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乐府的发展史浅谈如何振兴民族音乐
从汉乐府民歌的内容探讨其兴起的原因
1从汉乐府民歌的内容探讨其兴起的原因摘要要了解汉乐府民歌兴起的原因,要从了解汉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入手。
我们知道,民歌历代有之,它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而乐府民歌是民歌发展到一个特定时期的称谓。
乐府中的民歌,不都是劳动人民的歌,也有知识分子的作品。
故而乐府民歌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乐府民歌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两汉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诗歌的传统关系以及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乐府民歌内容探讨原因民歌历代有之,它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什么是乐府民歌呢?可以说乐府民歌是民歌发展到一个特定时期的称谓。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掌管俗乐的机构,主要是采集整理民间歌辞使之入乐。
后来将这些所唱之诗称为汉乐府诗歌。
今传汉乐府诗以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搜采最为完备,音乐分类也最为合理。
其中汉乐府民歌主要见之“相和歌辞”、“鼓吹歌辞”和“杂曲谣辞”三类中,相和歌中尤多。
这些民歌基本上是“汉世街陌谣讴”(《宋书,乐志》)。
其实乐府中的民歌,不都是劳动人民的歌,也有知识分子的作品。
这些知识分子主要是出身于下层社会,他们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创作上又受到了民歌的影响。
这些无署名的歌,在社会上流传歌唱,收集入于“乐府”。
乐府民歌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所谓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在本文中也列举了部分未经乐府采集而不曾入乐的民谣,比如《燕燕童谣》、《卫皇后歌》、《举秀才》等。
因为这些民谣也出于民间,较乐府民歌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
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同样,文学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文学界处于一时的沉寂状态,特别是在秦朝。
简述汉乐府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简述汉乐府的发展及历史意义汉乐府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民族华乐库,收录了自战国六音以来多达一万多首的传统民间歌曲,是当时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乃至亚洲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汉乐府由西汉初期开始发展,它的形成最初受到汉代制度和文化之间的深远影响,成为宫廷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综合体,对当时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汉乐府包括“诗记”、“引谱”、“曲谱”、“诗歌”等四大部分,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诗歌”,占据了绝大多数,其它部分比如“诗记”则由“诗歌”构成。
汉乐府的出现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丰富和改进传统音乐文化,对古代中国的民族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它收集和整理了许多古代中国成功的曲艺,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统一化作用,为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统一不同民族文化提供了依据。
此外,汉乐府收录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增添了古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给歌曲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发挥了良好的创作激发作用。
汉乐府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容抹杀,它不仅是古代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文化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古代中国曲艺文化发展而言,汉乐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发挥到更高的水平,成为当时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它对当时古代中国乐曲体系建构具有实质性影响,为当代乐曲演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天,汉乐府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灵魂。
汉乐府由古老而新,它与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有着本质的不同,代表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古老、独特的传统,是古代民族音乐的宝贵财富,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宝库。
总之,汉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发展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文化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丰富了宫廷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综合体,对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灵魂,是一份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珍贵财富。
汉乐府的发展历史
汉乐府的发展历史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形式,兴起于南北朝时期,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成为盛行的流派。
它是民间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以歌谣形式表达民间的情感和人生感悟,极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
汉乐府起源于汉代的“楚歌”,由于其深受民间欢迎,逐渐发展演变成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南北朝时期,乐府因其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度而发展得更加成熟,不仅在文学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乐府的流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楚辞风格的“辞赋乐府”,另一种是早期歌谣风格的“歌行乐府”。
辞赋乐府主要以辞章的形式表达,注重抒发情感、抒发哀思,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批判。
歌行乐府则更加注重节奏和音乐性,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史事记载,节奏欢快明快,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
汉乐府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时期的乐府作品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壮志凌云等人生情感,还有对社会政治状况的讽刺和批评,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声和社会对抗的愤懑。
在唐朝,乐府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流行的宫廷音乐和广大民间群众的娱乐方式。
唐代乐府大量创作和广泛流传的现象,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乐府遗产和文化宝库。
