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陕西筝派艺术风格及演奏技法

浅析陕西筝派艺术风格及演奏技法

浅析陕西筝派艺术风格及演奏技法作者:孙晓瑞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4期【摘要】陕西筝派,正是凭借着其婉转凄凉,激昂豪爽的音乐性格在中国的陕西地区自成一派。

陕西筝派独到的风格特色,依靠历史的沉积以及开拓的创新所呈现出来,用以表达演奏者亦苦亦欢的、简单而复杂的心声。

只有深入地研究陕西筝乐的弹奏艺术,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其音乐特点,更好地学习和演奏陕西筝乐,使演奏者在弹奏这一派别筝曲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去把握其风格特点。

【关键词】陕西筝派;技法;地方音乐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51-01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前提、民间风俗和文化艺术在全国上下各个地区不停生长演变。

呈现出一些不同之处,特别是民间艺术文化风格。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地,陕西一贯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陕西地域辽阔,南北纵横。

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滋长出缤纷多彩的地方文明,使陕西的地方音乐充分地积累沉淀,它是古代民间艺术文明的收获,是陕西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持久受环境、气候、方言、民俗等文化成分的影响,以吸取当地民歌、戏曲、本土音乐为题材的陕西筝乐,在旋律、模式结构、艺术特征、音乐旋法等方面都在不断创新,使当地筝乐拥有了明显的地域特色。

一、陕西筝派的艺术风格陕西筝乐中几乎都在运用七声音阶的民族调式,以徵调式居多,常出现“欢音”和“苦音”两种具有特性的调式音阶。

“欢音”又称“花音”,经常用作表达愉快喜悦的心情。

与之相反的“苦音”也叫哭音,表达的是伤感,悲悼的心情。

在陕西筝派的大量曲目中,欢音使用的频率较低,反而苦音相对较多。

而4和7这两个音,正是在陕西筝派乐曲中形成欢音和苦音两种不同旋律色彩的关键之处。

秦地音乐音域宽广,乐律滚动幅度较大,适合运用环绕式的旋律进行方式。

苦音的旋法特征通常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音阶进行,上行跳进可以让音乐情感振奋、激昂、悲怆,下行级进的旋律则尽显哀怨、缠绵、抒情。

论陕西筝派中“欢音苦音”的艺术特点

论陕西筝派中“欢音苦音”的艺术特点

当今古筝艺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由于地区的差异造成了 它们格局地方特色的艺术特点。单单拿陕西筝派来说,陕西筝吸取 陕西地区特有的地方戏曲艺术,造就了陕西筝独特的艺术风格。陕 西筝曲中独特的“欢音”“苦音”以及它的演奏技法,使陕西筝派 区别于其他筝派,独具了自己的艺术魅力。近年来,各种不同流派 风格的筝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陕西筝人在“秦筝归秦”的 号召下为振兴陕西派筝曲做了许多努力。 一、陕西筝派的特点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它源于秦而盛于唐,早在战国时 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如今的陕西)这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 秦筝。古筝的分布面广,在几千年的流传中,就逐渐形成了众多流 派, “茫茫九派流中国”就是个概括的说法。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 史发展中,根据流行地域的历史文明,地理环境,气候方言,地 方文化,民间风俗等因素的长期影响,融合了当地的戏曲,说唱音 乐,民间音乐,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演奏风格和艺术特点。而古筝 发展中形成了“潮州、山东、客家、浙江、河南”这五大筝派。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 “古筝”这个乐器就在秦地流传,所 以这个乐器在陕西历经了长时间的传播。但也正是因为历史的久 远,陕陕西人民逐渐认识到了“秦筝归秦”的重要性。
陕西筝特点的形成跟它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陕西 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理环境,北部沟壑纵横,布满丘陵;关中地区则 是水土丰厚,是全国重要的粮棉产区;陕南则是秦岭巴水,汉水蜿 蜒。正如这复杂的地理环境才孕育和造就了丰富的民间曲艺品种。 秦筝演奏中带有浓厚的秦腔。陕西筝乐曲主要是吸取了“秦 声”中大量的传统音乐曲调,包括了陕西丰富的民间音乐,主要是 秦腔、迷胡、碗碗腔三大剧种。秦腔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戏曲剧 种。主要流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其用梆子作为打击乐器,所以 又叫做“梆子腔”, 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叩击时会发出“恍恍” 之声)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这两部分,每一个部分都 有欢音和苦音的分别。苦音腔最具有秦腔的特色,哀婉深沉、激烈 慷慨,最适合用于表达怀念、悲伤、凄凉的感情;欢音腔欢快、灵 动、弹奏有力,擅长表现愉悦、爽朗、轻快的感情。用迷胡音乐来 作为筝的伴奏乐器,在明代就已经被使用广泛。碗碗腔曾名华剧, 最早流行于陕西东部的华县一带,是当地皮影戏的唱腔音乐。于清乾 年间就十分流行。因其一个形状像一样小碗的铜制打击乐器而被命 名,碗碗腔的音乐旋律优雅细腻,缠绵婉转,带有抒情性,十分扣人 心弦。下面将讲解到的《秦桑曲》就是以碗碗腔为素材进行创作的。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起标志性的音乐特征由“欢音” (又称“花音”“硬音”)和“苦音”(又称“哭音”“软音”)以

