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MnO22H2O + O2↑2KMnO4△ K2MnO4+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5;①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点燃五氧化二磷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3.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源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口8+02兽=2口8。

和2HgO=^=2Hg+O2幺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 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杳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等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 2HgO2Hg+O2↑二、模拟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用红磷与空气反应,消耗瓶内氧气使气压减少,通过测定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因为生成的P2O5有腐蚀性,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放热;②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位上升约占原来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4P+5O22P2O5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实验成功的关键:a红磷稍过量。

(目的:为了完全消耗瓶内氧气)b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有一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测量结果偏小。

3.待红磷熄灭、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A熄灭——红磷熄灭,说明氧气已消耗完;B冷却——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过早打开测量结果偏小。

4.在集气瓶底装水的目的:吸收有腐蚀性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并加快集气瓶冷却。

5.不能用铁或铝代替红磷,铁、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此实验要求生成物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木炭和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CO2、SO2气体,气体体积不变,气压不变,不能产生气压差;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6.此实验还可以证明氮气的哪些性质?a.难溶于水(物理性质)b.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7.实验完毕发现水位上升少于原来空气体积的1/5,其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消耗完;b、.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待红磷熄灭冷却过早打开弹簧夹;d、.玻璃导管预先未装满水,试验后其中残留了一定量的水。

初三化学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训练:
1下列气体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存活了一段时间__________。

(2)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软__________。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__________。

(4)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__________。

2.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知识点总结1、空⽓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氮⽓78%,氧⽓21%,稀有⽓体0.93%,⼆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是宝贵的资源氮⽓化学性质不活泼,⽤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等;氧⽓⽐较活泼,⽀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焊练钢等;稀有⽓体,很不活泼,⽤作保护⽓,电光源等。

3、氧⽓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氧⽓是⼀种⽆⾊⽆味的⽓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液体或淡蓝⾊雪花状固体;密度⽐空⽓⼤;不易溶于⽔。

(排⽔法或向上排空⽓法收集氧⽓。

)(2)化学性质:⽐较活泼,中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的氧化剂。

4、氧⽓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药品:暗紫⾊的⾼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程式)(3)装置:发⽣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证:将带⽕星的⽊条伸⼊集⽓瓶中,若⽊条复燃,,则瓶内是氧⽓。

(6)注意事项:①⽤⾼锰酸钾制氧⽓时,试管⼝要塞⼀团棉花,防⽌加热时⾼锰酸钾进⼊导管。

②⽤排⽔法收集氧⽓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的倒流。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6、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1)本质区别:宏观,是否⽣成新的物质。

微观,由分⼦构成的物质发⽣变化时,分⼦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D=A+B+……1、⽬前,我国重点城市空⽓质量⽇报的检测项⽬中不包括(B)(A、C有毒,D能浑浊空⽓,B是植物⽣长需要的。

)A、⼆氧化硫B、⼆氧化碳(CO2)C、⼆氧化氮(NO2)D、总悬浮颗粒(TSP)2、下列⽇常⽣活中的⼀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组是(C)A、⽔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C、剩饭变馊、铁锅⽣锈D、玻璃破碎、西⽠榨成汁3、⾖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中的某些⽓体成为农作物养料,这种⽓体是(B)(农作物的养料有氮磷钾等)A、氨⽓B、氮⽓C、⼆氧化碳D、氧⽓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质量⽇报中可看出,造成空⽓污染的⾸要污染物是可吸⼊颗粒物和⼆氧化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 2点燃2P 2O 5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课题一 空气一、空气的组成 1.验证空气的存在①把瓶子的瓶口斜放入水中,斜放有气泡产生。

②把塑料袋向空气中甩一甩,就能把空气装入袋中。

③用手扇风。

④给车胎打气。

⑤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水无法到达顶部。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热。

②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1/5。

3.反应原理:磷 + P + O 5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该实验模拟拉瓦锡实验:汞 + Hg + O 2 (粉红色)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反思:⑴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①防止燃着的红磷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②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系统迅速降温形成压差快。

③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

⑵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①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逸散到空气中。

②防止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⑶哪些原因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1/5? ①红磷量不足。

②未待装置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③装置气密性不好。

(气密性不好燃烧过程中会有空气进入集气瓶中) ⑷哪些原因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大于1/5?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逸散到空气中。

②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部分受热从导管口逸出。

⑸你认为集气瓶内剩余气体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难(不)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小结: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条件(1)装置内外形成压差。

(2)装置气密性良好。

(3)可燃物①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③反应不产生气体。

三、纯净物、混合物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空气、海水、合金、煤、石油、天然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 们 周 围 的 空 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成分1.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1/5(21%)。

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了约占总体积的1/5。

(2)实验注意事项① 装置不能漏气② 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③ 红磷要过量④ 红磷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或弹簧夹) (3)文字表达式五氧化二磷点燃氧气红磷−−→−+(4)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小于1/5的原因① 红磷量不足,使集气瓶内氧气未全部消耗 ② 装置气密性不好③ 红磷熄灭后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④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内过慢 (5)讨论①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答:不能,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和硫粉燃烧生成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的气体将占据集气瓶内消耗氧气的体积,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②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常见纯净物:氮气(N 2)、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冰水共存物(H 2O )。

2.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常见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澄清的石灰水。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成分 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稀有气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霓虹灯,闪光灯,航标灯(四)保护气体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2.5)2.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气 1、空气成分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 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4)实验注意事项:A 、装置不能漏气;B 、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C 、红磷要过量;D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B 、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D 、导管内未事先充满水。

②液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A 、弹簧夹没有加紧;B 、红磷升入瓶中的速度太慢。

③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点燃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6)推论: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倒流入容器内,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

4.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小于1/5: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2)测定结果大于1/5: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太慢,未及时塞紧瓶塞;点燃红磷前未夹紧弹簧夹等。

6.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定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定结果会偏小。

(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4)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定结果会偏大。

(5)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防止集气瓶炸裂。

(6)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木炭和硫燃烧虽然消耗气体,但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气体,测定结果会不准确。

(7)不能用镁代替红磷的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定结果偏大。

二、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______________占78%、______________占21%、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_____。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________物质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复习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按课本中图2-3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气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气体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反思】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离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

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2.物质的成分与状态无关。

例如,冰与水是相同物质的两种状态,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是一种物质成分,属于纯净物。

3.混合物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保持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多种成分可以稳定的存在,氧气仍然具有助燃的性质,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其他物质也仍然具有它们各自的性质。

4.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一般达到一定的纯度,就可认为是纯净物。

高纯硅的纯度可达到99.999 999 999%。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成分性质用途氧气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救护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制硝酸和氮肥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稀有气体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用作光源的光四、保护大气环境1.任意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易造成空气污染。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21% 78% 0.18% 0.94% 0.18%(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2H2O + O2↑2KClO3 2KCl + 3O2↑2KMnO4 K2MnO4 + MnO2 + 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四、混合物和纯净物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汇总

第2单元知识点汇总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体积分数O 2N 2CO 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21% 78% 0.03% 0.94% 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碳现象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铝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
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