总的来说,汉乐府的发展历史承载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它既是古代文人雅士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也是广大民众情感的寄托和表达。
汉乐府以其独特的创作形式、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汉乐府的音乐之声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间。
谈谈汉代乐府及其历史功用
谈谈汉代乐府及其历史功用“百代皆沿秦制定”,汉初,宫廷中就建立了乐府这一掌管音乐的机构。
乐府的兴盛发达时期,应在汉武帝时。
《汉书?礼乐志》有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由此可见,汉武帝时乐府大大扩充了原有机构及职能,广泛、大规模地收集各地民歌,并进行加工改编,以供祭祀、宴乐之用。
武帝之前,汉宫廷中有乐府令官,而没有设置乐府官署,所以乐府是汉武帝在宫廷中正式设立令管俗乐的机构,它曾在中国音乐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乐府的任务是:适应宫廷的需要、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改编、创作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的建立,开始时主要与祭祀有关,但其内容已不再是纯正的“雅乐”,而是民歌及新曲。
据记载汉帝国正式建立乐府的时间是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这正是西汉王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从《汉书?礼乐志》的记载来看,汉代宫廷“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乐府,皆声施于朝廷。
”可见,乐府设在“上林苑”内,而宫廷中“掖庭材人”,虽然是宫嫔,但”皆以郑声施于朝廷”,可见国力强盛,宫廷内外均是莺歌燕舞,并从中看出到汉武帝时,雅乐已经十分衰落,而曾被排挤和鄙视的“郑声”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从《汉书·艺文志》记载中汉哀帝时乐工所唱奏的不同乐种所在的地区来看,乐府所收集的民歌十分广泛,北面从中国北方的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到长江以南,东西黄河之滨到西域各地。
因此,汉代乐府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大规模采集民歌的音乐机构。
虽然它建立之初是为了满足宫廷的享乐之用,并没有有意识的去保护民间音乐,但它在客观上却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
虽然汉乐府在采集民歌时进行了一定的选择和加工,以至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定是民歌的原貌,但我们现在依旧能看到当时民间音乐的概貌。
椐《汉书?艺文志》载,乐府收集的西汉时期民歌,有目录可考的为138篇,这当然是当时保存下来的极小一部分,但其中有不少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如《战城南》《上邪》《陌上桑》等。
乐府诗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结合
乐府诗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结合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乐府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中国音乐文化形成了紧密的结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乐府诗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结合。
一、历史背景乐府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乐府,乐府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它是古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体。
乐府诗的创作和演唱都与音乐紧密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府诗的创作和演唱活动在古代社会中非常盛行,成为了人们娱乐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艺术特点乐府诗的艺术特点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特点相契合,它们在形式、内容和表达方式上都有着相似之处。
首先,乐府诗的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也有七言绝句,还有长篇叙事诗等。
这种多样性与中国音乐的多样性相呼应,中国音乐也有丰富多样的曲调和节奏。
其次,乐府诗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诗篇,也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描写。
这种内容的多样性与中国音乐的主题多样性相一致,中国音乐也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最后,乐府诗的表达方式独特,它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这种表达方式与中国音乐的表达方式相契合,中国音乐也注重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三、影响乐府诗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结合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乐府诗的创作和演唱活动促进了中国音乐的繁荣和发展。
乐府诗的创作和演唱活动为中国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创新和进步。
其次,乐府诗的艺术特点对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乐府诗的形式、内容和表达方式为中国音乐提供了一种范式和样式,对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乐府诗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结合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乐府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
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汉代乐府民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乐府民歌是汉代古代音乐的代表,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对后世音乐艺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体现在音乐领域。
乐府民歌在汉代是广泛流传的娱乐形式,它采用了民间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具有亲民性和口头传播的特点。
这种亲民性的音乐形式塑造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意识,使民间音乐得以进入主流文化领域。
同时,乐府民歌的节奏感强烈,表现了大自然的情感和人们的生活体验,这种音乐风格对后世诗歌和音乐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学领域。
汉代的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继承并发扬了乐府民歌的精神和形式,丰富了古代诗歌表达方式。
乐府诗融入了乐府民歌的世俗和大众元素,使诗歌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种表达方式使诗歌更贴近人民群众,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让诗歌的创作从傲世冷艳转向了真实感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汉代乐府民歌还影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
乐府民歌的旋律和节奏为中国古代戏曲提供了重要来源。
戏曲是中国古代的大众娱乐形式,汉代乐府民歌中蕴含的音乐元素为戏曲艺术奠定了基础。
乐府民歌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也为戏曲的演唱和表演提供了范本。
这种音乐与戏曲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经过演变,最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音乐、文学和戏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乐府民歌以其亲民性和世俗化的特点,使中国古代艺术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激发了人们对音乐、文学和戏曲的热爱。
