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总复习

合集下载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都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浓度 B.质量浓度 C.质量分数D.体积分数E.百分含量2、质量浓度的单位多用()等来表示。

A.g/LB.mg/LC.ug/LD.Kg/LE.以上都是3、50ml0.2mol/LAlCl3和50ml0.1mol/LCaCl2溶液相混合后,Cl-的浓度是( ) A.0.5mol/L B.0.4mol/L C.0.3mol/LD.0.2mol/LE.0.1mol/L4、溶液稀释计算的依据是( )A.稀释前后溶液的量不变B.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C.稀释前后溶剂的量不变D.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不变E.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5、将50ml0.5mol/LFeCl3溶液稀释为0.2mol/L 的溶液,需加水( ) A.75ml B.100ml C.150ml D.200mlE.250ml6、表面活性物质是()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B.易溶于水的物质C.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D.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E.. 能增大水的溶解性7、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的是()A.直链烃基B.羧基C.羟基D.磺酸基 E. 氨基8、蛋白质溶液属于()A.乳状液B.悬浊液C.溶胶 D.真溶液E. 粗分散系9、沉降是指下列现象()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C.蛋白质盐析而析出下沉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E. 高分子溶液形成凝胶10、盐析是指下列现象()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而使蛋白质析出的过程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E. 胶粒聚集11、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A.核内质子数B.核外电子数C.核内中子数D.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E.以上都不是12、卤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A.ns2np4B.ns2np2C.ns2np3D.ns2np3E.ns2np513、ⅤA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A.ns2np4B.ns2np2C.ns2np3D.ns2np3E.ns2np5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C.含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非极性分子一定存在非极性键E.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15、下列物质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的是( )A. HClB. H2OC.H2SD. CH4E. HI16、卤素按氟、氯、溴、碘的顺序排列,其结构或性质的变化规律是()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C.各单质的化学活泼性依次增强D.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递增E.各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

医用化学重点复习总结

医用化学重点复习总结

医用化学重点复习总结溶胶:以多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的聚集体为分散相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

特性:丁铎尔效应(当聚光光束通过暗处的溶胶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柱)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作不规则运动)电泳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由一堆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抗酸成分,另一种为抗碱成分。

构成抗酸和抗碱成分的往往是弱酸及其对应的盐(醋酸/醋酸钠、碳酸/碳酸氢钠)、弱碱及其对应的盐(氨水/氯化铵、苯胺/盐酸苯胺)、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碳酸氢钠/碳酸钠)。

特性:可以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或强碱,是溶液中的H+和OH-不发生明显变化,具有缓冲作用,但缓冲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等渗溶液:渗透压在275~310mOsm/L范围内的溶液,如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50g/L的葡萄糖溶液等。

红细胞皱缩:大量输入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红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

溶血现象:大量输入低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低于红细胞內液的渗透压,血浆中的水分向红细胞渗透,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共价键的类型:头碰头和肩并肩。

断裂:均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的一堆电子由两个原子个保留一个),异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电子对完全被其中一个原子所占有)D/L标记构型:将单糖分子中离醛基或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甘油醛的C-2进行比较,规定与D-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D-构型,即-OH在右侧,与L-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L-构型,即-OH在左侧。

α-或β-构型:葡萄糖成环后C-1从非手性碳原子转变为手性碳原子,出现两种环式异构体。

呼吸分析仪:乙醇遇到重铬酸钾溶液后,能使橙色溶液变为绿色,可用于酒精检测。

诊断急性肝炎:利用含有羰基的丙酮酸与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作用,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棕色的苯腙。

糖的定义: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糖的分类:单糖(根据碳原子数目:丙糖、丁糖、戊糖、己糖;根据羰基特点:醛糖、酮糖)、寡糖/低聚糖(双糖:麦芽糖有还原性、蔗糖无还原性、乳糖有还原性)、多糖(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右旋糖酐;杂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乳糖不耐受症:指一部分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一、 填空题(2、3小题每空2’,其余每空1’)1、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为:(1) (2)(3) (4) (5)2、碘缺乏的症状主要表现在 、 、 等几个方面。

3、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在37°C 时,正常人体血浆的渗透压为 ,相当于血浆中产生渗透作用的粒子的 为 时所产生的渗透压。

4、用高渗溶液作静脉注射时(1) (2)5、中性溶液:[][]==-+H H L /m ol ,这时溶液PH= 酸性溶液:[]+H> > 这时溶液PH= 碱性溶液:[]+H < < 这时溶液PH= 正常人体的PH 维持在 之间,临床上把人体血液的 时称为酸中毒 , 治疗酸中毒的药品主要有 、 ;人体血液的 时称为碱中毒 , 治疗碱中毒的药品主要有 、 。

