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之三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案:《孔雀东南飞》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明代嘉靖年间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杨氏家族的兴衰和孽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情节曲折,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2)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3)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4)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2.讲解(2)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通过讲解小说的梗概,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从而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讲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分析和评价(1)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2)进行文学作品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孔雀东南飞》或其摘录,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运用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法: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帮助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四、教具准备1.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小说封面和作者的介绍。

2.简介和摘录:用于学生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上册《孔雀东南飞》 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高二语文上册《孔雀东南飞》 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

本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功能与反抗封建礼教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

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和通过语言判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以及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所以我将指示目标设定为:学习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式的艺术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情感目标设定为:体会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做出选择的艰难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

另外因为新课标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了强调,所以我将能力目标设定为:人能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性格特征,针对问题进行辩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识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比较难以掌握,所以我把对此的分析作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学法分析本文虽然是古诗文且篇幅较长,但是故事性很强,容易读懂,所以我会让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待学生读完后用提问法检验学生自读效果。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在学习古文时,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往往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将采取提问式和探究式结合的方法,对文章结构内容字词等进行大量的提问,由简到难一步步启发学生,对人物分析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班性讨论,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教学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3.感受焦仲卿、刘兰芝之间的真挚爱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诗意画面,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同时,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要求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3.课堂讲解(1)逐句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2)小组分享:从诗歌中选取你最喜欢的诗句,阐述理由。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

四、教学拓展1.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束缚。

2.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入?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语文必修2》2.辅助资料:《孔雀东南飞》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鉴赏文章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鉴赏能力。

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诗歌内容,适当拓展相关文化背景,丰富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及艺术特色,感受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孔雀东南飞》教案(整理版)(大全五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整理版)(大全五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整理版)(大全五篇)第一篇:《孔雀东南飞》教案(整理版)《孔雀东南飞》教案1、指导思想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2、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惜时间精读细研,因此我确定用三课时完成。

本单元的话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恶。

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

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教师可就疑难问题略作指导。

重点目标的实现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3、本设计的特点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重在扎实严谨上作文章。

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

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学重点难点:1.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代作家石康的中篇小说,取材自1942年以前华北民主联合政府统治的晋南地区,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孙建东的磨难历程和奋斗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人民的苦难与反抗,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主题和深层含义;(2)解析小说《孔雀东南飞》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3)熟练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分析文本。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批判思维;(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3)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元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内容:(2)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及主要人物;(3)小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义。

2.教学方法:(2)讨论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问题;(4)写作训练法:要求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撰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2.讲授环节(1)讲解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要事件的发展与转折,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支线。

(2)解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孙建东、林粲、刘明富等,从外貌、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和功能。

(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语言表达,总结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3.合作学习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和疑惑,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4.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2. 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3.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韵律美。

教学活动:1. 播放《孔雀东南飞》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韵律;2. 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3. 教师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4. 学生自读《孔雀东南飞》,感受诗歌意境;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意象和意境;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欣赏诗歌中的语言美,如韵律、对仗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教师举例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4. 学生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解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探讨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教师举例讲解诗歌中的艺术魅力;4. 学生朗读诗歌,进行鉴赏练习;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孔雀东南飞》的背诵和鉴赏练习;4. 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第五章: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学目标:1. 学生自我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头)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进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那么,诗歌进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日,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引导同学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引导同学读预习提示:1本诗也许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1老师范读,同学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同学朗读,同学自由读或请同学分角色朗读3同学复述故事梗概,留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同学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同学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假如同学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同学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1归纳本诗消失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消失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见;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阅历;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惩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消失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

(仆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索此诗的思想内容。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优秀5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优秀5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优秀5篇)《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教学难点: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信息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陈文学家。

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

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

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

其诗赋皆yin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

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

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

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此诗作者不详。

2.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4.“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5.《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焦、刘爱情悲剧,封建家长制摧残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了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了反礼教、争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艺术形象的。

