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doc
青岛海尔并购gea案例研究
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第二章理论与研究概述 (3)2.1 企业并购的动因 (3)2.2 企业发展战略 (4)2.3 并购与战略的关系 (5)2.4 对青岛海尔并购案例的研究 (6)2.5 分析用到的理论与方法 (7)2.5.1 企业估值方法 (7)2.5.2 CAPM模型 (7)2.5.3 盈利预测之销售收入百分比法 (8)2.6 本章小结 (8)第三章青岛海尔并购GEA背景概述 (9)3.1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概况 (9)3.2 海尔并购与战略概况 (10)3.3 本章小结 (12)第四章青岛海尔并购GEA概述 (13)4.1 案例背景 (13)4.2 交易概况 (13)4.3 估值方法 (14)4.3.1 与估值有关的预期税务收益 (14)4.3.2 估值机构采用的估值方法 (14)4.4 主要观点 (16)4.5 本章小结 (17)第五章青岛海尔并购GEA案例分析 (18)5.1 战略匹配情况分析 (18)5.2 并购对价分析 (20)5.2.1 估值机构采用的估值方法分析 (20)III5.2.2 用绝对估值方法进行估值 (22)5.3 股价变动分析 (25)5.3.1 公告日之后超额收益率分析 (25)5.3.2 并购日之后股价收益率分析 (29)5.4 协同效应分析 (31)5.4.1 财务协同效应 (31)5.4.2 其他协同效应 (35)5.5 本章小结 (36)第六章结论与启示 (37)6.1 案例分析总结 (37)6.2 对企业并购的启示 (37)6.3 局限性 (38)参考文献 (39)附录1 (42)致谢 (5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4)IV图录图5- 1青岛海尔战略发展阶段海尔集团官网 (18)图5- 2青岛海尔收盘价与成交量变动图 (26)图5- 3累计超额收益率折线图 (28)图5- 4青岛海尔与行业指数收益率(六个月) (30)图5- 5青岛海尔与行业指数收益率(十个月) (30)V表录表3- 1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大事记 (9)表3- 2海尔并购事件与战略对应表 (10)表3- 3收益率差额计算示例表 (11)表4- 1可比公司估值指标情况 (15)表4- 2可比交易估值指标情况 (16)表5- 1 EV/EBITDA指标分析 (21)表5- 2 P/B指标分析 (21)表5- 3 GEA近两年主要财务指标 (23)表5- 4美国2010至2014年GDP情况 (23)表5- 5美国国债收益率 (24)表5- 6 GE股价与标普500回归结果 (24)表5- 7股权资本成本情况分布表 (24)表5- 8青岛海尔与家用电器指数回归结果 (27)表5- 9超额收益率计算情况 (27)表5- 10四个时点CAR情况 (29)表5- 11财务费用预测表 (32)表5- 12各科目与营业收入比例情况 (32)表5- 13所得税预测比例 (32)表5- 14销售收入预测表 (33)表5- 15预测简化利润表 (34)表5- 16预测与实际差额 (34)表5- 17简化利润表 (34)表5- 18青岛海尔分地区收入分析 (36)VI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家电产业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企业并购失败案例
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分析失败案例:海尔&美泰兼并背景美泰公司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身价高达47亿美元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以生产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为主营业务,是美国家电市场的第三大企业,位居惠尔浦(Whirlpool)和力诺国际(Lennox)之后。
由于美泰公司生产成本过高,近年来业绩每况愈下,2005年美泰欲寻求收购公司。
海尔关注这一收购对象与其较早进入美国有关,美泰在美国当地市场的营销网络是最有价值的优势之一。
失败原因:1)缺乏公关策略美泰有着近2万名的员工然而海尔公司并没有将与员工的沟通作为其重要工作之一。
国际传播领域专家约瑟夫-布鲁曼菲尔德(JosefBlu-menfeld),在海尔在竞购案还被国内看好时就作出此悲观预言:在竞购过程中,海尔暴露出了传播和公关方面能力的不足,将使未来的中国企业收购变得更加困难。
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
而正是海尔(美国)拒绝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体)的采访,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
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
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会的支持,海尔的竞购自然举步维艰。
布鲁曼菲尔德认为:“如果正确地向美国公众解释,我认为公众将会支持中国的加盟。
但问题是这样的‘正确解释’几乎从未有过。
中国没能使用公关策略去形成有利于自身的美国舆论。
”2)竞购价格过高自从美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提出1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
海尔选择了退出。
惠而浦先后三次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以总报价23亿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
3)整合面临困难FTN Midwest证券分析师Eric Bosshard认为,虽然海尔对美泰有意,但可能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整合美泰的工作过于艰难,所以只好中途放弃。
如果海尔收购美泰,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摘要纵观全球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并购已成为当今资本市场的最热话题,中国企业在并购中饰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随处可见中国企业活跃的身影,通过企业合并和收购来实现公司发展,这是行业快速发展和扩大获取技术和知识资源的途径,因此并购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
中国许多企业都采取了这样的经营措施来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而在高利益的驱使下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的企业并购失败更或是让企业深陷危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控企业并购所潜在的财务风险也是我们财务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通过海尔家用电器的并购来详细分析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建议来防范其财务风险,希望能帮助到未来企业并购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海尔公司Financial risk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merger andacquisition——Take Haier as an exampleAbstracLooking a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M & a market, M & A has become the hottest topic in the capital market, Chinese enterprises play a more and more active role in M & A, and there are active fig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everywhere. It is a way for the industry to develop rapidly and expand access to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resources through busines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so M & A is more and more valu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Many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taken such management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owever, driven by high profits, there are also high risks. There are not a few cases of M & a failure or crisis caused by financial risks.