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案: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高中历史教案: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大革命的蓬勃发展。

回答1~4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首要前提是()A.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中共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2.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3.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中心议题是()A.与共产党政府问题B.北伐打倒军阀问题C.建立广东政府问题D.国民党改组问题4.下列关于五卅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建立了反帝统一战线②引发了省港大罢工③检验了各革命阶级④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

回答5~6题。

5.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性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迫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6.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7.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实行国共合作,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也存在着缺陷,缺陷主要在于()A.没有提出保持党独立性的方针B.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C.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D.帮助国民党扩大组织8.两党合作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但这种共同的政治基础还存在原则上的区别,其根本原因是()A.斗争目标不同B.斗争方式不同C.阶级立场不同D.世界观不同9.毛泽东曾特别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B.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C.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D.具备反帝反封建的原则10.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①聘请外国军事教官②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③开设自然科学课程④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④11.1924年,促使北方政局出现有利于革命重大变化的事件是()A.孙中山北上B.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C.直系军阀下台D.国民革命军北伐12.在国民党“一大”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冯玉祥北京政变考纲对此目内容没有作重点要求,只了解下列这些内容就行了:1924年冯玉祥囚禁总统曹锟,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电邀孙中山北上。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此目内容考纲也没有作重点要求,只了解下列这些内容就行了:1.了解北上宣言的内容: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2.掌握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①对内:结束军阀统治。

②对外:反对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

(三)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是本目的重点内容,必须从背景、斗争情况、意义等方面很好地掌握。

1.背景: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日英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

2.上海斗争⑴三罢斗争:中共领导,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统—领导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⑵反帝要求: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偿、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

⑶结果:①帝国主义高压、分化之下,上海总商会退出罢市,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

②工人阶级为保实力,在帝国主义承认工会合法权利、增加工资、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等条件下停止罢工。

3.扩展⑴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都支持上海反帝斗争。

⑵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

它坚持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

4.历史意义:①掀起了全国反帝斗争的新高潮。

五卅运动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全国各阶级、阶层是个总动员,普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

②给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

③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④在五卅运动中各阶级作了充分地表演,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提供了客观依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伟大的实践。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依据教材内容掌握一些重大史实:1.1925年两次东征⑴起因: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陈炯明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高一历史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北阀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 难点:北阀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 北伐战争1. 背景北伐战争的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某某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北伐战争的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X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某某国民政府,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X作霖。

主要战场:某某、某某。

4.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X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5. 经过(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某某,连克某某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某某,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某某。

(3)迁都某某: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某某迁到某某,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X作霖: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某某,奉军被迫撤退;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占领某某。

6. 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工农支持: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将士奋勇: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X先锋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高一历史6.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6.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案人教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案【本章教学目标】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以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起点,国民革命运动逐步兴起。

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国民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它既是工农运动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大革命的风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随着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的矛盾将要解决之时,统一战线内部的资产阶级右翼势力与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相勾结,走向分裂和背叛革命的道路。

中共由于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知识点拨】一、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1.国共合作方针确定的背景。

第一,一战后,欧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中国在政治、经济上进一步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

第二,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庞大,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认识到,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比较少,要想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望,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包括最可靠的同盟军——广大农民,还有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建立起革命的统一战线:第三,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1)理论方针上的指导。

即: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要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盟,同时要“绝对”保持无产阶级“运动的独立性”,这一理论成为殖民地国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2)实践上的帮助。

在国共实现合作的过程中,马林起了重要作用,为促成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①考察了中国革命形势,认定只有国民党才是可以联合的革命政党;②积极同国民党接触,曾亲往桂林同孙中山会晤,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共产党实行合作;③说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接受“党内合作”的方式,直到最终促成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军阀混战情况。

2.了解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3.掌握国民会议运动。

4.掌握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5.掌握两次东征。

6.了解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爱国热情。

并教育学生,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这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2.通过国共合作的有关史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

三、能力目标1.正确评价不同时期孙中山为救国救民所做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五卅运动中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问题。