它既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也是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乐府民歌的影响依然在延续,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启示。
中国古代的乐府诗与民歌
中国古代的乐府诗与民歌中国古代的乐府诗与民歌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乐府诗与民歌都来源于民间,它们以纯朴的语言、深情的表达和丰富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点及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乐府诗与民歌。
一、历史背景乐府诗与民歌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乐府指的是在宫廷或官府中能够唱和演奏的歌曲,而民歌则是源于百姓生活的歌曲。
乐府诗最早出现在汉朝,当时的乐府诗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劳动的苦辣。
而民歌则起源于上古时期,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民歌一直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唱的形式传递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信息。
二、特点乐府诗与民歌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 艺术形式乐府诗常以曲调和结构规范为特点,能够与乐曲配合演唱。
而民歌则以简单直接的方式传达情感,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流传过程中也不断地吸收各地方言和方言特色。
2. 内容乐府诗和民歌的内容非常贴近人民生活,其主题涉及农业、劳动、爱情、战争、国家等方方面面。
乐府诗和民歌都以自然山水和典型形象描写为表现手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感受,体现中国人民对自然、对祖国、对家庭及对生活的热爱。
三、影响乐府诗与民歌对中国文学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发展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仅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创作的范本,还影响了后世文学的格律、形式和内容。
民歌则促进了口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为后世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 音乐发展乐府诗与民歌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乐府诗促进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结合,加深了音乐艺术的内涵,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
民歌则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和灵感。
总之,中国古代的乐府诗与民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通过音乐和歌唱的形式,它们记录了古人智慧和情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怀和心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乐府诗与民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乐府诗与民歌古代乐府诗和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情感。
它们在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乐府诗和民歌的重要性。
1. 起源与发展古代乐府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歌谣和音乐剧。
乐府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是供应乐府官署的职权部门。
乐府的歌谣多以辽阔的自然景色、丰收与团结等为主题,表达了人们朴素的感情和对生活的赞美。
由于古代乐府诗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它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并且对宋代诗歌和元曲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比之下,民歌则是广大民众创作的歌曲,主题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表达了普通人对生活、爱情和社会的情感与思考。
2. 特点与形式古代乐府诗的特点在于其朴实、质朴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它通常采用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的形式,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或歌颂伟人等主题。
乐府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常常以口语化的表述形式赋予了其独特的韵味。
与之相对比的是,民歌则更加自由奔放,旋律朗朗上口,歌词质朴而抒发真情。
3.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乐府诗和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乐府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还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传统。
例如《长恨歌》、《白头吟》等都是乐府诗中的经典之作,文化内涵深厚,流传至今。
民歌则通过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反映了中国农民的生命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今天的中国,古代乐府诗和民歌仍然保留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也承载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国内许多现代音乐家和诗人都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古代乐府诗和民歌融入到现代的音乐作品和文学创作中。
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也为现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古代乐府诗和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艺术,记录了历史与风俗,传承了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乐府诗集观后感民间音乐与文化传承
乐府诗集观后感民间音乐与文化传承在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偶然间发现了乐府诗集,这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古代民间音乐作品的书籍。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乐府诗集,我对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乐府诗集作为一种古代音乐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乐府诗通过音乐和歌唱的方式,传承了民间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念。
它们以简洁明快的曲调和生动形象的歌词,直抵人心,让人们对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有了更为真实的感受。
阅读乐府诗集,我被其中的音乐与文化传承深深打动。
乐府诗集中的每首诗歌都蕴含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它们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音乐作品有着广泛的类型,既有抒情的爱情歌曲,也有歌颂英雄的战争歌曲;既有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每一首乐府诗都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民间音乐的传承不仅体现在乐府诗集的作品中,还体现在这些作品的演唱和传播过程中。
古代的民间音乐,多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给后人。
