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业及答案修定版

合集下载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三)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三)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B);2、(C),3、(A),4、(B),5、(C),6、(C),7、(A),8、(D),9、(C),10、(A);11、(C),12、(D).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3、×,4、×,5、√,6、×,7、×,8、×,9、×,10、√.11.错。

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投资等于储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但这四个变量不一定都相等。

12.错。

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国民收入可能小于、等于或者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13.错。

IS曲线坐下方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均衡的利率会增加。

14.错。

LM曲线右下方的点表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均衡的国民收入会减少。

15.对。

货币工资的取得是某个时点问题,交易则是一段时间内的事情,因此,交易需求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之间的非同步性。

16.错。

当市场利率小于或等于资本边际效率时,一项资本品才会进行投资。

17.错。

在古典区域,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

18.对。

凯恩斯陷阱中,利率非常低,债券的价格非常高,无论有多少钱都会留在手中,即货币需求无穷大。

19.错。

投机需求的增加,使投机需求曲线右移,其它情况不变时,使LM左移。

20.错。

交易需求增加,使交易需求曲线左移,其它条件不变时,使LM曲线左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资本品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项资本品的重置价格。

2. 反映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和利率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IS曲线。

3. 凯恩斯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是指利率极低、货币的投机需求无穷大时的货币需求状况。

4. 反映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和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LM曲线。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国民收入核算 (1)第二部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6)第三部分 IS-LM模型及政策分析与实践 (27)第四部分总供求+失业与通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38)第一部分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正误并改正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错)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错)包括:物质产品与劳务(goods and services)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错)只有商品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错)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

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1.A2.A3.B4.D5.A6.B7.C8.D9.C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B18.D 19.D 20.D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计算题1. 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2. 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

3. 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美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宏观经济学》作业(整理Word版)

《宏观经济学》作业(整理Word版)

共四大题作业ID: 95799一、选择题:1.以下是解释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有:()(第七章)P280A. A. 效率工资论B. B.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C. C. 长期合同理论D. D. 隐性合同论2.自然失业率在计算过程中应包括()(第六章)P258A. A. 周期性失业B. B. 摩擦性失业C. C. 结构性失业D. D. 非自愿失业3.以下属于财政政策的是()(第五章)P202A. A. 收入政策B. B. 支出政策C. C. 银行加息D. D. 投资津贴政策4.以下哪些是属于经济波动根源中的政策变量()(第三章)P109A. A. 政府购买支出B. B. 转移支付C. C. 自发税收D. D. 税率5.以下各项中哪些是宏观经济目标()(第一章)PA. A. 经济增长B. B. 物价稳定C. C. 充分就业D. D. 国际收支平衡二、简答题:6.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各货币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配合。

上半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 9210 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 13600 亿元。

截至 6 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 2.4 万亿元。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在国际收支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的背景下,为把好流动性总门,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1 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银行体系多余动性的功能,分别于 1 月 20 日、 2 月 24 日、3 月 25 日、 4 月 21、 5 月 18 日和 6 月 20 日 6 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各 0.5 个百分点,累计上调 3 个百分点。

2011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 2 月 9 日、 4 月 6 日和 7 月 7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率由 2.75% 提高到 3.50% ,累计上调 0.75 个百分点; 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 5.81% 提高到 6.56% ,累计上调 0.75 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学练习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及答案

1.一个国家的国生产总值水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水平能够划等号吗?为什么?2.请解释为什么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3.假定把狭义的货币供给定义为通货加活期存款,M=Cu+D,则影响货币供给的部门和变量有哪些?(习题指南P154)有公众、银行和中央银行,因为公众(家庭和企业)对通货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会影响货币的构成,而活期存款又是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则对货币起最重要的作用,三者交互作用决定着货币供给。

与此相适应,通货存款比率、准备率和强力货币就成为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最主要的变量。

三、计算题1.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为4%,劳动的增长率为2%,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为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3,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7,求“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⑵假定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多少?⑶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供给增长1%,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又将如何变动?2.假定总需求曲线AD1=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1)均衡价格和产量。

