酒土家男儿到女方家落户,叫做“上门”。

在男儿离家的前一天晚上,男儿便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到家做客。

男儿家十分庄重地在堂屋正中摆上大方桌,端上美酒和佳肴,新郎便坐在上席的正中,其他是新郎的兄弟和朋友,共十人,土家族人称“配十兄弟”。

酒宴开始,不能随便动筷、举杯,必须先行酒令———现场吟诗,以祝福新郎婚姻美满、爱情甜蜜。

这上门酒一喝就是一晚上,天刚放亮,女方迎亲的队伍来了,“十兄弟”便送新郎到女方家成亲。

到土家山寨做客,主人的待客之道是“茶要浅,酒要满”。

若客人真无酒量,只饮一小口表示领情,主人也不责怪,剩下的给主人“留财”。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也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川�惟平,其稼多黍。

旨酒嘉谷,可以养父。

野惟阜丘,彼稷多有。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2篇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2篇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2篇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1土家族甜酒茶:土家族的甜酒茶实际上不是茶,而是酒。

正如解放初期广东有部分人还把啤酒叫做“洋茶”一样,这仅仅是名称上的误用。

土家族以糯米或高粱煮甜酒,将甜酒和蜂蜜冲入盛山泉水的碗中,甜酒茶即成。

饮之清冽甜香,消暑提神。

因有些山泉水实际上是矿泉水,所以常饮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普米族“酥里玛”酒:酥里玛酒主要以大麦和玉米为原料酿制。

先将洗净的粮食煮至八丸成熟,捞出晾温,拌以酒曲,装入大布口袋里发酵。

两天后有酒味飘逸,将其再装坛密封。

数日后(一般以放坛处的温度高低来估计封坛时间的短长)开封加适量清水入坛,再盖上盖等两三小时,便可倒出清水,此即“酥里玛”。

有的人是在密封的坛口插一支吸管,用酒时以虹吸原理将酒引流出来。

羌族蒸蒸酒:其酿制方法较简便。

将玉米粉用杉木甑子(蒸桶)蒸熟后,倒在簸箕里晾至稍温,拌上酒曲,装入坛中,封严坛口,置于荞麦秤秸中发酵,约二十天左右,便可饮用。

酒色淡黄,酒味甘甜,能去淤血、生鲜血下奶,是羌族产妇哺乳期间的常备饮料。

喜客临门,主人往往让他喝饱为止。

四川彝族苦荞酒:彝族在解放前没有专门的酿酒作坊,民间广大奴隶群众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用来酿酒,能够酿酒的是奴隶主或较富裕的“劳动者”(阶级成分)家庭。

酿酒原料主要是苦荞(一种有清苦昧的荞麦)、玉米或土豆。

先将酿酒用具全部洗净,不能有一点油星,再把苦荞以木甑蒸至半熟,晾温拌酒曲,装进发酵桶里。

冬天为保持室温,需不断生火,促其发酵,待酒香四溢时,插管于发酵桶底的孔中,引流出酒液,第一杯敬神灵,第二杯献长者,尔后其他人方可饮用。

因以苦荞为原料酿制而得名。

苦荞是凉山半高寒山区的特产。

彝族把用玉米、高梁和少量苦荞作原料酿制的酒叫泡水酒。

现在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民间多饮外来的白酒和啤酒。

云南彝族辣酒:辣酒即白酒,其主要原料是玉米或高梁,其特点主要反映在制作过程中,玉米或高粱煮熟拌入酒曲后,装入外面涂有牛粪的竹箩里,并用蓑衣或麻袋片盖严实。

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有哪些特点?

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有哪些特点?

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有哪些特点?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土家族特色文化之一,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在土家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多样的酿造工艺土家族的传统酿酒工艺多样而独特。

在土家族传统的酿酒过程中,常有用红糯米、黄糯米、青黄米等不同种类的谷物来进行发酵。

在酿酒过程中,土家族还会加入一些特殊的草药、果蔬等天然食材,以增加酒的香味和口感。

此外,土家族的传统酿酒工艺中还有一种独特的手工捣酒方式,通过人工的捣击和重力作用来发酵和提取酒液,这种方式使得土家族的酒更具独特的风味。

二、丰富的饮酒习俗土家族的饮酒习俗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礼仪和规矩。

例如,在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人们通常会用土家族酒来招待客人,展示自己的好客和盛情。