(药品名称各填二种)当人体血液的PH 值偏离正常范围 个单位时,就有生命危险。

6、一般地说,有机物化合物具有以下特性:(1) (2) (3)(4) (5) (6)二、选择题(每题4’)1、L /m ol 154.0的NaCl 溶液的渗透浓度为(以m L /m ol 表示)------------------ ( ) A 0.308 B 308 C 154 D 0.1542、已知成人胃液的PH=1,婴儿胃液的PH=5,则成人胃液的[]+H 是婴儿胃液[]+H 的( )A 4倍B 5倍C 410倍D 510倍 3、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 PH=3B []L H /mol 104-+=C []L OH /mol 108--=D []L OH /mol 1012--=4、下列物质属于强电体质的是-----------------------------------------------( )A 醋酸B 氯化钠C 二氧化碳D 钠5、[]L H /mol 1010-+=的溶液,其PH 值为-------------------------------------( )A 1B 4C 10D 14三、计算题(每题7’)1、通过计算说明下列溶液中渗透压的大小。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医用基础化学是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它涉及到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院的学习中,医用基础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知识,并且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结合医学院的教学大纲,对医用基础化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药物的性质1. 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化学性质是指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物内的变化规律。

药物的分子结构对其药效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药物分子的空间构型、芳香环等结构对于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药物的分子结构还与其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等方面有关。

2. 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药物的固态结构、熔点、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对于药物的制剂、贮存、给药途径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药物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体内的吸收情况,而熔点则与药物的物相转变有关。

3. 药物的生物化学性质药物的生物化学性质包括药物的药效、药物的毒性、药物代谢等方面的性质。

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生化或病理学变化。

药物的毒性则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有害作用。

药物代谢则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反应。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受体、药物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基本机制。

受体是指在生物体内能够与药物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生理效应的分子。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化学键的形成,包括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影响酶、细胞膜通道、细胞内信使系统等方式发挥作用。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三、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代谢反应。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产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2020年最新电大医用基础化学重要知识点

2020年最新电大医用基础化学重要知识点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C .活化能降低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2.对于反应(g)O N (g)2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1/θKB .(g)O N 2 (g)4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C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D .θK 值大小与温度无关3.25℃,4BaS O 的摩尔溶解度为15L mol 100.1--•⨯,则4BaS O 的sp K为( )A .10100.2-⨯ B .8100.5-⨯ C .5100.3-⨯ D .10100.1-⨯4.下列沉淀可溶于Cl NH 4溶液的是( ) A .CuS B .AgCl C .2Mg(OH) D .4BaS O 5.AgCl 的溶度积为101056.1-⨯,欲使每升含有4100.2-⨯mol +Ag 的溶液产生AgCl 沉淀,所需-Cl 离子的浓度为( ) A .14101.3-⨯1L mol -⋅ B .12101.3-⨯1L mol -⋅C .7108.7-⨯1L mol -⋅ D .10100.1-⨯1L mol -⋅6.以2sp 杂化轨道成键的3BF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A .三角锥形B .平面三角形C .直线性D .四面体型 7.下列分子中能形成氢键的是( )A .S H 2B .3PHC .HClD .3N H 8.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A .取向力,诱导力B .诱导力,色散力C .取向力,色散力D .氢键9.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某一学生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0.1024、0.1022、0.10231L mol -⋅,而实际结果应为0.10381L mol -⋅,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 A .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B .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C .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D .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10.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 )A .分析试剂B .标定溶液C .标准溶液D .基准试剂 11.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可以催化0m r 〉G △的反应,它可以促使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B .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C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路线,降低了活化能,因而加快了反应D .催化剂只能催化正向反应,不催化逆向反应12.碳酸钙的分解反应:(g)CO CaO(s) CaCO 23+=,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A .[][][])/CaCO ()/CO )(/CaO (32θθθθc p c K =B .θθp p K /2CO =C .[][][])/CaCO ()/)(/CaO (3CO 2θθθθc p p c K =D .[]θθp K /CO 2=13.3CaCO 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 .纯水 B .32CO Na C .NaCl D .2CaCl 14.2PbI 的溶度积sp K 与溶解度的关系是( )A .3sp 4K So = B .sp K So = C .3sp 2K So = D .4sp K So =15.下列分子中能形成氢键的是( )A .S H 2B .3PHC .HClD .3N H 16.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3sp 不等性杂化的是( ) A .3PH B .4CH C .3BCl D .2BeCl 17.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A .取向力,诱导力B .诱导力,色散力C .取向力,色散力D .氢键18.下列哪一条不是一级标准物质(基准物质)所应具备的条件( ) A .与化学式相符的物质组成 B.不应含有结晶水C. 纯度应达99.9% D .在通常条件下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19.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间的关系是( ) A .两者含义相同 B .两者必须吻合C .两者互不相干D .两者愈接近,滴定误差愈小 20.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 )A .分析试剂B .标定溶液C .标准溶液D .基准试剂二、填空题1. 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可将误差分为 和 两大类。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础化学概述1911年由波兰化学家芬克(Christian Eijkman)发现维生素1928年,由英国的Alesander Fleming发现盘尼西林 Penicillin牛津大学的化学家Florey和E.B.Chain解决了富集,浓缩盘尼西林的技术瓶颈第二节国际制单位SI与法定计量单位基本单位:m、kg、s、A、K、mol、cd导出单位:N、Pa、J、C、V、℃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1.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浓度:n B=m B/M B,c B=n B/V2.质量摩尔浓度:bB=nB/m(m为溶剂质量)单位为mol/kg摩尔分数:x B(溶质)=n B(溶质)/n A(溶剂)+n B(溶质),同理可得x A(溶剂)。

