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至2010伤仲永中考真题汇编

合集下载

《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

《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

《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5、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注释伤仲永伤:_____。

世隶耕隶:_____。

仲永生五年生:_____。

未尝识书具尝_____识:_____。

书具:_____忽啼求之啼_____求:_____。

之_____父异焉异:_____。

焉_____借旁近与之:_____。

旁近,_____。

与:_____。

之. _____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_____养:_____。

收族:_____收_____意:_____传一乡秀才观之一:_____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_____指:_____。

就:_____。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_____。

理:_____。

者_____邑人奇之奇:_____。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_____。

宾客:_____,宾,_____。

或以钱币乞之或_____以_____乞:_____。

利其然:_____。

利,_____。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_____。

扳:_____。

环:_____。

谒:_____。

邑人:_____从先人还家从:_____。

先人:_____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复到舅家问焉复:_____焉_____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

泯然:_____。

众人,_____。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王子:_____通:_____悟:_____受:_____天:_____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贤:_____于:_____材:_____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卒:_____于:_____不至:_____彼其受之天也彼_____其:_____得为众人而已耶?已:_____耶:_____二、解释加横线的字 1、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仲永之通悟其受之天也卒之为众人不受之人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其受之天也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伤仲永中考复习及2004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复习及2004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属于 ) B.未尝识书具( 曾经 ) C.即书诗四句( 写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赡养 ) (团结 )( 内容 ) E.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 F.从先人还家( 跟从 ) G.贤于材人远矣( 比……优秀 )
归纳词性活用现象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 泊无以明志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 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 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2分)
二、2005年乌鲁木齐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 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 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 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 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 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 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 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题目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题目

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一、2004年宁德市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 )与.( )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 )之。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 )之,稍稍宾客..( )其父,或.( )以钱币乞.( )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 )学。

余.( )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 )先人还家,于.( )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 )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 )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 )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 )也。

其受之天也,贤.( )于.( )材人远.( )矣。

卒.( )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 )耶?( )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写在括号里。

二、2005年乌鲁木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

(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精选文档

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精选文档

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
《伤仲永》加点字解释卷A卷
1、仲永生五年 ( )
2、未尝识书具( )
3、忽啼求之( )( )
4、旁近与之( )
5、并自为其名( )( )
6、其诗以养父母( )
7、收族为意( )
8、传一乡秀才观之
9、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10、不使学( )
11、从先人还家( )
12、于舅家见之( )( )
13、泯然众人矣( )
《伤仲永》句子翻译测试卷(B卷)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伤仲永》阅读理解卷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

《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

《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5、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注释伤仲永伤:_____。

世隶耕隶:_____。

仲永生五年生:_____。

未尝识书具尝_____识:_____。

书具:_____忽啼求之啼_____求:_____。

之_____父异焉异:_____。

焉_____借旁近与之:_____。

旁近,_____。

与:_____。

之. _____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_____养:_____。

收族:_____收_____意:_____传一乡秀才观之一:_____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_____指:_____。

就:_____。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_____。

理:_____。

者_____邑人奇之奇:_____。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_____。

宾客:_____,宾,_____。

或以钱币乞之或_____以_____乞:_____。

利其然:_____。

利,_____。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_____。

扳:_____。

环:_____。

谒:_____。

邑人:_____从先人还家从:_____。

先人:_____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复到舅家问焉复:_____焉_____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

泯然:_____。

众人,_____。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王子:_____通:_____悟:_____受:_____天:_____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贤:_____于:_____材:_____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卒:_____于:_____不至:_____彼其受之天也彼_____其:_____得为众人而已耶?已:_____耶:_____二、解释加横线的字 1、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仲永之通悟其受之天也卒之为众人不受之人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其受之天也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doc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doc
三、重点实词。
世隶耕()
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贤于材人()环谒于邑人
( )
复到舅家问焉(
人(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嗨“攀”,牵,弓I) 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
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
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7、点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的三个字是:不使学
8、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泯然众人矣。
10.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 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 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
⑵利其然:
(3)扳:
⑷环谒: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1)称()
⑵泯然()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 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引号内填原文)

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

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伤仲永》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伤仲永》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未尝.识书具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固.众人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夹叙夹议,寓事于理,立意深刻,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 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天赋;“受之人”指的是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C. 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说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D. 文章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仲永才能落差之大,令人警醒、惋惜。

6.⑴曾经⑵相当⑶本来7.⑴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演示文稿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演示文稿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 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远远超过了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一 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六、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A 、B、 C 、),D、 F、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E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 能称前时之闻。
•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 永天资非凡。
•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 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
伏笔。
•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 “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 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 运的家庭背景。
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 哪几个阶段?
• 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贪图小利,目光短 浅,不让他学习)。
②从道理上讲: 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 (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可补充为“ 我还自扬州
”。
• 省略介词:“受之天”可补充为“ ”;受“借之旁于近天与之”可补充为“ ”。 借于旁近与之

《伤仲永》专项练习题

《伤仲永》专项练习题

《伤仲永》专项练习题《伤仲永》专项练习题文之初《伤仲永》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邑人( )环谒( )泯然( )称前时之闻( )2.解释加点字词。

.未尝识书具:稍稍宾客其父:受之天:卒之为众人:3.选择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a.余闻之也久。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

翻译:跟着先前的人回到老家。

c.邑人奇之。

翻译:同县的人把他看作是奇才。

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这是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够啊。

4.填空。

《伤仲永》的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他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解释加点的词.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借旁近与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稍稍宾客其父().余闻之也久().从先人在家().受之天也().卒之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泯然众人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称前世之闻().父异焉()6、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贤于材人远也()A、然B、于于舅家见之()泯然众人矣()环谒于邑人()二、课内语段阅读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解释词语。

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_指物作诗立就______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或以钱币乞之______.翻译下列句子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全国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七年级《伤仲永》

全国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七年级《伤仲永》

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一网打尽:《伤仲永》2004年中考《伤仲永》一网打尽2004年宁德市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1)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1)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以下句子中指定的词。

⑴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从先人还家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以下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⑵不能称()前时之闻⑶泯()然众人矣3、指出以下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稍稍宾客其父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父利其然也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原文填空。

⑴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二、阅读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 (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 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 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 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 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 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 “见事”、“利其然”、“日”、“环”、“谒” 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 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 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 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 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 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 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20.C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 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 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 三 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 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 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 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 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 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 文真题汇编 《伤仲永》
一、2004年宁德市 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 伤仲永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 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 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 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 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 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 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参考答案: 10.①感到惊异 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 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 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 无法成就学业。 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
甲最后一段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 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 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 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 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 [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 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 的共同点是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 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 发是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 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 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 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 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 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 “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 释对两个得1分)
六、2008年东营市 【甲《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 诸葛亮《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无以明 志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 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2010、2011年均未考察《伤仲永》
三、2005山东济南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 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 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 看法。(3分)
参考答案: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 (甲)孙权劝学(乙)伤仲永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 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2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 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 不同。(3分)
参考答案: 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 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 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 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 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七、2009年湖北省襄樊市 伤仲永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 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二、2005年乌鲁木齐 伤仲永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 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 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 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 说明 。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 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 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 “父之过”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2.(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 (2分) 13.C (2分) 14.(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 受到后天的教育。(2分。“卒”“众人”“受于 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 15.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每空1分) 16.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 “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 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