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下期初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2.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牛耕技术在江南推广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3.《唐律疏议》之“十恶”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

这( )A.体现法律的教化功能B.说明法家取代了儒家C.反映社会秩序的规范D.导致轻罪重罚的结果4.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

这说明北宋( )A.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C.打破坊市时空限制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5.观察并分析以下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与整修()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解决了北方水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迁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从唐初租庸调制到明朝一条鞭法前后的并税式改革,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但也有“积累莫返之害”,以致税上加税、持续攀升。

由此可见,古代“并税式”改革( )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以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D.使农民不再依附于国家7.20世纪初,时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入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

江苏省姜堰市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

江苏省姜堰市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

姜堰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 ( )A .国家大一统B .风水学成为主流C .天人合一D .皇权至上2、右图是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 此玉印是元成宗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赐给西藏第五任帝师(帝师既是佛教萨迦派的高僧,又是宣政院的首长)扎巴俄色的印信。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①元代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历史 ②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史 ③中国古代宗教史④西藏地方行政区发展史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 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 臣。

”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⑧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④6、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初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历史(附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初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历史(附答案)

姜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初考试历史(必修)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是A.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B.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C.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D.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了度量衡B.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C.创立了科举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指A.人本性善,要实行“仁义”B.“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反抗4.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5.右图中的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朝时期6.2014年6月9日正义网:中国古代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体现着古人从政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执政者对治国方略的判断取舍。

我国古代较好地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察举制7.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选修)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

”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2.“秦汉以后中国的皇权政体在其建立之初,是一项伟大的创制,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①结束封建政体,统一国家产生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③打破了宗法束缚,给各阶层民众提供发展契机④三公制度确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4.某同学以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为研究对象,以下哪一内容可以为其研究提供素材()水排灌钢法珐琅彩花楼机A.水排 B.灌钢法 C.珐琅彩D.花楼机5.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6.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7.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

江苏省泰州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连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l、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62年湖北随州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墓。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分封制遭破坏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宗法等级森严2、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而被废黜。

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货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的局限性B.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C.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同最近而最为可信3、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日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4、“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充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包含了明显的反帝反封建内容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5、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材科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6、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侍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泰州市姜堰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材料题。

考查范围为必修一。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涂、填写在答题纸(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

此现象说明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答案】C【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由春秋到战国时期,世族主政者所占的比例由92%降到4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宗法制度逐渐衰落,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没有体现说明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诸侯权力的变化;D项错误,官僚政治是秦朝时期形成的。

2. 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A.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C。

3.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泰州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计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C.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2.“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A.五口通商贸易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3.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A.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4.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辛亥革命失败5.“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

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

”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第I部分客观题(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1.《庄子·让王》记载:“回(颜渊,孔子的学生)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这一记载反映了( )A. 社会分工形成B。

耕织结合的模式出现C。

土地兼并盛行 D. 重农思想成为主流思想2.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

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C. 地方政府腐败无能D。

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3.中国传统上经商被视为末业,商人社会地位最低.但在明清之际出现了“良贾何负闳儒”、“贾何后于士”的言论.这说明当时 ( )A。

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变化 B. 商人政治地位跃居首位C。

重学风气已被社会抛弃 D. 自然经济受到商业冲击4.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5.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情况》。

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年份纱锭(枚)布机(台)1913年482 192 1 9861914年544 780 2 3161918年647 570 2 7361919年658 748 3 8391920年842 894 4 1391921年 1 248 282 4 139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

棉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C.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江苏省泰州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连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l、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62年湖北随州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墓。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分封制遭破坏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宗法等级森严2、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而被废黜。

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货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的局限性B.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C.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同最近而最为可信3、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日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4、“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充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包含了明显的反帝反封建内容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5、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材科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6、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侍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级森严C.中央集权的加强D.青铜制造业发达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D.筒车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4.《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

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六部职责的改变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宰相权力的反弹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

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这表明他()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6.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刚传入中国,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会出现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7.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 B.31 C.73 D.1938.“国民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

江苏省姜堰市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江苏省姜堰市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姜堰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题2011年4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第Ⅰ卷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一律答在规定地方,否则不计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行省制3.下列图片能作为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资料的是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4.公元前449年,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某部法律条文。

该法律的特点有①有一些习惯法②是成文法③是公民法④是万民法A.①②③B。

③④ C. ①②D。

①④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德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这样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之所有“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