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of M & A is also a problem we need to solv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inancial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Haier household appliances. On this basis, it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event its financial risks, hoping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M & A in the future.Key words:Merger and acquisition; Financial risk; Haier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并购是企业为了实现快速有效的扩张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从19世纪至今,西方国家经历了数次并购的浪潮。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海尔集团创业案例分析概述
海尔集团创业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创始人简介 (4)1.1创始人简介及管理成就 (4)1.1.1张瑞敏管理思想 (4)1.1.2张瑞敏语录 (5)1.2海尔集团简介 (5)1.2.1海尔文化 (5)1.2.2海尔理念 (5)1.3公益事业 (6)1.4近两年所获荣誉 (7)2.海尔集团创业历程 (7)2.1海尔集团创业历程 (9)2.2海尔公司的国际化历程 (10)2.3海尔的国际行销活动 (14)3.海尔集团成功经验 (14)3.1在不断创新中转变增长方式 (14)3.2创新无止境 (15)3.3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17)3.4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17)3.5源头喷涌大河满 (18)3.6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18)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山东莱州人,高级经济师,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1创始人简介及管理成就1949年1月5日张瑞敏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
1984年就任青岛冰箱总厂厂长。
该厂冰箱1988年9月首次获得“国优金奖”,1990年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被消费者投票选为“中国十大品牌”之一。
1995年,他荣获“中国经营大师”称号,荣获亚洲周刊“1997年度企业家大奖”,1998年3月应哈佛大学邀请在商学院授课,1999年12月入选英国《金融时报》“30位世界最受尊敬商界领导人”,2000年5月就任海尔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CEO),2001年8月6日美国《福布斯》封面刊登张瑞敏头像,2001年9月中国国家质量管理奖励工作委员会授予其“全国质量最优秀奖”。
1.1.1张瑞敏管理思想最成功的经验:以变制变,变中求胜最深刻的教训: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最大的遗憾:很多别人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我们做成了,但也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却无法做成最重要的转折:1984年,由青岛家电公司副经理改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德鲁克的管理著作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杰克韦尔奇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思想贯穿海尔发展历程,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海尔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创新。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整体
9. 70%
10. 20%
9. 80%
10. 30% 10. 60%
冰箱
—
—
15. 70%
16. 80% 17. 30%
洗衣机
—
—
14. 30%
14. 40% 14. 60%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党苏平
(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 我国政府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为响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了 “走出去” 战略。自 2016 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在 国内企业 “走出去” 的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增加、也越来越成熟,这有助于我国对外投资结构的优化。同时,企业跨国并购趋于理 性。目前,家电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的份额抢夺更加趋于白热化,一些家电企业开始 “走出去”,海尔集团也在 2016 年目标锁向了 美国的通用家电。本文分析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前后情况,为其以后更有效整合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 跨国并购; 青岛海尔; 通用家电; 整合
一、案例回顾 ( 一)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于 1984 年创立于山东青岛,它坚持是非、发展、利益 观等核心价值观,从一个小型集体工厂逐步奋斗发展壮大,它拥有 41% 青岛海尔的股权。上世纪末海尔集团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在海外 创牌,经历多次跨国 并 购 交 易 后, 其 海 外 资 源 得 到 快 速 扩 展 和 整 合,构建起世界品牌集群。2017 年,该集团连续九年保持其在大型 家用电器市场的领先地位,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高达 10. 6% , 成功挤入世界领先的白色家电生产商之一。 ( 二) 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公司简称 GE ( 其前身是爱迪生电灯公司) ,于 1892 年在美国正式创立。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通用电气公司秉承着持 续创新理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探索物体和物质,涉及业务领域有 医疗、航空、发电、可再生能源、运输、金融等。通用电气公司在 2017 年 《财富》 杂志评选的美国 500 强企业里排第 13 名。在世界 品牌实验室编制的 《2018 世界品牌 500 强》 排行榜中,通用电气公 司荣获第 14 名。 二、并购动因 ( 一) 快速拓展海外市场 北美这个全球第二大家电市场,其市场广阔成熟。处于北美市 场的通用电气公司也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美国扎根已经有近百 年,群众基础广泛,很受当地用户的信赖。