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并购——案例分析
朱明zhubob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案例-海尔的并购案例
海尔的兼并案例海尔集团从1988年兼并青岛电镀厂开始,1991年兼并青岛冷柜厂,1992年兼并冷凝器厂,1995年7月兼并青岛红星电器集团,1995年12月兼并汉蓝波希岛公司,到1997年7月兼并莱阳电熨斗厂,共兼并企业14家,投入资金7000万元,扭亏5.5亿元,盘活资产14亿元,1996年底净利润达8000多万元。
海尔集团的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扩张到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吃“休克鱼”。
“休克鱼”是海尔对被兼并企业的一个形象比喻。
现在愿意被别人兼并的企业都是生产难以维系的企业,在将要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一些企业的设备性能较好,债务也能剥离,仅仅是因为产权模糊、无人负责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效益低下,海尔集团将这类企业称为“休克鱼”,并认为“休克鱼”可以兼并。
另一部分即将倒闭的企业,海尔集团称为是“死鱼”,是绝对不能兼并的,否则会连带母体企业出问题。
海尔集团在其高速扩张的过程中之所以没有被被兼并的企业拖累,并且各被兼并的子公司都充满了活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好地把握了吃“休克鱼”这一原则。
(2)低成本扩张。
海尔集团是从冰箱开始发展的,现在除滚筒洗衣机之外的洗衣机、空调、冷柜、小家电等都是通过兼并发展起来的。
海尔集团在外地的控股式兼并是低成本扩张的典型案例。
如1995年12月海尔公司用2200万元的投资拨转了蓝波希岛公司的3亿元的资产。
在1997年3月兼并爱德电器集团的洗衣机厂的合同中,将其原来的债务剥离,由爱德集团承债,剩下的有效资产海尔集团只是将控股的2928万元作为向顺德海尔集团电器有限公司的借款,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分3年3次等额用海尔股份所分得的利润进行偿还,就实现了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60%的控股,其实质是海尔集团通过向被兼并方借入资本,实现控股,海尔集团一分钱也没花,就扩大了洗衣机的生产规模,使其达到规模效益,这是典型的国际通行的“杠杆兼并(Lever merger)”方式。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
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
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绩效研究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绩效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对外并购的步伐。
在这个过程中,青岛海尔作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家电企业之一,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并且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
这一并购案例备受关注,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以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绩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背景青岛海尔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海尔全球化战略,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球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并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来扩大自己的国际市场份额。
2005年,青岛海尔首次收购了日本高丽丽电器公司。
此后,其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相继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2016年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
通用电气(GE)是一家成立于1892年的科技巨头,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其家电部门主要生产制造家用电器和厨房电器。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科技发展迅猛,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一直处于困境中。
在这种情况下,青岛海尔以9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GE的家电业务,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也是青岛海尔的国际并购史上最重要的一笔交易。
二、并购对青岛海尔绩效的影响1. 市场扩张与国际化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是青岛海尔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通过这次收购,青岛海尔获得了通用电气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对青岛海尔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此次并购中,青岛海尔还获得了通用电气在家电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专利,从而加速了海尔在海外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创新。
2. 产品升级与差异化竞争青岛海尔通过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不仅得到了其现有的产品线和品牌优势,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青岛海尔产品线的升级和差异化竞争。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
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
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主要参考文献[1]饶静,许怡婷,万良勇.僵尸企业处置的破产重整机制研究———基于超日太阳的案例.[J].财会通讯,2017(8):60-63.[2]杨必成,耿涛.浅议企业破产重整中的财税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1):101-104.[3]李方生,赵世佳,张建杰,等.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科学管理研究,2021,39(1):51-57.[4]丁燕.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制度的完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J].政治与法律,2014(9):142-151.[5]董晏男,王昆.僵尸企业多元化破产重整模式的探索[J].特区经济,2021(4):148-150.[6]张亚楠.完善我国破产保护制度的若干思考[J].政治与法律,2015(2):9-20.[7]唐旭超.论上市公司重整中的股东权益[J].政治与法律,2014(6):98-107.[8]张钦昱.重整计划制定权归属的多元论[J].社会科学,2020(2):123-132.[9]韩成.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重整利得确认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2(12):39-40.[收稿日期]2021-11-10[作者简介]邹晓峰(1981—),男,苗族,贵州遵义人,贵州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伍立力,邹晓峰(贵州财经大学,贵阳550025)[摘要]近些年来,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政策的实施为国内企业选择跨国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美的、海尔、创维、海信等家电零售连锁行业巨头纷纷加入并购浪潮。
本文主要以2016年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分析了此次跨国并购发生的背景、过程、动因、并购绩效以及经验启示,为国内家电企业及其他传统制造行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海尔集团;通用家电;公司并购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2.05.003[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2)05-0012-040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的制造业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或者开拓海外市场来实现国际化战略。
