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月亮教案

合集下载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弯弯的月亮》的歌曲魅力和文化内涵。

2.感受和掌握基本的山东民歌唱法。

3.理解音乐与词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进行表演。

二、教学内容1.《弯弯的月亮》这首山东民歌。

2.流传于中国山东半岛地区,因抒发恋人相思之情而广为传唱。

3.具有浓郁的韵味和地方特色。

4.兰花指、山东包子唱法。

三、教学重点《弯弯的月亮》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山东包子唱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1.教师播放山东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歌曲,让学生静听,感受山东民歌的独特韵味。

2.教师请学生大声朗读山东方言及其发音方法。

3.引入《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询问学生对于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第二步:教学学习1.请学生跟唱《弯弯的月亮》的歌词。

2.强化包子唱法的训练。

3.教师对歌曲情感表达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参照学习并进行模仿。

第三步: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歌曲唱法及情感表达。

2.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

3.教师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和点评。

第四步:表演展示1.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和表演。

2.学生可按自己的想法设计表演场景和细节,增加趣味性。

第五步:总结评价1.教师就学生的表演和唱功进行总结点评,表现出色者进行表扬。

2.学生可互相评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要求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

2.学生应该注意声音的传递和表演中情感的表现。

3.教师应严格控制现场的环境并进一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纠正。

4.学生应该遵守礼仪规范,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望。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给予学生评估,以评估学生在唱和表演中的掌握情况和进步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日常教育,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并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对今后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进。

幼儿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幼儿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幼儿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儿歌《弯弯的月亮》。

2. 能够模仿唱儿歌《弯弯的月亮》。

3. 能够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4. 能够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唱儿歌《弯弯的月亮》。

难点,模仿月亮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弯弯的月亮》儿歌音频。

3. 夜晚的月亮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观察夜晚的天空,询问他们是否看到了月亮,引出儿歌《弯弯的月亮》。

2. 学唱儿歌。

教师播放《弯弯的月亮》儿歌音频,让幼儿们跟着音乐唱儿歌。

教师可以用手势或肢体动作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3. 模仿月亮的形状。

教师引导幼儿们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可以让幼儿们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月亮的形状,或者在纸上画出月亮的形状。

4. 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如月亮是圆圆的,颜色是白色的。

可以让幼儿们用各种颜色的画笔在纸上画出月亮的形状,并给月亮涂上颜色。

5. 温故知新。

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再次唱一遍《弯弯的月亮》,并让他们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儿歌《弯弯的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模仿唱儿歌,并且能够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月亮,模仿月亮的形状。

同时,幼儿们也学会了描述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他们对儿歌的喜爱和对月亮的认识。

欣赏《弯弯的月亮》示范教案

欣赏《弯弯的月亮》示范教案

欣赏《弯弯的月亮》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流行歌曲,感受歌曲风格特点;2、能够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结构,体会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月亮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吗?学生回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在古诗中,作者借助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很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弯弯的月亮。

【设计意图】通过积极互动,说一说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引出本节课主题——月亮。

二、新课1. 初听歌曲,说一说感受。

2. 歌曲介绍《弯弯的月亮》是李海鹰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创作于1989年,由刘欢演唱,是音乐电视片《大地情语》的插曲。

作者将古典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流行音乐中,是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该曲创作的初衷就是描绘一个美丽的珠江三角洲。

李海鹰表示,是心中沉淀的情感记忆让他首先写出了旋律,想象着月光洒下来的朦胧画面,他填写了歌词。

在作词的同时,李海鹰还对已经做好的旋律做了不少修改。

从小在水边长大的李海鹰记得,儿时摆渡要坐上一条弯弯的小船,划船的是一位背着小孩的疍家妇女。

歌曲里的“阿娇”和船就是疍家人的形象。

3. 作者介绍李海鹰1954年生于广州。

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显露出音乐才华。

1970年,他才16 岁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1982 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

