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昭公十六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阅读答案
《左传》阅读答案第一篇:《左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
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欧血而死。
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堧垣:宫外的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分阶训练
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分阶训练教学园地11-05 2332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分阶训练考纲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第一章:总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点(一) 读音不同(异读):1古音异读例:单于可汗龟兹大月氏2通假异读例: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披发行吟泽畔3破音异读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从者衣褐(二)语法不同:1、词法:文言文实词的用法:(1)名词直接充当状语(2)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名词•动词的为动用法(5)文言文数量词的用法(6)文言文词类的活用现象A 名词作动词B 动词•形容词作名词C 形容词作动词D 数词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E 名词作形容词2、句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宾语前置(4)定语后置(5)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6)省略句式(7)固定句式(三)词汇不同(一)文言文实词的多义性—120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1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 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 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二)文言文虚词的用法(18)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三)古今差别大的词单音节去去国怀乡古:离开现:到……去贼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公羊传:《昭公十六年》原文译文
公羊传:《昭公十六年》原文译文【原文】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
楚子诱戎曼子杀之。
楚子何以不名?夷狄相诱,君子不疾也。
曷为不疾?若不疾,乃疾之也。
夏,公至自晋。
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
九月,大雩。
季孙隐如如晋。
冬,十月,葬晋昭公。
【译文】鲁昭公十六年,春季,齐景公出兵攻打徐国。
楚平王诱骗戎人曼子,并把他杀了。
《春秋》为什么不写出楚平王的名呢?因为是夷狄人相互诱骗,君子不赠恨。
为什么不憎恨呢?好像是不憎恨,其实对这种行为是很憎恨的。
夏季,鲁昭公从晋国回来。
秋季,八月,己亥这天,晋侯夷死了。
九月,鲁国举行大规模求雨祭祀活动。
鲁国大夫季孙隐如到晋国去。
冬季,十月,安葬晋昭公。
扩展阅读:《公羊传》十句名言一、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点评:春秋时期,因宋国杀了楚国使臣,楚庄王就出兵攻打宋国,将宋国团团围住。
围困日久,城内粮草断绝,只能以人肉为食。
百姓不忍心杀食自己的孩子,就彼此交换孩子,杀了作为食物,再把解剖后的尸骸当柴禾烧了来做饭。
这句话后来经常用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二、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点评:君子在见人遇到危难的时候,即使对方是敌人,也会表示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无私的帮助,这不同于居高临下的赏赐,也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的本性;而小人看到别人有难的时候,反而会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三、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
——《公羊传.僖公十年》点评:怎样才算有信呢?这是周朝时期,晋国大夫荀息在晋献公临死前说的话。
他说,假如死去的人又活过来,而他生前所嘱托的人,一直还在坚守承诺,一点都没有惭愧的地方,这就叫做“信”了。
四、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公羊传.恒公十一年》点评:为了保存自己而杀害别人,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这是自私自利,也是根深蒂固的人性之一,在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往往很多人都会选择牺牲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子女、亲人,以求保存自己,虽然很令人悲观,但也很现实,不然也就不会有“易子而食”的故事发生了。
《哀公-哀公十六年》(左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左传》哀公·哀公十六年关于左传《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哀公十六年原文【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卯,卫世子蒯聩自戚入于卫。
卫侯辄来奔。
二月,卫子还成出奔宋。
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传】十六年春,瞒成、褚师比出奔宋。
卫侯使鄢武子告于周,曰:“蒯聩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晋。
晋以王室之故,不弃兄弟,寘诸河上。
天诱其衷,获嗣守封焉。
使下臣肸敢告执事。
”王使单平公对曰:“肸以嘉命,来告余一人。
往谓叔父,余嘉乃成世,复尔禄次,敬之哉。
方天之休,弗敬弗休,悔其可追?”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
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
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子赣曰:“君其不没于鲁乎。
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
’失志为昏,失所为愆。
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
称一人,非名也。
君两失之。
”六月,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重酬之,大夫皆有纳焉。
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载伯姬于平阳而行。
及西门,使贰车反祏于西圃。
子伯季子初为孔氏臣,新登于公。
请追之,遇载祏者,杀而乘其车。
许公为反祏,遇之,曰:“与不仁人争,明无不胜。
”必使先射,射三发,皆远许为。
许为射之,殪。
或以其车从,得祏于橐中。
孔悝出奔宋。
楚大子建之遇谗也,自城父奔宋。
又辟华氏之乱于郑,郑人甚善之。
又適晋,与晋人谋袭郑,乃求复焉。
郑人复之如初。
晋人使谍于子木,请行而期焉。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解析版)(人教)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由“‘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血缘关系的成分在逐渐减弱,体现了血缘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的体现,故C项错误;这种关系的转变与诸侯国矛盾的调整无关,故D 项错误。
2.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
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集权日趋瓦解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C.贵族政治已经崩溃D.宗法体系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样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为统一奠基,故B项正确。
