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名师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①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性质,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知道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景之治的措施及表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秦亡汉兴,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课前预习】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
双方为争夺展开争战,史称“”。
刘邦注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刘邦通过取得最终胜利。
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和,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的景象。
如何,巩固,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目的:为了和,汉高祖吸取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政策。
3、措施:让部分士兵,将奴婢释放为,以增加。
实施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位,相应地减免。
4、效果:经济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
5、边境:对匈奴采取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治”1、措施: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进一步把田租降到,有的年份朝廷还下令免去田租。
国家积极,保障民众温饱。
提倡,反对。
2、经济发展:、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纺织技术,丝织品。
漆器造型美观。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
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汉景帝时开通,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3、效果:文景时期,政治,经济,人口,人民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唯物史观】根据材料说一说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探究二:问题:为什么统治者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可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思考)探究三:问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秦汉的墓葬对比,你可以看到其背后统治者什么样的统治作风?对此你有何启示【课后检测】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新课标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附答案)
(2)进一步减轻和徭役;(3)重视“”,废除一些严刑苛法;(4)提倡,以身作则。
3.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史称“”。
【合作探究】1.何谓“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减租税,复十五税一……——《汉书》卷一下《高帝纪》(1)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中,下诏书的皇帝是谁?(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皇帝休养生息的措施有哪些?(3)结合课文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农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概括文帝景帝时期休养生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1.202;刘邦;长安;汉高祖。
2.社会生产;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
二、1.汉高祖。
2.(1)还乡务农;平民。
(2)轻徭薄赋;赋税;兵役。
3.恢复和发展;稳定。
三、1.汉景帝。
2.(1)以农为本。
(2)赋税。
(3)以德化民。
(4)勤俭治国。
3.文景之治。
【合作探究】1.“休养生息”政策絁是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1)汉高祖。
(2)措施:①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因战乱饥荒成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②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3)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措施一方面使国家统治秩序得到稳定,另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相应的生产条件,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
3.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2)进一步减轻和赋税徭役;(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4)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2、刘邦3、长安4、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5、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休养生息6、兵皆罢归家平民轻徭薄赋7、休养生息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8、汉文帝和汉景帝9、农业生产以农为本以德化民勤俭治国10、清明发展安定增强文景之治自主检测:1.西汉都城位于()A.咸阳B.长安C.镐京D.殷2.汉初首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下列哪一措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A.让士兵还乡务农,免除若干年徭役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C.减轻刑罚,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把田租定为“什五税一”4.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是()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的大一统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殷实,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盛世与乱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6.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东晋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这里被称作“高祖”的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8.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D.光武帝时9.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的基本情况。
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西汉的建立”;第二部分“休养生息政策”;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1.时间:2.人物:3.都城:二、修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目的:为了,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
3具体措施有:(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3)鼓励农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
4、评价: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
三、文景之治1. 人物:西汉王朝到了和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1)他们注重,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2)重视“”,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3)他们还提倡,反对奢侈浮华。
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经济,人民生活,国力,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合作探究】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2、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自学检测】1、()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世纪初 B.公元前世纪末 C.公元前世纪初 D公元前世纪末2.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 D.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4、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6、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1.掌握西成立的基本史、高祖行养精蓄锐政策和“文景之治”。
2.通思虑“西初年行养精蓄锐政策的原由”和“文景之治”的成因,培育剖析的能力。
【学要点】初的养精蓄锐政策和“文景之治【学点】“文景之治”的成因资料 ,合教材 ,回答。
资料一初“,民失作 ,而大⋯⋯人相食,死者半。
自天子不可以具醇(四匹同样色的) ,而将相或乘牛。
” --《·食志》西成立后 ,面的是一种什么的社会情况?一情况是怎造成【自主学】1.西的成立:公元前202 年,________成立朝,定都 ________,史称西,刘邦就是高祖。
2.养精蓄锐政策:高祖汲取的教,采纳__________的政策。
详细举措:(1),将放老百姓,以增添力。
(2)采纳的政策。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实行养精蓄锐政策。
举措:( 1)着重生,倡导,要求各官吏关怀桑,并一步减和,把田降到了 __________。
(2)重“__________”,除了一些刑苛法 .(3)倡导 __________,反豪侈浮。
文景期,政治清平,展,人民生活平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国家府充盈。
一期的治场面在史上被称“__________”。
【精点】1.“养精蓄锐”的含:“养精蓄锐”即在社会大或期争以后治者行的刑薄政策,以养护民力 ,增殖人口 ,达到恢复和展、定治的目的。
2.西社会之因此获得恢复展 ,是在秦末民争的推下 ,因为初治者迫于形汲取秦亡教行养精蓄锐政策和人民勤劳的果。
【合作研究】 1.初治者什么要采纳养精蓄锐政策?2.文景之治场面出的原由?【达】1.“ 祖起丰沛,乘运以。
手三尺,西无道秦。
” 首描绘了哪一朝代的成立程 ()A.西B.C.西晋D.晋2.西初年,治者面的首要是()A.消羽的剩余力B.加中央集制度C.恢复和展社会生D.排除朝中大将兵3.西初年,高祖了增添力采纳的主要举措包含()①士兵②倡导勤治国③奴婢放老百姓④ 除断残肢又年在全国大模地征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不计其数的民背井体的肉刑离,离开生,使社会遇到重损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掌握“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成因。