从1997年4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

4. 再听歌曲思考:(1)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学生回答:三段。

师:该曲为ABA的三段式结构。

A段为陈述段,通过重复和变化重复加深印象,此段旋律由宫、商、角、徴、羽五个基本音组成,旋律朗朗上口、沁人心脾,颇具民族特色;B 段为歌曲的高潮段落,通过连接部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歌词中出现“今天的村庄、过去的歌谣、忧伤、惆怅”等意象,与A段中幽静和谐的意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段似乎是在呐喊,在反思。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音乐中的主旋律和节奏;
2.能理解并演唱许嵩《弯弯的月亮》;
3.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论这首歌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主旋律和节奏,演唱《弯弯的月亮》;
2.教学难点: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一个月圆之夜的情景,感受月光的美丽和神秘,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创设情境。

2. 听歌分析
1.要求学生听一遍《弯弯的月亮》并注重描绘歌曲的气氛和情感;
2.第二遍听歌时,学生可以跟着曲子演唱,并注意主旋律和节奏;
3.第三遍听歌时,老师指导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情感。

3. 唱歌演绎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演唱比赛;
2.教师会根据乐感和情感选择优胜者。

4. 分享讨论
1.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月圆之夜的场景,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自己的情感;
2.注重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作业
1.完成自己的月圆之夜画作,并在课堂上展示;
2.在家中练习唱《弯弯的月亮》,做到发音准确。

五、教学评估
1.评估学生在听歌分析环节中对主旋律和节奏的辨认;
2.评估学生在唱歌环节的表现和情感传达;
3.评估学生在分享讨论环节中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性和互动性中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表达,学生也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不过,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内容:1、唱歌:《弯弯的月亮》。

2、欣赏:《月之故乡》。

3、音乐活动:演唱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和朗诵以月亮为主题的诗句。

4、听乐、吟诗:了解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唱《弯弯的月亮》,体会歌曲中悠悠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解读歌词的能力。

3、通过欣赏歌曲《月之故乡》,培养学生在听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学会并能熟练演唱歌曲《月之故乡》,注意其中变化音、速度、旋律特点等。

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四、教学难点:学会欣赏音乐,懂得如何根据歌曲旋律发展判断音乐情绪。

五、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流行歌曲《小白船》,学生随着音乐走进教室。

1、唱歌《弯弯的月亮》(1)作者简介:李海鹰,男,词曲作家, 1954 年生于广州。

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

1970 年, 16 岁的李海鹰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 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

1982 年底到 1997 年 3 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弯弯的月亮》就是这期间写出来的。

从 1997 年 4 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国际艺术节组织联合会理事。

(2)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歌词中的意象闭目联想,体会歌曲的情境,并说说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弯弯的月亮》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思念与回忆。

)(3)作品基本解读:《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大半个中国。

这首歌曲调优美、歌词动人,内涵丰富,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通俗歌曲的一首代表作品。

歌词第一部分“遥远的夜空……流进我的心上”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一幅故乡的美丽的画一点一点地展现在读者和听者面前。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标题: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外貌特征。

2.通过观察月亮的形变,了解月相的变化。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教具准备: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月亮的各个形态。

2.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教师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形态的月亮,让学生自由评论月亮的样子。

Step 2 学习月亮的外貌特征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外貌特征,例如:圆形、灰白色等。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月亮,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尝试画出一个圆形的月亮。

Step 3 发现月相的变化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幻灯片上展示的月亮形态,引导学生发现月亮的弯曲程度不同。

教师解释这是由于月亮的位置不同,导致阳光照射到月亮上面的部分不同而产生的。

Step 4 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不同时期的形态,分析月亮的变化规律。

例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月相的样子,并解释每个月相出现的时间和原因。

Step 5 拓展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夜空中的月亮,让学生描述当晚的月亮是什么月相,并解释原因。

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6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月亮的外貌特征和月相的变化规律,并复习月相的命名。

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制作一张月相变化的海报或手工模型。

Step 7 课堂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天体的观察,如星星、太阳等,与学生讨论宇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Step 8 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连续几天的月亮形态,并记录下每天的月相。

回到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并画出观察的结果。

Step 9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活动、课堂参与度和月相绘画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月亮的形状和特征。

2. 学习和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

3. 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创作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

4. 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形状和特征,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弯曲形状,并与歌曲《弯弯的月亮》联系起来。

歌曲学习:1. 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分段教学,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和发音。

