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英译的_音美_

合集下载

论诗歌翻译中的“三美”

论诗歌翻译中的“三美”

论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摘要:文学翻译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境的传达,诗歌翻译更是如此。

本文拟就诗歌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揭示诗歌翻译在讲求音美,形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递它的骨髓所在,即诗歌的”文化意境”。

关键词:诗歌翻译三美文化意境诗歌翻译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有其独特的审美原则,艺术内涵和方法技巧,它要求译者克服源语和译语在音,形,义等美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准备把握译作和原文的和谐关系,力求再现原作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整体。

诗歌一系列自身的独特性都构成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困难。

因为翻译旨在将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读诗的他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震惊和美的快感。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就是翻译要使得阅读译文的读者得到与原文的读者同样的感受。

因此,一篇好的译文也应该将原文中的修辞特色忠实的反映出来,以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

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各自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在修辞的具体表达上存在着差异,有时甚至找不到对等的表达方法。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rthur C ooper所译:Before my bed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So that it seemsLike frost on the ground.Lift my head,I watch the bright moon,Lowering my head,I dream that I’m home.应该说Arthur Cooper的译文基本上做到了对原诗内容的忠实,或者说达到了“意美”的传递,但却未能做到形式上和音韵上的和谐统一,即形美和音美。

他把原诗四句拆成八句,而且原诗固有的由平仄和尾韵构成的很强的音乐感完全荡然无存了。

由此可见,“形美”,也是诗不可译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的“形”主要是指诗歌的体裁方面,或者说诗歌的格律。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解读英译唐诗《游子吟》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解读英译唐诗《游子吟》
心怀。
诗 的特 点。许译 中头韵 、尾韵 、行 内停顿交 替使用 ,极 富
“ rm te tras , “ rm te f o h h e d ” fo h
三、 “ 三美”原 则在许渊 冲英译唐诗 《 游子 吟》中的 审 美 效 果 , 如 头韵
体 现 以下 是 许渊 冲 对 《 子 吟 》 的译 文 : 游
第 二 位 的, 形 美 是 第 三 位 的; 译 者 在 传 达 原 文 意 美 的 前 提 许把 “ 子 ”译为 “ h a tn o ”,表达 了儿子离 游 te prig sn
下 ,应该尽可能传达音美 ,并在此基础上尽可 能传达形美, 开 家 出 门闯 荡 的状 态 , 比起 有 “ 徊 不 定 ” 思 的 “ a dr 徘 意 wne” 努力做 到三美齐 。 【 】2 “ 1 三美 ”原 则对 当时及 后来 的 和 有 “ 行 ” 意 思 的 “ r v l 更 贴 切 。 定 冠 词 “ h ” 旅 ta e ” te
许渊冲教授是中国经典古诗外译的大家 ,在 多年 的翻 译实践中形成 了诗歌翻译 的 “ 三美 ” 原则,即 “ 意美 ” 音 、“
美 ”和 “ 美 ” 。 形

S g o e P ri g S n on f h a tn o t
F o t etr a samo rS a d we v s r m e d  ̄e ’ h n a e , h h
w r u ”的运用产生一种节奏美 , a m sn 抑扬有致 ,朗朗上 口;
尾 韵 ‘ e v s,, “ e v s , “ e e v s “ a e ‘ a e , la e ” r c ie ”: m d ”, w
2 1 年十月刊 00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摘要:汉语古诗词可谓中国文学艺术的宝贵遗产,它因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蕴、精美的形式而为人所喜爱。

诗歌本身是一种艺术,尤其是一种语言艺术,有别于日常普通语言,它具有音乐美,诗就是由声音和意义之间的不断移动的平衡构成的。

优秀的诗歌一般具有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本文对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及两个英译本从音美,即语音修辞层面上进行分析。

关键字:诗歌;音美;语音1.引言诗也被称作诗歌,由此诗与歌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严格遵守韵律的文体,正是这种特性使其与其他的文体有了显著的区别。

“不同之语言有不同之音律”(吕叔湘,1988),中英两种语言在语音和语调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汉语是声调语言, 而英语则是重音语言。

这导致英译的汉语古诗很难保持原诗的“音美”。

然而,许渊冲先生提出:“如果三者(意美、音美、形美)不可兼得, 首先可以不求形似, 也可以不求音似。

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刘季春,1995)。

由此可见,在诗歌英译中,“音美”是一重要因素。

而中国古代诗歌最常见的两种音韵美就是押韵和节奏(平仄与四声),汉字单音节特征是汉语诗歌音美的基础。

译者虽然不能在英语语言中找到与汉语诗歌逐一对应的音律规则,但可以利用英语的语言规则再现原诗的“音美”。

在“枫桥夜泊”的英译中,译者发挥英语的语言优势,努力从韵律和节奏上再现原诗的“音美”。

英语则以多音节作为其音美的基础,在翻译实践中完全复制原诗的音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译者可以把握两种语言中诗歌的特点,将原诗的音美移植到译文中。