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中还有一种名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饮酒仪式,这是一种对男性勇敢、坚强的赞美,饮酒者需一口气喝光整杯酒,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三、酒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融合。

在土家族的一些重要节日如春节和清明节等,在庙会中常有喝酒的节目。

人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之情。

此外,在土家族的传统农耕文化中,饮酒也常作为丰收、新婚、纳采等重要场合的庆祝仪式,使得传统酒文化与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土家族酒文化。

四、酒文化的社会功能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除了作为食品和饮品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土家族的酒常常被用于治疗疾病、调节身体和革群体的关系。

在土家族社会中,饮酒被视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可以加深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集体凝聚力。

土家族的酒文化还与宗教仪式和巫术有一定的联系,在土家族的巫师的仪式中,酒被视为一种祭品,用于祭祀过程。

总结起来,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以其多样的酿造工艺、丰富的饮酒习俗、与民俗文化的融合以及社会功能的体现而独具特色。

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与其他民族的饮酒习惯有何异同?

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与其他民族的饮酒习惯有何异同?

土家族的传统酒文化与其他民族的饮酒习惯有何异同?一、传统酿造工艺的差异1. 土家族的传统酿酒工艺土家族是中国传统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酿酒工艺而闻名。

土家族在酿酒过程中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选用优质的高粱、糯米等为原料,并采用高温发酵的方式酿造,以保持酒的原汁原味,并具备一定的保健功效。

2. 其他民族的饮酒工艺与土家族相比,其他民族的饮酒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汉族的酿酒工艺以米酒和白酒为主,注重原料的选择和发酵的控制;藏族则以青稞酒为代表,其独特的发酵方式和酒的独特风味使其成为藏区居民的主要饮品之一。

二、饮酒仪式的差异1. 土家族的饮酒仪式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酒仪式。

在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中,新郎要先向新娘敬酒,然后才能与新娘共饮。

这种仪式体现了尊重和爱护新娘的传统观念。

此外,土家族还有“敬酒不喝酒”的传统,即在敬酒的过程中不直接饮酒,而是将酒所代表的美好祝愿倾注出来,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2. 其他民族的饮酒仪式其他民族的饮酒仪式也各具特色。

比如,满族的双胞胎敬酒仪式,双胞胎要喝两碗酒,以表达对双胞胎的祝福和祈愿;蒙古族的三碗酒礼,分别代表天、地、人,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酒文化的社交功能的异同1. 土家族的酒文化与社交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酒起着重要的社交功能。

例如,在土家族的宴会上,主人要用酒敬热情的客人,并配以美食,以展示自己的款待之道。

酒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流露,加深友谊和亲戚关系。

2. 其他民族的酒文化与社交在其他民族中,酒文化同样有着积极的社交功能。

在汉族传统的茶楼文化中,人们常常结伴前往喝酒聊天,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而在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会上,人们饮酒唱歌,共同享受音乐的美妙。

四、饮酒态度的差异1. 土家族的饮酒态度土家族对饮酒的态度比较谨慎。

传统上,土家族认为“酒要喝的醉,话要说的透”,即在喝酒时要适量,充分体现出酒的文化内涵,并且要能够在与人交流时表露真情实意。

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

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

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酿酒技艺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在土家族的历史长河中,酿酒技艺一直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向您介绍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的历史背景、工艺流程以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的历史背景土家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其酿酒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土家族的发展历程中,酿酒技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土家族人民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自身文化的深入研究,将饮酒习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酿酒工艺和传统。

二、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的工艺流程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主要包括选料、水曲、发酵、蒸馏和陈酿等环节。

首先,选料是土家族酿酒的重要环节。

选料包括主料、辅料和发酵剂的选择。

主料通常选用优质的糯米、黄米或高粱等谷物,辅料可以是各种药材、香料和植物果实。

土家族人民注重选料的质量和风味,以确保酒的品质和口感。

其次,水曲是土家族酿酒技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水曲是酿酒的基础酿造物质,是由多种谷物和发酵剂混合而成的。

制作水曲需要将主料和辅料混合磨碎,再与发酵剂进行混合发酵。

土家族人民将水曲放入糯米缸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使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香味和营养价值的酿造物。

