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2)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练习2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练习2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练习2 教学目标2、练习写上分下合的字,将字写正确、写端正。

3、熟记8个成语。

4、背诵古诗《清明》。

5、进行关于春游建议的口语交际练习。

6、练习写毛笔字,注意撇折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表示颜色的词。

2、积累8条成语,背诵古诗《清明》。

3、通过给春游提建议,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4、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表示颜色的词。

教学过程:一、教学学用字词句。

1、审题训练,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读好短文,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指导看第35页插图,进行说话练习。

3、出示短文,练习朗读。

4、组织学生边读边想,找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5、提问:短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6、完成练习,要求学生再说出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

7、完成练习。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1、请学生认读生字,并说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组织学生观察书中驾、碧、望三个字的写法,说说写这三个字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回答,引读我的提醒。

4、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边写边讲述写字要领。

5、组织学生描红、仿写、临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三个一要求。

6、评讲练习结果。

三、教学读读背背:1、复习导入:指名背练习1中所学的成语。

2、出示本练习中的8条成语,让学生自由读看看本组8条成语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3、范读,组织学生自由练读,小组内读,最后指名读。

4、组织学生讨论成语,大致了解意思。

5、组织学生再读成语,边读边记,直至背诵。

6、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清明》这首诗意思,背诵《清明》。

7、用心感悟,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四、教学学写毛笔字:1、指导学生看书,明确本次练习任务,练写笔画撇折。

2、讲析书写技巧与要点。

3、组织学生练习仿影,体会撇折的运笔手法。

4、组织评议。

五、教学口语交流:1、设置情境,指导读题,明确要求。

2、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1)小组会上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呢?可以安排什么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小组长向全班汇报。

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范本(2篇)

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范本(2篇)

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范本一、背景说明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我校明确了以下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责任书,以明确责任和任务,推动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育教学质量目标1.优质课程建设:积极推动优质课程建设,提供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2.教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推动教师的持续性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学生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5.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改善: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三、责任分工和细则1.优质课程建设目标:促进优质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责任人:教务处责任细则:(1)制定优质课程建设规划,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

(2)组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研讨和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3)加强课程评价工作,定期评估和改进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目标:改进教学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人:教师责任细则:(1)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推动教师的持续性发展。

责任人:教务处、教研组责任细则:(1)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对固定目标射击教学教案 (2)

对固定目标射击教学教案 (2)

对固定目标射击教学教案课目:对固定目标教学法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掌握对固定目标射击的教学方法,提高班长教学水平和训练质量内容:四步细训法时间:X小时方法:理论讲解,示范引路作业进程同志们,对固定目标射击是新兵训练的基础课,只有有效解决操枪稳、瞄的准,打得上,才能为以后的应用射击打基础,今天我们在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训练步骤和方法。

提高训练质量。

第一个训练问题:据枪训练法据枪是准确射击的基础工程,据枪动作要领是否正确是打得准,连得上的首要条件,我们在训练中应做为射击训练的主要突破口。

在教学中针对新兵特点分为四步训练法。

1、个人体会与口述要领诱导相结合由于初学者对刚刚讲解的要领记忆的不十分深刻,准确。

在对他们掌握的程度进行体会,模仿的同时口述要领,让他们根据口述内容边练习。

班长在口述要领,可以采取要领归纳法:对固定目标射击据枪为卧倒出枪无角度,肘皮固定求稳固,两手用力向后带,正确抵肩头不歪。

也可简称:正、握、跟、抵、塌。

2、定型检查法在初步掌握了据枪的动作要领后,为进一步提高操枪动作的熟练性和正确性,要进行强化动作定型训练。

定型练习是要据枪练习的主要手段。

每次定型训练不得小于50分钟。

使受训者较快的掌握动作。

检查据枪要领是否正确,可采用一看、二摸、三推、四拉、五问等方法。

即:一看:看射手外型姿势是否符合要求,各部位的动作是否正确。

二摸:摸射手抵肩位置,腰部是否紧贴地面。

三推:右手握准星座部分向后推枪,检查射手姿势是否稳固。

四拉:用同样手法向前拉枪,检查射手两手握枪力量与肩部结合是否紧密。

五问:问射手据枪时的感受如何,是否有憋气的现象.通过此步训练能使受训者了解自己动作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增大薄弱环节的训练量。

