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版本科病理学--心血管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学教学课件:心血管系统疾病-1
0小时
2小时
24小时
5、病变:
地图状,贫血性梗死 (1)病理形态变化: 呈动态演变过程。 6h内:无 6h后:苍白 8—9h后:土黄色、地
图形
新鲜心肌 梗死灶
镜下:
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 胞核:碎裂、消失 胞浆: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 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心 肌 梗 死
正常心肌
正常心肌
4d后:充血、出 血带
斑块内钙化
(6)血管腔狭窄 正常冠状动脉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1、主动脉粥样硬化: (1)后壁和分支开口处 (2)腹主A>胸主A>主A弓>升主动脉 (3)早、广、重 (4)管径大、血流急→不易发生血流障碍及
血栓 (5)溃疡、A 瘤
i Xuenong
髂
腹主动
动
脉血栓
脉 瘤
形成
3、颈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40岁以上出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习惯上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炎症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只有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变时才可称为冠心病chd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疾病:
Cerebral Infarction
4、肾A粥样硬化
肾A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 狭窄:
高BP 萎缩
合并血栓形成:
梗死 反复瘢痕 动脉粥样硬 化性固缩肾。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上肢; 间歇性跛行 坏疽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斑块 闭塞 梗死
足 干临床症状:剧烈腹痛、腹胀、发热等 性 坏 疽
(1)常见部位: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 中动脉、Willis环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PPT课件
断为 (2005)
A.肥厚性心肌病
B.心脏肥大(代偿期) ★
C.心脏肥大(失代偿期) D.心脏脂肪变性
E.心肌脂肪组织浸润
• 7.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是(2001,2005)
A.槟榔肝
B.腹壁静脉曲张
C.脾淤血、肿大
D.脑淤血、水肿
E.肺淤血、水肿 ★
• 8.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2007)
A.
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包炎
部位 心瓣膜
心肌间质
心包
特征
其他 病变
瓣膜闭锁缘上疣状 间质内出现风湿
赘生物
小体
瓣膜肿胀、变性、 ①风湿小体位于 脱落;间质粘液变 室间隔和左室后 性、纤维素样坏死 壁上部
马氏瓣
②间质水肿、淋 巴细胞浸润
浆液性和纤维素性 渗出
浆液性—心包积液 纤维素—绒毛心;
恶性高血压
急进性高血压 青少年
数月、急性进展 肾细小动脉
细小动脉坏死、 增生性小动脉炎 早,进行性
急性肾衰竭
形态学
病变主要累及细、小A,引起细小A痉挛、
硬化及内脏病变,其中肾细动脉硬化与高血压 密切相关。
良性高血压可分为三期
1 机能紊乱期 2 动脉病变期 3 内脏病变期
(1)高血压性心脏病(牛心)
在良性高血压,最恒定的表现为肾细小动脉硬化。
(肾细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原发性固缩肾: 双侧对称性肾不 同程度的萎缩。 肾包膜不易剥离, 表面呈现细颗粒 和瘢痕样外观。 皮质内常出现小 的滁留囊肿。
(3)高血压脑的改变
病因
高血压
脑软化
脑病
(脑梗死)
脑小动脉痉挛、 脑小动脉痉挛、
优选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演示ppt
内膜增厚
钙盐沉积
中膜萎缩
第34页,共111页。
3、主要影响
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
第35页,共111页。
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
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
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第36页,共111页。
第37页,共111页。
对机体的影响
2、斑块破裂粥瘤性溃疡形成
3、血栓形成 4、钙化:管壁变硬、变脆 5、动脉瘤形成:可破裂
6、血管腔狭窄(中等动脉)
第18页,共111页。
1、斑块内出血
第19页,共111页。
2、粥瘤性溃疡形成
第20页,共111页。
3、血栓形成
第21页,共111页。
4钙、钙化化
第22页,共111页。
5
、 动 脉 瘤 形 成
1、心绞痛 2、心肌梗死 3、心肌纤维化 4、冠状动脉性猝死
第38页,共111页。
(一)心绞痛
1、概念:冠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增加
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 的临床综合征。
2、原因:冠脉狭窄,有的合并血栓形成/动脉痉
挛;
3、诱因:劳累、激动、寒冷、饱餐
第39页,共111页。
❖ 4、表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
镜观 表层为纤维帽 : 其下为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
脂质等
第12页,共111页。
3.粥样斑块 或:粥瘤
肉眼观:
内膜面灰黄色斑块,高低不平,明显隆 起,并压迫中膜。
切面:
表层为纤维帽,白色质硬,深部为黄色粥 糜样物。
第13页,共111页。
肉眼观
《病理学》第7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系统病理学
❖ 普通病理学介绍概念 ❖ 系统病理学 介绍疾病 ❖ 病因 致病危险因素 ❖ 发病机制 ❖ 病理变化 ❖ 临床病理联系
心血管系统疾病 常见病,死亡率居第一位
发病特点: ①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相对少见。 ②肿瘤少见。
心血管系统疾病 contents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 风湿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瓣膜病 心肌病和心肌炎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heart and vascular system
临床病理系
吕世军教授简介
❖ 吕世军,三级教授,医学博士, ❖ 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病理系主任,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附院病理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