相传在古代,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和音乐常常会由乐队或艺人们演唱,以此来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种传承方式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虽然一些传统的乐队已经消失,但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或民间艺人中,我们仍然能够听到古代民间音乐的传唱。
乐府诗集给我带来的另一个思考是,现代音乐的发展也是与民间音乐息息相关的。
众所周知,很多现代音乐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民间音乐。
这种传承和融合,使得民间音乐以一种新的形式延续了下来,成为当代音乐的一部分。
乐府诗集中的许多音乐作品,通过流传,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阅读乐府诗集,我对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这些古老的音乐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和文化,更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它们通过音乐的魅力,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的心声。
总结起来,乐府诗集观后感民间音乐与文化传承让我深切地认识到,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力之源。
《汉乐府》中的民间音乐与社会风貌 - 教案
《汉乐府》中的民间音乐与社会风貌教案一、引言1.1汉乐府的历史背景1.1.1汉乐府的起源和发展1.1.2汉乐府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地位1.1.3汉乐府的流传与影响1.1.4汉乐府的研究价值1.2民间音乐的特点1.2.1民间音乐的创作源泉1.2.2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1.2.3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1.2.4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1.3社会风貌的反映1.3.1汉乐府中的社会生活描绘1.3.2汉乐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1.3.3汉乐府中的社会矛盾揭示1.3.4汉乐府中的时代精神体现二、知识点讲解2.1汉乐府的音乐特点2.1.1汉乐府的音阶与调式2.1.2汉乐府的节奏与节拍2.1.3汉乐府的旋律与和声2.1.4汉乐府的音乐表现手法2.2汉乐府的文学特点2.2.1汉乐府的题材与主题2.2.2汉乐府的结构与形式2.2.3汉乐府的语言与修辞2.2.4汉乐府的审美价值2.3汉乐府的社会意义2.3.1汉乐府的历史价值2.3.2汉乐府的文化价值2.3.3汉乐府的教育价值2.3.4汉乐府的社会影响三、教学内容3.1汉乐府作品选讲3.1.1《孔雀东南飞》3.1.2《陌上桑》3.1.3《长歌行》3.1.4《十五从军征》3.2汉乐府的表演实践3.2.1汉乐府的演唱方法3.2.2汉乐府的演奏技巧3.2.3汉乐府的舞台表演3.2.4汉乐府的创新发展3.3汉乐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3.1汉乐府中的民间风俗3.3.2汉乐府中的人生哲理3.3.3汉乐府中的社会批判3.3.4汉乐府中的时代精神《汉乐府》中的民间音乐与社会风貌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汉乐府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4.1.2掌握汉乐府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4.1.3学会演唱和演奏汉乐府作品4.1.4能够分析和评价汉乐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4.2.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4.2.3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4.2.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尊重4.3.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3.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4.3.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汉乐府的音乐特点和文学特点的理解5.1.2汉乐府作品的演唱和演奏技巧的掌握5.1.3汉乐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深入分析5.1.4学生对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5.2教学重点5.2.1汉乐府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的讲解5.2.2汉乐府作品的选讲和表演实践5.2.3汉乐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探讨5.2.4学生对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6.1.2教学课件(PPT、视频、音频等)6.1.3教学乐器(古筝、琵琶、笛子等)6.1.4教学道具(服饰、道具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笔6.2.2汉乐府作品集6.2.3音乐和文学相关的参考书籍6.2.4学生自备的乐器(如古筝、琵琶、笛子等)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多媒体展示汉乐府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7.1.2引导学生欣赏汉乐府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1.3提问学生对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7.1.4引导学生思考汉乐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7.2教学内容讲解7.2.1讲解汉乐府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7.2.2讲解汉乐府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7.2.3讲解汉乐府作品选讲和表演实践7.2.4讲解汉乐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7.3教学实践与互动7.3.1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作品的演唱和演奏7.3.2学生进行汉乐府作品的文学分析和创作实践7.3.3学生进行汉乐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研究和讨论7.3.4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互相评价7.4.4布置作业和进一步的学习任务《汉乐府》中的民间音乐与社会风貌教案八、板书设计8.1汉乐府的历史背景与音乐特点8.1.1汉乐府的起源和发展8.1.2汉乐府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地位8.1.3汉乐府的流传与影响8.1.4汉乐府的研究价值8.2汉乐府的文学特点与表现手法8.2.1汉乐府的题材与主题8.2.2汉乐府的结构与形式8.2.3汉乐府的语言与修辞8.2.4汉乐府的审美价值8.3汉乐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8.3.1汉乐府中的民间风俗8.3.2汉乐府中的人生哲理8.3.3汉乐府中的社会批判8.3.4汉乐府中的时代精神九、作业设计9.1汉乐府作品的分析与鉴赏9.1.1选择一首汉乐府作品进行音乐分析9.1.2选择一首汉乐府作品进行文学鉴赏9.1.4分享自己的分析与鉴赏心得9.2汉乐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研究9.2.1选择一个汉乐府作品,研究其反映的社会生活9.2.3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9.2.4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9.3汉乐府的创新发展与实践9.3.1创作一首汉乐府风格的作品9.3.2表演自己的创作作品9.3.3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过程9.3.4进行小组表演和交流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1.2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10.1.4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汉乐府的相关文献和资料10.2.2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和活动10.2.3提供更多的汉乐府作品供学生学习和欣赏10.2.4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创作1.教学内容讲解:这是学生对汉乐府的了解和理解的重要环节,需要详细讲解汉乐府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文学特点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汉乐府诗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汉乐府诗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 引言1.1 概述汉乐府诗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这种诗歌形式起源于汉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革,并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
