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降等承袭

合集下载

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皇帝为什么要把亲生儿子过继给其他宗室为嗣子(嗣孙)?

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皇帝为什么要把亲生儿子过继给其他宗室为嗣子(嗣孙)?

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皇帝为什么要把亲生儿子过继给其他宗室为嗣子(嗣孙)?有清一代,共计皇帝(含后金汗)十二位,而各代皇帝诞育皇子数量分别为:太祖十六人、太宗十一人、世祖顺治帝八人、圣祖康熙帝三十五人(因为人数太多、所以夭折的就不再序齿,有排行的二十四人)、世宗雍正帝十人、高宗乾隆帝十七人、仁宗嘉庆帝五人、宣宗道光帝九人、文宗咸丰帝二人、穆宗同治帝无后、德宗光绪帝无后、逊帝宣统帝无后,合计清代皇子数量是一百一十三人。

这其中,自圣祖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禄在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奉世宗雍正帝之诏入继庄靖亲王博果铎(太宗孙、承泽亲王硕塞子、圣祖康熙帝堂兄)为嗣子开始,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宣宗道光帝第五子奕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仁宗嘉庆帝第三子、宣宗道光帝之弟)为嗣子结束,整个清朝一共有五位皇子正常出继给其他宗室为嗣子、嗣孙,分别是: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圣祖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禄出继庄靖亲王博果铎为嗣子;乾隆三年(1738年)三月,世宗雍正帝第十子弘曕出继果毅亲王允礼为嗣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高宗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出继慎靖郡王允禧为嗣孙;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高宗乾隆帝第四子永珹出继履懿亲王允裪为嗣孙;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宣宗道光帝第五子奕誴出继惇恪亲王绵恺为嗣子;另外还有一次特殊情况: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世宗雍正帝第三子弘时被撤除黄带子(黜宗籍)、除名玉牒(宗室族谱),勒令出宫,过继给已经倒台的廉亲王允禩为子(非出继为嗣子,允禩有亲子弘旺)。

这样,整个清朝,一共是六位皇子被出继为其他宗室的嗣子嗣孙(继子)。

下面就这六位皇子出继的情况分别加以剖析,以使各位朋友了解分明。

允禄出继庄靖亲王博果铎:庄靖亲王博果铎,是太宗的孙子,和硕承泽裕亲王硕塞长子。

硕塞在顺治十一年(1655年)十二月初五去世后,六岁的博果铎承袭亲王爵位,依世祖顺治帝诏令改王号为“庄”,称“庄亲王”,并获得“世袭罔替”资格,成为清代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摘要:1.爵位的起源和意义2.古代爵位的分类和等级3.宗室、功臣和外戚爵位的承袭规则4.以大明为例的具体爵位承袭情况5.结论:古代爵位承袭的重要性和影响正文:一、爵位的起源和意义爵位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封建王朝用来表彰和激励臣子的一种方式。

爵位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还代表着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在古代,爵位的承袭和世袭制度对于维护王朝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爵位的分类和等级古代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等几个等级,每个等级下面还有详细的细分。

王是最高级别的爵位,通常由皇帝的亲王或者有特殊功勋的臣子获得。

公爵是仅次于王爵的爵位,通常由皇帝的近亲或者功勋卓著的臣子获得。

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等爵位则按照等级逐渐降低。

三、宗室、功臣和外戚爵位的承袭规则在古代,宗室、功臣和外戚等不同身份的人获得爵位的承袭规则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宗室封王,嫡子袭爵,余子降等。

而外戚一般不过三代,功臣看情况而定,部分朝代可以袭爵,部分朝代是嫡子降等袭爵,三五代之后若没有新的功劳爵位就没有了。

四、以大明为例的具体爵位承袭情况以大明为例,宗室的爵位承袭规则如下:皇子封亲王,授以金宝、金册,亲王子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印、银册。

