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麻醉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

麻醉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

麻醉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手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对患者痛苦的关注,麻醉科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旨在为专业人士和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参考。

1. 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麻醉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最明显的是全身麻醉药物的改良和创新。

传统的麻醉药物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而新一代的全身麻醉药物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此外,针对特定手术操作的局部麻醉药物也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

2. 麻醉监测技术的突破麻醉监测技术是麻醉科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传感技术和数据采集分析的进步,麻醉监测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如今,通过无创的检测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病人的舒适度。

3. 麻醉的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的麻醉治疗是麻醉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基因组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患者个体基因差异的认识更加深入。

这为麻醉药物的个体化定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遗传学和药代动力学分析,可以预测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从而实现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麻醉过程中的并发症是临床工作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麻醉并发症可以通过预防控制来减少发生率。

例如,合理使用麻醉药物,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特殊处理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5. 麻醉科教育和培训的创新随着麻醉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也需要与时俱进。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和专业机构开始重视麻醉科教育和培训的改革。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培训方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麻醉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麻醉科医生的需求。

总结与展望麻醉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科技术的发展趋势

麻醉科技术的发展趋势

麻醉科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麻醉科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麻醉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手术病人的手术体验和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手术效率和安全的提升。

本文将就麻醉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全身麻醉技术全身麻醉技术是目前麻醉科技术的主流之一。

随着麻醉药物的研发和麻醉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身麻醉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全身麻醉技术常用的麻醉药物有七氟醚、异氟醚等,但这些药物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和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寻求更安全、更高效的全身麻醉药物。

二、局部麻醉技术局部麻醉技术是一种注射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以达到麻醉效果的技术。

随着镇痛科学的发展和尖端技术的应用,局部麻醉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硬膜外麻醉、脊麻等。

未来,局部麻醉技术将更加精准、个性化,提高手术病人的术中末梢神经疼痛控制,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

三、镇痛治疗技术镇痛治疗技术是为了减轻或消除疼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随着对疼痛感知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革新和发展。

传统的镇痛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药物滥用和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未来镇痛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开发出更安全、效果更明显的镇痛药物和治疗方式,并将个体化治疗作为发展方向。

四、麻醉监测技术麻醉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和记录麻醉手术中病人的生理指标来评估病人的麻醉深度和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早期预警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麻醉监测设备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无创式监测技术、脑功能监测技术等的应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麻醉监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和自动化,减少麻醉师的操作强度和错误率。

五、麻醉模拟技术麻醉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麻醉过程来辅助麻醉师的决策,提高麻醉效果和减少麻醉并发症。

麻醉科领域的五年前景展望

麻醉科领域的五年前景展望

麻醉科领域的五年前景展望1. 引言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医疗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药物的研发及麻醉技术的革新,麻醉科在未来五年内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档旨在概述麻醉科领域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 技术进步2.1 人工智能与麻醉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预计在未来五年内,AI技术将更深入地融入麻醉科,包括自动化麻醉记录、患者生理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AI辅助的精准给药和患者个体化麻醉方案将大大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效率。

2.2 远程监控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麻醉监控系统将成为可能。

这允许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外监控患者的生理参数,实时调整麻醉方案,并迅速响应术中变化,提升患者安全。

3. 新型药物研发3.1 局部麻醉药的创新为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及其相关风险,新型局部麻醉药的研发将是一个重点。

这些药物旨在提高效能、延长作用时间,并减少副作用。

3.2 镇痛药物的进展针对术后疼痛管理,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将继续推进,这些药物可能更有效地控制疼痛,同时减少成瘾和副作用的风险。

4. 麻醉技术革新4.1 神经阻滞技术神经阻滞技术已被证明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和加快康复。

未来五年内,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成为更多手术中的常规选择。

4.2 精准麻醉基于患者的遗传背景、药物代谢酶活性等个体化信息,实施精准麻醉管理,以达到最佳麻醉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5. 安全和质量控制随着对麻醉安全性的日益重视,麻醉质量和患者安全将成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开发更为精准的麻醉风险评估工具、建立完善的麻醉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推广标准化的麻醉操作流程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6. 教育和培训麻醉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将持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法。

模拟培训、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在麻醉技能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7. 结论未来五年,麻醉科领域的发展将集中在技术创新、新型药物应用、麻醉方法优化以及安全质量控制等方面。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林文铭(福清市医院,福建福清350300)摘要: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是新型局部麻醉药达克罗宁的新型制剂,因该制剂具有良好的粘附、局部麻醉、祛泡、润滑作用和高度的安全性,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局部麻醉镇痛、人体内镜检查及手术、人体腔道插管等诸多方面,使用效果良好。

本文就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盐酸达克罗宁;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69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20) 11 0135 03 盐酸达克罗宁,化学名为4 丁氧基 3 哌啶基苯丙酮盐酸盐。

该药是一种起效快、毒性小安全性高的局部麻醉药,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强,作用迅速且持久,具有止痛、止痒、杀菌的作用。