汉乐府诗融合了音乐、文字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学、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汉乐府诗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首先,在"汉乐府诗的起源与发展"一节中,文章将介绍汉乐府诗的定义和特点,并追溯其起源和演变过程。
然后,在"汉乐府诗对音乐艺术的影响"一节中,文章将探讨汉乐府诗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如何启发古代音乐创作并影响音乐表演和欣赏。
最后,在"汉乐府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价值"一节中,文章将阐述汉乐府诗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珍贵性以及它对后世文学和音乐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当代社会对汉乐府诗的重视与保护。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汉乐府诗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探索其对音乐艺术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文学和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汉乐府诗的分析和解读,旨在增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大众对于古代音乐艺术的欣赏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当代社会对汉乐府诗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承。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该文章概述、结构以及目的。
通过这些内容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所涵盖内容和研究目标。
2. 汉乐府诗的起源与发展2.1 汉乐府诗的定义与特点汉乐府诗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一种独特形式的诗歌,起源于西汉时期。
它以抒发情感和描绘生活为主要目的,通常结合音乐演唱。
汉乐府诗有着明确的结构和格律要求。
其创作往往包括四个部分:序、声辞、曲辞和尾声。
序部介绍了歌曲的背景和概要;声辞是整首歌曲中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部分;曲辞则是描述故事情节或者表达情感的详细内容;尾声则用来结束全篇。
汉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辉煌时代
汉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辉煌时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音乐与舞蹈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盛誉。
在汉朝的漫长岁月里,音乐与舞蹈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华夏民族优美多样的艺术风貌。
本文将从音乐和舞蹈两个方面来展开,探讨汉朝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辉煌时代。
一、汉朝的音乐艺术1. 宫廷音乐汉朝宫廷音乐是最为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
宫廷音乐以乐府音乐为代表,乐府是一种古老的音乐体裁,具有鲜明的汉族特色。
乐府音乐不仅在宫廷中演奏,也广为演唱于庙堂、祭祀等场合。
汉朝皇帝特别重视宫廷音乐,不仅他们本身热衷于音乐创作,还积极赞助音乐家的创作。
2. 民间音乐汉朝的民间音乐丰富多样,各地方民间音乐有各自的特色。
在汉朝,民间音乐融合了多种乐器和音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
例如,河南陇东乐、巴蜀乐等,都是汉朝时期著名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活跃于宴会、婚礼、葬礼等各种社交场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汉朝的民间音乐也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宗教音乐汉朝宗教音乐主要包括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
道教音乐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庄严、神秘的音调独树一帜。
佛教音乐则在汉朝传入中国,以其柔和安静的音调感染了许多人的心灵。
宗教音乐既起到了宗教信仰的表达和礼仪的辅助作用,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被广泛地传颂。
二、汉朝的舞蹈艺术1. 宫廷舞蹈汉朝宫廷舞蹈以宴会舞为主要形式,宴会舞由专业舞蹈演员表演,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这些舞蹈多样化且富有节奏感,既有舞蹈家独自表演的独舞,也有多人集体舞蹈,其舞姿优美动人,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2. 民间舞蹈汉朝的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民间舞蹈常常伴随着喜庆的节日和庆典,例如春节、农历七夕等。
民间舞蹈多以群舞的形式出现,人们手挽手,舞动身体,表达快乐与团结的心情。
3. 仪式舞蹈汉朝的仪式舞蹈是一种庄严神圣的舞蹈形式,与宗教信仰和社会礼仪紧密相关。
《乐府诗集》的艺术价值及其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乐府诗集》的艺术价值及其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引言
《乐府诗集》是古代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一部作品集,汇聚了许多优秀的民歌和乐府诗。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音乐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乐府诗集》的艺术价值和其对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
艺术价值
1.文学创作:《乐府诗集》收录了各式各样的民歌和乐府诗,它们以简洁明
快、富有情感、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打动人心,成为文人雅士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材料。
2.音韵美学:《乐府诗集》中保留了丰富多样的原始声腔特色,体现了中国
古代音韵美学追求。
它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在字句间营造出和谐而优美的声韵之美。
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1.音乐形式:《乐府诗集》为古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素材。
其中的民歌
和乐府诗成为传统音乐创作的基础,影响了后来音乐形式的演进和发展。
2.音乐内容:《乐府诗集》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如农民劳动、战争、
爱情等,这些主题在后来的音乐创作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拓宽了音乐表达的领域。
3.旋律创作:《乐府诗集》中的曲调被广泛运用于古代音乐之中,丰富了旋
律创作。
它们通过各种节奏、音域等手法塑造出独特而深入人心的旋律风貌。
结论