3.《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
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
”《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时令B.尊重自然规律C.重视历法指导D.强调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据材料“‘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
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
’《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可知反映了古代农业注重农业时令、尊重自然规律、重视历法指导,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表现,故选D项。
4.《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 )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答案】D【解析】据题干,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材料中“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相符,故选D项。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文公十六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文公十六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
公有疾,使季文子会齐侯于阳谷。
请盟,齐侯不肯,曰:“请俟君闲。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疾也。
公使襄仲纳赂于齐侯,故盟于郪丘。
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庸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
楚人谋徙于阪高。
蒍贾曰:“不可。
我能往,寇亦能往。
不如伐庸。
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
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
旬有五日,百濮乃罢。
自庐以往,振廪同食。
次于句澨。
使庐戢黎侵庸,及庸方城。
庸人逐之,囚子扬窗。
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
”又与之遇,七遇皆北。
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
”遂不设备。
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遂灭之。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
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
国之才人,无不事也。
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
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
初,司城公孙荡卒,公孙寿辞司城,请使荡意诸为之。
既而告人曰:“君无道,吾官近,惧及焉。
”既,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
公知之,尽以宝行。
荡意诸曰:“盍适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及国人,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
”尽以其宝赐左右以使行。
夫人使谓荡意诸去公,对曰:“臣之而逃其难,若后君何?”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将田.孟诸。
未至,夫人王姬使帅向攻而杀之,荡意诸死之,书曰:“宋人弑其君杵臼。
”君无道也。
(节选自《左传·文公十六年》)10、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B.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C.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皆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D.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农历每月的初一。
国学宝典《左传》:昭公十六年
【导语】⼗六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鲁昭公在晋国,晋国⼈扣留了昭公。
《春秋》不记载这件事,这是由于隐讳。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左传》:昭公⼗六年。
欢迎阅读参考! 《昭公⼗六年》 【原⽂】 【经】⼗有六年春,齐侯伐徐。
楚⼦诱戎蛮⼦杀之。
夏,公⾄⾃晋。
秋⼋⽉⼰亥,晋侯夷卒。
九⽉,⼤雩。
季孙意如如晋。
冬⼗⽉,葬晋昭公。
【传】⼗六年春,王正⽉,公在晋,晋⼈⽌公。
不书,讳之也。
齐侯伐徐。
楚⼦闻蛮⽒之乱也,与蛮⼦之⽆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嘉杀之,遂取蛮⽒。
既⽽复⽴其⼦焉,礼也。
⼆⽉丙申,齐师⾄于蒲隧。
徐⼈⾏成。
徐⼦及郯⼈、莒⼈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之⿍。
叔孙昭⼦⽈:「诸侯之⽆伯,害哉!齐君之⽆道也,兴师⽽伐远⽅,会之,有成⽽还,莫之亢也,⽆伯也夫!《诗》⽈:『宗周既灭,靡所⽌戾。
正⼤夫离居,莫知我肄。
』其是之谓乎!」 ⼆⽉,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
⼦产戒⽈:「苟有位于朝,⽆有不共恪。
」孔张后⾄,⽴于客间。
执政御之,适客后。
⼜御之,适县间。
客从⽽笑之。
事毕,富⼦谏⽈:「夫⼤国之⼈,不可不慎也,⼏为之笑⽽不陵我?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国⽽⽆礼,何以求荣?孔张失位,吾⼦之耻也。
」⼦产怒⽈:「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狱之放纷,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国,罢民⽽⽆功,罪及⽽弗知,侨之耻也。
孔张,君之昆孙⼦孔之后也,执政之嗣也,为嗣⼤夫,承命以使,周于诸侯,国⼈所尊,诸侯所知。
⽴于朝⽽祀于家,有禄于国,有赋于军,丧祭有职,受脤、归脤,其祭在庙,已有着位,在位数世,世守其业,⽽忘其所,侨焉得耻之?辟邪之⼈⽽皆及执政,是先王⽆刑罚也。
⼦宁以他规我。
」 宣⼦有环,有⼀在郑商。
宣⼦谒诸郑伯,⼦产弗与,⽈:「⾮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叔、⼦⽻谓⼦产⽈:「韩⼦亦⽆⼏求,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不可偷也。
若属有谗⼈交⽃其间,⿁神⽽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何爱于⼀环,其以取憎于⼤国也,盍求⽽与之?」⼦产⽈:「吾⾮偷晋⽽有⼆⼼,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
左传:《僖公十六年》原文译文
左传:《僖公十六年》原文译文【原文】【传】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
六鷁退飞过宋都,风也。
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退而告人曰:「君失问。
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
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夏,齐伐厉不克,救徐而还。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征诸侯而戍周。
冬,十一月乙卯,郑杀子华。
十二月会于淮,谋郐,且东略也。
城鄫,役人病。
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
」不果城而还。
【译文】十六年春季,在宋国上空坠落五块石头,这是坠落的星星。
六只鹢鸟后退着飞,经过宋国国都,这是由于风太大的缘故。
成周的内使叔兴在宋国聘问,宋襄公询问这两件事,说:“这是什么预兆?吉凶在于哪里?”叔兴回答说:“今年鲁国多有大的丧事,明年齐国有*,君王将会得到诸侯拥护却不能保持到最后。
”退下来告诉别人说:“国君询问得不恰当,这是有关阴阳的事情,人事吉凶与此无关。
吉凶由人的行为所决定。
我这样回答是由于不敢违背国君的缘故。
”夏季,齐国进攻厉国,没有得胜,救援了徐国而后回国。
秋季,狄人攻打晋国,占取了狐、厨、受铎,渡过汾水,到达昆都,因为晋国战败了。
周襄王把戎人造成的祸难告诉齐国。
齐国调集诸侯的军队到成周去防守。
冬季,十一月十二日,郑国杀了子华。
十二月,鲁僖公和齐桓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邢侯、曹共公在淮地会见,是为了商量救援鄫国免被淮夷所侵。