2.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分析原文: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一: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Beyond the city walls,from Temple of Cold Hill,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By Xu yuanchong)译文二:Night—moor at Maple BridgeMoon set,crows caw,frost fills the sky,River maples,fishing fires,drowsing in sorrow.Outside Gusu City,the Cold Mountain Temple,At the midnight bell,arrives the visitor’s boat.(By Yunte Huang)2.1 原诗平仄分析汉语讲究平仄,平声缓慢舒坦,仄声短促急速,两者交替,便构成了诗篇的节奏。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鲁迅提出来的“三美论”指“意美、音美、形美”,即“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

鲁迅强调翻译要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三美之中,意美第一,音美第二,形美第三。

在英译诗词和日常翻译教学中,译者尽可能达到意美、音美、形美中的一个美、两个美或者三个美,使译文对仗工整、形式简洁、形神合一、赏心悦目,从而触动读者心灵,留下美不胜收的难忘印象。

CH.01 意美意境美“意美”指翻译时要将源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及其高深意境和艺术魂魄尽可能巧妙、贴切、到位地用目的语传神般再现。

“意美”是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也是翻译现代诗歌时首先要注意的方面,以给读者真切触动和启悟。

中国诗词用语凝练、含蓄、简约,音韵和谐;“意美”丰富,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

与他国文化不同,中国诗词在结构和对仗方面独树一帜,特别是对偶、押韵方面更是独步天下,使之在韵律方面妙不可言,不可方物,简简单单十几个字就能勾画出一个唯美唯真境界,蕴含丰富的想象与韵味。

交汇相融、相映相照的“三美”客观上给翻译增添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翻译时,尽可能达到“形似”“神似”兼备,尽可能传达原诗意境、神韵和美感,举例分析如下。

例1:十里春风不如你。

直译:Ten miles of spring breeze is not as good as you;或Tenli spring breeze is inferior to you.这句诗文的两个直译显得生硬,平淡如水,毫无美感,就是一种明显的“翻译腔”,无法打动读者。

此诗句的意思是:春天十里地的风景都比不上你在我心中的美好。

中文的这个“十里”,其实是虚指,非实指。

“十里春风”指“斑斓多彩、芬芳满溢、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若用英语直白译出这个“十里春风”,会显得非常僵硬。

我们可以对原诗句进行语言重组,提炼出其核心内涵,使译文“信、达、雅”: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any fine view in spring﹙你比任何春天的景致都要美好﹚.或:Spring can’t cover the mind of missing you.﹙春天掩盖不了我对你的思念﹚或: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pring day.﹙能否把你比作春日璀璨?我应否把你和春天比美?﹚或:No matter how beautiful the spring is, you are a million times better.﹙春光再美好,也不及你的万分之一﹚或:Any beautiful scenery in spring pales in comparison to you.﹙与你相比,再美好的春色也显得暗淡无光﹚或:Your smile is just like spring breeze kissing my face.﹙你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般温柔﹚。

从翻译诗歌的三美比较赏析_登鹳雀楼_的三个译本_邹克亚

从翻译诗歌的三美比较赏析_登鹳雀楼_的三个译本_邹克亚

收稿日期:2011-08-03作者简介:邹克亚(1987-),女,安徽六安人,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诗歌在唐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唐诗作为一种最高的文学形式,就是用最简练朴实的语言和优美整齐的格韵来表达最真实的意境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常常是意在言外。

由于唐诗的这些特点,所以对唐诗是否能够英译,翻译界始终有所争议。

在诸多的诗歌翻译理论中,北大教授、翻译家许渊冲提出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更具有概括意义。

他认为好的译文应该达意、通顺、传神、表形,收到意美、神美、音美、形美的效果,并将文学翻译浓缩成为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二、三美论许先生认为翻译诗歌主要有三个问题,即如何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意美”是指译诗要像原诗那样感动读者的心。

在译诗的过程中不论是表达原诗的表层意义还是深层内容,译者都要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境美。

“音美”指的是诗歌的押韵、叠字及节奏感。

因此在译诗的时候,要用头韵、尾韵、双声等一些修辞来再现原诗的格韵美。

“形美”对诗歌翻译也很重要,其主要表现为诗歌的形式简练,对仗工整。

在英译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原诗的形式。

三者是内在联系的统一体。

传达原诗的意境美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译文既没有押韵又没有形式上的对称,也就不可能保持原诗的风格与情趣,从而无法体现原诗的“意美”。

三、原诗的解读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鹳雀楼“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楼所望见的景色,诗人用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纳入笔下,描写了气势恢宏的大自然的美景,反映了一种包容一切的开放的盛唐景象。

后两句是诗人对如此壮阔之景的有感而发,体现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诗人将实与虚、动与静自然地融为一体,丰富的内容尽在不言中。

该诗是一首全篇对仗的五言绝句,前两句是“正正相对”,语句对仗十分工整,后两句则没有严格对仗。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其次,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形式和 结构。例如,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采用了英文中的对仗形式,使得译诗 在视觉上与原诗保持了对等和对称,从而保留了原诗的视觉美感。
最后,从意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意象和 意境。例如,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 和意境,使得译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被誉为“唐诗之冠冕”。此诗以登 临黄鹤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英译本中,许渊冲将这首诗的“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准确传达了原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在译文中, 我们能够看到许渊冲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对英语表达的精细打磨。他用词精准, 使得英译本在传达原诗意蕴的同时,又具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味。
以《登鹳雀楼》为例: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渊冲译文:“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seldom see so far as a thousand miles; You must climb upstairs higher and higher.”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 诗译作
01 一、音美
03 三、意美
目录
02 二、形美 04 参考内容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为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从“三美论”的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意美,音美,形美:论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中“三美论”的体现