《乐府诗集》以其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价值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无疑对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与借鉴的作用。
它不仅为古代文人雅士提供了灵感和创作素材,同时也为后来音乐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启示,使音乐得以在传承中发展。
《乐府诗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乐府诗与民间音乐
传统文化中的乐府诗与民间音乐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音乐等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乐府诗与民间音乐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壮丽画卷。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体,起源于汉代,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
乐府诗多以民间民谣为原型,形式多样,包括叙事、抒情、咏史等。
乐府诗主要通过抒发个体的情感和表达社会的愿望,将平民百姓的生活、思想和命运融入其中,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与乐府诗相伴相生的是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形式,通过声音和旋律的组合表达情感、表述故事或传递信息。
它与乐府诗的结合,使得乐府诗具有了更加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
乐府诗常常被设置为曲子的歌词,通过音乐的形式演绎,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乐府诗与民间音乐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色。
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通过艺术形式传达情感、叙述故事,以民间为基础,融入了人民群体的声音和情感。
而特色则在于乐府诗更注重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借助于美妙的韵律和格律,将文学的意境和情感凸显出来;民间音乐则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旋律的编排,将神秘而又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听众,引起共鸣。
乐府诗与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它们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媒介,也是反映社会风貌、历史传统和文化气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乐府诗和民间音乐的存在,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底蕴深厚,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
可以说,乐府诗与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涵,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人文和情感元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乐府诗与民间音乐的旋律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
然而,它们的精髓仍然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
我们应该通过音乐学习与研究乐府诗与民间音乐,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演出、比赛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乐府诗与民间音乐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
浅谈汉乐府对汉代民间音乐发展的影响
浅谈汉乐府对汉代民间音乐发展的影响孔靖雯【摘要】乐府作为一个政府管理音乐的机构,在秦代已经设立,汉代沿袭秦制,在西汉武帝时期兴旺发达.其所创作作品大部分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民生活,非常具有现实主义,成为中国诗史上重要的诗歌存在形式.汉乐府从兴起到繁荣再到衰败,所产生的影响是重大的,此论文着重议论汉乐府对汉代民间音乐产生的影响.【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页(P93)【关键词】汉乐府;民歌;影响;发展【作者】孔靖雯【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据史料记载,“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宫廷乐机构,对当时汉帝国的文化生产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6年2月在秦始皇陵区的一个建筑遗址中,发掘到错金银钮钟一枚,钮上刻有“乐府”二字,由此可知,秦代已有乐府这一机构。
汉代沿袭秦代也有乐府这一官署,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到汉末瓦解,此后各代略有沿袭。
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称乐府这一礼乐机构收录的西汉诗歌为“歌诗”,意为可以歌唱的诗。
具体至于何时将汉代可以歌唱的诗成为乐府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汉初期经济萧条,汉乐府此时并无多大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后,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到了汉武帝时已是国强民富了,此时的汉武帝开始重视文化的发展,并下令对乐府进行扩建并开始向全国招收民间艺人。
一、使汉代民间音乐登上大雅之堂,进入宫廷甚至流传国外汉代乐府所用的歌词,开始是由文人写作,如《折杨柳行》、《西门行》、《怨诗行》等,从所表现的意识来看,似是文人士子的吟唱,语言也比较文人化,至汉武帝时期,为了统治的需要,开始大规模搜集民间歌辞。
采诗地域扩及长江流域,比《诗经》国风所涉及地域更广泛。
所采集的诗的原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论汉代音乐的发展和音乐审美思想
论汉代音乐的发展和音乐审美思想【摘要】汉代音乐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最具有代表性,最具艺术魅力,形成了集各种音乐风格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汉代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历史及各种音乐审美观念的影响和制约,逐渐形成了汉代音乐典型的时代性,完美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广袤的社会性,全新的开放性,广泛的普及性等特征。
因此,汉代音乐艺术使整个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汉代音乐继承发展丰富普及作为整个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汉代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传统音乐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许多学者、专家用一生致力于汉代音乐这一研究,然而,汉代音乐丰富的音乐形式、内容和独特的音乐审美思想令许多专家、学者惊叹不已。
一、汉代音乐文化概况汉代音乐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并有新的发展,以中原地区的汉族为主体,并融合各民族文化为一体,体现前所未有的融合性、丰富性,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接连出现了两个科学文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中古伎乐时期。
中古伎乐的发展,延续着春秋以来散乐发展的遗绪,体现着世俗的特点,从汉高祖、刘邦起,统治者,对民间音乐有所偏爱,这就影响了民间音乐的发展,这时期,统治者改组,扩大了音乐机构“乐府”,使其更大规模地收集、整理民间音乐,并利用民间音乐创作新曲,以供统治者了解民情,巩固统治和享乐之用,乐府的建立对音乐的发展起了集中推动作用,通往西域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各民族间与亚洲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得到了促进,北方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结合,产生了中国初期的鼓吹乐,其实鼓吹乐就是以汉代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后来又吸收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合成的一种音乐形式,以及当时绽开的新花——百戏,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变化莫测,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一经兴起即受各阶层的喜爱,因而百戏在汉代的发展是十分繁荣和普及的。