接下来是发酵过程,发酵的时间长短和温度控制对酒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土家族人民会根据不同的酒种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发酵过程中,酒曲会将谷物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同时产生出丰富的香气和细菌酶类。

然后是蒸馏环节。

蒸馏是土家族酿酒技艺中的关键步骤,通过蒸馏可以提取酒精和去除杂质。

土家族人民使用传统的蒸馏器具,将发酵后的酒液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酒精。

蒸馏后的酒精香味浓郁,口感醇和细腻。

最后是陈酿。

土家族传统酿酒技艺在陈酿环节上下足了功夫。

土家族人民相信酒在陈酿过程中会变得更加香醇和美味,因此他们会将蒸馏好的酒液放置于陶罐、木桶等器皿中进行陈酿。

土家族酒文化 独特的土家族饮酒习俗咂酒

土家族酒文化 独特的土家族饮酒习俗咂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土家族酒文化独特的土家族饮酒习俗咂酒导语:咂酒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涉及壮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羌族、藏族、高山族、彝族等,流行地域包括两咂酒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涉及壮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羌族、藏族、高山族、彝族等,流行地域包括两广、两湖、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

土家族咂酒具有丰富的表现形态、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土家族物质文明的结晶和精神文明的外化,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

一、咂酒的表现形态咂酒,就是用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麦等酿成的甜酒,装在坛子中储藏一年或数年,然后用凉水或热水冲泡,以竹吮吸,用以在宴会上招待佳宾,或在劳动中驱散疲劳。

土家族地区的很多方志都有关于咂酒的记载,为我们认识其表现形态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光绪《长乐县志》卷十六详细记载了土司以咂酒款待宾客的情形:“土司有亲宾宴会,以吃咂酒抹坛为敬。

咂酒抹坛者,谓前客以竿吸酒,以巾拭竿,请他客也。

酒以糯米酿成,封于坛中。

款客则取置堂荣正中,沃以沸令满,以细竹通节为竿,插透坛底……每一坛设桌一,桌上位及两旁,则各置箸一,而不设坐。

客至以次列坐。

左右毕,主人呼长妇开坛肃客。

妇出,正容端肃,随取沸汤一碗,于坛侧就竿一吸毕,注水于坛,不歉不溢谓之恰好。

每客一吸,主人一注水。

前客吸过赴桌,再举箸,而后客来,彼此不以为歉也。

凡吸歉溢皆罚再吸,故酒虽薄亦多醉……”同治《恩施县志》则记述了民间咂酒的情形:“俗以曲孽和杂粮于坛中,久之成酒,饮时开坛以沸汤,置竹管其中,曰‘咂篁’;先以一人吸‘咂篁’,曰‘开坛’;然后彼此轮吸。

初生活常识分享。

别具一格的土家族酒文化(土家族的饮俗文化)

别具一格的土家族酒文化(土家族的饮俗文化)

别具一格的土家族酒文化(土家族的饮俗文化)来土家族民居做客,免不了会被各种热情招待,载歌载舞之外还有美食佳酿相伴。

而最值得称道的土家族饮俗,里面也是大有乾坤,其大体上可以分为茶类饮俗、酒类饮俗两个方面。

1.茶类饮俗茶叶种植与制作在土家族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明人高濂在《遵生八·论茶品》中列举的名茶有巴东真香,峡州碧涧、明月,在“谷雨前收细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香,嗅亦消渴”。

团龙茶为当时名;产。

朗溪张家坝乡团龙村,山上所种之茶,气味芬芳,浸泡数次仍香味不变,饮后清凉爽口。

浸泡时,茶尖垂直朝下。

始植于宋建炎二年(1128),为朝廷定点之贡物。

鄂西土家族地区各县均种植茶,“最佳者造在社前,其次则雨前,叶稍老则茶粗,(来凤)邑虽种植不多,然问有佳品”。

“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茶树的嫩芽),产(利川)县西南乌洞、东南毛坝者良。

产县西南界牌岭者味甜,日甜茶”。

鹤峰的“岗茶”,更是畅销各地。

饮茶,对土家人来讲,无论日常、节日、礼仪,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除日常自己饮茶外,客人分轻重有不同的茶相待。

