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专项复习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要点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要点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要点《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高中课程《生物》(人教版)必修③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要点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

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一、网络构建二、复习重点1、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分析2、种群密度的变化与种群增长3、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关系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圈的稳态三、可能出现的考点1.生态因素的生态效应及其综合作用和主导作用的分析、判断,并联系实际问题具体分析运用。

.2.种群的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析及种群增长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理解应用。

5、各类生态系统得特点、生物种类、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得稳定性判断。

四、习题演练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 ”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 ”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2、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 .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 .种群增长率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4、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① 5、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 确的是A. 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 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 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 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6、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做好知识点的整理何以使同学们在复习考试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过程2、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态系统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态系统的结构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生态系统的结构编【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

2、(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

3、(难点)能正确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

【要点梳理】要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399159生态系统的概念】(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2)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3)生物圈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4)自然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要点诠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的空间范畴。

因为生态系统的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的自然区域,即空间。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各种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

生物不仅包括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

这些结构成分要“齐全”(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这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2、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举例(见下表)类型划分依据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分布情况农田生态系统分布区域主要植物主要动物湿润或较湿润地区乔木树栖动物为主干旱地区草本能挖洞和擅长奔跑的动物农耕区农作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群落结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较长时间保持稳定要点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项目归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主要成分)光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作用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光能、热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光合细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进行植食动物(初级消费者)、小型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障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等)腐水、空气、无菌、化能合成细菌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大型生真菌(霉菌、蘑菇等)、腐生举例机盐、有机物等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细菌(枯草杆菌等)等;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要点诠释:①非生物环境:有阳光、空气、水分、矿质元素等没有生命的成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学习目标】1、区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明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要点梳理】要点一、生态系统稳态(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下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要点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

2、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如:人类活动能够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当人类停止破坏活动后,草原在几年后会恢复原貌的现象。

一般来说,热带雨林抵抗干扰和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比苔原生态系统强。

但是,热带雨林一旦受到严重破坏(如过度采伐),它要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非常漫长;而苔原生态系统在受到严重破坏后,恢复时间就比较短。

这就是说,就抵抗力稳定性来说,热带雨林比苔原高;而就恢复力稳定性来说,苔原则比热带雨林高。

就同一类型的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和恢复力也因生态系统所处的发育阶段而有差别。

一般来说,顶极群落的抵抗力强,恢复能力弱;发展中的群落的恢复力强,抵抗力弱。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要点三、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5.1《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5.1《生态系统的结构》复习课件
第五章 第1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生物 ·必修3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自主预习·自我领悟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①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 ②能量:阳光、热能等。 (2)生产者 ①主要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_绿__色__植__物_。 ②作用:通过光__合__作__用__,把太阳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可被生 物利用的_化__学__能__,是生态系统的_基__石___。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生物 ·必修3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 第1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生物 ·必修3
学习目标
①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说出生 态系统的概念; ②通过观看图像、师生交流,说明生态系 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 要作用;
3.生态系统与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个体
―相―同→
种群 ―不―同→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相作―互用→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判断方法 (1)第一步:确定包括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 (2)第二步:确定包含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3)满足上述两步条件,即为生态系统。
第五章 第1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生物 ·必修3
第五章 第1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生物 ·必修3
(2)成分:
(3)整体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 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而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具有一定调节 能力的统一整体。
第五章 第1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生物 ·必修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专题复习(1课时)一、能力发展目标:1、通过复习,由助教帮扶并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数出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并能分析各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通过习题训练,说出计算与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有关的问题。

2、通过复习,由助教帮扶并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能够判断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设计(一)学生活动一:请同学认真分析准备好的食物网,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有几条食物链?2、任意例举两种生物,回答他们之间的种间关系?3、例举某种生物在该食物网中存在几个营养级?4、图中没有标示出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活动要求:请学生首先独立完成上述四个问题,然后请同学回答所做的答案,如有错误,请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助教帮扶。

再次请该同学回答并解释分析思路,直到得出正确结论。

(二)学生活动二:请同学认真分析准备好的食物网,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完成下列与能量传递有关的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2、该食物网中,能量传递具有什么特点?3、若最高营养级增重1公斤,最多消耗草多少公斤?4、若最高营养级增重1公斤,至少消耗草多少公斤?活动要求:请学生首先回忆并写出最多消耗和至少消耗时,所选择的食物链和能量传递效率,然后独立完成上述四个问题。

