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保存方式

合集下载

审计程序和方法

审计程序和方法

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程序和方法是指用于执行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步骤和策略。

它们是审计过程中的核心,用于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确保审计目标得到达成。

本文将重点介绍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概念、常见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概念审计程序和方法是指审计师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标准,经过分析研究和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检查、测算和评价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关于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的证据,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二、常见的审计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前,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这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流程及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2.实地考察程序:审计师需要亲自前往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相关文件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和内部控制状况,以便在后续的审计程序中获取更多的证据。

3.测试程序: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记录进行测试。

这包括对关键账户余额的抽样检查、对交易的确认和核实、对数据的计算和比对等,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抽样程序:由于审计师无法审核所有的交易和相关记录,通常会采用抽样方法进行审核。

审计师会根据一定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标准,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以推断整体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5.证据收集程序: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

这包括对财务记录的复核、对文件的查阅和复制、对相关人员的询问和确认等,以便在发表审计报告时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应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运用这些程序和方法,审计师可以有效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案件特点和需要,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程序和方法。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审计档案管理规定1.目的:审计档案是集团重要的经营档案资料,为规范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借用、统计、鉴定及销毁等,以利于严守集团机密,根据审计制度对于审计档案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集团总部及下属子公司3.权责部门:3.1集团审计部是审计档案的归集、保管部门,审计部应确定专人负责审计档案的管理。

3.2审计部负责人是审计档案管理的最终责任人。

4.归档:4.1归档范围:4.1.1授权审计报告及审计通知书4.1.2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背景调查资料、财务审计事前分析资料、审计分工、审计时间安排、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报告时间预计等。

4.1.3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过程中收集的审计证据资料,包括财务报表、盘点表、复印的相关文件、资料;审计中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包括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各项内容。

4.1.4审计意见交换稿:包括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的意见交换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相关意见;审计建议调整事项;试算平衡表等4.1.5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的初稿、审计负责人复核后的正式审计报告;4.1.6审计报告批示:集团总裁对于审计报告的最后审批意见。

4.1.7后续审计记录:包括实施后续审计的具体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后续审计报告、审计结果。

4.1.8审计评价:审计人员自我评价、项目负责人项目评价、审计负责人审计报告整体评价。

4.1.9其他:审计档案的保管清册、移交清册和销毁清册等4.2归档要求4.2.1应归档的审计档案,由审计人员按审计项目进行整理组卷,封面项目填写齐全,书写工整、装订牢固、四边整齐。

4.2.2归档的审计档案,必须是不用铅笔、传真纸或圆珠笔等形成的耐久的字迹材料。

5.整理审计项目结束后,归集完整的审计档案装订成册,交由档案管理人员按一年一个流水号,按先后顺序编号,分柜保管。

6.保管6.1集团审计部必须对审计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安全保密。

审计工作中的纸质与电子文件管理

审计工作中的纸质与电子文件管理

审计工作中的纸质与电子文件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纸质文件管理被电子文件管理逐渐取代。

但在审计工作中,纸质与电子文件管理的平衡依然很重要。

本文将从审计文件保存、访问与查阅、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等方面探讨纸质与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及应对之策。

一、审计文件保存审计文件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对于其保存至关重要。

纸质文件保存通常包括合同、报告、票据等各种文件,而电子文件保存则主要通过电脑、云存储等方式实现。

为确保文件保存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备份:纸质文件应根据备份和存档的需要进行分类储存,并定期进行备份。

电子文件可以借助云存储等技术手段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2.分类标记:为方便管理和查找,纸质文件应进行清晰的标记和分类,例如使用文件夹、标签等。

电子文件也需要进行良好的命名和分类,以便日后查找和使用。

二、审计文件访问与查阅审计工作需要多人协作,因此,审计文件的访问与查阅具有重要意义。

纸质文件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存放整齐:纸质文件应放置在专门的文件柜中,并按照顺序存放。

避免文件散乱,以免造成无谓的时间浪费。

同时,还需定期整理文件柜,清除过时文件。

2.权限控制:对于重要的纸质文件,应设立权限,限制访问人员。

确保审计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

电子文件管理同样具有以下要点:1.访问权限控制:通过制定合理的用户权限体系,限制对电子文件的访问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可以访问敏感信息,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2.文件共享平台:通过使用合适的电子文档管理软件或平台,实现文件共享与协同编辑,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的便利性。

