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设计例二

合集下载

本科采矿课程设计

本科采矿课程设计

本科采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采矿方法、矿床开采技术以及矿山环境保护等知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矿山设计、矿产资源评价和矿山生产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矿山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同时,要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1.采矿基本概念:矿床、矿山、矿产资源等。

2.采矿方法:地表采矿、地下采矿、水力采矿等。

3.矿床开采技术: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矿山充填等。

4.矿山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破坏、土地复垦、废水处理等。

5.矿山生产与管理:矿山设计、矿产资源评价、矿山生产计划等。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采矿基本概念(2课时)2.采矿方法(3课时)3.矿床开采技术(4课时)4.矿山环境保护(2课时)5.矿山生产与管理(3课时)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矿山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矿山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矿山生产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采矿学》、《矿山环境保护》等。

2.参考书:《现代采矿手册》、《矿山生产与管理》等。

3.多媒体资料:矿山生产视频、矿山环境图片等。

采矿业中的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

采矿业中的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

采矿业中的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在采矿业中,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合理的矿山工程设计和精确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矿石采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能保障矿工的安全。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案例,探讨其中的问题与经验教训。

案例一:xxx金矿的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xxx金矿是某大型金矿企业旗下的矿山项目,该项目位于山西省的xxx地区。

在矿山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师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勘测与实地考察,获取了该矿山的地质特征、矿石产量和质量等重要信息。

随后,他们采取了合理的算法和模型,进行了矿山的水文地质分析和矿石资源估计。

通过对传统开采和矿山机械化分析,最终制定了该矿山的矿山工程设计方案。

在矿山工程施工阶段,项目团队采用了高效的爆破技术和完善的采掘方案。

他们充分考虑到该矿山的地理条件和地质特征,采用了矿山机械化设备进行采矿。

此外,工程师们还对矿山的排水、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了矿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然而,这个案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矿山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师们对矿石资源的估计存在一定误差,导致了后期矿石的采集与设计有所偏差。

其次,在矿山工程施工阶段,由于部分工人操作不当以及设备缺陷,导致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虽然整体的矿山工程设计和施工效果不错,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案例二:xxx煤矿的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xxx煤矿是某地区的一座大型煤矿,该项目位于山东省的xxx地区。

该煤矿项目在矿山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了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规划,并结合了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

工程师们首先进行了矿藏勘查和矿石资源评估,以确定该煤矿的开采价值和可行性。

随后,他们还对矿井的内部结构、通风系统和安全设施进行了详细设计。

在矿山工程施工阶段,项目团队采用了现代化的采矿设备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确保了矿工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他们还通过先进的瓦斯抽采技术和煤层注水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浅孔留矿法采矿方法设计

浅孔留矿法采矿方法设计

浅孔留矿法采矿方法设计浅孔留矿法是一种常用的采矿方法,适用于矿床埋藏较浅、矿石品位较高的情况下。

该方法主要通过开凿浅孔进行矿石开采,并留置一定量的矿石在地下以利于后续的开采利用。

以下是针对浅孔留矿法的采矿方法设计的一个示例:1.采场选址:根据矿床的地质分布、矿石品位、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采场位置。

一般情况下,选择地势较低、水文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利于水的集中排放和采矿作业的进行。

2.开挖浅孔:根据矿床的埋藏深度、宽度和长度等因素,确定开挖浅孔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情况下,浅孔宽度约为3-5米,深度约为10-20米。

3.设计矿石留置空间:根据矿石品位、开采周期、开采效率等因素,确定每个浅孔留置的矿石量。

一般情况下,留置空间约为总采矿量的20-30%。

4.进行开采作业:根据初始的开采目标,确定每个浅孔的开采量,进行相应的开采作业。

采用适当的爆破技术和挖掘设备,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5.矿石存储和处理:将开采出的矿石送至存储区域进行暂时存放。