3、相检查与单个教练相结合对个别动作要领掌握较慢或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志采取“一帮一带”“一对一”的方法,“承包给进步快的同志。

或教员进行单独讲解纠正,提高自信心,防止有掉队的同志。

第二个训练问题:瞄准;四步细训法瞄准是准确射击的前提,瞄准方法掌握是否系统是提高射击精度和命中率的关键,在训练中应作为重点。

【核心素养目标】 3.1.2种子植物(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3.1.2种子植物(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3.1.2种子植物(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认识种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识别当地常见的植物种子。

探究实践:观察种子的结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现象,从而认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认识本地常见种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保护身边的植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之后的第二节。

体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节课,第1课时通过千年古莲开花结果,设疑种子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进行观察实验:种子的结构,通过由外往内的观察顺序了解种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导理解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第2课时也是通过观察几种果实和松的球果,比较种子的着生位置,从而引出概念。

随后,再通过举例,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和适应性。

最后,引导学生梳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特征,体会植物的演化规律,并初步感悟植物的分类。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复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2.视频导入:千年古莲开花结果思考:视频中,埋藏了一千多年的莲子发芽开花了。

莲子是种子,它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呢?设疑引出本课题。

【新课学习】过渡:.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种子。

指出能结种子的是种子植物。

指出尽管这些种子形态多种多样,但在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与种子的外部特征无关,而与其内部结构有关。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认识种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一、观察种子的结构1.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实验目的、材料用具。

及观察顺序:由表及里、先整体后部分、先外部形态后内部结构2.学生阅读导学案,在课本中画出关键词,了解实验步骤。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来感受、体验中国新歌剧音乐的特点。

通过对我国歌剧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我国歌剧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材分析】聆听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选曲《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和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选曲《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洪湖水,浪打浪》。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歌剧的了解比较少,有的学生只知道中国有部歌剧《白毛女》,有的学生只是聆听过少数外国歌剧中的部分旋律,对于中国歌剧的现状,特点等都没有太多地了解。

【教学重点】聆听两首歌剧选曲,感受、体验中国新歌剧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通过本节学习,探究中国新歌剧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2)通过对比聆听,中国歌剧和西方歌剧选段,课后讨论中西方歌剧有哪些不同?【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提问式导入(五分钟),让学生回忆“京剧”的相关知识。

京剧曾被称为“中国的歌剧”、“东方的歌剧”,请同学们将京剧与西方歌剧作对比。

(学生讨论,学生只知道两者肯定是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哪不同不太清楚。

)师总结:京剧与西方歌剧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由此让学生想一想被称为“中国的歌剧”的京剧与现在看到的中国歌剧做对比。

播放《白毛女》音乐,学生聆听。

请同学们集体演唱《北风吹》分角色演唱《扎红头绳》。

说明《白毛女》是建国后的第一部歌剧,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歌剧。

(二)引出课题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二、新课教授(一)歌剧的含义?(五分钟)歌剧是一种综合戏剧、诗歌、音乐、美术和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简介中国歌剧,我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亦属歌剧的性质。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歌剧。

1945年问世的《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

师: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哪部歌剧?生:《白毛女》教师补充:1945年问世的《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2)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教案溢水中小李敏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

2、让学生经历 1 时、1 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

教学难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

教具学具:课件,钟表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 2、钟有什么用处?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 1 数到 12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三、认识时分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3、时针走 1 大格是()时。

4.分针走 1 小格是()分,走 1 大格是()分。

5.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 1 时= = ()分 6.写时间的方法四.练习 1.我能行:认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把相对应的时间连起来3.淘气的一天4.我说你拨5.不妨试一试五、全课总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什么?板书设计:钟面上有 2 12 个大格 0 60 个小格时针走 1 1 大格是 1 1 时分针走 1 1 小格是 1 1 分,走 1 1 大格是 5 5 分。

时针走 1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1 1 圈 1 1 时0 =60 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理论,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出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教材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人人都熟悉的生活实例,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和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分的知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重点目标及分课时主要任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重点目标及分课时主要任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重点目标及分课时主要任务学段重点目标第一学段:1、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细微处、反复抓、课内外)2、抓好生字、新词的学习。

