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与策略

合集下载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误区一:重视朗读速度忽视准确度、口音和语调等正确的朗读教学应该始终把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放在首位,这是影响学生阅读水平与口语交流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建立科学而多样化的朗读评估体系,包括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语速、语音流畅度、情感表达和朗读材料选择等不同维度的评定。

对策:建立全面、科学的朗读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朗读评估体系,既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规范地掌握语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朗读技能,从而提高其语文水平。

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定具体细则,注重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的特殊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评估和教学。

误区二:课堂氛围单一,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和兴趣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全面化。

而传统的朗读教学,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课堂气氛单调,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阻碍教学的有效进行。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教学方式。

比如,可以采取合唱式朗读、分组朗读、角色表演、自由发挥四种模式。

其中,合唱式和分组朗读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美好的课堂氛围。

而角色表演和自由发挥则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增强学生个性的表现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误区三:朗读材料种类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智力水平的学生传统朗读教学所选择的朗读材料种类单一,只是注重表达内容的传达,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情趣和学习兴趣,这会使得学生的朗读氛围缺少趣味性和启发性。

对策: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生动色彩的故事、诗歌和名言警句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有针对性的判断学生年龄、智力水平、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朗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与对策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阅读教学的理念时出现了偏差,走进了朗读指导的误区,导致了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千篇一律,高耗低效。

朗读是把书面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再创造。

情感是灵魂、是动力、是有声语言创作的不竭源泉,而声音是外在的表达形式。

好的朗读要做到:理解作品——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

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能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还要在指导朗读中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巧妙地渗透指导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课程标准》)。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

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然而,一些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也出现了偏差,走进了朗读指导的误区,导致了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千篇一律,高耗低效。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就本人近年来的听课总结及思考并结合相关理论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及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误区1:形式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老师们指导朗读时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话就是“要读出感情”,就是很少听到有怎样读出感情的方法指导。

虽然,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多了,但却让听者感受不到其中的感情何在。

在教师一句“有感情”的要求下,学生就开始拿腔捏调,朗读成了无病呻吟的表现,学生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自然没有感染力。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让学生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

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和挑战,需要教师们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朗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1. 机械朗读: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发音和读音,忽视了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

导致学生在朗读时显得生硬、机械,缺乏自然流畅的感觉。

2. 缺乏情感表达: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只注重准确的发音和语音,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

导致朗读缺乏生动感和感染力,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 缺乏个性化:有些学生在朗读时缺乏个性和自己的风格,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或录音,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二、对策:1. 注重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让他们在朗读时更加自然、流畅。

可以通过模仿对话、演讲和语音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 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情感表达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从而在朗读中表现出生动和感染力。

3. 鼓励个性化朗读: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朗读方式,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朗读,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个性。

4. 制定系统的朗读训练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系统的朗读训练计划,包括每周的朗读练习、评议和反馈,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5. 提供模范朗读和示范:教师可以录制模范朗读,并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让学生从范例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模仿和改进。

6. 配合其他语言技能训练:朗读训练可以与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其他语言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朗读不准确、声音单调、缺乏表情等。

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朗读不准确。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一些学生朗读时发音不准确,读音杂乱,不够流畅,甚至出现断音、漏音等问题。

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声音单调。

在朗读时,学生的声音单调,缺乏变化,缺乏生动感,听起来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3. 学生缺乏表情。

在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表情呆板,缺乏情感表达,无法将文章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朗读变得枯燥乏味。

二、改进策略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来。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故事情境、音乐声效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2. 注重发音训练。

针对学生朗读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汉语拼音接龙、绕口令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感情投入。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解读作者用词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情投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4. 多角度培养表达能力。

除了纯粹的语文朗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话剧表演、朗诵比赛、自编故事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5. 加强练习的反馈与指导。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
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朗读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误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质量,促进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

1. 单一的朗读形式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老师对朗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学生单独朗读的形式上,缺
乏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仅仅停留在基础阶段,难以提高。

2. 缺乏情感表达
在朗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对文字的准确朗读,而忽略了情感表达。

朗读应
该是带有情感的,通过情感的表达,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朗读的效果。

3. 缺乏对朗读的指导
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不准
确等问题,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4. 忽视背景知识的补充
很多语文课文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忽视了
这一点,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补充,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

