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落实记录表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34752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7.png)
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3、种子观察记录4、这里有几种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展示图片)明确:它们是:蚕豆、黄豆、花生、白扁豆、赤豆、稻谷、绿豆、黑芝麻。
5、你能说说它们不同点吗?明确:(1)颜色不同蚕豆和绿豆:绿色花生和赤豆:偏红色黄豆和稻谷:黄色黑芝麻:黑色白扁豆:白色(2)大小不同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3)形状不同黄豆:圆圆的、饱满的蚕豆和白扁豆:扁扁的稻谷:细长的芝麻:有个尖尖角赤豆、绿豆和花生米:长圆形(4)光滑程度不同黄豆、赤豆、黑芝麻和绿豆:光滑花生、稻谷、蚕豆和白扁豆:粗糙6、种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明确:种子外形都有种脐,有的在种子侧面,有的位于种子一端。
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等。
二、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植物种子的外形看起来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内部是不是也是千差万别呢?1、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吧。
2、解剖实验整理观察记录认识种子比较不同点比较共同点画出想象中种子的内部结构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麻屋子是指花生的();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白胖子是指花生的()。
A. 果皮B. 种子C. 种皮D. 胚E. 胚乳F. 子叶2、在观察绿大豆种子结构时,我们看到的外部长长的“豆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 )A.根B.茎C.叶(二)判断题1.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两片子叶。
()2.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浸泡过的种子皮容易撕下。
()4.黄豆、花生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两天后,会变得更大更坚硬。
()5.种子是有生命的,但种子的胚没有生命。
()五、拓展提高:观察玉米种子把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向切开,滴一滴碘酒,会发现大部分变成蓝色,那是胚乳,没变色部分有胚根、胚轴和胚芽。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2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7a2f7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a.png)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2.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种子、泥土、水等实验材料。
3.准备学习任务单、讨论稿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加深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f49d8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7.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花生和豆芽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具体变化和原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生和豆芽植物,让学生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长过程等。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花生和豆芽的生长过程,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花生和豆芽的生长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和原因。
幼儿园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
![幼儿园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183cd5c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8.png)
幼儿园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
目的
本观察记录表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学生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意识。
姓名:
(请填写学生姓名)
植物种类:
(请填写观察对象的植物种类)
观察日期:
(请填写观察的日期)
观察项目及内容:
(请逐个填写观察项目和内容)
1. 外观观察:
- 植物的叶子形状、颜色等外观特征。
- 植物的茎的高度和粗细。
- 植物的花朵或果实是否出现。
2. 生长观察:
- 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方向。
- 植物的根部情况(是否有侧根、红根等)。
- 植物的茎、叶子或根部是否有损伤或病虫害。
3. 环境观察:
- 植物所处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
- 植物周围是否有其他植物或动物。
观察记录:
(请按观察日期和项目内容,记录植物的变化情况)
结论
根据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在不同的日期下表现出不同
的变化。
通过持续观察,幼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
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请在此总结观察的结果和体会,可以提问引导幼儿们的思考)
提示
- 请每日按时记录观察结果,以便观察植物生长的连续性。
- 鼓励幼儿思考观察结果背后的原因,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探
索答案。
- 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帮助幼儿保持耐心并坚持观察。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eb5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0.png)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2. 掌握植物的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过程;3. 了解植物对光照、水分和土壤的需求;4.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种植土、盆栽、纸杯、豆子、毛巾、水杯;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量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是否见过植物的生长变化?它们是如何生长的?"2. 学习植物的发芽(3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地示范,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发芽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描述以及绘制发芽豆子的变化图。
教师可以在事先准备的纸杯中放入湿润的种植土,让学生将豆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并适量浇水。
随后将纸杯放在一处光照适宜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学习植物的生长(4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豆子的生长变化,并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利用提供的尺子,测量豆苗的高度,并绘制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主要生长要素——光照、水分和土壤。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光照、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学习植物的结果(30分钟)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豆子的生长变化,并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当豆苗长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实验。
教师可以用盆栽或种植土装在纸杯中,让学生将豆苗小心地移植到盆栽或种植土中,并适量浇水。