3. 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唱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音乐创作活动:1.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乐器和声音效果,创造出月亮的氛围和特色。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编排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合唱和合奏练习: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音乐作品的演奏。

2. 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定期进行演练,不断完善音乐作品的表演效果。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和月亮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创作的过程和体验,鼓励他们发展音乐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月亮和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展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其他与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范围。

2. 组织音乐会或表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分享他们的音乐作品。

教学资源:1. 月亮的图片或实物。

2. 歌曲《弯弯的月亮》的音频或视频。

3. 各种乐器和声音效果器材。

4. 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工具。

小学科学17《弯弯的月亮》(教案)

小学科学17《弯弯的月亮》(教案)

小学科学17《弯弯的月亮》(教案)《弯弯的月亮》教案引言: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具体、有趣的实例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本次教案以《弯弯的月亮》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验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和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理解月相的概念。

2. 理解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掌握观察、讨论和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弯弯的月亮》2. 工具:黑板、粉笔、实验工具(如手电筒、小球等)3. 材料:月相图片、观察记录表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月亮有时是弯弯的,有时是圆圆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探究(30分钟)a) 观察月相图片:给学生展示不同阶段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形状变化。

如何描述这些形状变化?b) 讨论月亮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导致了月亮的弯曲形状呢?c)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月亮不是自己发光的,并进行实验讨论。

例如利用手电筒和小球模拟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观察手电筒照射到小球上的月相。

3. 实践(40分钟)a)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实验器材,如手电筒、小球等。

通过实验模拟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观察月相的变化。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b)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理解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4. 总结(1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总结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允许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相对位置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月亮形状变化的影响。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

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儿歌《弯弯的月亮》的歌词。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节奏。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表达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认知和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月亮?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歌曲学习:1. 播放《弯弯的月亮》的音频,让学生先仔细听一遍。

2. 分段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动作。

3.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4.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鼓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情感表达:1. 提问学生:“你们在晚上看到月亮的时候,有什么感受?”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例如:“月亮真亮,像一盏灯。

”3. 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月亮的感受。

巩固练习:1.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演唱。

2. 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演唱方式,例如合唱、独唱、伴奏等。

3. 教师根据演唱效果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儿歌,进行类似的学习和表达。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月亮手工制作,展示给同学们。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节奏。

3.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然观察和感受,例如观察其他天体、四季变化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歌曲演唱活动,例如合唱团、音乐剧等。

教案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弯弯的月亮》的音频和歌词。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弯弯的月亮》教案精选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弯弯的月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教学准备:月相变化图、代表月亮的小球、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带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一、导入新课师:谁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但愿人长久》)歌中唱道“月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揭开月亮圆缺之谜。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 揭示月相的概念师:课前让同学们观察过月亮,谁能把你的观察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必要时提示学生:用语言描述也行,展示画的图也行) 生:有时像圆盘,有时弯弯的像镰刀。

(多找几个学生交流)师:同学们刚才展示的都是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它们是有名字的,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叫月亮)在科学上它们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月相。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从地球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出示一个月的月相)看,这是我观察到的一个月的月相,它们各不相同。

这些是上半月的月相,需要在傍晚的时候观察;这些是下半月的月相,傍晚看不到了,那时的月亮是在等你们睡着了才偷偷地爬出来,如果你不想耽误睡觉的时间而又想看月相的话,那就得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观察。

师:看到这些月相,你有没有问题要问?生:这些月相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月亮的形状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多找几个学生交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弯弯的月亮》。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美丽夜色;掌握生字词,如“悬挂”、“倒映”、“闪烁”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晚星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夜晚的美好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b. 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c. 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弯弯的月亮》2. 生字词:悬挂、倒映、闪烁、静谧、皎洁等。

3. 课文结构:开头描绘夜色;中间赞美月亮;结尾表达情感。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夜晚星空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夜晚的月亮和星空,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生字词的掌握;3. 修辞手法的分析;4. 观察事物方法的培养;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学内容: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2. 学习月亮与地球及太阳的关系。

3. 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4.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PPT及其他多媒体设备。

2. 外星系模型或月亮模型。

3. 准备一张月亮不同形态的图片。

4. 布置课后观察月亮形态的作业。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0分钟)1. 讲解月亮悬挂在天空中的现象。

