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原因与防治作者:宋冬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2期[摘要] 水稻是辽中县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大约在40万h㎡。
二化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冬、春季节气温的偏高,耕作制度的改变,该虫害为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未防或防治不力的田块枯心率或白穗率一般可达2.5%~6.0 % ,高者可达15%以上,对水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先将这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4-02一、二化螟形态习性及其为害症状水稻二化螟又称钻心虫、蛀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卵为扁平椭圆形,卵长1.2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幼虫浅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
在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蛹黄棕色。
成虫为体长10~15毫米黄褐色小娥子,15~16℃时成虫羽化。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症状表现是不同的。
幼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
卵孵化后,爬至茎秆,咬孔侵入鞘内或茎秆内。
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期至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期至乳熟期为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即秕粒增多。
在辽中县一般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等寄主上越冬。
二、二化螟加重危害的原因1.越冬幼虫数量增加据调查,从2009~2012年四年里,每百穴越冬幼虫数分别为53头、54头、61头、58头。
越冬幼虫最多达72头/百穴。
虫源基数逐年增加,是二化螟为害逐年加重的根本原因。
2.土壤耕作对二化螟发育有利辽中县部分稻田翻旋较晚,一般都在泡田的前几天进行,且翻旋较浅,这对稻茬中越冬幼虫的杀伤作用较小,而使幼虫能正常化蛹、羽化。
3.稻草的燃烧率降低,也造成越冬虫量的增加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稻区的农民大部分用液化气作为生活燃料,使大量稻草存留下来,造成稻草中越冬幼虫大量存活,也增加危害的虫源。
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抛 秧 减 少 了 因 栽 秧 对 蚁 螟 造 成 的 机 械 损 伤 . 由此 增 加 了 田
间 虫 量 2 . 4 种 植 作 物 改 变
二化螟在晚稻上发生灾害的面积逐年增加 . 2 0 0 6 -2 0 0 9年 因
二 化 螟 为 害造 成 晚 稻 不 同 程 度 的 损 失 . 特 别 是 2 0 0 9年 对 水
一
1 发 生 特 点
1 . 1 发生 期 较 早 越 冬 代 二 化螟 发 蛾 高 蜂 期 一 般 在 4月 下 旬 中期 . 卵 孵 化 高 峰 期 一 般 在 5月 1 2 日前 , 发 生 期 较早 。
1 _ 2 发 生期 长
般 的 品 种受 害重 : 茎秆 表 面 光滑 、 茎 粗 组 织 疏松 的 品种 比茎
秆坚硬 、 维管束排列密集 、 茎 腔直 径 小 的 品种 受 害 重 。
2 发 生 原 因 分 析
2 . 1 暖 冬 有 利 于 二 化 螟 安 全 越冬
二化 螟 在 崇 阳 县 没 有 明 显 的 发 生 高 峰 期 . 害 虫 世 代 重 叠
近些年来 , 暖冬年份多 , 降低 了 二 化 螟 的 越 冬 死 亡 率 , 有
1 . 5 品种 间差 异 大
_ s ・ 2 。 ’ 5 - 。 4 - 。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湖 北 省 崇 阳县 农 业 局 , 湖北 崇阳 4 3 7 5 0 0 ; 2 . 湖 北 省 阳 新 县农 业环 保 站 , 湖 北 阳新 4 3 5 2 0 0 ;
害 虫 之 一 。该 虫 一 年 发 生 3代 , 正常年 份 , 二 化 螟 对 水 稻 为
近些 年 来 崇 阳 县 长 期 推 广 抛 秧 技 术 . 秧苗 长势旺盛 . 叶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重大危害。
在水稻生长期间,二化螟主要以水稻叶片内部和叶鞘内为食,造成叶片损伤,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叶色黄绿不良、叶片干枯等现象。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至关重要。
一、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昆虫害虫,成虫体色呈暗褐色,前翅呈米黄色,飞行能力强。
幼虫为害期长,幼虫主要以水稻的叶鞘内为食,造成叶片损伤、叶片干枯等现象。
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水稻减产20%-30%左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二、二化螟的防控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对二化螟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蚜茧蜂、茶小蜂等天敌捕食二化螟幼虫,利用寄生虫寄生二化螟卵期幼虫进行控制,以及利用病原微生物对二化螟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喷雾对二化螟进行防治,如常用的杀虫剂有氧乐果、咪鲜胺、敌敌畏等,喷雾方式有空中飞喷和地面挂喷等方式。
3.机械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对二化螟进行防治,如利用人工捕虫灯等吸引成虫,再进行捕杀。
使用人工捕虫灯可以在晚上进行,因为夜间是二化螟成虫活动频繁的时间。
4.生态防治通过调节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逆性,使水稻植株健壮,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减少二化螟的发生。
5.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式对二化螟进行防治,如可采用灯光和气味诱捕,或者建立雌雄二化螟幼虫诱捕网,对二化螟进行诱捕和捕杀。
三、加强防治措施,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工作1. 预防为主,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水田间的杂草和秸秆,保持田间清洁干净,在水田周边设置灌溉水渠,降低水田的湿度,减少二化螟的孳生环境。
2. 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肥,避免适宜的氮素过多,使水稻产量适度增加,对二化螟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科学种植,合理轮作水稻和其他作物,增加水稻的生长周期间隔,减少水稻的传播途径,降低二化螟的危害程度。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作者:隋永林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10期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一、二化螟的危害特点二化螟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根茎、茎杆中越冬。
