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同课异构) (9)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6张PPT)
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最 终又回到西班牙。他们 的航行验证了地球是球
形的。
1961年 ,前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 船绕地球飞行,人类第一次 在太空中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号 登上月球拍摄到地球的照片。
2003年10月,中国宇航员杨 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 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亚里士多德看到这种现 象得出什么结论呢?
亚里士多德的根据是 什么?
师生模拟演示月食 现象。(用不同形 状的物体代替地球 模拟月食的形状,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
的形状。
生活实践的启示
海岸边的人们通过观察帆船在海洋里航行发 现了什么现象?
人们发现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 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 船出港时,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
了解地球大小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 平方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 千米
根据上面的资料计算,如果你以每 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 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 有多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探究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地球是平的?
试验器材:大球、中球、小球各一个,三段长 度相同的细铜丝(长度约10cm)。
试验要求:把三段细铜丝分别紧贴在三个球上, 感受铜丝的弯曲度有什么不同,并在老师发的报 告纸上的相应位置画出铜丝的形状。
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心中疑问。
回顾总结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 了怎样的过程?运用了哪 些研究方法?
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观看有关人类 登上太空的视频。
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应注意的问题
形的。
1961年 ,前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 船绕地球飞行,人类第一次 在太空中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号 登上月球拍摄到地球的照片。
2003年10月,中国宇航员杨 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 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亚里士多德看到这种现 象得出什么结论呢?
亚里士多德的根据是 什么?
师生模拟演示月食 现象。(用不同形 状的物体代替地球 模拟月食的形状,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
的形状。
生活实践的启示
海岸边的人们通过观察帆船在海洋里航行发 现了什么现象?
人们发现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 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 船出港时,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
了解地球大小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 平方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 千米
根据上面的资料计算,如果你以每 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 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 有多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探究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地球是平的?
试验器材:大球、中球、小球各一个,三段长 度相同的细铜丝(长度约10cm)。
试验要求:把三段细铜丝分别紧贴在三个球上, 感受铜丝的弯曲度有什么不同,并在老师发的报 告纸上的相应位置画出铜丝的形状。
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心中疑问。
回顾总结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 了怎样的过程?运用了哪 些研究方法?
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观看有关人类 登上太空的视频。
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应注意的问题
演示课件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地球的形状》.ppt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地球的形状
.精品课件.
1
地球的形状
.精品课件.
2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了 怎 样人 的类 过认 程识 ?地
球 的 形 状 和 大 小 经 历
4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
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
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精品课件.
23
.精品课件.
24
限时作业:
•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椭球体 (并不是一个正圆 球体)。
•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由于活动范围有限,认为“天圆地方”→根据日常观察到
的现象猜测:地球是个球体 →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事实 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现代科技证实(卫星照 片):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ABCD ) • A、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 到船身; • 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 体; • C、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 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 断地球是球体。
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 的。
.精品课件.
5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 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精品课件.
6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分析认为
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古希腊哲学.精家品课件.
地球的形状
.精品课件.
1
地球的形状
.精品课件.
2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了 怎 样人 的类 过认 程识 ?地
球 的 形 状 和 大 小 经 历
4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
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
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精品课件.
23
.精品课件.
24
限时作业:
•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椭球体 (并不是一个正圆 球体)。
•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由于活动范围有限,认为“天圆地方”→根据日常观察到
的现象猜测:地球是个球体 →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事实 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现代科技证实(卫星照 片):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ABCD ) • A、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 到船身; • 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 体; • C、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 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 断地球是球体。
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 的。
.精品课件.
5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 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精品课件.
6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分析认为
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古希腊哲学.精家品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地球的形状-PPT课堂课件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 一个圆盾,由四头大象驮着, 而这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 大海龟的背上。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 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 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 地形状像鸟卵,天包地如同卵裹黄,其浑圆又 像弹丸,故称“浑天”。天一半在地上,一半 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天和日 月星辰皆循偏斜的方向旋转。
杨利伟 中国登月第一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太空飞 行,围绕地球飞行76圈。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 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 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应注意的问题
1、船在地球仪(伞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地球仪(伞面) 的顶端保持水平。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 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 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 地形状像鸟卵,天包地如同卵裹黄,其浑圆又 像弹丸,故称“浑天”。天一半在地上,一半 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天和日 月星辰皆循偏斜的方向旋转。
杨利伟 中国登月第一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太空飞 行,围绕地球飞行76圈。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 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 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形 状(共1 7张)-P P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应注意的问题
1、船在地球仪(伞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地球仪(伞面) 的顶端保持水平。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实验
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 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1、用一艘模拟小船在桌面上模拟进港、出港航 行, 观察时视线平视。 2、把模拟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出港航行。 观察时视线平视。 3、比较船在桌面上与球面上的航行有什么不同。
.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 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 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 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 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 形的!