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病理学负责人,潍坊市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 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潍坊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 1983年毕业于昌潍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分配到病理学教研室任教, ❖ 1991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获硕士学位。 ❖ 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 2001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培训英语半年。 ❖ 2002年由教育部选派,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留学1年。 ❖ 2004年被评为院级拔尖人才。 ❖ 主要从事管理及病理学教学、科研、临床病理诊断会诊等工作。讲授硕士研究生《肿瘤病 理学》、《病理学实验技术》,本科、专科生《病理学》,留学生《Basic Pathology》课 程。 ❖ 联系方式:sjlu@ 0536-8462528
内皮下泡沫细胞(Foam cells,FC),SMC聚集
22
fatty spot & plaque
泡沫细胞
3) 形成过程: 脂质↑→Mφ、SMC吞噬 →泡沫C (两种来源)
病理学课件:心血管系统疾病-
泡沫细胞的来源: 1.血中的单核细胞 2.中膜迁入内膜的SMC
2)纤维斑块
肉眼:隆起于内膜表面的斑块,初为淡黄色 或灰黄色,后变为瓷白色
镜下: 1)表层为纤维帽:大量SMC及细胞外基质。 2)深层大量脂质,泡沫细胞,巨噬细胞, SMC。
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可 见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糜粥样物质,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疾病 以左前降支发病率最高 病变呈节段性,粥样斑块多位于心壁侧 分级:Ⅰ级25%,Ⅱ级26%—50%
Ⅲ级51%—75%,Ⅳ级≥76%
冠 脉 粥 样 硬 化 之 粥 样 斑 块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 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 病
血管腔狭窄
成因
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破 裂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后果
动脉管腔阻塞程度加 重甚至供血中断
形成粥瘤溃疡和栓塞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暴露内皮下胶原
钙盐沉积于坏死物中
中膜萎缩,弹性下降在 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发生 病理性膨出
粥样斑块导致
阻塞血管管腔、脱落 形成栓塞、梗死 动脉壁变硬、变脆 破裂造成致命大出血
泡沫C 。
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变分为几个时期:
1)脂纹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4)继发性改变
1)脂纹
肉眼: 动脉内膜黄色条纹或斑点, 平坦或略突出于内膜表面。 镜下: 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 特点: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
胞浆内含多量小脂质空泡
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高倍镜)
2)纤维斑块
肉眼:隆起于内膜表面的斑块,初为淡黄色 或灰黄色,后变为瓷白色
镜下: 1)表层为纤维帽:大量SMC及细胞外基质。 2)深层大量脂质,泡沫细胞,巨噬细胞, SMC。
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可 见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糜粥样物质,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疾病 以左前降支发病率最高 病变呈节段性,粥样斑块多位于心壁侧 分级:Ⅰ级25%,Ⅱ级26%—50%
Ⅲ级51%—75%,Ⅳ级≥76%
冠 脉 粥 样 硬 化 之 粥 样 斑 块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 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 病
血管腔狭窄
成因
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破 裂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后果
动脉管腔阻塞程度加 重甚至供血中断
形成粥瘤溃疡和栓塞
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 暴露内皮下胶原
钙盐沉积于坏死物中
中膜萎缩,弹性下降在 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发生 病理性膨出
粥样斑块导致
阻塞血管管腔、脱落 形成栓塞、梗死 动脉壁变硬、变脆 破裂造成致命大出血
泡沫C 。
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变分为几个时期:
1)脂纹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4)继发性改变
1)脂纹
肉眼: 动脉内膜黄色条纹或斑点, 平坦或略突出于内膜表面。 镜下: 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 特点: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
胞浆内含多量小脂质空泡
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高倍镜)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1、脂纹(fatty streak)
肉眼观:点状或条纹 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 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 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出 口处。
人主动脉内膜肋间动脉开口周 围有略隆起的脂质条纹
1、脂纹(fatty streak)
光镜下:病灶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体 积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 苏丹Ⅲ染色为桔红色。
MCP-1释放,单核细胞 (MC)迁入内膜;
OX-LDL与巨噬细胞表 面青道夫受体结合而被 摄取,泡沫细胞形成。
(EC:内皮细胞,SMC:平滑肌细胞, MPC-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3、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AS中,单核巨噬细胞具有以下作用: 1. 吞噬作用——泡沫细胞形成;
2. 促进增殖作用——促进中膜平滑肌 细胞的迁移和增生;
⑥ 血管管腔狭窄——器官缺血性病变
AS复合性病变(1):斑块内出血
大体:斑块内血管破裂,形 成血肿,致管腔进一步狭窄
镜下:斑块内血管破裂,形 成血肿,致管腔进一步狭窄
AS复合性病变(3):血栓形成(大体标本)
AS复合性病变(3) :血栓形成(镜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及后果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粥瘤(atheroma)
肉眼观: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向内膜表面隆起。切面 可见黄色或黄白色质软的粥样物。 光镜下: ①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 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和钙盐沉积; ②斑块底部和边
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 ③中膜变
动脉粥样硬化(AS)概述