1. 多样化朗读形式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朗读经验,提高朗读的效果。

2. 注重情感表达
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文章中的
情感,让朗读更有感染力。

4. 补充背景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文化内涵、背景和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来引导学
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朗读中更加准确地表达。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

本文将从朗读速度、情感表达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误区,并提出对策。

一、误区一:朗读速度过快朗读速度过快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

一方面,老师可能因为时间紧迫,希望学生能快速读完,以便继续下一个环节。

学生可能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和训练,自己在朗读时也随意加快了速度。

对策一:引导学生掌握适当的朗读速度老师在课前可以对篇目进行研读,根据篇目的性质和情感表达方式,确定适当的朗读速度。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速度,逐渐掌握适当的朗读速度。

对策二:运用节拍器慢速朗读老师可以运用节拍器进行慢速朗读,让学生跟随节拍器的速度进行朗读。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控制朗读速度,避免过快。

二、误区二:情感表达不够真实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常常不够真实,缺乏感情的投入。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够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朗读技巧和情感训练。

对策一: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老师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讲解课文情节、分析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

对策二:培养朗读技巧和情感训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训练,如声音的高低起伏、停顿的掌握、情感表达的规范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真实地表达情感。

三、误区三:评价方式单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仅仅关注朗读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

对策一: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除了关注朗读的准确性外,还可以设置其他的评价指标,如朗读的语速、语调、情感表达、停顿的掌握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朗读表现。

对策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班级评选、个人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几个常见的朗读教学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强调速度而忽视准确性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追求速度,忽视了准确性的训练。

学生们经常出现“说得快但不准”的情况。

这样的朗读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准确性的训练。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同一段落,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准确性。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语速适中的文章作为练习材料,让学生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二、忽视对语音语调的讲解朗读的语音语调对理解和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朗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对语音语调的讲解,仅停留在发音的程度上,导致学生朗读时缺乏语调感。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语音语调的讲解和训练。

可以通过模仿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语音语调的表达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过分强调机械重复有些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强调机械重复,让学生反复朗读同一段落,而缺乏对文章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培养。

学生们虽然可以流利地朗读出文章,却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情感。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培养。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也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情感,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忽视朗读素材的选择在朗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老师忽视了朗读素材的选择,随便找一篇文章让学生朗读,导致学生对素材缺乏兴趣和理解,影响朗读效果。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素材。

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情感和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五、缺乏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问题都不同,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在朗读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调语感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学生的朗读效果不佳。

本文将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误区一:只注重发音准确性,忽略了语音语调的表达很多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而忽略了语音语调的表达。

他们认为只要发音正确,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语音语调的表达在朗读中同样重要,它能够让学生的朗读更加自然流畅,更具感染力。

对策一: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让他们听准教师的语音语调,并逐步模仿。

可以进行一些交际朗读的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语音语调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习惯。

对策二:注重教学材料的选择在朗读教学中,教学材料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选择既有足够挑战性又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语音语调表达的能力。

误区二:重复大量朗读,缺乏针对性训练有些教师认为多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于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

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往往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策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应该具体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对于重音、语速、停顿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训练。

可以通过分析录音材料、听力材料等,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对策四:教学材料的分级选择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通过层层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不断进步。

误区三:缺乏情感表达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技巧的训练,忽略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是朗读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情感表达,才能让朗读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对策五:注重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投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情感。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一些误区,阻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机械朗读,重形式胜于内容现实中,很多老师注重学生的声音和节奏,却忽视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不注重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对策一:强化对文章的教学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通过讲解和读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对策二: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对策一:多元化朗读形式教师应该在朗读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如独白朗读、角色扮演和情景朗读等,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对策二:借助多媒体手段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展示不同形式的朗读。

通过观看和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误区三:缺乏个性化指导,忽视学生差异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差异。

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不均衡,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对策一:个性化辅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组训练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针对性的反馈;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策二:提供丰富的朗读素材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朗读素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的需求。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而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误区一:机械朗读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只注重学生的声音大小和语速,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情感表达。

学生在朗读时只顾追求音量,而不注重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更没有对作品的情感表达。

对策:要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

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后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模仿并体会情感的表达,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书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误区二:死记硬背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习惯性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文言文或古诗词,而不注重学生对文言文或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对策:激发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古诗词的韵味、文言文的神韵,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误区三:只重视练习对策:进行示范和指导四、误区四:忽视个性差异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可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所有学生一概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朗读中缺乏个性化的表达。