并且商量向东方用兵。
替鄫国筑城,服劳役的人困乏,有人夜里登上小山头喊叫说:“齐国发生*!”诸侯没有等到筑完城就各自回国了。
扩展阅读:《左传》名句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来防止怨恨。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专升本大学语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在专科学习阶段结束后,一部分同学会选择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成为了许多同学的重点。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专升本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在专升本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大学语文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学习大学语文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记忆和背诵。
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领略这门课程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备考过程中,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将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都规划好。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学语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我们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例如,学习古代文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学习现代文学时,我们需要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3、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散文随笔等材料,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注重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是大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写作练习,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5、多做模拟试题:做模拟试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考试形式和题型,熟悉答题技巧和方法。
在做完试题后,认真分析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弥补。
我想强调的是,专升本大学语文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积累。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努力,开启新的篇章!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常见实词1、犹:表并列关系,翻译为“和”、“尚且”。
丹东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丹东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
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
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
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
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
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
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
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
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
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
”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
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
'”遂上病。
后征,四迁为侍中。
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
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
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
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B.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C.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D.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左传名篇30篇
左传名篇30篇1.昭公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即位、与陈国的战争、公子无奕的表现等。
2.昭公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3.昭公三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4.昭公四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5.昭公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6.昭公六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7.昭公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8.昭公八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八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9.昭公九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九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0.昭公十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1.昭公十一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一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2.昭公十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3.昭公十三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4.昭公十四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5.昭公十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6.昭公十六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7.昭公十七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征字玄成恒鹿
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征字玄成恒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
父长贤,北齐屯留令。
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
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
及密败,徵随密来降,至京师,久不见知。
自请安辑山东,乃授秘书丞,驱传至黎阳。
俄而建德悉众南下,攻陷黎阳,获徵,署为起居舍人。
及建德就擒,与裴矩西入关。
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
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
