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大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4-1什么是投入产出法?它有什么主要特点?解答:以适当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统计平衡表和技术经济系数描述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预测,这样一种专门的统计核算和经济分析方法,称为投入产出法。
4-2为什么对称投入产出表要以产品部门为部门?如何划分部门?解答:从分析要求上说,投入产出法必须强调各生产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纯粹性和同质性。
因为,只有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程度同质性的部门,才会具有较为显著且稳定的技术经济特征,才能据以确定系数、建立模型,进行较为精确的部门关联分析。
所以,投入产出分析必须采用满足上述同质性要求的产品部门分类。
在核算实践中,产品部门划分的程度不可能像产业部门那样细致、完整,而应根据分析需要与核算条件适当权衡,兼顾精确性与可行性,这是投入产出核算中划分产品部门的一般原则。
4-3投入产出表各个象限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解答:“第Ⅰ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左上角,又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象限,它具有严格的棋盘式结构,是整个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
表中每项数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借以反映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和相互消耗中间产品的复杂数量关系。
综合起来看,各行数据所表明的是某个部门生产的产品分配给有关各部门作为中间产品使用的情况,各列数据所表明的则是某个部门为生产产品而消耗有关各部门中间产品的情况。
通过部门间的产品流量,可以深刻反映出国民经济内部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右上角,又称“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象限,它表明各部门提供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
“第Ⅲ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左下角,又称“最初投入”或“增加值”象限,它表明各部门的最初投入(增加值)数量及其构成。
“第Ⅳ象限”位于投入产出表的右下角,但在投入产出核算中暂时空缺。
理论上说,借用投入产出表的框架结构和分析思路,对该象限作出适当扩充和处理后,可以反映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和资本金融往来等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学习指导1第1章导论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精选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净额
2019/11/18
8
例
1、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是( C )。
A、所有生产要素 B、当期各种资源的总和
C、当期的生产成果 D、当期生产的物质产品
2、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A )。
4159
总储蓄
890
减: 固定资产折旧 589
净储蓄
301
合计
4748 合 计
4748
2019/11/18
22
例题
已知某地区有关住户统计资料如下:(1)购买 消费品支出100万元;(2)文化生活服务支出30万 元 ;(3)支付保姆工资18万元 ;(4)购买住宅支出 50万元;(5)支付房租8万元;(6)购买金银首饰15 万元。
2019/11/18
20
(续)
最终消费支出区分为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两部分。
居民消费支出包括:
1)耐用消费品支出; 2)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3)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居民购房或建房、贵重
物品不计入消费,计入消费的只是代表住房服务的房 租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包括政府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
2019/11/18
5
收入形成帐户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劳动报酬
2583 总增加值
4778
生产税净额
601 减:固定资产折旧 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 1594 净增加值
4189
减:固定资产折旧
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 1005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按照一套既定概念和方法对一个国 民经济总体(通常为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其核算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或社会再生产过 程)。亦即:它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利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所进行的系统描述和反映,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 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1.1.4 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特点
一、性质
1、宏观性。这是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 算的主要特征。 2、全面性。是区别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专题性核 算,如财政统计、劳动统计等的主要特征。 3、市场性。国民经济核算所设定的对象是“一个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经济系统”,“市场 交易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关注的中心内容, “交易中的价格”为国民经济核算以价值手段计量 经济活动规模和关系提供了基本前提和手段,故从 这个以上说,“市场性”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基 本特征。 3、系统性。即:国民经济核算所得的数据是一套 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济理论的发展,为国民收入统计向一个“宏观经济 核算体系”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准备,从而起到重要 的促进作用。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经济统计 学家理查德.斯通和美国经济统计学家西蒙.库兹涅 茨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里,分别提出了最初构造的体系。 其中,根据西蒙.库兹涅茨领导美国全美经济研究所(NBER)所 完成的工作,美国创立并发展了“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体系” (NIPA,s)。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 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 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即:SNA-1953。 联合国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指导工作,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 实践的发展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二)(第四~六章)参考答案.doc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二)(第四~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帐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单位:元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478.54+1284.20+786.94+856.41+1682.57+1472.76+1228.91+474.21=12264.54(元)(2)消费率消费率=人均消费总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4.54/17175=71.4%(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最终消费总支出=4478.54/12264.54=36.5%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第四章PPT
收入再分配中的各项转移仅指经常转移。经常转移包 括收入税(主要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基金等)、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0 社会福利
0
可支配收入
650 其他经常转移
0
合计
950 合 计
950
注:1、原始收入中已包括生产税和生产补贴;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内容:
收入形成核算—通过收入形成帐户(P103)体现。 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主体是 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初始流量为 增加值,核算结果为总(净)营业盈余/混合总 (净)收入。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P105)体现。在收入形成分配基础上将财产收 入纳入考虑。初始流量为总(净)营业盈余/混 合总(净)收入,核算结果为原始总(净)收入。
A、生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财产性收入 D、投资收入
3、财产收入是一种( C )。
A、分配性收入 B、投资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 D、转移收入
返回
14.10.2020
9
三、收入再分配核算
收入再分配理论(P108)
收入再分配是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将转移性收支纳 入考虑。一方的转移收入是别方的转移支出。
2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概念
收入分配:分配内容—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 主体—社会各方面;分配阶段—收入初次分配 (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和收入再分配(结 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 入)。 收入使用:即消费。 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后的剩余部分为储蓄。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4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学习目标1.了解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2.掌握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内容及其账户的编制方法;3.掌握收入再分配核算的内容及其账户的编制方法;4.理解收入使用核算的基本理论;5.理解消费核算的基本理论。
生产,收入、分配与使用,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循环过程。
收入分配是这个过程的中间环节,承前启后。
因而,收入分配核算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之一,涉及多个账户,核算内容较多,计算也较复杂。
本章主要阐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可支配收入和使用核算的原理,以及相应账户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一、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核算(一)收入分配的概念。
收入分配是指以当期生产成果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所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
通常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总价值(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总增加值表示)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要素之间进行的第一次分配以及要素收入在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收支转移产生的二次分配,前者称为收入初次分配,后者称为收入再分配。
(二)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在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的分配。
收入初次分配体现了生产者对社会生产总成果的贡献份额,收入初次分配与生产活动有关。
收入初次分配是在社会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收入分配,反映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基本利益分配关系。
初次分配收入按直接还是间接参与生产活动,可分为收入形成和财产收入两种形式。
基于增加值核算的初次分配收入,称为收入形成,是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者要素收入。
基于资本利得、财产收益核算的初次分配收入,称为财产收入,反映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资本要素收入。
收入形成和财产收入都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都是收入初次分配的内容,其总和称为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
收入形成即增加值的分配,主要表现为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增加值形成额。
此外,还包括生产者要素之间的收支流量:1.劳动者报酬流量。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4)
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
本章课时:8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
2.掌握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流量以及二者的区别
3.掌握原始收入与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核算过程
及其内涵
4.掌握收入指标与消费指标的对应关系
5.掌握非金融投资的概念、类型及其交易及其与非金融资产的对应关系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资金流量核算的对象及不同核算范围
二、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和规则
三、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一、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范围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三、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四、收入再分配核算
五、收入使用——消费与储蓄的核算
第三节非金融投资核算
一、非金融资产与非金融投资
二、非金融投资核算
三、非金融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余缺的核算
第四节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分析
一、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
二、资金流量表的分析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59644403
国民经济核算59644403第四章收入分派与应用核算1.收入应用账户的均衡项是储蓄。
储蓄的含义是指居平易近部分花费后的节余资金。
2.当局对政策性吃亏企业的补贴和当局拨付给科教文卫部分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
3.居平易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派核算的范畴。
4.居平易近购买住房和付出房屋房钱均属于居平易近花费支出。
5.原始收入核确实是收入初次分派核算的第二步,该项核算反应了各机构部分增长值中各项临盆要素收入的形成。
参考谜底:1.×。
储蓄是指各机构部分没有花在最终花费货色与办事上的那部分可安排收入。
2.×。
经常转移包含收入税进出、社会保证和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经常转移三大年夜类内容。
该题中当局对政策性吃亏企业的补贴是作为负临盆税处理,而临盆税不属于收入税范畴,因而它不是经常转移;当局拨付给科教文卫部分的经常性经费在我国归为财务经常性拨款,此项内容属于其它经常转移类。
3.√。
收入初次分派核算的是直截了当与临盆相干的要素收入流量,重要包含劳动待遇、临盆税,家当收入、营业红利等流量。
该题中的居平易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家当收入,故属因此收入初次分派核算的范畴。
4.×。
房屋房钱的付出属于居平易近花费支出,而居平易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5.×。
原始收入核确实是收入形成核算的连续,它综合反应了各部分介入收入初次分派的成果,形成各部分的初次分派收入。
第五章本钱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1.原始丛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临盆资产。
2.劳动者从企业猎取泉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3.在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预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
4.公平易近经济核算中的本钱形成各类交易都邑阻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更。
参考谜底:1.×。
依照临盆资产和非临盆资产的定义和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原始丛林属于天然资产而非临盆资产;围海造田是临盆活动的产出成果,是对天然资产的改良属于临盆资产。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朱明zhubob国民经济核算4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下)
原始的分配活动。一项项的分配就 是原始分配,一项项分配所形成的 收入就是原始分配收入;所有的原 始分配收入相加就得到原始总收入, 也就是初次分配总收入。 初次分配是在生产范围内进行的 分配,所形成的收入都是生产性收 入。