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
由于越冬场所不同,1代蛾发生极不整齐。
螟蛾有趋光性和喜欢在叶宽、秆粗及生长嫩绿的稻田里产卵,苗期时多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大多产在叶鞘上。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
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危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危害,数十至百余条幼虫集中在一稻株叶鞘内,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危害。
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故越冬死亡率低。
二、二化螟的发生条件1、农药使用不当,加重了二化螟的危害自80年代初期推广杀虫双大粒剂和水剂防治螟虫,80年代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毫升,防效可达80%以上,而近两年亩用18%杀虫双水剂500毫升,防效也仅达30%左右。
由于20余年单一使用此药剂,抗性增强,虫口基数猛增,加重了危害。
2、水稻品种一般情况下,有芒品种重于无芒品种,叶片长而宽、秆高、分蘖多的品种易比叶片狭而短、秆矮、分蘖一般的品种受害重,另外,水稻植株体内淀粉含量多,米粒带香味的品种,受害也比较重。
3、小麦、油菜的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为二化螟峰期增多提供了条件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一方面对稻桩无机械损伤,因而对二化螟亦无机械损伤;另一方面,稻草覆盖可提高二化螟环境温度,且气温越低,保温效果越好,冬至日测定,稻草覆盖下二化螟的环境温度较非覆盖高4℃,这样对于各龄期二化螟幼虫提供了安全越冬的条件。
4、气候因素暖冬气候特点,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
暖冬降低了二化螟越冬死亡率,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增加了虫口基数。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时间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时间水稻二化螟,又名钻心虫,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害虫,也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常发性虫害,有着发生时间长、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成为了水稻种植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需要及时防治。
现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时间介绍如下。
一、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二化螟在稻桩、稻草和其它田间禾本科等作物残体内越冬,5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
它以幼虫蛀茎危害,侵害水稻时,初孵幼虫首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破坏叶片的输导组织,造成枯鞘,然后,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开始蛀食心叶和茎秆,并由群集危害变为分散转移危害。
由于水稻生育期不同,危害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前期,被害水稻形成枯心苗,水稻生长后期则形成枯孕穗、白穗(俗称白鞘)和虫伤株。
枯心苗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损失主要是减少每亩有效穗数,虫伤株对水稻的危害则是明显降低千粒重和增加空瘪粒,受二化螟危害后的水稻还易引起倒伏,造成减产。
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时间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防治时间是在7月上旬。
由于二化螟越冬场所、成虫羽化时间不同,发生时间拉得很长。
一般年景一代成虫从5月上旬到7月下旬,二代从8月中旬开始到9月中旬,因此,每一代别一次防治很难控制其危害。
根据二化螟发生期长的特点,防治上必须贯彻“狠治一代压低基数,决战二代保丰收”的策略。
主要依据:一是一代发生在秧田和水稻生长前期,此时用药,由于水稻群体较小,药剂很容易喷到水稻全株,到了二代,水稻已进入生长后期,群体较大,喷药的质量很难保证。
二是一代防治容易掌握适期,只要看到田间枯鞘开始增多时就可用药防治,并且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因此,二化螟的防治必须抓住7月上旬一代发生的有利时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人结语】为了保证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时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通过对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生命周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效果评估的分析,探讨了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了对策的持续性与创新性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展望。
这篇文章旨在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民提供关于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害虫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发生现状、危害程度、生命周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估、综合防治、持续性、创新性、展望。
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程度非常严重。
在水稻生长期间,水稻二化螟主要以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寄生在水稻植株上,通过吸食水稻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黄、枯萎甚至死亡。
水稻二化螟还会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特点表现为季节性发生,主要在水稻生长季节内繁殖和生长。