对于高品位矿石,可以进行洗选等预处理;对于低品位矿石,可以进行破碎、研磨等进一步处理。

6.矿石回填:在每个浅孔开采结束后,将预留的部分矿石进行回填,填充在已经开采的矿体底部,以保持采场的整体稳定性。

回填可以采用机械灌填等技术,确保矿石的均匀填充和最佳密实度。

7.后续开采:当所有浅孔都开采完毕并进行了矿石回填后,可以开始进行后续的矿石开采。

这时,可以通过开挖下一个更深的浅孔来放置新的留置矿石,不断延伸采矿作业。

采矿图形符号图例

采矿图形符号图例
综采工作面设计图例
设 备 名 称
图 例
设 备 名 称
图 例
双滚筒采煤机
供 水 管 路
刮板输送机
注 浆 管 路
液 压 支 架
新 鲜 风 流
破 碎 机
乏 风 流
带式转载机
风 门
喷 雾 泵
调 节 风 门
乳 化 液 泵
密 闭 墙
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避 火 灾
矿 用 绞 车
避 水 灾
无极绳绞车
运 煤 炭
平 板 车
煤层可采边界线
避 水 灾
煤层合并边界线
运 煤 炭
村 庄
运 材 料
河 流
打 煤 眼
采矿 图 形 符 号图例(二)
图 形 名 称
图 例
图 形 名 称
图 例
打 岩 眼
喷 雾 泵 站
放 炮
风 帘
支 柱
风 桥
回 柱 放 顶
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
移 输 送 机
地 层 产 状
开 缺 口
实测向斜轴
采煤机下放
支 架
放 顶 煤 支 架
采矿 图 形 符 号图例(一)
图 形 名 称
图 例
图 形 名 称
图 例
勘探边界线
煤 层 巷 道
井田境界线
岩 层 巷 道
煤柱边界线
滑移顶梁支架
采区边界线
端 头 支 架
矿区边界线
单 体 支 柱
煤层等高线
刨 煤 机
煤层尖灭边界
吊挂式带式输送机
采 空 区
落地式带式输送机
实测正断层
局部通风机
实测逆断层
水 泵
实测陷落柱
乳化液泵站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YSJ 021-92(试行)1993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YSJ021-92(试行)主编单位:同意部门:试行日期:中国计划第一版社1992北京对于颁发《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试行)的通知92)有色投字第0484号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主编的《有色金属矿山采矿设计规范》,经审察,现颁发给你们,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YSJ021-92),自1993年5月1日起试行。

各单位在履行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累积资料,如存心见和建议,请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联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2年12月3日编制说明本规划是依据1986年6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色基改字第133号《对于下达“七五”期间工程建设设计标准规范制定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制的。

本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总结国内多年实践经验、汲取外国先进经验和今年科研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研究,采集资料,先后提出了征采建议稿、草稿和送审稿,经宽泛征采建议,频频议论改正,最后经过审察定稿。