美国药典第35版已收录本品〔1〕,中国药典却尚未收录。

我国在制剂和临床上已广泛使用该药多年,特别是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其由盐酸达克罗宁加医用祛泡剂、增稠剂和稳定剂等辅料配制而成,具有优良的粘附、局部麻醉、祛泡和润滑作用。

现就近几年来我国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情况作一些归纳总结,综述如下。

1 内镜检查及手术1 1 鼻咽喉镜检查及手术 常规鼻咽喉镜检查及手术过程大多是使用丁卡因溶液行鼻咽喉表面麻醉后再操作。

由于丁卡因溶液黏膜穿透力有限,其局部麻醉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常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窒息、恶心、呛咳等不良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丁卡因毒性较大,其使用量超过60mg即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中毒反应,安全性低。

因此,急需寻找新的药物和麻醉方法来改进喉镜手术。

王志高等〔2〕便研究先将适量达克罗宁胶浆滴于鼻咽喉部,凭借该胶浆制剂优良的粘附、黏膜穿透麻醉作用,减少了喉镜操作时患者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然后在喉镜头端抵达手术部位后再喷洒丁卡因溶液表麻。

该复合麻醉方法效果良好,减少了丁卡因的用量,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手术体验明显改善。

姚晨〔3〕也进行了达克罗宁胶浆联合丁卡因麻醉效果的研究,并使用喉镜实施了声带息肉切除术。

局麻药的研究进展

局麻药的研究进展

局麻药的研究进展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用药物暂时阻断局部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无痛状态。

局部麻醉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术者可以独立操作,术前不需要特殊准备,术后不需要特殊护理,病员保持清醒安全性大,但是局部麻醉不适用于不合作的患者,以及局部有炎性反应的部位。

局部麻醉的方法主要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以及阻滞麻醉。

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代表性的局麻药,1:普鲁卡因(procaine)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应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

普鲁卡因也可用于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

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故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但皮试阴性者仍可发生过敏反应。

对本药过敏者可用利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代替。

2:利多卡因(lidocaine)又名赛罗卡因(xylocaine),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相同浓度下与普鲁卡因相比,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等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作用及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

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本药也可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目前新的局麻药陆续问世,使麻醉医生选择局麻药的范围更为广泛。

但各种局麻药均有各自的特点。

1:老年患者实施下肢手术时,由于术前多并存其他系统器官疾病,麻醉应尽可能选用对机体生理功能扰乱小、安全有效且便于管理的方法和药物,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均低于布比卡因。

2:在口腔方面的应用:疼痛是口腔治疗中最常引发的问题,怕痛是造成病人就诊紧张,甚至引起牙科焦虑症( dental anxiety)和牙科恐惧症( dental fear)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口腔科主要使用的局麻药是属于酯类的普鲁卡因、地卡因和属于酰胺类的利多卡因。

目前口腔治疗中的局部麻醉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使用局部麻醉剂几乎可使所有的口腔治疗过程达到无痛疗法的水平,且并发症少、副作用低。

局部麻醉研究新进展-21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局部麻醉研究新进展-21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15-局部麻醉研究新进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静脉麻醉技术进展
1、以下关于理想的全身麻醉,说法错误的是()
A、满意的镇静、镇痛和肌松
B、可控性强,能单独调节各个麻醉阶段
C、对器官功能稍微有些影响[正确答案]
D、苏醒质量好
E、无污染
2、以下关于静脉麻醉的发展简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657年,ChristopherWren首次用羽毛茎将鸦片注射到人体静脉
B、1960s,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等式用于指导普鲁卡因静脉输注方案的制定
C、1986年,得普利麻(丙泊酚)上市
D、1974年提前进入计算机时代[正确答案]
E、1980s,计算机控制静脉输注系统
3、多数药物由肝脏代谢后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

消除方式有零级动力学和()级动力学两种方式
A、一[正确答案]
B、二
C、三
D、四
E、五
4、阿曲库铵:维持靶浓度()
A、1-2μg/ml[正确答案]
B、1-3μg/ml
C、1-4μg/ml
D、1-5μg/ml。

麻醉药物新进展

麻醉药物新进展

麻醉药物新进展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近年来麻醉学又与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免疫、遗传、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联系,随着整个医学科学和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麻醉药物新进展1.1局部麻醉药新型剂的研究局部麻醉药微球:微球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技术。

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常见微球直径为1~40 pm。

在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微球具有显著的优点[2]。

当包含局部麻醉药的微球被注入到神经周围时,其对局部麻醉药的缓慢释放可延长该神经被阻滞的时间,降低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循环的局部麻醉药总量。

微球的缓释性使局部麻醉药微球的麻醉作用间显著延长。

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但由于微球内含有大量的局部麻醉药,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仍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3]。

1.2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但可提供完善的麻醉深度,降低全麻药用量,而且还可减轻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麻醉方法[6]。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阻断相应节段的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使阻力性血管及容量性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同时使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相对减少。

同时,胸段硬膜外阻滞还可缓解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得到相应改善,心肌供氧量相对增加,从而改善心肌供氧与耗氧之间的平衡。