陕西古筝音乐风格的体会

陕西古筝音乐风格的体会

陕西古筝音乐风格的体会作者:苏杭概要:虽然陕西筝在历史的长河中曾一度散佚,但今天的新陕西筝派仍然被社会认可。

这不仅是由于秦筝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因为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中以及众多作曲家、演奏家的共同努力,因此陕西筝乐有着极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从人文社会条件来看,在历史上,陕西省会西安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古代中华文化交流的中心,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陕西音乐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相互交融又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陕西音乐。

因此,在陕西音乐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各民族音乐风格,尤其是在其他音乐中看不到的粗犷、豪放、古朴、豁达、乐观、宽容的音乐风格。

一、陕西筝发展陕西筝又称为“秦筝”,而陕西又是我国古筝的发源地,历史上有“真琴之声”之称。

《史记· 李斯列传》载李斯谏秦始皇书曰:“夫击瓮叩击,弹筝搏辟,而歌呼呜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这反映了在筝乐在秦代已经得到极大发展,但随着朝代更替、文化迁移,陕西筝乐逐渐散佚了。

近些年来,有关人士开始复兴陕西筝。

其中的音乐材料大部分采用了陕西戏曲音乐、民歌音乐。

在演奏方面上则学习、吸收、借鉴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

正如曲云在《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中写到:“陕西的专业筝人依据地方戏曲秦腔、迷胡、碗碗腔及大型器乐演奏形式西安鼓乐,以及民歌、说唱形式道情、愉林小曲等乐种进行挖掘、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的陕西筝曲。

”陕西筝在筝派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李宜洺的《承“歌呼呜呜”,兴陕西筝派——周延甲“声腔化”筝乐的追求及启示》中对于陕西筝派是否属于传统筝派产生了分歧。

笔者认为虽然近些年来大部分陕西筝曲都是陕西古筝家根据当地民间音乐二度创作得来的,但其音乐素材主要来自陕西当地的传统音乐。

因此,陕西筝派既有传统的音乐素材又有现代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它把传统与现代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是当代古筝音乐发展的精华。

二、陕西筝乐音律音阶陕西音乐中有“苦音”和“欢音”之分。

浅谈陕西筝派的艺术特色

浅谈陕西筝派的艺术特色

浅谈陕西筝派的艺术特色作者:刘洋洋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0期摘要:陕西筝派作为我国古筝重要的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从陕西筝曲特点和演奏特点等方面剖析陕西筝派鲜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陕西筝曲;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146-02一、秦筝特色(一)陕西筝曲风格特点秦声素有慷慨激越、粗犷高昂、凄楚悲切、热耳酸心的特点,陕西筝曲中有那种大起大落、慷慨激昂的独特秦腔音乐风格,也有原有的那种如泣如诉、细语缠绵、委婉动听的碗碗腔音乐和郿鄠音乐。

生活中人们以苦为乐,借秦声来抒发他们质朴的感情,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

秦筝音乐中基本上都是使用的七声音阶的民族调式,并且多为徵调式,常表现为“欢音”和“苦音”两种特色的音阶调式。

“欢音”又叫做“花音”,常常来表现欢快的、愉悦的情绪。

与之相反的“苦音”又被称为哭音,表现的则是一种悲苦的、哀伤的情绪。

而si和fa是在秦声中造成欢音和苦音两种截然不同情绪的曲调色彩的主要因素。

苦音以5 7 1 2 4 5为主干音,其中微升fa与微降si在演奏中具有不稳定的游移特性,一般情况微升fa下行向mi游移,微降si下行向la游移,其哀怨、凄楚的色彩十分浓郁。

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fa和si两个音在音乐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音高会随着情绪的起伏或者旋律的上下进行而有所变化,常常造成一种游移不定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变之音的游移性”。

4和7的按、颤、滑结合,从游移状态过渡到3、6二音上,这种二变之音游移性正式秦声音乐的魅力和区别于其他民间音乐的关键所在。

秦地音乐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这种环绕式的旋律进行是秦声音乐的旋法特点表现之一。

苦音常以上行跳进、下行级进为旋法特点,上行跳进使得音乐产生激动、高昂、悲愤的感情,下行级进则产生哀怨、缠绵、抒情的情绪。

陕西筝曲的艺术特点

陕西筝曲的艺术特点

陕西筝曲的艺术特点摘要:陕西筝派是我国筝派中一枝独具特色的重要流派,由陕西筝派创作出的陕西筝曲颇具陕西地方风格。

此派系演奏技法是借鉴和学习其它古筝派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根据当地音乐风格特点而形成。

本文将从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以及陕西筝曲的演奏特点来分别阐述其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陕西筝派特点技法自秦汉以来,我国筝派由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并与当地地方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当地地方音乐特色的古筝流派。