亲王皇帝之子一律授予亲王爵位。

郡王亲王则是指皇帝的兄弟、儿子等亲属。

此外,大明的功臣也可以获得爵位,但具体承袭规则视情况而定。

五、结论:古代爵位承袭的重要性和影响古代爵位承袭制度对于维护王朝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封爵和世袭,皇帝可以激励臣子为国家效力,并保证王朝的延续。

红楼梦有关疑问

红楼梦有关疑问

红楼梦1.十二钗的最后结局: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

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

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

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清清朝官职制度与现代官职对比

清清朝官职制度与现代官职对比

清清朝官职制度与现代官职对⽐清清朝官职制度与现代官职对⽐⼀、清朝宗室爵位和硕亲王、亲王世⼦、多罗郡王、郡王长⼦、多罗贝勒、固⼭贝⼦、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分镇国公、不⼊⼋分辅国公、⼀等镇国将军、⼀等镇国将军、⼆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等辅国将军、⼆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等奉国将军、⼆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

笔亲王⾄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品,辅国将军为正⼆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和硕”、“多罗”、“固⼭”都是满语转⾳。

“固⼭”就是“旗”,“多罗”指⼀⾓,“和硕”指⼀⽅,都是指所担当⽅⾯范围的⼤⼩,以“和硕”为最⼤。

封爵分功封与恩封。

功封是因功⽽封,可以“世袭罔替”——辈辈长⼦承袭爵位不降级。

满族⼈⼊关后,有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家功封的和硕亲王是“世袭罔替”的,俗称⼋家铁帽⼦王,后⼜增加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恩封的爵位则是长⼦承袭时,辈辈经⽗亲下降—级爵位。

但是亲王之⼦孙降到镇国公为⽌,不再下降;郡王的⼦孙降到辅国公为⽌;贝勒的⼦孙降到不⼊⼋分镇国公为⽌;贝⼦的⼦孙降到不⼊⼋分辅国公为⽌;镇国公⼦孙降到镇国将军为⽌;辅国公⼦孙降到辅国将军为⽌。

亲王年俸⽩银1万两、郡王5000两、贝勒2500两、贝⼦1300两、镇国公600两、辅国公300两。

⼆、清朝官员等级清朝⼊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品⼜分正和从。

称为“九品⼗⼋阶”,九品以下是未⼊流。

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品:【正国级】⽂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政协之类的】殿阁⼤学⼠【政治局常委】⽂职外官:⽆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从⼀品:【正国级减】⽂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太师、太⼦太傅、太⼦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政协之类的副职】协办⼤学⼠【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监察长】⽂职外官:⽆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武职外官:将军【⼋旗军⼤军区司令】、都统【⼋旗军⾸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品:【副国级】⽂职京官:太⼦少师、太⼦少傅、太⼦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外官:各省总督【⼤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品:【部级】⽂职京官:内阁学⼠【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社科院院长】⽂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武职外官:副将【副军长】正三品:【副部级】⽂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理寺卿【最⾼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奉国将军、⼀等侍卫:绣豹)、⽕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师长】从三品:【副部级减】⽂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护军参领、包⾐骁骑参领、王府⼀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副师长或是旅长】正四品:【厅级加】⽂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理寺少卿【最⾼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奉恩将军、⼆等侍卫:绣虎、)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驼⼚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团级】从四品:【厅级】⽂职京官:内阁侍读学⼠、翰林院侍读学⼠、翰林院侍讲学⼠、国⼦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知府【⾃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副护军参领、包⾐副骁骑参领、包⾐佐领、四品典仪、⼆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职京官:左右春坊庶⼦、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长医院院长】⽂职外官:同知、⼟同知、直⾪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绣熊)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理寺左右寺丞、宗⼈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通判武职京官:(蓝翎侍卫:绣彪)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州州同、州同、⼟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副营级】正七品:【县处级】⽂职京官:翰林院编修、⼤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国⼦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职外官:京县县丞【⾸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正连级】从七品:【副处级】⽂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监博⼠、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州州判、州判、⼟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国⼦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灵⽂职外官:布政司库⼤使、盐运司库⼤使、盐道库⼤使、盐课司⼤使、盐引批验所⼤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县丞、四⽒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武职外官:外委千总【副连级】从⼋品:【副科级】⽂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义⽂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正九品:【股级】⽂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正排级】⽂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太医院吏⽬、太常寺司乐、⼯部司匠⽂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道库⼤使、宣课司⼤使、府税课司⼤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使、巡检、⼟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副排级】未⼊流:【普通科员】⽂职京官:翰林院孔⽬、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使、兵马司吏⽬、崇⽂门副使⽂职外官:典史、⼟典史、关⼤使、府检校、长官司吏⽬、茶引批验所⼤使、盐茶⼤使、驿丞、⼟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使武职京官:⽆武职外官:百长、⼟舍、⼟⽬---------------------------------------------------------------------------------------------------------------------------2清朝与现在的官职对⽐六部:由于过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职能往往等于现今多个部门职能的综合。