x B(溶质)+x A(溶剂)=1质量分数:ω=m(溶质)/m(溶液)质量浓度:ρB=m B/V(溶液)例如生理盐水质量浓度0.9%(g/ml)第二章溶液的依数性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2.34kPa一定温度下蒸气压p =x A p A *(p*为纯溶剂饱和蒸气压,x A 为溶剂摩尔分数)蒸气压下降值:△p =x B p*A(k=p*A M A )(k 只与溶剂本性有关,与溶质本性无关) 若是电解质:△p= iKbB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与蒸气压下降有关△T b =K b ·b B 单位是K ·kg ·mol-1,它只与溶剂的本性有关 K b 为沸点升高常数,水的K b =0.512若是电解质:△T b =iK b ·b B测相对分子质量A B B b B 1000m T m K M ∆= 题目:二硫化碳(CS2)的沸点是46.13C,将S 溶入其中形成0.1mol/kg 溶液时,沸点上升0.234C,求沸点上升常数Kb ;若将2.830g 硫溶解在63.00g CS2中时,沸点上升0.41C,求硫的相对分子质量。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简答部分)1.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和食盐水溶液的渗透压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渗透压是不相同的。

因为葡萄糖渗透压的表达式为RTMcRT葡萄糖ρπ==,食盐水溶液渗透压的表达式为RTMicRTNaCliρπ==,由此可知渗透压与溶质的摩尔质量成反比关系,葡萄糖和食盐水溶液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即使葡萄糖和食盐水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二者的渗透压也不相同。

2.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半透膜具有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分子通过的特性,当用半透膜将纯溶剂(或稀溶液)与溶液(或浓溶液)隔开时,溶剂分子可向膜两侧自由通透,而溶质分子通不过半透膜。

这时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多的纯溶剂(或稀溶液)将有较多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或浓溶液)一侧,而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少的溶液(或浓溶液)仅有较少数目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或稀溶液)一侧,综合作用的结果便有较多的溶剂分子进入溶液(或浓溶液)。

3.为什么临床用质量百分比为0.9%生理食盐水和质量百分比为5%葡萄糖溶液作输液?答:临床用质量百分比为0.9%生理食盐水和质量百分比为5%葡萄糖溶液作输液是由于此时溶液可与血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不致血细胞遭破坏。

4.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由何种物质组成的?答:当在一类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时,若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这类电解质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都是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和其共轭碱组成的。

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称为缓冲对或缓冲系。

5.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答::临床用质量百分比为0.9%生理食盐水和质量百分比为5%葡萄糖溶液作输液是由于此时溶液可与血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不致血细胞遭破坏。

血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浓度,但在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时,稀释了血液,使其渗透浓度大大下降,这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将会通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而使血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反之,若向血液中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将使血液的渗透浓度升高,这时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又将会通过 细胞膜向血液中渗透。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医⽤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医⽤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医⽤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单项选择部分)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利多相体系C、分散系可有液、固、⽓三种状态D、分散相粒⼦直?径⼤于lOO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D2.符号n⽤来表⽰()A、物质的量B、物质的质量C、物质的量浓度D、质量浓度A3.在0. Imol LHA的(Ka 1.0 10 5)溶液中,HA的解离度为a ()A、0. 1%B、2%C、10%D、1% D 4. 0. OlOmol LHC1 溶液中 OH 浓度为()A、1.0 10 2 I linol L IB. 1.0 10 12niol L I1 10C、1.0 iOmol L D、1.0 10 Imol L 1 B5.测得lOOmL某溶液中含有8mg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A、0. 2mol LB、 0. 2mmol LC、 2mmol LD、 2mol L C6.将12. 5gNaCl溶于⽔,配制成250ni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Ax 25g ? L 1 1 1 1 1 B、50 g ? L10 1 C、0. 05 g?L ID、0. 025 g - L 1 B 7.室温下,1.0 102HAc溶液中⽔的离⼦积常数Kw为()1A、1.0 10 B、1.0 10 C、1X10-14 D、1.0 10 10 08.⼄酬和⽔分⼦之间存在的分⼦作⽤⼒有()A、取向⼒和诱导⼒B、⾊散⼒C、氢键D、以上四种作⽤⼒都存在CA、正戊烷B、正丁醛C、正丁醇D、丁酮C10.下列化合物哪⼀个在⽔中溶解度最⼩()A、甲酸B、⼄酸C、丙酸D、丁酸D11 .组成核酸的基⽊结构单位是()A、戊糖和脱氧核糖B、含氮碱基C、单核昔酸D、磷酸和戊糖C12.⼄硫醇具有极难闻的⽓味,常作为⽆⽓味燃料⽓漏⽓的警报。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医学生们在考试前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往往非常繁杂,尤其是化学。

化学是医学的基础科学,医用化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中,如药物合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相关知识。

1. 医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医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式、化学量及其计算,以及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