意美,音美,形美:论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中“三美论”的体现

意美,音美,形美:论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中“三美论”的体现摘要;“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从中国古诗英译实践中终结出来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意美,音美,形美,是翻译工作者从事诗歌翻译时借鉴的重要翻译原则。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诗篇之一,许渊冲英译版本的《声声慢》在保留其原有的内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西方文学的色彩。

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研究许渊冲的英译本,再现了《声声慢》译本中所体现的“三美论”原则。

通过研究发现,许渊冲英译本中意美主要通过意象美和意境美所体现,音美主要通过韵律美和叠词美所体现,形美主要通过单词美和句式美所体现。

关键词:许渊冲版本;《声声慢》;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主要研究“三美论”对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的翻译中的体现。

从意美、音美和形式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三美论”在宋词的英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声声慢》的英文翻译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诗歌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以及进一步的交流。

一、意美的再现意象是诗人精心挑选的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译者需尽可能地保持形象的完整性,即意义和景象的统一性。

完全保留的意象是双向保留的场景和感觉,意象是意境形成的桥梁。

考虑到文化背景、原始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译者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技术来处理意象。

首先,译者要对中西文化中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它的异同。

其次,译者应该有深刻的思维能力,并运用语言来实现转化。

在《声声慢》英译本中,许渊冲就通过使用别具一格的翻译方法,巧妙地映射出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1.1.意象美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许渊冲采用解释性翻译和直译的方法,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间接描绘出《声声慢》中所要表达的景象,扩展想象空间,避免语言转换的错误。

意象的翻译是“三美论”中意义美与原文的结合。

准确选择的词语不仅能表达意象的表面意义,还能表达词语的外部意义。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中的美可以通过对意象的描述来升华。

浅谈许渊冲_三美_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_陈小翠

浅谈许渊冲_三美_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_陈小翠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 M155XIANDAI YUWEN2014.05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中国格律诗的创作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雅致清丽,思想博大深远,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国内外很多汉学家都热衷于翻译中国古诗,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国古诗的无穷魅力。

英语和汉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

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因而,英汉语互译是很困难的。

但是,出于国际交流的需要,英汉互译又是必要的。

中国古诗讲究格律,依律行韵,要平仄,求对仗,用典故,语双关,字里行间以含蓄为美,以意境为上,忌直白。

现代英语诗歌则以散体行文,自由,无格律,无平仄,无对仗,语言精练,意象鲜明。

[1]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汉语古诗的英译尤为艰难。

但是,我国的翻译家们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其中一位就是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翻译理论。

他认为好的译文应该能够“达意、通顺、传神、表形”,在翻译标准上创立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鼎足三分的。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其次是‘形美’。

”[2]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意美意境美是诗歌形式美和音韵美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

对于诗歌的意境美,许渊冲如是说:“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因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

”[2]以许渊冲对杜甫的诗《春夜喜雨》的翻译为例:(1)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right,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Mute,it wets everything.Over wild lanes dark clouds spreads;In boat a lantern looms.Dawn sees saturated reds;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这首诗写于杜甫在成都定居时,那时的杜甫和劳苦农民深入交流,并亲身下地耕作,他深知一场春雨的可贵。

“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

“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

“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作者:单志昂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6期文/单志昂【摘要】诗歌翻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许渊冲先生通过对我国诸多的古诗词翻译后,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三美”论,正逐渐成为指导古典诗词翻译的标杆。

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唐诗六首为例,分形美、音美、意美三个部分举例论证了“三美”论在这六首英译唐诗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论;诗词翻译;许渊冲【作者简介】单志昂(199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翻译。

一、“三美”论“三美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90年前。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这部诗学论著中,第一次提出了“三美”这一概念,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对我国近代诗词领域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后,鲁迅曾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提道:“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正是迁移于此。

鲁迅先生的“三美”讲的是文章写作,许渊冲先生则将其与诗歌翻译相融合,铸就了诗歌翻译的经典理论。

许渊冲先生曾明确指出“三美”之间的地位和关系,首先,最核心的是“意美”,其次才是“音美”和“形美”。

意境之美是最重要的,要在此基础上将“音美”和“形美”与之相融合。

在翻译过程中,其翻译目的就是要确保译文的“意美”,这是翻译的根本目的;而“音美”和“形美”是从属于“意美”并为实现“意美”而服务的。

二、“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1. “形美”。

“形美”即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工整对仗,就唐诗而言,有五言唐诗和七言唐诗之分,无论是哪一种句式都十分整齐,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形式美感。

许渊冲先生在翻译唐诗时尽可能要求译文形式工整,并根据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特点,用十二个音节来翻译七言诗,在翻译五言诗时,则是以八个或十个音节来代替。