清八大铁帽子王

清八大铁帽子王

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这八位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

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

当时确铁帽子王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

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通常为嫡长子)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

由和硕亲王递降至奉恩镇国公,多罗郡王递降至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

另一种是原等承袭,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

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

这就叫做世袭罔替。

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乾隆皇帝按“功封”诏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六位和硕亲王,即,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提到礼亲王代善(1583-1648,努尔哈赤次子,礼烈亲王),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生母佟佳氏。

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逐渐成为其父帐下的一员猛将。

说一说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啥东东

说一说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啥东东

说一说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啥东东所谓“铁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种封爵制度。

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当然啦,大饼是这么画的,具体怎么样,还得看皇帝的心情和个人表现,铁帽子王的后代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有清一代,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

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首位礼亲王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

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

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首位郑亲王为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

其中5人被夺爵。

首位睿亲王为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

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

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

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摘要:一、古代爵位的承袭制度1.宗室爵位的承袭2.功臣爵位的承袭3.外戚爵位的承袭二、爵位承袭的规则与限制1.嫡长子继承制2.降等袭爵3.袭爵的终止与恢复三、圣旨与爵位承袭的关系1.圣旨的颁发2.圣旨的作用3.圣旨与爵位承袭的关联正文:古代承袭爵位圣旨在古代中国,爵位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圣旨则是皇帝权力的象征。

在古代的爵位承袭制度中,圣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爵位的承袭制度以及圣旨与爵位承袭的关系。

一、古代爵位的承袭制度古代爵位的承袭制度主要包括宗室爵位、功臣爵位和外戚爵位的承袭。

1.宗室爵位的承袭宗室爵位是指皇族和贵族的爵位。

在古代,宗室爵位的承袭一般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

如果长子去世,则由长孙继承,依次类推。

此外,宗室爵位的承袭还受到降等袭爵的限制,即继承者的爵位等级可能会降低。

2.功臣爵位的承袭功臣爵位是指皇帝为表彰功臣所赐予的爵位。

在古代,功臣爵位的承袭通常采用降等袭爵的方式,即继承者的爵位等级会降低。

此外,功臣爵位的承袭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袭爵次数有限等。

3.外戚爵位的承袭外戚爵位是指皇帝为外戚所赐予的爵位。

在古代,外戚爵位的承袭一般采用世袭制,即爵位可以世代相传。

然而,外戚爵位的承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袭爵次数有限等。

二、爵位承袭的规则与限制在古代,爵位承袭的规则与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古代爵位承袭的基本原则,它规定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

这一原则在宗室爵位和功臣爵位的承袭中都有体现。

2.降等袭爵降等袭爵是古代爵位承袭的一种限制,它规定继承者的爵位等级可能会降低。

这一限制在功臣爵位和外戚爵位的承袭中都有体现。

3.袭爵的终止与恢复在古代,袭爵并非永久性的,袭爵者如果犯罪或者犯严重错误,爵位可能会被终止。

此外,袭爵者在袭爵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爵位,例如去世、降级等。

在这些情况下,袭爵者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恢复爵位。

清朝爵位等级一览表

清朝爵位等级一览表

清朝爵位等级一览表
清朝爵位等级一览表,如下:
清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朝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
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清代,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8位是在清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获永久封爵。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礼亲王代善在北京的王府清朝历史上有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