企业并购案例
案例1:海尔激活“休克鱼”从1991年起,海尔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资产从几千万元迅速增长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其中,海尔内部认为购并红星是所有购并中最成功,所以这里的案例分析主要以它为对象,并在部分内容涉及海尔对顺德爱德的购并和整合。
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其后,采取了一系列整合活动,海尔自己将之称为“以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
这里有些数据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红星被购并后第三个月里(1995年9月),就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
截止到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顺德爱德的情况也比较好,在1996年7月时,原公司已经完全停产。
从1997年5月28日,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到1997年底完成产量10万台,实现利润260万元。
并购可以理解为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通常意义上二者之间没有严格个意义区别。
从兼并的狭义角度考察,兼并与收购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为一体,而后者则并非合为一体,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居于控制地位而已。
兼并相当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
但从兼并的广义角度考察,收购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兼并行为的一种,并且学术界和实业界都习惯于将兼并与收购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来使用,简称为并购,英文缩写为M&A,泛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以控制其他企业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海尔跨国并购GE家电财务绩效分析及启示
1、市场份额扩大
通过并购GE家电,海尔迅速获得了在美国市场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根据市 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海尔在美国家电市场的份额迅速上升,成为美国市场的重要 参与者。
2、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2、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并购后,海尔获得了许多先进的家电技术和专利,使其在家电领域的创新能 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使得海尔在家电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 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 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在家电行业,这一趋势同样明显。本次演示以海尔并购 GE家电为例,对中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绩效进行分析。
一、海尔并购GE家电的动因
1、市场扩张需求
1、市场扩张需求
在国内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企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成 为必然选择。海外市场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增长速度,成为我国家电企 业扩大市场份额的有利途径。海尔通过并购GE家电,迅速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 渠道,扩大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2、并购后整合与协同的重要性
2、并购后整合与协同的重要性
并购完成后,海尔集团与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协同。这种 整合不仅包括财务指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品牌资 源、渠道资源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市场的竞争 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其他中国企业来说,在进行跨国并购时,不仅要注重并 购过程中的谈判和交易,更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工作,以实现真正的价值 提升。
3、品牌影响力提升
3、品牌影响力提升
通过并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海尔迅速提升了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 影响力。这使得海尔在国际市场上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为海尔的国际化 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企业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
企业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目录摘要 (1)Abstract (3)一、引言 (4)(一)研究背景 (4)(二)选题的意义 (4)(三)文献综述 (1)二、并购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 (5)(一)并购的概念 (5)(二)企业价值 (5)1. 账面价值 (6)2. 内涵价值 (6)3. 市场价值 (6)4. 清算价值 (6)5. 重置价值 (6)三、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 (6)(一)案例背景分析 (6)1. 海尔简介 (6)2. 通用家电简介 (7)3. 并购过程 (7)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价值分析 (8)(一)盈利能力分析 (8)(二)营运能力分析 (9)(三)偿债能力分析 (10)(四)发展能力分析 (11)(五)市场价值分析 (12)五、结论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来。
企业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
我国的产品需求增速变缓,而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巨大压力。
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冲击,企业试图用并购的方式来扩大市场的规模。
而在这种热潮下,并购给企业带来了怎样的价值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选取了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并购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与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简述并购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第三部分是关于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背景,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使得海尔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增强,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部分指标有所下降,但整体还在可接受的范围。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价值影响短期来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这些财务数据的分析,对其他企业并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并购;企业价值;海尔;通用家电The influence of M & A on enterprise value--- takes Hai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as an exampl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ny deep-seated contradictions have emerged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 new challenge. China's demand for products is slowing down, whil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facing great pressure.