本规划共分15章63节540条,其主要内容包含:总则,基本规定,地质、水文地质露天开采、砂矿开采、地下开采、坑内通风、充填、竖井提高、斜井(坡)提高、坑内运输、坑内破裂站、矿山压气设备、矿山排水与排泥。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编制组1992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规定 (2)第三章矿床地质 (6)第一节矿床工业指标 (6)第二节选矿试样采纳 (6)第三节阶段储量计算 (7)第四节基建探矿 (7)第四章水文地质 (9)第一节涌水量计算 (9)第二节矿床疏干与井下防水····················1 0第五章露天开采··························13第一节开采境地·························1 3第二节采矿生产能力·······················1 3第三节基建与采剥进度计划····················1 4第四节边坡设计·························1 5第五节开辟运输·························1 5第六节采剥作业·························1 8第七节设备选择·························1 9第八节废石堆场·························2 0第九节露天矿大爆破·······················2 1第六章砂矿开采··························24第一节开采方式·························2 4第采区区分·························2二节5第三节开辟运输·························2 5第四节剥离与排土························2 6第五节采矿方法·························2 6第六节设备选择·························2 8第七章地下开采··························29第一节一般规定·························2 9第二节地下开辟·························3 2(Ⅰ)平硐开辟··························3 2(Ⅱ)竖井开辟··························3 2(Ⅲ)斜井开辟··························3 3(Ⅳ)无轨斜坡道开辟·······················3 3(Ⅴ)主溜井设置·························3 4第三节空场采矿法························3 4(Ⅰ)全面法···························3 5(Ⅱ)留矿全面法·························3 8(Ⅲ)房柱法···························3 8(Ⅳ)分段空场法·························3 8(Ⅴ)爆力运矿法·························3 8(Ⅵ)阶段空场法·························3 9(Ⅶ)浅孔留矿法·························3 9(Ⅷ)极薄矿脉留矿法·······················3 9第四节充填采矿法························4 0(Ⅰ)上向水均分层充填法·····················4 3(Ⅱ)下向分层充填法·······················4 3(Ⅲ)削壁充填法·························4 4(Ⅳ)大直径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4 4第崩落采矿法························4五节4(Ⅰ)壁式崩落法·························4 7(Ⅱ)分层崩落法·························4 7(Ⅲ)有底柱分段崩落法······················4 7(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4 8(Ⅴ)阶段强迫崩落法·······················4 8(Ⅵ)阶段自然崩落法·······················4 9第六节基建与采掘进度计划····················4 9第七节设备选择·························5 1第八章坑内通风··························5 2第一节一般规定·························52第二节通风系统·························52第三节主通风装置与设备·····················56第九章充填····························58第一节一般规定·························58第二节充填料制备站·······················58第三节充填料输送························60第十章竖井提高··························62第一节一般规定·························62第二节提高能力计算·······················62第三节提高容器与均衡锤·····················63第四节钢丝绳··························63第五节提高机选择与部署·····················64第六节井口与井底车场······················66第七节箕斗装卸载与粉矿回收···················67第八节钢绳罐道·························67第十一章斜井(坡)提高·······················69第一节一般规定·························69第二节提高能力计算·······················69第三节斜井(坡)与车场连结····················70第四节提高机选择与部署·····················71第十二章坑内运输·························73第一节机车运输·························73第二节带式输送机运输······················74第三节无轨车辆运输·······················75第十三章坑内破裂站........................77第一节一般规定. (77)第二节设备选择.........................77第三节硐室部署.........................77第十四章矿山压气设备.......................79第一节一般规定.........................79第二节设备选择.........................79第三节站房配置.........................80第四节空压机冷却用水......................80第五节压缩空气管网.......................81第十五章矿山排水与排泥......................82第一节一般规定.........................82第二节井下排水设备.......................82第三节井下排水管路.......................83第四节井底水窝排水.......................84第五节井下排泥.........................84第六节露天矿排水........................85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86)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一致采矿设计主要技术要求,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设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拟订本规范。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

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

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第一章:概述矿井开采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

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

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第二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工作制度矿井一般的生产制度按设计规定为:每年工作日数为330天,矿井每昼夜分三班工作。

矿山开采矿区规划与矿山设计

矿山开采矿区规划与矿山设计
其他特殊开采技术包括高温、 高压、深海等环境下的开采技
术。
05
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
矿山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 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责
任制。
安全培训与教育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 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 能。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
矿山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从矿床的勘探、采准、切 割到矿石的挖掘、运输、选矿和冶炼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 程中,需要克服各种技术和环境难题,如矿体复杂多变、地 下水文条件不明、安全风险等。
矿山开采的重要性
总结词
矿山开采是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 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手工挖掘和简单的机械进行矿山开采。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和 装备,如炸药爆破、采矿机械、运输设备等,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 发展,矿山开采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02
矿区规划
矿区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总结词
露天开采、资源最大化利用、环境保护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主要介绍了某大型露天矿山开采规划的整个过程,包括资源评估、开采方式选择、边坡稳定性 分析、排土场设计等关键环节。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 周边生态的影响。
案例二:某地下矿山的开采设计
总结词
地下开采、采矿方法选择、通风系统设 计、安全保障
,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
资源利用优化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采掘工程布局方案设计

采掘工程布局方案设计

采掘工程布局方案设计一、引言采掘工程布局方案设计是指在采矿区内合理确定各种采矿设施的布局位置,为科学高效地进行矿山开采创造条件。

采矿布局设计要遵循“合理、安全、高效、节能”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恢复和经济效益,同时确保矿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本文以某采煤矿为例,对其采掘工程布局方案进行设计,并分别从矿井选址、井口位置、巷道布置、机械设备布局、配电系统等方面展开探讨和设计。

二、矿井选址在选址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煤矿资源分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因素,选择具有较为丰富煤层储量的煤炭区域。