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AS主 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 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 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 特别是发生在心、脑、肾等器官,引起缺血性 改变。 我国AS发病率仍呈上升态势: 1、地域差异;2、年龄差异;3、性别差异。
病理学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病因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 病变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其次:右冠状动脉主干; 再次: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左旋支 • 病变特点:斑块多位于近侧端、分支口处较重。内膜半月状
增厚,管壁变硬,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特别发生继发性改
变时可导致严重后果,如血栓形成阻塞。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6)心肌梗死的分类
①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灶仅累及心室壁内1/3的心肌, 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表现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坏死灶 直径通常<1.5cm。
② 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灶累及心室壁全层或超过心室壁厚 度的2/3以上, 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可在2.5cm以上。此型 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典型的心肌梗死。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多可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发作患者可突然昏倒在地,四肢肌肉 抽搐,大小便失禁,或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大汗淋 漓,很快昏迷。症状发作后迅速死亡。
第二节 高血压
人体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称为高 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 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2) 好发部位 以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最多见,40—50%,最严重;
30—40%,见于右冠状动脉。 • 左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的血液
供应,其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 • 右冠状动脉供应:右心室大部分、室间隔后1/3,左心室后
壁。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二)病理表现 1. 心绞痛(AP):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 增致使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 征。
病理学PPT课件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课件)
链球菌可产生多种细胞外毒素 和一些酶,可以直接造成人体 内组织器官的损伤
二、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期:在心脏、浆膜、关节等处主要发生 结缔组织黏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此病变可 持续1个月。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可见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小 体,风湿小体由成群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构成。此病变可持续2~3个月。
➢ 关节腔内有浆液及纤维蛋白渗出,病变滑膜充血肿胀,邻近软组织内可见不典型的 Aschoff小体。
➢ 急性期后,渗出物易被完全吸收,一般不留后遗症。
(三)皮肤病变
急性风湿病时,皮肤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具有诊断意义。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are):渗出性病变,多见于躯干 和四肢皮肤,淡红色环状红晕。镜下红斑处真皮浅层血管充血, 血管周围水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常1~2天消退。 ➢ 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增生性病变,多见于 肘、腕、膝、踝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结缔组织,质硬、无压痛 的结节。镜下结节中心为大片状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为呈放射 状排列的Aschoff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 细胞浸润。
➢肾脏病变
病理变化
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 面呈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 模糊,肾盂和肾周围脂肪组织增多,亦称原发 性颗粒性固缩肾。
光镜下:肾小球纤维化及相应的肾小管萎缩,间 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病变相对较 轻的肾单位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 扩张。
➢脑病变 • 脑水肿或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由于脑小动脉硬化和 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 • 脑软化(softening of brain),是细小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的 结果,表现液化性坏死。
二、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期:在心脏、浆膜、关节等处主要发生 结缔组织黏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此病变可 持续1个月。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可见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小 体,风湿小体由成群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构成。此病变可持续2~3个月。
➢ 关节腔内有浆液及纤维蛋白渗出,病变滑膜充血肿胀,邻近软组织内可见不典型的 Aschoff小体。
➢ 急性期后,渗出物易被完全吸收,一般不留后遗症。
(三)皮肤病变
