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原理+方法论详细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新人教版必修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概括第一部分、唯物论( 5 个)一、世界的物质一致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辩证唯心主义以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要全部从本质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路,阻挡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拥有调理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 重视精神的力量 , 自觉地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 战胜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拥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 , 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挡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战胜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拥有广泛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要求我们,一定按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做事五、尊敬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可以被创建,也不可以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眼前又不是力所不及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既要尊敬客观规律,按规律做事,又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敬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联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 3 个)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独一根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教师用书前言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在这门课和这本书中,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课程的基本性质就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这门课要讲的不是一般的哲学,不能把它讲成哲学概论,也不能用其他哲学派别来冲击和淡化这门课的主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门课程的主题和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当然,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材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整个人类哲学发展的长河中予以考察,让学生在与中西哲学的对比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现实力量。

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了以往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这不是一句空话。

应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材力图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建构,通过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所未有的科学真理性和指导人民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比如说,哲学是怎样起源的,这原本是一个哲学味道颇浓的话题。

我们把这一问题放到了“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框中。

通过对案例、情境和问题的思考,引出结论: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

只要是正常的人,他就有生活和实践,就会思考,因而就会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我们在“专家点评”栏目中,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供给了学生。

这师徒二人认为哲学起源于“惊讶”、“惊异”、“迷惑”,这对不对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谁更高明呢?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因为“惊讶”、“惊异”、“迷惑”等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怎样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六课时)◇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第一篇: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意识对物质有能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4、联系的普遍性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5、联系的客观性新联系。

6、发展的普遍性内容: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喝酒事务的灭亡,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我7、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即前途是光明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细心保护新事物的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两者相互联结(1)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内容: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件下相互转化。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知识整理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知识整理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 1.1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第一单元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第一单元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第一单元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第一单元 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教案第一单元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第三单元 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案第三单元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案第三单元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三单元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三单元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第三单元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三单元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第三单元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二单元 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二单元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第二单元 5.1意识的本质教案第二单元 5.2意识的作用教案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第四单元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第四单元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第四单元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案第四单元 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第四单元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新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最新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前言(第一课时)一、课改的必要性: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 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 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会主义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3、选修: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讲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讲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版

2010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讲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考点详解第一部分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是什么)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二部分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首先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它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第一性),二是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性)。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展开的第三部分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2)(3)三、典例剖析例1(09高考上海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答案:B例2(07高考山东文综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答案:D例3(07高考江苏卷1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答案:D例4(09高考江苏卷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答案:B例5(09高考广东卷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生活与哲学全册经典教学案例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二)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有哲学思想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知识准备1、哲学的含义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

他的成功在于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法。

他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自然界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化学元素有转化。

但是,门捷列夫到了晚年则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

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

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这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化学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他的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点评:(看我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才可能取得成就和成功。

在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模拟练习: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5岁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退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案 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

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一·【全书基本框架】1、第一单元: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第二、三单元:阐述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的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唯物的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3、第四单元: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历史观(2)人生价值观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知识】掌握以下基本问题:一、哲学的一般知识1、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和任务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4、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5、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与作用(一)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提示】两句话各有侧重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

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哲学≠智慧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公开课教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公开课教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学习哲学并没有那么难,只要做到思路清晰、版块牢固、记忆准确、理解到位、学会答题,就可以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探究式教学,综合运用教学助手和互动课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版块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的规律性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答题规律,记忆规律,遗忘规律等;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身体力行,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变。

四、导入课堂:问题1:我们学习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共分几个部分?回答:..........总结:两部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问题2: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几个板块?回答:.........总结:共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辩证唯物论第二板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板块:唯物辩证法问题3:第一板块唯物论有哪些信号词?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回答:........总结:信号词:物质、意识、规律引导学生展开,如“物质”:必须识记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规律”:规律是客观性与普遍的,方法论是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是客观的,并不等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问题4:第二板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哪些信号词?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回答:........总结:信号词:实践、认识、真理引导学生展开,如“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专题教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专题教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专题教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1、哲学是什么(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重点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在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课本P12的探究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没有科学依据。

如:气者,理之依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原理+方法论详细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原理+方法论详细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原理+方法论详细整理教案新人教版(一)哲学的来源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的性质和任务1、哲学是知道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指挥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的任务,就是知道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四)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但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

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中都会自发地形成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五)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六)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

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②二者的方法论不同。

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

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七)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是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览 教案新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览 教案新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生活与哲学根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览〔一〕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方案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那么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抑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抑制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络。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开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犯客观规律,一旦违犯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根底,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点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三、基础知识梳理(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其形成和发展是的过程,也是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之中,体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的主体,具有。

例如:阅读教材77页探究,思考下列问题:①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②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阅读教材78页综合探究,思考:①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②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高考政治 哲学原理方法论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 哲学原理方法论教案 新人教版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归纳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第4、5课〕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第6课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普遍性)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那么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那么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高昂的精神那么会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那么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哲学问答题回答格式:原理+方法论+对应材料分析
一.辨证唯物论部分
(主要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第2单元]
原理
原理内容方法论☆源自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自然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1)区别: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3
(3)联系: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曾悌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1).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哲学的来源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的性质和任务1、哲学是知道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指挥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的任务,就是知道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四)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但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

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中都会自发地形成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五)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六)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

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②二者的方法论不同。

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

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七)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是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如果认为有统一性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八)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依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学生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九)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十一)哲学与真正的哲学的关系(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有的哲学能正确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有的哲学则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或错误地反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之所有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十二)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一定时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和思想文化都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是由政治和经济决定的。

(3)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十三)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十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十五)马克思主义的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十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二单元: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二)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三)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规律。

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2、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创造性、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五)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来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谬误、克服谬误而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

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基础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四)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题、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显示的存在。

特点: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五)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想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单元:联系观:(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