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coupled with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the Internet, companies are trying to expand the size of the market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Under this upsurge, it is a topic worth studying in depth how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rought value impact to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mainly selects the case of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The first part main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sele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overview of M & A and enterprise value. The third part is the case background of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which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value through financial data. The fifthpart i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Through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has enhanced Haier's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some indicators of operating capacity and debt paying ability have declined, but the overall level is still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The value impact of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the short term. The analysis of these financial data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oth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Keywords:M & A; Enterprise Value; Haier; GE Appliances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企业并购活动起源于上个世纪初。
海尔的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的并购1、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海尔选择兼并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兼并概念是指两个规模大致相当的企业结合起来将其资产整合成一个实体;兼并前企业的股东或所有者在兼并企业中拥有股份,同时原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继续在兼并后的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产品线,使产品多样化,或产业多样化,发展大型世界名牌企业海尔选择并兼并目标的依据是:海尔采取的是混合兼并,海尔选择的兼并目标一般都有这些特点,企业技术先进,硬件设施完善但管理不善,产品单一负债率高,市场信誉不好的一些中小企业;2、海尔提出“休克鱼”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情况答: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海尔在企业经营理念中,用“鱼”来隐喻“企业”; 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的比喻;这种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海尔的无形资产——名牌运营,并将海尔集团的文化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观念等,注入到这些被兼并的企业后,使企业能很快的发展起来,并获取利润;正如张瑞敏所说,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是更新观念;“休克鱼”战略适用于并购那些硬件设施很好,技术较强,但由于管理不善,没有好的信誉、品牌,致使亏损的企业;3、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上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如果你是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对它的做法有何评价答:海尔擅长的是管理和开拓市场,而海尔兼并的都是些所谓的“休克鱼”,那么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无非就是在被兼并企业里将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主要是复制的是海尔的企业文化,即以文化促经营,企业文化先行的策略;海尔的这些做法很有针对性,能解决使得企业滞殆的问题;如,加盟海尔的红星电器很快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就赢利150多万元;短短两年时间,海尔洗衣机已成为同行业第一名牌;被兼并的企业在海尔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成长;因管理不善而“休克”的鱼被催醒,重新参与市场搏击,如今他已成长为同行业的“巨鲸”4、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毕德士和华特曼的研究结果表明:“最失败的企业就是扩张范围太广的企业”,因此企业在选择进入行业是一定要慎重,对于海尔进入彩电、医药行业你有何看法行业的选择标准是哪些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行业为什么答:海尔进入彩电行业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做大企业的要求,即产品多样化,海尔有自己的品牌优势,有自己的消费群体,有自己的技术团队、销售渠道和销售团队,彩电行业是电器业的一块大蛋糕,进入彩电行业,在获取利益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海尔进入医药行业跨度太大,你无法把海尔同保健品、亚健康海尔药业当时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倾力打造保健品联系在一起;行业的选择标准首先要看你是想进行产品多样化还是产业多样化,如是产品多样化的话,尽量选择一些与自己现有的资源,如研发平台,销售渠道等有关的产品;如果是产业多样化,则建议以投资某企业的方式进入该行业,但开始的时候不建议参与企业的经营;5、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假如你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兼并战略“继续”低成本扩张还是别的答:如果我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我还是会选择继续低成本扩张,这种方法虽然保守,但是风险较小,可以减少盲目扩张;6、结合案例中的政府行为,讨论一下政府在企业兼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答:政府在企业兼并中起一个牵头,中间人的作用,还能给与企业一定的政策鼓励,吸引企业管理者通过兼并将企业做大做强,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案例分析:海尔的并购班级:2009级工商管理组员:刘海蕊杨晶晶纪晓萍章玲。
中国收购案例分享
中国收购案例分享中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收购活动日益频繁,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中国企业寻求全球化布局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中国近年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收购案例。
收购案例一:海尔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以55. 8亿美元收购了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这是当时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在美国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而海尔则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全球销售网络。