2. 展示月亮模型或外星系模型,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二、认识月亮(15分钟)1. 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描述月亮的形状。

2. 介绍月亮的由来和形状,同时与学生互动。

3.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并进行分类。

三、月相与地球、太阳(20分钟)1. 介绍月亮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展示月亮的不同形态图片,让学生推测月亮、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

3. 带领学生完成实验,模拟月相的变化过程。

四、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当天的月亮形态,并与之前的月亮形态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形态的变化原因,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月亮的形态变化规律。

2. 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继续观察探索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观察一周内月亮形态的变化,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扩展:1. 学生可自己制作月亮模型,通过调整模型的位置来观察月相变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观测月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月亮的形态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了对月亮形态的理解。

然而,本节课缺乏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对学生的参与度有一定的限制,此后需要加强互动性活动的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弯弯的月亮第2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弯弯的月亮第2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2.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2. 培养想象及推理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猜想、模拟、推理、想象、归纳多种方法结合课前准备排队使用图片 5 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课时安排第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 我们要想搞清楚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该从哪儿着手呢?2. 对,首先要搞清楚月亮圆缺变化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猜想,也可以用已有经验回答,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新课学习1.我们要记住月相变化的规律,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大家跟我一起记一首儿歌,请看大屏幕: 月相根据农历变,月初新月看不见,初二初三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十五、十六满月圆,以后月相渐缺边,廿二、廿三月似弓,廿七、廿八是残月,到了月底又不见。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住月相变化的规律,容易记住还便于理解]2.我们再来看看月亮在空中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

第 1 页3.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⑴随着日期的推移,月亮在空中的位置变化了吗? 变化有什么规律? (自西向东运动)⑵月亮是沿着一条直线向遥远的东方驶去的吗? 它在太空中怎样运动我们才能周而复始的看到月亮?⑶我们是在地球上周而复始的看到月相变化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⑷月相从农历初二开始逐日发生变化,到了月底我们就看不见它了,到什么时候又能看到它? 这经过了过了多长时间?4. 小组讨论,汇报。

5. 小结: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叫做月球的公转。

(板书: 月球公转)公转的方向呢? (板书: 自西向东)公转周期呢? (板书: 农历一个月)6. 模拟实验(1)谈话: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我们就看到了月相变化。

初中弯弯的月亮教案

初中弯弯的月亮教案

初中弯弯的月亮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弯弯的月亮》。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课文《弯弯的月亮》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弯弯的月亮》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弯弯的月亮》的文本。

2. 课文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材料。

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发现月亮的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月亮的观察和感受。

二、朗读和背诵课文(15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弯弯的月亮》。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和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弯弯的月亮》的回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2. 学生进行课文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3. 教师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

三、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话题。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1. 学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歌曲中幽幽的思乡之情,培养歌唱能力。

2. 初步了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

选用不同的伴奏方法为歌曲配伴奏,发现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3. 欣赏《花好月圆》,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唱乐、吟诗、赏画实践活动,对“月”之情结作一次深刻体验。

2. 用轻柔深情的音色演唱《弯弯的月亮》,较好表达歌曲意境。

3. 体会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月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欣赏《月夜》和《花好月圆》,了解外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族管弦乐不同旋律的特点、表现方法以及风格特征。

教材分析《月夜》是一首古典艺术歌曲,它体现了诗歌、旋律、伴奏三位一体的艺术特征。

舒曼在德国民间诗歌的原诗上,配上了朴素的音乐,歌曲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展开,全曲几乎仅用同一旋律不断反复,而且对照乐句A和对照乐句B,乐句B也可说是A的旋律的变形。

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高潮,在渐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

钢琴伴奏描摹月光的闪耀,手法很是写实的,具有独立表现意义。

其塑造了月光如水的情景,使音乐丝毫不显单调,引出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热爱家乡的心情。

《花好月圆》由黄贻钧作曲,彭修文编曲,演奏形式是管弦乐合奏。

这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是ABA结构。

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

A 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B的主题先在扬琴和秦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由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

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 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作品大意表现了圆月之夜百花盛开、人们欢悦的生活情景。