对策:关注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朗读,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有个性。

五、误区五:缺乏实践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可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理解,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

对策: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朗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围绕朗读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误区一:过分关注准确度,忽视流畅度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朗读的准确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流畅度。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焦虑,朗读中容易出现断断续续、反复读等问题,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流畅度。

对策一:强调朗读的流畅度朗读教学中,练习流畅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区分语音、语调、节奏等不同方面的错误,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分段、修辞、句型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流畅度。

误区二:缺乏情感表达过于注重技巧训练,而忽略了情感表达,导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感情的投入,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文学意义。

对策二:强化情感表达的训练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情感表达的训练。

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运用各种语音、语调、节奏等技巧,表达情感和想法。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引导学生从自身体验入手,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

误区三: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也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影响,导致某些学生朗读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三:因材施教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而对于外向的学生,则可以采取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教学中。

总之,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教师应注意避免朗读教学中的误区。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流畅度和情感表达,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掌握朗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关于朗读教学的误区。

本文将探讨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朗读教学的误区1. 重视速度而忽视表情在一些朗读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过分注重学生的朗读速度,而忽视了表情、语调和语气的处理。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失去了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视语音语调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上,而忽视了语音语调的处理。

由于中国的语音语调多样,而且在不同地区还有差异,如果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略了语音语调的处理,就会影响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 缺乏背景知识的引导有些朗读教学只停留在学生对文字的朗读,却忽视了对背景知识的引导。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很多时候理解和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对文学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无法真正领会文学作品的意境。

4. 忽视交流和互动在朗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可能会只关注学生个体的朗读情况,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而且,学生的朗读往往是面向整个班级进行的,缺乏互动和交流,容易导致学生的朗读过程缺乏活力和情感表达。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审美情趣。

在朗读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注重速度而忽视表情、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视语音语调、缺乏背景知识的引导以及忽视交流和互动等。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及时加以整改。

在此,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分析1. 机械朗读: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强调速度和声音的洪亮,导致学生机械朗读,缺乏感情色彩,无法准确表达文章的含义。

2. 缺乏引导:一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激发,导致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无法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

3. 忽视技巧: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忽视了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导致学生朗读时声音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培养情感表达: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真正融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注重技巧训练: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语音、语调和停顿等声音技巧来突出文章的重点,使朗读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3. 多样化朗读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朗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

5. 鼓励自主朗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欲望,从而提升朗读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6. 举例分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隐含的情感和含义,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误区可以得到一定的纠正和改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朗读教学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

一、误区分析1. 单一朗读方式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仅仅注重学生的机械朗读,而忽视了朗读的表情和语调。

学生们通常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字一句地朗读课文,缺乏了对情感、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这样的朗读方式往往使学生朗读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较难达到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2. 缺乏语音训练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综合素质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的语音训练通常被忽视。

对于一些普通话或方言发音不准的学生,老师往往只能通过口头纠正,无法进行有效的系统训练。

这样一来,学生的语音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朗读效果。

3. 忽视情感表达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而忽视了情感的表达。

朗读是一种情感的传递,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唤起读者的共鸣。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朗读时缺乏情感的表达,导致朗读效果差,无法真正传达出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4. 缺乏文学知识的引导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忽视了对于课文背后的文学知识的引导。

学生对于课文的背景、作者、文学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的朗读就容易陷入空洞和机械。

二、对策提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

可以从模仿声音、表情、体态、语气等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老师也可以结合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一、教学误区1. 偏重机械朗读,忽视情感表达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偏重于要求学生机械地朗读课文,忽视了对学生情感表达的指导。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与否,而忽略了对语文课文情感表达的需求,导致学生朗读的生动性不足,影响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 缺乏个性化指导,平铺直叙在教学中,一些老师缺乏对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指导,对朗读内容进行简单的口型、语调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语文特色,导致学生朗读内容平铺直叙,缺乏生动感和表现力。

3. 忽视文学品位培养在朗读教学中,有些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文学品味的培养,只求学生能够朗读,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朗读中缺乏对文章背后的情感把握和艺术欣赏。