其发生规律主要受气候、土壤、害虫天敌以及农业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特点和发生规律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措施包括文化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效果较好,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农民选择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在防治过程中,持续性和创新性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希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手段,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防治方案,减少水稻二化螟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 正文2.1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程度非常严重。
水稻二化螟以幼虫期为害为主,会在水稻叶片上产生大片的白色斑点,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导致水稻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死亡。
水稻二化螟的习性与防治措施
。
施药时机
02
在二化螟幼虫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此时防治效果最
佳。
施药方法
03
采用喷雾、撒毒土、灌药等施药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施药方法。
04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通过释放天敌,可以有效地降低二化螟的种群密度,减少其 对水稻的危害。
生物农药
研发和推广对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农业防治
种植抗虫品种
培育和种植抗虫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降低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
合理轮作
合理安排水稻种植区域和轮作模式,降低二化螟的种群密度。
化学防治
精准用药
根据预测和监测结果,在关键时期进行 精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
VS
新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
研发和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环境和生态 的负面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
实施方法
效果评估
使用化学农药来直接杀死或驱避水稻 二化螟。
在二化螟孵化高峰期和低龄幼虫高峰 期,使用杀虫剂如氟虫腈、氯虫苯甲 酰胺等进行喷雾防治。为了保护天敌 和环境,应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 品种。
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好,能够迅速 控制二化螟的危害。但是,长期使用 化学农药会导致二化螟产生抗药性, 同时也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时,需要严 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避免对环 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重。
幼虫习性
幼虫孵化后,会钻入稻株茎秆内取 食,造成枯心、白穗等症状。幼虫 喜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中生存,多在 土下越冬。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简介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
水稻二化螟的学名为Chilo suppressalis,属于蛾科昆虫。
成虫体长约1.5厘米,翅展约3厘米,体色呈暗褐色,前翅具有深褐色纵纹和数个白色椭圆斑。
幼虫体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宽大,体侧有黑色斑点。
水稻二化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造成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出现褐化斑点、半透明斑点和黄白色线条,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穗部受害则影响水稻的结实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以幼虫为害虫,在水稻生长季节内,幼虫在叶片、叶鞘和穗部内取食,造成植株养分丧失和机械破坏。
水稻二化螟的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且在水稻种植区域普遍存在。
及时有效地防治水稻二化螟对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正文部分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发生现状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1.2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危害水稻叶片:水稻二化螟主要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造成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及枯黄病斑等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叶片的营养供给,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减产甚至绝产。
2. 危害水稻茎秆:水稻二化螟也会在水稻茎秆上产卵孵化,幼虫取食茎秆内部,导致茎秆虚弱易折断,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倒伏现象发生。
3. 危害水稻籽粒:水稻二化螟成虫也会吸食水稻籽粒上的汁液,导致籽粒变形、发育不全,降低籽粒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首先是卵,水稻二化螟雌虫在水稻植株上产卵,卵呈淡黄色到深黄色,椭圆形,表面有细微纵向的网状纹理。
卵一般在7-10天内孵化,孵化后为幼虫。
二化螟防治技术
二化螟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4期宋剑锐水稻二化螟近年来在我省,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
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形态特征成虫:前翅黄褐或淡黄色、褐点很少,外缘有7个小黑点。
后翅白色。
卵:卵块由数10至200粒排成鱼鳞状,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幼虫:共6-7龄。
末龄幼虫头部淡红褐色或淡褐色,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豆黄色,自中胸至第9腹节有暗褐色纵线5条。
二、发生规律及习性1、二化螟的生活习性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很不整齐,常持续两个月左右,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