论汉代社会发展中的音乐文化转型
论汉代社会发展中的音乐文化转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汉代社会的发展中,音乐文化经历了一系列转型和变革,对后世音乐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本文将探讨汉代社会发展中的音乐文化转型,从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的功能、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汉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的汉代,继承了秦代音乐文化的传统,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在汉初,音乐主要是以宗教、祭祀和礼仪活动为主,这是受到了先秦时期音乐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音乐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秦代的严格制度被放宽,音乐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而到了西汉末年,音乐文化又经历了一次转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大量的民间音乐、戏曲等传统文化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汉代音乐的功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早期的汉代,音乐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宴会等仪式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宗教性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功能逐渐多元化,不再仅限于宗教仪式,也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汉代音乐也开始承担了宣传、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汉代早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歌谣、舞蹈、器乐等形式为主,这是受到了先秦时期音乐形式的影响。
随着西汉文化的繁荣,汉代音乐表现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如著名的汉乐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乐府诗歌不仅融合了古代的诗歌艺术和音乐艺术,而且在内容上多以民间故事和民间生活为题材,显示了浓厚的民间色彩。
这些都反映了汉代音乐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转型和创新。
汉代音乐文化的转型对后世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音乐文化的转型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对音乐文化内涵和价值的深刻思考和重塑。
在后世,汉代音乐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代、宋代以及近代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乐府诗歌被后世音乐家们广泛吸收和借鉴,成为了古代诗歌和音乐艺术的重要基础,对后世音乐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的乐府诗:国风与新乐府的融合与创新
秦汉时期的乐府诗:国风与新乐府的融合与创新引言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源于楚国的民歌、民谣,最早成型于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乐府诗既延续了古代的国风诗风格,又创造出了新的乐府诗形式。
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乐府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重点关注国风与新乐府的融合与创新。
一、乐府诗的起源与发展1. 乐府诗的起源乐府诗起源于楚国,古代楚人喜爱歌唱和舞蹈,歌谣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楚人通过吟唱歌谣来表达情感、歌颂英雄,这些民歌、民谣后来被整理成为乐府诗。
2. 乐府诗的特点乐府诗以叙事为主,用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形象描绘出一个故事。
它的节奏感强,往往配有音乐伴奏,以增强表达力。
乐府诗的题材广泛,既有民间的歌颂、神话传说,也有宫廷的赞美、劝诫。
乐府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传唱和广泛流传的文学形式。
二、秦汉时期的乐府诗秦汉时期是乐府诗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乐府诗作品。
在这个时期,乐府诗经历了国风与新乐府的融合与创新。
1. 国风乐府诗国风乐府诗是在诗经国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沿袭了诗经的格律和风格。
国风乐府诗作品主要描写了农村生活、爱情和自然景观,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和情感。
这些作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2. 新乐府诗新乐府诗是在国风乐府诗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新乐府诗的题材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农村生活,还涉及到政治、历史、战争等各个领域。
新乐府诗在叙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手法和结构,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国风与新乐府的融合与创新1. 国风与新乐府的融合秦汉时期的乐府诗融合了国风乐府诗和新乐府诗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这种融合体现在两个方面:a. 题材上的融合国风乐府诗侧重于民间生活和情感的描绘,而新乐府诗更加注重政治、历史等社会议题。
秦汉时期的乐府诗将这两种题材进行了融合,既有描绘农村生活的作品,也有歌颂英雄、批评社会不公的作品。
b. 表达方式的融合国风乐府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叙事为主,而新乐府诗则更加注重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汉乐府民歌开题报告
汉乐府民歌开题报告汉乐府民歌开题报告一、引言汉乐府民歌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探讨汉乐府民歌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二、汉乐府民歌的起源汉乐府民歌起源于汉代,当时乐府是官方音乐机构,负责创作和演唱音乐作品。
而民歌则是民间流传的歌曲,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汉乐府民歌的形成是乐府和民歌相互融合的结果。
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1. 音乐形式多样:汉乐府民歌包括吟诵、歌唱、器乐演奏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
2.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汉乐府民歌以古代诗词为歌词,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将诗词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3. 民间色彩浓厚:汉乐府民歌不同于宫廷音乐,更贴近民间生活,表达了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实。
四、汉乐府民歌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1. 传承与创新:汉乐府民歌在音乐形式和创作手法上为后世音乐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基础,对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文化传递与保存:汉乐府民歌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3. 民族认同与凝聚力:汉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民族认同的象征,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力量。