另外该公司当时也在积 极转变发展战略,欲抛售家电等板块,而我国的家电等产品处于成 熟阶段,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迫使很多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 以求在同行中有一席之位。也就是集团要想完成其全球家电目标, 那么进军北美是个不错的选择。 ( 二) 提升品牌形象 虽然海尔集团是我国首家进行海外创牌的企业,但相对发达国 家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要起步晚,品牌影响力要弱于一些在国际的 同业著名品牌。通用家电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 “企业名 片”,因此身处互联网 时 代 的 青 岛 海 尔 想 借 此 次 巨 额 并 购, 增 加 自 身竞争优势,获取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三) 获取技术、研发团队等战略性资源 在实施跨国企业并购之后,并购方会继承被并购方大量的技术 和资源,像是核心技术、市场资源、技术人员等等。青岛海尔在本 次并购中收购了通用电气公司家电部门的相关资产,还获得销售和 采购的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这意味着拥有世界一流的物流和分销 能力,以及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还接管了通用电气公司
海尔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并购整合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
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
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主要参考文献[1]饶静,许怡婷,万良勇.僵尸企业处置的破产重整机制研究———基于超日太阳的案例.[J].财会通讯,2017(8):60-63.[2]杨必成,耿涛.浅议企业破产重整中的财税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1):101-104.[3]李方生,赵世佳,张建杰,等.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科学管理研究,2021,39(1):51-57.[4]丁燕.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制度的完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J].政治与法律,2014(9):142-151.[5]董晏男,王昆.僵尸企业多元化破产重整模式的探索[J].特区经济,2021(4):148-150.[6]张亚楠.完善我国破产保护制度的若干思考[J].政治与法律,2015(2):9-20.[7]唐旭超.论上市公司重整中的股东权益[J].政治与法律,2014(6):98-107.[8]张钦昱.重整计划制定权归属的多元论[J].社会科学,2020(2):123-132.[9]韩成.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重整利得确认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2(12):39-40.[收稿日期]2021-11-10[作者简介]邹晓峰(1981—),男,苗族,贵州遵义人,贵州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伍立力,邹晓峰(贵州财经大学,贵阳550025)[摘要]近些年来,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政策的实施为国内企业选择跨国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美的、海尔、创维、海信等家电零售连锁行业巨头纷纷加入并购浪潮。
本文主要以2016年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分析了此次跨国并购发生的背景、过程、动因、并购绩效以及经验启示,为国内家电企业及其他传统制造行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海尔集团;通用家电;公司并购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2.05.003[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2)05-0012-040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的制造业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或者开拓海外市场来实现国际化战略。
海尔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的并购》案例分析班级:市场营销一班小组成员:王少波范丽李显彬王斌斌时间:2011年10月30日一、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海尔选择兼并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企业兼并的动机有:1.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2.获得多工厂经济的好处。
3.消除过剩生产能力。
4.利用企业生命循环中成熟阶段的优势效应。
5.经营者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6.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产生。
7.便于实施有利可图的价格歧视策略。
8.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9.分散风险。
10.降低交易成本。
兼并目标的依据:海尔选择兼并目标很有特点:主要选择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海尔人称之为“吃休克鱼”。
海尔选择“休克鱼”是基于一下两个考虑:首先,体制不顺使效益好的企业没有被兼并的动力;其次,资金匮乏,使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是普遍的根本原因。
对被兼并的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固然重要,关键在于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机制问题,变输血为造血。
海尔选择那些硬件不错,只是管理不善的企业,用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变得很有活力。
二、海尔提出吃“休克鱼”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兼并分为三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作用的时候,是快鱼吃慢鱼,像微软起家并不早,但它始终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的超过一些老牌电脑公司;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只能吃“休克鱼”。
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
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
而吃“休克鱼”的理论,为海尔选择兼并对象提供了现实依据。
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搞兼并重组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
由于体制的原因,小鱼不觉其小,慢鱼不觉其慢,各有所倚,缺乏兼并重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只有吃休克鱼。
三、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上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如果你是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答:海尔选择兼并的都是“休克鱼”的企业。
企业并购案例
案例1:海尔激活“休克鱼”从1991年起,海尔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资产从几千万元迅速增长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其中,海尔内部认为购并红星是所有购并中最成功,所以这里的案例分析主要以它为对象,并在部分内容涉及海尔对顺德爱德的购并和整合。