以下是许渊冲先生对王之涣《登鹳雀楼》和杜牧《清明》两首唐诗的英译:On the Stork Tower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The Mourning Day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my sad hours?”A cowboy points to 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以上两首诗是许渊冲先生唐诗英译的典范,这两首诗分别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而译作中每行分别有八个音节和十二个音节,格式工整,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诗的“形美”。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其“三美论”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在古诗英译过程中,应追求“意美、音美、形美”的完美融合,以实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

本文将首先回顾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理论框架,分析其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随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际操作与效果,包括其在传达古诗意境、保持韵律节奏和再现原文形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也将关注“三美论”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限制,如文化差异、语言特性等因素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三美论”在古诗英译实践中的得失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古诗英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深化对许渊冲先生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概述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对古诗英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的“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古诗英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评价标准。

许渊冲的“三美论”主要包括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

意美,指的是译文要传达出原文的意蕴和意境,保持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强调要深入理解原诗的内涵,力求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精神风貌,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审美体验。

音美,是指译文的音韵和节奏要与原诗相协调,使译文在听觉上也能产生美感。

许渊冲提倡在翻译中运用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以营造出与原诗相似的音韵效果,让译文读者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之美。

形美,则是指译文的排版和布局要与原诗保持一致,使译文在视觉上也能呈现出美感。

许渊冲认为,古诗的排版和布局是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格式和排版,以让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视觉之美。

古诗英译的三美原则

古诗英译的三美原则

译文用几乎与原词等同的字数,以意象
的叠加堆砌重新构建了原诗中秋思的意 境美。可看作比较成功的一个译例。 关于音美和形美,我们再来欣赏许渊冲 先生所译刘禹锡的《竹枝词》:
道是无晴还有晴 杨柳e willows green the river flows along,


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例译文采用抑扬格六音步,形式工巧,又采用 aabb韵式,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形美和音美。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古诗词翻译的“三美”原则。但 应该注意,音、形、意“三美”并非鼎足三分。在 三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主张首先考虑保存原 诗的意美,其次保存音美,再次是形美。 古诗词翻译,除了要努力传递原诗词本身的音美、 形美和意美外,还有几点需要译者特别留意:
第六章 古诗词英译
【译论专题】
古诗词英译的三美原则
诗在任何国家的语言中都被认为是思维
表达的最高形式。表达那些思维呢?无 外乎抒情、言志和叙事。就其本质而言, 诗歌是抒情的。一首悲愤悱恻的诗,能 使人心弦和鸣、低回激荡。一首豪迈雄 壮的诗, 能使人意气风发、荡气回肠。
诗之根本为诗,就是因为它有区别于其他语 言表现形式的语言特征。比如它有谐美的音 韵、严整的格律,以及某些规定的形式。 译事难,而译诗则更难。这似乎成了译界的 一种共识。因为一般翻译,只要译出原文的 意思,语言通顺,即大致可以。但诗歌翻译, 除要译得忠实于原文外,还要求传达原文的 风格,表现出原文的美感。

持相对意见的被称为“散体派”。这一派主 张采用自由体或白描手法译诗。大家耳熟能 详的一位便是吕淑湘先生,他在《中诗英译 比录》序中指出:“以诗体译诗之弊,约有 三端。一曰趁韵……二曰颠倒词序以求协 律……三曰增删及更易原诗意义。” 诗体翻 译,“即令达意,风格已殊,稍一不慎,流 弊丛生。”所以吕先生主张以散文体译诗。

英语毕业论文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英语毕业论文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英语毕业论文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sense in Poet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Chinese to English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音美、形美和意美Acknowledgements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hing of this dissertation. A special acknowledgement should be shown to Mr. Zhang, my supervisor, who benefited me a lot, not only in selecting the subject but also in the writing process such as in the essay conception and essay structure. Moreover, I wish to extend my thanks to all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s and famous poetry translators since I have quoted a lot of their works and words in supporting my argumentation, without these quotations, my dissertation would absolutely lack in proof.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give my cordial thanks to our university’s library, from which I borrowed a lot of useful reference materials.Contents1.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1)2 . Beauty in sound ... ... ... ... ... ... ... ... ... ... ... ... ... (1)3. Beauty in form ... ... ... ... ... ... ... ... ... ... ... ... ... (5)4. Beauty in sense ... ... ... ... ... ... ... ... ... ... ... ... ... (8)4.1 False translation of a famous line ... ... ... ... ... ... ... (8)4.2 Translation of “puns”... ... ... ... ... ... ... ... ... ... (9)4.3 Translation of narrative poetry... ... ... ... ... ... ... ... (11)4.4 Contempora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that incurred controversialcomments ... ... ... ... ... ... ... ... ... ... ... ... ... ... (13)5. Conclusion ... ... ... ... ... ... ... ... ... ... ... ... ... ... (14)References ... ... ... ... ... ... ... ... ... ... ... ... ... ... ... (16)AbstractAbstract: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he gem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of three thousand years, is a unity of sound, form and sense. Yet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usually cannot carry the equal effect and beauty of the original due to the translators’ lack of skill, the dif 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 inherent differences of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A poetry translator should not be satisfied with the mere conveying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must strive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sense to the utmost degree so as to best bring out the artistic and musical beauty of the original. In this essay, account is given to each of the three aspects, namely, beauty in sound, beauty in form and beauty in sense separately. Beauty in sound mainly consists of beauty in rhythm and beauty in rhyme; beauty in form refers to the regularity of length of poem lines and the syllables each line contains; beauty in sens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a poem, lies in the faithfully and artistically convey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hich requires the translators’ grasp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of the original. On this point, the author further divides her argument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several ridiculous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famous immortal line “烟花三月下扬州“ of Tang poet Libai ; The second part 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 the author takes two Tang poems as examples, they are respectively Li Shangyin’s “…春蚕至死丝方尽…” and Liu Bingxi’s “…道是无晴却有晴…”;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 e translation of narrative poetry and the author selects the mistaken translations of three lines of Bai Juyi’s 《长恨歌》as examples and gives analyses on the mistakes made;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poetry translations that irritate controversial comments. Last but not leas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author unites the three aspects given before into a unity and claims that a good poetry translation should be the preserv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riginal. Yet due to the formidable barriers in achieving this perfection, sometimes it’s inevitable to sacrifice one aspect for another less important.Key words: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beauty in sound beauty in form beauty in sense摘要中国古诗有着三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与文化的精华,它是声、形、意三者的和谐统一。