另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既能充分利用两种麻醉的优点,减少术中及气管插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硬膜外镇痛,抑制应激性激素的增高,又能互补,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延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3吸入麻醉药方面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在肝脏的去氟代谢主要由CYP2E1催化。

关于其多态性与吸入麻醉药的关系未见相关报道。

异氟烷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0%的病人在术后有识别力低下的症状[7]。

盐酸达克罗宁的药学应用进展

盐酸达克罗宁的药学应用进展

盐酸达克罗宁的药学应用进展【摘要】盐酸达克罗宁在临床中常用于止痒、皮肤镇痛及黏膜表面麻醉等,其凭借该新型制剂的优良效用,在辅助手术治疗、内镜检查、人体腔道插管等方面的运用获得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方式,现就盐酸达克罗宁的药化合成工艺、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盐酸达克罗宁;药学;应用价值盐酸达克罗宁是一类新型的局部麻醉药,具有润滑、祛泡及黏膜表面局部麻醉的药效,且其毒性弱,中枢神经效应不强,但起效迅速、麻醉强度深、作用时间长且持久,有利于抑制各个神经冲动及刺激的传导,阻滞痛觉与触觉,以发挥杀菌、止痛、止痒等效用[1]。

该药在我国制剂及临床的应用广泛,尤其是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其主要由盐酸达克罗宁联合稳定剂、增稠剂、医用祛泡剂等辅料研制而成,可起到良好的粘附、局部麻醉效果。

现针对盐酸达克罗宁的药学应用进行以下综述。

1盐酸达克罗宁的局麻效应及稳定性不同复合物的达克罗宁所形成的局麻效应也有所差异。

在一项动物研究试验中,在1.2%氯化钠溶液中溶入0.O1%达克罗宁,并滴至成年albino兔角膜中,监测支链对麻醉效应的作用[2]。

伴随烷基链长度提升,则表面麻醉持续时长也有所增长。

如果辛烷基被庚氧基所取代,持续时长会突发下降。

此外,有研究认为,麻醉活性、结果与局部刺激程度没有明确的关联,也未由于不同的复合物而对光反射有所变化。

但由于盐酸达克罗宁不适合用于浸润麻醉及注射麻醉,因此现阶段已上市且在临床中普遍应用的制剂较少。

此外有研究提出,在处理急性症状时,需在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前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及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预防发生不良反应。

在稳定性方面,龚亚,李敏[3]等以纯化水、乙腈、流动相、甲醇、无水乙醇、各pH值的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溶剂进行盐酸达克罗宁溶液配制,并在0-12 h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持续进样,评估各溶剂中峰面积波动情况,选取流动相作溶剂进行盐酸达克罗宁配制时,对照品储备液,封闭贮存于2-10℃冰箱内,在0-35 d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估含量。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是一种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适用于各种手术术后镇痛。

本文将介绍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进展。

一、地佐辛的药理作用地佐辛主要通过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达到局部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少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地佐辛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地佐辛在各种手术术后镇痛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骨科、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

对于常见的手术如拇外翻、切除乳腺肿瘤、胆囊切除、阑尾炎切除、膝关节置换等,地佐辛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骨科手术中,地佐辛常用于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

地佐辛在术后24小时内通过全麻和骶管阻滞术给药可显著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普外科手术中,地佐辛术后镇痛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镇痛需求,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后恢复的质量。

在妇产科手术中,地佐辛也常用于宫腔镜手术、宫颈锥切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手术的术后镇痛。

地佐辛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剂量和给药方式要根据不同手术和患者的疼痛程度来确定。

通常地佐辛可以通过静脉给药、局部注射或患部贴敷等方式给药。

在术中骨科手术时,可采用联合使用地佐辛和罗哌卡因的方式,在手术部位注射地佐辛,术后可继续应用地佐辛贴敷或静脉给药。

对于腹腔镜手术,可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腹腔内和盆腔内注射地佐辛。

在妇产科手术中,地佐辛可通过宫颈内口、子宫颈环支、宫腔等直接注射,也可通过静脉推注给药。

麻醉药物的新进展与研究动态

麻醉药物的新进展与研究动态

麻醉药物的新进展与研究动态麻醉药物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手术过程中的无痛手术以及其他医疗程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麻醉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麻醉药物的新进展与研究动态。

一、非吸入性麻醉药物的研究随着麻醉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非吸入性麻醉药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麻醉方式通常采用吸入麻醉药物,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药物浓度的不稳定性以及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等。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非吸入性麻醉药物的使用。

一种新型的非吸入性麻醉药物是静脉麻醉药物。

通过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呼吸系统的干扰,并且能够更准确地控制药物的浓度。

此外,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还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手术效果。

二、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的研究局部麻醉药物是一种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实现局部麻醉效果的药物。

传统的局部麻醉药物通常使用酯类和酰胺类药物,但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新型局部麻醉药物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更安全有效的替代品。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新型局部麻醉药物是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在麻醉效果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神经毒性反应。

三、麻醉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在过去,医生通常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