黑光灯(波长3000-4000埃)灯下诱得的虫数雌蛾比雄蛾多,而雌蛾多是未产过卵或未产完卵的。
成虫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产卵。
雌蛾喜在叶色浓绿及粗壮高大的稻株上产卵。
故晚熟水稻的受害程度重于常规品种。
每雌蛾产2-3个卵块,每1卵块有卵40-80粒左右,每雌能产卵100-200多粒。
成虫产卵多产于叶片的下半部,产卵叶位和在叶上的位置因世代和水稻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变化,水稻生育程度愈高,产卵叶位相应升高,如分蘖期产于1-3叶,圆杆以后产于2-5叶;插秧晚的,六月份还插秧的地块,苗期叶正面卵分布多,以后叶背面卵分布渐多。
二化螟幼虫多为6龄。
越冬代老熟幼虫在稻桩和稻草中2、二化螟发生与危害规律在我省,二化螟一年发生一代。
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天。
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寿命平均为2-7天。
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约为5-7天。
幼虫孵化盛期(卵块由淡黄色变为紫黑色,初孵幼虫为淡褐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测报调查一直可持续到7月中旬。
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新技术
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新技术汇报人:日期:•水稻二化螟的概述•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新特点•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传统方法•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新技术目•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实践与建议•研究展望录01水稻二化螟的概述水稻二化螟在我国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生较为严重。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钻蛀水稻茎秆,造成枯心、枯穗、死孕穗和白穗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二化螟的分布与危害危害分布二化螟的为害症状和特点为害症状水稻二化螟为害症状可分为枯梢型、枯心型和白穗型。
枯梢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稻株基部,使叶片枯黄而死;枯心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钻蛀稻株心叶,使心叶枯死;白穗型是指螟蛾产卵孵化后的幼虫蛀食稻株茎秆,使稻穗呈现白色或灰白色。
为害特点水稻二化螟的为害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严重性。
幼虫钻蛀水稻茎秆,不易被发现,且一旦造成危害,难以补救。
二化螟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大,为害周期长,可对水稻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水稻二化螟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域而异,一般一年发生1-4代。
成虫具有趋光性,喜欢在高大、茂密的稻田产卵。
幼虫具有背光性,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二化螟的幼虫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和栽培措施等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温暖湿润、杂草丛生、连作稻田以及品种单一的稻田容易发生二化螟。
此外,不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也会加重二化螟的发生。
发生规律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02水稻二化螟发生的新特点二化螟的抗药性增强抗药性机制01二化螟的抗药性机制包括降低药物吸收、增强药物代谢和利用生物屏障等。
这些机制使得二化螟能够抵抗药物的作用,从而继续繁殖和为害水稻。
抗药性水平02近年来,二化螟的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一些地区的二化螟种群已经对常规药物产生了高抗性,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抗药性监测03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的抗药性发展,需要加强对抗药性监测的工作。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1. 引言1.1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其主要危害水稻幼苗期和拔节期的叶片,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叶片被蛀食,叶片干枯变黄,叶面出现褐斑和蛀洞,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干枯焦枯,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在防治水稻二化螟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备受重视。
绿色防控技术以生物防治方法和植物源杀虫剂应用为主要手段,通过引入天敌、利用植物提取物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治。
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在于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不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小。
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如蜂类、蝇类对水稻二化螟进行控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
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则是利用一些植物提取物对水稻二化螟进行驱避和杀灭,达到防治的效果。
在结合绿色防控技术的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越来越趋向于生物防治和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总结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中的作用和优势,可以更好地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2. 正文2.1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和危害水稻二化螟(scientific name: 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期通常为4-8天,幼虫期为20-30天,蛹期为7-10天,成虫寿命为7-10天。
水稻二化螟以幼虫为害最为严重,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兴芽和穗部,造成叶片损伤、兴芽死亡和稻实减产等严重后果。