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

本家假若无人,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

这叫“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

这项规制发端于清初,定制于乾隆。

“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其中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成亲王岳托、颖亲王萨哈廉。

代善父子抬着皇太极登位“八大铁帽子王”之中,礼亲王代善一家出了三位,占去了将近一半。

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怪事。

原因是皇太极所以能够顺利登上龙庭宝座,首要是代善父子的“拥戴”之功。

由于代善一家“有大勋劳”,朝廷也“回馈”给他们以特殊荣耀。

天命十一年8月11日,努尔哈赤驾崩。

努尔哈赤的突然离世,使后金政权一时陷入真空,汗王虚位以待,国家群龙无首,当务之急是选定汗位继承人。

此时,在汗王之下有一个八旗贝勒议政会议组织,由四大贝勒九小贝勒组成。

四大贝勒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其中以代善年长,自然成为诸王首领。

大小贝勒各个虎视眈眈,觊觎大位。

然而,最有可能成为汗位继承人者是代善和皇太极两个人。

皇太极勇力绝伦,通读汉藉,能文能武,深谙治国安邦之策,手下将卒皆精锐。

代善战功赫赫,为人持重敦厚,但在文韬武略、治国才能和魄力方面远不如皇太极。

在此关键时刻,岳托、萨哈廉兄弟二人向其父代善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应速即大位。

”代善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赞同二子的意见,决意放弃与皇太极之争,变被动为主动,推举皇太极为王。

清朝爵位

清朝爵位

大清爵位宗室男子爵位宗室男子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1、和硕亲王。

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

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5、奉恩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7、不入八分镇国公8、不入八分辅国公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

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

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

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宗室女子爵位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1、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2、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3、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4、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5、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6、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7、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8、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宗室女子额驸待遇:1、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2、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3、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4、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匹5、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缎5匹6、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缎4匹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世爵等级1、公爵2、侯爵3、伯爵(上三者超品)4、子爵(正一品)5、男爵(正二品)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7、骑都尉(正四品)8、云骑尉(正五品)9、恩骑尉(正七品)晋爵方式除恩骑尉外,所有爵位的晋爵都是以云骑尉为基础的。

简论清代满族官员选拔途径

简论清代满族官员选拔途径

了满族 士人入 仕的主要途径 : 科举 考试、 学校培 养、 世职世 爵为 官、 捐 纳入 仕、 其他入仕途 径 ; 分析 了在 官制 中, - e j  ̄ _ 性地 采取 了满汉复职 制。 并分析 了特殊的官制产生的影响 。 【 关键 词】 满族官员; 选拔 ; 入 仕途 径
引言


清朝 封 爵初 定九等 , 依 次为 : 和硕 亲 王 、 多 罗郡 王 、 多罗贝 勒 、 固 山贝子、 镇 国公 、 辅 国公 、 镇 国将 军 、 辅 国将 军 、 奉 国将 军 、 后又 增 第
2 、 学校培 养
十 等 的奉恩将 军 。八旗 子弟 因军 功被 授予 显 爵世职 者很 多 , 凡 取 得 封 爵者 , 世 袭 罔替 或 降等 承 袭 , 承 袭 者可 按 爵职 等 级授 以相 应 的 官 职 。八 旗 旗人 任 官可 以文 武 互 用 , 公侯 伯 子男 爵 , 可补 授 八旗 m U B B 统; 轻车 都尉 可用 为科 道官 及郎 中 、 骑 都尉 可补 员外 郎 , 云 骑尉 补 主 事。八旗子弟袭爵者未满二十岁的, 先入官学读书, 期满通过象征 性 地考试 即可录 用 。 八旗 世 家 子弟 还有 一 部 分人 是被 选 为 侍卫 、 拜唐阿, 任职 一 定 年 限 后 即可升 官 。侍 卫武 职 也 可改 相应 的 文职 : “ 本身 侍 卫改 用 文 职者, 一 等 侍 卫 以三 品京 堂 用 ; 二 等侍 卫 以 四 品 京 堂用 , 均 遇 阀 开 列 。三 等侍 卫 以郎中 用 ; 四等侍 卫 以员外 郎用 : 蓝翎 侍 卫以 主事 用 , 均 归月 选 。 ”任侍 卫者 不管 文化 水平 如何 , 均 可转任 文 官 , 且 升迁 迅 速 。所以 满人 “ 勋旧 世族 , 一 经 拣选 , 入侍宿卫, 外 膺简 播 , 不 数 年 辄 致显 职者 , 比比也 ” , 不 少大学 士如 索额 图 、 明珠 、 傅恒 、 富 亍安 、 福 康 安等人 , 皆 由侍卫 起家 。