通过地质勘探和预报预报等手段,确定矿井的选址范围,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勘测。

在本矿的选址过程中,我们考虑了煤层倾角、水文地质等因素,最终选定了矿区内的一处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

通过钻孔探测和采煤田面积勘察,我们初步确定了矿井的选址范围,并进行了详细勘探,获得了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等详细信息。

三、井口位置在确定选址范围后,我们需要结合地质勘探和矿区布局要求,确定井口位置。

井口位置的选取应考虑矿井进出口交通便利、采矿企业生产方便、矿井生产成本低、矿井生产高效等因素。

在本矿的井口位置选取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交通便利性、矿井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最终确定了井口位置,并制定了相应的开挖计划和布局方案。

四、巷道布置巷道布置是指对矿井内巷道和通风井等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巷道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矿井内的生产效率和矿工工作环境。

在巷道布置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矿井地质、矿井开采方法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巷道的布置方案。

巷道的布置应尽可能减少矿井内的道路长度,提高车辆和矿工的运输效率。

同时,巷道的布置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确保矿井内的环境安全和工作效率。

五、机械设备布局机械设备布局是指对矿井内的采矿设备、运输设备等进行合理分布和布局。

合理的机械设备布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维修和更换成本。

在机械设备布局过程中,我们结合矿井地质和采煤工艺要求,确定了机械设备的布局方案。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设计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设计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设计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一种常用的采矿方法,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中。

它的特点是在矿体上部分段段开采,通过崩落来实现矿石的自然下落和采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设计原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是基于以下原理:在矿体上部分段段开采,通过崩落来实现矿石的自然下落和采出。

该方法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段段长度和崩落周期,以确保矿石能够顺利下落到矿井底部,并通过提升设备将其运出矿井。

二、操作流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安全措施:在进行采矿作业前,必须确保矿井通风正常、支护设施完好,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安装安全网等。

2. 矿体分段:根据矿体的性质和采矿条件,将矿体分为若干个段段,每个段段的长度一般在10-20米左右。

分段时需要考虑矿体的稳定性和采矿效果,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段段。

3. 预处理:对每个段段进行预处理,包括爆破、支护等工作。

爆破是将矿石破碎为适当大小的块体,以便于后续的崩落和运输。

支护是为了确保矿体的稳定,防止崩落过程中发生事故。

4. 崩落操作:在预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崩落操作。

一般采用控制爆破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装药和引爆顺序,使矿石以适当速度下落。

崩落过程需要密切监控,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5. 运输和处理:崩落完成后,矿石将自然下落到矿井底部,然后通过提升设备将其运出矿井。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矿石的稳定性和运输效率,确保矿石能够安全地运出矿井。

三、优缺点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具有以下优点:1. 采矿效率高:通过分段崩落的方式,可以快速采出大量矿石,提高采矿效率。

2. 成本低:相比其他采矿方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

3. 适应性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矿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但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也存在一些缺点:1. 安全风险: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崩落不均匀、矿石堆积等。

煤矿开采的矿山设计和规划

煤矿开采的矿山设计和规划

成本分析与经济效益预测
成本分析
对矿山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 、税费等,为经济效益预测提供依据。
经济效益预测
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和市场行情,预测矿山的经济效益,包括预期收益、投资回 报率等,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社会效益评估与风险分析
社会效益评估
评估矿山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 护等,以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某老矿区资源循环利用规划
总结词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VS
详细描述
该老矿区资源循环利用规划以循环经济、 绿色发展为理念,对矿区内的废旧资源进 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该 规划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煤矸石综合利用
对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如用于制砖、发电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
CHAPTER
05
矿山经济效益评价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根据矿山规模、设备、技术等因 素,对矿山建设和运营所需的总 投资进行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 资、流动资金等。
资金筹措
根据投资估算,制定资金筹措计 划,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 政府补贴等,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
02
03
合理划分采区
根据矿区地形、资源分布 等因素,将矿区分成若干 个采区,以便于管理和采 掘作业。
优化采场布局
根据采掘进度计划和采区 特点,优化采场布局,提 高采掘效率。
考虑安全因素
在采场布局设计中,应充 分考虑安全因素,合理布 置巷道、工作面等,确保 采掘作业的安全。
设备配置与人员组织

