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四次周测

合集下载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语文试题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语文试题

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周测试题命题高三语文组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

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

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

19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

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

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寓意。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

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

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

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

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

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河北省南宫市高一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南宫市高一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南宫市高一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1. (6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

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

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

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

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河北省南宫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

河北省南宫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

河北省南宫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二下·丹徒期末) 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

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 . 去糟粕,辨真伪B . 博览群书,多多益善C . 知贵精,不贵多D .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30日,悲伤的消息传来。

江湖渐远,大侠不再,一个时代落幕了。

先生笔下的刀光剑影和爱恨情仇动地而来,痴迷了无数不分年龄、地域、职业的男女。

他创造的“成人的童话”,滋养了无数读者的精神空间。

六十年来,先生的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各方面都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水准。

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他也足以青史留名!材料二:材料三:在金庸笔下,豪气干云、孔武有力、斗狠使勇,充其量只能算个壮士;慷慨任事、忠悯待人、义薄云天,也只是个一般的侠士,所以杨过一人一雕往来东西南北,问尽天下不平事,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人称“神雕大侠”,可杨过却拒不接受那个“大”字。

郭靖与杨过在襄阳夜话,郭靖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裹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邯郸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收官考试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邯郸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收官考试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收官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感冒”一词竟源于古代官场“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

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

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

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

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

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

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

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

’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

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

”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

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

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

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

“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 0 1 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 6 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南充市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南充市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南充市重点高中中学2016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

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

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

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

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

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

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2016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一次考试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2016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一次考试

湖南省2016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

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

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

《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次。

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

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

《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

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

第I 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形象是由各种符号组合而成的、具有文化意义的视觉形态。

在本原经验贫乏而伪经验泛滥的现代社会,形象能帮助我们从非意愿记忆的深处打捞经验的碎片,把珍贵的经验以形象的方式还给我们。

我们不禁要问,视觉形象卓然不凡的特征是什么?本雅明的答案是:光韵(aura )。

在1931年《摄影小史》中,本雅明通过解读卡夫卡6 岁时的照片第一次使用了“光韵”概念。

照片中的小男孩用神性的眼睛观看世界。

在神性的凝视中,“世界周围笼罩着一种光韵,一种在看向它的目光看清它时给人以满足和踏实感的介质。

这里,导致这种效果的技术安排又是显而易见的。

相片上从最亮光到最暗阴影是绝对地层层递进的”。

“光韵”在此处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首先,它具有神性的来源,是宗教信仰的产物。

Aura 由拉丁文演变而来,本意指神像头部或身体周围的光环。

这里指世界在神性的朗照中分享了神的光辉。

其次,伴随世界的世俗化,Aura 逐渐失去了神性的根源,在本雅明的经验哲学中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即光韵。

在审美活动中,它是一种浸润在自然之中的生命气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进行平等的主体间视觉交流时产生的满足感与踏实感。

最后,它与19 世纪晚期摄影术的特点和摄影的属性有关。

由于低敏感度和长时间的曝光,照片产生层层递进的明暗效果,使照片中的形象闪烁着膝胧而神秘的质感。

从观看者的视角来说,这种效果也与时空的距离有关,具有此时此地的独特性。

若即若离的时空是视觉感知的前提。

在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中,视觉形象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换言之,它只能观看,不能触摸。

因为不可接近性是神性的象征,是对无法克服的距离的体验。

与技术复制时代的碎片化经验不同,“光韵”是鲜活的、有机的、整体的、富有生命力的。

通过把形象嵌入记忆,这种经验能够在它唤来的气息中返回精神的岁月。

在精神的岁月中,灵与肉、人与人、人与自然在此时此刻的视觉交流中实现了审美意义上的整合。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次周测试题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次周测试题

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十四次周测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

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

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

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

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

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

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2019-2020学年河北南宫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河北南宫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河北南宫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CRISPR—Cas9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

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

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

2016年,来自四川大学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CRISPR—Cas9技术从此开启了人类基因编辑的新纪元。