幼虫主要以水稻的叶片为食,导致叶片产生“窗花状”损伤,叶片变黄枯萎。
在兴芽部位,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而在稻实部位,幼虫啃食穗部,造成水稻减产严重。
水稻二化螟的主要危害特点在于其为害范围广、危害严重,易造成水稻减产,严重影响农民的收益。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Scientific name: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水稻上的一种害虫,分布广泛,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以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分布范围广:水稻二化螟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2. 季节变化明显:水稻二化螟主要在夏、秋两季发生,其中以夏季为主,春季和冬季的发生数量较少。
3. 世代数量多:水稻二化螟每年可蓄积3-4代,个体数量多,繁殖能力强。
4. 影响严重:水稻二化螟以幼虫为害,损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严重时还会咬食谷粒。
严重的虫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干枯、受银龙虱等其他害虫侵袭,甚至减产甚至绝产。
1. 农田整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秸秆和残茬,清理种子中的虫卵,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2. 防虫网覆盖:在田间安装防虫网覆盖,阻隔螟虫的入侵。
这种方法对于虫源较少、有机农业、小型农田、温室水稻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3. 选用抗虫品种:选用抗虫品种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选育出抗虫力强、抵抗力好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降低虫害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引发虫害。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蜂等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例如引进寄生蜂对二化螟幼虫进行寄生,或者使用霉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6. 化学防治:在虫害严重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并遵守使用农药的时机、用量、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规定,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针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以及防治对策,农民们可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从不同方面进行防治,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益。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以及针对该害虫的防治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一、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1. 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害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叶片的鞘内。
成虫以叶片为食,幼虫在叶片内进行啃食。
水稻二化螟的种群密度受气候的影响较大,温暖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2. 危害水稻二化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叶鞘,啃食叶片和叶鞘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餐饵物质的合成,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天敌昆虫或用微生物剂等对害虫进行控制。
针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有引入天敌和使用昆虫病毒。
(1)引入天敌可采取人工引入的方式,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常用的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这些天敌主要通过寄生、捕食等方式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2)使用昆虫病毒可利用水稻二化螟的天敌白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防治。
这些微生物剂能感染水稻二化螟,通过破坏其体内器官或生理机能来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水稻二化螟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杀死害虫。
但是在使用化学防治的也需要注意安全用药,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针对水稻二化螟的化学防治,可以选择具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虫剂,比如环境友好型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苯妥胺等,来喷洒在水稻田中,达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目的。
3. 技术防治技术防治是指利用农田和种植结构、机械器械等手段来控制害虫。
针对水稻二化螟的技术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混播作物在水稻田中适当混播一些其它作物,如豆科蔬菜、香芋、丝瓜等,以增加田间生态多样性,吸引种群天敌,减轻水稻二化螟的发生。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农业专家们研究出了许多防治技术,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防治水稻二化螟。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的方法,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生物防治技术1. 天敌引入法天敌引入法是指通过引入水稻二化螟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一种生物、环保型的防治方式。
目前,许多地方通过引入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杀虫菌防治法杀虫菌是一种特殊的真菌,可以感染水稻二化螟并最终致死。
通过喷洒含有杀虫菌的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对农作物也没有负面影响,值得农民朋友们尝试。