《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大半个中国。

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中班教案

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中班教案

学习儿歌《弯弯的月亮》中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儿歌《弯弯的月亮》的内容,能够跟上节奏朗读和演唱。

1.2 学习儿歌中的生词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儿歌《弯弯的月亮》的歌词: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船上面,坐个宝宝,宝宝的名字,叫什么?叫什么?叫什么?2.2 儿歌中的生词和句子:弯弯的(形容词)月亮(名词)小小的(形容词)船(名词)上面(方位词)坐个(动词短语)宝宝(名词)名字(名词)叫什么(疑问句)第三章:教学步骤3.1 热身活动:唱一首欢快的儿歌,让学生放松身体,进入学习状态。

3.2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儿歌《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3.3 学习歌词:逐句教唱儿歌,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3.4 学习生词:解释儿歌中的生词,让学生理解和运用。

3.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演唱儿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儿歌的学习情况。

4.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估他们对儿歌歌词和生词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5.2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5.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演唱儿歌,加强亲子互动。

第六章:教学用具6.1 教学PPT:制作儿歌《弯弯的月亮》的PPT,包含儿歌歌词、生词图片、教学步骤等。

6.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儿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6.3 教学卡片:制作生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6.4 实物模型:制作小船和月亮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回答、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儿歌内容。

7.3 游戏教学: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儿歌,提高学习效果。

大班艺术教案弯弯的月亮(合集5篇)

大班艺术教案弯弯的月亮(合集5篇)

大班艺术教案弯弯的月亮(合集5篇)第一篇:大班艺术教案弯弯的月亮大班艺术教案:弯弯的月亮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的感知月亮的变化。

2.能够根据诗歌创编出有关月亮的想象画。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1.让幼儿了解月亮是在不断变化的。

2.能够通过月亮的变化创编出关于月亮的想象画。

活动准备:1.画纸、彩色笔。

2.关于月亮变化的图片。

3.让幼儿注意观察月亮,帮助幼儿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一、诗歌导入1.引出主题:教师讲述诗歌《弯弯的月亮》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个诗歌中听到了什么?他变成了什么形状?”二、欣赏图片1.复习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让幼儿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像小姑娘的眉毛,有时像弯弯的小船,有时像一把镰刀,有时像个圆盘。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月亮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有关月亮变化的常识。

2.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上的《月亮变变变》,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三、讨论与想象1.让幼儿相互讨论在诗歌《弯弯的月亮》中,自己看过什么样形状的月亮,它像什么。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画过什么样的月亮,还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月亮,可以在月亮上画什么,它们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四、作品创作指导幼儿画出与诗歌相配的月亮,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幼儿画好自己的作品时,放到作品栏里展示。

第二篇:大班美术:弯弯的月亮画诗歌:《弯弯的月亮》目标(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并感受作品的美。

(2)用绘画的方式大胆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准备大班幼儿用书9月分册第13页、磁带、录音机、笔。

(l)学诗歌。

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为什么晚上才能看见月亮?(2)说诗歌教师提问: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学一学它是怎么说的。

(3)感受诗歌的美。

教师提问:你听到哪些词觉得特别美?为什么?(4)就诗歌的内容扩展幼儿的想象。

教师提问:①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②如果你坐在小小的船上你可以做什么? ③在小小的船上你会看到什么? ④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5)画诗歌。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7 弯弯的月亮教案1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7 弯弯的月亮教案1

17.弯弯的月亮【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 明白月球每一个月的运动模式和月相的形成缘故。

3.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做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4.能参与观看月相的长期科学探讨活动;情愿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白月相形成的缘故,把握月相转变规律。

教学难点: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教具、学具】学生预备:提早一个月安排学生天天按一按时刻观看月亮的转变,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剪子、卡片纸。

教师预备:月相转变图、代表月亮的皮球每组一个、电灯、多媒体。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歌曲《弯弯的月亮》,板书课题。

2.关于月亮咱们都很熟悉,谁能说一说月球除有东升西落的现象之外,还有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3.关于月亮的圆缺转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4.谈话:月球本身可不能发光,但咱们却能看到敞亮的月光;月球是一个坚硬的球体,但咱们却能看到它的圆缺转变,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月球的圆缺转变的缘故和月球的运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讨1. 熟悉月相(1)同窗们确信也看过月亮吧,那么你所看到的月亮是如何的形状呢?同窗们不妨来画一画吧!(2)让学生展现一下自己看到的并画下来的月亮。