这次收购使得海尔得以快速进入美国市场, 提升其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通用电气也得以解脱该业务,专注于其他核心业务的发展。
收购案例二:万科收购美国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2017年,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以2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
这一收购使得万科得以进入美国市场,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市场份额。
同时,万科也得以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投资理念,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收购案例三: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2018年,中国综合性投资集团复星集团以9. 95亿美元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
地中海俱乐部是一家在欧洲颇具影响力的度假村连锁企业,而复星集团则以投资为主业。
这一收购使得复星集团得以进入旅游度假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同时,地中海俱乐部也得以借助复星集团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加速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收购案例四:阿里巴巴收购汇通达2019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约9亿美元收购了汇通达,这是一家专注于农村市场的电商平台。
通过此次收购,阿里巴巴进一步拓展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电商服务水平。
同时,汇通达借助阿里巴巴的平台、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了更广泛的市场覆盖, 提升了自身竞争力。
收购案例五:腾讯收购SUPerCeIl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该公司旗下拥有《部落冲突》等多款热门游戏。
此次收购使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其业务版图。
海尔系列并购案(5组)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朱宝宪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冯 涛 刘举中 姚佳良 张志军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概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并购理念 海尔几次重大并购
要
海尔股价和财务指标分析 海尔并购成功经验
一、海尔集团简介(1)
并购目的及特点
保证资金流转和扩大发展规 模 借壳上市,打造融资平台 海尔中建将成为海尔集团研 究、发展、生产及销售白色 家电的上市旗舰 海尔集团借壳海外上市的行 动,业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这是张瑞敏在海尔集团试行 的曲线MBO收购的第一步
三、海尔的几次重大并购(13)
并购简述
为收购洗衣机业务,海尔中建将按照每股0.18港元的价格向海尔集团定向发行 7.248亿港元新股以及2.6亿港元可转换债券,用以支付10.348亿港元的收购对 价,余额部分以5000万港币现金补齐。其中, 2.6亿元可转换债券转股期为3年, 海尔集团可选择到期收回本息,或按每股0.18港元的价格转换为海尔中建股份。 为收购青岛飞马35.5%的股权,海尔中建还将向海尔集团发行4.685亿港元新股, 发行价格为每股0.2港元。 上述收购涉及总金额约为15.03亿港元,其中,洗衣机业务约为10.35亿港元, 移动手机业务约为4.69亿港元。上述收购初步完成后,海尔集团持有海尔中建 的股份由原来的29.94%变成57.26%,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如果可转债全部转 股,海尔集团最终持股比例将提高到60.72%。 海尔中建公司名称将更改为“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 等三人将进入海尔中建董事会,杨绵绵还将成为海尔中建新任主席。而海尔中 建的原第一大股东——中建电讯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则由原来的43.62% 变为24.45%。
并购的相关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的相关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分析一、海尔集团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电企业,该集团是集科研、生产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提出了“名牌战略”的指导思想,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以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海尔集团从1991年起就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并购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企业,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扩张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特大型家电企业。
二、海尔集团并购青岛红星案例分析1.并购的基本过程1993年7月海尔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是当时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的知名品牌,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
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在企业并购中,海尔集团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方式。
所谓“休克鱼”就是指一些企业硬件条件很好,管理机制却很落后,由于自身管理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在市场中节节落后,一旦有新的有效的管理制度注入企业,就会成为一条“活鱼”。
在当时我国现行的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只有“吃休克鱼”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海尔擅长管理,采用“吃休克鱼”的办法进行并购,大大提高了企业并购效用,青岛红星集团当时就是这类“休克鱼”,企业的管理不善,员工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利润连年下滑,直到亏损。
另外,海尔将不变模块与可变模块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所谓不变模块是指海尔精神和海尔管理体系,所谓可变模块是指海尔在不同地区并购企业具体的管理手段变通。
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摘要:海尔集团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交易在2016年6月7日正式完成,最终交易金额约为55.8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大陆家电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案。
此次并购有助于海尔集团打开美国市场,实现全球的家电市场格局,推进海尔品牌走向转型之路,对于提高海尔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加快实现全球化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海尔集团;通用家电;并购一、案例介绍2016年6月7日,海尔集团(“海尔”)控股41%的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SH600690,“青岛海尔”)和通用电气(纽交所:GE)联合宣布,双方已就并购交易签署所需交易交割文件,这标志着通用家电正式成为海尔大家庭一员。
这场并购的完成,不但意味着海尔将成为家电行业全球布局最完整的公司,也意味着海尔全球的资管工作将推至历史新高度。
海尔集团2016年收入达到1190.66亿元,增长32.59%;2016年通用家电贡献公司收入258.34亿元,贡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4.35亿元;贡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8.86亿元。
根据欧睿国际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份额为10.3%,实现八连冠。
1.通用电气公司简介通用电气公司,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创立于1892年,又称奇异公司,NYSE:GE),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