接下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关于结果的问题,例如:"你们认为植物会结果吗?为什么?"学生可以进行推理,并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提问学生:"你们在这个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并总结出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d6f31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3.png)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科学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实验材料和工具。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正确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复习教案及反思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复习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751b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c.png)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复习教案及反思《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复【教材简析】《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共8课,第1课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植物种子多种多样,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不同,种子有种皮和胚,胚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
第2课,通过种植凤仙花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第3课,通过观察种植杯中种子的变化现象,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建立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第4课,通过观察、推测、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第5课,通过观察解剖活动,引领学生认识花的结构,推测花各部分的功能。
第6课,通过观察不同阶段的凤仙花果实,了解花变果及果实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凤仙花果实和其他植物的果实认识果实的结构,通过数凤仙花果实中的种子数量,认识到播种一粒种子可以收获许多种子,体会植物开花结果对其自身的意义。
第7课,通过观察凤仙花、苍耳、蒲公英等典型植物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第8课,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交流几个月以来的观察记录,梳理汇总获得的信息,分析形成对凤仙花的生命需求及一生的生长变化的认识,是对凤仙花一生生长变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科学实践过程的总结。
【学情分析】本单元与一年级的《植物》、《动物》以及三年级的《动物的一生》单元形成研究进阶。
四年级学生对植物并不陌生,知道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但对植物的结构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对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也是一知半解的,所以本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关于生命世界的认识。
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逐步加深了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进一步巩固种子发芽条件,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e4f958cfab069dc50220192.png)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一、问题描述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教材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种植凤仙花,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透彻地了解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进而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在学期教学中学生不能完整的观察到凤仙花的一生。
二、原因分析
由于凤仙花的生长期较长(一般为4月—8月),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暑假,在得清县范围开花、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基本上在暑假,对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教学的策略:
根据凤仙花的生命周期采取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教学;
凤仙花可种植在校园的生物角,也可种植在家里;
教师做好学生观察记录的指导与评价。
特别是要组织好暑假期间的较长期的观察记录与秋季开学后汇报、交流与评价活动。
2.针对性补充凤仙花一生的生长资料:
3月底4月初(最迟清明节前后,气温20度左右)凤仙花萌发出了根或者有的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几天之后(一周以内)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越来越多;3周之后植株再不断长高,并且越来越“枝繁叶茂”;再过4周之后开花、结果;6月、7月长成了许多粒种子;7月、8月下旬收获种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9ad00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7.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解读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8课,合计24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
本单元共8 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2.“电路”单元本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3.“岩石和土壤”单元“岩石与土壤”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和生物作用的结果。
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
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均取自于岩石和矿物;土壤则是地球生物的家园。
本单元设计上,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花生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
![花生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c57dd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c.png)
花生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
第一阶段:播种阶段
观察日期:[填写观察日期]
1.播种日期:[填写播种日期]
2.播种方式:[填写播种方式,例如直接撒播或盆栽]
3.播种深度:[填写播种深度,例如几厘米]
4.播种地点:[填写播种地点,例如花园、花盆等]
5.观察结果:[填写播种后的观察结果,例如是否发芽、芽的数量等]
第二阶段:幼苗生长观察
观察日期:[填写观察日期]
1.幼苗出土日期:[填写幼苗出土日期]
2.生长速度:[填写幼苗的生长速度,例如每天长几厘米]
3.叶片颜色:[填写幼苗叶片的颜色,例如绿色、黄色等]
4.根系观察:[填写幼苗的根系观察结果,例如根的分布情况、根长等]
5.观察结果:[填写幼苗生长的观察结果,例如是否健康、是否有病虫害等]
第三阶段:开花结果观察
观察日期:[填写观察日期]
1.第一朵花出现日期:[填写第一朵花出现的日期]
2.花朵颜色:[填写花朵的颜色,例如黄色、紫色等]
3.花朵数量:[填写观察到的花朵数量]
4.叶片观察:[填写叶片的观察结果,例如叶片的形状、叶色等]
5.观察结果:[填写开花结果的观察结果,例如是否结出果实、果实数量等]
第四阶段:果实成熟观察
观察日期:[填写观察日期]
1.第一个果实出现日期:[填写第一个果实出现的日期]
2.果实颜色:[填写果实的颜色,例如黄色、红色等]
3.果实数量:[填写观察到的果实数量]
4.果实大小:[填写果实的大小,例如直径几厘米]
5.观察结果:[填写果实成熟的观察结果,例如是否饱满、是否有变质等]
总结与感想
根据以上观察与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填写结论与感想]。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落实记录表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落实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0aaac28acc22bcd126ff0c40.png)
交流三
10分钟
建议:每个小组都结出果实后交流:(10分钟)
1、果实的颜色、形状
2、果实与花的关系。
冰融化了(重点要让学生建立起水和冰在互相变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认识)
第七课
我们的大丰收
收获种子单元总结
一课时
建议:等到每个小组都至少有一个成熟果实时进行。
3、介绍植物茎的运输作用
4、出示“芹菜茎的吸水装置”思考可以证明什么?为什么?
水珠从哪儿来(重点:让学生根据现象做出推测,并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完善预测,指向验证的问题。并初步设计验证方案。
第六课
开花了、结果了
交流一
5分钟
建议:在部分学生的植物出现花蕾时交流:(5分钟)
1、植株上出现的明显变化,你能推测什么?