(2)当总需求曲线变为AD2=5600-1000P时,价格和产量为多少?(3)若充分就业产量Y*=4000,经济调整到最后,价格和产量各为多少?(4)作出(1)、(2)、(3)的示意图。

答:(1)由AD1=AS得:5000-1000P=2000+2000P => P=1,AD1=5000-1000P=4000;(2)由AD2=AS得:5600-1000P=2000+2000P => P=1.2,AD2=5600-1000P=4400;(3)由AD2= Y*得:5600-1000P=4000 => P=1.6;⑴1、4000;⑵1.2、4400;⑶1.6、4000;(4)下述示意图中,AS与AD1交点E1决定的价格1和产量4000即为(1)中所求价格与产量;AS与AD2交点E2决定的价格1.2和产量4400即为(2)中所求价格与产量;价格从E2点(AS与AD2交点)沿总需求曲线AD2向E3点(Y=4000与AD2交点)上移即为(3)中的价格调整过程。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中的总体现象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物资供求关系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即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问题2:GDP的定义是什么?它的计算方法有哪些?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可以通过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计算。

•产出法:根据产品的产出量和售价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产业增加值、商品增值税和净关税三个部分。

产业增加值是国内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增加的价值,商品增值税是销售商品过程中增加的税费,净关税是进口商品关税减去出口商品的关税。

•收入法:根据国民收入的构成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因素。

•支出法:通过对整体需求的衡量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问题3: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的贬值,影响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包括: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过高导致价格上涨。

当居民收入增加,需求上升,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的上升,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将推动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货币发行过多:当国家通过货币发行扩大经济增长,而没有相应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剩,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4.供给不足:当出现自然灾害、生产能力下降或政策限制等因素,会导致供给不足,进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问题4:什么是经济增长?有哪些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的扩大。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2、(C),3、(B),4、(D),5、(A),6、(C),7、(B),8、(A),9、(C),10、(D)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34分)四、简答题(2题,20分)(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2011年春季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业及答案

2011年春季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业及答案

2011年春季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业及答案1、GDP的含义是什么?GDP与GNP的区别是什么?GDP指标有哪些缺陷?(第二章)答: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在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GDP=本国要素在国内的收入+外国要素在国内的收入GNP=本国要素在国内的收入+本国要素在国外的收入缺陷:(1)、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存在低估;(2)、没有考虑闲暇对人们福利的影响;(3)、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没有考虑生产该产品的社会成本,如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对经济和民众的长期不利影响;(4)、反映的只是产品的数量,而缺少其它指标的度量,如质量等;(5)、过分的追求GDP指标,可能对经济发展不利。

2、假定你是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你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写了一个提案,希望吧养老金和通货膨胀指数挂钩,即按照生活费用自动调节养老金的发放额,使其指数化。

你倾向于用CPI还是GDP缩减指数的上涨率进行计算?为什么?(第二章)答:应采用消费品价格指数CPI。

原因:养老金是用来维持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主要用于日常消费。

比较两者的定义可知,CPI衡量的是代表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篮子的商品和劳务的成本,CPI考察的对象种类与人们日常消费品的种类相近,考察的对象数量不变,这样CPI就能真实的反映生活费用的涨落。

养老金与CPI挂钩就能在实际生活费用上涨之时,使发放的养老金数量也随之上涨,从而确保老年人的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恶化,使老年人能够维持正常而轻松的生活。

3、在两部门产品市场模型中,假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同时,投资I=50。

(1)均衡的收入水平是多少?(2)均衡的储蓄水平是多少?(3)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产出水平是800,那么非意愿存货水平是多少?(4)如果I上升到100,这是均衡收入Y为多少?(5)乘数α是多少?(6)画一张图以表明在(1)和(4)中的均衡。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0章开放的宏观经济一、选择题1、净出口: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IM)就是净出口。

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2、贸易余额:贸易余额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一般用NX表示。