.
古人的观点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 圆地方:天像一个 锅,是半圆的,地 像一个方形的棋盘, 是平的……
“天圆地方”
.
古人的观点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 出了另一种猜测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 衡认为:宇宙像鸡蛋, 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 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 蛋壳包裹着蛋黄。
.
浑天说
古人的观点
第二单元第1课
地球的形状
XXXXXXXXX学校 XXX
.
地球
公开的第一张完整 的地球照片
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 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 洋的一部分。然而人类 在飞出地球之前,就已 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 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 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 呢?
.
古人的观点
古代印度人认 为:大地被四头大 象驮着,站在一只 巨大的海龟身 上……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 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 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弧 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者 近似球体。
.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后来,人们站 在海岸边看远处的 航船,发现总是先 看见进港船只的桅 杆,再逐渐看见船 身;出港的船只, 则总是船身先消失, 然后桅杆才逐渐隐 没在海平面下。据 此,人们猜测……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
浑天说
我国东汉时期天 文学家张衡认为: 宇宙像鸡蛋, 地球 像蛋黄位于正中间, 外层是水包围着地, 犹如蛋壳包裹着蛋 黄。
月面上的地影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 似球体。
讨论:既然古希腊学者亚 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 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 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 不相信呢?
终 于
看 到 了
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球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 特朗登上月球的情景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 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航天器, 绕地球飞行108分钟
2003年, 10月15 日,中 国“航 天英雄” 杨利伟 乘“神 舟”五 号飞船 成功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后来进港的船只给人们启 示.
后来,人们
站在海岸边看 远处的航船, 发现总是先看 见进港船只的 桅杆,再逐渐 看见船身;出 港的船只,则 总是船身先消 失,然后桅杆 才逐渐隐没在 海平面下。据 此,人们猜 测……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卫星,虽然直径只有58厘米, 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这是什么?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有 多大呢?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地球的形状
讨论:古代人怎样认识地 球的呢?
盖天说
于是古代中 国人认为天圆地 方:天像一个锅, 是半圆的,地像 一个方形的棋盘, 是平的……
古印度人的地球观
古代印度人 认为:大地被四 头大象驮着,站 在一只巨大的海 龟身上……
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千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共15页)PPT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分 析认为: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是 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是近 似球体。
月食示意图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据此,人们猜测……
测
模 拟
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 表进出港的航船
实 实验过程:
验
• 1、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ຫໍສະໝຸດ 察你有什么发现?了
怎
样人
的类
过认
程识
( 漫
?地 球
长的
,形
曲 折 , 反 复
状 和 大 小
求经
证历
)
。
•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的形状
古
古代印度人
人 对 地 球
认为,大地 被四头大象 驮着,站在
形
一只巨大的
状
海龟上,海龟
的
站在大蛇身
猜
上,大蛇咬 住尾巴形成
测
了天空。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 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 平的。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 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 地,犹如卵壳裹黄。
• 2、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你又有什么发现?
• 3、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你
得出什么结论?
注意: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 船者要控制船速,不要太快。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3张PPT)
麦哲伦环球航行
前 苏 联 宇 航 员 加 加 林 眼 中 的 地 球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根据精密测量的结果,地 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北极半径又略长于南 极半径。当然,这与地球巨大的半径相比,是微不 足道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把地球看 成一个圆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东汉时期的张衡是浑天说的集大成者。他指出: 浑天如鸡蛋,天体圆如蛋壳;地如蛋黄,居于中间, 天大而地小,天地好像蛋壳裹蛋黄。天和地都靠气支 撑,并浮着在水面上。
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月食 是由于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而造成的。地球在月亮 上的影子总是圆的,这只有在地球本身为球形的前提下才 成立。如果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圆盘,除非月食总是发生在 太阳正好位于这个圆盘中心之下的时候,否则地球的影子 就会被拉长而成为椭圆。
地球的形状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 左右的东周时期就有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 棋局”的天圆地方说。 同时认为大地静止不动, 日月星辰在天穹上随天 旋转。
战国时期,产生了第二次盖 天说,认为天穹有如一个斗笠, 大地像一个倒覆的盘子。北极是 天的最高点,四面下垂。从平直 的大地到拱形的大地,是盖天说 的一大进步,但它又主张天体都 绕着北极星旋转,离地球时近时 远,近了,仿佛就在天上;远了, 我们便以为它没入地下。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首次看到地球全貌的宇航员是
;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
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是平Fra bibliotek方千米。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为什么在太空中看上去是个圆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讨论: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 消失,进港时总是先看到船只的桅杆,再逐渐 看见船身?
