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名句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此句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着力描绘山野晚归的生动场景;

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

3.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

运用典故,借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表现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体现

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首联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

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2.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特点?

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悬念。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生机盎然,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

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主旨归纳

这首吊古伤怀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思乡

怀土、抑郁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一方面描绘了塞外景色,以征蓬喻万里行程;以归雁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另一方面诗人将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被排挤出朝的愤懑与抑郁。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有何妙处。

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2)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3.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在颔联中“争”和“啄”这两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争”运用拟人,形象的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啄”写出新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初春时节充满生机的特点,也传达作者的愉悦心情及对早春景色的喜爱。

2.颔联: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这幅画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不可以,“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

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几处”

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同时,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

用“乱”修饰“花”,写出了花的繁多,并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情态,突出花的

种类多、分布广和丰富的色彩;

用“浅”修饰“草”,写出草初长时的样子和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

4.尾联: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湖东”点明诗人的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