2、花蕾长在植株的什么部位?有几个?预测花的颜色。
水珠从哪儿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形成概念,解释露的形成,并推测霜的成因,引出继续探究的问题——水结冰了
交流二
15分钟
建议:每个小组的植物都开花时交流:(15分钟)
1、开了多少朵?还会开多少多?
2、展示植株的照片、花的照片
3、比较植株的茎的变化。
4、预测花凋谢时的变化。
布置好下一课所需材料:花盆(大小规定、最后能班上统一购买)营养土,透明胶(大)、卡纸
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种植来自记录计划根的观察
1课时
主要活动:第一部分:
(1)、种植活动(教师指导下播种)种子3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2、3小时,播种深度1厘米左右。
(2)、教给管理方法(浇水)和要求;(可以制成小卡片,让学生贴在花盆上)
第一课
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内容
![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31794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d.png)
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内容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说说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植物就像我们身边的小魔法师,一天一个样儿。
看着它们从小小的种子,一点点地破土而出,长出嫩绿的芽儿,那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一样,心里头别提多高兴啦!咱就拿豆芽来举个例子吧。
你把那小小的豆子泡在水里,过不了几天,嘿,它就会冒出一个白白的小芽尖儿。
这时候你就得仔细观察啦,看看它是怎么一点点变长的,是不是特别神奇?就好像它在努力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想要快快长大呢!再看看那些花儿,从一个小花苞,慢慢地绽放开,露出那娇艳的花瓣。
那过程就像一场华丽的表演,一点点地给你惊喜。
你要是不仔细观察,可就错过好多精彩的瞬间咯!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可不能马虎,要像对待宝贝一样认真。
每天都去看看它们,和它们说说话,给它们浇浇水。
你可别小看这浇水,多了少了都不行,就跟咱人吃饭一样,得适量。
还有啊,光照也很重要呢!有的植物喜欢晒太阳,有的可不能晒太多,这可得搞清楚咯,不然它们可要不高兴啦。
记录的时候呢,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写上。
比如说今天长了多高啦,叶子颜色有啥变化啦,有没有开花啦等等。
这就像给植物写日记一样,等以后再翻出来看看,那感觉肯定很棒!你说,这植物的世界是不是特别奇妙?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观察它们,爱护它们,和它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反正我觉得吧,观察植物生长变化这件事儿,真的太有意思啦!它能让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奇迹。
而且,当你看到自己记录的那些点点滴滴,你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怎么样,还不赶紧去试试?去和那些可爱的植物们来一场奇妙的邂逅吧!。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d11875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需要。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入手,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植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生长需要,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
2.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植物,如豆芽、种子等,让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土壤、水、肥料等,让学生进行实验。
3.准备一些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手,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生物实践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生物实践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041a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6.png)
生物实践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生物实践教案一、引言随着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次教案的主题是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践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2.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掌握实验方法和工具的使用;4. 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实践准备根据课程教学安排,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括:种子、土壤、水培杯、水、阳光等。
2. 实践步骤(1)观察种子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取一份种子,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2)播种每个小组取一块小盆或花盆,均匀撒上一层土壤,再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上,并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浇水每天给盆中的土壤浇水,保持适当的湿度。
(4)观察与记录从播种开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的要点包括:种子发芽的时间和方式、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等。
(5)实验总结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小组进行实验总结,分析植物的生长规律,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和展示。
四、实践评价教师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评价:1. 观察和记录能力:学生是否能准确记录种子生长的各个阶段和变化;2. 分析和总结能力:学生是否能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归纳总结植物的生长规律;3. 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是否能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并能够在小组内展示和讨论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比较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规律;2.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变量实验,如改变光照强度或水的供给量等,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3. 学生可以进行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和过程。
六、实践心得本次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方法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e4b379f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a.png)
凤仙花的生长日记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第一阶段
观察到的现象
根的长度(毫米)
其他
月 日 (播种)
生根 月日
……
温馨提示 植物发芽前,请每周观察植物的根部生长情况,建议使用软尺测量。
第二阶段
观察到的现象
植株高度(厘米)
其他
发芽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温馨提示 植物发芽后,每周观察并记录植物的茎,主要是它的生长情况以及植物株高。
第三阶段
观察到的现象
花蕾
月日
月日 植物施肥,促进植物开花。
第四阶段
观察到的现象
开花
月日
花朵的大小(厘 米)
其他
月日
月日
月日
第五阶段
观察到的现象
结果
月日
月日
果实的大小(厘 米)
其他
月日 注:本表格中,每一阶段的观察周数视实际种植情况而定,请学生灵活使用本表格。
植物生长记录表图片
![植物生长记录表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09c9ca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5.png)
植物生长记录表图片
五毛美图【植物生长记录表图片】包含实践成长植物栽培实践活动写美篇为了让孩子们探知植物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记录》北城小学四年级同学作品集览,植物生长一一玉米成长记《方浩岚》,小学科学凤仙花的一生图卡植物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图片的集合。
植物观察记录表07713.doc 1页
幼儿园 | 植物生长记录表
实践成长"植物栽培实践活动写美篇为了让孩子们探知植物生长的
植物生长记录手册
图片内容是:植物生长记录表图片
《植物的生长记录》北城小学四年级同学作品集览
植物生长一一玉米成长记《方浩岚》
小学科学凤仙花的一生图卡植物生长变化记录表
4,亲子一起制作植物观察表,每天记录对植物的小发现.