急性风湿病时,皮肤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具有诊断意义。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are):渗出性病变,多见于躯干 和四肢皮肤,淡红色环状红晕。镜下红斑处真皮浅层血管充血, 血管周围水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常1~2天消退。 ➢ 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增生性病变,多见于 肘、腕、膝、踝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结缔组织,质硬、无压痛 的结节。镜下结节中心为大片状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为呈放射 状排列的Aschoff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 细胞浸润。
➢肾脏病变
病理变化
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 面呈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 模糊,肾盂和肾周围脂肪组织增多,亦称原发 性颗粒性固缩肾。
光镜下:肾小球纤维化及相应的肾小管萎缩,间 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病变相对较 轻的肾单位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 扩张。
➢脑病变 • 脑水肿或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由于脑小动脉硬化和 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 • 脑软化(softening of brain),是细小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的 结果,表现液化性坏死。
《病理学心血管》课件
长期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 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 心病、脑卒中等疾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过度饮 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 素,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病变、心肌病 变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健康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指除药物治疗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法,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非 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有 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手段。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等,手术 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理学心血管》PPT课件
• 病理学心血管概述 •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
•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病理学心血管概述
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
01
02
03
心脏
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负 责将富氧血液泵至全身各 组织。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组成,负责运输血液。
险。
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
01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无法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的一种状态。
02
心肌肥厚和心脏重塑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理表现,这些改变会
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顺应性下降。
心力衰竭还会引起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导致水肿、呼吸困难
病理学课件PPT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脏、关节和血管最常被累及, 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急性期称为风湿热。急性期过后, 可造成轻重不等的心瓣膜器质性病 变。
临床上除有心脏和关节症状 外,常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 皮下结节、舞蹈症等症状和体征; 血液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 体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等。
MI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 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 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血清心肌酶升高及进行性ECG变化,可并 发心率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 MI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部 分人发病前有附加诱因。
1.类型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CHD虽基本上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但只有 在后者已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机能性和/或器质病变 时,才可称为CHD。
CHD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②心肌耗氧量巨增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
一)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3.吸烟
大量吸烟可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从而 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
烟内含有一种糖蛋白,可激活凝血因子 XII及某种致突变物质,后者可引起血管壁 SMC增生。
吸烟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及血液中儿 茶酚胺浓度升高,这些均有助于AS的发生。
4.能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①糖尿病-TG、VLDL↑;②甲状腺 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症-TC↑ 。③高胰岛 素血糖--SMC↑。
2.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与同年龄组、同性别的人相比较,其动 脉粥样硬化发病较早,病变较重,机制不清。
高血压时血流冲击力较高,同时,高血压可引起内 皮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从而使脂蛋白渗入内膜、单 核细胞粘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粘附及中膜平滑肌细胞 (SMC)迁入内膜等一系列变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 生。