3、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诵懂全诗,熟悉情节,探讨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学习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教学步骤】〖复习旧课〗抽查背诵《离骚》最后一段。

〖学习新课〗导入:请大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读课前提示,以及课后有汉关乐府的知识。

(教师打开网页。

展示课题、背景音乐(梁祝协奏曲)与背景图片。

)2、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见网页)3、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了解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了。

4、语文知识(强调:《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又称为“南北双璧)。

课文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关于“汉乐府”。

请看40页方框里的介绍。

五言诗起源与发展:(多媒体显示)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现实的批判。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学习过的古典诗歌,如《长恨歌》、《离骚》等,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2.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二、诗歌内容感知1.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和情节。

3.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如孔雀、东南飞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焦仲卿、刘兰芝等。

2.让学生讨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四、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1.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如离别、相思等。

2.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诗歌深层内涵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象征意义,如孔雀东南飞象征什么。

2.分析诗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如对封建礼教的抨击。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讨论诗歌的深层内涵。

二、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孔雀东南飞》。

四、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诗歌深层内涵探讨1.象征意义探讨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提到了孔雀东南飞的象征意义,那么你们觉得这里的孔雀代表了什么?”学生甲:“我觉得孔雀代表了美好而又短暂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教案 3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 3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8一、导入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

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课文把握1、文章结构开端--兰芝被遣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双双殉情尾声--告诫后人四、课文分析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五、探究阅读关于铺排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人教版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意和背景;(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3)能够背诵并默写《孔雀东南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运用意象分析、韵律感受等方法,品味诗歌的美感;(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和默写;(2)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诗文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的意象和韵律的深入感受;(3)诗歌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品鉴:(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3)欣赏诗中的修辞手法,领略诗歌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追求;(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孔雀东南飞》;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赏析文章;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情感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阐述《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2)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孔雀东南飞》。

(2)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孔雀东南飞》与《诗经》中的爱情诗,探讨古代爱情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自然意象,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感受诗歌意境。

七、课堂练习1. 选择一首古代爱情诗,如《离骚》、《古诗十九首》等,进行鉴赏分析。

孔雀东南飞(最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最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最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有关《孔雀东南飞》的文学常识,重点掌握其与《诗经》《楚辞》的关系。

2.疏通课文,在疏通过程中,掌握文中的一些基本用法。

教学难点:1.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继续巩固“比、兴”手法在文中的应用。

课时数:4-5课时教学方法:1.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尝试进行,课本剧的演出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及其对课文的了解,在课本剧中增加一些启发式的提问。

(可以作为分班后增强班机感觉的平台)。

2.讲解过程中做到细致入微。

第一课时孔雀东南飞(课本剧)教学过程: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

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

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怎么样?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好!请看第一场《遣归》第一幕:相恋〔形式:哑剧〕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

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

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

第二幕:婚后〔形式:哑剧〕〔背景音乐:小提琴协奏《梁祝》〕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慧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

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

〔生配乐表演〕第三场:逼归〔形式:话剧〕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兰芝:(低眉顺眼)婆婆,我这就给你端饭,今天,咱们吃面汤。

焦母:(脸孔朝天)面条太滑。

兰芝:(委屈求全)那……咱们吃包子。

焦母:(顿拐)包子太腻。

兰芝:(声音哽咽)那……吃饼焦母:(白了兰芝一眼)不行。

烙饼太硬兰芝:(泪水溢满眼眶,强忍不流)那婆婆,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焦母:(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个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算了,快去……兰芝黯然而下。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三)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三)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三)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三)【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史上的"乐府双璧'之一,多年来始终为高中教材的保留篇目,2004年新教材又再次编入。