解读诗歌翻译的_意美_音美和形美_许渊冲英译唐诗_枫桥夜泊_赏析

解读诗歌翻译的_意美_音美和形美_许渊冲英译唐诗_枫桥夜泊_赏析

第23卷第5期∃∃∃∃∃∃∃∃∃∃∃∃∃∃∃∃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10月V ol.23.No.5∃∃∃∃∃∃∃∃∃∃∃∃∃∃∃Journal o f Panzhihua U niver sity∃∃∃∃∃∃∃∃∃∃∃∃∃∃Oct.2006 文学艺术评论解读诗歌翻译的 意美、音美和形美!!!许渊冲英译唐诗∀枫桥夜泊#赏析廖∃红(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摘∃要∃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

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 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 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关键词∃意美;音美;形美;原诗;译诗作者简介∃廖红(1973!!!),女,四川乐山人,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在中外翻译史上,翻译标准可谓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翻译家们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标准,如中国古代道安的 直译、鸠摩罗什的 意译、玄奘的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近现代严复的 信、达、雅、鲁迅的 宁信而不顺、钱钟书的 化境、茅盾的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林语堂的 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西方古罗马西塞罗的 %'演说员式&和%解说员式&翻译、英国泰特勒的 翻译三原则、德国马丁 路德的 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法国雅克 阿米欧的 试与原作比美、美国尤今 A 奈达的 动态对等等。

归纳起来,这些翻译标准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原文和译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译本应该在语言层面上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意思;另一方面,译本应该在风格上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风格。

然而,由于诗歌独特的美学特征!!!整齐的形式、规则的韵律、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以上提到的 在内容和风格上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标准却无法涵盖诗歌翻译,尤其不能涵盖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汉语古诗的翻译。

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唐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屠玲丽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摘 要: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国古代诗人的智慧领悟同时记载着历史王朝的更迭变迁。

在风格迥异、辞藻华丽的诗歌背后,是诗人细品推敲,精心斟酌的产物结晶。

基于此,许渊冲提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指导译者忠实呈现诗歌原意,重塑原诗魅力,保留诗歌动人特质。

关键词:唐诗;许渊冲;“三美论”;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60-02中西方语言背后潜藏的巨大文化差异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翻译传播之路尤为艰辛。

在英译过程中,部分诗歌美学的缺失无可避免,使得译者虽尽其力,用其智,仍无法完美保留原诗美学元素。

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兴然蓬勃的背景要求译者打破传统,实现原诗审美价值,努力还原诗歌美学。

一、意美在“三美”之中,意美位居榜首。

在翻译过程中,意境美给予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美的感受。

意美的栩栩展现,为想象的迸发延伸无限可能。

(一)意象意象是被注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在唐诗的创作中,借以意象来表达象征意义的运用层见迭出,成为诗人抒发思绪、渲染意境的瑰丽之笔。

对比许对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Hearing a Bamboo Flute on a Spring Night in Luoyang):谁家玉笛暗飞声,From whose house comes the voice of flute of jade unseen?散入春风满洛城It fills the town of Luoyang, spread by wind of spring.此夜曲中闻折柳;Tonight I hear the farewell song of Willow Green.何人不起故园情?To whom, the tune will not nostalgic feeling bring?这首诗作于李白客居洛阳城之时。

浅说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三美”原则

浅说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三美”原则

- 220-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说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三美”原则海南师范大学/李泽【摘要】诗歌,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高中集中概括反映了社会生活,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明显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有音乐美。

当今世界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学者也正迫切地想将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推而广之,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研究也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浅析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形美,意美”三大原则,以使读者对英译古诗词有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诗歌 英译 推而广之 音美 形美 意美关于诗歌翻译理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诗歌是否具有可译性?诗歌应该直译还是意译,是注重神似还是形似?应该采取无韵的散文体译诗还是采取押韵的诗歌体译诗?早期各学者们对此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