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其后,采取了一系列整合活动,海尔自己将之称为“以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
这里有些数据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红星被购并后第三个月里(1995年9月),就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
截止到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顺德爱德的情况也比较好,在1996年7月时,原公司已经完全停产。
从1997年5月28日,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到1997年底完成产量10万台,实现利润260万元。
并购可以理解为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通常意义上二者之间没有严格个意义区别。
从兼并的狭义角度考察,兼并与收购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为一体,而后者则并非合为一体,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居于控制地位而已。
兼并相当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
但从兼并的广义角度考察,收购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兼并行为的一种,并且学术界和实业界都习惯于将兼并与收购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来使用,简称为并购,英文缩写为M&A,泛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以控制其他企业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海尔及亚泰集团并购-资本运作实战案例
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
从“长春龙达建筑实业公司”发展到“亚泰集团”
1992年,有人给宋尚龙指了一条捷径:与其自己去 运作上市,还不如买个“壳”,借壳上市。可是哪里有 现成的壳呢?宋尚龙开始动用各种关系,四处打探。老 天不负有心人,机会来了。他听说吉林省第一家股份制 企业辽源茶叶股份公司本身具有上市资格,但其总资产 少,自身实力不够,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
第二次是1997年承债兼并总资产9.7亿元、负债11.4亿元 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双阳水泥厂,将其规范为吉林亚泰水 泥有限公司,通过注入机制、资金、管理很快使其走出 困境。以原厂1993年建成的“中国第一线”为基础,公 司先后投资8亿元兴建日产2000吨和日产2500吨两条新 型干法窖外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成为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领跑者。亚泰集团不仅拓 展了产业链,产生了新的利润点,而且盘活了国有存量 资产,被誉为中国资本市场“小鱼吃大鱼”的经典重组 案例。原国家经贸委领导陈清泰评价:为帮助没有资本 金的国有大型企业走出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
二、海尔集团资本运 营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 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 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 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 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 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 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 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 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 高。
论海尔集团的并购
论海尔集团的并购海尔集团的并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自身的快速扩张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策略手段。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并购,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和拓展市场,实现了自身的快速成长。
本文将就海尔集团的并购策略和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讨其在并购方面的成功经验。
首先,海尔集团通过并购策略实现了自身的快速扩张。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尔集团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行动。
例如,1994年,海尔集团收购了位于美国的白金公司,进入了高端市场,并成功推出了“海尔品牌”。
此举不仅提高了海尔的品牌知名度,也为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此后,海尔集团又相继收购了多个国内外企业,进一步扩大了自身规模,形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布局的全球化经营模式。
其次,海尔集团通过并购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海尔集团在并购过程中,不仅通过收购其他企业获得了新的生产和销售渠道,还获取了其他企业的技术、人才、品牌和市场资源等。
通过合理整合和配置这些资源,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例如,2005年,海尔集团收购了日本伊藤忠产业的家电业务,获得了伊藤忠品牌和销售网络,进一步巩固了海尔在日本市场的地位。
此外,海尔集团通过并购实现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并购可以带来不同企业之间的经验和技术交流,推动企业内部的创新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转变。
海尔集团在并购过程中,注重吸收和借鉴被收购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创新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和创新机制。
例如,海尔集团在收购了新西兰菲舍尔家电公司后,将其先进的品牌和产品思维引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海尔集团的并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海尔集团的并购要求与被收购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体系的融合。
由于不同企业之间在文化、管理理念和业务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要实现并购的无缝衔接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其次,海尔集团的并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海尔的并购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海尔的并购1999年5月的一天,海尔集团召开高级管理人员会议。
会上,总裁张瑞敏首先发言:“今天,我们坐在一起讨论一下集团以后的发展战略问题。
以前我们采取组建‘联合舰队’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集团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内的一流大企业,然而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请大家就以前和今后的公司发展战略发表一下意见……”两位坐在会议桌未端的年轻人首先发表了看法。