完成后,请同学回答所做的答案,如有错误,请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助教帮扶。

再次请该同学回答并解释分析思路,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教师点评。

(三)学生活动三: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1、图中A、B、C、D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他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各是什么?2、a、b、c、d的含义各是什么?3、碳元素在A和C之间是如何流动的?A和B之间呢?三、反思总结:1、如何数食物链条数?2、如何判断计算最多消耗和至少消耗时的食物链和传递效率?。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第五单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三大功能、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知识填空(无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第五单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三大功能、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知识填空(无答案)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由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结构: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______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 ___________个营养级。

(4)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功能: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比较考点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分析 (P94)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戊:___________。

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___________。

(1)某营养级摄入量-粪便量=_________________。

(2)某营养级同化量-呼吸消耗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某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可被下一营养级___________,另一部分可_______________。

(4)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________________,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

同化量: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

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1)通过自身___________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被___________同化。

(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___________分解。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 第五章 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 第五章 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第五章生态系统新人教版必修3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最大)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沿和逐级流动(3)每一个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都有三个去向: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获得,随遗体、残落物、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

(4)能量流动的特点:A、单向流动B、逐级递减(一般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在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生球化学循环。

(7)碳循过程:a、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碳酸盐和CO2 b、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c、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e、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f、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8)温室效应:a、成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形成b、缓解温室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二是增加CO2的吸收量。

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必修三生态模块知识清单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必修三生态模块知识清单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相关概念1.种群: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3.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6.年龄组成:种群中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分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各年龄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7.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二.种群的特征要点:(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易混易错](1)样方法的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及其顶点上的个体。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2)利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种群密度会偏大的原因是: ①在实际情况下,动物在被捕获一次后被重捕的机会会降低。

②动物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有时会引起标记物的脱落。

四.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易混易错]K 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 值是环境容纳量,即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改变K 值的根本办法是:改善该种生物的栖息环境。

五、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具体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行计数。

高考生物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新动向】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全景透析】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3、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4、生物群落:者生态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4、知识点拨:(1)捕食链中消费级和营养级的关系:营养级=消费级+1。

(2)食物链分类:食物链有广义食物链和狭义食物链之分。

广义食物链指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而狭义食物链仅指捕食链,高中阶段食物链指狭义食物链,即捕食链。

【热点难点全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内在关系1、相互关系2、具体分析(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态系统功能实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生产者①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②生物成分与无机环境的桥梁,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含有大量能量的有机物。

③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

(3)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分,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在生态系统稳态调节过程中能起到重要的杠杆作用,其营养关系越复杂,越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4)分解者与生产者一样,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桥梁,通过自身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和生产者一起实现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项复习.doc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项复习.doc

C.潜在价值D.无价值可言 A .从现在起,禁止砍伐一切森林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多种生物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A •石油型污染 B .煤炭型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噪声污染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项复习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 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2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A. 直接价值B. 间接价值5 .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6.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也越多B. 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 〃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应性生态系统,能量可循环流动D.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草〃的措施7.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 )8. 一些动物如螟蚣、海螺蛆、蝎子等都是重要的动物药材,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A.造成水体富营养化B.严重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存C.造成生物的富集作用D.诱发水俣病和支气管哮喘3•〃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4 .下列关于臭氧空洞对人类影响的叙述, 错误的是A.皮肤癌增加B.农作物产量减少C.免疫功能减退D.紫外线辐射减少科研价值直接价值 C •间接价值 D.潜在价值9.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A.建立植物园和动物园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右图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 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C.建立自然保护区D.养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啊?地球出汗了A.酸雨B, 〃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 C.臭氧空洞 D.森林锐减二、多选题(共2题;共6分)1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以下哪些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生态系统B.物种C.种群D.基因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路边小吃店的污染物对周围树木生长的影响〃子课题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项研究中要研究汽车尾气对树木的生长的影响B.通过该项研究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基本方法C.该项研究中要了解小吃店的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对路边树木生长的影响D.该研究方案的内容包括研究日的、研究方法、完成时间、结果预测、结论、报告形式等三、综合题(共2题;共20分)13.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三考点复习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三考点复习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三考点复习1.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三考点复习篇一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5.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6.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8.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2.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三考点复习篇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相关概念: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14生态系统的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14生态系统的功能

