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5课说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1)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自相矛盾》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3.能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自相矛盾”。
4.能够通过本课的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人生道理,懂得避免自相矛盾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
2.难点: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意图,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自相矛盾》课文录音和PPT。
2.板书、彩色笔、教学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自相矛盾”的出处和含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播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习•第一遍课文朗读,学生跟读。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展示学生分析能力。
3. 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矛盾行为,并探讨其中的道理。
•讨论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态度。
4. 拓展•跟学生一起总结并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灵活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
5. 归纳•总结课文中的教义和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自相矛盾的行为。
•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看看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思考并写一篇小结,谈谈对“自相矛盾”这一成语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自相矛盾》这一课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成语,“自相矛盾”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道德准则,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塑造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5课。
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现主要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说学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我采用了“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目标,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五环节”课堂教学为基本结构,以“问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三为主”为教学原则,以“多种教法”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为教学宗旨,以“形成学生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策略。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相矛盾》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自相矛盾》的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中关键词语的意思;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概念;2.培养学生对矛盾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矛盾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矛盾的思考。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讲解《自相矛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意思。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疑问和矛盾点,并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4. 梳理思路(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自相矛盾》这篇文章展开,通过让学生深入理解矛盾问题,培养其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提高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5课《升旗的方法》说课稿
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5课《升旗的方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升旗的方法》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升旗仪式的产生和实施展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升旗仪式的历史和意义,掌握升旗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国家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对国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升旗仪式的历史和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引导学生掌握升旗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升旗仪式的历史和意义,掌握升旗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升旗的方法,并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升旗仪式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升旗仪式的历史和意义,掌握升旗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升旗设备,完成升旗仪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升国旗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升旗仪式的历史和意义,介绍升旗的方法和技巧。
3.观察:学生观察升旗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操作升旗设备,完成升旗仪式。
5.实践: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升旗设备,完成升旗仪式。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升旗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升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了解升旗仪式的历史和意义2.掌握升旗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升旗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6)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6)一、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十五课,题为《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掌握本课的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对课文细节的理解,抓住对话背后的含义。
3.熟练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和表演。
教学难点1.对话背后的暗示,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2.进一步探究形象的描写和人物性格。
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认真备课,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故事、生动形象的图片或演示工具。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准备好课堂讨论的内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有趣的教学引言或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每段内容的含义。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 情景模拟1.分角色演绎课文中的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4. 深入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问题。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其中的含义,拓展学生的思维。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撰写感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知识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结束时,时间有点仓促,可能影响了对课文含义的深入探讨。
下次教学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5课会亮的玩具》说课稿(3)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5课会亮的玩具》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第15课会亮的玩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会亮的玩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示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制作手工作品感兴趣,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电路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制作会亮的玩具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会亮的玩具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手工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会亮的玩具为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制作会亮玩具的步骤、方法和技巧,讲解电路的连接原理。
3.示范: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会亮的玩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和建议。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制作会亮玩具的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会亮的玩具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2.设计造型3.连接电路4.调试作品5.展示与评价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的作品,反思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2)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本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意。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对本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2.准备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1.听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绪。