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你所 能看到的海面其实是一个大的 弧面而并非是平坦的平面 .船远 去时,船身在人的视线中逐渐 被弧面所遮挡,看起来就像船 逐渐在往下沉 ,所以船身比桅杆 先消失。
1519年,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 回到西班牙。
地球的形状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地球的形状。 2、我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 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识地球的?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印度认为,四头大象驮着半圆 形的大地,站在海龟的硬壳背上,大象 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 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的大 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 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 晚。
古 代 中 国 人 ( 盖 天 说 )
盖天说认为,天像 一个锅,是半圆的;地 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 平的。日月星辰的出没, 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 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 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
张衡认为,浑天 如鸡卵、地如卵黄, 居于内。天表有水, 水包地,犹如卵壳裹 黄。
古代中国人(浑天说)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 是圆弧形,所以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 验证了什么? 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葡萄牙航海家)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 坐“东方一号”进入太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地球的形状(共17页)PPT
看 到 了
地 球
1961年 前苏联 “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麦哲伦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虽然他中途 被杀,但这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 不管是从西到东,还是从东到西,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 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见证全貌:随 着科技的进步,人 类进入了太空,终 于从太空中看到地 球的全貌。
终 于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 一个圆盾,由四头大象驮着, 而这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 大海龟的背上。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 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 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 地形状像鸟卵,天包地如同卵裹黄,其浑圆又 像弹丸,故称“浑天”。天一半在地上,一半 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天和日 月星辰皆循偏斜的方向旋转。
得出什么结论视线要与地球仪(伞面) 的顶端保持水平。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 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 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 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圆形的!
地 球
1961年 前苏联 “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麦哲伦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虽然他中途 被杀,但这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 不管是从西到东,还是从东到西,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 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见证全貌:随 着科技的进步,人 类进入了太空,终 于从太空中看到地 球的全貌。
终 于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 一个圆盾,由四头大象驮着, 而这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 大海龟的背上。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 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 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 地形状像鸟卵,天包地如同卵裹黄,其浑圆又 像弹丸,故称“浑天”。天一半在地上,一半 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天和日 月星辰皆循偏斜的方向旋转。
得出什么结论视线要与地球仪(伞面) 的顶端保持水平。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 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 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 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圆形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共24张PPT)
第四部分第三说部分教学说过教学程过程
第四环节:激发感情 培养科学态度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五环节 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第五部分 说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认识历程 •科学验证 •思考结论
第六部分 说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演示法的方法开展操教作学。实验 法
教法
操作实验法、直观性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第第二二部部分分 说说教教学学方方法法
部分《小说学教科学学课方程法标准》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发现 思考 解决 问题 问题 问题
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准备
备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 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学用具等),可以帮助学生 对本课的理解,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
第四部分第三说部教分学过说程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
情感 目标
1.了解人类为 科学地球所做的 努力,相信科学 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探索科 学的乐趣,养成 主动与他人交流 合作的精神。
第一部分 说教材 3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类对 地球形状的
认识经历了 重 点
漫长而曲折 的过程。
难点
比较观察船 体在球面和 平面上航行 的差异。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我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 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用资料、文字、图片等让学生整理分 析得出结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用操作实验法、直观性教学法、多媒体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只要从心底里非常想做某件事,就一定 会调动 身体里 的所有 潜能, 积极配 合。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欢迎您关注“apple2banana3”订阅号,获取更多成套资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里开跑,冲刺5公里。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源!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无欲则刚。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 才让他 更长久 地投身 于自己 所热爱 的事情 上。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 苦痛也 不是恒 心的代 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 下自己 ,将自 己内心 的能量 挖掘出 来,找 准自己 的节奏 ,让自 己心态 更平和 一些, 而不是 一味地 逼自己 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 道的一 段,即 使某一 段坚持 并没有 当下立 见的好 结果, 但正确 的坚持 习惯却 会让我 们越来 越有力 量,对 每一次 新的挑 战都从 容笃定 。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 句“尽 人事, 听天命 ”。 不留遗憾,不负此生。
感谢您的观看!