医用化学还涉及到酸碱计算、物质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医学生而言,要重点掌握一些药物的化学性质、质量控制等。

2. 如何复习医用化学为了更好地掌握医用化学的知识,医学生需要付出充分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复习建议:(1)使用图表、模型和动画进行复习。

通过模拟实验和动画展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结构。

(2)重复练习并做题。

医学生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例如通过做题的方式来巩固化学反应、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3)阅读化学相关的文献。

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化学期刊、教科书等学术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医用化学的知识。

(4)参加课堂或线上讲座。

有时候听一些专家的讲座,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某个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特点。

3. 医用化学实践医用化学对医学的实践影响极大。

通过化学的实践可以解决很多疾病。

下面是医用化学的几个重要领域:(1)药品制造。

许多药物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而来的,因此医用化学对于药品制造十分重要。

(2)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确定药品成分、化学毒性,进而确定适合病人服用的药物的量和频次。

(3)临床医学。

医用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体液分析,疾病检测等。

医用化学非常重要,必须雕琢出深厚的基础。

掌握医用化学知识,是保持以后对临床化学的兴趣和继续深究的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临床护理专业《医用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1、 填空题1、称为溶液的稀释。

稀释公式是: 。

使用稀释公式时,C1和C2必须 ;V1和V2也必须 。

2、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为:(1) (2) (3) (4) (5) 。

在溶液配制中,玻璃棒的用途是:(1) (2) 。

在定容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当加水稀释至离标线约 相切即可。

3、 称为渗透现象。

称为渗透压。

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渗透压定律是: 。

称为等渗溶液。

对于渗透压不相等的两种溶液, 为低渗溶液,为高渗溶液。

4、在37°C时,正常人体血浆的渗透压为 相当于血浆中 。

所以医学上规定凡渗透溶液在为 称为等渗溶液, 为低渗溶液, 为高渗溶液。

为病人大量输液时,注意(1) (2) 。

5、称为电体质。

称为强电体质。

一般 是强电体质。

称为弱电体质。

称为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 。

当 发生移动。

6、Kw称为 。

常温下, 。

中性溶液: =。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PH值表示溶液 ,所谓PH就是 ,中性溶液PH=7.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

7、正常人体的PH维持在。

称为酸中毒。

治疗药品主要有 。

称为碱中毒。

治疗药品主要有 。

8、 称为盐的水解。

强碱弱酸盐(又称 ),水解后 PH 7;强酸弱碱盐(又称 ),水解后 PH 7;9、 叫做缓冲作用。

称为缓冲溶液。

常用的缓冲溶液主要有三种类型。

(1) 例如 (2) 例如 (3) 例如 10、在有机物化合物中,碳-碳键的类型主要有:(1) 例如 (2) 例如 (3) 例如 (4) 例如 (5) 例如有机物化合物具有以下特性:(1) (2)(3)(4) (5) (6) 11、按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不同,可以将有机物化合物分为若干类化合物类型官能团名称官能团结构。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医用化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生成和,该反应为。

2.羧酸根据羧基所连烃基不同可分为、和。

3.0.1molH2含有 mol氢原子。

4.1.5molH2SO4的质量是,其中含有mol氧原子,含有mol氢原子。

5.气体物质的摩尔体积的标准状态是指。

6.在10mL 0.2mol/L的NaOH溶液中含NaOH克。

7.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则其质量浓度为。

8.若将10mL 1mol/L HCl溶解并稀释成0.1mol/L溶液,则稀释后的体积为 mL。

9.溶液的渗透是从溶液向溶液渗透。

10.鉴别饱和链烃与不饱和链烃采用的试剂有和。

11.烷烃的分子通式为,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键相连。

12.在中性溶液中,[H+] [OH-],则pH ;在酸性溶液中,[H+] [OH-],则pH ; 在碱性溶液中,[H+] [OH-],则pH 。

13.生理盐水是 g/L的溶液。

14.写出电离方程式:HCl =HCl=H++Cl- NaOH =Na+ + OH-15. [H+]=1.0×10-3mol/L的溶液pH= ,溶液呈性;若将pH调到7,则[H+]为mol/L,溶液呈性。

16. NaNO3溶液呈性,CuSO4溶液呈性, NaHCO3溶液呈性。

17.常见的缓冲溶液有三种类型:、和18. 对于同一弱电解质来说,溶液浓度越小,其解离度越;溶液温度越高,其解离度越。

19.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有、、、、、等元素。

20.根据羧酸分子中所含羧基数目多少不同,可分为、和。

21.油脂的酸败,实际上是由于发生了和、等反应,生成了有挥发性,有臭味的混合物。

22.烯烃的分子通式为,分子中含有相连。

23. 俗称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24.禁用工业酒精配饮料酒,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