2016年10月,通用电气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十名。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2017年6月1日宣布,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启用其首个美国以外、服务于多个业务部门的智能制造技术中心。
在2017年6月7日发布的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三。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通用电气公司排名第19位。
2.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7年1月10日,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正式签署发布的2016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6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这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的并购》案例分析班级:市场营销一班小组成员:王少波范丽李显彬王斌斌时间:2011年10月30日一、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海尔选择兼并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企业兼并的动机有:1.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2.获得多工厂经济的好处。
3.消除过剩生产能力。
4.利用企业生命循环中成熟阶段的优势效应。
5.经营者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6.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产生。
7.便于实施有利可图的价格歧视策略。
8.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9.分散风险。
10.降低交易成本。
兼并目标的依据:海尔选择兼并目标很有特点:主要选择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海尔人称之为“吃休克鱼”。
海尔选择“休克鱼”是基于一下两个考虑:首先,体制不顺使效益好的企业没有被兼并的动力;其次,资金匮乏,使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是普遍的根本原因。
对被兼并的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固然重要,关键在于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机制问题,变输血为造血。
海尔选择那些硬件不错,只是管理不善的企业,用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变得很有活力。
二、海尔提出吃“休克鱼”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兼并分为三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作用的时候,是快鱼吃慢鱼,像微软起家并不早,但它始终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的超过一些老牌电脑公司;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只能吃“休克鱼”。
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
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
而吃“休克鱼”的理论,为海尔选择兼并对象提供了现实依据。
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搞兼并重组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
由于体制的原因,小鱼不觉其小,慢鱼不觉其慢,各有所倚,缺乏兼并重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只有吃休克鱼。
三、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上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如果你是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答:海尔选择兼并的都是“休克鱼”的企业。
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研究基于海尔并购GE家电业务的案例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家电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逐渐开始寻求海外市场拓展和转型升级。跨国并购成为了我国家电企业走向国 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背景下,2016年海尔成功并购了GE家电业务,成 为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经典案例。但是,跨国并购风险一直以来都是企业 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次演示将以海尔并购GE家电业务为例,深入探讨我国 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
文献综述
在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长河中,不少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快速发展和 转型升级。例如,海尔集团在跨国并购方面就有着丰富的经验,先后收购了日 本三洋、新西兰费雪等企业的家电业务。然而,跨国并购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风 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并购风险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并购前的决策、并购中的策略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方面。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海尔并购GE家电业务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该并购案在市场、技术和管 理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市场方面,由于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和消费 者需求存在差异,海尔需要面对潜在的市场风险。此外,GE家电业务在欧美市 场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海尔需要谨慎处理与原有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关系,以 避免对GE家电业务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内容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家电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其扩大市场份额、 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然而,跨国并购同时也是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活 动。本次演示以海尔并购美国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为例,深入探讨我国家 电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二、海尔并购GE家电业例,本次演示发现跨国并购风险是家电企业 进行跨国并购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并购可以带来市场份额扩大、品牌影响 力提升等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应对文化差异、管理模式不适应等挑战。因此, 我国家电企业在开展跨国并购时,应充分了解并评估风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 的风险应对策略,以确保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尔及亚泰集团并购-资本运作实战案例
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
从“长春龙达建筑实业公司”发展到“亚泰集团”
1992年,有人给宋尚龙指了一条捷径:与其自己去 运作上市,还不如买个“壳”,借壳上市。可是哪里有 现成的壳呢?宋尚龙开始动用各种关系,四处打探。老 天不负有心人,机会来了。他听说吉林省第一家股份制 企业辽源茶叶股份公司本身具有上市资格,但其总资产 少,自身实力不够,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