然而,不同人之间对于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一些人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麻醉不足或过度麻醉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麻醉药物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通过基因检测、代谢率监测等方式,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以达到更理想的麻醉效果。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非吸入性麻醉药物的研究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舒适,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的研究为手术提供了更好的效果,个体化治疗的研究使得麻醉药物的使用更加科学和精准。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摘要】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重要的镇痛药物,其在神经外科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和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重要性。

随后详细探讨了右美托咪定在脑部手术、神经损伤修复和脊髓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保护神经系统和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前景,呼吁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以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和患者的治疗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神经外科、脑部手术、神经损伤修复、脊髓手术、神经系统保护、术后镇痛、前景、研究、应用价值、治疗方案。

1. 引言1.1 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作为术中和术后的镇痛药物。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元的钠通道和向内氨基酸受体,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止痛的效果。

右美托咪定是左旋麻黄碱的对映体,具有与左旋麻黄碱相似的作用原理,但却比左旋麻黄碱更具选择性和效力。

右美托咪定还被认为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痛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元兴奋性,从而降低疼痛感知的强度。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重要性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局麻药物,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出色的麻醉效果。

通过其局部麻醉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同时减少手术中的术中出血和神经反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常常需要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而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最新局部麻醉和疼痛治疗新进展-PPT文档

最新局部麻醉和疼痛治疗新进展-PPT文档

新的局麻药物剂型-脂质体
• 局部麻醉药物脂质体:脂质体是
由一层或多层双分子磷脂膜包裹水 相所组成的微型球状物,粒径为10 nm~20 pm。1961年英国人BANGHAM 首先将干的磷脂膜和水混合,开创 了脂质体制备的先河。脂质体作为 局麻药的载体,主要利用其缓释特 性。目前涉及的局麻药物包括地布 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 因等。脂质体作为局麻药缓释仍有 很多新问题以待解决,如怎样提高 其包封率、减少所包封药物的泄漏 等。
• 目前在研的新局部麻醉药物主要是针对长 效、低毒、感觉和运动神经特异性阻滞等 方向。在研究阶段和临床前阶段的局部麻 醉药物新进展如下: 1. 全麻药物的局麻作用; 2. 新的局麻药物剂型; 3. 长效局麻药的研发;
全麻药物的局麻作用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教授团队的研究表 明大鼠尾神经局部给予8%乳化异氟醚 0.4ml70%出现了局部麻醉作用,麻醉作用 起效时间分别大约为6.5分钟;镇痛作用大 约持续113分钟;麻醉作用大约持续86分钟。
术后镇痛新进展
•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回归; • 术后局部浸润麻醉技术; • 术后多模式镇痛技术;
神经刺激器
First nerve stimula经电刺激原理
• Coulomb’s定律 E=K(Q/r2)
• 电量(nC) =刺激电流×刺激时程(ms) • 当ms一定时,刺激神经所需的最小电流同
针尖到目标神经的距离呈正比。
25
Stimuplex HNS --新型神经丛刺激器
Ropivacaine 0.2% – 0,375% 6 – 14
• Bupivacaine 0,125% 10 – 14 ml/h

Bupivacaine 0,25% 8 – 10 ml/h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局部麻醉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的方式,使特定部位的感觉神经暂时失去敏感性,从而实现疼痛的缓解或消除。

本文将探讨局部麻醉药的历史、分类和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局部麻醉药的历史局部麻醉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使用某些植物根茎和叶子能够减轻疼痛。

然而,真正的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始于19世纪。

1846年,美国医生威廉·T·G·莫顿首次成功使用乙醚麻醉患者进行手术,这被认为是麻醉学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局部麻醉药的研究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麻醉剂。

二、局部麻醉药的分类局部麻醉药可分为两大类:表面麻醉药和浸润麻醉药。

表面麻醉药主要用于皮肤和粘膜的表面,作用于感觉末梢神经,常用的表面麻醉药有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是一种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它可以迅速起效,且持续时间较长,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疗法中。

浸润麻醉药主要应用于局部组织和深层组织,作用于注射部位的神经,常用的浸润麻醉药有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是一种常用的浸润麻醉药,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麻醉效果,被广泛用于术前和术中麻醉。

三、局部麻醉药的应用局部麻醉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外科手术中,局部麻醉药常被用于手术切口的麻醉,使患者无痛或减轻疼痛感。

在牙科领域,局部麻醉药常被用于牙齿的治疗和拔牙过程,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此外,局部麻醉药也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疼痛管理、妇产科手术等领域。

四、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一方面,对局部麻醉药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型的局部麻醉药正在不断涌现。

如糖皮质激素和胶原酶抑制剂在局部麻醉中的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麻醉效果,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有效的输送系统和麻醉设备也在不断改进,使得局部麻醉的效果更可控、更精准。

局麻药毒性及其防治方法进展

局麻药毒性及其防治方法进展

局麻药毒性及其防治方法进展随着对麻醉要求的不断提高,局麻药的毒性正日益引起麻醉医师的关注,本文比较局麻药的毒性,简述毒性反应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一、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一)全身毒性反应30年来,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从0.2%降到0.01%,周围神经阻滞全身毒性反应发生率最高为7.5/10,000,最低为1.9/1,000。