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素器之,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
徵亦喜逢知已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贞观二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徵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
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徵评理之。
徵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
徵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
太宗曰:“朕拔卿于雠房之中,任公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速。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
卿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其年,徵又面请逊位,太宗难违之,乃拜徵特进,仍知门下事。
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十六年,称绵惙,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
太宗亲临恸哭,谥曰文贞。
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
及将祖载,徵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
”悉辞不受,竟以布车载柩,无文彩之饰。
(节选自《旧唐书·魏徵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钜鹿:即钜鹿县,唐属邢州,秦始置钜鹿郡,著名的秦楚“钜鹿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
高中高考-文言断句第一部分
)
D [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作答此题要根据语境来分析。根 据“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可分析出“著” 是动词,意为“登记、记载” 。
返回目录
第5讲
真 题 · 指 导
文言断句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 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 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 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 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返回目录
第5讲
真 题 · 指 导
文言断句
—— 真题体验 —— (标“*”的为本考点题)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 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 其羡易粟万石,备振 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 .
“答案”及“解析”见本讲“现场指导”。
返回目录
第5讲
真 题 · 指 导
文言断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 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 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 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 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 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 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 韩文刚者易折, 饱受政敌陷害。 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 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 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名师讲题】《左传 昭公十六年》《孔子家语 正论解》(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韩宣子①有环,其一在郑商。
宣子谒诸郑伯,子产②弗与。
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
(公孙)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
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
商人曰:“必告君大夫。
”韩子请诸子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
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
’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
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③,郑,鄙邑也,亦弗为也。
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韩子辞玉,曰:“(韩)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材料二晋平公会诸侯于平丘,齐侯及盟。
郑子产争贡赋之所承,曰:“昔日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卑而贡重者,甸服④也。
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贡之无艺,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
诸侯修盟,存小国也。
贡献无极,亡可待也。
存亡之制,将在今矣。
”自日中争之,以至于昏,许之。
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节选自《孔子家语·正论解》,有删改)【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晋国执政大臣,谥号宣,史称韩宣子。
《左传 成公》《国语 鲁语》(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成公十六年九月,晋人执季文子①于苕丘。
公还,待于郓,使子叔声伯②请季孙于晋。
郤犨③曰:“苟去仲孙蔑而止季孙行父,吾与子国,亲于公室。
”对曰:“若去蔑与行父,是大弃鲁国而罪寡君也。
若犹不弃,而惠微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晋君。
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若朝亡之,鲁必夕亡。
以鲁之密迩仇雠,亡而为雠,治之何及?”郤犨曰:“吾为子请邑。
”对曰:“婴齐,鲁之常隶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请若得所请吾子之赐多矣又何求?”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于鲁,相二君矣。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谋国家不贰,图其身不忘其君。
若虚其请,是弃善人也。
子其图之!”乃许鲁平,赦季孙。
(节选自《左传·成公》)材料二:子叔声伯如晋谢季文子,郤犨欲予之邑,弗受也。
归,鲍国谓之曰:“子何辞苦成叔之邑,欲信让耶?抑知其不可乎?”对曰:“吾闻之,不厚其栋,不能任重。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夫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其不存也,亡无日矣。
譬之如疾,余恐易焉。
苦成氏有三亡:少德而多宠,位下而欲上政,无大功而欲大禄,皆怨府也。
其君骄而多私,胜敌而归,必立新家④。
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因民,非多怨民无所始。
为怨三府,可谓多矣。
其身之不能定,焉能予人之邑!”鲍国曰:“我信不若子,若鲍氏有衅,吾不图矣。
今子图远以让邑,必常立矣。
”(节选自《国语·鲁语》)【注】①季文子:季孙行父,与后文的仲孙蔑,均为鲁国重臣。
②子叔声伯:鲁国大夫,又称仲婴齐。
③郤犨:又称苦成叔,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
后文出现的范文子与栾武子,均为晋国重臣。
④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这里指卿大夫。