二、生态调控技术1. 调整种植结构适当调整水稻的种植结构,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适当增加矮秆水稻的种植比例,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减轻害虫危害。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在施肥时,应根据地块的土壤条件和水稻的生长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水稻生长过旺且更容易受到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以用有效的杀虫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以杀灭种子上的害虫,防止害虫在幼苗期造成伤害。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
2. 防治昆虫药物喷洒定期对水稻田进行防治昆虫药物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在选择防治药物时,应根据水稻二化螟的季节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负面影响。
1. 增加栽培密度适当增加水稻的栽培密度,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因为增加栽培密度可以降低水稻植株之间的空隙,减少害虫栖息、繁殖的机会。
2. 旋耕深翻定期进行旋耕深翻作业,可以打断水稻二化螟的生存环境,减少害虫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旋耕深翻时应该谨慎,避免对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水稻二化螟是全国范围内较为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其危害可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一、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目前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常用手段,主要采用喷洒药剂的方式进行。
药剂防治的优点是易操作,效果明显,但缺点是易产生药害,对环境有一定污染。
1. 第一次喷药要及时。
水稻的追肥期和灌浆期是水稻二化螟大量孳生的期间。
这是水稻螟卵孵化的高峰时期,所以在农作物的追肥期、珍珠期以及尾穗抽出期等重要阶段,要及时喷药防治。
2. 确定药剂种类。
防治水稻二化螟,要使用有效的杀虫剂。
目前市面上的杀虫剂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三种。
其中有机磷具有杀灭能力强、灵敏、持久等特点,但使用不当会引起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氨基甲酸酯具有相对较长的药效期和持久杀虫效果,但其对水稻叶片有一定的融合力,易产生药害;菊酯具有杀虫效果快、药效时间短、无融合力等优点,但对花粉、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因此,确定适合的药剂种类非常重要。
3. 喷药技巧。
喷药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对药效的发挥以及农作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喷洒时应注意不同药剂的剂量和稀释度,不断调整喷雾的角度和喷雾量。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喷洒,减少药物流失,提高药效,同时防止造成药害,保护环境。
二、综合防治除了药剂防治,还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等。
1. 物理防治:如使用黄色粘板、灰色干柿叶等,将害虫诱捕或陷阱杀死。
2. 生物防治:如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质量,协助防治害虫;以及天敌防治,如野蜂、寄生蜂等天敌,以天敌代替化学药剂防治二化螟。
3. 农业措施防治:采用合理施肥、择优品种、定时播种以及水、田间管理等措施,改善水稻生态环境,增加本身的防御能力。
综上所述,药剂防治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要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的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在水稻叶片内部取食,导致叶片出现大片黄化、枯黄及倒伏等现象,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预防、监测、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预防1. 种植良种。
选择抗性、免疫力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减轻二化螟的危害程度。
注意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种子进行播种。
2. 合理施肥。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虫害的发生。
施肥过量会使水稻生长过旺,易受二化螟危害,因此要遵循合理施肥原则。
3. 合理密植。
适度的密植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因此在种植水稻时要按照建议的密植比例进行播种。
4. 合理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和间断浇水等都是预防二化螟危害的有效手段。
5. 科学轮作。
合理的轮作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降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率。
二、监测1. 定期巡田。
定期对水稻田地进行巡查,观察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黄板监测。
利用黄板监测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和分布,为后续的防治提供重要数据。
三、化学防治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二化螟大量繁殖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低毒、无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注意农药的选择。
选择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防效的农药进行使用,同时注意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
3. 注意安全施药。
在使用农药时,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四、生物防治1. 合理利用天敌。
水稻二化螟的天敌有很多,利用这些天敌来控制二化螟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2. 使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可以选择对水稻二化螟有很好控制效果的生物制剂进行使用。
3. 人工干预。