本课例打破常规教法,尝试"敏捷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同学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新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四个课时支配如下六大板块内容──新课导入、基础落实、讨论探讨、拓展延长、总结收束、作业沟通。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新课导入上课前,先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一个人不妨多有几许惆怅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一个人不妨多有几回迟疑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莫让那悲剧又重演那悲剧又重演眼前温顺的灵魂岂不是梦中的倩影为什么无可奈何只当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云几千年来的故事竟不曾唤醒迟疑的你为什么无可奈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

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问题一提出,同学立刻来了激情,谈论纷纷。

(好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接下来,在营造良好气氛的基础上,同学的情感较为投入,理解也较为深刻,思想在时常的碰撞中有才智的火花出现,为这个课走向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基础落实1、通假字。

2、文言实词。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文言句式。

三、讨论探讨("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是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掘同学的思维力量,增加同学的批判意识。

)1、人物分析:(主要由同学商量完成,老师不作详细分析)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顺、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忠贞而有抵抗精神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温情、脆弱愚孝忠贞人物形象之三──焦母:专横跋扈2、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焦母出于什么心理而一意地要休掉这个难得的媳妇?(以下是同学商量的结果)无子说(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年期说恋子说(焦母与仲卿相依为命,兰芝的到来,使氏母子的感情依恋大不如前)嫉妒说(兰芝太优秀了,做婆婆的与之相比,大为逊色)厌烦说(兰芝是焦父在世时作主娶进门的,焦母始终不喜爱)煎熬说(有道是"堂上交椅轮番坐,十年媳妇熬成婆',但兰芝却不服焦母"管教')隔阂说(焦母在家很孤独,而兰芝不理解,只知劳作,婆媳间缺少沟通)无行说(在焦母眼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三者说(县令与太守公子均看上了兰芝,故对焦母施加压力)另娶说(焦母喜爱东家贤女罗敷,并与之达成某种默契,故需休掉兰芝)能干说(焦母担忧儿子过于脆弱,家里的大权会落到能干的兰芝手里)门第说(焦母为仲卿前程计,想休掉无背景的兰芝,娶个门第高的小姐)美色说(焦母担忧儿子沉溺于兰芝的美色,胸无大志,耽搁了仕途)3、如何理解刘、焦之死?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定性。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能够准确描述其中的意象和象征;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并能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2.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小说《孔雀东南飞》的课堂阅读材料;2.播放设备,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素材;3.PPT文档,用于介绍和解读小说内容;4.学生个人写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这部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

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阅读创造气氛。

2. 阅读和讨论(30分钟)学生们安静阅读《孔雀东南飞》这部小说,并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小说中的关键场景、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3. 分析和理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教师向学生解释作者写作时使用的各种手法,并引导学生们思考作者的表达意图。

4. 个人写作(25分钟)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完成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或评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们组织语言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分享和展示(15分钟)学生们可以选择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

六、教学拓展学生们可以继续阅读其他与《孔雀东南飞》有关的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体裁、主题和表现手法,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讨论和写作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作品定位《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本诗歌颂了刘兰芝夫妇为了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特别是对话描写富有特色。

文脉梳理字词正音释义正音自缢(yì)箜篌(kōng hóu) 公姥(mǔ) 槌床(chuí) 伶俜(líng pīng) 葳蕤(wēi ruí) 玳瑁(dài mào) 流纨(wán) 拊掌(fǔ) 窈窕(yǒo tiǎo) 婀娜(ē nuó )踯躅(zhí zhú) 赍钱(jī)释义白:禀告,告诉。

令:美好幸:希望(1)偏义复词公姥:意义偏于“姥” 作息:意义偏向于“作”父母:意义偏向于“母” 兄弟:意义偏向于“兄”(2)古今异义词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守节情不移守节:遵守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感君区区怀古义:真情挚意今义:很小,卑微处分适君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处罚叶叶相交通古义:相连相通今义:与运输有关的(3)一词多义谢①谢家来贵门谢:辞别②多谢后世人谢:告诫③阿母谢媒人谢:谢绝归①不图子自归归:回家②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指女子出嫁适①始适还家门适:出嫁②适得府君书适:刚才相①及时相遣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②叶叶相交通相:互相②儿已薄禄相相:容貌资料展板《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现存的古代诗歌中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与稍后出现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主要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演奏时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文章主旨〈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忠于爱情、勇于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主的热烈向往。