CRISPR这一叫法是90年代由西班牙科学家Francis Mojica首次提出的,他通过深入研究首先发现,细菌和古生菌DNA中一连串作为原始免疫系统基础的重复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记录”病毒入侵者的DNA;Cas9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识别在CRISPR中存储的特殊序列,并通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DNA。

虽然CRISPR—Cas9在90年代就被发现,但直到2012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詹妮弗·杜德纳和艾曼妞·卡朋特才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这篇文章介绍了当CRISPR—Cas9这一体系从细菌中取出,再引入那些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发生了什么。

“在真核生物中,当你剪切DNA时,你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

(摘编自《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新浪医药2018年3月5日)材料二: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创了CRISPR的早期应用,当时科学家们使用早期版本的CRISPR来对抗牛奶和酸奶中的主要细菌,该细菌总是被病毒感染。

那时候,CRISPR技术仍不成熟。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急需使用CRISPR保护粮食和农产品免受新细菌的侵害。

基因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可以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主要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也可以创造出不受干旱和其他环境影响的作物。

台市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台市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邢台市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邢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次周测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邢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次周测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次周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文质论陶东风“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

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

“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

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

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

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

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

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上)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題)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范围:高考全部范围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地域歧视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玉当着他的面说齐人“善盗”,虽属故意羞辱,但也说明当时已存在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即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如在生治方式、生产方式、患想意识、风格习惯等各方面既有发达城都的不同,也有价值现念和习惯方面的不同。

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以精神和现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

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幻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

应该承认,贫穷和落后,特别是长时期的贫穷和落后,的确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滋生种种劣行恶习,甚至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慣,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

随着不同区域人口的流动,相互间的文明或野蛮、贫穷或富裕、先进或落后就会显现在对方面前,而相对野蛮、贫穷、落后的一方,一般处于弱势地位。

尽管流动人口只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但由于外界只与他们接触,对他们的印象也就成为对当地全部人口的印象.所以,一个地方外迁或流出的人口的形象,往往会成为整个地方的形象.例如,北宋南宋之际,大批河南人随宋室南迁,由于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高官、名流、巨商、富户,在而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举足轻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视,还学着说河南话,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

但到大批河南人因天灾人祸四处逃荒时,河南人的优点往往被遮蔽了,操;河南方言的人就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自古以来,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由盛转衰、由富变贫、由中心而边缘之后,当河南处于“天下之中”,农业发达,商贾云集,洛阳、开封拥有首都或陪都地位之时,其他地方人既不会也不敢歧视河南人,还以能成为河南人为荣。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西安市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西安市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陕西省西安市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文明发展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从早期先人们在岩壁上或陶土中留下的许多抽象的情感符号,再到后来随着文明进步应运而生的具象写实,印证着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学科的成熟与完美。

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具象写实的技能象征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到现代主义时期,人们又反观抽象,重新挖掘其中的奥妙与价值,这是人类文明观念的升华,是人类审美情趣的轮回生发,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征。

在视觉艺术领域,具象与抽象往往是优势互补、相映成趣的。

往往在具象表面的深层有着抽象的严谨结构、节律关系与构成美感,这就是画面的形式美感。

因此在一幅画中,具象往往给人以具体、生动、感性和直观入世的感觉,而抽象则赋予画面以归纳、概括、理性与超然出世的情趣。

具象的生活感受加上抽象的形式美感,共同构成了画面的诗情画意与作者的真情实感,具象与抽象的配合仿佛使画面如虎添翼,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在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的笔下,主体人物以具象写实的面貌出现,给人以充满亲和力的现实美感,同时背景又以图案式的抽象美来呼应衬托,各种不同的纹样肌理效果交相辉映,以特有的点、线、面,黑、白、灰与色彩对比的节奏和律动谱写了一曲曲充满装饰意趣的乐章,给人以华丽、柔美、神秘和妩媚之感。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画,以具象的表现手法来描绘抽象的、梦境般的荒诞主题和奇异理念。