2.分析课文中反常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相矛盾的含义及作用。
3.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文章。
3. 拓展延伸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相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并汇报讨论结果。
2.联想发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联想自相矛盾的修辞手法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4. 提高应用1.文学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关自相矛盾的文学创作。
2.朗读分享:学生朗读自己的文学作品,并进行赏析与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修辞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相关的习题。
2.撰写感想: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感想文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自相矛盾的概念,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种语言技巧,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5课:山水画》说课稿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5课:山水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教材以我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多个山水画作品的创作步骤,以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绘画技巧,对本节课的山水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山水画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对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表现手法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能够独立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2.教学难点:对山水画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的运用和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采用示范、讲解、辅导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的新授课: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
3.技法讲解: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笔墨、设色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创作实践: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们要言行一致,不要自相矛盾。
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卖盾和矛的故事,他夸大了盾和矛的好处,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最后,他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尴尬地离开。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的学生理解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寓意。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寓意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平时的阅读积累也会影响到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们能够明白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寓意。
2.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寓意,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们加深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于言行一致的思考,导入新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思考课文的寓意和自己的行为是否一致。
4.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总结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寓意,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做到言行一致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共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中隐含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自相矛盾”。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可以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课文1.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学习成语1.介绍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及用法。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相矛盾”的情况。
四、课文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2.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让其他同学给出意见。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体会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及成语的意义。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生字词复习1.复习上节课和本节课出现的生字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问题探讨1.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成语“自相矛盾”相关的问题。
五、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自相矛盾”为题目写一篇短文,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成语的用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相矛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掌握词语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理解课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尝试发现逻辑矛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二、教学准备•备好教材《自相矛盾》、课件。
•准备课堂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引言或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逻辑矛盾的概念。
2.通过提问引入本课主题《自相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课文1.进行词语解释,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词语。
2.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行为与言语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课文分析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矛盾现象。
2.组织学生分角色讨论,探讨小说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思维逻辑。
第四步:练习与应用1.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出逻辑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逻辑矛盾的现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矛盾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有困难,未能深入探讨矛盾的含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我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我会继续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我提供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揭示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道理。
本课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富有哲理性,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层次的哲理,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其词的道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楚国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是谁?他在做什么?2.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画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道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7.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课文中的道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4)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诗歌《自相矛盾》中的哲理内容,理解诗歌含义;掌握诗歌的韵律,朗读流畅。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对立和矛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对于诗歌《自相矛盾》的理解和领会。
2.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关于矛盾的视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2. 学习诗歌《自相矛盾》(15分钟)1)老师让学生诵读诗歌,然后用简单的话解释诗歌内容。
2)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对立和矛盾,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3. 理解诗歌(20分钟)1)学生个别表演诗歌《自相矛盾》的朗读,注意传达诗歌的情感。
2)老师带领学生分段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哲理。
4. 思考讨论(15分钟)1)学生小组内部讨论,针对诗歌中的矛盾,探讨生活中的矛盾有哪些,如何面对。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学生互相交流。
5.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给学生出一道思考题目:你又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矛盾?设想一个有趣的矛盾情境。
学生听题后自行思考,并作简短的描述。
6.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诗歌的理解和矛盾的思考。
五、课后作业1.诗歌《自相矛盾》背诵。
2.思考并写下生活中的一个矛盾情境,以及如何化解矛盾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4)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矛盾,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辨能力。