在我国的古筝流派里,有七大古筝派系,这些流派所创作的作品以及演奏技巧各有特色。

古筝的发源于我国的陕西西安,那里有着丰富的陕西地方戏曲与民间音乐,例如“迷糊”、“秦腔”、“西安鼓乐”等。

经过陕西筝人了几十年的的不断努力,古筝在著名文化古城西安不断繁荣,形成了与其他流派别具一格的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陕西筝派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古筝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高自成先生培养出了“秦筝归秦”的理论家、演奏家周岩甲先生,高自成、周岩甲便是这一新流派的发源人、创始人。

一、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我国的民族器乐的曲目都与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源自于生活与民间艺术。

正因陕西当地丰厚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音文化,才孕育出了陕西筝曲的浓厚风情。

陕西筝曲继承了陕西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地方音乐的写作手法,例如调式、调性、音阶、曲式等,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汇编、整理、创作修订而成。

乐曲的风格有的宛转悠扬,如泣如诉;有的则慷慨激昂、情绪高涨,同时又带有欢快活泼的特点,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在陕西筝曲的作品中,调式音阶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欢音”与“苦音”。

它的音乐风格是“以苦音为主要演奏音阶,苦欢相互结合”的特点。

“欢音”是音乐中常用的基本音阶,其演奏中所表达的情绪欢乐高涨。

“苦音”用来表现一种如泣如诉、凄凉婉转的情绪。

在陕西筝曲的大量音乐曲目中,欢音出现的频率较少,苦音则用的相对比较多。

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两种雕饰也不是完全分开使用的,有时会依据情绪不断变化而混合交叉使用,常常用于表达丰富、内心复杂的情感。

【以《云裳诉》为例浅析陕西筝派的特色,1】

【以《云裳诉》为例浅析陕西筝派的特色,1】

【以《云裳诉》为例浅析陕西筝派的特色,1】碗碗腔;演奏技法;云裳诉;风格特色一、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一)筝、秦筝筝,是我国现有文字记载中历史最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因为它的历史十分悠久,现代人也在其前面加入古字以显得历史悠久,故现在称古筝。

“秦筝”又是筝的另一种称谓,也是筝的最早的称谓,之所以被称为秦筝,这与筝的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秦国时代,秦始皇为了秦国能够稳定而长久的发展下去,便想要将秦国的国外大臣全部辞退,李斯为此写了《谏逐客书》上书始皇帝,希望他不要下“逐客令”,因为异国客卿曾在秦统一六国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提出秦王朝千万不要实施“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命令,这一份劝解帝王的上书,实际上他虽然只是一封文书,但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敲击瓮否,弹着筝乐,呜呜地唱歌,快活耳目之声等是指当地独有的特色秦国音乐,正是由于他的描写,后世才得以了解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经把秦筝演奏的音乐称为秦国音乐了。

这是迄今为止史书里所记载的关于筝的内容,故1/ 10此推断,筝的运用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流行并运用的范围十围十分广泛,因为在秦朝时已经成为流行的乐器,所以也称为秦筝。

秦筝的“秦”是指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它的地理位置就处于现今的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等地,所以称筝为秦筝,流传于这一带的筝乐乃称“真秦之声”。

陕西筝派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筝家提出“秦筝归秦”的口号之后形成的,以陕西地区命名的,属于陕西地区所特有的具有陕西地方风格特色的古筝流派。

陕西筝派的艺术形态是十分多样的,演奏家和创作者都要吸取接受其他艺术形式的素材再去变革改变进行再创作。

比如说戏曲、民歌、曲艺等。

经过多年来艺术家们不断地在将创新与传统结合起来的情况下运用了一大批具有陕西当地特色的民族音乐形式例如秦腔、榆林小曲、碗碗腔创作了大批具有陕西当地特色与民间音乐元素的筝曲。

如《姜女泪》(周展)、《剪剪花》(周延甲)、《扬州花》(周延甲)等优秀传统筝曲,并培养了一大批热爱陕西筝曲优秀的演奏家和业余爱好者,现如今的陕西筝派已经十分成熟,可以独当一面,是一个风格独特、独立成熟的古筝流派。

浅谈陕西筝乐风格特点

浅谈陕西筝乐风格特点
陕西筝乐风格特点“二变之音”
陕西筝乐特擅“苦音”已为之公认,而“苦音”音阶中的fa、si与中国古音阶、新音阶和清商音阶的“二变之音”有所不同。
1.fa、si两音的中立性。
这一中立性和游移性的特点,是陕西筝乐之所长。处于物理效应,fa、si两音通过左手在mi、la两弦施压而上下运动,其游移性便自然出现。而中立性,用左手的力度控制,抑纵自由,此乃“秦声”要秒之处,亦即精髓、灵魂所在。
2.二变之音的游移变化对于调式音阶的变化所产生的风格色彩的变化,是陕西音乐最精辟、最智慧的概括和感性认识。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经过老师的口传心授,长期的耳濡目染,奏出那些时而游移不定,时而坚定不移,风格浓郁的乐曲。
陕西筝乐有独特的音阶结构,“苦音”音阶结构典型代表,建立在其音阶调式主和弦,其和声功能与调性色彩变