清朝极特殊的一位“铁帽子王”

清朝极特殊的一位“铁帽子王”

清朝极特殊的一位“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当下中国反腐斗争中的一个新热词,也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

清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

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

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

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

惟有满族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

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清朝,满族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满族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其实,除了以上12位满族的“铁帽子王”,还有一位蒙古族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以蒙古族进封亲王,已属特恩,再获“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的破格待遇,反映出来的是咸丰、同治对“击灭太平天国,抗击英法联军”看法。

当然,僧格林沁是清朝铁帽子王里面极为特殊的一例。

.僧格林沁(蒙语:Sengge Rinchen,俄语:Сэнгэ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

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

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

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被捻军围击,战死于山东曹州高楼寨。

清朝亲王制

清朝亲王制

清朝亲王制度的认识作者:罗明意清代好些典章制度,都是集前朝经验教训而独创,其中就包括摄政王制度、秘密立储制和亲王制度(“铁帽王”制度)。

这些制度,一方面适应了满洲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格,另一方面也对巩固国基发挥过重大作用。

亲王制就是其中一项,亲王是清朝的一种世袭爵位,属于贵族,大多是皇亲国戚才有资格被封为亲王,属正一品。

亲王的前身是汉、隋、唐、宋、元、明的封王制,以前的封王就是割地管辖,中间不加“亲”字。

而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深知诸侯制会引起动乱,于是清朝内阁便在原封王制的原体上设置了“亲王”,不属于诸侯系列。

亲王的任务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受皇帝的指派。

乾隆三年编制的《顺康雍·传》中有云:“顺治三年,朝廷内阁设成亲王皇六子爵也。

亲王的种类比较复杂:分满族和非满族,分铁帽子王和非铁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后期的成分还有所区别。

清代的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计10级(其中镇国公、辅国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别,故又可计为12级)。

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级,由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以上各级又分为三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9级。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制为九等,顺治六年,更定为十二等: 1.和硕亲王。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9.镇国将军。

10.辅国将军。

11.奉国将军。

12.奉恩将军。

清朝亲王世袭制,清朝的王不是这样,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

清朝的皇帝的儿子大概有113个,这么封下去也不得了,所以他想了个办法,叫做“递降”,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

因为当时他考虑到大清王朝亿万斯年,要万岁,一万年,这一万年,他这个王就不得了,所以要往下降,降到最后,叫闲散宗室,就没有爵位了,这是一般情况。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

古代承袭爵位圣旨【实用版】目录1.引言2.古代爵位的分类和承袭方式3.宗室爵位的承袭4.功臣和外戚爵位的承袭5.结论正文一、引言在古代社会,爵位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等级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爵位制度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爵位的承袭方式,不同朝代和身份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爵位的承袭方式,以期对这一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古代爵位的分类和承袭方式古代爵位主要分为王、公、侯、伯、子、男等几个等级。

这些爵位的承袭方式根据获得爵位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宗室爵位:宗室成员凭借皇室血统获得爵位。