25.苯甲酸是最简单的,其钠盐常用作食品。

二选择题1.由粗天平称量的读数值记录正确的是()A、2.52克 B 、3.5克 C、152毫克 D、4.5毫克2.决定原子种类的是()A、核内质子数B、核外电子数C、核内中子数D、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3.下列物质摩尔质量最大的是()A. CO2 B.NaOH C.O2 D.H2SO44.在0.5mol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A.3.01×1023 B.6.02×1023 C.0.5 D.15.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A.2.2g CO2B.3.6g H2O C.3.2g O2 D.49g H2SO46.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是()A.O2 B.Cl2 C.N2 D.CO27.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小是()A.H2 B.O2 C. CO D. Cl28.在电场力作用下,下列溶胶的胶粒向阴极移动的是()A.硅酸溶胶 B.氢氧化铁溶胶 C.硫化砷溶胶 D.氯化银溶胶9.下列溶液属于真溶液的是()A.氢氧化铁溶胶 B.泥浆 C.乳状液 D.NaCl溶液10.下列溶液中是高渗溶液的是()A.1mol/L NaCl溶液 B.2mol/L葡萄糖溶液C.1mol/L CaCl2溶液 D.1mol/L K3PO4溶液11.下列溶液中是低渗溶液的是( B )A.1mol/L HCl溶液 B.1mol/L葡萄糖溶液C.1mol/L Na2SO4溶液 D.1mol/L Na3PO4溶液12.在电场力作用下,下列溶胶的胶粒向阳极移动的是()A.三氧化二铝溶胶 B.氢氧化铁溶胶 C.氢氧化铝溶胶 D.硫化砷溶胶13.根据题意选择:反应2A+B2C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升高温度,生成物C的浓度增加,则逆反应是( )。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医用化学复习资料医用化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医用化学的知识对于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了药物的合成、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医用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化学结构分类、药理学分类和治疗用途分类等。

化学结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如酮类药物、醇类药物等。

药理学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划分,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治疗用途分类则根据药物的治疗目标进行划分,如抗癌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内的靶点相互作用,产生治疗效果的过程。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激动剂作用、拮抗剂作用、酶抑制作用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副作用的预防非常重要,因此医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药物的合成和分析药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药物的过程。

药物的合成需要考虑到反应条件、反应路径和产物纯度等因素。

在药物的合成过程中,有时还需要进行保护基的引入和去除,以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物的结构。

药物的分析是指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而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滴定法、色谱法等。

药物的分析可以帮助医学生确定药物的纯度、药物含量和药物的结构等重要信息。

三、药物的应用和副作用药物的应用是指将药物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过程。

药物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因素。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应用特点,有些药物需要经过代谢转化才能发挥作用,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副作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医用化学复习题

医用化学复习题

医用化学复习题医用化学复习题医用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医用化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给大家提供一些医用化学的复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药物的化学性质?请举例说明。

药物的化学性质是指药物分子内部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例如,对于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来说,它的化学结构是乙酰水杨酸,具有酯的功能团。

这个结构决定了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2. 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有哪些?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靶点作用:药物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活性,从而产生药理效应。

例如,β受体阻滞剂通过与β受体结合,抑制β受体的激活,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

- 酶作用:药物可以作为酶的底物或抑制剂,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干扰生物化学反应。

例如,抗生素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导致细菌死亡。

- 转运蛋白作用: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进入细胞内或离开细胞,从而发挥药理效应。

例如,抗癌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进入肿瘤细胞内,抑制肿瘤生长。

- 核酸作用:某些药物可以与DNA或RNA结合,干扰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生存。

例如,抗癌药物顺铂可以与DNA结合,形成DNA损伤,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3. 药物代谢的过程有哪些?请简要描述。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化学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发生在肾脏、肺脏和肠道等。

药物代谢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相位Ⅰ代谢:药物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药物分子发生结构改变,生成活性代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通常具有更好的水溶性,便于排泄。

例如,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可以将药物氧化为活性代谢产物。

- 相位Ⅱ代谢:药物或其相位Ⅰ代谢产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麦角酸等)结合,形成水溶性的代谢产物。