这两位是刚到海尔工作的上海复旦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李超和武汉大学财会专业研究生赵栋。
他们今天被张总请来的目的是给公司决策带来崭新的思想,或许能收到奇效。
李超掩不住脸上的书卷气,说:“进入90年代,全球掀起了第五次兼并浪潮。
据统计1997年全球企业兼并交易2.1万件,总额达14000亿美元。
进入1998年,其势为更加凶猛:仅在:月份,美国AT&T以113亿美元宣布收购纽约的讯港通信集团、康柏公司以96亿美元收购美国数据设备公司……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兼并令人眼花缥乱。
通过兼并成为美国最大保健公司的艾特纳公司总裁深有感触他说:‘要么扩大规模,要么落伍,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许多企业都将自己的竞争对手作为购并目标,以实现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便在全球市场中占有更多的份额。
在中国,兼并也是此起彼伏。
1997年两次较大的兼并:一是江苏的‘四鹤齐飞’,即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和南化的联合;一是山东淄博的‘三碟连放’,即齐鲁石化兼并淄博化纤和淄博石化。
现在有许多效益低下的企业,用很低的价格就可以收购过来,用我们的‘激活休克鱼’模式加以改造,实现低成本扩张。
这样我们会很大地提高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向世界500强的目标前进。
”而此时一直默默倾听的赵栋抱着会计人员固有的谨慎态度说:“或许我们需要慎重考虑一下,看看韩国企业的情况将有利于我们冷静下来。
1997年对韩国企业来讲,可谓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自1月23日韩国第二大钢铁公司‘韩宝钢铁公司’宣布破产后,先后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集团相继宣布倒闭。
企业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
企业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目录摘要 (1)Abstract (3)一、引言 (4)(一)研究背景 (4)(二)选题的意义 (4)(三)文献综述 (1)二、并购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 (5)(一)并购的概念 (5)(二)企业价值 (5)1. 账面价值 (6)2. 内涵价值 (6)3. 市场价值 (6)4. 清算价值 (6)5. 重置价值 (6)三、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 (6)(一)案例背景分析 (6)1. 海尔简介 (6)2. 通用家电简介 (7)3. 并购过程 (7)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价值分析 (8)(一)盈利能力分析 (8)(二)营运能力分析 (9)(三)偿债能力分析 (10)(四)发展能力分析 (11)(五)市场价值分析 (12)五、结论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来。
企业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
我国的产品需求增速变缓,而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巨大压力。
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冲击,企业试图用并购的方式来扩大市场的规模。
而在这种热潮下,并购给企业带来了怎样的价值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选取了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并购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与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简述并购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第三部分是关于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背景,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使得海尔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增强,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部分指标有所下降,但整体还在可接受的范围。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价值影响短期来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这些财务数据的分析,对其他企业并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并购;企业价值;海尔;通用家电The influence of M & A on enterprise value--- takes Hai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as an exampl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ny deep-seated contradictions have emerged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 new challenge. China's demand for products is slowing down, whil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facing great pressure.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coupled with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the Internet, companies are trying to expand the size of the market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Under this upsurge, it is a topic worth studying in depth how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rought value impact to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mainly selects the case of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The first part main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sele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overview of M & A and enterprise value. The third part is the case background of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which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value through financial data. The fifthpart i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Through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has enhanced Haier's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some indicators of operating capacity and debt paying ability have declined, but the overall level is still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The value impact of Haier's acquisition of GE Appliances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the short term. The analysis of these financial data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oth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Keywords:M & A; Enterprise Value; Haier; GE Appliances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企业并购活动起源于上个世纪初。