在大面积水稻种植区域,可以进行人工的干预,比如释放天敌昆虫等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种植开始就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在监测、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都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严重的水稻害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也是全世界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其成虫主要在春季呈现,以卵、幼虫和蛹为发育阶段,以叶片为食物来源,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化螟幼虫主要危害水稻生长旺盛时期,特别是在灌浆阶段对谷粒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旦发生二化螟危害,可以导致水稻收成减少,谷粒发育不良、粒率降低、形状与重量变小,影响了水稻籽粒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使得水稻作物易于发生倒伏和病虫害的侵袭。
目前,对于水稻二化螟能够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很多种,常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和农艺防治三种方法。
一、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二化螟防治方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不同等级的农药对二化螟的毒害作用程度不同,因此选择适当的农药时需谨慎。
此外,不同季节、不同水稻品种、不同药剂量和作用时间等也会影响农药的防治效果。
因此,农药防治应该在正确的时间、方法选择及剂量上加以注意。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式,由于生物防治对环境危害较小,因此在今后的防治过程中增加生物防治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多种防治准备生物制剂发挥很大作用,如昆虫病原菌、芽孢杆菌等等。
农艺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水稻二化螟能够有效控制的方法,它包括杂交水稻、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种植密度、早浸处理和淡水漂洗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透过科学灌水,控制土壤湿度,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避免其发生及危害。
总而言之,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严重的水稻害虫,对其的防治措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方法。
三种防治方式的整合,可以使防治效果更佳。
同时也需要充分的理解该害虫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及其危害情况,根据情况选取合适的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消灭水稻二化螟,保障农民收获好的水稻丰收。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会危害水稻的生长,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一、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以水稻为宿主植物的害虫,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
它的成虫是一种中小型的飞蛾,翅膀呈淡黄色,前翅有一道深褐色的斜纹。
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植物茎叶中。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是其危害水稻的主要阶段,它们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会造成水稻叶片被蛀食,甚至整片叶子被吃光。
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0-50天,根据不同的气温和环境条件,其发育周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水稻二化螟在4-5月份开始孵化,6-7月份达到成虫期,8-9月份开始产卵,10月份左右成虫逐渐减少,随后进入越冬季节。
水稻二化螟的防控主要集中在夏季水稻的生长季节。
二、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量食叶。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会在水稻叶片上产卵并孵化,随后大量幼虫爆发并开始食叶,导致叶片被蛀食,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传播病害。
水稻二化螟在食叶的过程中,可能携带并传播一些水稻病原菌,如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等,进一步加剧了水稻病害的危害程度。
3. 形成虫害链。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会引起水稻的衰老和凋零,从而为其他害虫提供了滋生的环境,形成虫害链,加剧了水稻的病虫害发生。
由于水稻二化螟危害特点的突出,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三、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方法在控制水稻二化螟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下面就分别来介绍这几种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加强管理和采用物理手段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滋生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1)合理种植密度。
研究表明,适宜的水稻密植方式可以减少水稻二化螟在田间的滋生和传播,因此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应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早; 5月气温偏高 , 有 7次 降水过程 , 降雨偏多 , 有利于第一代 二化螟的发生 : 6月有 I 1 次 降水 过程 , 降水 日数 略偏 多 . 7月 气温正常偏高 , 降雨正常偏少 , 较有利 于二 代二化螟 的发 生 ; 8月上旬至 中旬中期 , 气温 明显 偏高 . 高温 日数 多 , 对 三代二
1 . 2 一代 发 生 轻 . 二 三 代 发 生 偏 重
秧和机插秧 。 多 种育秧方式并存 , 同时插秧期 干旱 严重 , 大部 分 田块 等雨 栽秧 . 致使播 期拉长 . 从 5月初 开始至 6月 1 0日 都在插秧 栽培方式 的多样性及栽培 时间的不固定性 . 致使 水 稻生育进度参 差不齐 . 增 加了桥梁 田的数量 . 有利于三化
螟 的发生和为害
通过 对近几年 的灯测及 田间调查资料分 析得知 . 一代三
化螟 田间发生 较轻 . 6月下 旬在重发 区域仅 可查见三 化螟造 成 的少量 枯心苗及幼虫 二代 和三代三化螟发 生为害偏重 .
二代 三化螟 田间蛾量 偏多 . 是造 成 田间 白穗 的主要虫 源 : 三
2 . 1 . 2 轮作 稻油轮作模式是乐至县 的主要耕作方式 . 农 民一 般在水稻播种后 立即排水 .这有利于稻桩 内三化螟 的存 活 .
稻 田安装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 .可诱 杀二 化螟 成虫 .