3. 理解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课前预习】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汉朝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3.“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2.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3.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4.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二、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标要求】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1.掌握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通过思考“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成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学习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学习难点】“文景之治”的成因【学习过程】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二、“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请回答。
材料一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2)汉高祖刘邦是怎样改变这一面貌的?材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材料三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3)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社会经济?效果如何?(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三、对比秦亡汉兴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对比他们在位时的统治,谈谈你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自主构建】【直击中考】1.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2.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①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治世局面的出现。
③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课前预习】一、西汉的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02年②建立者:刘邦(汉高祖)③都城:长安二、休养生息政策①原因: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②措施: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③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①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②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史称“文景之治”【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根据材料思考,西汉建立后社会景象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解析:①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②秦的残暴统治及秦末战乱探究二: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解析:轻徭薄赋(三十税一),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人民的辛苦劳作。
【课后检测】1. (2022年天津)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
这印证了汉文帝()A. 勤俭治国B. 勤于政事C. 善于用人D. 虚怀纳谏【答案】A【解析】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依据材料中“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欲为省,毋烦民”可印证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特点,A项正确;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和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勤俭治国”不符合,排除B、C和D项。
故选A项。
2. (2022年四川泸州)《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历史学科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下图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刘邦率兵攻占咸阳B.刘邦在垓下大败项羽C.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D.刘邦采取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2. 西汉的都城是()A.咸阳B.镐京C.长安D.洛邑3. 汉朝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前202年4.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5.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6.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穷兵黩武C.增加赋税D.“以德化民”7. 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下列措施中属于汉高祖时期的有()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轻徭薄赋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 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9. 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10.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11.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 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13. 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1.掌握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通过思考“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成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学习难点】“文景之治”的成因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请回答。
材料一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自主学习】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吸取的教训,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
具体措施:(1)让还乡务农,将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的政策。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和,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2)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3)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精讲点拨】1.“休养生息”的含义:“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2. 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迫于形势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合作探究】1.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2.归纳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达标测试】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精选-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导学案
C稳固自己的统治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
答:社会经济恢复并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4)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就必须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提倡勤俭节约等。(言之有理即可)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
学法指导
重难点分析
各环节操作思路
板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
以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
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他们都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的本色
C.西汉国力还弱,还不能享受D.西汉奉行儒家思想
3.下列属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是【A】
A.兵皆罢回家B.三十税一C.以德化民D.裁减官员
4.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史实【B】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汉文帝命人修建阿房宫修建皇宫
C.汉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汉武帝提拔
二、合作探究、展示
【概念辨析】
1、西汉和东汉:
西汉和东汉当时都自称大汉,后人为了区别,把都城位置偏西(长安)的刘邦建立的汉朝称为西汉,都城相对偏东(洛阳)的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导学案课题: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目标】1. 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2. 掌握西汉的建立和发展过程;3. 理解“文景之治”的内涵和特点;4. 能够分析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一、导入新课1.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新课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1课的内容,并标记重点和难点。
2. 整体梳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西汉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
3. 分析西汉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赵佗等一系列不同势力的斗争,以及刘邦的胜利和刘邦称帝的原因。
4. 领会“文景之治”的内涵,展示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5. 引导学生思考西汉的“文景之治”与先秦时期的差异,了解西汉通过改革推动国家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 西汉的建立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势力的斗争?为什么刘邦最终能够取得胜利?2) 什么是“文景之治”?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发展成就?3) 西汉的“文景之治”与先秦时期的差异有哪些?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并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总结1. 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五、课堂延伸1. 学生阅读与本节课相关的文献或资料,进一步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 学生练习通过解答相关题目,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第11课的课文,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 完成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相关笔记备考。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延伸和拓展1.西汉的建立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势力之间的斗争。