6619+《医用基础化学》期末复习指导(选修课).docx

6619+《医用基础化学》期末复习指导(选修课).docx

2013年秋期《医用基础化学》期未复习指导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无机化学部分一、选择题I.人体血液中平均每100 ml屮含冇19mgK+(M=39),则血液中K*的浓度是(A)0.49 mol ・L (B) 4.9 mol • L_,(C) 4.9X10—2mol (D) 4.9X10_3mol ・(E) 4.9X10-3mmol2•配制300ml 0.10mol-L_I NaOH (M r=40)需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为(A) 1.2g (B) 1.2mg (C) 4.0g (D) 4.0mg (E) 12.00g3.中和50ml 0.20mol- L_1HC1溶液,需要某NaOH溶液25ml,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A) O.lmol/L (B) 0.2mol /L (C) 0.4mol /L (D) 0.8mol /L (E) 2.0 mol /L4.血红细胞置在下列哪个溶液屮,将会引起溶血(细胞破裂)现象(A)9.0g ・L J NaCl (B) 90.0g ・「农&0(C)50.0g -L"1葡萄糖(D)牛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E) 100.0g -L"1葡萄糖溶液5.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 l.Og ・「NaCl(Mr=58.5) (B) 10.0g ・ L^CaCb ・ 2出0(1\41=147)(C)12.5g ・ L''NaHCO3(Mr=84.0) (D) 9.0g ・ L,NaCl(Mr=5&5)(E) 112g ・L“C3H5ONa(Mr=80)6.在室温下把青蛙的筋肉细胞放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观察到细胞皱缩,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A)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人于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B)NaCl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C)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D)两者的浓度相等7.当AgNCh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混合时,若AgNOs溶液过量,所形成溶胶的胶团和胶粒分别带(A)正电荷负电荷(B)负电荷正电荷(C)电中性正电荷(D)电中性负电荷8.溶胶可暂时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有(A)布朗运动(B)胶粒带电(C)胶粒扩散(D)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9.对于胶团[(Agl)m • nAg+• (n-x)NO3 ]x+• xNO3\ K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gl) m是胶核(B) A/为吸附离子(C) NO3 一为反离子(D) m = n + x(E)[ (Agl) m ・nAg ・(n-x)NO3_]x+为胶粒10.将O.Olmol/LAgNOs溶液与O.lOmol/LKI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Agl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蝕强的是(A) K2SO4(B) A1(NO3)3(C) MgCl2 (D) K3[Fe(CN)6] (E) NaClII.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大(B)反应速度相同的反应,活化能一定相同(C)活化能越小,一般反应速度越快(D)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相同(E)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12.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了活化能(B)增加了分子间碰撞(C)分子运动速度(D)增人的活化分子的分数13.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A)降低了活化能(B)增加了分子间碰撞(C)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D)分子运动速度加快(E)增大了活化分子的分数14.某温度下,下列反应已达平衡:CO(g)+H2O(g) == CO2(g) + H2(g)(放热反应),为提高CO的转化率, 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大总压力 (B)减小总压力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入催化剂15.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叙述屮,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B)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温度改变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牛移动(D)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故K 也随之发工改变(E) 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但不会改变K16. 某温度下,下列反应已达平衡:CO(g)+H 2O(g)== CO 2(g) +H 2(g)(放热反应),为提高CO 的转化率, 可釆取的方法是(A)通入更多的水蒸气 (B)增加体系的总压力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体系的总压力(E)升高体系的温度17. 在酸性溶液中(A) PH>7 (B) PH=7 (C) [H +]< 10_7<[OH _] (D)只有氢离子而无氢氧根离子存在 (E)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存在18. NH3的共轨酸是 (A) NH 2" (B) OH •(C) NH 3.H 2O (D) NH 4+19. 已知 HCN 的 Ka = 5.OXlO~10 mol/L,则 CN 一的碱常数 Kb 为 (A) 5.0X 10"14(B) 5.OX1O"10(C) 2.0X10-6(D) 2.0X10-5(E) 2.0X10-420. 往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固体NH 4C1,会使 (A)溶液PH 增人 (B)溶液PH 减小 (C)溶液PH 不变 (D) NH S 的Kb 增大 (E) NH 3的Kb 减小 21. 由等体积的HX 和NaX 组成的缓冲体系,如果HX 的电离常数Ka=10-5,则此缓冲溶液的PH 值为 (A)7(B) 5(C) 8(D)9(E) 1422. 将0.10mol/L 的HAc 溶液加水稀释金原体积的二倍时,其[H’]和PH 值的变化趋势各为 (A)增加和减小(B)减小和增人 (C)减小和减小(D) 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 (E)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23. 若要制备PH=7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Ka=1.8X10-4) (B)醋酸钠和醋酸 (Ka=1.8Xl()7)(Kb=1.8X10-5) (D)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 (Ka=6.3Xl()7)在化学反应NH3+H2O=NHj +OH 一中,属于酸的物质是 26. 当主量子数n=3吋,角量子数1可能的収值为(A) 0,1,2 (B) 1,2,3 (C) 0,1,2,3 (D) 0,+1,-1(E) 2,327. 基态26Fe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 (A) 4s 2 (B) 4s 24d 6(C) 3d 64s 2(D) 3s 23p 63d 6(E) l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28. 基态29CU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 [Ar]3d 94s 2 (B) [Ar]3『°4s 】 (C) [Ar] 4s 23d 9(D) [Ar] 4s ,3d ,0(E) ls 22s 22p 63s 23p 33d ,04s 24p 229.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中,错谋的是(A) ls^s^p^s 1 (B) ls^s^p^s 1 (C) ls 22s 22p 63s 2(D) ls 22s 22p 63s 23p 5(E) ls 22s 22『30. 已知某元素的基态原了价电了构型为3d'4s 2,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 NH3和电0 (C) NH4+和 OH_(B) NH4+和 H 2O(D) NH3和 OH_ (E) NH 3 和 NH 4+(C)最低重叠原理 (D)保利不相容原理 (E)洪特规则(A)甲酸钠和甲酸 (C)氯化钱和氨水 24・根据酸碱质了理论,25.若将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ls^s^px^py 1,贝U 违背(A)能量守衡定律 (B)能量最低原理(A)四周期、IIIB (B)四周期、IIA (C)四周期、IB (D)三周期、IIA31.有一-难溶强电解质M2X,其溶度积Ksp和其在饱和溶液小的溶解度S的关系式为32.有一难溶强电解质Fe2S3,其溶度积Ksp表达式是(A) Ksp=[Fe3+] [S2_] (B) Ksp = [Fe23+] [S32-] (C) Ksp = [2Fe34]2 [3S2]3(D) Ksp=[Fe3+]2[S2-]3(E) Ksp=2[Fe3+]2*3[S2-]333.25°C吋CaCO3饱和溶解度为9.3 x 10 5mol/L,则CaCO3的溶度积Ksp为(A) 8.6X10—9 (B) 9.3X10"5(C) 1.9X10-5(D) 9.6X10-2(E) 1.9X10-434.25°C 时Ag2CiO4饱和溶液中,[CrO42-]=6.0X10-5mol/L,则Ag2CrO4的溶度积Ksp 为(A) 6.6X1()T(B) 2.2 X 10"13(C) 8.64X10"13(D) 5.4X10-14(E) 1.9X1O-1035.25°C时Pbl2的Ksp为8.49X 10刈则其饱和溶液「浓度约为(A) 2.04 X10'3 mol/L (B) 4.08 X 1 O'3 mol/L (C) 2.57X1 O'3 mol/L(D) 1.28X10*3 mol/L (E) 3.03 X 10"3 mol/L36.能进行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条件是(A)有空轨道(B) d轨道参与(C)能量相近(D)电了需激发(E)有孤对电了37.在水分子Z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A)氮键(B)収向力(C)色散力(D)诱导力(E)取向力和色散力38・在氢气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A)氢键(B)取向力(C)色散力(D)诱导力(E)氢键和色散力39.在CH-与出0分了间存在的作用力有(A)氢键(B)取向力、氢键(C)色散力、诱导力(D)诱导力、氢键(E)诱导力、色散力、収向力40.下列物种小,分子间仅存有色散力的是(A) CH4 (B) HBr (C) HI (D) NH3 (E) H2O41.已知298K 时,电对MnO4" + 8H+ + 5e = Mn2+ + 4H2O(p°=1.51V,此时屮浓度由 1.0mol/L 减小至 1.0X10 _4mol/L,则该电对的电极电势(A)上升0.38V (B)上升0.047V (C)下降0.38V (D)下降0.047V (E)无变化42.对于卜"列原电池:(-)Zn|Zn2+ (1.0moI/L) |Ag+ (l.Omol/L) |Ag ( + )欲增大其电动势,可采取的措施为(A)降低Ag•的浓度(B)增大Ag+的浓度(C)加大银极板面积(D)增大的浓度(E)加大锌极板而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总复习《医用基础化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与医科各专业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掌握化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一、各章节重点内容:医用基础化学的内容共有16章,分两部分。