浅谈陕西筝派

浅谈陕西筝派

浅谈陕西筝派作者:郝方来源:《艺术研究》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对陕西筝派的形成作简明扼要的介绍,从陕西筝派的类型区分、演奏风格、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来对陕西筝派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

由于陕西筝派演奏形式的别具一格、表现力之丰富,使得陕西筝曲可以广泛流传至今,成为我国传统古筝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陕西筝派艺术特点演奏技巧代表人物代表曲目一、陕西筝派的形成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

现存史料中最早关于“筝”的描述见于《史记·李斯列传》之《李斯谏逐客书》篇中的“夫击翁扣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文中的“秦”就指今天的陕西。

由此可见,秦筝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陕西地区,筝一直都是民间地方音乐的伴奏乐器。

经历了筝乐兴盛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筝的演奏技法逐渐单一——主要用右手大指和食指来演奏,左手的演奏技巧很少使用。

筝慢慢的被人们遗忘和忽视,也绝少保留下来原始的曲谱资料。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很多秦筝爱好者通过对外派的借鉴学习,并对陕西民间筝乐进行抢救保护和继承发展,终于使古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在陕西地区重获新生,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古筝流派。

二、陕西筝派的艺术特点(一)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特点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是根据陕西地方语言的风格特点,并吸取各派精华形成的。

下面分别列出左手和右手的各种演奏技法以供大家参考。

1.左手演奏技法(1)左手大指按弦左手大指按弦是陕西筝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因为陕西筝曲多用“4”和“7”,而古筝常用弦音的“4、7”需要左手按压“3”弦与“6”弦才会产生。

如果在陕西筝曲旋律中“4、7”音相邻,弹奏者就必须在普通二三四指按弦技巧上,加入大指按弦,使“4、7”准确,不发出杂音与滑音。

(2)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是先弹后按,按滑到所弹弦上方音的音高;下滑音是先按后弹,从所弹弦上方音下滑到本音位。

“以韵补声”是陕西筝派的最大特点,按滑音能很好地表现出陕西音乐的风格。

论陕西筝派_以苦为主_苦欢结合_的音乐风格_梁书琴

论陕西筝派_以苦为主_苦欢结合_的音乐风格_梁书琴
参考文献 [1]帕格尼尼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 作品6)[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年4月 [2]张蓓荔 杨宝志 弦乐艺术史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 [3](英)约翰•斯坦利 古典音乐—伟大作曲家及其代表作 [M] 山东 画报出版社 2004年2月
作者简介 李思韵,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文艺评论 Nhomakorabea大众文艺
论陕西筝派“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音乐风格
梁书琴 (湖南省怀化学院 音乐系 418008)
摘要: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形成流传于秦地(主要 指陕西一带),所以说陕西是筝乐的发源地,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 值。在陕西地区土生土长的陕西筝派,它的音乐风格特点独具特色, 具体为“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艺术特色,很有研究的价值。本文 试图从陕西筝曲代表作品《秦桑曲》和《香山射鼓》的筝曲风格和演 奏技巧上对陕西筝派的音乐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来论证陕西筝派“以 苦为主,苦欢结合”的音乐风格。
分的"扎子"鼓点融合在旋律之中创作而成的。 2.音乐本体分析 乐曲的引子以两个泛音表现了高耸的庙宇,沉沉的梵鼓消
失在群山中的回响,打破了终南山麓的寂静,勾画了一幅山雾弥 漫,云雾缭绕,万籁俱寂,喂闻钟之声的音响画面。
﹙1﹚演奏引子,要注重气息的深沉。音与音之间的空间给 人以空旷、回荡之感。虽然是散板,但有散开,也有集中,即散 而不泄,浑然一体。乐曲的慢板以陕西特有的燕乐音阶呈示了肃 穆、悲凉的慢板主题。谱例5
奏技巧,常用于句尾,如《秦桑曲》《姜女泪》等悲情筝曲,速 度教慢,力度(强度)上是逐渐减弱,二度下滑的过程是按音的 余音下滑到空弦音,滑音的清晰度随着余音的消逝而减弱,综上 特点来说这种二度下滑整体呈现出的是精神不振、伤感、抑郁的 情境。

陕西筝曲中的苦音

陕西筝曲中的苦音

浅析特色腔调“苦音”在陕西悲情筝曲中的运用摘要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源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风土人情,造就了古老而富有特色的音乐文化艺术。

其中,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筝乐就是西秦文化中的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早在战国以前,筝就流行在当时的秦地,所以历史上称之为“秦筝”。

秦筝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与各个地方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不用音韵风格的古筝流派,陕西筝派就是其中之一。