赵佗等人为了夺取中原的统治权,进行了多次战争。
其中,刘邦作为一个出身低微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以其独特的智谋和魅力,成功地聚集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并最终在战国末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一、导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汉王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掌握“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进修重点1. 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进修内容1. 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建立,标志着秦朝的死亡和汉朝的兴起。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
西汉建立的过程中,刘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稳定了政权,奠定了汉朝的基础。
2. “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的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在位时期的治理。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盛世”。
在“文景之治”时期,汉朝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西汉建立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开创了封建帝国的先河;在经济方面,西汉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在文化方面,西汉时期文化昌盛,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参与教室讨论,与同砚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3. 多方面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影响,拓展视野。
六、课外拓展1.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深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细节;2. 参与历史文化活动,亲身感受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氛围;3. 和同砚一起讨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楚汉之争的史实,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2.知道西汉建立的史实,了解汉初的社会景象,掌握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
3.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社会背景,知道和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4.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改革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5.通过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和秦王汉盛的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
【重点难点】1.重点: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学习】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1)目的:西楚霸王和汉王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2)结果: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原因: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2.西汉的建立: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民众得不到温饱。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
(3)措施①汉高祖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为稳定民心,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4)作用:经过汉初统治者多年的治理,西汉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2.与匈奴关系(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百废待兴的现实。
(2)措施:政策。
(3)目的: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
三、“文景之治”1.原因: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政策。
2.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进一步把田租降到。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课型新授课题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备人使用日期授课人从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史料,以获得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简朴,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颂,培养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识。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难点“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课标要求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知识链接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1、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暴政的表现(5条)?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时间?领导者?口号?在哪里建立什么政权?结果?历史意义?起义的根本原因?相关成语?3、将秦军主力歼灭的战役是?时间?地点?领导者?相关成语?4、秦朝灭亡的时间?标志?被谁推翻?5、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的战争史称?历时几年?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胜利的原因?项羽兵败自刎的战役是?导入新课:师:多媒体课件展示王珪《咏汉高祖》“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中的汉高祖是谁呢?他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学习重点】“文景之治”【学习难点】休养生息政策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歌谣记忆本课内容“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
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
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
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
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
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
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
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1.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新人教版
C.大臣陆贾的建议D.刘邦远见卓识
6.西汉的建立者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光武帝
反思: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5.下列哪条不是描写西汉初年经济状况的( )
A.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B.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措施
C.皇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D.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
6.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的最终目的是( )
A.巩固封建统治B.发展农业生产
C.使百姓生活富裕D.提高综合国力
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社会景象?
(2)导致这种景象出现的原因?
(3)针对这种景象,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具体措施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论依据源自《新语》一书,作者是:( )
A.李斯B.陆贾C.韩信D.孙通
2.为减轻刑罚,_______在位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
3、说出和下列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揭竿而起约法三章四面楚歌
【自主学习】
一、西汉的建立
1.建立:公元前______年,______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______。
2.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如何恢复和 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2.措施:
3.作用:
三、“文景之治”
1.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知识点2 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 “文景之治”
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西汉的建立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知识点2 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B.播种
c.收割D.耕地
知识点3 “文景之治”
.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03
能力提升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
D.社会劳动力缺乏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
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
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04
直击中考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
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B.吴广
c.刘邦D.项羽
参考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管理
.刘邦长安 2.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农业 3.汉文帝汉景帝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文景之治基础过关
.A 2.c 3.c 4.B 5.B 6.B 7.A
能力提升
.A 9.D 10.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
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
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
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秦朝因为实行暴政而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直击中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