四、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孙中山《北上宣言》、总理遗嘱等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的课内思考题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是重点。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北方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坚忍不拔的人格精神。

在这一内容中,教材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北上及国民会议运动的目的,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国共合作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把立志反帝作为革命的第一目标。

同时,教材还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不幸于北京病逝的情况。

通过这一内容的讲述,学生能更进一步地感受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及其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所奉献出的一切。

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举国哀悼、万众悲痛的场面。

(2)五卅运动是重点。

五卅运动作为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有着重要地位。

在运动中,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事件;在运动中,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这一组织充分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性质。

【精品】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突破 9-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教案 新人教版

【精品】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突破 9-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教案 新人教版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条件①必要性:二七罢工的教训使我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可能性:“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威信,南方有根据地;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成分复杂,应当改组,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其合作;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方针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但是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大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4)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5月,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京政变(1)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各派军阀混战,北洋军阀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2)经过:1924年,直系军阀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北京政权,史称“北京政变”。

政变后冯玉祥宣布脱离直系军阀,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

为对抗直系势力,冯玉祥又邀请段祺瑞、张作霖来北京。

(3)结果:北京政权落到段祺瑞手里。

3.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1924年冬,孙中山北上并发表宣言,提出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求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宣言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支持。

国民会议运动开展起来。

4.五卅运动(1)导火线:1925年,日本制造“顾正红事件”,英国制造五卅惨案。

(2)重大事件: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学习目标]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可能性、必然性。

2.掌握中共初期的活动、斗争情况和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正确评价陈独秀的功过。

3.掌握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过程,分析革命统一战线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

4.理解并掌握国民大革命的基本线索,正确认识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阶段特征]中共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进攻下失败。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

国民革命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它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行中,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右倾错误,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1.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有五个前所未有的特点:(1)国共两党合作,四个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形成,是国民革命的起点。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这场大革命,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

(2)中共直接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使这场革命的群众基础空前扩大。

(3)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空前规模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

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大进步,是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所不能相比的。

(4)国民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振全国。

【教育学习文章】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1924年初——1927年7月)【本章重点知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必要性)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可能性)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

(外部条件)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A、时间:年B、召开地点:c、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领导的合作,建立。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复习教案讲解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复习教案讲解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复习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一、知识体系1.从发展阶段来看,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2..从国民革命内部发展情况来看,可以表述为二、阶段特征1924-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革命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突出的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潮。

三、重点难点重点: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

剖析:国共合作的条件:①中国共产党从二七罢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当时,坚持革命,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

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他的领导人孙中山几经挫折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下,也真诚地欢迎中共同他合作,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

③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

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会上确定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阶级联盟的政党。

重点:新三民主义及其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剖析: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作了适应时代潮流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普遍平等。

高三复习《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案

高三复习《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案

高三复习《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黄冈中学李文雄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的勾结。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的功绩,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大革命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之下。

但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建设强大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血的教训将使中共逐渐走向成熟。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大革命失败和历史功绩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概括、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师课前设问:请同学们简述北伐战争期间大好形势的表现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生:回顾所学知识作答师引入新课: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军阀统治即将崩溃,大革命看起来发展迅猛,形势一片大好,大革命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任务的完成似乎指日可待。

那么这场大革命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从而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呢?请大家跟我一同学习《国民革命的失败》(板书课题)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墙脚。

帝国主义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已无药可救,于是按照其一贯的对华政策,一方面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另一方面积极干涉中国革命,企图破坏中国革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列强干涉中国革命的表现。

生:看教材、归纳、回答师:(板书后引)帝国主义一方面扶植军阀镇压中国革命,另一方面将炮口对准中国革命,中国革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除此以外,革命阵营内部也隐藏着矛盾,潜伏着危机。

师问:同学们回顾一下,北伐战争开始前革命阵营内曾出现过哪些不和谐因素?生答:国民党“一大”讨论国了党改组问题时曾出现国民党右派反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反对实行国共合作的现象。