其实,诗歌是否可译,既要看诗的形式,也要看它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看诗的情感是否得以传达。

我们评论文学作品的标准是:一要达意,二要传情,三要感动。

尤其是诗词的翻译,力求音美,形美,意美。

一、音美的传达诗歌是语言的音乐性艺术,某种程度上是欣赏诗歌的音韵之美。

许渊冲认为,翻译诗词时如果诗词舍弃韵律,即使原诗的“意美”得以传递,其风格意趣也尽失。

我们看林语堂先生对《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翻译——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译文共运用十四个音节,加上双声和头韵,与原诗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原诗那种叠音叮咚所造成的余音绕梁之美,也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在黄昏细雨中孤苦无依的情况。

前面六个形容词描绘周围的环境情况,最后以dead 收尾,完成了原诗情感上的递进。

诗歌讲韵律,求平仄,但在英译时合意又合韵的情况是难得的,刻意追求“音似”而忽略“意似”则是缘木求鱼,也没有必要。

英语论文-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在英译中的体现

英语论文-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在英译中的体现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在英译中的体现中文摘要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

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

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

本文就精选一些出自大家手笔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作,并联系一些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是如何在其英译中体现的,并结合自己的启迪,将北朝民歌《木兰辞》在原译者的基础上改译,以求进一步体现原作的美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美感;英译;体现Abstract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a kind of art, which contain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emperament and form. When the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 beauty of the poetry is not only to be reserved, but also to be embodied. In term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 c poetry,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three beauties” is especially a difficult work, and there are, however, still a lot of valuable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is paper displays some excell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y famous translators, and expounds how the “three beauties” are embodie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deep analysis. And this paper also contains a revis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 poem “Mu Lan Ci” to further reappear the beauty.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eauty; English translation; reappearance一、引言诗歌美学认为,诗歌美是由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三维是指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1](P65)。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文章系统梳理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思想,诠释“音美”“形美”“意美”的内涵,指出在中国诗歌的英译过程中,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播,译者应致力于再现源语作品的美学特征,才能达到文化传播及推广的意义。

标签:许渊冲;三美;文化传播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生于1921年,幼年开始就接受到中西文学的学习,并且逐渐在诗歌翻译上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为了传播及推广中国文化,他先后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文、法语。

许渊冲先生的外译作品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学的传播上,贡献尤为突出。

同时,许渊冲先生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诗歌外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诗歌英译的“三美”思想内涵翻译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解释的,相互依存的。

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也会产生反拨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一方面是中国文学的输出,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化的必要途径。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认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

”许先生曾在有关译诗的文章中谈到“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1〕在三美论提出后,还受到诸多争议。

许先生针对这种情况,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三美”论,不是孤立地追求“音美”,而是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音美”“形美”放二、三位,不是过分强调形式。

好的译文,应该是“意美、音美、形美并重”。

〔2〕73诗歌英译理论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文学史,诗歌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诗歌的韵律、意象及意境在中国文学及世界文学界如一块瑰宝,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另一方面,早在16世纪,就有英国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诗,向英国读者介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

许渊冲唐诗英译中的“三美”再现

许渊冲唐诗英译中的“三美”再现

许渊冲唐诗英译中的“三美”再现摘要:诗歌是一种语言高度浓缩、音乐性强、情感和审美信息极其丰富的文学形式,更是民族语言的精华。

许渊冲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因其音韵与意象之美,被誉为中国诗歌英译的典范,研究其译诗的诗学特征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外译与海外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许渊冲;唐诗;英译;三美论许渊冲作为诗歌翻译界的泰斗,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就是许渊冲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对于唐诗英译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三美论”指诗歌翻译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做到“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 音美是次要的, 形美是更次要的。

许渊冲曾表示:“我们要在传达原文美意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三美齐备。

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 但一定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例如许渊冲翻译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It’s d 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东风无力百花残。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春蚕到死丝方尽,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蜡炬成灰泪始干。

Candle only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晓镜但愁云鬓改,At dawn I’m grieve 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urns gray,夜吟应觉月光寒。

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蓬山此去无多路,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美”论评《春江花月夜》译文及其自省性

“三美”论评《春江花月夜》译文及其自省性

- 229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摘要】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格调闻名于世。

对于唐诗的翻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就曾提出过“三美”理论,以意美、音美、形美来引导和评论对于唐诗的翻译。

本文主要分析了许渊冲先生《春江花月夜》译文的翻译策略,用其“三美”理论予以评析,并分析其自省性。

【关键词】英译 《春江花月夜》 “三美”理论 自省一、引言唐诗乃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瑰宝,唐诗是诗文化的顶点,让全世界的民族能有机会一睹唐诗之风采,实在是无数翻译家毕生之夙愿。

《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闻一多先生将其称为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本文将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评价译文,并用全部三个标准去比照译文,评判其自省性。