新家,即封新大夫。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承寡君之命A以请B若得C所D请E吾子F之赐G多矣H又何求?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文中指给予,与《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思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昭公十六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
韩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
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
曰:“非
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
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
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
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
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
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
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
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
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
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
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
商人曰:“必告君大夫。
”韩子请诸
子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今买诸商人,商人
曰‘必以闻’,敢以为请。
”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
庸次比耦,以艾
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
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
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
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
不为也。
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
侨若献玉,
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
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
保以至于今
b.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
保以至于今
c.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
保以至于今
d.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
保以至于今
10.c(世有盟誓,以相信也。
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
’恃此
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环,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洁白、
美好的象征,“君子比德如玉”,所以中国古人有佩玉的习惯。
b.寡君,寡德的君主,谦词,古代臣民对他国称本国君主或自称,如《左传》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
c.邑,古代称侯国为邑,也可泛指诸侯封地、大夫采地。
段玉
裁注《说文解字》说:“《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
”
d.耦,二人并肩耕地,如《论语微子》说“长沮、桀溺耦而耕。
”诸多从“禺”之字,如“偶”“隅”等皆有偶双之意。
11.b(寡君没有臣民自称的意思。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d)
a.子产为人有理有节,为保持郑国地位和使韩宣子免受贪婪之名,他拒绝了宣子的要求。
b.子产注重为国以礼,面对子羽等人的担忧,他强调要树立美名,依礼来确立邦国地位。
c.子产有高超的语言艺术,为拒绝宣子从郑国商人处购买玉环,他搬出先祖盟誓作为理由。
d.子产外柔内刚,面对韩宣子的四次要求,他语言周全,但立
场坚定,以维护郑国尊严。
12.d(文中韩宣子求玉只有两次。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晋国、韩宣子,是不可轻视(怠慢)的。
(句意2分,“几求”“贰”“偷”各1分)
(2)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没
有敢再请求了。
(句意2分,“起”“夫”“义”“复”错一处扣1分) [参考译文]
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其中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
宣子向郑定
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
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
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
”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
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晋国、韩宣子,都是不可
轻视的。
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离间,鬼神再帮助他,从而激起晋国、韩宣子的凶心怒气,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
么吝惜一个玉环,因为这件事而招来大国的憎恨呢?为什么不找来
给他呢?”
子产说:“我并不是轻视晋国而对它有二心,而是要一直侍奉它
到底的,因此不给他(玉环),是对晋国忠实诚信的缘故。
我听说君子
的忧虑不是没有财物,而是身居官位却没有好名声。
我又听说治理
国家的忧虑不是能否侍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能否按照礼仪来维
护国家的地位。
那些大国的人,(如果随意)对小国下命令,而都能得
到他们所要求的,那将拿什么来供给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
有时供给了,有时又拒绝供给,所得的罪过更大。
对大国的(无理)要求,如果不依礼来驳斥,他们有什么满足的?我们假若将来成为(晋
国的)偏远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
如果韩宣子奉命
出使(郑国),却来求取玉环,他的贪婪就太过分了,这难道不是罪过吗?拿出一只玉环而构成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的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
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做成了交易。
商人说:“一定要告
诉君大夫。
”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没有敢再请求了。
现在(我)从商人那里买
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你知道这件事’,谨以此作为请求。
”
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共同协作来耕作这块土地,除治荒草,砍去草莽荒秽,而一道
居住在这里。
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赖。
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
’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
到今天。
现在您为着友好来到敝邑,却叫本国强夺商人的东西,这
是教本国背弃盟誓,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是一
定不会这样做的。
如果大国(晋国)发布命令并且要求我国供给的东西
没有极限,我们郑国虽是边远小国,也是不会答应的。
如果我把玉
环献给您,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的,所以冒昧地私下把这些苦衷告
诉您(谨敢私下告诉您)。
”
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韩起虽然不聪明,岂敢为得到一枚玉环而招致两项罪过?谨请退还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