减少 田间落卵量
3 . 3 化 学 防 治
2 9日, 8月 3 1日、 9月 5 —6日均 出现 降水 过程 , 8月底 至 9 月上 中旬气温偏低 . 有利于第三代二化螟 的发生
3 防治 措施
狠抓第一代二化螟 的防治 . 有 效控制第二代 二化螟 的发 生 第一代二化螟为害的 田块多 . 要集 中打歼灭战 : 一代二化 螟初龄幼 虫蛀害 叶鞘 的时 间长 , 有7 ~ 1 0 d ( 二代 二化螟群 集
无 收
上, 一般严重 田块减产 1 0 %~ 3 0 %。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乐至
县 大佛 、 宝林 、 盛 池等地 大量发生 , 发 生面积逐 年扩大 , 为害 损失 逐步加 重 , 已成 为影响乐 至县水稻 稳产 、 高 产的重 要 因
素之一
1 发 生特 点
1 . 1 发 生地 点 相对 集 中 三 化 螟 主 要 发 生 区域 以 大佛 、 宝林 、 盛池 一带为主 。 发 生
表 2为 2 0 0 9 -2 0 1 3年乐 至县 各代 三化螟对水 稻的为害
情 况 1 . 3 迟 栽 稻 田发 生 偏 重
一
螟在 局部 区域少量 发生 . 2 0 0 9年 高寺镇简 乐村 3 . 3 h m2 稻田
连片发生 . 有 2块稻 田产量损失在 8 0 . 0 %以上 : 在 大佛镇圣寿 寺村 6 . 7 h m z 连 片发生 . 其中 5 块 稻 田产量 损失在 8 0 . 0 %以
3 . 3 . 1 药剂种 类 施 药前 注意 田间灌浅水 . 保水 5 ~ 7 d . 有 利 于提高防治效果 每 6 6 7 I 1 1 2 可用 2 0 %氯 虫苯 甲酰胺悬 浮剂 1 5 m L 、 4 0 %氯 虫 . 噻虫 嗪( 福戈 ) 水 分散 粒剂 8 g 、 4 0 . 7 %毒 死
化螟 的发生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 而 8月 1 9 —2 0日. 8月 2 2 —
3 . 1 . 2 深水灭蛹 在 4月下 旬越冬代幼虫化蛹至羽化前 . 灌 深 水灭 蛹 , 可有效 降低 成虫羽化 , 减少 落卵量 , 要连续 7 防治
2 三 化螟 回升 原 因分析
2 . 1 耕作制 度有利 于三化螟的发生和为害 2 . 1 . 1 育种 方式 多 乐至县从 2 1 世纪初 开始推广抛秧 、 旱育
相对集 中 往往表现为沿河 坝子或一种类型 田块 发生较重 .
上年发生较重 的田块 。 第二年虫量明显增多 , 发生 明显加重 。
叶鞘仅 4 d ) , 便 于安排防治时 间 。 以防止造成水稻枯 心 : 此 期
稻株不高 . 便 于检查 和开展 防治工作 3 . 1 农业 防治 3 . 1 . 1 齐泥割稻 齐泥 割稻 能带走大部分 二化 螟幼虫 . 减少越
以村组为单位开展统防统治 . 减少用药次数 , 提高防治效果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9
般适 时早播 田三化 螟发生较轻 . 而播期偏迟的稻 田因
为植株相对嫩绿 , 造 成三化螟集 中产 卵, 发生偏 重。 经大面积 普查 . 早 播品种 平均 白穗率 0 . 9 5 %. 而迟 栽 品种 平均 白穗率 高达 9 . 4 %: 2 0 1 3 年在 盛池乡张家 坳村第 三批育种机 插秧示 范 片调查 . 三化螟 为害造 成 的白穗率普 遍在 3 0 . 0 %以上 . 其 中农 户邓 祖林 家的水稻 田白穗率 达到 9 0 %以上 . 全 田基本
冬代虫 口基数
乐至县水0 稻j 三化‘ 螟 回 i 升j 原l 因_ 蕊 镣 各防 治 措施
童 守远 . 王 亮
( 四川省乐至县植保植检站 , 6 4 1 5 0 0 ) 乐 至县水 稻三化螟 曾在 2 0世纪 5 0年代 至 7 O年代 普遍
发生 且为 害较重 . 随着 7 0年代 末期 一季杂 交 中稻 的普遍 推 广. 8 0年代至 9 0 年代末期发生非常轻 从2 0 0 7 年 开始 . 三化 三化螟 的诱蛾量
蜱乳油 8 0 m L对水 喷雾 ( 机 动喷雾 器每 6 6 7 m z 对水 量 3 0
k g , 手动喷雾器每 6 6 7 m z 对水量 5 0 k g ) 。 重发 田块 , 应在防治 适期内 . 间隔 7 d进行第二 次防治 。
3 . 3 . 2 提 倡统一 用药 加强 预测预报 . 使用先进 的植保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