一般来说,皇子封王,嫡子袭爵,余子降等。

2.功臣爵位:功臣因在战争或其他方面立下赫赫战功而获得爵位。

不同朝代的规定不同,有的朝代可以袭爵,有的朝代是嫡子降等袭爵,还有一些朝代规定几代之后若没有新的功劳,爵位就会取消。

3.外戚爵位:外戚因与皇室联姻而获得爵位。

一般来说,外戚的爵位不超过三代。

三、宗室爵位的承袭在古代,宗室成员的爵位继承有一定的规定。

以大明为例,皇子封亲王,授以金宝、金册,亲王子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印、银册。

亲王皇帝之子一律授予亲王爵位。

这表明,在宗室中,爵位的承袭是按照血统和等级进行的。

四、功臣和外戚爵位的承袭对于功臣和外戚来说,爵位的承袭主要取决于皇帝的恩赐和规定。

在一些朝代,功臣和外戚的爵位可以袭传给后代,但在其他朝代,爵位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取消。

这说明,在古代,功臣和外戚的爵位承袭方式并不固定,而是因时因势而异。

五、结论总之,古代爵位的承袭方式是多样的,不同朝代和身份有着不同的规定。

宗室成员凭借血统可以承袭爵位,而功臣和外戚则需要依靠皇帝的恩赐和规定。

清朝官阶及品级

清朝官阶及品级

清朝的官阶及品级清朝时期,官阶及品级制度极为严格,每个官职都有其固定的等级和职责。

正一品官员如太师、太傅、太保等,他们地位崇高,权势极大,是清朝政府的核心成员。

这些官员不仅掌管着国家大政,而且在政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通常是由皇帝亲自任命,对皇帝负责,是皇帝在政治上的重要助手。

从一品官员如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他们是清朝皇室的近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这些官员通常是由皇帝亲自选拔,对皇帝忠诚度极高。

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宫廷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正二品官员如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等,他们是清朝政府的智囊团,负责起草诏令、编纂史书、制定政策等重要事务。

这些官员通常是由皇帝选拔,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卓越的才华。

他们在政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大政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二品官员如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等,他们是清朝政府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各个部门的具体事务。

这些官员通常是由皇帝选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行政能力。

他们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各个领域的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三品官员如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等,他们是清朝政府的监察官员,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确保政府运作的公正和透明。

这些官员通常是由皇帝选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他们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政府的廉政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三品官员如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等,他们是清朝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维护社会秩序。

这些官员通常是由皇帝选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行政能力。

他们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四品官员如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等,他们是清朝政府的司法官员,负责审理案件、制定法律等事务。

这些官员通常是由皇帝选拔,具有深厚的法律背景和卓越的司法才能。

他们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国家的司法公正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代出继皇子宗族地位探究

清代出继皇子宗族地位探究

收稿日期:2016-05-03作者简介:王新玮(1991-),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清代出继皇子宗族地位探究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十分重视宗族关系,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绝嗣现象,过继制度应运而生。

清代,对民间过继有严格的规定,但对宗室内过继的规定并不多,尤其是皇子出继后,其地位待遇记载较少。

奕誴作为清代最后一位出继旁支的皇子,生前与身后其家族在皇室中的地位差别较大。

由于奕誴本是皇子,又是同治皇帝、光绪皇帝亲叔,使得奕誴本人在宗室中与奕訢、奕譞等人并无差别。

而奕誴死后,其子孙由于血缘关系较为疏远,所受待遇按照郡王降等承袭而非亲王。

从这一点来看,奕誴所受礼遇,是对其个人皇子身份的认同而并非对奕誴宗族的认同,这也体现出清代对待出继之人的态度。

关键词:奕誴;出继皇子;宗室地位中图分类号:K 2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09-0101-04(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王新玮∗∗∗第36卷第9期绥化学院学报2016年9月Vol.36No.9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Sep.2016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宗族的传承,尤其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宗族继承关系。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绝嗣情况,宗族内实行严格的过继制度,以保证宗族的财产不外流。