三、审计文件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审计文件作为重要的商业机密,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必须得到重视。

对于纸质文件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保证纸质文件的物理安全,采用锁具、监控等手段,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和窃取重要文件。

2.合规管理: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审计文件进行合规管理,避免因为违规管理导致的数据泄露和风险。

注会《审计》知识点: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保存

注会《审计》知识点: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保存

注会《审计》知识点: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保存为了方便备战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

针对同一财务信息执行不同的委托业务,出具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其视为不同的业务。

二、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限届满前删除或废弃任何性质的审计工作底稿。

(一)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

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二)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无论修改或增加的性质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记录下列事项: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档案中可能包括以前年度获取的资料(有可能是10年以前)。

注册会计师应视为当期取得并至少保存10年。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一)项目组成员实施的复核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包括项目合伙人)复核经验较少人员的工作。

复核工作应当由至少具备同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

企业审计报告保存多久有效

企业审计报告保存多久有效

企业审计报告保存多久有效一、背景介绍企业审计报告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全面审查和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审计报告的保存与有效期相关,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合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企业审计报告保存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审计报告的保存期限审计报告的保存期限是指企业在完成一次审计后,应该将相关文件和材料保存的时间。

一般来说,审计报告的保存期限会有一定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证明材料,保存期限为十年。

三、审计报告保存的意义审计报告保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合规经营审计报告是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依据。

保存审计报告可以有效监督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经营活动,防范和避免潜在的违法行为。

2. 决策参考审计报告也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保存审计报告可以供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查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判断。

3. 法律维权审计报告保存可以作为企业法律维权的重要证据。

如果企业发生争议或纠纷,审计报告可以作为证明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的依据,为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

4. 历史记录审计报告也是企业的历史记录。

保存审计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回顾过去的经营情况和决策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保存方式和建议为了确保审计报告能够有效保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和建议:1. 电子档案存储将审计报告和相关文件建立电子档案存储,存储在安全可靠的服务器上,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2. 纸质档案保管对于纸质审计报告和相关文件,可以采用专门的档案保管室进行存储,设立有效的存档管理制度和档案检索机制,确保能够随时查阅。

3. 确认保存期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需要明确审计报告的保存期限,并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确保合规保存。

审计简答题部分-第一章(自动保存的)

审计简答题部分-第一章(自动保存的)

审计简答题部分第一章:审计概论1.【41】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1,审计的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2.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3.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5.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6.审计的本质,概括为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2.[42]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机构独立.机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尤其是不能成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否则,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就失去了意义.机构独立还表现在审计机构应该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组织上的行政隶属关系.机构独立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关键.2.业务工作独立.业务工作独立首先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与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3.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保证机构独立和业务工作独立地物质基础.如果审计机构没有一定的经费或收入受制于被审计单位或与其相关的其他单位,审计的独立性就无法保证.3.[42-43]简述审计的特征答:审计的特征就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它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方面.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机构独业务工作独立和经济独立.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4.[46]简述详细审计阶段的特点答:1.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2.审计的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3.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股东;4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即对有关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周密\详尽地逐笔审计与核查.5[47]简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的特点}答: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2.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3.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有股东和债权人。

审计档案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审计档案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审计档案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审计档案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审计档案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档案管理的内容1.立项性文件材料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文件性材料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有:如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函,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有:审计回访,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

再具体细分还有很多内容,如审计项目按其内容划分的有:财务收支审计业务档案,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档案,建设工程审计业务档案,专项调查审计业务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业务档案等;从审计档案保管的期限上划分:又分为永久(无期限)保存,长期(时间为16—50年)保存和短期(时间为15年以下)保存。

审计档案管理方法下面简要介绍三种操作方法:(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即手工操作法。

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即手工操作法是当前审计档案管理的一种主要方法,它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坚持实行《档案法》所规定的统一标准,收集审计资料要齐全,立卷次序要规范。