陕西筝乐以善于抒情、善于渲染的独特艺术魅力早已征服无数听众。

一、苦音音乐(一)苦音的含义“苦音”又称哭音,是我国部分地区特有的音乐现象,是汉族音乐中一种比较特别的音调,存在于全国多种地方戏曲、曲艺、民歌、民族器乐中。

“苦音”的名称,来源于西北地区的秦腔、碗碗腔、迷糊戏等地方戏曲中“苦音”和“欢音”两大声腔体系。

其中“苦音腔”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

(与之对应的“欢音腔”则表现欢快、明朗,表现喜悦、愉快的感情)。

“苦音腔”是一种特殊的七声徵调式音阶结构,含有两个特性音微升fa和微降si,用以表现浓郁的秦声、秦韵。

意思就是,他们不同于西洋乐中钢琴键盘上准确的fa和si,在弹奏或演唱陕西民间乐曲时,就不能以律学标准去衡量,而应该从秦腔的韵味出发,自然流畅的表现出这两个音的特殊效果。

(二)苦音音乐的形成因素1、地域性特点与西北人民性格特点秦地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带,这里常年面对干旱少雨、风霜这种恶劣地自然环境的威胁,严酷地磨砺着当地人民的坚韧和耐性,这样的生存考验造就了西北人民不屈的奋斗精神,但其内心深处也往往潜藏着深沉的凄苦与悲凉。

西北人粗犷朴实、豪迈直率的性格与在良好自然环境下生活安逸的南方人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着凄切悲苦,慷慨激昂并带有委婉,哀怨的感情色彩。

2、语言特点王骥德在《曲律》中曾写道:”古四方之音不同,而为声亦异,于是有秦声,有赵曲,有燕歌,有吴歈,有越唱,有楚调,有蜀音,有蔡讴。

以_云裳诉_为例论陕西筝派的艺术风格_钟超

以_云裳诉_为例论陕西筝派的艺术风格_钟超

【 2 0 1 3 . 12 】
回味……。
腑,动人心彻。钢琴的全奏在尾声中起到烘托的作用,以排
( 一) 引子分析处理:
山倒海之势破空而来,赫然将演奏者和听者的情绪空悬起
乐曲一开始以激越的感情色彩,使用右手扫摇和左手 来,此时的筝声却又如丝绦般从伴奏声响里牵出,小心而细
刮奏的手法有力的奏出全曲的调式属和弦,确定调性为 G 腻的加厚加宽着,终于收在调式主音完全解决里,将作曲家
- 降 si,即“略宽的小二度”和“略窄的大二度”,虽然关系
对的。
名称不同,其实音高距离几乎相同,这样安排有织体平移的
二、《云裳诉》的分析及演奏处理
作用,使结构更加规整,调性被更加强调,“期待感”更加明
《云裳诉》是在筝曲《乡韵》的主题音调基础上扩展而 显,乐曲的推动力由此得出。中音区的进行为明,低音区的
“二变”的要妙在于 fa,si 的音阶与音值的一个“可变 大颤或二度下滑使之偏向主音级,但又没有完全解决,在音
性”和“游移性”,其变的领域在原音与上行音和下行音的 高游移中,听觉上就会产生“期待感”. 这种期待会带来紧张
1 / 2 处微升微降之间,确切的说不能用一个固定的位置或 度,能够抓住听者的情绪; 在本段慢板中,几乎缓慢的处理,
( 四) 自由的华彩:
是因为欢音 重 用“3”,“4 ”自 然 要 与“3 ”的 音 程 要 大 些,所
在这一段落中,作 曲 家 在 相 邻 的 两 个 音 域 上 写 作 了 相
以,音乐在“5 125”的调式骨架上应用 4 和 7 二音而呈苦音 呼应的句子,分别是清角和清羽的二度下行,选择这两个游
音阶确定下来。可以说,这个 f a,si 关键在于变的状态中 这种缓慢的速度处理使作韵的过程拉长,无论在颤音的渲

浅析陕西秦筝乐发展与技法韵味

浅析陕西秦筝乐发展与技法韵味

4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有野性的性格,这种技法使得乐曲中颗粒感十足,奏出了秦声慷慨激昂、具有秦人北方性格豪爽的一面。

大指快速拖劈快速“拖、劈”交替演奏,连续拨弦,小指扎桩方向将最有力清脆的声音爆发出来奏出情人的慷慨激昂、热情豪爽的性格。

《乡韵》中的快板运用极具陕西特点的快速双拖、劈指法加左手上滑音、下滑音的按弦,大指按放音的速度稳定性,节奏快速,力度结实,强调重音,追求颗粒感的清晰,快板段落提升整首乐曲速度,将音乐带入高潮。

(二)左手做韵特点在古筝演奏中,除右手旋律音外左手的按音也尤为重要,在演奏时有人称“三分弹,七分按”,中国传统器乐大多依附于声乐或戏曲,而声乐和戏曲的腔调为了吐字清楚便于听众理解,大多需要“依字行腔”,这种“行腔”就要使得演唱的字的音高走向要与其声调一致,而音高与声带关系和古筝左手按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民乐古筝艺术流派众多,左手作韵的细腻多变,形成了风格鲜明,韵味独特的各大流派特点。

左手的韵味较为关键,“按、滑、揉、颤、吟”都是演奏曲子的点睛之笔。

虽没有右手指法的多样性,但却是古筝演奏的一大难点,左手的按音间距琴码的远近,按弦深浅程度,压弦琴面板的高低,及指法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音色变化影响着曲子最终的呈现效果。