具象的细腻表现手法仿佛充满魔力一般,将人们引入作者虚构的幻想王国,在那里,各种抽象的形而上的创作理念又将人们带到那悖理的、反逻辑的、荒谬怪诞的理想乐土,或迷离,或恐惧,或费解,或好奇,人们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在睡意中体味着人间的冷暖。

在我国传统画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到了“海上画派”,对传统的变革与对西法的消化,造就出了诸如虚谷、吴昌硕等现代文人画大师,前者在符号般造型、渴笔淡墨的点画中将自己的出世思想与超脱精神以淡泊的笔调自然生发,使画面具象的视觉符号与抽象的结构肌理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活脱脱地勾画出了一个出家人的精神风范与审美情趣;而后者则以金石般的笔法、淋漓的笔墨通过具象的梅、兰、竹、菊等折枝花草来抒写胸中块垒与抽象的意趣,真可谓“书画同源”“气韵生动”,正如画家自己所云:“苦铁画气不画形。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

山东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处.理(chù)打烊.(yàng)入场券.(quàn)弄巧成拙.(zhuō)B.应.届(yīng)卡.壳(kǎ)佝偻.病(lóu)便.宜行事(biàn)C.暂.时(zàn)因为.(wèi)一服.药(fú)混.水摸鱼(hún)D.针灸.(jiǔ)憎.恶(zēng)明晃.晃(huǎng)退避三舍.(sh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本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测试

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测试

河北邢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3年8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 Beta Analytic Inc.)时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采用加速器质谱碳- 14测年法(AMS)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东营坊遗址的绝对年代,从而将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这是天津市人文史年代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发现石器地点27处,分布范围涵盖蓟县6个乡镇,采集到大量石制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对这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蓟县这次考古调查发现方法科学,最后消灭了以省、直辖市为区域单位的旧石器考古空白区,是天津考古学史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是极为重要的发现,无论对于天津考古还是中国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2005年调查时所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东营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米,共出土石制品90余件,石器埋藏层位清楚。

对东营坊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天津市考古史土第一次进行的旧石器遗址发掘,通过该项工作,进一步确认天津旧石器遗存的存在,同时也为中国北方旧石器主工业增加了新的材料,对于研究晚更新世末期华北地区人类活动与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蓟县旧石器地点的发现与东营坊遗址的发掘,是半个世纪以来天津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在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考古空白的同时,也将天津市域的人文史提前到距今l万年以上。

2008年,文保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蓟县考古调查与发掘旧石器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与综合研究,将取自东营坊遗址地层堆积内的14C、孢粉和光释光(OSL)样本送往国内、外权成分析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为研究以东营坊为代表的蓟县旧石器地点群的绝对年代、古植被、古气候与古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邢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邢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

其创作目的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

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实写,超脱而浑厚。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中国画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

笔不滞于物,乃留有余地,抒写画家胸中浩荡之思、奇逸之趣。

中国画不注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以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而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进入灵虚妙境。

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则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

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个境界层次。

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微,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

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曾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

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

”中国画作者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画境里不易寻得画家的立场,但画家的人格、个性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

中国画趋向抽象的笔墨,轻烟淡彩,虚灵如梦,洗净铅华,超脱绚丽耀彩的色相,却违背了“画是眼睛的艺术”之原始意义。

“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久已衰落。

宋、元山水画、花鸟画发达,画风显著,宋、元大画家皆时时不忘以“自然”为师,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保定市高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保定市高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年8月31日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命题:郸城一高汉文化百校联盟审题:石家庄一中石家庄二中正定中学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

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

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

“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选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

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

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四次周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

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

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

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

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

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

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

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

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

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

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

”“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

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

……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

”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

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1.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主性”的一项是 ( )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

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

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2.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度使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保持着在农村的精英地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废除科举后,他们无法再充任该角色。

B.科举制度废除后,在城市的学堂及财富、名利、权力吸引农村知识分子源源不断涌入,使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和空洞化。