审计综合人员在收集整理审计档案资料时要认真审核,按照具体审计项目的内容进行筛选归类,如财务收支审计类,经济责任审计类,建设工程审计类等,切忌“一锅煮”和“打捆式”归类。

(二)审计档案微机管理法。

运用微机管理档案不仅能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存放空间,保护档案原件,还有利于保密和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三)人工、微机相结合操作法。

审计档案的立卷,就是要把审计工作程序中形成的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文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卷,存放在指定位置。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审计档案管理方法〔试行〕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标准全区银行审计档案管理,保证审计档案质量,发挥审计档案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那么】、【机关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和全省相关规定,结合我区银行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审计档案是指银行在审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纸质、磁质、光盘和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专项文件材料,是记录和反映银行审计专业活动的原始凭证,是银行档案的重要组成局部。

第三条银行审计档案实行省农村信用联社统一指导,各旗县级法人机构分级管理。

第四条银行审计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审计档案的收集、管理、移交等工作。

第二章审计档案的形式、收集范围、保管期限与密级第五条审计档案在形式上可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纸质档案是以纸为介质保存的审计档案,电子档案指以磁盘〔带〕、光盘、缩微胶片等电子信息载体为介质保存的审计档案。

第六条审计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结论性文件材料、证明性文件材料、立项性文件材料和其他备查文件材料等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结论性文件材料〔一〕审计报告或综合审计报告〔含签发稿〕;〔二〕审计意见书及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意见书的反应意见书面材料;〔三〕审计通报、经济处分、纪律处分建议等处理决定及相关证明材料、审计处理决定通知书的送达回证〔或送达确认凭证〕、被审计对象及有关责任人执行审计处理决定的反应意见等书面的有关材料;〔四〕审计建议书及审计建议执行情况等材料;〔五〕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及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反应意见书面材料;〔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审计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等资料;〔七〕后续审计结果情况。

第二局部:证明性材料〔一〕审计调阅资料清单;〔二〕现场审计座谈会纪录;〔三〕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明材料,相应的取证材料附在取证材料后面;〔四〕审计事实确认书及相关取证材料,相应的取证材料附在取证材料后面;〔五〕审计谈话记录;〔六〕审计询证函;〔七〕现场审计签证单及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等资料。

日志审计解决方案

日志审计解决方案

日志审计解决方案概述:日志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用于监控和记录系统、应用程序和网络设备的活动。

通过对日志进行审计,可以检测潜在的安全威胁、追踪恶意行为和满足合规性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日志审计解决方案,包括日志采集、存储、分析和报告。

1. 日志采集:日志采集是日志审计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采集日志:1.1 系统日志:采集操作系统生成的日志,如Windows Event Log或者Linux Syslog。

1.2 应用程序日志:采集应用程序生成的日志,如数据库日志、Web服务器日志等。

1.3 网络设备日志:采集网络设备(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生成的日志。

2. 日志存储:日志存储是将采集到的日志保存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以供后续分析和查询。

常见的日志存储方案包括:2.1 本地存储:将日志保存在本地磁盘上。

这种方式适合于小规模环境,但不适合长期存储和大规模环境。

2.2 远程存储:将日志发送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存储。

这种方式可以集中管理和备份日志,并提供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3. 日志分析:日志分析是对采集到的日志进行结构化处理和分析,以发现异常活动和潜在的安全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日志分析技术:3.1 实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日志流,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关联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来源的日志,可以关联相关事件,发现隐藏的攻击链和异常行为。

3.3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用户的登录、访问和操作行为,可以检测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异常操作。

3.4 威胁情报分析:结合外部威胁情报,对日志进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已知的攻击模式和恶意IP地址。

4. 日志报告:日志报告是将分析结果以易于理解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安全团队和管理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日志报告技术:4.1 实时报警:通过设置阈值和规则,当发现异常活动时,及时发送报警通知给相关人员。

4.2 定期报告:定期生成报告,包括安全事件统计、趋势分析和合规性报告等。

审计档案的整理

审计档案的整理

审计档案的整理摘要:一、审计档案的重要性1.审计工作的基础2.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二、审计档案的整理要求1.规范审计工作底稿2.确保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3.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关联性三、审计档案的归档与保管1.归审计机构所有2.保密性要求3.保存时间规定四、审计档案整理的实用技巧1.明确整理流程与责任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3.持续优化整理方法正文:审计档案的整理是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审计工作的质量,更是审计报告的基础。