它表示一国产品与服务的贸易与进口和出口相等的标准距离有多大。

如果一国NX是正的,则称该国有贸易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

如果一国NX是负的,则该国有赤字。

在这种情况子下,该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出口的产品。

如果NX恰好等于零,那么,该国有平衡的贸易,因为进口值等于出口值。

3、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出有时也被称为国外净投资,它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I。

如果一国的资本净流出是正的,那么,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该国把余额贷给了外国人;如果资本净流出是负的,那么,该国的投资大于储蓄,该国通过从国外借贷来为这种额外投资筹资。

因此,资本净流出等于国内居民对国外的借贷额减外国人借给本国的金额,它反映了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

4、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即S-I=NX。

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正的,该国就有贸易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

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负的,该国就有贸易赤字。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该国出口的产品。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复习与思考题:1.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存量分析流量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事后变量分析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4.请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2.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等现象,揭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3.答: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即期分析与跨时期分析、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分析法。

4.答:参考第二节。

(撰稿:刘天祥)本章习题一、概念题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2.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3. 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A. 企业间接税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C. 公司利润税D. 政府企业盈余4. 经济学的投资是指()。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 建造一座厂房C. 购买一台机器D. 以上都是5. 已知在第一年名义GNP为500,如到第六年GNP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际产出上升40%,则第六年的名义GNP为()。

A. 2022年B. 1400C. 1000D. 750三、判断题1. 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六)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六)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六)参考答案系、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d ; 2.c ; 3.b ; 4.a ; 5.a ; 6.d ; 7.d ; 8.d ; 9.a ; 10.a ;11.c ; 12.b ; 13.c ; 14.d 。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2、×,3、×,4、√,5、√,6、√,7、√,8、√,9、×,10、√,11.错。

价格变动引起总需求沿着需求曲线上下运动,而政府购买改变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发生平移。

12.对。

价格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动。

13.错。

IS 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 曲线越平坦。

14.错。

货币乘数越大,单位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带来实际货币供给量更大的变化。

15.错。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6.错。

财政政策影响IS 曲线位置。

17.错。

汇率上升增加进口减少出口。

18.对。

长期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8分)1.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3.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它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对的下降。

4.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5.实际就业量是指所有厂商所雇佣的劳动总量。

实际就业量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充分就业量。

6.充分就业量是指劳动市场均衡即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时的就业量。

7.充分就业收入是指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时,均衡就业量所创造的收入。

8.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所创造的收入。

潜在国民收入等于充分就业收入。

9.实际工资是指名义工资和一般价格水平之比。

10.总量生产函数又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一国总收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总投入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中的总就业量、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总产出则可以指一国的GDP 。

2011年秋季宏观经济学试题参考答案

2011年秋季宏观经济学试题参考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25题。

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字母编号填入答题纸上相应的空格内。

每题1分,共25分).....三、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

每题2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2.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3.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4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即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5.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四、计算题1、(1)y= c+i+g=100+0.8y d+50+200,y d=y-t +t r=y -250+62.5,均衡收入y=1000;(2分)(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1/(1-0.8)=5;税收乘数= -0.8/(1-0.8)= -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1;(2分)(3)国民收入增量为200,1)增加政府购买为200/5=40;2)减少税收为200/4=50,3)各200。

(2分)2、(1)L=M0.2Y=200 Y=1000(LM方程)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得Y=1150-25r(IS方程)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四) 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四) 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四)参考答案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c; 2.d;3.c;4.c;5.a;6.a;7.b;8.a;9.a;10.b;11.c; 12.a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3、√,4.错。

在LM位于凯恩斯阶段的情况下,扩张财政政策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5.错。

储蓄量的减少将削弱投资,这种政策减少了民间投资的数量,存在挤出效应。

6.错。

政府出售债券将无助于利率的降低,并带来商业银行信贷萎缩。

会产生挤出效应。

7.错。

投资需求曲线越平坦,则i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显著。

8.对。

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越平坦,则h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答: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动对收入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可通过IS-LM模型来说明。