高三历史教案-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最新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目标提示][知识目标] 国共合作的条件、方针;中共三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黄埔军校建立。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正确评价不同时期孙中山为拯救中国的探索和得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加速中国反帝反封斗争的步伐,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了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难点体悟]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1)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①民族主义:旧民族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②民权主义:旧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体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博爱”等空洞口号;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③民生主义:旧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有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或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无法实现;反之,只有方法、手段,而无纲领和目标,再好的方法、手段也是空的。

正如毛泽东说的:“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学法建议]在掌握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时从国、共两党的性质出发综合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与相同点。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本章重点知识】国共两党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一、开始标志:国共次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A、时间:年B、召开地点:c、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领导的合作,建立。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

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①时间:年初②地点:③中心议题:讨论问题④大会主席: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若干是一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高一历史6.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6.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教案人教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教案【知识点拨】大革命的失败1.大革命失败的过程①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孙中山逝世后,以邹鲁、谢持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在上海另立“中央”,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

进行排斥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活动。

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也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人士。

此后蒋介石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

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局部失败“四·一二”政变标志着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蒋介石右派集团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敌人。

大革命在蒋介石控制地区遭到失败,国共合作在局部地区破裂。

③“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

汪精卫等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①失败的主要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②大革命的作用:首先,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这些都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③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高一历史6.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6.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知识点拨】1.冯玉祥北京政变①起因:冯玉祥受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又因吴佩孚克扣他的军饷,同吴佩孚的矛盾越来越大。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冯玉祥任第三路军总司令,战事在山海关一带进行。

②政变经过: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将溥仪逐出皇宫;宣布脱离直系,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

③北京政变的实质:北京政变是在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北洋军阀内部分化的结果。

北京政变是一次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不是一次革命。

北京政变说明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2.孙中山北上①原因: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产党和人民支持孙中山北上;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

②孙中山北上的影响:孙中山北上时发表了北上宣言,提出“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随着孙中山北上,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

3.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涨①五卅运动起因:上海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又制造五卅惨案。

性质: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

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三罢斗争,成立反帝统一战线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帝国主义对运动进行破坏,上海总商会退出罢市,工人阶级为保存力量停止罢工。

意义: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②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是这次全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

它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①背景及经过:1925年,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精品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精品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一、阶段特征本单元从1924年的国共合作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历时4年。

1、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2、具体特征:政治:①国共实现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年幼的中共在探索中遇到了重大挫折,即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进程被打断,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革命的两大指导思想。

军事:一战后,军阀混战,战祸波及全国;北伐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外交:①一战后,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共和国民党先后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②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二、重要历史概念1、国民革命的内涵: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即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成为其主要目标。

2、右倾机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

其表现形式是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

他们或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

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右倾机会主义是阻碍革命的绊脚石,对革命危害极大。

三、重要历史知识1.革命统一战线习题1: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这种抗争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⑴.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⑵.历史必然性: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②.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③.以前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都相继失败,这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④.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⑤.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国人民实现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⑶.影响:①.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教材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教材分析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引言分析本章引言共三段,分两层意思:第一层,阐述大革命兴起的背景。

第一段叙述国际背景,指出:华盛顿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既以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中国封建军阀的方式来争权夺利,又互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第二段叙述国内背景,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但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帝国主义还策动军阀混战,造成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面。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二层,叙述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推动,以及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胜利,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的力量是不够的。

然后,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在统一战线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兴起了。

但是,这次大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这里强调的是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第一节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国共合作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三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黄埔军校的建立。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通过讲述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使学生认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的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讲述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使学生认识:国共两党的纲领若干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共产党人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必须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通过学习孙中山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的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思考,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1924年初——1927年7月)【本章重点知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必要性)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可能性)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

(外部条件)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A、时间:年B、召开地点:c、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领导的合作,建立。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①时间:年初②地点:③中心议题:讨论问题④大会主席: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若干是一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B、同意以身份加入。

⑥意义:A、标志着的实现和的正式建立;B、全国的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实现和的最高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4、黄埔军校的建立:①条件:和的帮助②时间:年③军校领导人: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④特点:把与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和。