平时常客随来随到的有“白茶”、“梨儿茶”,贵客吃荷包蛋一碗,叫作吃“鸡蛋茶”,远客吃“油茶”,常客吃“清茶”,正月待客吃“阴米茶”。

下面介绍两种堪称土家一绝的茶俗。

油茶汤——油茶汤既解渴,又充饥,有提神、驱热、御寒等作用。

在民间,喝油茶汤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一习俗传承至今,尤以来凤、咸丰民间最盛。

清道光贡士蒋士槐曾吟诗赞云:“依山面如张梓《咸丰县志》卷载:“油茶腐干截颗,细茗,阴米各用膏煎、水煮,燥湿得宜,人或以之享客或以自奉,问有日不食,则昏愦者。

”又李勖《来凤县志》卷28载:“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豆腐、芝麻、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向客致敬,名曰:油茶。

”油茶汤的制作十分讲究,先用茶油或菜籽油分别炸焦茶叶、花生米、核桃仁、豆干、阴米、芝麻、粉条等茶料,再将清水烧沸,备好葱蒜、姜、盐等佐料。

土家族酒宴待客_传统文化

土家族酒宴待客_传统文化

土家族酒宴待客
土族同胞以好客闻名。

客人光临,主人立即用托盘端来三杯互助大曲(用青稞酿制的名酒)。

客人按照土族的传统风俗,用中指蘸酒敬天酹地。

饮洒之后,主人请来客人上炕入席,并请几位邻居陪客。

筵席桌上先摆上馓子、花卷、油果、“孔果”等点心。

吃过点心,丰盛的菜肴如蒸鸡、烧肉、羊肠、羊肚摆满了桌子,请客人边吃边饮酒。

席间,主人和陪客的邻居按土家传统风俗,轮流唱“敬酒歌”。

每唱完一支歌,主人便向客人敬一次酒。

当上述菜肴撤下桌子以后,大菜又摆上来了,这是一大盆手抓羊肉,一块块切成5厘米见方的羊排,每块羊排上均有一根突出3厘米长的肋骨,以客人用手拿着食用。

吃完手抓羊肉,还有结席的长寿面,这是土族人民祝福贵客健康长寿的传统风俗,是非吃不可的。

奇特的土家酒俗文化——咂酒

奇特的土家酒俗文化——咂酒

咂酒是恩施州土家族古老而奇特的酒俗文化现象。

咂酒是以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麦等粮食酿制而成的甜酒,用大瓮装好至于窑内贮藏1年或数年,然后取出以凉水冲泡,数人以竹管进行吮吸的一种饮用方式,成为咂酒。

多用于宴会招待嘉宾或田边地角劳作间隙进行咂酒,用于宴会助兴和劳动中接触疲劳。

吮吸时,“先由一人吸咂,叫开坛,然后彼此轮吸。

”咂酒为土司时土司王特别酷爱。

据考证,咂酒乃土家族处在农耕时期,吸取了古蜀地的酿酒方法,在土家族士兵被征调赴东南沿的战事中逐渐形成的吮吸习俗。

如此说不谬,那以竹管吮吸的咂酒,当为当今吸管喝饮料之鼻祖。

咂酒,围众人共饮于一坛,是大众心理得以亲情交融,是土家族在饮酒上协调人际关系的途径,充满着“和”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土家族崇尚礼仪、热忱待客、纯朴厚道的民族性格。

无怪龙潭安抚司田某咂酒诗云:“万颗明珠共一瓯,王候到此也低头,五龙捧起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作者:陈小双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6期【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也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川厓惟平,其稼多黍。

旨酒嘉谷,可以养父。

野惟阜丘,彼稷多有。

嘉谷旨酒,可以养母”。

南朝盛宏之在《荆州记》中说:“南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酒。

”此外,《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战国时秦昭襄王与巴人订立盟约:“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

”可见在当时一钟清酒的价值等同于一双黄龙,可想而知早在当时清酒就已誉满天下,连鼎鼎有名的秦昭王都对这清酒垂涎三尺,进一步反映出巴人酿酒技术的成熟与高超。

可以说源远流长的酒历史和丰厚特别的酒习俗,构成了土家族独特的酒文化。

二、土家族独特的饮酒习俗(一)以酒入饮土家族继承了先民高超成熟的酿酒技术,并不断创新,使其酿酒品种繁多。

主要包括包谷酒、糯米酒、砸酒。

1. 包谷酒。

土家族包谷酒,又名包谷老烧,主要的原材料为玉米,酿造出来的酒的度数非常之高,喝进嘴里,吞到肚子里,都有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包谷酒是土家人最喜欢的一种酒,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饮品。