对于皇室,宗族除了拥有大量财产外,还有皇位的继承、爵位的传承。

清代皇子出继的现象并不多见,一共只有六次,康熙皇帝第十六子允禄出继庄敬亲王为嗣;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出继果毅亲王为嗣;乾隆皇帝第四子永珹出继履懿亲王为嗣、第六子永瑢出继慎靖郡王为嗣;道光皇帝第五子奕誴出继惇恪亲王为嗣。

皇子出继旁支后,其宗法地位发生变化,其支派在宗室内所享受的待遇也发生相应变化。

道光皇帝第五子奕誴是清代最后一位出继旁支的皇子,他的出继,不但体现出晚清时期满族上层的宗族观念,也对清代政治走向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爵位有哪些

中国爵位有哪些

中国爵位有哪些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爵位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国古代各朝的爵位先秦时期按《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

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商制,文献所记有侯、甸、男、卫、邦伯,均属地处王畿之外的“ 外服诸侯”。

殷墟甲骨资料表明:殷邦境外的“多方”或“多邦方”,常常是商王国征伐的敌国。

它们的君长被称为“ 方伯”或“邦伯”,如人方伯、羌方伯、盂方伯、周方伯等。

殷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如杞侯、犬侯和井伯、宋伯等。

它们是商王国的屏藩,常受商王之命征伐多方,商王亦往往派兵助征。

方伯和侯、伯称号的不同,反映了这些君长与商王关系的亲疏差别。

有的学者认为,商代甲骨文或金文中的“田”和“子”、“男”也是爵称,尚无定论。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 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依据《孟子.万章篇》所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彻侯、君等。

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文献反映的先秦爵制是否准确,学者尚存异议。

但参照甲骨、金文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夏爵制不详,商制细节难明,只有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爵制尚可大致判明其爵称与爵序。

第二回-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重点导读

第二回-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重点导读

贾府人物关系
荣国府贾珠的嫡子贾兰,生活在叔叔贾宝玉的光环下,待遇不 如宝玉之万一,只能跟随寡母生活。这一代的女子中,巧姐为王 熙凤之女,身份可谓贵重,但在贾家被抄的乱局中,竟险些被舅 舅王仁卖掉,幸得刘姥姥搭救,才得以逃过一劫,也可看出这一 代人身世凋零的共同命运。当然,草也有生长、希望之意。所以 在续书中,贾兰经历了家破人亡,却科考中举,令家族重新焕发 了生机。
正邪两赋
贾雨村的见解可以分为三层,都是在为贾宝玉做辩解。
第一层:天地间有两种“气”,一种是“清明灵 秀”“修治天下”,应运而生的“大仁”之气;一种是 “残忍乖僻”“挠乱天下”,应劫而生的“大恶”之气。 当今时代是“太平无为”之世,所以四处充满清明灵秀之 气。
正邪两赋
贾雨村的见解可以分为三层,都是在为贾宝玉做辩解。
赏析智通寺
比如贾雨村,他见识颇广,看到此联,便知“其中想必 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人,但却不能觉悟到,这其实也可视 作对他自己的当头棒喝。因为他也因贪酷被革职,翻过一 次筋斗了,却并未从此接受教训而“缩手”,还是野心不 死,想伺机再起,一旦得志,很快便故态复萌,甚至变本 加厉,走得更远,终至获更重的罪,遭“锁枷扛”,走到 “眼前无路想回头”而为时已晚的地步。
贾府人物关系
贾府第四代:“玉”字辈
玉,意为贵重、美好的玉璧。贾府的第四代得天独厚,一出生 便极尽荣华,原应是振兴家族的希望,也是家族发展的中流砥柱, 但是这一代人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文不成武不就,满身纨绔 气息,只知享乐靡费,“子孙虽多,无可以继业”。贾府经由这 一代的败坏,日渐入不敷出,“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 尽上来了”,呈现一派衰败之象。
导入
通灵宝玉于士隐梦中一出,今又于子兴口中一出,阅者 已洞然矣。然后于黛玉、宝钗二人目中极精极细一描,则 是文章锁合处。盖不肯一笔直下,有若放闸之水、燃信之 爆,使其精华一泄而无馀也。究竟此玉原应出自钗黛目中, 方有照应。今预从子兴口中说出,实虽写而却未写。观其 后文,可知此一回则是虚敲傍击之文,笔则是反逆隐曲之 笔。