二、收入再分配 对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要在 更大的范围内(它是在整个社会范 围内进行的)进行分配,即收入的 再分配。 因为这种分配是非交换性的,是 某一机构部门的收入无偿的向另一 机构部门转移,所以称转移收支。 (转移包括资本转移和经常转移)
1470 756 53% 4200
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 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 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本章授课内容总结 一、收入的初次分配 对生产创造的增加值进行分配。 是在生产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 参与生产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 参加生产活动;二是提供财产使 用权。 这样,形成了最初的、也是最
第五节 资金流量表 一、表的种类 二、表的结构 三、反映的平衡关系
第六节 应用分析 一、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 1.部门结构P86 计算各部门增加值所占的比重, 反映各部门对收入占有的情况
2.分配渠道的结构分析 计算各项目占部门增加值的比重
二、收入使用结构分析 计算消费率 P88 三、消费结构分析 计算恩格尔系数 P89
消费 2470 58.8% 4200 率
储蓄 1 消费率 41.2% 率
②先分别计算可支配收入 居民:420050%=2100 政府:420020%=840
再计算消费额 居民:210070%=1470 政府:84090%=756
最后,计算消费率
消费 消费额 国民可支配收入 率
转移的形式:P76 Δ 现金转移:货币或其他金融资产 的转移 Δ 实物转移:货物、服务及非金融 资产的转移,对实物转移要进行两 次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规模大、频率低、无规律的往往是资本转移。
C、资本转移的对象不包括实物,都是现金。
D、只影响接受转移一方的投资水平,而不影响其消费水平的是资本转移。
E、即使转移的对象本身不是资产,但只要接受转移一方以形成资产为目的使用所获得的转移,也应归入资本转移。
2.为什么世界银行对国家(地区)分组时考虑的主要指标是人均国民总收入,而不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3.简述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确定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基本含义,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分界点在何处?
4.如何通过资金流量核算度量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结合具体机构部门,一般来说其资金余缺呈现何种格局?
3.资金流量表涵盖了两个基本平衡关系,一个是纵向平衡,即____________,反映了每个部门内部收入与支出的来源项目和去向项目,另一个是横向平衡,即____________,反映了各种流量的来源部门和去向部门。
答案:1.实物循环 资金循环
2.金融交易流量 收入分配流量 收入使用流量
3. 部门内部平衡 交易项目平衡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资金流量核算表中,每个机构部门列出“运用”和“来源”两个栏目,其中前者记录________,后者记录________。
A支出或者资金流出 B支出或者资金流入
C收入或者资金流出 D收入或者资金流入
2.由于海啸发生,2005年印尼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国民总收入,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2.× 3.√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补贴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10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要求计算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A 对国外净劳务输出增多 B 对外净金融投资规模扩大
C 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 D 接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
3.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____。
A 原始收入 B 劳动者报酬 C 储蓄 D 可支配收入
3.已知A部门有关投资及资金筹集的资料如下: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420亿元,库存变化为25亿;
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
总储蓄363亿元;
应收资本转移为21亿元,应付资本转移为28亿元;
贵重物品净获得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产净获得都是0。
要求:(1)计算净储蓄、资本形成总额、净贷出或者净借入指标,
(2)根据计算结果判断A部门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
答案: 1.ABD 2.ABDE 3.BCDE
(四)判断题
1.资金流量核算所覆盖的经济活动都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发生的,是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等价交换,因此都属于货币性交易。( )
2.劳动者报酬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缴款以及其他劳务收入,还包括了劳动者接受的困难补助、救济等收入。( )
3.无形非生产资产交易可以发生在国内外之间,但有形非生产资产交易一般只能发生在常住单位之间。( )
答案:1.原始收入=91.5亿元
可支配收入=56.4亿元
2.消费率
储蓄率=1-消费率
当国民可支配总收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有结构变化后:
消费率
储蓄率=1-消费率
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表明:居民和政府是实现最终消费的主要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不会产生消费。因此,当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不变,且各部门的消费率保持不变时,居民和政府的可支配收入所占比例减少,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可支配收入所占比例增加时,会导致居民和政府可用于最终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减小,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的最终消费额和消费率的下降。
3.(1)净储蓄=总储蓄-固定资本消耗=363-100=263(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420+25=445 (亿元)
净贷出\净借入=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263+(21-28)-445= -189(亿元)
3.根据资金流量核算原理,下列等式中可以成立的是________。
A 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可支配收入
B 公共消费支出-公共实际消费=个人实际消费-个人消费支出
C 总消费+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
D 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转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收入
E 总储蓄+最终消费=国民可支配收入
答案:1.A D 2.D 3.D
(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
1.下列属于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范围的有________。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自给性家务劳动中所耗用的材料
C.股票交易中所获取的价差
D.企业向学校的捐款
E.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区分资本转移和经常转移的标准有________。
2.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中,企业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试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门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企业的金融机构占30%,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而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2.狭义的资金流量主要是指____________,广义定义的资金流量则将其范围从金融流量扩大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环对应的价值循环。
第四章 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
一.基本概念
资金流量 非金融投资 原始收入 国民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转移 国民可支配收入 实物社会转移 调整后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支出 储蓄 生产资产 非生产资产 固定资产 存货 贵重物品 资本形成净金融投资
二.思考题
1.请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