有一种痛叫做,我本可以,却没能坚 持。 雄心勃勃定下的目标,只要一星半点的 理由就 可以化 为泡影 。 实际上,恒心也是一种修为,是可以通 过对自 己的认 识和了 解去挖 掘培养 的。
1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意 愿有关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 能吃苦 ,只是 因为我 们做某 件事情 的意愿 不强。 我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好,长跑常常是忍 着头痛 恶心硬 撑到最 后。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跑步前我都有很大 的心理 压力。 加上那 些立下 的瘦身 目标常 常不能 三两天 见效, 所以每 一次都 是心血 来潮地 开始, 虎头蛇 尾地结 束。 可最近这一年,我却很积极地把晨跑坚 持了下 来。 并不是突然间变坚强,而是因为一个特 别不起 眼的理 由:能 够一个 人呆一 会儿。 自从荣升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经常 忙乱到 连上厕 所都觉 得是一 种奢侈 。 一大早,把没起床的孩子交给家人,换 上运动 鞋,在 空旷的 街道上 吹吹凉 风,吸 吸那尚 未被污 染的空 气,戴 上耳机 ,听几 首喜欢 的歌… … 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这一切都 让我足 够迷恋 。 虽然我仍然会在跑出四五百米之后心跳 加快, 头疼, 手臂和 腿都酸 困地抬 不起来 。可对 我来说 ,只要 能出去 ,其他 都不是 什么大 事。 原先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现在只要 稍稍放 慢脚步 ,调整 呼吸, 不一会 儿便能 缓解了 。 坚持就是痛苦和心理需求博弈的过程。 如果痛 苦更明 显,坚 持就会 变得艰 难;如 果心理 需求更 胜,坚 持就只 是自我 成全的 必经之 路而已 。
问题2:近代人是怎样探索地球形状的?
① 阅读“海上帆船“的资料,小组讨论:帆船进 港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后看到 船身。根据这一现象对地球的形状做出假设。
② 参考15页介绍的方法,小组同学完成“帆船进、 出港”的模拟实验。观察船身和桅杆,比较船 在球体上和平面上航行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③ 阅读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他的实践证 明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想。
帆船进出港模拟实验:
1、用纸做一只小船,用吸管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模拟进出港,有什
么发现? 3、再把帆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模拟进出
港,有什么发现? 4、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③ 你对他们的猜想有什么质疑?
④ 了解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猜想和大胆的推论。
问题2:近代人是怎样探索地球形状的?
① 阅读“海上帆船“的资料,小组讨论:帆船进 港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后看到 船身。根据这一现象对地球的形状做出假设。
② 参考15页介绍的方法,小组同学完成“帆船进、 出港”的模拟实验。观察船身和桅杆,比较船 在球体上和平面上航行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伟
林
阿
刘
姆
斯 特
洋
朗
达标反馈:
1、人类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正确的
认识到地球是(
)。
2、(
)通过亲身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3、(
)第一个步入太空,从太空中观察地球。
4、我国宇航员(
)第一位乘飞船飞入太空。
③ 阅读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他的实践证 明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想。
问题3:现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提示: 阅读16页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现代 科学技术水平和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尤 里
杨
加
利
加
③ 你对他们的猜想有什么质疑?
④ 了解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猜想和大胆的推论。
月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
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么发现? 3、再把帆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模拟进出
港,有什么发现? 4、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提示:实验时观察者视线要平,“开船者”
控制好速度,不要太快。
问题1: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① 古代人认识地球的手段是什么,为什么?
② 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对地球形状有哪些不同的 认识?
提示:实验时观察者视线要平,“开船者”
控制好速度,不要太快。
问题3:现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提示: 阅读16页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现代 科学技术水平和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帆船进出港模拟实验:
1、用纸做一只小船,用吸管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模拟进出港,有什
地球的形状
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 曲折的过程。
2、能用帆船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 球的形状。
问题1: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① 古代人认识地球的手段是什么,为什么?