采矿图形符号图例

采矿图形符号图例
水 泵
实测陷落柱
乳化液泵站
岩浆岩侵入体
采矿 图 形 符 号图例(三)
图 形名 称
图 例
图 形名 称
图 例
天然焦边界线
见 煤 钻 孔
未见煤钻孔
报 废 孔
平板车
运 材 料
运 支 架
放 顶 煤 支 架
采矿 图 形 符 号图例(一)
图 形名 称
图 例
图 形名 称
图 例
勘探边界线
煤 层 巷 道
井田境界线
岩 层 巷 道
煤柱边界线
滑移顶梁支架
采区边界线
端 头 支 架
矿区边界线
单 体 支 柱
煤层等高线
刨 煤 机
煤层尖灭边界
吊挂式带式输送机
采空区
落地式带式输送机
煤层可采边界线
避 水 灾
煤层合并边界线
运 煤 炭
村庄
运 材 料
河 流
打 煤 眼
采矿 图 形 符 号图例(二)
图 形名 称
图 例
图 形名 称
图 例
打 岩 眼
喷 雾 泵 站
放 炮
风 帘
支 柱
风 桥
回 柱 放 顶
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
移 输 送 机
地层产状
开 缺 口
实测向斜轴
采煤机下放
实测背斜轴
压风机
实测正断层
局部通风机
实测逆断层
采矿图形符号图例
综采工作面设计图例
设 备 名 称
图 例
设 备 名 称
图 例
双滚筒采煤机
供 水 管 路
刮板输送机
注 浆 管 路
液 压 支 架
新 鲜 风 流

矿山开采钻孔设计与钻探技术

矿山开采钻孔设计与钻探技术

优化改进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优化和 改进钻孔设计与钻探技术方案,
提高采矿效率和质量。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铁矿的钻孔设计与钻探技术应用
总结词:成功应用
详细描述:某铁矿在开采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钻孔设计技术,确保了钻孔的准 确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开采效率。同时,该铁矿还采用了先进的钻探技术,有效 降低了开采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矿山开采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矿山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 着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矿山开采的 技术和规模不断得到提升。
发展
现代矿山开采技术已经实现了高度机 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开采 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矿山开采的常见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04
露天开采
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有用 矿物从地下暴露出来进行开采
案例二:某金矿的钻孔设计与钻探技术优化
总结词:技术优化
详细描述:某金矿在开采过程中,针对钻孔设计进行了技术优化,提高了钻孔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同时,该金矿还对钻探 技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钻探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开采成本。
案例三:某煤矿的钻孔设计与钻探技术创新
总结词:技术创新
详细描述: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积极探索钻孔设计与钻探技术创新,采用新型钻孔设计方法和钻探 技术,提高了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该煤矿还注重环境保护,确保了开采过程中的生态安全 。
THANKS
感谢观看
水文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钻探
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通过钻孔获 取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等信息。
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和基础施工,通过钻孔 了解地下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 现象等。
钻探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采矿工程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例题和习

采矿工程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例题和习
在实施过程中,对矿井内的气体 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 时监测和数据收集。
03
效果评价
根据监测数据和收集的信息,对 改进后的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评价 ,分析其实施效果和改进程度。
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践案例进行介绍,包括案例背 景、问题诊断、对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等。
案例分析
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可借鉴之处 。
案例启示
总结案例的启示意义,提出对类似矿井通风与安全问题的参考建议 和改进方向。
05
课程设计例题解析
通风系统设计例题
例题一
某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要求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巷道布置、工作面参数等,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主 通风机选型、风网优化、风量分配等。
VS
例题二
矿井防尘系统设计。根据矿井的粉尘产生 源、粉尘性质等,设计合理的防尘系统, 包括喷雾降尘、除尘器选型、粉尘浓度监 测等,以改善矿井作业环境。
综合实践设计例题
例题一
矿井通风与安全综合实践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通风与安全理论知识,针对某一具体 矿井,进行全面的通风与安全系统设计,包括通风系统、安全避险系统、监控系统等。
通风设备选型与布置
设备选型
根据矿井的通风需求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如主扇风机、局扇风 机、风门、风窗等。
设备布置
根据通风网络设计和设备选型结果,合理布置通风设备,确保风流稳定、风量 充足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设计实例分析
实例介绍
以某矿井为例,介绍其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效 果。
设计过程
设计方案
针对该矿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包括安全监测监控系 统、瓦斯抽放与利用技术、防灭火技术措施等在内的综合 安全系统。