五、结论汉乐府民歌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它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不仅是音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汉乐府民歌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音乐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乐府的发展史浅谈如何振兴民族音乐
作者:胡李鹏
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7期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丽宝藏,而两汉时期是中国民族音乐从创作到表演以及乐器制作、乐律、音乐思想等方面均获得了飞跃发展的时代。
兴于汉武帝,罢于哀帝的音乐机构:“汉乐府”,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兴衰的缩影,它的发展对后来历代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中,笔者将以有限的学识阅历从汉乐府的发展史浅谈如何振兴民族音乐。
一、汉乐府概况
国家设置的音乐机构“乐府”,始建于秦代。
秦乐府汇集“六国之乐”,要在音乐方面也实现其大一统的伟业,但由于秦王朝统治时间短暂,“乐府”机构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汉初,由于承袭秦制,“乐府”得以保留,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乐府机构逐渐扩大,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正是汉武帝时开始创立的采诗制度,真正使得乐府的机构和职能健全和完备,因此有史料记载“始立乐府”者为汉武帝刘彻。
一般来说,汉乐府的主要职能是:搜集民歌、整理改编、安排演出。
曾在乐府中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著名乐家有李延年、司马相如、蔡邕等,他们均对汉乐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以李延年最为著名。
此外,汉乐府中并有几十位文学家写歌词,另有八百多名工作人员,多为各地民间艺人。
他们所专长的民间音乐,就地域而言,南达长江以南,东达海边,北到匈奴以北,西达西域。
这些条件更加有利于汉乐府对民间音乐的掌控与收集,也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传播。
然而随着西汉后期政治,经济的逐渐衰败,乐府庞大的机构开支成为众矢之的。
西汉后期均有乐府减员的诏令,其中汉哀帝刘欣采取的做法最为极端。
他原本就对皇家痴迷于民间俗乐的现象十分反感,再加上生性就不喜好音乐,于是撤销了乐府机构,兴盛了一百多年的西汉乐府,从此偃旗息鼓,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汉乐府”作为一种音乐机构,虽然在汉哀帝时就已撤销,但是它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后世亦把“汉乐府”作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
指代两汉时期官府采集的民歌,其中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排箫、横笛等合奏的音乐—鼓吹乐;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音乐—相和歌;结合相和歌与江南的民间音乐而产生的—清商乐。
是在汉乐府影响下最主要的音乐体裁。
汉乐府不但对两汉时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这一时期是中国音乐大发展的时期。
大量汉乐府歌曲,传承千年,直至今日,依然历久弥新。
二、为什么要振兴民族音乐
以汉乐府为例,首先,汉乐府的发展过程,对于反映相关时期的艺术成就、社会面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若不加以足够的重视,必然会影响对相关历史的研究,造成艺术史的断层。
其次,形形色色以音乐为主的乐府歌曲,随着岁月的流逝,音乐逐渐亡佚,遂成无歌之诗。
这只是冰山一角,历代皆有优秀民族音乐由于种种原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销声匿迹,不再为后人所知。
这是令人悲哀的。
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危险信号。
第三,汉乐府歌曲表现形式多样,音乐作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艺术高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第四,当代很多人对民族音乐知识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振兴民族音乐有利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充分全面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五,振兴发扬民族音乐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塑造民族形象,提高国际地位。
所以,振兴民族音乐,刻不容缓。
三、如何振兴民族音乐
(一)取精去糟,赋予新鲜血液
汉乐府对历代社会的影响深远,贯穿了古代,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历代人民不断地取精去糟,传承发扬,形成了众多风格迥异与时俱进的音乐形式。
这是中国民族音乐长久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振兴要紧紧抓住民族音乐的本源,在保留民族音乐精华的同时,再自然地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或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内容,使它既有传统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又符合现代潮流的发展,我想经过这样创新后的民族音乐更容易被认可接受。
(二)重视音乐,加强音乐教育
汉乐府具备音乐教育的职能,可见当时统治者对音乐教育已经有所重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正是音乐繁荣的基础,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在教育中强化大众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均增加民族音乐相关内容的教育,使民族音乐得到广泛的认知。
(三)回归大众,广泛宣传普及
汉乐府机构撤销后,大量乐工返回民间,依旧从事音乐工作,因而汉乐府的影响得以保证经久不衰,这也提示我们民族音乐要想得以持续传承,必须回归民间,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笔者认为当代青年必须对民族音乐加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种振兴民族音乐为己任的责任感,主动去了解民族音乐,力所能及的去宣传民族音乐,使之得到广泛的认可。
(四)走上舞台,在舞台上传承
汉乐府作为服务统治者的宫廷音乐机构,其职能决定其要不断地训练,演出。
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使民族音乐长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因此,现代社会应该定期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音乐的相关比赛和演出。
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民族音乐,同时避免诗歌沦为有诗无歌的尴尬。
以上四点只是笔者个人的见解,振兴民族音乐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应当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像我们从事音乐教育行业的教师,更是义不容辞。
只要我们集思广益,振兴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是多样的。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民族音乐一定能够重塑辉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委会.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李攀.汉乐府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
[3]徐公持.“义尚光大”与“类多依采”——汉代礼乐制度下的文学精神和性格[J].文学遗产,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