(字音、字形、字义、记字法)3、抓好对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4、抓好对学生基本读书方法的指导。

(技巧、学习默读、学习交流)5、抓好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

第二学段:1、抓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2、抓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第三学段:(第二学段基础上增加)1、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分学段课时目标任务(在明确各学段重点目标的前提下设计课时教学)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一课时:(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2)学习生字:两类生字不可混淆学习,识记生字不必复杂烦琐,书写生字要将指导、描红、仿写、融通,步步到位,最多写三个。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学习读出感情,强化积累)。

(2)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一课时:(1)学习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3)初步理请文章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词句、动情点、主要细节和场景引导学生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一课时:(1)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3)理请文章的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和学习进度表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和学习进度表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和学习进度表一、指导思想: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老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时间:单周每周三上午七、课程开设的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教学实践每日目标(2篇)

教学实践每日目标(2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明确每日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以下是一份教学实践每日目标,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实践每日目标1. 教学准备(1)备课: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明确教学重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教学工具准备: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课件、教材、教具等。

(3)课堂氛围营造: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管理(1)课堂纪律:保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提问: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学实施(1)导入: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按照教学计划,讲解新课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 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 家校沟通(1)及时反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关注学生的成长。

(2)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育引导: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6. 自我提升(1)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教育理念:关注教育发展趋势,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教育改革。

(3)教育教学技能: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结语教学实践每日目标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2)
9
(三)隐含的教学目标
• 隐含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写出 来的课堂教学目标。
•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 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 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 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 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 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 学科了。
3
(一)课程目标
•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
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 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 认真关注的内容。
4
•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
• ③声音信息感觉媒体课上,举例音乐的曲 调和歌词的传播信息的特点和效果时,举 例“日本鬼子投降后,曾克林帅部入关, 在沈阳火车站唱《国际歌》”“抗日时期,冀 中平原夜间老百姓让门外来人唱《三大纪 律八项注意》”。
•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设计 有对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 育等的评价分数,如:百分制的5分。 13
24
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 • 人的因素(各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
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明书、计算器
等) •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
评价
根据一定标准做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
出价值判断
结、证明、说出……价值
35
学习目 标层次 知道
领会
应用
特征

初中生目标的教案

初中生目标的教案

初中生目标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目标的重要性,认识到设定目标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定具体、明确、可行的目标。

3. 引导学生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执行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设定目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实现目标。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目标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目标设定与实现的PPT。

2. 教学素材:成功案例分享、目标设定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成功案例的分享,让学生感受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目标的思考。

2. 讲解目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设定目标的重要性。

3. 教授设定目标的方法:1.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

2. 教会学生如何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使其更具可行性。

4. 教授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技巧:1. 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 教会学生如何克服拖延,培养学生的执行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及时调整目标和计划。

5. 课堂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现场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目标设定和实现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

7.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撰写一篇关于目标设定与实现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目标设定与实现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执行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追求过于虚幻的目标。

3.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扰。

新课标二上语文四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新课标二上语文四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新课标二上语文四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课文《荷花》和《孤独的动物园》。

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情感真挚,易激发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自然界的美妙,并引导学生领悟孤独的真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荷花》和《孤独的动物园》的内涵,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情操。

三、任务设计任务一:朗读表演课文目标:通过朗读表演,引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的共鸣,提高其理解和表达能力。

过程: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分段朗读表演,每组学生都要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感受文章所描述的情感。

任务二:观察采访活动目标:通过采访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荷塘或动物园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采访,调查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特点及孤独的动物园里动物的情况,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

任务三:情感表达写作目标: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对情感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孤独的含义,倡导学生积极面对孤独。

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于写作中,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写一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孤独的理解,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孤独,表达自己的情感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在朗读表演和采访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观察和采访,让学生真实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美和孤独的存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启发式教学法:在情感表达写作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启发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五、课外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关自然环境保护或孤独主题的相关活动,如户外野营、参观植物园等,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投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保护意识。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以下《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是店铺为各位编辑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识记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的意义2. 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3. 引导学生理性爱国4.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过程与方法1. 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2.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二、教学重点难点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2.知识梳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完成预习提示。

1. 日本侵华:(1).日本侵华的经过: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日本袭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 华北事变”,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意图侵占全中国。