(3)教师出示月相图片。

看着这些月相图,让同窗们提出自己想明白的问题。

(4)师讲解什么叫月相?(在一天内,随着时刻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月亮有缺到圆,又由圆到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份的形状叫月相。

)(5)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画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何时的?(6)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转变进程图,让学生观看后讨论交流:月相的转变有什么规律?你以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转变?(7)汇报交流,观看月相转变视频。

初中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初中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

初中弯弯的月亮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弯弯的月亮》,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弯弯的月亮》。

2. 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较高音域和旋律技巧。

2. 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相关民族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经典月亮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月亮在音乐中的美好形象。

2. 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印象?月亮在音乐中通常代表什么?二、学习歌曲《弯弯的月亮》(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2.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较高音域和旋律技巧。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讨论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主题、节奏、旋律等特点。

2.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元素,如云南民歌的借鉴等。

3.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弯弯的月亮》的民族特色。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弯弯的月亮》(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 针对歌曲中的较高音域和旋律技巧进行针对性训练。

二、深入了解歌曲文化内涵(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如创作背景、民族风俗等。

2. 学生分享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总结。

三、音乐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自选一首民族歌曲进行演唱或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弯弯的月亮-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弯弯的月亮-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弯弯的月亮》的内容、形式和历史背景。

2.学习并掌握该曲的歌词、曲调、节拍和旋律。

3.通过该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该曲的歌词和曲调,唱出曲子完整流畅的旋律。

2.学生能够了解该曲的文化背景并理解其含义。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流畅自如地表达歌曲所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模拟出该曲的旋律和歌词,并呈现原曲的风格和情感。

2.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深层含义,以达到对该曲的全面理解和欣赏。

教学内容1. 了解《弯弯的月亮》的历史背景《弯弯的月亮》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曲目。

它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

歌词表达了青年男女深深的思念之情,旋律朗朗上口,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作品。

2. 学生学唱《弯弯的月亮》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唱《弯弯的月亮》,先由教师带领全班带唱,让学生感受整首歌的节奏和感情。

2.教师向学生讲解每个音符的唱法和口型技巧,并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

3.教师分组让学生才唱《弯弯的月亮》,进行对比练习。

4.试着根据歌曲情感,让学生合理运用音调和节奏进行情感表达。

3. 听歌曲并谈论1.放歌曲,让学生听歌曲,并询问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讨论歌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对于《弯弯的月亮》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讲解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与学生对话,了解他们各自对该歌曲的理解和领悟。

2.在学生单独进行歌唱时,教师与同学进行点评,督促学生完成歌曲的完整唱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融合式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合唱、小组合唱等多种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教师可准备好背景资料及相关的音频资料,供学生学习使用。

总结本课程目的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情感,并进一步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

通过《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可以顺利实现多种教学目标,如掌握歌曲基本结构,模拟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以及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弯的月亮》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唱歌:《弯弯的月亮》。

2、欣赏:《月之故乡》。

3、音乐活动:演唱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和朗诵以月亮为主题的诗句。

4、听乐、吟诗:了解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唱《弯弯的月亮》,体会歌曲中悠悠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解读歌词的能力。

3、通过欣赏歌曲《月之故乡》,培养学生在听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演唱歌曲《月之故乡》,注意其中变化音、速度、旋律特点等。

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四、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音乐,懂得如何根据歌曲旋律发展判断音乐情绪。

5、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流行歌曲《小白船》,学生随着音乐走进教室。

1、唱歌《弯弯的月亮》
(1)作者简介:
李海鹰,男,词曲作家,1954 年生于广州。

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

1970 年, 16 岁的李海鹰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 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

1982 年底到 1997 年 3 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弯弯的月亮》就是这期间写出来的。

从1997 年4 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国际艺术节组织联合会理事。

(2)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歌词中的意象闭目联想,体会歌曲的情境,并说说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弯弯的月亮》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思念与回忆。