第二次是1997年承债兼并总资产9.7亿元、负债11.4亿元 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双阳水泥厂,将其规范为吉林亚泰水 泥有限公司,通过注入机制、资金、管理很快使其走出 困境。以原厂1993年建成的“中国第一线”为基础,公 司先后投资8亿元兴建日产2000吨和日产2500吨两条新 型干法窖外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成为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领跑者。亚泰集团不仅拓 展了产业链,产生了新的利润点,而且盘活了国有存量 资产,被誉为中国资本市场“小鱼吃大鱼”的经典重组 案例。原国家经贸委领导陈清泰评价:为帮助没有资本 金的国有大型企业走出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
二、海尔集团资本运 营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 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 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 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 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 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 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 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 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 高。
海尔并购美泰案例
海尔并购美泰案例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分析:海尔并购美泰兼并背景:美泰公司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身价高达47亿美元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以生产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为主营业务,是美国家电市场的第三大企业,位居惠尔浦(Whirlpool)和力诺国际(Lennox)之后。
由于美泰公司生产成本过高,近年来业绩每况愈下,2005年美泰欲寻求收购公司。
海尔关注这一收购对象与其较早进入美国有关,美泰在美国当地市场的营销网络是最有价值的优势之一。
失败原因:1)缺乏公关策略美泰有着近2万名的员工然而海尔公司并没有将与员工的沟通作为其重要工作之一。
国际传播领域专家约瑟夫-布鲁曼菲尔德(JosefBlu-menfeld),在海尔在竞购案还被国内看好时就作出此悲观预言:在竞购过程中,海尔暴露出了传播和公关方面能力的不足,将使未来的中国企业收购变得更加困难。
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
而正是海尔(美国)拒绝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体)的采访,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
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
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会的支持,海尔的竞购自然举步维艰。
布鲁曼菲尔德认为:“如果正确地向美国公众解释,我认为公众将会支持中国的加盟。
但问题是这样的‘正确解释’几乎从未有过。
中国没能使用公关策略去形成有利于自身的美国舆论。
”2)竞购价格过高自从美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提出1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
海尔选择了退出。
惠而浦先后三次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以总报价23亿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
3)整合面临困难FTN Midwest证券分析师Eric Bosshard认为,虽然海尔对美泰有意,但可能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整合美泰的工作过于艰难,所以只好中途放弃。
如果海尔收购美泰,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的并购
1、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海尔选择兼并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兼并概念是指两个规模大致相当的企业结合起来将其资产整合成一个实体。
兼并前企业的股东或所有者在兼并企业中拥有股份,同时原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继续在兼并后的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
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产品线,使产品多样化,或产业多样化,发展大型世界名牌企业
海尔选择并兼并目标的依据是:海尔采取的是混合兼并,海尔选择的兼并目标一般都有这些特点,企业技术先进,硬件设施完善但管理不善,产品单一负债率高,市场信誉不好的一些中小企业。
2、海尔提出“休克鱼”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
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
海尔在企业经营理念中,用“鱼”来隐喻“企业”。
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这种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海尔的无形资产——名牌运营,并将海尔集团的文化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观念等,注入到这些被兼并的企业后,使企业能很快的发展起来,并获取利润。
正如张瑞敏所说,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是更新观念。
“休克鱼”战略适用于并购那些硬件设施很好,技术较强,但由
于管理不善,没有好的信誉、品牌,致使亏损的企业。
3、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上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如果你是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对它的做法有何评价?
答:海尔擅长的是管理和开拓市场,而海尔兼并的都是些所谓的“休克鱼”,那么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无非就是在被兼并企业里将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主要是复制的是海尔的企业文化,即以文化促经营,企业文化先行的策略。
海尔的这些做法很有针对性,能解决使得企业滞殆的问题。
如,加盟海尔的红星电器很快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就赢利150多万元。
短短两年时间,海尔洗衣机已成为同行业第一名牌。
被兼并的企业在海尔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成长。
因管理不善而“休克”的鱼被催醒,重新参与市场搏击,如今他已成长为同行业的“巨鲸”!
4、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毕德士和华特曼的研究结果表明:“最失败的企业就是扩张范围太广的企业”,因此企业在选择进入行业是一定要慎重,对于海尔进入彩电、医药行业你有何看法?行业的选择标准是哪些?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行业?为什么?
答:海尔进入彩电行业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做大企业的要求,即产品多样化,海尔有自己的品牌优势,有自己的消费群体,有自己的技术团队、销售渠道和销售团队,彩电行业是电器业的一块大蛋糕,进入彩电行业,在获取利益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
海尔进入医药行业跨度太大,你无法把海尔同保健品、亚健康(海尔药业当时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倾力打造保健品)联系在一起。
行业的选择标准首先要看你是想进行产品多样化还是产业多样化,如是产品多样化的话,尽量选择一些与自己现有的资源,如研发平台,销售渠道等有关的产品。
如果是产业多样化,则建议以投资某企业的方式进入该行业,但开始的时候不建议参与企业的经营。
5、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假如你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兼并战略?“继续”低成本扩张还是别的?
答:如果我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我还是会选择继续低成本扩张,这种方法虽然保守,但是风险较小,可以减少盲目扩张。
6、结合案例中的政府行为,讨论一下政府在企业兼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政府在企业兼并中起一个牵头,中间人的作用,还能给与企业一定的政策鼓励,吸引企业管理者通过兼并将企业做大做强,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海尔的并购
班级:2009级工商管理
组员:刘海蕊杨晶晶
纪晓萍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