⑤意义:为建立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冯玉祥北京政变①背景: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

B、各派军阀在操纵下,为争夺相互混战。

自1920年以来,先后进行了战争,第一次战争,第二次战争;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运动。

c、“,”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②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A、时间: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B、过程:囚禁总统,推翻控制的北京政府。

c、结果:冯玉祥宣布脱离军阀,把部队改名为;邀请北上,商议中国问题;为抗拒势力,请、来北京;北京政权落到手里。

2、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①孙中山北上和北上宣言:A、时间:1924年B、内容:对内要消灭势力,对外要消灭的势力。

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发起一个对内要求,对外要求、废除的运动。

③孙中山逝世:年3月12日在逝世。

3、五卅运动①原因: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在制造。

②主力:③性质:运动④领导机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⑤结果:A、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运动。

单独退出罢市,被迫退出。

(典型的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工人阶级处于的境地。

B、影响最大的是:领导机构是;特点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次,给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⑥意义:是大革命时期运动的高潮,给和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准备了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①背景:军阀在和的支持下准备进攻,推翻。

②经过:两次——对象是。

③主力:学生军,得到了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④结果:全歼叛军;统一了广东、广西。

⑤意义: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奠定了基础。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直奉军阀联合,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直系,奉系①原因:运动的发展;的支持。

②后果:直奉军队一方面进攻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地区;一面准备南下进攻。

2、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年)①目的:打倒,推翻,统一。

②对象:、、三派军阀③主要战场:A、两湖战场:占领湖南,攻克湖北和,占领;消灭主力。

B、江西战场:消灭主力,占领。

c、福建战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

④结果: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进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迁到,一时成为革命的中心;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的部队会师;从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

3、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①原因:北伐战争得到了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的蓬勃高涨。

②表现:A、两省工人成立,组织了。

B、为迎接北伐军进入,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次武装起义在、的亲自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写下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c、三省都成立了省,尤以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发表《》,热情歌颂农民运动。

4、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①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A、原因:胜利进军和的高涨,打击了的基础。

B、惨案:惨案、惨案、惨案。

②各地人民进行斗争,成果最大的是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和英租界。

(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①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上扫吴,东进灭孙,最后灭张,统一全国。

②广大的大力支持:组织工人随军出征;工人举行总罢工。

③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起了作用:为第四军赢得“”称号。

四、国民革命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干涉:①原因: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脚。

②表现:1927年炮轰,制造“惨案”。

2、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①中山舰事件,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②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领导机关。

③影响:蒋介石夺取了和的领导权,为以后发动准备了条件。

3、“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①蒋介石的政变准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以后,蒋介石到上海,勾结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与汪精卫密谈“分共”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A、时间:年4月12日B、地点:c、发动者:D、结果:著名共产党员、、先后牺牲;927年月日在成立了国民政府,与国民政府对抗。

③在北京袭击大使馆,杀害。

④“七一五”反革命政变A、背景: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先后发动反革命叛乱。

B、经过:年7月15日,在召开国民党中央“”会议,正式决定同决裂;以“,”为口号,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c、影响:标志全面破裂,失败。

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①性质:共同领导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②功绩:A、上推翻了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

B、为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

③失败原因:客观上,过于强大,进行联合绞杀;叛变革命。

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和;以为代表的和代表的妥协退让,在革命后期犯了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尤其是对的领导权。

④教训:必须坚持对革命的;必须掌握,坚持。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时代特征①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并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下失败。

②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它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行中,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2、关于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当时力量还很弱小,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容易被国民党接受;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的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也有利于推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从而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四个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

②“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保持着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3、关于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手段。

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正如毛泽东所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4、关于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主义的内容①旧三民主义主要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②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权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普遍平等。

③旧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这样新的民生主义就和“扶助农工”的政策紧密结合起来。

④由于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其基本原则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即它是反帝反封建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孙中山一生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894年-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创立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领导辛亥革命。

911年-1912年3月创建民主共和国:建立中华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一系列法令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布《告各友邦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