煤矿采区布置与规划

煤矿采区布置与规划
采区的特点
采区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包括 工作面、运输巷道、回风巷道等 ,是实现煤矿高效、安全、环保 生产的基础。
采区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合理的采区布置与规划能 够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
保障安全生产
科学合理的采区设计能够 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矿工 生命安全。
促进环境保护
合理的采区规划有助于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绿 色开采。
煤矿采区布置与规划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 煤矿采区概述 • 采区布置与规划原则 • 采区布置与规划内容 • 采区布置与规划方法 • 采区布置与规划案例分析 • 采区布置与规划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煤矿采区概述
采区的定义与特点
采区的定义
采区是煤矿生产的基本单元,负 责煤炭的开采、运输和提升。
技术原则
遵循技术规范
采区布置与规划应遵循国家和行 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采区 的建设和生产符合技术要求。
优化采煤工艺
根据采区内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开 采技术条件,选择适宜的采煤工 艺,提高采煤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
引进先进技术
关注采矿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 ,提高采区的生产技术水平。
Part
02
采区布置与规划原则
安全原则
确保采区安全
01
采区布置与规划应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确保采区内的作业环境
安全可靠,降低事故风险。
合理设置安全设施
02
根据采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如通风设施、瓦斯抽
放设施、排水设施等,提高采区的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安全管理
03
建立健全采区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矿井开采设计范例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矿井开采设计范例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矿井开采设计范例重庆大学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矿井开采设计范例篇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字号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大采高;综采技术姓名:王文斌学号:班级: 20XX级采矿本科班(新疆)指导教师:于景林编号:()摘要煤炭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丰富的新疆自治区,各个大型煤炭企业陆续进入,进行资源开发。

山西潞安就是其中大型资源企业的其中之一。

潞新煤矿是新疆自治区重点煤矿,位于新疆哈密三道岭,矿产资源丰富,平均每年生产煤炭1000万吨左右。

1958年建矿,主要矿有潞新一矿、潞新二矿、潞新砂墩子矿、吉木萨尔矿等。

主要生产煤炭用于发电、化工、民用等。

本文主要观点有:在煤炭企业生产中地质条件和煤炭赋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大采高采煤方法。

关键词:大采高;综采技术目录研究目的和意义 (5)1.研究目的 (5)2.研究意义 (5)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6)1、井田概况 (6)2.矿区开发简史 (8)3.矿区地层及构造 (10)4.井田地层及构造 (11)5.煤层煤质 (14)6.煤的化学性质 (16)7、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性 (16)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2)1.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24)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第三章、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26)1、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28)2、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30)第四章、大采高技术发展现状 (32)1、我国大采高技术的应用 (32)第五章、综采工作面大采高采煤方法的应用 (35)1、矿井概况 (36)2、开采顺序 (38)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53)绪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为了研究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详细地分析潞新二矿的煤层赋存和现有生产技术状况,并对中国主要煤矿企业先进矿井进行了研究,收集了使用大采高综采设备开采的有关技术资料,经过分析对比认为,目前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设备,具有较强地适应能力,在潞新二矿矿使用是可行的,必将进一步加快潞新二矿以减队减面,增产增效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发展步伐,推动潞新二矿乃至潞新的采煤技术发展,促进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制图标准(简介)版V2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制图标准(简介)版V2

采矿毕业设计 CAD 图形图层设置
颜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白色(黑色) 红色(Red) 深黄(40)
线型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049 井田边界 050 采区边界 Continuous Continuous
10
100
第一节 通用
1.比例 以 1:5000 为例的第一种方法绘制毕业设计大图如图 1.1 所示。图中绘制了 4
个对象,分别将其在 a)按实际尺寸绘制 b)按 1:5 比例打印的效果比较见表 1.1。
400
80
500
8
40
8
1:5000
40
1:5000
a)
b)
图 1.1 第一种方法绘制毕业设计大图
-500
-500
-350
-400 -400
-450
西四采区 -550
-600
西八采区
-500 -550 -600
-350
西六带区
-450