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5课山水画》(说课稿)人美版
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5课山水画》(说课稿)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山水画》是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介绍,也有大量的山水画作品欣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有一定的认识。
但山水画作为传统的中国画之一,其独特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创作一幅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山水画的技法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人特色的画作。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方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法。
3.情境教学法: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韵味和美感。
4.实践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创作山水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方法。
3.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讲解技法要点。
4.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创作山水画。
5.作品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和评价。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课后练习要求。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方五下15课说课
Jack father
mother cousins sister
New language
课文学习
1、整体输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整体输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Who are they ? What are they doing?
New language 2、 、
Production
语言产出
He’s my He’s the Aunt Mary. ,Dick. of
This is a lovely . Who’s this man on the horse?
He looks much older______you. He is. He’s eighteen years older I am. He’s and has two children.
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课前调查问卷: 课前调查问卷:
(1)你是否知道爸爸妈妈的年龄? )你是否知道爸爸妈妈的年龄? (2)你是否知道亲戚朋友的年龄? )你是否知道亲戚朋友的年龄? (3)你知道他们的具体生日是哪天吗? )你知道他们的具体生日是哪天吗? Y:是 : Y:是 : Y:是 : N:否 : N:否 : N:否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听、说、读本课单词 能听、 读本课单词photo, cousin ,son , , than, married并能理解单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并能理解单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 并能理解单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2. 能够听懂、会说重点句型 能够听懂、会说重点句型He is eighteen years older than I am. 3. 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含义。 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含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微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 自相矛盾》微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成语故事。
故事以楚国卖矛又卖盾的商人为线索,揭示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本课的生字词和成语较多,如“张口结舌”、“芦柴棒”、“敲锣打鼓”等,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和成语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学会生字词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要言过其实;培养学生诚实、谦虚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和成语。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学会运用成语“自相矛盾”进行分析和解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查找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商人在市场上的表现为何会“自相矛盾”。
4.讲解生字词和成语:讲解生字词和成语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5.感悟道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南京力学小学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5课《升旗的方法》说课稿
南京力学小学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5课《升旗的方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升旗的方法》是南京力学小学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升旗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升国旗时的礼仪。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升旗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升旗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升旗的方法和升国旗时的礼仪。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升旗的基本方法和升国旗时的礼仪。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旗的基本方法和升国旗时的礼仪。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升旗步骤,并在实践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旗的方法和礼仪。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国旗的设计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国旗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新课导入:介绍升旗的基本方法和升国旗时的礼仪。
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实际升旗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升旗步骤。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升旗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升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更好地执行升旗礼仪。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升旗方法和礼仪,强调升国旗时的注意事项。
7.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准备:检查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2.升国旗:升至一定高度,停止升高。
3.敬礼: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4.回收国旗:降下国旗,妥善保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5陶俑》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陶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他们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陶俑的了解相对较少,对陶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陶俑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陶俑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3.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朝代的陶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陶俑的艺术特点,了解陶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4.实践环节:分组进行陶俑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陶俑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陶俑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说课稿(2)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 《自相矛盾》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楚国商人卖盾和矛的故事,引出了“自相矛盾”的成语,旨在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课文内容简短,语言朴实,富有启示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成语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运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相矛盾”成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自相矛盾”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公正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相矛盾”成语的含义。
2.难点:学会运用“自相矛盾”成语,培养学生诚实、公正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课文图片,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运用成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成语“自相矛盾”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关键词句。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阐述。
5.实践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总结提升:强调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公正的品质。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成语“自相矛盾”及其含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并解释《15自相矛盾》的寓意。
2.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中心思想。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三、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教师用“自相矛盾”这个词组引出话题,让学生尝试猜测这个词组的含义。
2. 教学重点(10分钟)教师解释“自相矛盾”是指自己和自己的说法、意见或做法互相矛盾。
然后提出阅读文章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故事背后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