整理审计档案的目的在于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审计报告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审计档案的重要性1.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它记录了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内容。

一份详实、准确的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为撰写审计报告提供有力支持。

2.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整理审计档案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审计档案还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过去的审计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审计档案的整理要求1.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为了保证审计档案的质量,审计人员需遵循审计准则要求,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和内容。

具体包括: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充分记录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关键证据;保持底稿的条理清晰和易于理解。

2.确保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在整理审计档案时,要确保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这需要他们在审计过程中严谨细致,对获取的证据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审计档案的真实反映审计结果。

3.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关联性整理审计档案时,审计人员要注重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关联性。

他们需要将底稿中的关键证据和审计报告中的结论相互印证,确保审计报告能够基于审计档案得出。

三、审计档案的归档与保管1.归审计机构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档案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归审计机构所有。

审计报告保存

审计报告保存

审计报告保存方案设计审计报告保存方案设计一、前言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参考。

为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方便审计人员、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投资者查阅,建立一个合理、规范的审计报告保存方案是必要的。

二、保管原则和控制要点1. 保管原则(1)保密原则。

审计报告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必须确保保密性。

企业应加强内部保密管理,明确保密责任人,落实保密措施。

(2)完整原则。

审计报告保存应确保全文保存,不得随意删改污损。

(3)时效原则。

审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保存。

2. 控制要点(1)建立专门的审计报告保存室,并派人负责管理。

(2)制定文件管理制度,规范审计报告保存、借阅、调阅等管理行为。

(3)对于重要的审计报告应采取电子化保存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不易丢失。

(4)制定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审计报告数据不外泄。

三、保管期限审计报告保管期限分为法定保管期限和自定保管期限。

1.法定保管期限审计报告的法定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1)企业经审计报告原件:村、社区、居委会保管1年,企业保管3年。

(2)中小企业经审计报告原件:村、社区、居委会保管6个月,企业保管3年。

(3)税务机关、外交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海关、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位的审计报告原件保管10年。

2.自定保管期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制定自定保管期限。

自定保管期限应当比法定保管期限长,但不超过20年。

四、审计报告备份和销毁1. 审计报告备份对于重要的审计报告,应进行电子化备份。

备份应保存在专门的备份服务器上,并定期进行备份维护。

2. 审计报告销毁审计报告保管期限届满后,应按照规定进行销毁。

对于纸质审计报告,应在进行复印备份后进行销毁。

对于电子化审计报告,应进行数据安全删除、磁介质物理销毁等处理方式进行销毁。

五、总结建立规范、科学的审计报告保存方案,是企业保证审计报告内容真实、完整、可靠的重要措施。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档案的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档案,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系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档案进行的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和利用。

第四条内部审计档案实行谁审计谁立卷、审结卷成、定期归档的责任制度。

第五条审计档案主要以审计项目为对象立卷,经济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以被审计人为对象立卷。

第六条内部审计档案的立卷工作内容包括:编制案卷封面、卷内文件目录,内审文件材料与审计底稿整理,案卷的装订。

1.内审档案的案卷封面内容包括:标题、编号、立卷时间、保存期限、立卷人、复核人。

(1)标题:内审档案标题统一为:“内部审计档案”。

(2)编号:各内部审计部门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编号规则,编号可按专项审计、例行审计、审计时间顺序等进行。

编号规则在本规定实施一个月内报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部备案,有变动时在变动后一个月内重新报备。

(3)立卷时间:为内审项目结束,内审资料整理归档的时间。

(4)保存期限:长期或永久。

(5)立卷人:为项目审计人员。

(6)复核人:为审计项目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

2.卷内文件目录根据内审档案内容列出内容目录,目录次序按内容顺序填列。

3.应当归入内部审计档案的内审文件材料:(1)审计工作方案;(2)审计通知书;(3)审计公告或审计结果通知;(4)审计报告;(5)被审计单位对自身情况的书面说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经济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项目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审计调查材料、被审计人所任职单位的有关财务资料;(6)审计人员初步情况调查记录、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所依据的公司内部制度名称、法规名称或者法规内容摘要;(7)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问函、复函等文件材料,与具体审计项目有关的举报材料等;(8)审计意见交换记录;(9)审计结果跟踪审计情况;(10)其他应当归入审计档案的文件材料。