在IS-LM模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

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

若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或减少税收),就会增加总需求,进而增加就业和收入。

而收入的增加又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上升了的利率会减少私人投资。

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挤”了或减少了私人投资。

私人投资的减少引起就业和收入的减少。

因此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即IS曲线的右移最终是否增加收入,增加多少收入取决于挤出效应的大小,进而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若LM 曲线的斜率既定,则财政政策的作用与IS曲线的斜率成正比。

IS曲线是从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关系中根据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推得的。

假定储蓄曲线的斜率既定,则IS曲线的斜率与投资曲线的斜率正相关。

IS曲线的斜率越大,意味着投资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越不敏感,即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只能引起投资少量的变动,故当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引起收入增加,进而引起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利率上升时,减少的投资量较少,即挤出效应较小,于是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大。

2011宏观经济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1宏观经济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1.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经济增长B.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C.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A点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才可能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增长。

详见教材Pl.考试要点: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2.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出现()等现象。

A.市场供应紧张、通货紧缩B.失业增加、物资匮乏C.生产能力闲置、通货膨胀D.通货膨胀、物资匮乏答案:D点评:市场供应紧张、物资匮乏、通货膨胀等,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表现;而生产能力闲置、失业增加、通货紧缩,则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表现。

详见教材P4.考试要点:总供给和总需求问的相互关系。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答案:B点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从生产角度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详见教材P7.考试要点: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4.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主要反映()。

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C.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答案:C点评:全要素生产率又称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经济增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加权平均后的总和的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11. 以下可以计入 GDP 的有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 用收入法核算 GDP时,应包括( )。

A. 政府转移支付B. 间接税C.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D. 企业投资13. 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应包括 ( ) 。

A. 政府转移支出B. 折旧C. 企业投资D. 间接税14. NI 包括的项目有 ( ) 。

A. 利润B. 间接税C. 折旧D. 企业转移支出15. 当 GNP 大于 GDP 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6.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

B. 建造一座住宅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 以上都是17. 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1. 国内生产总值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 国民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1. A.用支出法核算 居民消费支GDP 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B. 政府转移支付 C. ) 。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 ( )。

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A. 收入与增长分析B. ( ) 。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 GDP 的有( )。

A. C.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家务劳动 B. 某人花 10 万元买了一幢旧房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 20 万元5. 属于 GDP 但不属于 NI 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6. GDP 与 NDP 之间的差别是 () 。

A. 间接税B. 折旧税 D. 净出口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8. 用收入法核算的 GDP 应包括( )。

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共25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共25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快;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

3.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使投资或资本品的预期收益折现值等于该投资或资本品的价格的贴现率。

预期收益的折现公式为VP=R/(1+r)n,R为预期收益,VP为投资或资本品的预期收益折现值(或供给价格),r即为资本边际效率。

4.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转移支付、累进所得税等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5.AS曲线:即总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之间存在正比例的数量关系。

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6.J曲线效应:是指一国货币贬值后,贸易逆差有一段继续恶化的过程,只有到出口增长率明显大于进口增长率时才能好转;一国货币升值后,贸易顺差有一段继续扩大的过程,只有到出口增长率小于进口增长率时才能扭转。

该时滞长短取决于国内的传导机制和国内市场的完善程度。

7.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8.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价格水平偶然的上涨不是通货膨胀;单个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通货膨胀,它是指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目录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 (2)第2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习题答案 (11)第3章消费和投资的均衡决定理论:习题答案 (13)第4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习题答案 (15)第5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答案 (17)第6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习题答案 (20)第7章国际经济与全球化:习题答案 (24)第8章政府经济职能理论:习题答案 (28)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35)第10章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描述:习题答案 (38)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来揭示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

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发展。

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1950-19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有: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张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习题(金融副修)20110508