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先表现为对兴奋性传导通路抑制的消失,病人出现头晕目眩,轻度头痛,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聚焦困难,复视),耳鸣。

随中毒程度加重,出现烦燥不安,定向力障碍,眼球震颤,语言不清。

更严重者可出现嗜睡,小肌肉抽搐,首先出现在面部和肢体远端,继之发展为惊厥。

有局麻药大剂量、快速入血时,中枢神经兴奋会迅速转为抑制,出现呼吸抑制和衰竭。

给药过速易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致惊厥剂量显著减少。

此外,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都会降低局麻药的致惊厥剂量。

PaCO2从25-40mmHg上升到65-81mmHg时,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致惊厥的阈值剂量下降50%。

中枢神经毒性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羊的致惊厥作用的比较试验中,罗哌卡因的致惊厥量(60mg)和血药浓度(20mg/L)均高于布比卡因(45mg和14mg/L),即出现CNS症状以前动物可耐受的罗哌卡因的量较大。

在妊娠羊的试验中亦存在此种差别。

健康志愿者试验中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罗哌卡因组12人中有9人耐受全量(150mg),耐受者的平均动脉血浆浓度罗哌卡因为0.55mg/L,布比卡因为0.30mg/L。

而且罗哌卡因的剂量-反应曲线位于布比卡因的右侧,即引起此反应的罗哌卡因的剂量较大。

说明在出现CNS症状之前人体可耐受较高血浆浓度和剂量的罗哌卡因。

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强度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4:2.9:1:2.9,而引起心血管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剂量比值为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2:2:7.1:2。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右美托咪定是一种用于麻醉和镇痛的药物,属于局部麻醉药的一种。

它具有快速起效、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持久等优点,因此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脊髓中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来实现麻醉和镇痛效果。

它可以通过减少交感神经的传导和释放,抑制病理性的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右美托咪定还可以通过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和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常用于全身麻醉和术后镇痛中。

在全身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常用于联合使用其他全身麻醉药物,可以减少其他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在术后镇痛中,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脊髓镇痛的方式使用,局部麻醉作用使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持久,提高手术恢复速度。

近年来,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一方面,一些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和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术后镇痛需求,提高疼痛控制和病人满意度。

研究也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右美托咪定还被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中枢神经保护。

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减少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和脑组织的完整性。

一些临床研究也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

针对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与剂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过大的剂量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合理地选择右美托咪定的剂量,个体化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研究也探讨了右美托咪定的给药途径,如静注、静脉持续输注和硬膜外给药等,以寻求最佳给药方式。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

它通过激活脊髓中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来实现麻醉和镇痛效果,在全身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被广泛使用。

麻醉药管理制度

麻醉药管理制度

麻醉药管理制度一、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二、麻醉药品必须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册登记。

三、处方应书写清楚,医生签字后由药房负责人加盖印章方有效。

处方书写格式按《处方管理办法》执行。

四、药房对麻醉药品应按每日消耗量认真核对,详细登记消耗量,对不符合规定者,药房人员应拒绝发药。

五、对剩余的麻醉药品,必须当班清点后退回药房,不得私自保存或转让。

六、使用后的空瓶、空安瓿应集中按有关规定处理,并经常检查药品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应即行销毁,做好记录。

七、认真执行有关麻醉药品的领发、核对制度,发出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应由使用科室及时回收空瓶(袋),严格办理交接班手续。

八、经常检查安全防范设施,严防发生失盗问题。

认真执行双人验收、双人发货、双人复核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镇痛药物,其在手术、口腔治疗、疼痛管理和许多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其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局部麻醉药,临床研究,镇痛,手术,口腔治疗。

局部麻醉药是一种能够选择性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局部麻醉药可分为表面麻醉、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手术、口腔治疗、疼痛管理和许多其他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局部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应用范围方面,局部麻醉药不仅应用于手术麻醉,还扩展到了慢性疼痛治疗、口腔治疗、皮肤治疗等领域。

在给药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注射给药方式,还发展了表面麻醉、离子导入、超声波辅助等新的给药方式。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局部麻醉药的使用更加方便、安全和有效。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

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进展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和术中镇痛,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地佐辛的药理作用地佐辛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具有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元的兴奋传导,抑制局部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的效果。

与其他麻醉药相比,地佐辛具有作用持续时间长、毒性小、不引起昏迷等优点,适合于术后镇痛的应用。

二、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1. 术后镇痛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主要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术后疼痛部位,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受。

临床研究表明,地佐辛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病人对吗啡等镇痛药物的依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常规操作。

除了术后镇痛,地佐辛还可以在术中通过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镇痛。

在一些手术中,医生常常会选择在手术部位注射地佐辛,以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手术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地佐辛在术中镇痛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对减轻手术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新型给药方式传统的地佐辛给药方式主要为局部注射或局部浸润,但这种方式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所有术后镇痛的需求。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新型的地佐辛给药方式,如贴片给药、微球给药等,这些新型给药方式可以延长地佐辛的作用时间,提高镇痛效果,为术后镇痛提供了新的途径。

2.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地佐辛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将地佐辛与吗啡、布比卡因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剂量,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镇痛满意度。