财务公司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财务公司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财务公司审计档案管理方法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财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审计材料的归档和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准那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审计档案是指审计稽核人员在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等调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记录材料,材料形式包括纸质、磁质、光盘和其他介质形式。

审计档案是公司档案的组成局部。

第二章管理方式第三条公司审计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那么,公司审计档案工作接受集团审计部和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公司审计稽核部设置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应归入审计档案的审计材料(以下简称审计归档材料);档案部门负责管理审计档案。

第五条审计稽核部门的审计档案管理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公司关于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拟定审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二)按照国家和公司审计档案工作有关规定,做好审计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与保管;按照档案工作有关规定对归档的审计材料进行整理、编目建档、一式二份,作为向办公室移交档案的依据。

(三)按期向办公室移交档案。

第三章归档内容与范围第六条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所形成的审计工程有关的材料应归入审计档案,包括:(一)结论性文件材料:1.审计意见书、内部管理建议书等文件;2.审计报告及有关领导、部门对审计报告的批示和意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3.被审计部门执行情况的反应及后续审计的资料;.其他结论性文件材料。

(二)证明类文件材料:1.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三)立项类文件材料:1.审计通知书;.与审计工程有关的领导批示;2.审计实施方案及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材料;.审前调查记录。

第七条以下文件材料不归入审计档案:(一)未用作审计依据,或未经核实的证明性材料;(二)审计所依据的法规、政策文件中的无关条款及其他参考材料;(三)未经领导审签的文电草稿;(四)其他不应归入审计档案的材料。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审计档案管理方法第一条为标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审计档案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包括纸质、磁质、光盘等)的历史记录。

审计档案是单位档案的组成局部。

第三条审计档案管理是指对审计档案进行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利用和移交等工作。

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接受上级内部审计部门和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和档案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审计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审计工程文件材料应当真实、完整、有效、标准,并做到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五条审计档案由审计组负责收集、整理、立卷,经审计组长审核后移交给派出单位的审计部门。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审计档案的归档、保管、利用和移交等工作。

第六条审计档案采取按照"年度〔终结年度〕-审计工程〔问题〕-保管期限"的方法立卷。

第七条审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一〕结论类文件材料,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计单位或人员对审计报告的反应意见及审计业务会议记录、纪要、复核意见书、审计组的书面说明等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中的文件材料、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及相关文件材料等;〔二〕证明类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或人员承诺书、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应的审计取证单、审计证据〔如财务资料、经济合同、协议、会议记录、纪要、政府采购及招投标材料等〕等;〔三〕立项类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上级审计部门的指令性文件、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举报材料及领导批示、审计实施方案及相关材料、审计通知书和授权审计通知等;〔四〕备查类文件材料,是指除上述材料外,其他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

第八条审计档案按结论类文件材料、证明类文件材料、立项类文件材料、备查类文件材料四个单元顺序排列的规那么立卷。

审计报告的归档

审计报告的归档

审计报告的归档1. 引言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独立检查过程,通过评估和分析来确定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之后所生成的最重要的文件,其中记录了审计过程、结果和建议等信息。

审计报告的归档是指将审计报告保存在适当的位置,以便日后参考和查阅。

本文将介绍审计报告归档的意义和步骤。

2. 审计报告归档的意义审计报告归档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和保存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包含了审计师对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和建议。

通过归档审计报告,可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查阅相关信息。

此外,审计报告的归档还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2.1 法律合规性归档审计报告可以确保组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在一些行业中,审计报告可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并且需要提供给监管机构或客户等相关方。

通过合理的归档,可以确保审计报告的合规性,避免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2.2 证据保全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重要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通过妥善归档审计报告,可以确保证据原始性和保存完整性,当需要提交审计报告作为证据时,可以提供可信、有效的证据支持。