宏观经济学习题(金融副修)20110508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按可变价格核算的GNP是( B )A.实际的GNP;B.名义的GNP;C.实际NNP;D.名义GDP.2、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大于零,则( C )A.GNP = GDP;B.GNP = NI;C.GNP>GDP;D.GNP<GDP.3、政府支出乘数( A )A.等于投资乘数;B.等于税收乘数;C.比投资乘数大;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4、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 D )A.APC = MPC;B.APC<MPC;C.MPC>APC;D.APC>MPC.5、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则( B )A.失业等于摩擦失业;B.失业接近自然失业;C.失业接近摩擦失业;D.无失业现象.6、在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B )A.MPS = 0.6;B.MPS = 0.1;C.MPS = 0.4;D.MPS = 0.5.7、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货币的边际成本( B )变化A.等比例;B.反方向;C.等数量;D.正方向.8、如果债权人预计的通货膨胀率为6%,这时他愿意接受的贷款率为( D )A.2%;B.3%;C.5%;D.7%.二、名词解释1、边际消费倾向2、自然失业率3、加速原理4、投资乘数5、国内生产总值6、挤出效应7、货币流通速度三、画图题(图形辅以简单文字说明)1、用收入-支出模型分析短期内增加政府购买对经济的影响。

2、画图分析短期内减少货币供给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3、用IS-LM模型分析短期内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

四、简答题1.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的哪一部分?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B.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C.一汽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奥迪牌汽车D.济南铺设经十路高架桥E.小王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2.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表现为增长缓慢,普遍认为处于不景气中,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假设经济发生了下列事件,试分析短期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产量、价格、利率、消费、投资等)。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2011级会计系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B ),2、(B ),3、(B ),4、(D ),5、(B ),6、(C ),7、(B ),8、(C ),9、(D ),10、(A ),11、(A ),12、(A )。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

16.错。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等量增加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其增加量为B k △G 。

17.对。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持久收入相联系,经济的短期繁荣和衰退,只会影响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对长期收入的影响不大。

18.对。

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有利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19.错。

乘数效应发挥前提是社会有足够的闲置资源。

如果经济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自发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的结果只能是提高价格,不会增加供给。

另外乘数效应还要受到其他因素制约: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20.对。

由线性消费函数可得APC=c d Y C +0=MPC+d Y C 0,由于自发消费和可支配收入都是大于零的值,故APC>MPC 。

21.对。

均衡国民收入(产出)是与意愿总支出(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

22.错。

核算时有实际投资=实际储蓄,均衡时是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23.错。

可以表示为计划投资=储蓄。

24.错。

凯恩斯定律被认为是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价格具有黏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25.错。

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有d cY C C +=0,d sY S S +=0(其中c 为边际消费倾向0<c<1,s 是边际储蓄倾向0<s<1),所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都为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节俭悖论(第三章)
在微观经济学中,储蓄上升,导致个人财富增加,从而说明节俭是美德。

而在宏观经济学中,消费的增加,引起均衡国民收入上升,越花越有钱,消费能够致富。

这就是节俭的悖论。

4.资本边际效率(第四章)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的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5.自动稳定器(第五章)
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6.适应性预期(第八章)
适应性预期:一种关于预期形成的观点,即认为预期仅由过去经验所形成,预期将随时间推移缓慢发生变化。

7.时间不一致性(第八章)
政府在特定时点上作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相机选择政策的代价是沉重的,例如为了降低预期通胀率,取得实施经济政策的宽松条件,政策制定者经常宣布低通胀是货币政策的最高使命,但当人们建立起低通胀预期时,政府又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和减少失业。

因为这是当前时点的时间一致性策略,但从期初政府承诺的角度看又是没有效率的。

8.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第九章)
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是指改变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但并不影响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人均产量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增长效应是指不仅改变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并且影响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人均产量的增长率。

9.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流动偏好陷阱。

(第四章)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理论: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流动性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

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

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

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低于某一点的利率,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
10.简述失业及其种类并作简要解释。

(第六章)
失业是指在某一时期,一直没有工作,但是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失业可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包括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1、周期性失业。

它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

这种失业在经济萧条时期上升,在经济繁荣时期下降,由于和经济的周期波动密切相关,所以被叫做周期性失业。

2、摩擦性失业。

它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在异地之间的流动的成本引起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