图 1.19 某矿采区(带区)命名、过断层示意图
N
谷 小桥 断 层
∠70°
-250
-200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18
第三节 开拓
17.井筒 各种井筒的平、剖面图绘制见图 1.21。
18.开拓巷道 需绘制矿井全部开拓巷道,含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石门、运输大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
(1)开采台阶的划分
(2)采剥工程初始位置的确定
(3)采剥工程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
(4)采剥工程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
(5)工作帮的构成及工作帮坡角。
开采程序和生产工艺系统以及开拓运输方式有密切联系。它往往会影响生产工艺系统和开拓运输方式的的选择与确定。
5.2
5.2.1台阶高度
(1)挖掘设备作业规格和条件
(以IV断面为例)假设底板帮坡角为27°,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1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2底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假设顶板帮坡角为32°,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3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4顶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3
露天开采境界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露天开采范围或空间轮廓。
50Km/h
最大爬坡能力
29%
轮距
前轮2382mm
后轮2070mm
汽车容积
11.4m³
5
5.1
露天矿的开采程序是指在开采境界内,采剥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方式,即采剥工程的初始位置、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以及工作帮的构成特征等。在一般情况下,开采程序所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Q=47×1200×1.45×90÷10000=736万t
(2)计算境界内的服务年限
已知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境界内储量为736万t,所以服务年限A为:
A=695÷60=13年
(3)安全储备系数Fs确定
根据估算的服务年限和边坡的性质,对照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确定边坡安全储备系数,Fs应选择在1.2~1.3。
4.1.3
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的特点如前所述,结合本矿煤层硬度、倾角的特定条件,煤层开采推荐采用机动灵活的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采矿056-2高本学号:001060016姓名:侯营超2008年1月15日完成目录序论……………………………………………………… (2)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 (4)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 (7)第三节确定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8)第四节带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12)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9)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9)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22)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3)课程设计总结……………………………………………………………25序论一、设计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长度1100m,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和K2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版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8°,阶段倾斜长度1200m 。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阶段倾斜长度1000m 。

三、课程设计内容1、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煤矿开采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设计者之间可以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本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

附表1:设计带区综合柱状图设计说明书内容本人此次课程设计在遵循原有设计条件下选择带区准备方式进行设计,煤层平均倾角为8°,生产能力为90万t/a。

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带区生产能力选定为90万t/a。

2、带区计算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分别为:(1)、带区工业储量由Zg=H×L×(m1+m2+m3)× γ(公式1-1) 式中:Zg---- 带区工业储量,万t;H---- 带区倾斜长度,1200m;L---- 带区走向长度,2100m;γ---- 煤的容重,1.30t/m3;m1---- K1煤层煤的厚度,为6.9m;m2---- K2煤层煤的厚度,为3.0m;m3---- K3煤层煤的厚度,为2.20m;Zg1=1200×2100×6.9×1.3=2260.44万tZg2=1200×2100×3.0×1.3=982.80万tZg3=1200×2100×2.2×1.3=720.72万tZg=1200×2100×(6.9+3.0+2.2)×1.3=3963.9万t/a(2)、设计可采储量ZK=(Zg-P)×C (公式1-2)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Zg---- 工业储量,万t;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 带区采出率,厚煤层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这里C 1=0.75, C2= C 3=0.80。

P1=30×2×2100×6.9×1.3+15×2×(1200-30×2)×6.9×1.3=82.32万tP2=30×2×2100×3.0×1.3+15×2×(1200-30×2)×3.0×1.3=62.48万tP3=30×2×2100×2.2×1.3+15×2×(1200-30×2)×2.2×1.3=45.82万t(P包括上下两端永久煤柱损失量和左右两边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ZK1=( Zg1-P1)× C 1=(2260.44-82.32)×0.75=1633.59万tZK2=( Zg2-P2)× C 2=(982.80-62.48)×0.80=736.26万t ZK3=( Zg3-P3)×C 3=(720.72-45.82)×0.80=539.92万t ZK= ZK1 +ZK2+ZK3=2909.77万t(3)、带区服务a限T= ZK/(A×K) ×100% (公式1-3)式中:T---- 带区服务a限,a;A---- 带区生产能力,90万t;ZK---- 设计可采储量;K----储量备用系数,取1.3。