前八章是无机化学,后八章是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部分:第四章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和第八章单质及无机化合物不作教学要求,第七章滴定分析法和分光光度分析法只作简单要求。

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在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其他章只作简单要求。

下面仅就重点要求的内容进行复习。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1.分散系及其定义。

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分2.溶液的浓度及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C B/mol·L-1——单位溶液体积(每升)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质量浓度ρB/g·L-1——单位溶液体积(每升)中溶质的质量。

* 3.渗透现象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渗透现象: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自发过程。

(2)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①要有半透膜;②膜两侧要存在溶液的浓度差。

(3)渗透压公式的意义:π=icRT = i mRT/ MV注意认识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4)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等渗、低渗和高渗1.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280~320mmol·L-1,在此范围内为等渗;低于280 mmol·L-1的溶液为低渗;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2.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9g·L-1NaCl,50g·L-1葡萄糖,9g·L-1乳酸钠,12.5g·L-1NaHCO3等。

3.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解释溶血现象)。

溶血是指红细胞(红血球)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

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渗透压的问题。

当细胞膜外部和内部溶液渗透压不等时,出现两种情况:(1)溶血:外部渗透压小于280 mmol·L-1时,外部溶液中水分穿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造成细胞肿胀,最后破裂。

(2)皱缩:外部渗透压大于320 mmol·L-1时,红细胞中中水分穿过细胞膜进入外部溶液,出现细胞皱缩情况。

所以,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

复习题形成性考核1的有关内容:《医用化学基础》学习指导书测试题(P7):一、选择题:8、14;多选27;四、问答:1、2。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1.一些基本概念:基元反应:一步可以完成的化学反应。

复杂反应:经多步骤才能完成的反应。

催化剂:那些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基本保持不变的物质。

化学平衡: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特点是:(1)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此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恒定,这也是化学平衡的标志和特征。

(2)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反应不断进行,只不过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化学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外界条件变化,化学平衡将被破坏。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关于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知识:(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包括固态和纯液体物质的浓度。

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常数可以用气体分压来表示。

如:填空题:对于可逆化学反应 A (s ) = C (g )+ D (s ),下列平衡常数表示式正确的是( )。

A.K = [C][D]B.K = [C]C.K = [C] [D][A]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示式:(1) CaCO 3(s CaO (s )+CO 2(g ) =K ;(2) 2NO (g )+ O2(g 2NO 2(g ) =K 。