3. 讲解文章(15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解释其中的隐喻和象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4.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自相矛盾的例子,并尝试解释背后的含义。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5. 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巩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6.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自相矛盾”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本节课的文学内容,可与其他班级的同学分享,互相交流不同的见解。
也可在下节课或课外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发表对于自相矛盾的感想与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要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
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让他们自主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师生们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sson 15 五年级(课改第二学期)说课一、本课指导思想课文是信息的载体,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文本身是学生进行四会训练和语言知识教学的综合材料。
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同时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在概念上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即在教学中要力求保持课文故事的完整性。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新单词进行猜想、理解、练习,避免了学生只张嘴待哺,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呈现进行教学,体现了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
二、教学背景本单元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五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要综合描述个人信息,这里指的个人信息不光是本人的信息,并且包括向他人介绍第三个人的内容。
而家庭这一话题又是个人信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Lesson 15是unit 5的起始课,在这节课中学生将要尝试描述身边的人与身边其他人的关系,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话题。
这一课是从Y angyang在Sara家看相册入手,引出情景,引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这一话题;16课是15课的继续,总之,lesson 15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很重要。
在lesson 15中,课文还通过比较级来介绍家庭成员之间年龄的差异,这是对5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中进行了具体的学习,这里将形容词比较级进行了拓展应用。
五年级学生根据课标要求,他们需要向着课标学段要求的二级进行努力。
在二级目标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使用简单英语交换个人、家庭、朋友的简单信息;并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与习俗。
本课中的内容正是切合这一学段目标中的部分内容。
在上课中,注意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新的家庭成员的学生举例,使学生感受cousin一词的具体含义。
既注意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注意到词汇的英文的含义。
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校学生中绝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在校外进行英语学习、补习的学生几乎没有。
再进行本课的教学之前,学生又刚刚经历搬家、借址上课,以及合班上课等情况。
两个班的同学在一间普通教室中上课,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边有着一定的差距,正常考试的成绩大约相差5-7分左右。
我校学生有的优势,这些学生由于家里多有众多的亲戚,再进行教学中,理解cousin一词的时候有优势,他们能够举出许多的北京的、外地的亲戚称谓,对cousin一词进行理解。
三、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听、说、读、写单词photo cousin son than married并能理解单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2. 能够听懂、会说重点句型He is eighteen ears older than I am.3.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含义4. 能够对家庭成员进行综合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主题图,跟读之前对课文的听,对课文进行整体输入。
2. 在对课文整体输入后,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判断练习,解决本课的新单词,cousin, son, married. 将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发准确,学习新单词。
同时,通过对Dick年龄的猜想,练习本课的重点句型。
3. 通过对课文的跟读,整体理解Sara, Dick, Mary 三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含义4. 让学生通过范例,根据内容练习对某位家庭成员进行综合描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心家人,了解家人四、教学重、难点本课是lesson 15的第一课时,我将教学重点定在:1. 本课课文的整体理解2. 本课新单词的朗读与理解3. 课文的正确朗读及理解由于历史及其他原因,现在的学生对cousin这一词汇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我就定在这里。
五、教学资源Lesson 15第一课时中我主要使用教学课件、录音机、黑板作为教学资源。
六、说过程:在warming up环节中,通过做一道选择不同类词的题,引起学生对家庭成员旧知识的回忆。
新内容的呈现主要通过三个活动进行。
第一个活动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说观察图片后,让学生回答三个关于图片的问题:1.Who are they? 2.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3. Where are they?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通过第二个问题,picture与photo在这里是同义词,练习photo的发音,对这个学生已经认识的词语进行教学、正音。
第二个活动通过在跟读之前的打开书,听课文录音,尝试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学习cousin, son, married三个新词。
在这个活动中,在听录音之前,先将要判断的句子给学生,让学生在听录音之前(也就是课文整体输入之前)对文章有预测,对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做到有任务地听,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在这里要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之后进行判断的句子有:Y ang and Sara are talking about Sara’s birthday party.Mary is Sara’s mother.The man on the horse is Sara’s father.Sara is younger than Dick.Dick is married.在这四句话中,第一句话”Y ang and Sara are talking about Sara’s birthday party.”,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判断,要求学生在通过听录音之后,对文章的内容有整体的印象;第二句话”Mary is Sara’smother.”,主要的目的是为第三句话进行的准备;第三句话” The man on the horse is Sara’s father.”的目的是要引出”cousin, son”两个词,并且进行sound the letters,理解cousin这个新家庭成员的含义。
The man is Dick. Dick is Aunt Mary’s son. Mary is Sara’s aunt, but not Sara’s mother. So Dick is not Sara’s brother but Sara’s cousin.第四句话”Sara is younger than Dick.”是为了引出某人比某人年长多少岁的主要句型,通过假设Sara is 10. 以及做10+18=28,Dick is 28 years old.引出Dick is eighteen years older than I am.这一本课的重点句型。
并且在之后将这句话反过来再说一次,练习本课的功能句型。
最后一句话”Dick is married.”主要目的在于学习married一词。
向学生出示结婚证,并告诉学生Dick has this. Dick is married.让学生猜想married一词在中文中的意思。
之后对married进行sound the letters的活动。
在进行完tick or cross之后,让学生再次对cousin, son, married三个新单词进行拼读练习,使学生能够强化掌握本课的新单词。
之后让学生发挥本校学生家里成员比较多的优势,让其说一说cousin这个词在中文中还可能有哪些家庭成员的表达法。
第三个活动,通过让学生跟读课文,将Sara, Dick, Mary三人的关系理清楚,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跟读,出示家庭成员的三角形。
Mary and Sara之间的关系由全班一起讨论,并且说出Mary is Sara’s aunt.这句话。
Mary, Sara, and Dick之间的其他关系有个小组进行讨论之后进行展示结果。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对Sara的家庭关系进行整体了解。
在这其中,Dick is Sara’s cousin. 并且Sara is Dick’s cousin, too. 通过这一步使学生理解到cousin的确切意义。
在Production环节中,首先让学生朗读综合介绍my father的语段,使学生对综合介绍家庭成员及关系有语言基础。
之后由小组内应用所给的信息,介绍家庭成员及关系,进行语言的输出。
范文语段:My father:Joe is my father. He is 40. He is a worker. And Tom is his father. Joe likes sports very much. His favorite is swimming.给学生的信息:课后检测环节根据教学时间灵活安排,如果课内仍有时间,就在课内进行,如果时间不够,则由小组在课后进行讨论、解决。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人物的介绍,写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所需的题目:1. Mike is fourteen years old. He has a sister, Nancy. Nancy’s father is Jack. Jack likes watching TV. ? Jack is Mike’s .2. Jack has two children, they are Mike and Nancy. Mike likesfishing and Nancy likes keeping pets. ? Mike is Nancy’s .3.Mike’s grandpa is Tom. Tom has two boys, they are Jack and Paul. Paul is a man. He is in China now. ? Paul is Mike’s .4.Mike’s grandpa is Tom. Tom has two boys, they are Jack and Paul. Paul has a boy, Ben. Ben is 2 years old. ? Ben is Mike’s .在家庭作业中,留给学生的作业主要有1. Copy the new words.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recite.七、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