它是指由于现有劳动力技能与新兴产业需要不适应而引起的失业。

11.简述名义粘性、实际粘性以及解释这两者的不同理论。

(第七章)
名义粘性是指名义工资和价格不能按照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实际粘性是指一种工资对另一种工资保持相对不变,或者一种价格对另一种价格保持相对不变。

1、关于工资。

解释名义工资粘性的理论有长期劳动合同论等,解释为什么总需求增加而名义工资还保持相对不变。

解释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有效率工资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隐性合同论等。

2、关于价格。

解释名义价格粘性的理论有菜单成本论等。

菜单成本论是说厂商为什么保持产品价格不变,这类似于我们到餐馆吃饭要看菜单,现在要改变价格标签,相当于餐馆要更换新的菜单,所以存在一个成本。

厂商改变价格标签这样一个微小的成本将会导致一个巨大的经济周期的存在,这就是菜单成本论。

解释实际价格粘性的理论有顾客市场论等。

(涉及第三、四、五章)假设货币需求为:L=Y-100R,货币供给量为:M=2000,价格水平P=4,消费函数为:
C=100+0.8Yd,投资函数为:I=500-20R,税收T=100,政府购买支出G=100。

(1)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到300,计算挤出效应。

(3) 在政府购买支出为100的情况下,推导出此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4) 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0,那么,将引起最终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为多少?(提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c=0.8)
解:(1)、IS方程:
Y=AD
=C+I+G
=100+0.8Yd+500-20R+100
=100+0.8(Y-100)+500-20R+100
=620+0.8Y-20R
0.2Y=620-20R
Y=3100-100R
LM方程:
L=M/P
Y-100R=2000/4
Y=500+100R
联立IS和LM方程,即可得,
500+100R=3100-100R
即:200R=2600
R=13
I=500-20R=240
Y=500+100R=1800
(2)、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则
IS方程:
Y=AD
=C+ I+G
=100+0.8Yd+500-20R+300
=100+0.8(Y-100)+500-20R+300
=820+0.8Y-20R
0.2Y=820-20R
Y=4100-100R
LM方程不变。

联立IS和LM方程,即可得,
500+100R=4100-100R
即:200R=3600
R=18
I=500-20R=140
挤出效应为:ΔI=240-140=100
(3) 、IS方程为: Y=3100-100R
LM方程:
由L=M/P
得Y-100R=2000/P
联立Y=3100-100R和Y-100R=2000/P,消去R,即可得到总需求函数:Y=1550+1000/p
(4)K=1/(1-C)=1/(1-0.8)=5
因此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0,最终均衡国民收入增加500
(1)请分别计算两国该年GDP,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提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2)请分别计算两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注意:包括商业),并解释其与GDP的差异。

(3)请说明GDP使用最终产品计算的好处与GDP指标的缺陷。

(4)假设A国农民还有自产自用的小麦产量,其“市场价值”为300万元,那么,计算此时A国的GDP,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
(1)A国GDP是1800万,B国GDP也是1800万。

因为对农业来说面粉是最终产品,对工业来说面粉是中间产品,每个环节之间都有投入、产出的关系。

GDP计算最终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A国最终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是零售商出售的面包,B国最终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是面包厂生产的面包。

(2)A国工农业生产总值=1000+1200+1500+1800=5500万
B国工农业生产总值=1000+1200+1800=4000万
由于工农业生产总值是把每个行业创造的价值都加总在一起,包括农业、工业还有商业,所以工农业生产总值的计算结果要比GDP的计算结果大好几倍。

原因就在于计算工农业生产总值时,把同一件事的每个环节都作了一次重复计算,所以计算的结果要远远大于GDP。

(3)计算最终产品有三个优点:
第一、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二、可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同带来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第三、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商品,还包括无形的劳务。

相应的也有两个缺陷:
第一、有漏损,不经过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被列计GDP。

第二、地下经济,指非公开的、秘密的市场交换的漏损。

(4)A国的GDP为1800+300=2100万。

GDP以生产的最终产品总值计算,A国最终产品是农业的自用小麦和工业的出售面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