文章结构本诗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两句的作用就是“起兴”。

古代民歌写夫妇离别的题材常常借用飞鸟起兴。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后来,妻子生病,丈夫“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借用这种起兴的方法,使全诗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哀婉缠绵的氛围,有提摄全篇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开端。

这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述,提出问题,展开矛盾。

夫妻二人情深意笃,但婆婆不容。

眼见事态无法挽回,刘兰芝主动请辞。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诗歌一开始就揭示了刘兰芝和婆婆的矛盾。

一个“故”字,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既表现了焦母的苛刻挑剔,也表现了刘兰芝心头郁积的不满情绪。

她不肯再逆来顺受,继续这种令她痛苦、辛酸的生活,毅然提出“及时相遣归”的要求。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发展。

写刘兰芝被遣回家,焦仲卿与她分别的情景。

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焦仲卿为刘兰芝求情,遭到拒绝,只好说服刘兰芝回家,还抱着团圆的幻想。

焦仲卿和母亲的一番话,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些信息:一、焦仲卿是非分明、忠于爱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二、正面描写了焦母专横的面目。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寥寥数语,着墨不多,人物形象已然纸上。

第二层(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刘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顾告别。

回来后,焦仲卿只能寄希望于将来,劝刘兰芝忍受委屈暂且回家。

但刘兰芝十分清醒,对世情看得深透得多,一句“勿复重纷纭”显得十分清醒和刚强。

与婆婆和小姑的告别,凸显出刘兰芝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特征。

在旧社会,妇女被婆家赶回家是一件颇为难堪的事情,可是刘兰芝在临走前刻意打扮。

作者在这里不惜笔墨,着意铺陈了刘兰芝的美丽,也从侧面衬托了她的从容镇定,不肯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狼狈。

尽管内心充满了痛苦,但始终没有在婆婆面前掉一滴眼泪。

在与小姑道别时,刚强的刘兰芝却“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的本性。

第三层(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被焦仲卿的真诚情义所感动,两人分别时相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

然而,他又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性行暴如雷”的哥哥,绝不可能容忍她的等待。

这对有情人的分别时,诗中运用了一个特写镜头加以表现。

“举手长劳老,二情同依依”,情真意切、生离死别。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发展。

写回家后的遭遇。

“进退无颜仪”这一细节令人深思。

刘兰芝性格刚强,也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过失,但被遣回家这一事实,不能不使她在浓厚的封建意识面前感到某种强大的压力。

也生动地写出了她初到家门,面对慈母,因为伤心、委屈、羞愧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复杂心态。

刘兰芝回家后,县令首先派人来求婚,接着太守又派人来求婚。

阿母虽然尊重女儿的意愿,婉言谢绝了媒人,但阿兄却无法忍受。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家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势利、无情中还有威胁。

刘兰芝的应婚是故事的转折点,“兰芝仰头答”中的“仰”值得玩味,表现出她刚强的一面。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高潮,写两人双双殉情。

婚变的消息传到焦仲卿耳内,他急忙请假来会兰芝。

这对夫妻尽管相亲相爱,但无法挣脱身上沉重的枷锁。

于是,双双殉情。

一句“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话,一个“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动作,无不表现出刘兰芝的坚决果断。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诗的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不但有枝叶相交的树木,还有一对象征爱情的鸳鸯,彼此相依的树木,夜夜啼鸣的鸟儿,无不象征爱情的忠贞不渝,象征了人们对自由婚姻、幸福爱情的向往、追求。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借用互文的修辞,象征有情人彼此心心相同,相爱永久。