消弱了宗法制的作用6。

亚里士多德说,在希腊,“不能认为每一个公民属于自己,而是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希腊A。

公民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权威B。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解析】
【详解】考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神话也就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体现了人文思想的时代性,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提及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神话”指的是古希腊神话,故B项中“基督教神学”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C项不符合题意。
3.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A。 外儒内法
B. 大相径庭
C. 法古用今
D. 殊途同归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以法治国,汉武帝外儒内法,二者有所区别。故A项错误。题干“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表明二者的实质和后果有相同之处,即殊途同归。故B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题干“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说明秦始皇反对法古用今。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D. 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国人多取织以为布”“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葬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可知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即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故D项正确.题干中只说明考古资料能够佐证文献资料,但没有涉及到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对比,不能就此说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故A项错误。历史记载不一定都需要考古发现来证实,且一些历史记载无法通过考古发现来证实,故B项错误。大多数历史记载都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故C项错误。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材料中包含的准确信息有①西周政权的建立②西周实行分封制③武王子弟受封于陈国④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特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功臣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礼乐丧葬制 D.嫡长子继承制3、柳宗元《封建论》言:“陵夷迄于幽、厉,周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东周时期我国封建制逐渐形成 B.周朝推行的分封制在走向崩溃C.东周的统治越来越腐败 D.诸侯争霸导致天下大乱4、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5、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第I部分客观题(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1.《庄子·让王》记载:“回(颜渊,孔子的学生)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这一记载反映了()A. 社会分工形成B. 耕织结合的模式出现C. 土地兼并盛行D. 重农思想成为主流思想2.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

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C. 地方政府腐败无能D. 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3.中国传统上经商被视为末业,商人社会地位最低。

但在明清之际出现了“良贾何负闳儒”、“贾何后于士”的言论。

这说明当时()A. 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变化B. 商人政治地位跃居首位C. 重学风气已被社会抛弃D. 自然经济受到商业冲击4.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情况》。

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58 748年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 棉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C.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

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于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

据此可知()A. 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B. 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C. 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D. 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7.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

被喻为“神针”的是()A. “一边倒”政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不结盟政策D. “一国两制”构想8.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尼克松和基辛格的政策来源于对全球局势的重新评估。

与1945时只有两个超级大国的两极格局不同,如今兴起了其他的权力中心……在一次未经宣布的行动中,经过细致的秘密准备,曾经以反共为其政治生涯基础的尼克松采取了戏剧性的步骤。

”据此判断,该步骤最有可能是()A. 不再遏制苏联的扩张B.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C. 前往北京会见毛泽东D. 改善中美关系并建交9.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这表明当今中国()A.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10.下表反映了1953-1956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单位:亿元)的变化情况。

产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C.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 国家重工业建设的超额完成11.1962年,中共中央将原来并入国营商业的合作社商业和小商小贩逐步退出来,重新组成合作商店、合作小组。

同时,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社员经营多种家庭副业,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这些措施表明()A. 政府妥善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B. 原有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C. 国民经济调整注意发挥市场调节D. 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1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1月16日起陆续发行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纪念币。

其中的三枚30克圆形镁质纪念币背景图案分别为:禾苗和稻穗;某城市建筑、港口、拓荒牛雕塑及飘带等组合;某城市标志性建筑及桥、江等组合设计。

对于设计者意图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A. 1984年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城市B. 浦东新区是21世纪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 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启始D. 共建“一带一路”正进入深入发展新阶段13.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C. 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14.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

这种公司管理模式()A. 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B. 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C.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D. 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重要表现15.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英国D. 荷兰16.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

这些现象说明英国 ( )A. 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B. 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C. 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D. 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17.学者们对“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A. “铁幕”演说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 北约的建立18.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

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

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A. 有助于欧共体的建立和发展B. 表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C. 加剧了战后冷战局势的发展D. 实现了德国摆脱美国的控制19.下图是1981年古巴政府为纪念20年前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而发行的纪念邮票,仔细观察邮票信息,对与之相关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C. 反映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D.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20.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II部分材料分析题(60分)二、材料分析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3分)21.(12分)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船商,海外贸易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表现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

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

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

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

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材料二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

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

……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

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

……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

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以上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

请结合所学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

(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3分)22.(13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

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

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

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

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

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

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

按照相关统计, 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

“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

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5分)(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