2.3 知识管理审计报告归档也是一种知识管理的手段。

审计报告记录了审计师的经验、评估方法和结论等,通过归档审计报告,可以方便后续审计工作的参考和借鉴,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审计报告归档的步骤以下是进行审计报告归档的一般步骤,具体步骤可能会因组织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3.1 确定归档流程和责任人首先,需要确定审计报告归档的流程和责任人。

归档流程应明确审计报告的归档时机、归档位置和归档人员等,以确保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选择归档位置和工具选择适当的归档位置和工具是保证归档效果的重要因素。

归档位置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服务器或云存储平台等,需要具备安全、可靠和方便查阅的特点。

归档工具可以是专业的文档管理系统或其他可用的工具。

3.3 归档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生成之后,应及时进行归档。

审计的方法

审计的方法

审计的方法审计是指对企业、机构或个人的财务、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独立的检查和评价,以发表审计报告为目的的专业活动。

审计的方法是指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步骤。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审计方法。

首先,审计的方法之一是文件审计。

文件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合同、凭证等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验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在文件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仔细核对各项文件的编制、记录和保存情况,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其次,审计的方法还包括实地核查。

实地核查是指审计人员亲临企业现场,对其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和检查。

通过实地核查,审计人员可以直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人员构成等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

另外,数据分析也是审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规律性问题,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专家咨询也是审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咨询和评审,以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咨询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特殊情况和行业特点,提高审计的专业水平和客观性。

最后,问卷调查也是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可以设计问卷,向企业的管理人员、员工和合作伙伴等相关方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内部的管理状况和问题,为审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综上所述,审计的方法包括文件审计、实地核查、数据分析、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准确和有效。

同时,审计人员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完善和创新审计方法,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审计需求。

审计档案的整理

审计档案的整理

审计档案的整理1. 引言审计档案的整理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估。

审计档案的整理不仅是为了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审计档案的整理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审计档案的整理步骤2.1 收集审计档案审计档案的整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审计文件和资料。

这些文件和资料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协议、银行对账单、发票等。

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收集到的档案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

2.2 整理审计档案收集到审计档案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将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分类、归档和编目。

常见的整理方法包括按照时间顺序、按照业务分类、按照文件类型等。

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整理后的档案能够方便查阅和使用。

2.3 核对审计档案整理完成后,需要对档案进行核对。

核对的目的是确保整理的档案与原始档案的一致性。

核对的方法包括逐一比对、抽样比对等。

核对过程中需要注意核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核对后的档案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

2.4 归档审计档案核对完成后,需要将档案进行归档。

归档的目的是将整理和核对完成的档案进行分类、封存和保存。

常见的归档方法包括按照时间顺序、按照业务分类、按照文件类型等。

归档过程中需要注意归档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归档后的档案能够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3. 审计档案的整理方法3.1 电子化整理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整理方法在审计档案的整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化整理方法包括扫描、OCR识别、文档管理系统等。

电子化整理方法可以提高整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纸质档案的占用空间,方便档案的检索和共享。

3.2 手工整理方法手工整理方法是传统的整理方法,它包括手工分类、手工编目、手工归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每个审计方法的文件夹下须包含两个文件夹,分别存储AO2008版导出的资料包和AO2011版导出的资料包,分别命名为“2008”和“2011”。
“2008”文件夹下应包含:方法正文WORD文档,文件名格式为“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doc”;方法语言AO2008导出文件,审计脚本语言(ASL)导出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func”,SQL语句导出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SQL”;电子数据AO2008导出文件,文件名格式为“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sjfx”。
报送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保存方式
1.各报送单位将报送的所有计算机审计方法按照专业审计类别分别建立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格式为“专业审计类别_报送单位”,如“税收审计_××市审计局”。
2.每个审计方法创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格式为“专业审计类别_报送单位_具体单位_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_作者_年份”,如“税收审计_××市审计局_××县审计局_×××计算机审计方法_张××_2011”。
“பைடு நூலகம்011”文件夹下应包含:方法正文WORD文档,文件名格式为“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doc”;方法语言AO2011导出文件,审计脚本语言(ASL)导出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ASL_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epkg”,SQL语句导出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SQL_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epkg”;电子数据AO2011导出文件,文件名格式为“电子数据_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ep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