二、对策在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情感表达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时能真切地理解和表达文章的情感,增强朗读内容的生动感和表现力。

老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情感培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强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2. 个性化指导,丰富朗读表现形式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化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丰富表现形式,使朗读更富有生动性和表现力。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朗读中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表达,让学生在朗读中展现个性。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学品位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品质。

老师可以通过解读文章、讲解背景和引导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文学品位的培养。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但通过有效的对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阅读教学中常见朗读误区及对策思考

阅读教学中常见朗读误区及对策思考

阅读教学中常见朗读误区及对策思考案例一:急于求成,忽略过程“画家乡”教学片段:教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以集中识字方法检查生字掌握情况,且生字单独呈现。

下一步学课文。

先出示一填空题:的家乡在(),接着问,你喜欢谁的家乡?喜欢哪段读哪段。

要求孩子们打开课本,展示出来。

结果可想而知,第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喜欢京京的家乡。

于是,便读起来,时有读破句,读错字,添字、漏字的情况发生。

一段话读下来费时很多,老师感觉很无奈。

接下来的几段就干脆叫上自己心目中读得流利的孩子完成。

这些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其余小朋友可就不安分了,没几个认真听的,全都是责任田到户——各干各。

最后老师说:“今天我们只到一个地方玩。

”要孩子重点领悟海边的家乡。

先个别读,老师一看还读不正确、流利,于是就让齐读。

会读的那几个特别大声,不会读的,都压抑着不敢放声。

【反思及对策】“画家乡”这一课中,要求两会的字有十二个,四会的字有六个,文章共七段,分别写了五个小朋友的家乡。

课文生字多,篇幅长,不容易读正确、通顺。

本案例中,生字孤立的出现,不易学生认读,加之认读后没有识记的过程,留下的印象就非常模糊。

如此一来,生字都没有过关,读通句中的长难句及段篇对学生而言真是难上加难了。

在低段教学中,忽略拼音的回生,简化生字新词音形义教学的有效融合,轻视长句的朗读指导等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一味地想疾步运用中年级的教学步骤,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初读课文后,首先,要根据学情,攻克识字重点。

生字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生字以词的形式亮相;其次,在初识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这其中要努力激发学生识字热情;再次,练读长句、难句。

这篇课文中下面四个长句子要加以训练:1.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2.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3.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4.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对策,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

一、朗读教学的误区:1. 重视速度而忽略准确性在朗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过分追求快速朗读,而忽略了准确性。

他们认为朗读要求快速,读得快就是读得好。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朗读的目的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准确地表达语音语调,词汇和情感。

重视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2.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在一些朗读课堂上,老师往往扮演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朗读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忽视情感表达朗读并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表达文字中的情感。

在一些朗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情感表达,只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而缺乏情感的朗读会显得枯燥单调,难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1. 强调准确性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首先强调准确性而不是速度。

学生应该从语音语调,停顿和语速等方面准确表达文本。

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准确性。

2. 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朗读的乐趣。

3. 注重情感表达朗读中的情感表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朗读的灵魂。

教师和学生应该重视情感表达,通过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用心去体会和表达这些情感,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4. 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朗读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朗读练习,老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角色扮演,音频视听材料等方式丰富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些误区,注重朗读的基本功,更注重大家共同参与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与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早在上个世纪,叶圣陶老先生就指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甚至是公开教学的朗读指导环节中,仍然存着着许多需要规避的误区。

一、朗读指导呼唤老师的大胆范读
语文课上,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常常缺乏范读引导。

老师只是反复地指名读,再读,齐读……既耗费了许多教学时间,又没有达到老师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比如,有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北师大版一年下册《想飞的乌龟》中的一段话“小鸟越飞越高,白云在乌龟身边飘着,风儿从它耳边吹过。

下面是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小河,地上的房子都变得很小很小。


师:乌龟终于飞上天了,瞧,天上的景色多美啊,你们试着把景色的美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生1:(指名朗读)
师:你没读出景色的美。

小朋友,谁能读出景色的美?
生2:(指名朗读)
师:你还是没读出景美来。

请全班的小朋友读一遍。

生:(全班齐读)
师: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生:(只好再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读不好。

