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学制、代码专业所在系:中文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代码:050101 标准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和后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文秘公关、编辑出版、行政管理、新闻传播等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基础教育师资以及相关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一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2。
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语言文字观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从事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及班主任工作;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6.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7。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3011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出版、文化、宣传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文学工作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
(二)基本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好、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创新的“四会”人才。
其政治、业务、人文、科学及身心素质的具体要求是: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具有敬业爱岗、勤奋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为人师表。
2.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及社会文化工作能力。
3.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哲学、通识教育和自然科学素养;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提高专业水平;掌握资料搜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治学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创新精神。
4.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熟悉教育法规。
受到严格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业务技能训练,具有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的基本工作能力。
5.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接受普通话训练,通过相应的普通话水平测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教科研机构从事文宣传、教育、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以及汉语言文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3.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文献检索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应用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一)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学位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
除上述学位课程外,各专业还包括以下学位课程:1.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方向:语言学概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批评。
2.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教学论。
3. 汉语言文学(文案策划)方向:语言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方向:读书报告、语言文学研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读书报告、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教育技能竞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关怀和身心素质,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在文艺、新闻、高校、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及文化、宣传、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从专业角度看,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比较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功。
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中文应用和研究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
(2)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敏锐地发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基本懂得如何处理有关信息并开展研究,具备撰写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
(3)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
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追求新知的热情和良好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4.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5.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6.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修满16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32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4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4学分,实验实践教育课程15学分, 综合素质教育课程10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中等学校语文教学、教学研究及其他教育工作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具备文秘、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机构从事研究、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文秘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中等学校或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从事教育教学及研究、管理工作;也可到文化宣传、编辑出版、新闻媒体等机构从事语言文字和相关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文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2)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文秘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3)掌握文学欣赏和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相关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中国语言文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
(5)了解相关的经济、行政、教育等法规。
2、能力结构要求(1)具备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阅读、演讲、写作的基本能力。
(2)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的研究能力。
(3)具备从事文秘工作、管理工作及相关的研究能力。
(4)具备熟练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5)具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1)具有良好的治学态度,善于思考,勇于进取,具有求实、创新的责任意识。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及较好的自学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写作、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等。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师范方向:课内总学时数为2582学时,总学分数为158.5 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1798学时、112学分;选修课程784学时、46.5 学分。
文秘方向:课内总学时数为2590学时,总学分数为159 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与特殊素质全面发展,具备正确的专业观念和良好的专业品格,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写作能力,掌握文化宣传、文字编辑或文学创作的方法,能在办公室、新闻传媒、文艺创作等领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或文艺创作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就业目标文秘、文宣人员;新闻编辑;文艺创作人员;自主创业。
(二)职业发展目标专业作家;专业编剧。
二、培养规格(一)专业核心素质要求1. 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人文学科知识;2. 写作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3. 掌握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字编辑或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专业前沿动态;5.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二)非专业核心素质要求执着追求、刻苦勤奋、热爱创作。
三、培养模式与特色(一)培养模式实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1.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一对一”指导;(2)强化阅读训练;(3)强化素材积累;(4)强化写作训练;(5)核心专业课程小班教学;(6)名家讲坛;(7)学生习作互评;(8)工作室模式:与东西方文化公司合作,配备二个工作室,一个是文学创作工作室,一个是影视创作工作室。
2.非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渗透非专业素质教育;(2)在专业素质教育的测评中体现非专业素质教育的要求;(3)“思政课”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特色理论课程实行开发内化教学;(4)实训项目和思想品德素质加强测评环节;(5)素质导师强化对学生的“五导” (观念引导、品格引导、知识引导、能力引导、方法引导);(6)成功内省;(7)成功案例库;(8)成功论坛;(9)头脑风暴。
(二)培养特色1.专业素质优势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和写作能力;广博的人文知识;独特的写作风格;丰富的创作灵感。
2.非专业素质优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执着的创作激情。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中文修养和扎实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人才,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能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以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熟练运用汉语语言,能够进行独立的文学研究和创作。
2.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有较强的批评分析能力,能够研究和解读文学作品。
3.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研究方法,能够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创作能力。
4.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适应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需要的汉语文字工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语言学、文学原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批评、作品研究、修辞学等。
3.选修课程:古代汉语鉴赏、现当代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古代诗词、小说、戏剧等。
三、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上,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经典文本的解读、文学评论的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和创作能力。
2.实践环节上,学生应参与文学社团的组织和活动,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论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学创作比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课堂学习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成绩等因素进行评价,包括日常作业、考试成绩等。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文学创作作品的质量、论文的撰写和学术研究的成果等进行评价。
3.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术成果、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人才培养政策1.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作活动。