包谷酒是烈性烧酒。

土家男人一般都爱喝苞谷烧。

生产的艰辛困难,生活的沉重压抑,培养了土家汉子喝烈酒的习惯。

如在《中国土家习俗》中记载的:“土家族汉子最喜欢喝包谷烧,有‘包谷烧,包谷烧,三碗不可少,十碗不为多,再来几大碗,好汉醉不倒。

’的酒歌”。

2. 糯米酒。

糯米酒又称“醪糟”、“甜酒”、“水酒”等,其历史非常悠久。

甜酒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粳米,味道香甜。

酿酒时先将糯米煮熟装入酒坛之中,待酿好之后连糟一起食用。

甜酒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可冷可热,冬日甜酒煮汤圆或糍粑,暖身可口,味道极佳;炎炎夏日,甜酒用来当茶,让在田间劳作的土家族儿女,喝上一碗碗甜酒,顿时身凉心爽、驱散疲劳。

酿造甜酒可是说是土家妇女的拿手好戏。

在酿制甜酒之时是非常讲究清洁卫生的,不仅所有的工具都要清洗干净,而且对糯米和粳米的淘洗也要非常仔细认真,直到搓洗得雪白为止。

蒸糯米的火候也到掌握的恰到好处,因为糯米饭既不能蒸的太硬也不能太软,而要粒粒可数。

然后让其发酵之后,才能品尝。

传统的发酵时间一般要三五天才可以。

3. 咂酒。

咂酒是土家人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酒。

咂酒的历史很长,如乾隆四十年刻本《石柱厅志》载:“土风为民风之倡。

……死亡不从凶而从吉,家家燕乐闹丧…...其尤可怪者,邀集男女会饮砸酒。

遂贮糟,糟注水成酒,插竹筒糟中,轮吸之。

”咂酒的酿造过程是非常独特的,先将高粱、大麦、小米糯米等一起煮好并发酵好,再将材料贮藏在一个坛子里,要用泥土将坛口密封好,待一段时间之后,有的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高粱或大麦糟就会浸出晶莹透明的酒泉出来,这时就可以随时饮用,非常之方便。

土家咂酒浓度低、味道确实甘甜爽口,耐人回味,饮用时用竹、麦、芦管吸吮,而且还可加热开水复咂,直至喝到没有酒味为止。

土家族喝咂酒可以调节社会关系,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得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关系得以融洽。

(二)以酒入礼土家族喜酒,酒文化也深深的渗透到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之中,它与土家族的信仰、礼尚往来、风俗民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 酒与土家丧葬。

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根据各地方的信仰观点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各自的特点。

现在一些土家族聚居地还流传着一种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丧葬习俗,俗称讨脚酒。

就是在出灵的那一天,主人家们除了孝男孝女要随棺出行外,还需要再专门雇请两个人,每人手拿一张长条形的木板凳跟随在后。

按照传统的习俗,出灵以后,抬丧的人就要变换各种方式,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也会停下,尤其是在爬坡或越过陡险山路时,这种行为就会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前行的过程当中,如果抬棺的人不愿意前进了,也就表示他们累了没有力气需要停棺稍作休息,这是拿木板凳的人就要立即跟上前去,把手里的木板凳放在地上,抬棺木的人就会立即把棺木放在木板凳上。

这个时候,跟随的主人家就要立即挑着酒桶上前去,拿小瓷碗,让抬棺木的人来舀酒喝。

喝完酒后,抬棺木的人就会力气倍增,精神抖擞,吆喝一声又把棺木抬走了。

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一路上至少也要三四次的休息,如果路途比较远的还需要休息更多的次数,直到安全抵达埋葬的坟地。

讨脚酒这一风俗习惯,是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传承,它既诙谐又有趣,它不仅体现的是土家族丧葬祭祀的文化,也体现了酒对于土家人来说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了。

讨脚酒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事象,它是土家族深厚文化的浓缩体现。

2. 酒与土家节令。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分子。

每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出于某种需要都约定俗成了形形色色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节令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民族精神,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民族个性。