海尔的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的并购1、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海尔选择兼并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兼并概念是指两个规模大致相当的企业结合起来将其资产整合成一个实体;兼并前企业的股东或所有者在兼并企业中拥有股份,同时原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继续在兼并后的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产品线,使产品多样化,或产业多样化,发展大型世界名牌企业海尔选择并兼并目标的依据是:海尔采取的是混合兼并,海尔选择的兼并目标一般都有这些特点,企业技术先进,硬件设施完善但管理不善,产品单一负债率高,市场信誉不好的一些中小企业;2、海尔提出“休克鱼”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情况答: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海尔在企业经营理念中,用“鱼”来隐喻“企业”; 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的比喻;这种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海尔的无形资产——名牌运营,并将海尔集团的文化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观念等,注入到这些被兼并的企业后,使企业能很快的发展起来,并获取利润;正如张瑞敏所说,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是更新观念;“休克鱼”战略适用于并购那些硬件设施很好,技术较强,但由于管理不善,没有好的信誉、品牌,致使亏损的企业;3、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上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如果你是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对它的做法有何评价答:海尔擅长的是管理和开拓市场,而海尔兼并的都是些所谓的“休克鱼”,那么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无非就是在被兼并企业里将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主要是复制的是海尔的企业文化,即以文化促经营,企业文化先行的策略;海尔的这些做法很有针对性,能解决使得企业滞殆的问题;如,加盟海尔的红星电器很快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就赢利150多万元;短短两年时间,海尔洗衣机已成为同行业第一名牌;被兼并的企业在海尔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成长;因管理不善而“休克”的鱼被催醒,重新参与市场搏击,如今他已成长为同行业的“巨鲸”4、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毕德士和华特曼的研究结果表明:“最失败的企业就是扩张范围太广的企业”,因此企业在选择进入行业是一定要慎重,对于海尔进入彩电、医药行业你有何看法行业的选择标准是哪些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行业为什么答:海尔进入彩电行业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做大企业的要求,即产品多样化,海尔有自己的品牌优势,有自己的消费群体,有自己的技术团队、销售渠道和销售团队,彩电行业是电器业的一块大蛋糕,进入彩电行业,在获取利益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海尔进入医药行业跨度太大,你无法把海尔同保健品、亚健康海尔药业当时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倾力打造保健品联系在一起;行业的选择标准首先要看你是想进行产品多样化还是产业多样化,如是产品多样化的话,尽量选择一些与自己现有的资源,如研发平台,销售渠道等有关的产品;如果是产业多样化,则建议以投资某企业的方式进入该行业,但开始的时候不建议参与企业的经营;5、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假如你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兼并战略“继续”低成本扩张还是别的答:如果我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我还是会选择继续低成本扩张,这种方法虽然保守,但是风险较小,可以减少盲目扩张;6、结合案例中的政府行为,讨论一下政府在企业兼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答:政府在企业兼并中起一个牵头,中间人的作用,还能给与企业一定的政策鼓励,吸引企业管理者通过兼并将企业做大做强,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案例分析:海尔的并购班级:2009级工商管理组员:刘海蕊杨晶晶纪晓萍章玲。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海尔品牌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家电集团,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00强前30位。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明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海尔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已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
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海尔并购美泰案例
海尔并购美泰案例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分析:海尔并购美泰兼并背景:美泰公司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身价高达47亿美元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以生产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为主营业务,是美国家电市场的第三大企业,位居惠尔浦(Whirlpool)和力诺国际(Lennox)之后。
由于美泰公司生产成本过高,近年来业绩每况愈下,2005年美泰欲寻求收购公司。
海尔关注这一收购对象与其较早进入美国有关,美泰在美国当地市场的营销网络是最有价值的优势之一。
失败原因:1)缺乏公关策略美泰有着近2万名的员工然而海尔公司并没有将与员工的沟通作为其重要工作之一。
国际传播领域专家约瑟夫-布鲁曼菲尔德(JosefBlu-menfeld),在海尔在竞购案还被国内看好时就作出此悲观预言:在竞购过程中,海尔暴露出了传播和公关方面能力的不足,将使未来的中国企业收购变得更加困难。
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
而正是海尔(美国)拒绝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体)的采访,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
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
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会的支持,海尔的竞购自然举步维艰。
布鲁曼菲尔德认为:“如果正确地向美国公众解释,我认为公众将会支持中国的加盟。
但问题是这样的‘正确解释’几乎从未有过。