由于筝是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所以一些曲子中的4和7是要通过左手的按弦来完成的,如降7的按弦力度比原位7力度较小些按弦较浅,触弦面稍浅,升4按弦力度比4按弦力度上大。

陕西秦筝派最为明显的旋律特征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左手按弦弹奏是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在一根弦上按到乐曲需要的音高,而在陕西筝曲上一些乐曲速度较快左手来不及按弦,这就会配合左手大指,大指与二三四指交替按弦来完成乐曲的旋律,在弹奏曲目中需要考虑乐曲的音高低进行准确音准判断。

大指按音是陕西筝曲中较为常见的技巧,由于陕西音乐的旋律激进、风格韵味地域特色,形成了陕西筝曲中独特的演奏技法。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

浅谈陕西筝乐的演奏风格摘要:作为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筝早在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时至今日,陕西筝派依然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同样的古筝却能演绎出许多风格迥异的筝曲,其原因在于各地的风土人情。

每个流派风格的形成,都与当地的民间戏曲、说唱音乐、民歌小调有着必然的联系。

本文以秦桑曲为例浅谈西安筝乐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陕西筝乐演奏风格陕西筝派的特色与陕西的戏曲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陕西的戏曲种类很多,例如秦腔、碗碗腔、眉户、榆林小曲、西安鼓乐等等。

其中秦腔最有代表性,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秦腔音乐反映了陕西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醇厚、勤劳勇敢的民风,较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正是陕西人这样的性格与历史背景,造就了现今我们所听到的秦腔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在陕西的戏曲中,人们通常可以通过用语言、情感、和眼神与观众的交流,表现出作品的情绪变化。

那么在古筝演奏中如何在没有语言交流的情况下更生动的让观众体会到这种情绪与情感的存在,是笔者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根据陕西的戏曲与语言,决定了陕西流派的音阶特征陕西筝派是“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音乐风格。

“欢音”(也称花音、硬音)是音乐中常用的基本音节,一般用欢音演奏出来的曲目都表现一种欢快、愉悦的心情。

而“苦音”(又叫哭音、软音)一般用来表现缠绵悱恻、凄切委婉的旋律。

但在陕西流派的作品中,苦音用的较多,欢音相对较少,魏军先生在1986年创作的《三秦欢歌》是陕西筝曲中唯一一首全部使用欢音的作品。

“欢音”和“苦音”也叫“二变之音”,“欢音”的音节为正常的sol、la、do、re、mi、sol,“苦音”的音阶为sol、la、降si、do、re、升fa、sol。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摘要:1.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简介2.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特点3.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历史背景4.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代表作品5.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演奏技巧与表现力6.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传承与发展正文: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是我国古筝音乐中的一种流派,源于陕西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融合了陕西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紧凑,旋律优美。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通常采用严谨的结构布局,旋律线条流畅,富有歌唱性。

2.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陕西古筝曲子的音域宽广,能够表现出丰富的音色和强烈的情感。

3.节奏鲜明,变化丰富。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节奏鲜明,具有较强的动感,同时变化丰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4.民间色彩浓厚。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吸收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历史背景方面,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受到了汉唐时期宫廷音乐的影响,同时又融合了陕西地区的民间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明清时期,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古筝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代表作品有《秦桑曲》、《长安八景》等。

这些作品旋律优美,情感深沉,充分展示了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魅力。

在演奏技巧与表现力方面,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和韵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而陕西则是古筝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的特点以及代表性作品。

一、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特点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深受陕西本土文化的熏陶,融合了陕西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戏剧表演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

以下是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的几个主要特点:1. 以古朴沧桑的旋律为主导。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常常采用低音区的音符,给人一种沉稳、深沉的感觉。

这些曲子的旋律大多优美悠扬,富有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

2. 充满陕西民间乐器的独特音色。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常常会和陕西本土的葫芦丝、胡琴等传统乐器进行配合,创造出独特的音色效果。

3. 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为主题。

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在音乐表达上常常强调情感的展示,通过音乐来叙述故事,讲述人物的遭遇和感情的纠葛。

这些曲子通常会引发听者共鸣,并能够催发出许多情感。

二、陕西风格古筝曲子代表作品推荐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下面将推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曲子,供广大音乐爱好者品味和欣赏:1. 《阳关三叠》这是一首由古筝和葫芦丝合奏的曲子,描述了西安阳关地区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景。

曲子中古筝和葫芦丝的对话和协奏,展示了陕西风土人情和古筝音乐的独特魅力。

2. 《秦淮夜泊》这是一首表达对陕西民间小调的诗意再创作,将秦淮河畔的夜景和人们的生活巧妙融入曲中。

古筝在表达不同场景时的音色变化和情感的展示令人为之动容。

3. 《陕北山歌情思曲》这是一首将陕北民歌转化而成的古筝曲子,以其朴实的旋律和淳朴的情感,展示了陕北地区的独特风情和人们的真实感情。

4. 《秦腔古曲》这是一首古筝和琵琶的对奏曲,将秦腔的旋律和唱腔神韵浓缩成乐曲中,给人一种沉静深沉的感觉。

通过这几首曲子的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的魅力和特点。

三、陕西风格古筝曲子的影响陕西风格的古筝曲子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对中国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陕西筝派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论陕西筝派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论陕西筝派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一、陕西筝派的起源、发展与特点(一)陕西筝派的起源史书中关于筝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