)
(3)作品基本解读:
《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大半个中国。

这首歌曲调优美、歌词动人,内涵丰富,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通俗歌曲的一首代表作品。

歌词第一部分“遥远的夜空……流进我的心上”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一幅故乡的美丽的画一点一点地展现在读者和听者面前。

先看到的是“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接着看到“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之后是什么?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小船之后呢?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广东水上人家对小女孩的通称,并不是指某一个人。

)”,现在画中出现了一个女孩儿,女孩儿在做什么? “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这首歌谣怎么样? “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脸上”,从画讲到了看画的人,就是“我”,听到古老的歌谣,我有什么反应? “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画和歌谣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思乡怀旧的忧伤,连“我”的泪水都让“我”想起故乡的河水, “弯弯的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

这一段歌词,用顶真的手法抒发悠长不绝的情思是再合适不过的,让人不断地期待,一幅画卷徐徐打开,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部分歌词的内容充满了怀念故乡、怀念童年那种淡淡的忧伤。

歌词的第二部分“喔——/我的心充满惆怅/只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喔——/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歌词的着眼点和风格都有所改变,从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转向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淡淡的忧伤到深深的忧
患。

“我的心充满惆怅”,是因为“弯弯的月亮”没有变, “今天的村庄”也没有变,一切都还像过去一样古老,一样落后。

因此,作者进一步感到,“故乡的月亮”是“忧伤”的,而“我”,面对故乡落后的面貌也同样是充满了感叹和忧伤,这种情感“穿透了我的胸膛”。

歌词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怀念故乡美丽的景色和古朴的民风,后一部分忧患故乡一成不变的落后面貌,反映出作者既爱故乡,又为故乡担忧的矛盾心态和深深的忧患意识。

因为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气氛是矛盾的,所以也有人认为前后矛盾是歌词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前面是让人油然而生的怀旧情愫,是忧伤而美好的,后面却突然来感叹乡村没有发展,没有进一步现代化。

两个部分无论从情感的延续上还是从内容的衔接上看,都截然分开了。

《弯弯的月亮》抒发的情感比较复杂,既有对故乡景色和民风的深深怀念,也有面对故乡一成不变的落后面貌的感叹和忧伤。

这些歌词词句优美,情真意切,因此能够打动读者和听者,引起大家的共鸣。

(4)老师范唱,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以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5)老师唱谱,学生填词唱熟歌曲。

(6)采取多种形式演唱这首歌曲,如独唱、分组演唱、全班齐唱等。

2、欣赏歌曲《月之故乡》
A、简介德国作曲家舒曼的生平、创作特征和艺术歌曲的概念等。

B、播放录音,请学生描绘出歌曲的意境。

C、再放录音,请学生细心聆听钢琴伴奏再歌曲中的烘托作用以及它与歌词的完美融合,并说出来。

(旋律流动平稳,与钢琴融为一体,展示了月夜安谧美丽的景色。


D、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主题旋律并熟记。

3、音乐活动小竞赛:全班分为四组进行:演唱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和朗诵以月亮为主题的诗句,演唱一段歌曲或朗诵一句诗句得10分,分数最高的组员获胜。

4、课堂小结:课后请大家收集更多关于月亮的音乐资料,我们一起交流、欣赏。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教学反思:
这是我本学期第一首抒情的歌曲教唱课。

上课前,我用心收集了有关该歌曲相关的背景资料,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跟着《小白船》的音乐律动进场,请学生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初听《弯弯的月亮》时,可以闭着眼睛,细细的体会乐曲的情感,也可以跟着音乐做一做自己想做的动作,学生自由的听、说、演,非常的惬意。

接下来,我让学生细读歌词,引导学生感受歌词的意境,理解歌词之后,学生们都很想唱一唱这首歌,我让学生念一念歌词,再用美美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一唱这首歌曲,学唱完歌曲后,我给学生复听一遍,在学生聆听完歌曲后,请他们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感情,许多学生说到了有关月亮、乡愁等知识,于是我很自然地进入音乐活动小竞赛环节。

这个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心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唱曲目《弯弯的月亮》和欣赏歌曲《月之故乡》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对音乐这种表现祖国统一的方式产生了共鸣。

可以说,在学习中,学生得到了快乐,也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