二、“三美”论翻译出来的篇章需要美,才能传递出原文的魅力所在。

许钧教授提出,“文学翻译有三个层次:基础层次、语义层次和审美层次。

……要译好一首诗,应达到上述三个层次的和谐统一,忽视了任何一个层次,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三美”论评《春江花月夜》译文及其自省性武汉晴川学院/田润泽果。

”。

在诗歌翻译中,影响较大的是许渊冲教授总结提出的译诗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

他指出,“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译文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但若缺少音美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他还指出,“译诗要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意美:“一般来说,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也有矛盾,即意似不能传达原文的意美。

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的缘故造成的。

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音美:“诗要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这就是诗词的音美。

诗歌翻译主要表现在押韵上。

”形美:“关于诗词的形美,还有长短和对称两个方面,最好也能够做到形似,至少也要做到大体整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作诗难,然而译诗未必容易。

唐诗英译见证了两种语言的差异,见证了两种思维的转换。

唐诗严格的押韵、平仄、对仗以及中国人“心游太极”的直觉顿悟都给唐诗英译增加了难度。

关键词唐诗英译音美一、唐诗英译的“三美”原则如果说钟子期与俞伯牙是用琴在交流,那么在唐代人与人之间就是用诗歌在交流。

因为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唐代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品格气质与文化修养。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与精华都浓缩的到了短小精悍的诗歌里。

唐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文学艺术的奇葩。

唐诗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种语言的建构,是一种文化的折射,是一种思想的见证。

唐诗英译的译家和作品可谓浩如星辰,其中不乏很多佳作,但同时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译品。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唐诗音韵》中的这首翻译李白《将进酒》的英译诗:“Don`t you see the Yellow River coming high from the sky ,flowing downward to the sea and being gone forever?Don`t you see in the bright mirror at your hall the changes of your hair a from a dark color in the morning to snow white in the evening?You must enjoy your life very much when you`re success-ful.Never let your golden cup remain empty vis-à-vis a moon-light.”①如果让一个从未读过李白诗歌的人来品味这首译诗的意境,那么他是否能够体验到原诗黄河滚滚、大浪淘沙的气势呢?我认为这很难,在唐诗英译的过程中,唐诗与英诗难以用“=”连接,最高限度也只能用“≈”连接。

只要一提起唐诗英译我们都会立即想到译林天才许渊冲教授,他所主张诗歌翻译要体现的“三美”原则:音美、意美、形美,享誉中外。

“许教授的‘意美’指的是深层结构;‘音美’是争对译诗在节奏和韵式而言的;‘形美’是争对译诗在行数、分以及字(词)数而言的。

‘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三足鼎立在的,‘意美’第一位,‘音美’第二位,‘形美’第三位。

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传达音美,又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传达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如果三者不可兼得,可以先不求形似,也可以先不求音似。

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的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②无疑,唐诗音译的三美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唐诗能用最简洁、最感召、最清新、最慷慨的语篇来构成一首首荡气回肠、千秋流芳的好诗,然而译者若是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透了解,不具备驾驭汉诗的高超英语水平,那么他是不可能把最具音韵美、模糊性、朦胧性的唐诗译好的。

二、唐诗英译的“音美”“音美”是一件“画虎画皮难画骨”的事情。

“音美”拉大了唐诗英译的审美距离,形成了唐诗英译的审美落差。

“一首伏美的诗就像一支动听的歌,可以情意绵绵,也可以慷慨激昂。

英语的格律诗以轻重(抑扬或抑抑扬)或重轻(扬抑或扬扬抑)音节相同的排列形式形成节奏。

节奏以音步为单位,相当于汉语新诗中的顿(或节拍)。

汉语是方块字,讲究的不是单词的轻重音,而是回声,主要以平仄声调组成诗句,使音节和谐。

中国古典诗的平仄或仄平和英诗的抑扬(轻重)或扬抑(重轻)格两者的功能相似,都起抑扬顿挫的作用,增添了诗的音乐美和感召力,英诗有1,3和2,4行押脚韵即abab 韵(近似汉语的交韵)还有一种1,2和3,4行押韵脚韵即abab 韵两种格式。

”③汉诗有五言诗和七言诗,相对照的英译诗而言,五言诗歌常用的音步是五音步诗行,而七言诗歌常用六音步诗行,然而最盛行的就是抑扬格的音步,也就是汉诗的平仄,所以英汉语并不是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线,二者也会相互交融。

一首出色的英译诗词同样可以伴随着音韵和格律灵活自如的飞舞,与读唐诗一样,琅琅上口,抑扬顿挫。

英语诗歌的形式主要通过重音、押韵、音律、节奏等表现出来,而唐诗的形式主要通过平仄、押韵、对仗等表现出来。

我们以《唐诗音韵》中的王之涣的《登观鹊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如下:Ascending The Heron TowerThe sun behind the western hills now glows,And toward the sea the Yellow River flows.Wish you an endless view to cheer your eyes!Then one more story mount and higher rise.④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首句不入韵,“流”是尤韵,“楼”是侯韵,尤侯通押,采用的是五言律师的仄起仄收格式。