公元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到筝的表演形态:“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由于战国时期筝流传于秦地(今陕西省),因此又名为古筝、秦筝。

陕西作为秦筝的发源地,其历史、地理环境及其文化民俗等都对陕西筝派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陕西属中国西北方,境内山原起伏、河川纵横,气候寒冷干燥。

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形成陕西音乐较为质朴、粗犷,同时又多抒情、悲苦特点的因素之一;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陕西又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在此互相交融又各有不同的特色。

而包含了不同风格的陕西音乐也具有其他音乐所不具备的多元化。

陕西筝的音乐创作正是融合了筝特有的韵律以及陕西音乐粗犷、抒情有多元化的特性。

秦箏曾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谏逐客书》中的记载明确的反应了筝在秦代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及极高的赞誉。

而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历史的发展又几次濒临消失。

筝在陕西地区渐渐失传,只在榆林等偏僻、文化落后的地区能够听到“真秦之声”。

在榆林地区才用筝作为伴奏乐器,跟扬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

而由于文化的落后,榆林地区筝的弹奏技法还停留在最早的奏法,即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

(二)陕西筝的复兴及特点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筝家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使陕西筝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1957年,榆林筝名家白葆金参加了全国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筝曲。

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以及会议对陕西迷胡筝曲的肯定,都对秦筝在陕西的发展起了有力地促进作用。

陕西筝的复兴工作以对史料的发掘、整理为坚实的基础。

通过改编以及创作大量的陕西筝曲,使秦筝在现代筝派中重新占有一席之地。

浅谈陕西筝派的技法特点

浅谈陕西筝派的技法特点

浅谈陕西筝派的技法特点陈金鹏【摘要】古筝,音域宽广,庄重优雅,古典有朝气的弹拨乐器.陕西地区为筝的发源地,可"真秦之声"的筝乐却近于绝响.但在先人前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我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学习陕西筝曲的优秀内容.陕西筝曲风格特色鲜明,音律特殊,有着特殊的两个游移变音,左手的按弦也较多地使用大指,曲风细腻,委婉中有悲凉,激昂之中也不少抒情.本文将对陕西筝派的一些技法特点进行探究,结合陕西筝派筝曲的音乐素材、乐曲的风格,分析学习陕西筝派的技法特点,进一步加深对陕西筝曲的认知,以更好地演奏陕西筝曲.【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7(000)021【总页数】2页(P123-124)【关键词】古筝;陕西筝派;筝曲;技法【作者】陈金鹏【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1【正文语种】中文古筝,中国历史长河中富含中国特色又不断进步的民族乐器。

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去追求精神的慰藉,而古筝也在这个社会中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筝起源于古时的秦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地区,陕西筝派在这里经历了消失和复兴,同样也成为了现在筝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人们常说的古筝界的“后起之秀”。

而创作所用的音乐素材和乐曲创作的风格特点对筝曲的演奏技法有一定的影响。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这对陕西筝派的形成发展也有着特殊的影响。

早期该地区交通不便,地处偏僻位置,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也很缺乏,所以当地筝还保持着早期的演奏技法,而后由于种种原因关于筝的传承渐渐衰落。

在近代,大量古筝学家名家为了继续发展陕西筝,其汲取榆林当地小曲的说唱形式,再与西安鼓乐、迷胡等乐种结合,在汇集了大量历史著作等精华后再次形成了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的陕西筝派,也使得现今的陕西筝派深入人心。

陕西地区传统丰富的艺术文化来自于生活,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实践,是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例如民间戏曲,西安鼓乐,都艺术化地展现了当地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深切思考,有着不同的喜怒哀乐,是人民情感的真实展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晓瑞,王洪丽:论陕西寧派音乐风格特点 54
论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特点
孙晓瑞,王洪丽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〇00)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类乐器,古筝在现今的各类音乐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顾其发展 历史,古筝广为流传是在战国时期,之后又在秦国时期尤为盛行,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为“秦筝”。

自秦代和汉代 以来,我国的古筝流派逐渐开始蔓延,从西北到全国,并与当地的本土音乐融合,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古筝流派。

【关键词】陕西筝,艺术风格;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_、陕西筝派的筒单介绍
陕西筝,因其悠远的历史在中国各大古筝流派中独树一 帜。

历经陕西筝人几十年间不停的努力,古筝艺术在文明古 城陕西西安不停得到普及与升华,音乐风格脱颖而出。

地方 音乐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有着深 刻传统价值和实际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资本。