2021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精选.docx 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分钟
建议:第三次交流:又增加了一、二对叶子后,(20分钟)
1、总结叶子的排列
2、推测为什么这样生长
3、介绍叶子能制造食物。
测量水的温度:重点对上一课时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渗透温度与热量变化的关系。
第五课
茎越长越高
交流
20分钟
建议:最好等到快开花之前再进行交流
交流:1、从出土到现在,茎的粗细、颜色、硬度、高度变化数据
(交流:出土时间、幼芽的样子、茎的颜色、粗细)10分钟
温度和温度计(重点:观察温度计结构、掌握正确读数和记录,为本单元后续内容服务,
交流二
10分钟
建议:第二次交流:长出第二对、三对真叶后
(交流:叶子的样子、数量、排列;茎的颜色、粗细等。推测下一对叶子会怎样生长)10分钟
测量水的温度(重点:学会并正确操作温度计
2、预测还会发生的变化,主要是高度的变化。
3、介绍植物茎的运输作用
4、出示“芹菜茎的吸水装置”思考可以证明什么?为什么?
水珠从哪儿来(重点:让学生根据现象做出推测,并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完善预测,指向验证的问题。并初步设计验证方案。
第六课
开花了、结果了
交流一
5分钟
建议:在部分学生的植物出现花蕾时交流:(5分钟)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时间安排及操作建议
教学内容
内容调整
教学时间安排及操作建议
与之配合教学内容
《温度与水的变化》
时间安排
操作建议
第一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增加“透明播种”
1课时
主要活动:
(1)记录我们的想法
(2)观察种子、预测种子即将发生的变化。
(3)播种透明种植(杯子种子)
建议:1、本课的种子可以用花生、黄豆等大一点的,并用水先浸泡。
1、植株上出现的明显变化,你能推测什么?
2、花蕾长在植株的什么部位?有几个?预测花的颜色。
水珠从哪儿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形成概念,解释露的形成,并推测霜的成因,引出继续探究的问题——水结冰了
交流二
15分钟
建议:每个小组的植物都开花时交流:(15分钟)
1、开了多少朵?还会开多少多?
2、展示植株的照片、花的照片
第三部分:交流种植心得、感受。
(2)、教给管理方法(浇水)和要求;(可以制成小卡片,让学生贴在花盆上)
(3)、调动记录兴趣、明确记录内容、教给记录方法。
(4)、小组设计记录本,明确分工。
(5)、老师展示优秀小组、指导落后小组
建议:1、小组必须保证一盆放在实验室或教室里。(即使要放教室的,请在发芽后并长出叶子后再放到教室去)
2、教师自种一批,及时补充给学生
收获种子单元总结
一课时
建议:等到每个小组都至少有一个成熟果实时进行。
主要活动:第一部分:
1、交流成熟果实的颜色,推测内部有什么。
2、解剖果实,观察种子,统计种子数量,得出种子数量常数。
3、估算自己小组能收获多少种子,体验大丰收的喜悦。
第二部分:总结凤仙花的一生
1、主要生长过程及时间
2、每个阶段的时间
3、与班主任联系:教室里植物的管理问题,学生观察记录问题
4、与科技活动月配合,进行种植展示、种植小报评比等活动。
5、记录管理:植物宝宝成长记录、植物生长日历等生长情况以及根的作用。
第三课
我们先到根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交流一
10分钟
建议:第一次交流:芽出土后
3、比较植株的茎的变化。
4、预测花凋谢时的变化。
水结冰了(重点:食盐的量一定要足够,用薄的易拉罐盛少量水,刚过温度计液泡即可)
交流三
10分钟
建议:每个小组都结出果实后交流:(10分钟)
1、果实的颜色、形状
2、果实与花的关系。
冰融化了(重点要让学生建立起水和冰在互相变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认识)
第七课
我们的大丰收
1、可以将第二课的在透明杯里播种提到活动二后进行,并让学生预测先长什么,后长什么。
2、杯子植物放在实验室,老师管理,以便学生下一节课能看到现象。
布置好下一课所需材料:花盆(大小规定、最后能班上统一购买)营养土,透明胶(大)、卡纸
第二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
种植
记录计划
根的观察
1课时
主要活动:第一部分:
(1)、种植活动(教师指导下播种)种子3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2、3小时,播种深度1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