*(3)对于某可逆反应,平衡常数K 随温度变化,但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3.会判断温度、压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 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增加产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减小物质浓度,则结果正好相反。

◆ 压力对平衡的影响是:当增加反应的总压,反应向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反应的总压,反应向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分子总数目不变的反应,即(c+d )=(a+b ),压力不影响平衡。

◆ 改变温度将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 温度变化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

◆ 催化剂不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复习题《医用化学基础》学习指导书测试题(P25):一、填空题:14、15、18;二、是非题:20。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1. 一些基本概念: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共轭酸碱概念及共轭关系: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或阴、阳离子)。

如:HAc ,NH 4+,H 2PO 4-,HCl 等, 碱:凡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分子或阴、阳离子)。

如:如:NH 3, ,H 2PO 4-,Cl -等。

共轭酸碱:彼此相差一个质子的酸和碱,互为共轭酸碱。

如:H 2CO 3~ HCO 3- HCO 3-~CO 32-酸 碱 酸 碱 两性物质:有些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的物质。

如:H 2O ,HCO 3-,HPO 42-。

* 2. 溶液的酸碱性及pH 值:酸性:pH<7 中性:pH=7 酸性:pH>7会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pH 值:* 如同浓度的NaCl 、NH 3·H 2O 和NaHCO 3水溶液中,P H 值最高者(碱性最大)哪个?*3.理解弱酸(弱碱)溶液的解离平衡,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 值的计算。

以教材3-4为例:计算0.01mol·L -1HAc 溶液的pH 值。

pH= - lg[H +] pH + pOH = 14一元弱酸[H +]计算公式: [H +] = a a C K一元弱碱[OH -]计算公式: [OH -] = b b c K公式使用两个前提:(1)忽略水的解离平衡;(2)酸浓度C HA 或碱浓度较大,C HA /Ka≥500,C B /Kb≥500。

*4. 缓冲溶液概念及其作用:缓冲作用——溶液具有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的影响,保持pH 值几乎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导致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

*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5. 溶度积规则及溶解平衡(判断沉淀生成及溶解):●溶度积与溶解度关系:溶度积是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而溶解度为单位体积中难溶物溶解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两者都与难溶物溶解有一定关系。

某物质溶解度大,溶度积数值大。

但不同类型的物质,不能比较。

说明如下:设难溶物溶解度为x(mol·L-1),AgCl ≒ Ag+ + Cl-Ksp = [Ag+][Cl-] Ksp = x2PbI2≒ Pb2+ + 2I-Ksp = [Pb2+][ I-]2 Ksp = 4x3所以,不能用Ksp比较AgCl和PbI2的溶解度。

●溶度积规则:Qc >Ksp 溶液为过饱和状态,有沉淀生成Qc = Ksp 处于沉淀平衡状态,饱和状态溶液;Qc <Ksp 溶液不饱和,无沉淀生成。

●沉淀次序:含有相同浓度的Cl-、Br- 和I-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首先出现的沉淀是哪个?Ksp越小,越容易生成沉淀。

K sp AgCl>AgBr>AgI。

沉淀次序为:AgI—AgBr—AgCl。

●一些常见的沉淀反应:1. AgCl (s)≒ Ag+ + Cl-Ksp =1.77×10-102. AgBr(s)≒ Ag+ + Br-Ksp=5.35×10-133. AgI (s)≒ Ag+ + I-Ksp =8.51×10-174. Ag2CrO4(s)≒Ag+ + CrO42-Ksp =1.12×10-12复习题《医用化学基础》学习指导书测试题(P42):一、填空题:2.3.4.8.11.13. 22;二、是非题: 2.5.20;三、选择题:5第四章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不要求。

第五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1.掌握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氧化数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使自身氧化数降低的物质(如H+、Cl 2等)。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氧化其他物质而自身被还原。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使自身氧化数升高的物质(如Zn 、H 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能还原其他物质而自身被氧化。

2.了解原电池概念及组成。

原电池——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中,给出电子和得到电子分别在两极上进行,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分别发生在两极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3. 标准电极电势与其对应电对氧化态、还原态关系。

电极电势的大小表示一个氧化还原体系(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

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对应的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弱。

反之,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对应的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4.电池电动势数值与反应自发关系。

原电池由两个电极组成,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电动势,用E 表示:E=-+-ϕϕ。

E>0,反应自发。

5.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机)及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基本依据:得失电子数相等。

步骤如下:①找出氧化数变化的物质;②求出一单位该物质(分子或离子)氧化数升高或降低的具体数;③找出最小公倍数,乘某数使氧化数升高与降低数相等;④将所乘之倍数,写在该物质前;⑤使产物中的各种物质与反应前相等;⑥将箭头改成等号。

例1: Br 2 + Fe 2+ → Br - + Fe 3+↓2×1 ↑1×2结果为: Br 2 + 2Fe 2+ = 2Br - + 2Fe 3+例2: MnO 4- + Fe 2+ + H + → Mn 2+ + Fe 3+ + H 2O↓5×1 ↑1×5MnO4-+ 5Fe2+ + 8H+→Mn2+ + 5Fe3+ + 4H2O歧化反应——一类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升高或降低的物质为同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