中国没能使用公关策略去形成有利于自身的美国舆论。
”2)竞购价格过高自从美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提出1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
海尔选择了退出。
惠而浦先后三次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以总报价23亿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
3)整合面临困难FTN Midwest证券分析师Eric Bosshard认为,虽然海尔对美泰有意,但可能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整合美泰的工作过于艰难,所以只好中途放弃。
如果海尔收购美泰,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
并购的相关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的相关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分析一、海尔集团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电企业,该集团是集科研、生产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提出了“名牌战略”的指导思想,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以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海尔集团从1991年起就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并购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企业,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扩张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特大型家电企业。
二、海尔集团并购青岛红星案例分析1.并购的基本过程1993年7月海尔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是当时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的知名品牌,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
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在企业并购中,海尔集团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方式。
所谓“休克鱼”就是指一些企业硬件条件很好,管理机制却很落后,由于自身管理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在市场中节节落后,一旦有新的有效的管理制度注入企业,就会成为一条“活鱼”。
在当时我国现行的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只有“吃休克鱼”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海尔擅长管理,采用“吃休克鱼”的办法进行并购,大大提高了企业并购效用,青岛红星集团当时就是这类“休克鱼”,企业的管理不善,员工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利润连年下滑,直到亏损。
另外,海尔将不变模块与可变模块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所谓不变模块是指海尔精神和海尔管理体系,所谓可变模块是指海尔在不同地区并购企业具体的管理手段变通。
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分析摘要:海尔集团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交易在2016年6月7日正式完成,最终交易金额约为55.8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大陆家电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案。
此次并购有助于海尔集团打开美国市场,实现全球的家电市场格局,推进海尔品牌走向转型之路,对于提高海尔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加快实现全球化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海尔集团;通用家电;并购一、案例介绍2016年6月7日,海尔集团(“海尔”)控股41%的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SH600690,“青岛海尔”)和通用电气(纽交所:GE)联合宣布,双方已就并购交易签署所需交易交割文件,这标志着通用家电正式成为海尔大家庭一员。
这场并购的完成,不但意味着海尔将成为家电行业全球布局最完整的公司,也意味着海尔全球的资管工作将推至历史新高度。
海尔集团2016年收入达到1190.66亿元,增长32.59%;2016年通用家电贡献公司收入258.34亿元,贡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4.35亿元;贡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8.86亿元。
根据欧睿国际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份额为10.3%,实现八连冠。
1.通用电气公司简介通用电气公司,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创立于1892年,又称奇异公司,NYSE:GE),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
2016年10月,通用电气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十名。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2017年6月1日宣布,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启用其首个美国以外、服务于多个业务部门的智能制造技术中心。
在2017年6月7日发布的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三。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通用电气公司排名第19位。
2.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7年1月10日,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正式签署发布的2016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6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这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
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
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
海尔大多数的并购都没有跨行业(白色家电业),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尔并购的脚步越迈越大,这次并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鉴于以上三次并购的重要性,在这次调研中较多地关注了这三次并购,在下面的报告中将主要介绍这三个案例。
整体兼并一一一红星电器公司一、背景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
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育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
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
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70年代未,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
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