土家族几乎每个月都有民族节日,而且每个节日都离不开酒。

正月有春酒、二月有社酒、三月里有祭山酒、四月里有牛王酒、五月里有端阳酒、六月里有晒龙袍酒、七月里有祭祀祖先酒、八月里有中秋酒、九月里有重阳酒,可以说酒在土家族的节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酒与节令已是一种密不可分的程度。

就拿九月的重阳酒来说,传统的重阳节有小重阳九月九日,大重阳九月十九之分。

在土家族的习俗里通常都是过大重阳。

土家族人在过重阳节时是非常注重酿酒的,而这种酒也是用糯米或者高粱拌着花酿制而成的,名曰“重阳菊花酒”。

清道光《长阳县志》记载:季秋九日,士人携酒登高,极游观之兴。

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经年不艳,谓之重阳酒。

”重阳时节,正值桂花开花,山寨上满是桂花飘香,馨香满野,这时土家人便会用长竿来打下桂花,用来与包谷相拌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将酒倒入酒杯,香气扑鼻而来,名曰“堆花酒”。

将酿制的酒放置一段时间,则这酒就会愈加醇香。

3. 酒与土家婚俗。

在土家人结婚的时候经常可看到酒卓上一直都有喝酒的习俗。

在贵州的岑巩石阡一带的土家族流行婚礼有“酒令宴”的风俗。

而且无论如何,土家人都要把“酒令宴”办的及其的热闹。

“酒令宴”是在新娘接到男家的第二天晚上。

在吃夜宴时进行的,在这酒桌上喝酒也是极其讲究的,男方家还必须找来亲朋好友中懂礼节、有文化、有酒量的人来陪客。

席间大家之间要相互敬酒,一般来说首先是婚礼的大总管要敬月老一杯,但如果席间还坐有老一辈的人,月老就要推辞一下,让大总管先敬酒给长辈,但有时长辈却退却让总管先敬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一轮下来因为主人的推辞、月老的退让、陪客的推谢,讲了一圈的客气话,有节有理,却谁也没有喝酒。

到最后是大家各喝两杯,表示双喜临门,整个行酒宴热闹非凡。

“行酒宴”不仅仅是体现土家族酒文化的一种方式,也表现出来土家儿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三)以酒入歌酒文化是土家族的一个显著特性,同时酒文化也深深影响到了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创造出了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祝酒辞,其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土家气息,描绘出了土家儿女悠久绵长、神奇绚丽的生活画卷,展现出了土家儿女热情好客,率真淳朴的民族风范,讴歌了土家人民英勇坚强、团结友爱、坦荡豪爽、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深受到土家儿女的喜爱。

在祝酒辞中大多是描写了土家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都是土家人民对生活琐事的有感而发,大胆直言,通俗易懂,因此形成了一种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

例如朱赤的一首祝酒辞写到“稀客稀客远道来,没有什么好招待。

心到神知就算数,只有好酒无好菜。

俗话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和起来。

杯杯淡酒高举起,喝个眉笑眼也开。

”描写出了土家儿女直言直语,有话直说,热情好客,重情重义,真诚直率的性格特点。

尤其是“ “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喝起来”。

这场景的描写让祝酒辞形成了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

其次,土家族的祝酒辞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内容大都是对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的描写,捕捉最鲜活的具体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大多数祝酒辞都是出自普通百姓之口,但通过采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加以修饰和提炼,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升华,不同于一般的大白话,使其具有了艺术性。

三、土家族酒的文化的保护土家族的酒文化记载和传承着土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习俗,所以保护土家的饮食文化——酒文化,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护土家族的酒文化就应充分尊重和了解土家族的饮食习惯和民族风俗,让土家酒文化持续保持具有传统特色的饮食特色。

鼓励和教育本民族的青少年学习和保护传统文化,使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更好的激发他们去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让他们能更积极更自觉的保护土家酒文化。

其次,注重保护酒文化渗透的文化意识。

酒文化主要包括酒艺、酒德、酒俗、酒文艺在内的与酒有关的文化体系,是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辞令等艺术为一体,集历史、经济、思想、医学、旅游、食品、风俗民俗、神话传说、陶瓷工艺为一堂的文化现象。

这本生就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土家酒文化与这些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就能使二者都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让土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让跟多人了解认识土家酒文化和土家民俗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