急性期称为风湿热。急性期过后, 可造成轻重不等的心瓣膜器质性病 变。
临床上除有心脏和关节症状 外,常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 皮下结节、舞蹈症等症状和体征; 血液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 体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等。
MI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 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 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血清心肌酶升高及进行性ECG变化,可并 发心率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 MI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部 分人发病前有附加诱因。
1.类型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CHD虽基本上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但只有 在后者已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机能性和/或器质病变 时,才可称为CHD。
CHD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②心肌耗氧量巨增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
一)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3.吸烟
大量吸烟可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从而 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
烟内含有一种糖蛋白,可激活凝血因子 XII及某种致突变物质,后者可引起血管壁 SMC增生。
吸烟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及血液中儿 茶酚胺浓度升高,这些均有助于AS的发生。
4.能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①糖尿病-TG、VLDL↑;②甲状腺 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症-TC↑ 。③高胰岛 素血糖--SMC↑。
2.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与同年龄组、同性别的人相比较,其动 脉粥样硬化发病较早,病变较重,机制不清。
高血压时血流冲击力较高,同时,高血压可引起内 皮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从而使脂蛋白渗入内膜、单 核细胞粘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粘附及中膜平滑肌细胞 (SMC)迁入内膜等一系列变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 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眼:两侧对称,体积,重量,质地
变硬,表面均匀弥漫细颗粒状。
原发性(高血压性)颗粒性固缩肾。
高血压性颗粒性固缩肾
(3)脑组织
① 高血压脑病:脑水肿、点状出血。颅内 高压、视力障碍等。 ② 脑软化 缺血性 →液化性坏死。(小) ③ 脑出血(管壁变硬或动脉瘤破裂) (豆纹动脉)
脑出血
(4)视网膜病变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和家族聚集性:
75%的患者有遗传素质。
2.膳食因素
高钠,肥胖,饮酒等。 3.社会心理因素:精神紧张使大脑皮层平衡失 皮层下血管中枢收缩冲动占优势。 调,使
4.体力活动 5.神经内分泌因素: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
(二)发病机制(略)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原发性高血压分为:
风湿小体:由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 淋巴细胞构成
①部位 ②来源
③形态
“枭眼细胞”
3.疤痕期 (2-3个月)
纤维素样坏死 吸收 风湿细胞 转变成纤维细胞 最后:纤维化,瘢痕形成
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小疤痕
各器官病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内膜炎 2、风湿性心肌炎 4、风湿性全心炎 3、风湿性心外膜炎 二、风湿性关节炎 三、风湿性动脉炎 四、皮肤病变 五、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6.管腔明显狭窄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1.主动脉粥样硬化
1)好发部位:
2)主要影响:
腹主动脉后壁 较 小
口径大 血流急 但:重:动脉瘤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后) 3.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
Willis环和大脑中动脉。
后果:
(1)管腔狭窄→脑萎缩 (2)合并血栓阻塞→脑软化(脑梗死) (3)动脉瘤→脑出血。
(1)细动脉硬化(主要):(直径小于1mm)
血浆蛋白渗入 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 修复的胶原纤维
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管腔狭窄。
最易累及:肾入球动脉、视网膜动脉。
细动脉玻璃样变
细动脉玻璃样变
(2)肌型小动脉硬化: 表现: 内膜纤维性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
增生、肥大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部位: 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 (3)大动脉硬化: 伴粥样硬化,如主动
一、风湿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心瓣膜
①部位 ②病变
最常受累二尖瓣 其次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急性期:赘生物形成 慢性期:瓣膜变形
急性期赘生物影响小 ③影响 慢性期瓣膜变形致瓣膜病
赘生物:灰白色,细小,单排呈串珠状, “白小珠”,不易脱落,易机化。
赘生物镜下为血小板构成的白色血栓
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
一、良性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
病变部位:累及全身细动脉和小动脉 功能紊乱期 病变发展过程: 动脉病变期
内脏病变期
1.机能紊乱期:
早期,功能性。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无器质性 病变。
2.动脉病变期:细小动脉器质性变化--硬化。
第三节 高血压病 Hypertension
主要临床表现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 诊断标准: 收缩压≥18.4 Kpa(140mmHg) 舒张压≥12.0 Kpa(90mmHg) 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病):90-95% 继发性(症状性)高血压 5-10%, (肾性、内分泌性、血管狭窄)。