T1= ZK1/(A×K)=1633.59万t/(90万t ×1.3)=13.96a T2= ZK2/(A×K)=736.26万t/(90万t ×1.3)=6.29a T3= ZK3/(A×K)=539.92万t/(90万t ×1.3)=4.61a T= T1+ T2 +T3 = 24.86a(4)、验算带区采出率1、对于K1厚煤层:C1=(Zg1-P1)/Zg1 ……(公式1-4)式中: C ---- 带区采出率,% ;Zg1 ---- K1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P1 ---- K1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 ,取Zg1×6% ;C1=(Zg1-P1)/Zg1=(2260.44-82.32)/2260.44=96.36%> 75%满足要求2、对于K2中厚煤层:C2=(Zg2-P2)/Zg2 (公式1-5)式中:C----带区采出率,% ;Zg2----K2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P2---- K2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 ,取Zg2×4% ;C2=(Zg2-P2)/Zg2=982.82-63.48)/ 982.82=93.54% >80%满足要求2、对于K3中厚煤层:C3=(Zg3-P3)/Zg3 (公式1-5)式中:C----带区采出率,% ;Zg3----K3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P3 ---- K3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 ,取Zg3×4% ;C3=(Zg3-P3)/Zg3=(720.72-45.82)/ 720.72=93.64% >80%满足要求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1、确定工作面长度该煤层组左右两边界各留15m的边界煤柱,上部留30m 防水煤柱,下部留30m护巷煤柱,从而其煤层倾向长度共有:1200-60=1140m,走向长度为2100-30=2070m。

又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附存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较低,涌水量也小,自然发火倾向较弱,且现代采矿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故采煤工艺选取较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一般而言,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80~250m,巷道宽度为4m~5m,本带区开掘巷道宽度为5m,且带区生产能力为90万t/a,一个厚煤层或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将带区划分为两个大的分带, 两大分带间留取30m较大煤柱,再分别划分为5个小分带,最后将整个带区划分为10个分带,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巷道间留取5m较小煤墙。

故工作面长度为:L=(2100-15×2-30-12×5-5×28)/10=187m2、确定带区内工作面数目回采工作面沿走向布置,沿倾向推进,采用下行后退式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

工作面数目:N=(L-S0)/(l+l0) ------------(公式1-4)式中:L ----- 煤层走向长度(m);S0 ---- 带区边界煤柱宽度(m);l ----- 工作面长度(m);l0 ---- 回采巷道宽度,因采用综采采煤法,故l0取5m。

则: N=(2100-2×15-30-12×5)/(187+5+5) =103、工作面生产能力Qr = A/(T×1.1) ……(公式1-5)式中:A----带区生产能力,90万t/a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 ;T----每a正常工作日,330天。

故:Qr = A/T×1.1 =90/(330×1.1) =2479.34 t4、确定带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生产能力为90万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2479.34t。

目前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带区产量,所以定为带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

各煤层采用跳采方式开采,10个分带工作面接替顺序如下:K1工作面接替顺序图对于K1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K1煤层接替顺序为:1101→1106→1102→1107→1103→1108→1104→1109→1105→1110K2工作面接替顺序图K2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2101→2106→2102→2107→2103→2108→2104→2109→2105→2110工作面接替顺序图K3K3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3101→3106→3102→3107→3103→3108→3104→3109→3105→3110(说明:以上箭头方向表示工作面推进先后。

)第三节确定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1.3.1完善开拓巷道为了缩短带区准备时间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在第一开采水平中,把为该带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的稳定岩层中。

1.3.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首先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由于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赋存条件好,涌水量较小,瓦斯涌出量较小,无自然发火倾向,直接顶较厚且易跨落。

同时为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降低巷道维护费用,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

因此采用工作面布置图所示工作面接替顺序,就能弥补沿空掘巷时工作面接替复杂的缺点。

1.3.3带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确定带区巷道布置系统,带区内有三层煤,每一层都布置14个工作面,根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分带单独布置每一个分带分别开斜巷进入上部煤层,每一个分带都布置一个煤仓直通运输大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