写作特色:1、精练传神的语言描写,特别是对话描写,更能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如,与婆婆辞别时,刘兰芝的语言,不卑不亢,有理有节,进退有据。

与之相对的,焦母的话,专横、苛刻,自私。

2、“赋”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太守迎亲一段,关于太守的气派真是极铺张排比之能事。

但并不是为了铺张而铺张,而是为了突出这一势利环境用以反衬刘兰芝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德和爱情。

3、文章结构谨严,前后照应。

如开始时,刘兰芝诉说的“十三能织素……”,与后文阿母所说基本一致;兰芝“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的猜想与阿兄的言行;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前后都有暗伏、照应。

这些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结构紧凑天衣无缝。

鉴赏要点1、本诗成功塑造了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本诗时,一定要抓住以下两点来把握人物形象。

其一,找出有关刘兰芝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对表现主人公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

其二,关注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这对凸显人物形象具有重大作用。

2、本诗的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种结尾的方式,在我们熟知的《梁山伯与祝应台》中有充分的体现,它是悲剧的升华,更主要的是体现了普通大众的良好愿望。

课文串讲文本展示文章第八段内容讲析刘兰芝与焦母告别之前,有这段铺陈。

这段铺陈,写刘兰芝的梳妆打扮和衣着服饰、容貌举止,很详尽。

为什么在与焦母告别之前写这么一段呢?一是显示兰芝的美丽,同她的勤劳、能干一样,来说明焦母休弃兰芝的无理;二是突出兰芝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焦母遣逼,并未使她惊恐万状,而且很镇定。

三焦母多次谈到罗敷,称其“窈窕艳城郭”,而兰芝之美“精妙世无双”,形象也更加丰满。

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驳斥了焦母遣逼的理由。

重点指津第8段中,诗歌极力描写刘兰芝的打扮,结合全诗来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这是横向铺陈,诗歌从足到头、至身、指、口、步,一连串的夸饰语言,铺陈刘兰芝的美。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刘兰芝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与她的心情、性格有关。

主要有(1)在焦母面前,表现应有的自尊,从容、镇静,这与她一贯的性格相符。

(2)阅读延伸陌上桑乐府歌词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梨,锄者忘其锄。

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者从南来,五马立踟躇。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赏析】《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一个太守调戏民女罗敷,遭到拒绝的事。

作品揭露统治阶级的卑劣行经,歌颂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忠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诗歌先写罗敷的美貌,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因和基础。

前六句描写环境,介绍人物。

接着六句运用了铺陈的方法,写服饰、器具之美。

罗敷挎的是青丝作络绳、桂枝作提把的筐子,梳的是时髦的发式,戴的是宝珠做的耳坠,穿的是色彩艳丽的绸缎作成的裙子和短袄。

真可谓光艳四射。

这是民歌经常用的一种手法,着意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物。

接着,作者又从旁观者的角度侧面描写罗敷。

你看,行者放下担子捋着胡须,少年赶紧整理一下头巾,耕者、锄者竟看得如此专注,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活计。

作者正是抓住了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通过侧面烘托,细致、传神地刻画出罗敷的美丽。

太守也见到了罗敷,也看到了她的美貌。

作者没有说太守被罗敷的美貌惊呆了,而写了“五马立踟躇”。

这是一种委婉的写法。

写马其实就是写人。

果然,太守吩咐小吏去了解情况。

一句“共载否”,揭示出太守阴暗的心理。

罗敷没有畏惧,走上前,回击了太守,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太守。

“你怎么这么愚蠢!你有你地妻子,我有我的丈夫。

”这个回答不卑不亢,充分显示出罗敷高洁品质。

接着,作者又用铺排的手法,写罗敷对丈夫的夸奖。

自己夫婿官位显赫,人才出众,相貌堂堂,胡须漂亮,步履轩昂,仪表不俗。

写官位显赫,是为了震慑“使君”,使他不敢胡作非为;写“夫婿”人才出众,又足以使“使君”自惭形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