14生态系统的功能【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3、阐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正确区分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要点梳理】要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极少数特殊空间除外)。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途径:能量是以物质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主渠道向前传递的。

(5)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的原因是:(1)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2)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其含义是指“在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这里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应是指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

3、生物金字塔呈正字金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呈正金字塔形4、能量的传递效率的理解与有关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的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

如果按20%这一最高效率计算,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计算,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20%,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20%×20%=4%……,第n 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能量的115n -(若按传递效率为10%计算,公式为1110n -),由此可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专项复习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1.一位科学家正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的鸣叫次数的影响,下列各项计划中不合理的是()A.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一天内不同时段该种鸟的平均鸣叫次数B.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阴天和晴天时该种鸟的平均鸣叫次数C.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季节该种鸟的平均鸣叫次数D.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的平均鸣叫次数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 春天青蛙鸣叫传递的是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 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 为了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引入水葫芦使营养结构复杂化3.北极笞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A. 群落丰富度较高B. 不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 生产者主要是地衣4.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B.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C. 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D. 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5.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这种现象说明了()A. DDT是挥发性物质B. 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 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 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6.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地生态系统C. 荒漠生态系统D. 冻原生态系统7.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差的是()A. 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 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 A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8.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 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 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 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 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 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10.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由上到下依次标记为1,2,3,4并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 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B. 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C. 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 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11.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C. 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D. 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1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1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 海带、梨树、酵母菌B. 蘑菇、水绵、洋葱C. 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二、多选题(共2题;共6分)14.关于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功能的阐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源头B. 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C. 没有消费者物质循环将停止D. 没有分解者物质循环将停止15.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 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C. 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D. 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三、填空题(共4题;共28分)16.如图1是某湖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图1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 ,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图1中的四种鱼,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________(2)图1中能看出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主要是以________ 形式进行的.(3)图1表示的湖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 、物质循环和________ 等.(4)鱼D不会获得浮游动物同化的全部能量,从能量传递的角度来看,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较大一部分________ 散失.鱼D增重1g,至少消耗浮游藻类________ g.17.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图l所示.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分析回答:图1(1)图l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有________ 条,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__ ,从图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________ 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2)图2中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________ ,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 ;图以含C有机物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 (填序号).(3)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现将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C:E=1:1调整为4:l,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B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________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4)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甲)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总体积为2hm3,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捞了4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在第二次捕捞到的鱼(甲)中,未标志的有50条、标志的有2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________ 条/hm3.18.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和加工的青蒿素能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 价值;青蒿素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调查寄生在大田青蒿素体表虫卵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2)科学家通过研究某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构建了一个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模型分析,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是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 调节.(3)地上枯落物是指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覆盖在地表上的枯落物一方面为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提供________ ;另一方面调控土壤微气候,从而改变土壤群落的结构,进而影响群落的物种________19.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表格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J).请分析回答:(1)E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2)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 (填序号);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B属于________(3)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 .(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108J,能量在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四、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0.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高”或“低”).(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具体数字).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4)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21.一组学生研究污染物对某池塘中生物的影响,他们选取了5种不同生物,并对其胃内容物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根据表分析,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有________ .(2)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各部分能量数值(单位:kJ)如表.乌鱼能从鱼塘获取的能量是________kJ.(3)调查乌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釆取________法,池塘中________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4)泥鳅的身影对乌鱼来说是种________信息,乌鱼看到泥鳅会迅速出击,泥鳅察觉乌鱼也会及时躲避,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作用.(5)油漆和塑料中的多氯联苯是一种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的污染物,请用食物链(食物网)描述小球藻吸收该物质后,多氯联苯进入乌鱼体内的途径________ .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几年后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分析】依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鸟鸣叫次数的影响,控制的实验变量应是不同的光照强度,从题意来看,同一天的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同一时间,不同季节都是控制的光照强度,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

而D选项中,在繁殖季节,因生殖的需要,鸣叫次数会有很大变化,此时的影响因素很可能不是光照强度一种了。

故D项是错误的。

【点评】考查实验设计相关的知识。

2.【答案】A【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符合题意;春天青蛙鸣叫传递的是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不符合题意;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C不符合题意;水葫芦会导致生态入侵,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因此会降低生物多样性,进而降低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