地佐辛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术后镇痛的新选择。

3. 长效地佐辛的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研发长效地佐辛,即在地佐辛的分子结构上进行改进,使其作用时间更长,从而减少术后的镇痛次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局部麻醉药是一种能够在特定区域产生麻醉效果的药物,与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手术创伤小、复苏期短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下面将从局部麻醉药的类型、新药研发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局部麻醉药可以分为局部麻醉类药物和局部麻醉技术两种类型。

局部麻醉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剂和麻醉辅助药物两个类别。

局部麻醉剂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的效果。

而麻醉辅助药物则用于增强局部麻醉的效果,例如常用的肌松剂。

其次,新的局部麻醉药的研发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局部麻醉药物。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对脂质体麻醉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脂质体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高度可调性的纳米载体,在局部麻醉药物的输送上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实现局部麻醉药物的缓慢释放,从而延长麻醉效果,并减少药物所致的副作用。

此外,局部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上也有广泛的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手术、疼痛管理和生殖医学等。

其中,局部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手术疼痛,降低全麻的需求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

此外,局部麻醉还可以用于疼痛管理,例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局部麻醉可以通过阻断痛觉传导,减轻疼痛症状。

另外,局部麻醉还可以应用于生殖医学领域,例如在产前无痛分娩中,通过局部麻醉技术可以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受,并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局部麻醉药物的研发,以提高局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局部麻醉在临床应用中也逐渐扩大,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局部麻醉药物将会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omal Vol33No.52221期分别是2周和4周530--。

不同的干预措施和治疗周期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并且可能导致实施偏倚。

纳入的7篇文献报道均为阳性结果,可能会存在发表偏倚。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药外用方案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结果表明,中药外用联合化疗药物可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由于纳入的文献和研究例数较少,故本研究所得结论存在局限性,需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佐证。

参考文献5]Emmings E,Mullaoy S:Chang Z,et al.Targeting Mitockoodda for Treatment cl Chemoresistaot Ovvhao CaoceU J〕Cl J Mol Sci,2719, 20(1)-〔2〕王彦洁,李小平,杨欣-卵巢上皮性肿瘤腹水的治疗现状及进展4]-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02):19992-4〕李杨波,赵晖,白明,等-中药外用毒性的特点与分析4]-世界中医药9727,-0-〔4〕李振,许德顺,王化洲,等-腹腔肿瘤的化疗与免疫治疗4]--90-4〕崔厚松,翟振起•消水膏治疗卵巢癌腹水疗效观察4〕.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7-09(36)86320635-4〕金庆满,赵晔,欧阳玉,等•中药外敷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30例临床观察4〕.中医药导报,2711,-7(79)80074〕金庆满,田衡,李清明,等•中药穴位外敷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的效果分析4〕-2013037937-[-]温桂香,阮红娟,袁圆,等-自制肿瘤方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疗效观察4]-按摩与康复医学,739(3):78O7 4〕孙志刚•中药外敷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4〕.中国实用医药P0103-):36937-〔17〕颜昭君,杨胜利•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癌性腹水27例[〕•国医论坛9717,52(72)8107〔3〕周敏,郑玲•中药口服并穴位贴敷联合腹腔、静脉双途径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合并腹水临床研究4〕-中医学报,71792(1): 18679865-〔12〕李庆.卵巢癌腹水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治疗进展〔J〕-系统医学, 2719(22):894995-〔1〕丁辉,呼兴华,赵仁龙,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臓胀内服用药规律分析4〕.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719,22(06):2797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季利芬、,黎政红2,史涛、,欧阳山丹、,文晓丽-*(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福建厦门36107;-厦门市海沧医院,福建厦门321007)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使用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效果。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一、引言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够在局部部位产生麻醉效果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操作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局部麻醉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有新型局部麻醉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本文对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局部麻醉药的分类和机制1、局部麻醉药的分类a:林可因类局部麻醉药b:利多卡因类局部麻醉药c:普鲁卡因类局部麻醉药d:苯海索连类局部麻醉药2、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a:阻断神经冲动传导b:阻滞钠通道c: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三、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1、局部麻醉药在手术中的应用a:术前局部麻醉药的应用b:术中局部麻醉药的应用c:术后局部麻醉药的应用2、局部麻醉药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a: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局部麻醉药 b: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局部麻醉药四、局部麻醉药的副作用和安全性1、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a:局部麻醉药过敏反应b:神经损伤c:中毒d:心脏毒性2、局部麻醉药的安全性评估a:动物实验研究b:临床观察研究五、未来发展方向1、新型局部麻醉药的研发2、个体化局部麻醉药治疗六、结论本文总结了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分类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局部麻醉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个体化治疗的探索。

附件:1、相关研究论文2、临床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局部麻醉药:指能够在局部部位产生麻醉效果的药物。