老师自身功力不够,自然在学生面前范读的底气就不足。

2.不愿读。

现代多媒体所提供的音频设备取代了传统的范读,有“录音”就“拿来”,没“录音”就“放羊”。

时间一长,就把“范读”这种最传统也最有效的手段给丢掉了。

3.不了解。

教师范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许多老师不了解低年级孩子的特征,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的语言大都是通过自然观察与模仿得来的。

他们的朗读能力差,但模仿性强,这个阶段学习朗读,教师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

”“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

”因为学生他们的向师性及模仿性,教师无疑是学生最好的模仿对象及学习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甚至是口头禅,学生都对其及其敏感。

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当学生读错了字音时,教师适时地纠正,用准确的语言教孩子读正确;当学生读诗歌读得不流利,没有节奏时,教师适时地范读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当学生的语言不规范时,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也是良好的示范,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使学生自觉地在浓浓的情感世界里体验、品味,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乐趣。

二、朗读指导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

在课堂中,经常见到有些老师光重视了读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读的情感体验。

比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比本领》一文中,梅花鹿心理活动的一句话:“他一口气跑到果树下,得意扬扬地想:‘还是我的本领大。

’”时是这样指导的。

师:读梅花鹿当时心理的想法时要读出什么样的感觉?
生:得意扬扬。

师:哪位同学能用得意扬扬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生:(用比较平淡的语气读。


师:你们听出得意扬扬了吗?
生:没有。

师:谁得读得更傲慢一些?
生2:(声音大了些。


师:得意扬扬的语气应该还要再重一些。

生3:(声音很响亮,有点像吵架)
师:好。

把得意的表情做出来。

下巴抬高些,眼睛从上往下斜一些看对方,这样一定能读得更好。

请看老师范读。

(师表演读)
师:谁来试试?
生4:(模仿得很像)
师:很好。

全班同学都像他这么读。

生齐读。

案例中的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技巧的训练:“请你把这句话读重些,把得意的表情做出来,下巴抬高些……”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只是讲究技巧、机械的模仿,而不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自然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要提倡“个性化”避免“模式化”,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不是要培养节目主持人,也不是要培养播音员,不能光进行纯粹的技能训练。

朗读既是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也是理解、感情课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进行朗读指导之前,要让孩子钻研文本,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历经一个产生“感情”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

例如,上面的案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得意扬扬”的意思,可能通过语言描绘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情境、角色之中,身临其
境,感同身受,产生了特定的情感体验。

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得意的语气,学生会读出不同的“得意”,有的强调“还是”,有的突出“本领”,有的凸显“大”,有在更在意“我”。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者予以必要的点拨、指导。

这样的朗读教学,才真正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朗读指导个性化的感悟与理解。

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往往会忽视学生对文本的个人感受与理解,而是以个别学生的体会代替全体学生的感受,没有给学生留足充足的时间,潜心读书,体会情感。

这是北师大片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的一个片断“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一位老师是这么指导的。

师:谁来说说体会?
生1:我从“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这些动词感受到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师:(对生1)说得真好啊,请你来读一读吧。

生1读(读得很好,突出了这些动词。


师:读得真好,全班同学都像他一样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齐读)
分析以上案例,老师面对可能生成多元答案的问题,却只请了一个同学谈体会;接着又请了这一个同学来朗读。

以这个学生的“点”,代替了全体学生的“面”。

可能是因为,学生1的体会听起来很有道理,或者和老师的预设很接近;也可能是因为。

学生1刚好又有一定的朗读水平,于是老师就认为已经不需要再指导了,很快地结束了这一环节。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让个别的孩子站起来朗读,只是对全体朗读的一种“抽样调查”,因为个别孩
子的朗读水平,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所以要求全班“像他这样读”,是要坚决摒弃的。

像这位老师这样不要过程,只要结果是完全行不通的。

学生还未充分地思考与练读,就让学生汇报收获,展示朗读,这是不可取的。

朗读应该是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受的外在表现,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就没有意义。

所以,在开始朗读指导之前,要让孩子充分地接触文本,产生感受,交流感受,并在交流中提升感受。

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必须亲历亲为,一遍又一遍地实践,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们提倡“潜心涵咏,先练后读”。

在阅读课上,把指导朗读的时机后移,创造机会,留足空间,让每一个孩子沉浸到文本里,反复地去练读,去倾听自己的声音,调整自己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并掌握这种“以读悟情”的阅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