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 入,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汉语 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 局面。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 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多个孔子课堂。
二《论语》其书
• 学而第一 • 里仁第四 • 述而第七 • 乡党第十 • 子路第十三 • 季氏第十六 • 子张第十九
• 墨家关于儒家学说非议儒家的繁琐 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 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有志于学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为所欲为、不踰矩。〞
• 一、孔子其人 • 少贫且贱 •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晚年返鲁,整理《诗》《书》 • 悠悠身后事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三、对后世精神品行的塑造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论语
• • • • • 第一节:孔子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礼 第三节:仁 第四节:学与乐 第五节:权与中庸
孔子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子的时代
孔子向往之过去:传统的周朝礼乐文明 孔子生活之现实:传统的秩序礼崩乐坏 孔子展望之未来:重建传统的礼乐秩序
·孔子的文化个性与人格魅力
孔子的文化个性:珍惜传承,因时变通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 先进篇》第26章。 原文如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读bi四声)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 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 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 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 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 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时中。历史意识。 (3)忧患意识。 “中”而不偏一端,端是危险的。
仁: (1)同情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2)由同情别人出发,修养自己,凝炼品 性。 (3)由对人的同情上升为对于宇宙的理解 与同情。

必修一《论语》 课件(共86张PPT)

必修一《论语》 课件(共86张PPT)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 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 “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 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 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 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 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 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 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 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 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 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2019/11/5
20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 , 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19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论语》ppt课件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论语》四则PPT课件

《论语》四则PPT课件

子曰:“由,诲汝知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 你如何求知吧!知道的就是 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 道的,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公主岭市西四小学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
想家、教育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 月28日~公元前479年4 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 七~农历二月十一),名 丘,字仲尼。汉族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 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 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 人 。”
•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 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跟 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行礼
•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 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 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 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zǔ )豆(当时 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 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 呢!”
•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 在一个礼崩乐(yuè)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欲昔『语止相 林
以以臣问《, 玉
其其平普论人 露
半半生,语言 》
辅辅所普》普 载
……
陛太知略
山:
下祖,不

于丹《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 化才会有未来。”
请为孔子写一个颁奖词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 华
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
文 化
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 的
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先 驱
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 :
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二、孔子的历史贡献
1、编修书籍
以修赞定删
传《《《《
先春易礼诗
王秋经记经
之》》》》

《《
乐尚
记书
》》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桃立赞 李杏周 三坛礼 千,, 。育写
才春 德秋 ,,
师创删 表儒诗 万学书 世,, ;传定
孔 子
名 著 导 读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 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八则.ppt课件共31页

《论语》八则.ppt课件共31页

不倦,何有于我哉!”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18.08.2021
22
下一则
返回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 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 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 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 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 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的思想, 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家之首。
18.08.2021
4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18.08.20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18.08.2021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6 返回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 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 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 大名人之一。
是以谓之‘文’也。”shì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 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 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 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18.08.2021
21
6、 zhì
hu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厌倦,满足
《论语》八则.ppt课件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贤人 看齐 语气词,不译
而内 自省也。”(《里仁》)
内心 自我反省
[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 病。”
7.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
表虚数,走 必定 几个
于此, 选择 在其中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他们 优点, 学习 指“三人” 长处
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
《论语》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注意下列读音
1、论(lún)语 2、不亦说( 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 )吾身 5、传( chuán)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wăng) 7、思而不学则殆( dài ) 8、诲( huì)女( rǔ)知之乎 9、是识( zhì)也 10、弘毅( yì)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diāo)也 12、其恕(shù)乎
替 办事 尽心竭力
交往 真诚,诚实
传 不 习乎?”(《学而》)
老师不……乎?” 译作“是不是…… 呢[?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
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注: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论语》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 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 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 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 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 面去寻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 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 学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 解呢?
课文朗诵
诵读课文,划分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由,诲汝/ 知之乎!知之/ 为 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 知也。”
理解: 不断复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
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 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 结合。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我 每天 多次 检查,反省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 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 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 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 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 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为政》
这 通”智“,聪明智慧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 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聪明智慧。”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不要不懂装懂。
6. 子曰:“见 贤 思齐 焉,见不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 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学习 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只有将知识融会贯
通,才能在复习旧知时有所发现,可以为师。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
迷惑而无所适从
则殆。”(《为政》)
有害,危险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 险。”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 女 知之乎!知之 为
教诲 通“汝”认识事物 知道 是 你 (的道理)
改正自身 同样的毛病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 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 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10、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 终 身行之者乎?”
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时常 复习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愠, 不亦君子乎?”
却 生气,发怒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时常复习(温习)它,不也高兴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 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的所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