2、林可因:一类常用的局部麻醉药,适用于各种手术和疼痛管理。

3、利多卡因:一种长效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和产科。

4、普鲁卡因:一类广谱的局部麻醉药,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

5、苯海索连:用于表皮局部麻醉和表浅黏膜麻醉的局部麻醉药。

6、副作用: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出现。

7、安全性评估:评估局部麻醉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潜在危险。

8、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物。

一般来说,局麻药液的浓度决定阻滞的性质和范围。

但是局麻药除了局部麻醉作用外,还会产生一定的吸收作用。

目前的局部麻醉需小剂量频繁给药以维持有效治疗浓度。

剂量较大时,有效治疗浓度的维持时间长,但最大血药浓度Cmax超出治疗窗,导致副反应。

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并达到一定浓度,产生毒性反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神志错乱,肌肉震颤等。

而剂量过小则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

另外局麻药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外周血管的作用,使药物经血管吸收加速,作用时间缩短。

近年来,针对局麻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治疗需要缓释的长效局部麻醉制剂来缓患者术中、术后、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各种疼痛。

采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用药物暂时阻断局部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无痛状态。

局部麻醉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术者可以独立操作,术前不需要特殊准备,术后不需要特殊护理,病员保持清醒安全性大,但是局部麻醉不适用于不合作的患者,以及局部有炎性反应的部位。

局部麻醉的方法主要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以及阻滞麻醉。

局部麻醉药用现代制剂技术设计了各种缓释给药系统,来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旨在延长局麻药效,减少体循环吸收,减轻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

关键词:局部麻醉药无痛研究发展目录摘要 (I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常用局麻药 (2)1.1普鲁卡因 (2)1.2地卡因 (2)1.3利多卡因 (2)1.4布比卡因 (2)1.5高乌甲素 (2)2.新剂型的研究 (4)2.1 局麻药微球 (4)2.2局麻药脂质体 (4)2.3局麻药乳齐U (4)2.4其他剂型 (5)2.4.1 局麻药水凝胶 (5)2.4.2局麻药微型胶囊 (5)3 .不良反应的研究 (6)3.1神经毒性 (6)3.2心脏毒性 (6)4.参考文献 (7)1 .常用局麻药[1]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作用,产生完全的麻醉效果,对注射部位的神经或者其他组织无损害等特点。

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

国内现在常用的酯类局麻药物有:普鲁卡因和地卡因等。

酰胺类局麻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下面就这几种局部麻醉药物作简单介绍。

1.1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在碱性时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麻醉效果确切,价格低廉,毒性和不良反应小,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种局麻药。

因本品通透性和弥散性差,不易被黏膜吸收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

但是其麻醉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偶尔可产生过敏反应,现在临床上有被利多卡因所代替的趋势。

1.2地卡因地卡因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但是其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1.3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其维持时间较长,并且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 :并且在治疗各种原因的室性心律失常时效果显著。

但是其毒性较普鲁卡因大,用量应比普鲁卡因小1/3~1/2。

在临床工作中正在得到普遍的应用。

1.4布比卡因布比卡因作用快慢与利多卡因相仿,而持续时间是利多卡因的2倍。

特别适合费时较长的手术,术后的镇痛时间也较长。

由于在普鲁卡因等麻醉药物的应用中,有过敏现象的发生,所以对于那些有过敏倾向的患者,应该进行过敏试验。

在进行过敏试验前,应该备好肾上腺素、氧气等急救药物及用品,以防意外。

1.5高乌甲素[2]高乌甲素又叫拉马乌头碱,系从毛蓑科植物高乌头中提取的生物碱,商品名为太舒特,其药理作用有中枢镇痛、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降温、解热和消肿,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毒性及过敏等,但临床上少见。

以往单纯静脉推注、肌内注射用于镇痛治疗,疗效较差,因而应用不广。

高乌甲素注射进人硬膜外后,直接作用于神经根,使来自手术区段的有害刺激受到阻滞;渗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吗啡样受体o而启动神经体液镇痛机制。

另外,被硬膜外腔的静脉丛直接吸收入血液循环。

高乌甲素仅有很弱的局麻作用,在正常治疗量内,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可以不考虑其局麻作用,但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运用则应加以注意。

临床应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溶液中常加入血管收缩剂,这样可以延缓麻药的吸收,加强镇痛效果,延长局麻时间,降低毒性反应,减少术区出血,使术野清晰等。

近年来研究认为,微量的肾上腺素(1B200000~1B400 000)不会引起血压明显变化,对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一般也不会导致不良反应。

相反由于良好的镇痛效果,消除了患者恐惧不安情绪,避免了因疼痛而引起的血压急剧波动。

2.新剂型的研究⑶2.1局麻药微球微球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技术。

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常见微球直径为1~40 gm。

在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微球具有显著的优点。

当包含局麻药的微球被注人到神经周围时,其对局麻药的缓慢释放可延长该神经被阻滞的时间,降低单位时间内进人体循环的局麻药总量。

常用的微球均可被生物降解,根据制备所需的材料,可分为:蛋白类,如清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微球,明胶微球;聚乳酸类,如聚乳酸微球、聚羟基丁酯和聚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丙交酯与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微球;淀粉微球;脂质微球;其他如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微球,结晶碳水化合物微球,聚碳酸酯微球等。