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
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
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
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
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
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的十分的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的原因之一。
通过这一并购,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不仅将原有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产生了规模经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洗衣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并购经过(一)组织结构的变化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二)接管过程1.文化先行1995年7月4日,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
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着。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在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红星电器公司,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
“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开始植人并同化着“红星”的员工们。
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
”令“红星”中层干部们耳目一新的“80/20原则”,关于解决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约尔跳板原则”,以及引用的中华民族的古训:“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
张瑞敏进而从分析企业亏损引申出海尔oec管理,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出成果,从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他提出,当前要群策群力,从三方面做起:一、以市场为中心,卖信誉,不是卖产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需要和市场满意来做;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用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三、从现在起,每天作出计划,目标量化分解到人,抓紧抓死,要在2至3年内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最终在国标上创名牌。
2.“范萍事件”应该说3500多名红星电器公司员工,对企业划归“海尔”表示了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但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海尔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
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
对此,以柴永森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没有简单地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而是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一天,洗衣机生产车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
这本是一件小事,因为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但若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则不应该如此简单处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
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300元。
全新的海尔管理,使原红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广大干部,开始认识到管理的差距与不足了。
干部红黄榜迅速设立,先后有10位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失误进行了自罚,许多长期难以根除的质量、供货、干部作风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抓住员工观念已有所转变的时机,柴永森组织全体员工分批参观海尔电冰箱等企业,使他们亲眼目睹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集团oec管理,寻找自身差距。
海尔现场管理的精髓是“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除去生产环节,哪怕是车间里一扇窗户的玻璃,其卫生清洁也有指定员工负责。
而该公司现场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责任不清,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任。
参观回来后,该公司各分厂都把严抓现场管理,落实每人、每事、每天的责任,作为开展工作、上水平的突破口,各分厂领导每天至少有6小时靠在现场,抓薄弱环节,解决实质问题,促使现场管理水平每天都有提高。
过去现场管理较差,各种物品乱堆乱放的总装分厂,现场面貌从此变得整洁而有条理,崭新的《现场管理区域图》挂在车间大门处;最优、最差车间主任、员工及评比缘由,提醒大家注意的当日工作重点,工整地书写在黑板报上;日清栏内质量、生产、物耗管理、设备、文明生产、工艺、劳动纪律等条目标注清晰,一目了然;车间地面上新画的区域黄线,将各种物品的设置,界定了归位明确的界限。
现在,该公司各分厂均改变了过去那种从投入到产出的无序状态,形成了系统管理。
3.市场理念的导入“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
”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再次印证。
在新理念的导向下,该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棗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
棗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
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
按照“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
棗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
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o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
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的启动点。
棗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
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为“小神泡”。
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还有条营销理念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
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
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