② 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对地球形状有哪些不同的 认识?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欢迎您关注“apple2banana3”订阅号,获取更多成套资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里开跑,冲刺5公里。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源!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无欲则刚。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 才让他 更长久 地投身 于自己 所热爱 的事情 上。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 苦痛也 不是恒 心的代 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 下自己 ,将自 己内心 的能量 挖掘出 来,找 准自己 的节奏 ,让自 己心态 更平和 一些, 而不是 一味地 逼自己 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 道的一 段,即 使某一 段坚持 并没有 当下立 见的好 结果, 但正确 的坚持 习惯却 会让我 们越来 越有力 量,对 每一次 新的挑 战都从 容笃定 。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 句“尽 人事, 听天命 ”。 不留遗憾,不负此生。
感谢您的观看!
有一种痛叫做,我本可以,却没能坚 持。 雄心勃勃定下的目标,只要一星半点的 理由就 可以化 为泡影 。 实际上,恒心也是一种修为,是可以通 过对自 己的认 识和了 解去挖 掘培养 的。
1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意 愿有关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 能吃苦 ,只是 因为我 们做某 件事情 的意愿 不强。 我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好,长跑常常是忍 着头痛 恶心硬 撑到最 后。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跑步前我都有很大 的心理 压力。 加上那 些立下 的瘦身 目标常 常不能 三两天 见效, 所以每 一次都 是心血 来潮地 开始, 虎头蛇 尾地结 束。 可最近这一年,我却很积极地把晨跑坚 持了下 来。 并不是突然间变坚强,而是因为一个特 别不起 眼的理 由:能 够一个 人呆一 会儿。 自从荣升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经常 忙乱到 连上厕 所都觉 得是一 种奢侈 。 一大早,把没起床的孩子交给家人,换 上运动 鞋,在 空旷的 街道上 吹吹凉 风,吸 吸那尚 未被污 染的空 气,戴 上耳机 ,听几 首喜欢 的歌… … 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这一切都 让我足 够迷恋 。 虽然我仍然会在跑出四五百米之后心跳 加快, 头疼, 手臂和 腿都酸 困地抬 不起来 。可对 我来说 ,只要 能出去 ,其他 都不是 什么大 事。 原先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现在只要 稍稍放 慢脚步 ,调整 呼吸, 不一会 儿便能 缓解了 。 坚持就是痛苦和心理需求博弈的过程。 如果痛 苦更明 显,坚 持就会 变得艰 难;如 果心理 需求更 胜,坚 持就只 是自我 成全的 必经之 路而已 。
问题2:近代人是怎样探索地球形状的?
① 阅读“海上帆船“的资料,小组讨论:帆船进 港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后看到 船身。根据这一现象对地球的形状做出假设。
② 参考15页介绍的方法,小组同学完成“帆船进、 出港”的模拟实验。观察船身和桅杆,比较船 在球体上和平面上航行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③ 阅读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他的实践证 明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想。
帆船进出港模拟实验:
1、用纸做一只小船,用吸管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模拟进出港,有什
么发现? 3、再把帆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模拟进出
港,有什么发现? 4、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③ 你对他们的猜想有什么质疑?
④ 了解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猜想和大胆的推论。
问题2:近代人是怎样探索地球形状的?
① 阅读“海上帆船“的资料,小组讨论:帆船进 港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后看到 船身。根据这一现象对地球的形状做出假设。
② 参考15页介绍的方法,小组同学完成“帆船进、 出港”的模拟实验。观察船身和桅杆,比较船 在球体上和平面上航行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伟
林
阿
刘
姆
斯 特
洋
朗
达标反馈:
1、人类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正确的
认识到地球是(
)。
2、(
)通过亲身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3、(
)第一个步入太空,从太空中观察地球。
4、我国宇航员(
)第一位乘飞船飞入太空。
③ 阅读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他的实践证 明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想。
问题3:现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提示: 阅读16页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现代 科学技术水平和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尤 里
杨
加
利
加
③ 你对他们的猜想有什么质疑?
④ 了解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猜想和大胆的推论。
月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
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么发现? 3、再把帆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模拟进出
港,有什么发现? 4、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提示:实验时观察者视线要平,“开船者”
控制好速度,不要太快。
问题1: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① 古代人认识地球的手段是什么,为什么?
② 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对地球形状有哪些不同的 认识?
提示:实验时观察者视线要平,“开船者”
控制好速度,不要太快。
问题3:现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提示: 阅读16页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现代 科学技术水平和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帆船进出港模拟实验:
1、用纸做一只小船,用吸管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模拟进出港,有什
地球的形状
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 曲折的过程。
2、能用帆船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 球的形状。
问题1: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① 古代人认识地球的手段是什么,为什么?
② 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对地球形状有哪些不同的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