(2).日本侵华呈现出由局部到全面的特点。

(3).日本的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

《一年级的小豌豆》阅读教学设计(杨伟龙)

《一年级的小豌豆》阅读教学设计(杨伟龙)

《一年级的小豌豆》阅读教学设计(杨伟龙)化州市中垌镇兰山栋背小学杨伟龙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从中了解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人物的调皮和快乐。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强化认字能力。

并且在阅读中发现,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讲故事,用语言感染学生,让故事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阅读准备:学生自备《一年级的小豌豆》。

三、教学过程:(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1.教师讲述故事《浇浇水,快长大》:有个小女孩叫小豌豆,今年读一年级了,一天,小豌豆在操场上玩的时候看到高年级的大哥哥在给花儿浇水,她记住了“花儿浇水才能长得快一些”这句话,她也想快快长大,晚上,她洗澡的时候,莲蓬头里喷洒出来的水让她受到了启发:既然花儿浇水会长大,那小豌豆浇水也会长大吗?本来不情愿洗澡的小豌豆这回主动站在了莲蓬头底下,让水流从头顶一直浇下去。

同学们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其实,这些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呢。

2.《一年级的小豌豆》是一本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书。

书中小豌豆和大家的年龄差不多,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她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可爱的小朋友的成长故事吧。

请大家打开《一年级的小豌豆》。

(二)提出要求,整体感知1.教师:请大家打开书的彩图部分,挑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图片,然后在书中找到与这张彩图有关的小故事,看完这个小故事,与同学们交流这个小故事。

2、说说你看到的故事3.生交流,师适当引导个别学生介绍精彩故事的部分情节,引起阅读兴趣。

(三)实践阅读1、教师:同学们现在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开心的事和烦恼的事应该也不少吧?和书中的小豌豆一样吗?下面我们进行默读,看看书中的人物有哪些喜怒哀乐,读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2、师生共同进行默读。

《国家的儿子》教案(课时二)

《国家的儿子》教案(课时二)
教学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活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说明
时间
分配
一、导入
复习导入:
复习探踪寻迹的知识。
通过对罗阳行踪的回顾,引入对罗阳精神的分析。
3分钟
二、自读学习
任务:心灵捕手
任务描述:
重温课文内容,仔细品读。
找出有关罗阳的细节、心理、语言等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所展现的人物精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国家的儿子》
授课Hale Waihona Puke 级18物流授课内容
《国家的儿子》
授课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使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课题
《国家的儿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找出有关罗阳的细节、心理、语言等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所展现的人物精神。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团队任务,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2.锻炼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找出有关罗阳的细节、心理、语言等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所展现的人物精神。
20分钟
三、拓展延伸
什么是英雄?
讲述我们身边的抗疫情工作者的故事。
话题方向:
他(她)或者他们(她们)在疫情之前的工作是?
他(她)或者他们(她们)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是?
他(她)或者他们(她们)是不是英雄?为什么?
(2)积极发言,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平凡,明白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成为英雄。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团队任务,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发言,并进行角色带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

2、预读课文。

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3、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

”“用净水瓶去盛它。

”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寞、疯狂)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生交流预习所得,教师在学生答问基础上补充
1、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字词检查在早读时完成。

检查预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及内容
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

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

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提问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社小康成长的过程的?并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加以分析。

(主要通过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

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
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

是委屈的,激动的哭
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
坚强的面对现实
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总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到勇敢战胜孤独,作者用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赏析环境描写
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而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

1、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

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成了无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

鸭子越长越大,是它们使杜小康成长。

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坚强”了。

鸭子们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作用: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它们与杜小康一起成长。

2、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

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们使杜小康在恐惧中成长。

3、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

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作用:给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总结归纳: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

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六、理解“孤独之旅”含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理解主题)
1、孤独之旅: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2、“孤独”可以概括为两点:
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

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

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

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

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

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

⑵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

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七、总结
作者通过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如何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人民文学》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

作者不是诗人,却凭着他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创造了小说的诗的世界。

作者在这里把草房子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

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八、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习(作业)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

结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课堂)
2、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课后)
3、《同步阅读感悟》的第10课。

(课后)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做一个勇敢面对人生挫折的人。

板书设计10*、孤独之旅(曹文轩)
1、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

3、“孤独之旅”的含义: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