世袭罔替和降袭制度

世袭罔替和降袭制度

“世袭罔替”是世世代代父死子袭的制度,由和硕亲王起直到一等奉国将军为止,多是在清初被认为有“特殊军功”的人及其子孙。

例如清初的“八大家铁帽子王”——即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郑亲王,克勤郡和顺承郡王就是如此。

总计在清初由亲王起到一等奉国将军,享世袭罔替待遇的共有19 家。

其次是本身为皇子,在分封后被认为有“特殊功劳”的人;如恭忠亲王奕斤,醇贤亲王奕儇两家都是在同治和光绪时代,先后得到世袭罔替的特命的。

还有怡贤亲王允祥则是在乾隆时代被封为世袭罔替亲王的。

他的这一特封,不但开辟了清初军功以外的特例,还给以后的由降袭而世袭罔替创造出条件。

再其次则是在降袭的过程中,某一代由于被认为有“功”即恢复了始封的爵位又得到世袭罔替特典的。

如和硕庆亲王永璘本是乾隆的第十七子,到光绪时代降袭到奕劻时,不独受特命复被封为庆亲王而且旋又得到世袭罔替的待遇。

总计在清朝统治十七,享有世袭罔替待遇的贵族共有23家。

这23家,不但和清朝统治势力互相始终,辛亥革M成功之后,还享受着中國M国对清室的优待条件达十几年之久。

一直到了1924年溥仪被撵出清宫之后,这种世世代代的特权地位,才无形中自然消灭。

“降袭”就是父死子降一等袭爵的制度。

在清朝时代,凡是皇帝的儿子,只要不是夭殇或是被认为犯了大罪,差不多都有当“王爷”的资格。

我常想:如果不设定这种降袭制度的话,那么几代之后,一定会形成亲王、郡王满朝廷的怪现象的。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

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

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

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

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首。

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

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满清的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一、满清的“宗人府”是干什么的?说起“宗人府”,大家可能会马上想到很多清宫剧。

比如,《还珠格格》、《甄嬛传》等,皇帝龙颜大怒的时候总会“交宗人府圈禁”。

那么,宗人府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它的职能具体都有什么呢?二、宗人府在明代就已出现,为朱元璋所设立其实“宗人府”并不是出现在清代,其实它早在明代就已经存在。

根据史料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置大宗正院,是正一品衙门。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由此,宗人府正式诞生。

根据《皇明祖训》的记载,明代的宗人府主要管“睦宗亲族之事”,也就是主管皇族之属籍、玉蝶的纂修、宗室子女的登记以及生卒婚嫁等等。

到了清朝,“清承明治”,宗人府的这些职能,全部被清朝所吸取,此外清朝统治者还增加了很多功能。

接下来不妨通过清代的宗人府,来分别说说它的这些职能。

三、早期的清王朝为了防止八旗功高盖主,入关不久就设立“宗人府”,有学者认为,清代的“宗人府”体现了清朝皇亲贵胄的宗法化。

— 1 —清朝的军队建制主要是八旗,八旗的统领分别对手下的军队具有绝对的权力。

比如努尔哈赤时代,一般都是由大汗统领正黄、镶两黄旗,正白旗由皇太极掌管,杜度掌管镶白旗,代善掌管正红旗,岳托掌管镶红旗,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阿敏掌管镶蓝旗等等。

当时,八旗逐渐就有了权力逐渐扩大,威胁大汗权力的危险。

但是,当时的后金军队正在与蒙古、明军作战,需要强有力的统帅,大汗权力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固。

但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八旗领主权力的扩大,就会威胁皇权。

再加上明代藩王叛乱的教训,清朝皇帝必须想办法对宗室子孙进行限制。

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设置宗人府,置宗令、宗人等官员。

《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宗人府的职能主要是:“宗令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并覈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