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未明 的、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 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 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 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 并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
急性心包填塞 猝死
室 壁 瘤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
①诱发作用下发病
1、发病情况
②夜间睡眠中发病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猝死原因
②冠状动脉痉挛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
发病1至数小时后死亡。
条件: (1)法医学排除自杀或他杀。 (2)无其他致死性疾病。 (3)多伴有III级以上冠状动脉狭窄。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教研室 刘雨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第2位。
发病特点: ①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相对 少见。 ②肿瘤少见。
本章主要介绍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风湿病 4.感染性心内膜炎 5.心瓣膜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脑萎缩
脑 出 血
4.肾动脉粥样硬化
1)好发部位:(肾动脉开口处)
主要影响: 管腔狭窄缺血,萎缩和间质增生 合并血栓形成肾梗死 多个梗死灶机化肾固缩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1)好发部位:下肢动脉 2)主要影响:
•供血不足+耗氧增加(行走)疼痛,休息 好转,再走再痛间歇性跛行/下肢萎缩 •动脉完全阻塞梗死或坏疽
II级 26-50% III级 51-75% IV级 >76%
•镜观病变
胆固醇结晶
斑块内出血 管腔狭窄
内膜增厚
钙盐沉积
中膜萎缩
3、主要影响
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
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
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 血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葱皮样病变
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第四节 风湿病
概念
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累及全身 结缔组织。
最常侵犯心脏、关节和血管等。 风湿病的临床要点:多发生在青少年 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发热、WBC↑) 特殊表现(心脏炎、关节炎、皮肤病变、 舞蹈病、血沉↑、抗“O”↑)
2.增生期 :(2-3个月(形成特征性病变) 风湿小体/风湿肉芽肿/Aschoff body: 组成:
1)纤维素样坏死 2)风湿细胞/ Aschoff cell 3)淋巴细胞 风湿细胞的特点:来自巨噬细胞,体积大, 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园或椭圆,核膜清 楚,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核横切面似枭眼状。
脉。
3、内脏病变期:
(1)心脏:高血压性心脏病
表现: 肉眼: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左心 室壁增厚。 向心性肥厚→肌原性扩张→心力衰竭 镜下:心肌肥大→灶性坏死、纤维化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失代偿时心腔扩张
(2)肾脏: 镜下:
1)肾小球:萎缩、肥大。 2)肾小管:萎缩、消失,扩张。 3)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4)血管病变
3、粥样斑块
镜观
纤维帽
胆固醇结晶
中膜萎缩
胆固醇结晶
钙 盐
胆固醇结晶
4、继发性改变
1)斑块内出血 3)血栓形成 4)钙化 5)动脉瘤形成
-新生血管破裂血肿
2)斑块破裂粥瘤性溃疡形成
6)血管腔狭窄(中等动脉)
1、斑块内出血
2、粥瘤性溃疡形成
3、血栓形成
4.钙化 4、钙化
5 动 脉 瘤 形 成
原因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心肌耗氧量增加
对机体的影响
1、心绞痛 2、心肌梗死 3、心肌纤维化 4、冠状动脉性猝死
(一)心绞痛
1.概念:冠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增加
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 起的临床综合征。
2.原因:冠脉狭窄,有的合并血栓形成/动脉
痉挛;
3.诱因:劳累、激动、寒冷、饱餐
二、风湿性关节炎
好发部位:大关节 病变特点:关节腔内大量浆液渗出 临床:
三、皮肤病变 1.环形红斑: 2.皮下结节
多见于大关节伸侧皮下 结节0.5-2cm
五、风湿性动脉炎 (小动脉常见) 急性期: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晚期:血管壁纤维化增厚, 管腔狭窄。 六、风湿性脑病 多见于5-12岁女孩 锥体外系受累小舞蹈病
概述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病因
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2、发病机理
•自身免疫学说:认为是链球菌感染后 产生自身抗体而引起病变。 •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二、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渗出期 (一个月±)
部位:心脏、浆膜,关节、皮肤等 病变:①胶原纤维粘液样变性, 纤维素样坏死。 ②炎症细胞浸润,浆液渗出
瓣膜变形
瓣膜病
2、风湿性心肌炎
①部位 心肌间质 ②病变 风湿小体 形成
③影响 心肌收缩力下降致心力衰竭
3、风湿性心外膜炎 ①部位 心外膜 ②病变
浆液性炎 或 纤维素性炎(绒毛心) ③影响
心包积液,心包粘连 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粘连
4、风湿性全心炎
心内膜,心肌,心外膜同时受累, 同时表现出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
细动脉痉挛→硬化→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二)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
临床特点: ①青年人居多,起病急,病程短 ②血压持续升高>230/130mmHg ③常于一年内死于:肾衰,心衰,脑出血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 1.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动脉 壁纤维性增厚呈洋葱皮样。 2. 坏死性细动脉炎 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部位: 肾和脑严重。
2.纤维斑块
肉眼:内膜面:不规则隆起,色:浅黄 →灰黄→灰白→瓷白色
表层为纤维帽 镜观: 其下为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 脂质、炎细胞等
3.粥样斑块或粥瘤
肉眼观:内膜面灰黄色斑块,高低不 平,明显隆起,并压迫中膜。
切面:表层为纤维帽,白色质硬,深部 为黄色粥糜样物。
镜下:
1)表层为玻璃样变的纤维组织。 2)深部为红染无定形坏死崩解产物、 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 3)底部及周边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 胞和泡沫细胞。 4)中膜受压,平滑肌萎缩,弹力纤维 破坏而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