整首诗平仄高低交替变换的节奏美、声律美,凸显了唐诗的“音美”。

诗歌中“白日”与“黄河”,“千里”与“一层”,“目”与“楼”等都对仗工整,简洁明了,加上诗歌平仄相间,用韵严格,因此节奏音律铿锵悦耳。

译文采用了英诗的AABB韵式,采用了五步抑扬格,韵脚突出,音韵鲜明,诗歌第一、二行glows和flows押全韵,而第三、四行eyes和rise押似韵,诗歌的抑扬格就是轻重音,与唐诗的平仄相对应。

例如诗歌的第一句“仄仄—平平—仄”可以这样划分:The sun—be hind—the wes—tern hills—now glows也就是:轻重—轻重—轻重—轻重—轻重,也就是:抑扬—抑扬—抑扬—抑扬—抑扬.全诗依此类推,都是抑扬相间,同样也会有抑扬顿挫的“音美”效果。

英诗以步代顿,与唐诗的平仄押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音美”是共同审美语言。

全诗每句的最后一个单词都带有“s”的辅音,通读全诗时有着一韵到底的优美快感,真是大快人心,不仅容易朗诵和记忆,更形成了一种“音美”兼“形美”的视听效果。

唐诗英译的“音美”虽然是最困难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唐诗英译的不可能性,聪明的译者可以在“同中求异,异中趋同”的转换过程中把握与再现唐诗英译的“音美”。

三、“音美”的举足轻重“意美”传递的是诗歌的深层言语,而“音美”却在多种程度上传递着诗人的心灵言语,因为诗歌通过韵律和节奏所演奏出来的“音美”不仅是一首音韵悠扬的歌曲,而这还是一首寄喜怒哀乐于“音美”之上的歌。

“意美”是诗歌的充分条件,而“音美”和“形美”是诗歌的必要条件,就是先有了“意美”才能推出是诗歌,而有了“音美”、“形美”就不一定能够推出是诗歌。

所以我不认可郭著章在给刘军平的《新译唐诗英韵百首》一书做《序》时提出的观点:“诗主要不决定于形式而决定于内容,换言之,只要内容表达的是自然流入的强烈的真情实感,不管语言押不押韵,各行的长短是否一致,只要语言得体都是诗。

”⑤因为散文也可以具备“意美”的特点。

“音美”和“形美”对于诗歌来说是起着“有它不够,没它不行”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三美”是诗歌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三美”是不能割裂开来的,这也是诗歌千古流传的原因。

汉字基本上都以元音结尾,读起来字字珠玑、铿锵悦耳,这正是汉字得天独厚之所在,也是唐诗在“音美”方面极大的优势,更是其它语言望尘莫及的。

我国古代诗人填词炼字都是按照诗歌原来的格律来严格作诗的,特别是唐诗,在押韵、平仄、对仗、拗救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在炼字方面也都是按照汉字的平上去入来炼的,即按照原来约定俗成的发音来作诗的,而不是先作诗然后为了读起来押韵才把原来发音不押韵的字有意地按照押韵或韵脚来读。

从我国古代上古三十二母再到中古三十六母,从《广韵》二百零六韵再到《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等都有严格一致地规定。

诗歌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诗词韵辙本身的特点因素是汉语文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即先有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调的得天独厚和与声俱来先天性条件,才会有了诗词韵辙的诗律而言。

正如一座金字塔,最底层应该是汉字的平上去入的规律性和强制性,才会有上一层的诗词韵辙。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歌千百年来妇幼皆知,用最通俗、浅晰的朴实语言,道出了远客思乡心情。

诗歌押句尾韵,“光”是唐韵,“霜”、“乡”是阳韵,唐阳通押,读起来语音嘹亮、流畅回环、跌宕起伏。

然而,诗中押韵的“光”、“霜”、“乡”三字都是按照它们本来的读音来读,并没有因为抒发远客思念家乡的孤寂心情而改变它们的读音。

诗歌虽然有符合自己艺术要求的读音规则,但这个规则是建立在原有的字词音韵的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所以诗歌的读音带有很大客观性。

中国诗人与中国读者都具有很强的直觉顿悟和经验感悟,唐诗短小精悍,虽然模糊但却不含糊,如果不懂唐诗音译的“音美”原则,那么就是对唐诗的移植,就是对唐诗的复制,更是对唐诗完完全全的瓦解与颠簸。

四、总结诗歌是一种美学鉴赏,诗歌翻译同样也是一种美学鉴赏,只有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把握“音韵美”的铿锵节奏和柔媚姿态,才能做到诗歌翻译的“三美”的天然浑成,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和神韵。

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拉开了唐诗英译的审美距离,但诗歌真正的灵魂是它的诗意,这是全世界共通的、相似的,所以唐诗英译在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间螺旋上升又周旋回环。

因此我认为诗歌的“意美”造就了唐诗英译的可能性,诗歌的“音美”和“形美”则造就了唐诗英译的不可能性。

注释:①④ADMIRAL TS‘AI TING-KAN(蔡廷幹).CHINESE POEMSIN ENGLISH RHYME(唐诗英韵).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U.S.A.1932.②朱明海.许渊冲译论与翻译批评.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落(2007/03/15).③吴平.英汉修辞手段比较.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⑤刘军平.新译唐诗英韵百首.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11月,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