C.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掌控了农村基层政权。

D.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不能给农村带来经济利益和文化提升。

3.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

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

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

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

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小题。

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

登嘉靖五年进士, 除行人。

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 遂执贽为弟子。

擢南京御史。

故事, 御史有所执讯踿, 不具狱以移刑部, 刑部狱具, 不复牒踿报。

恩请尚书仍报御史。

诸曹郎讙,谓御史属吏我。

恩曰: “非敢然也。

欲知事本末, 得相检核耳。

”尚书无以难。

已, 巡视上江。

指挥张绅杀人, 立置之辟。

十一年冬, 彗星见, 诏求直言。

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 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

帝得疏大怒, 逮下锦衣狱, 究主使名。

恩日受搒掠, 濒死者数, 语卒不变。

明年春移恩刑部狱。

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 致之死。

尚书王时中等言: “恩疏毁誉相半, 非专颂踿大臣, 宜减戍。

”帝愈怒, 曰: “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 徒以大礼故, 仇君无上, 死有余罪。

时中乃欲欺公鬻狱耶?”遂褫时中职, 而恩竟论死。

比朝审, 鋐当主笔, 东向坐, 恩独向阙跪。

鋐令卒拽之西面, 恩起立不屈。

卒呵之, 恩怒叱卒, 卒皆靡。

鋐曰:“汝屡上疏欲杀我, 我今先杀汝。

”恩叱曰: “圣天子在上, 汝为大臣, 欲以私怨杀言官耶? 且此何地, 而对百僚公言之, 何无忌惮也! 吾死为厉鬼击汝。

”鋐怒曰: “汝以廉直自负, 而狱中多受人馈遗, 何也?”恩曰: “患难相恤, 古之义也。

岂若汝受金钱, 鬻官爵耶?”因历数其事, 诋鋐不已。

鋐益怒, 推案起, 欲殴之。

恩声亦愈厉。

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引大体为缓解。

鋐稍止, 然犹署情真。

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又明年, 行可上书请代父死, 不许。

其冬, 事益迫, 行可乃刺臂血书疏, 自缚阙下, 通政使陈经为入奏。

帝览之恻然, 令法司再议。

尚书聂贤与都御史廷相言, 前所引律, 情与法不相丽, 宜用奏事不实律, 输赎还职, 帝不许。

乃言恩情重律轻, 请戍之边徼踿。

制可。

遂遣戍雷州。

而鋐亦后两月罢矣。

越六年, 遇赦还。

家居, 专为德于乡。

穆宗即位, 录先朝直言。

恩年已七十余, 即家拜大理寺丞, 致仕。

复从有司言, 旌行可为孝子。

恩年八十一, 卒。

( 选自《明史》 , 有删减)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A. 故事, 御史有所执讯踿讯: 审问B. 不复牒踿报牒: 文书C. 非专颂踿大臣颂: 赞扬D. 请戍之边徼踿徼: 边关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A. 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B. 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C. 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D. 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6.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A. 冯恩在任南京御史时, 处理案件不依惯例, 引来官员们的非议, 但冯恩认为应该了解事情原委, 尚书也无话可说。

B. 十一年冬, 皇帝下书诏求直言, 冯恩上书指出张孚敬、方献夫, 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使这三人被抓入狱。

C. 冯恩在接受汪鋐的审讯时立而不屈, 斥责汪鋐收受贿赂, 卖官鬻爵, 言辞激烈。

百姓都称他是“四铁御史”。

D. 冯恩被判死刑, 其子上血书代父受刑。

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前替冯恩说情, 最终免除冯恩死刑, 遣戍边徼。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0分)( 1) 恩日受搒掠, 濒死者数, 语卒不变。

( 5分)译文:( 2) 穆宗即位, 录先朝直言。

恩年已七十余, 即家拜大理寺丞, 致仕。

(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思佳客吴文英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

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愁自遣,酒孤斟。

一帘芳景燕同吟。

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8.词中“迷蝶无踪晓梦沉”一句是什么意思?所用典故出自何处?(5分)9.简析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方式。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实用类的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傅小平2010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寿诞。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