它承载着浓厚的 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也代表了部分当地音乐的艺术特色。

陕西筝乐在具有鲜明特色的陕西地方音乐色彩的烘托之下,展现出自身风格的特别之处,吸引了众多听众。

这样优秀的 陕西筝派也曾在其他筝派各放异彩之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而 被遗忘和忽略,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秦筝归秦”观点 的指导下,许多秦筝爱好者经过对外派的研习借鉴,对陕西 民间筝乐进行补救、继承、保护、发展,执着的坚守、竭诚 的付出,这是華人们世代谱写着的史诗,最终在陕西地区使 古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再获新生。

二、陕西筝派的特点及情感表达
秦声素来亢奋激昂、粗犷豪迈、细腻酸楚、凄苦悲凉,因此陕西筝曲中既包含跌宕起伏、铿锵豪迈的秦腔,也存在 故有的那种婉转悠扬的,仿若哭泣抱怨的碗碗腔音乐和郿鄠 音乐。

陕西丰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孕育了 别具一格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

生活中人们借秦声抒 发内心或喜或悲的情感,憧憬美好的未来。

陕西筝乐的风格 特点可分为悲情型和明朗型两大类。

(一) 悲情型
古今经典,当属悲情最能够扣人心弦。

“移愁来手底,送恨人弦中”、“抽弦促柱听秦箏,无限秦人悲怨声”等诗句,都曾逼真地刻画过秦筝那悲、酸、辛的特征,所以这是最富 秦筝影响力的风格大类,曲风直人人心。

由此可见感情色彩 的变化,可由浓深至淡浅移化为三部:首当是沉悲痛愤、宣 呐喊泄型。

落于乐曲的引子或尾声部分,常表现一种极度痛 愤的情绪,态度突出,首尾情绪愈满,情感流露更是“宣泄% 二是哀凄愁苦、沉诉涕泣型。

这类音乐可起于一首作品的慢 板发展段落,或贯穿整首乐曲;三是情思绕转、思念不及型。

此类情绪的乐曲则平于作品的慢板段落,细质而深情,滑而 不浮,使内心的抒、唱情绪流而不急。

(二) 明朗型
相异于以苦音微升4、微降7为特色的上一类风格筝曲,这一类寧曲多以欢音音阶为主要特点,强调6、3两音的稳 定性效果,7、4多数都以原位出现,曲风大多欢快而热情。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054-01
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慷慨激昂、执着激动型。

常用于
表达乐曲的中心情感,大多出现于起始或结尾处。

此类风
格的出现,或直接体现乐曲核心,或升华音乐情绪,富有
热情洋溢的性格色彩,而与前面“沉痛悲愤”的情感不
同的是,这一类音乐少了“苦”的情感基调,取而代之的
是比较积极、满腔热情的憧憬式情感表达,二是热情欢快、
愉悦热烈型。

这类音乐曲速偏快、情绪欢愉、升降平稳,
常给人点状、颗粒性的听觉效果,而“抒发”性质的摇指
运用相对较少,音乐性格灵动且活跃;三是自信坚毅、直
率刚劲型。

此类筝曲在情感上乐观积极、厚重沉稳、刚毅
果敢。

从执着到享受快乐,从最初探试到奔放热情,将每
一步带人得更加坚实。

无论是悲情型还是明朗型,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陕西筝
派的固有特色。

悲情的乐曲有时会比愉快的旋律更加具有审
美性,而明朗的乐曲则更能掀起人们欣赏音乐的渴望。

悲情
乐曲对内心深处的侵略性、攻击力、张力、气场与明朗乐曲
的含蓄、简约、留白相结合,便可呈现出乐曲独特的美和雅。

生活,赋予了中华筝乐的双面故事。

来自于自然,得之
于人心,古筝音乐以其生动的演奏技法,开启了千变万化的
音域空间,而在与筝乐相伴的光阴里,人们也在观察它,欣
赏它,更新它,不断获得更高的音乐智慧。

筝乐有情,演奏
无言,喧嚣的世界里,岿然不动的修行,筝人所追求的秘境
或许正源于此。

时间,无影无形的力量。

春根夏草,浆果含
苞,在这些始终永恒的循环中,有的人被时间改变,有的人
改变时间。

勤奋、执著、坚守,恰是这些筝人,纵穿古今的
优秀品质。

以时间作横坐标,人为作纵坐标,形成一个立体
的音乐结构,而在这个结构之中的陕西寧派,羽翼不断丰满,
犹如在秦域灼热的土地上生出的一株鲜红的玫瑰,虽不比他
派筝乐那般清丽淡雅,却另有一番回响。

参考文献:
[1] 郝方.浅谈陕西筝派南[J].艺术研究,2015(2):108-109.
[2] 卢薇羽.陕西筝曲的艺术特点[J].音乐时空,2015(16).
[3] 王钰涵.刍议北派筝曲中蕴含的美学思想[M].山西 大学,2015.
[4] 刘洋洋.浅谈陕西筝派的艺术特色[J].文艺生活•文 海艺苑,2014(10):146-147.
[5] 万斯斯.陕西筝派的继承、发展和创新[D].西安音 乐学院,2011:8-12.
作者筒介:孙晓瑞(1993-),女,汉族,黑龙江人,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通讯作者:王洪丽(1975-),黑龙江人,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