2.为优秀学生提供科研机会,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和文学出版等活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和艺术素养方面的知识,熟悉教育教学法规,了解语文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具备独立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教学管理、文秘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写作、逻辑思维、语文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普通话、社会实践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职业规范;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学术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艺术素养;4、能阅读古典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学理解能力;5、掌握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6、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教师职业技能、语文教育方法和原理,具备独立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四、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五、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语文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中外语言学史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七、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理论教学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2、单独设置实践教学平台3、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符号说明:●:理论教学※:考试★:军训△:实习◇: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入学教育或毕业教育E是考试,T是考察。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文写作、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学、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文史哲知识分析解决汉语言文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能力;2.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汉语言知识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4.掌握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外国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8.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专业方向1、文秘方向:学习和掌握文秘事务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秘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
2、新闻方向:学习和掌握我国有关语言、文学、新闻方面的方针政策,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编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新闻采编、编辑出版、宣传、广告策划及管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来说,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具备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2.具备广泛的文化素养,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内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知识。
2.文化素养的培养。
包括文化史、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3.实践能力的培养。
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编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方式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
2.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3.科研教学。
通过科研教学,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
四、培养方法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讨论、研究、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2.个性化的培养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优势。
3.国际化的培养方法。
通过国际化的教学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国际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五、培养评价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成果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技能和方法,能够胜任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广泛的人文知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古今汉语和中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成就,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审美能力,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4.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具有熟练的教师基本技能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能独立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教学研究。
5.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1门外语,达到国家公共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同水平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具有较强的三笔字书写能力和较高的简笔画绘画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7、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四、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史、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学分 4总学时 7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向学生传授普通语言学方面的系统知识,为本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裴声、徐通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现代汉语课程编码 0222002英文名称 Modern Chinese学分 3.5总学时 7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教材《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古代汉语课程编码 0241001英文名称 A ncient Chinese学分 4总学时 7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增强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以后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教材《古代汉语》(修订本),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中国汉字学课程编码 0241002英文名称 Chinese Character Studies学分 2总学时 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传统小学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对汉字学知识全面系统的教授,提高学生阅读古籍和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能力,进而研究古代文化,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学生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汉字学》,刘志成主编,天地出版社,2004年版。
5.汉语史课程编码0241003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学分 2总学时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汉语在各个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勾勒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脉络,归结发展变化特点,揭示汉语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为今后学习中外语言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语言史理论知识。
教材《汉语史稿》(第二版),王力著,中华书局,2006版。
6.中外语言学史课程编码0241004英文名称History of Foreign and Chinese Linguistics学分 2总学时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介绍我国语言学在历史重要时期的主要学者、重要著作及其研究内容,同时也介绍西方各个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学理论的能力,在借鉴外国语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语言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俞允海、潘国英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7.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课程编码0241005英文名称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学分 1.5总学时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工作打好基础。
教材《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盛玉麒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编码 0221001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学分 2总学时 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类型、理论要义及精神品质,力求用现代眼光观照传统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中国古代文献史课程编码 0241006英文名称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学分 1.5总学时 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它以古典文献为研究对象,同时研究古典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文献史等。
培养本科生阅读、掌握和运用古代文献典籍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能够顺畅地寻找到搜寻学习材料的门径,能够正确地运用典籍材料进行分析、批判,去伪存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功底和基础。
教材《中国古典文献学》,吴枫著,齐鲁书社,2005年版。
10.文学概论课程编码 0222003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学分 4总学时 7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讲授文学概论的基础知识,文学现象的基本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阅读、鉴赏和分析、评价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为其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1.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编码 0241007英文名称 Literary Theory Marxism-Leninism学分 2总学时 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重点讲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列宁的文艺思想;毛泽东、邓平的文艺思想。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思想体系,为以后从事教育及其他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修订本),陆贵山、周忠厚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编码 0241008英文名称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学分 5总学时 90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基本线索,比较全面地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面貌和演进规律,对于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编码 0241009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Works Reading学分 3总学时5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五四至当前中国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归纳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使学生能运用文学基础理论知识,鉴赏现当代文学各类文学作品,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及相关活动奠定基础。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4卷),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4.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编码 0241010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学分 6总学时 108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讲述中国文学自先秦两汉至近代(五·四之前)的发展历史,各时期重大文学现象及基本文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从事教育、文化、科研等工作打下基础。
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1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编码 0241011英文名称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Reading学分 3总学时 5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介绍,分析作品所折射出的人类审美意识的流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以适应今后从事的教学和其他工作。
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6.民间文学课程编码0241012英文名称Folk Literature学分 2总学时36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讲授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各类民间文学体裁及其基本内容、各民族民间文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相互间的影响,以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等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