微球的缓释性使局麻药微球的麻醉作用间显著延长。

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但由于微球内含有大量的局麻药,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仍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微球的缓释性延缓了局麻药的吸收,从而降低其毒性。

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炎性反应反应、肌肉损伤和异物反应等。

2.2局麻药脂质体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双分子磷脂膜包裹水相所组成的微型球状物,粒径为10 nm~20 pm。

1961年英国人BANGHAM 首先将干的磷脂膜与水混合,开创了脂质体制备的先河。

自1971年RYMEN将其作为药物载体后,脂质体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它具有以下特点:1与细胞膜亲和力强,可增加被包裹药物穿透细胞的能力;0靶向性好,使药物在肝、脾、肺、骨髓、淋巴、炎性反应以及肿瘤等部位分布大大增加;?对药物的缓释作用,可以提高药物在局部的浓度,降低血药浓度,从而延长其作用时间并降低毒性。

脂质体作为局麻药的载体,主要利用其缓释特性。

目前涉及的局麻药物包括地布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等,研究的范围包括药物的制备、动物体内药效学和药动学观察、毒理学研究等,并已开始人体试验。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还可以促进药物渗透皮肤。

其机制有水合、融合、穿透及通过皮脂腺和汗腺渗透等。

脂质体是目前异麻药缓释研究中最热门也是进展最快的一种剂型。

但仍有很多问题以待解决,如怎样提高其包封率、减少所包封药物的泄漏等。

2.3局麻药乳剂两种不相溶或极微溶解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连续相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两相体系称为乳浊液,加有药物的乳浊液称为剂。

乳剂可为不透明的乳白色,也可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前者液滴011~10010Lm,为常见乳剂,后者液滴0101~0110Lm,称为微乳剂。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内相加入外相、外相加入内相、转相乳化法等。

乳剂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减少静脉刺激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2.4其他剂型2.4.1局麻药水凝胶水凝胶是一种能够在水中溶胀,吸收和保持大量水分,而又不溶解于水,达到溶胀平衡后仍然能够保持其形状的聚合物。

交联聚合物由于具有三维网络结构,不溶于任何溶剂,只能在溶剂中溶胀。

如果构成交联聚合物的单体具有亲水性,则该交联聚合物能够吸收水分,成为水凝胶。

2.4.2局麻药微型胶囊微型胶囊又称微囊,系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成直径为1~5 OOOLm的微小胶囊。

微型胶囊的制备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70年代中期开始迅猛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药剂、工业、农业及其他领域。

无论药物是亲水性、亲油性,还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均可以被微囊包裹。

微囊有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缓释药物、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作用。

3 .不良反应的研究[4,5]局麻药不良反应的文献量多,与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并且包含多种药物有关。

丙泊酚在国内临床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优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快、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注射痛、肌阵挛、呼吸暂停、低血压、血栓性静脉炎等。

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丙泊酚的不良反应文献,主要与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以及无痛人工流产、无痛胃肠镜等手术麻醉的开展有关。

门诊手术丙泊酚作为主要麻醉药物,合并用药较少,出现不良反应较易判断,所以文献量也较多。

该结果提示,其他局麻药物的不良反应文献量少并不代表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丙泊酚低。

3.1神经毒性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作用临床表现:1局麻药中枢神经毒性反应;0局麻药的脊神经毒性反应。

局麻药的中枢神经毒性反应是血液内局麻药浓度骤然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的毒性症状舌或唇麻木、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注视困难或眼球震颤、言语不清、肌肉颇擂、语无伦次、意识不清、惊厥、昏迷、呼吸心跳停止。

3.2心脏毒性局麻药心脏毒性与局麻药效能、脂溶性及神经传导效能成正比;左旋布比卡因毒性小于右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对心肌传导系的影响能够导致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能够提高心肌细胞对局麻药的敏感性;K+通道开放剂、钙通道阻滞剂对布比卡因的毒性有治疗作用。

局麻药心脏毒性大小的排序为:丁卡因>依替卡因>右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甲派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对于麻醉医生要清楚地了解临床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警惕患者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密切留意心电图的变化,对于出现有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反应的患者应该冷静对待,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方式处理,确保麻醉的安全。

局麻药剂型的研究在近些年取得较大的进展。

目前的缓释剂型可以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降低其毒性,而表面麻醉剂型的发展使局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医学和制剂工艺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局麻药制剂出现,满足临床的各种需求。

4■参考文献[1]章龙,于布为•局部麻醉在外科中的规范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9-21.[2 ]世阳,杨小立,袁小雷•高乌甲素局部麻醉作用的临床探讨•广西医学,2006,28(3):430-431.[3 ]屠锡德,张均寿,朱家璧•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社,2002:990-994.[4 ]Dusanka Z,ChristianC,NathanL, eta.1 Transientneurologic symptoms after spinal anesthesia with lidoca ine versus other local an esthetics: asystematic review of ran domized,Co ntroledTrialsA nesthA nalg, 2005,100:1811-1816.[5] MoenV,Dahlgrn N, IrestedtL. Severe neurologicalComplication aftercentral neuraxial blockades in Swedew 1990-1999. An esthesiology,2004,101:950-9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