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3马原+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向下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征
(二)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再向实践的飞跃
(三)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向上
一、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向下 (二) 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作用 向下
向上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 的人。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认识主体必须以实践主体为基础。 第二,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 第三,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认识 主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主体
特点一:认识主体必须以实践主体为基础。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客体
特点二:在认识活动中接受主体的观念改造,是认 识客体的本质特点。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客体
特点三: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客体历史性的 客观依据。
古人问“天”
飞船上“天”
认识可以在实践之先指导实践;也可以在实践之 后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再认识,即反思。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相比较自然因素和人的物质 因素而言,人的精神与智力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 来越大,认识的相对独立性也逐步增强。
(二) 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 用集中地表现为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 作用具有两重性,认识按其性质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 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一,认识客体以实践客体为基础。 第二,在认识活动中接受主体的观念改造,是认识 客体的本质特点。 第三,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客体历史性的客 观依据。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客体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客体
特点一:认识客体以实践客体为基础。
认识客体
实践客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 实践。你要知道梨子 的滋味,你就得变革 梨子,亲口尝一尝。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知识从何而来
直接经验来自于主体的直接实践(亲历实践)。 间接经验来自于他人的直接经验,但可以为当事
人所学习和认识。
知识的获得既需要来自直接经验,也需要来自间 接经验,但对知识真正的掌握(熟练的运用)还是离 不开自身的实践。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才能从何而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其实,即便是天才,在他生下来时第一声啼哭也
和平常人一样,决不是一首好诗。”(鲁迅)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佳犬和劣 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 的。”(马克思)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 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实 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 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根本的观点。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内容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向下 真理与价值 向下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向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向下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二)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向下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二)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马克思主体哲学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已经改变了客观对象 的本来面目,而要认识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就 必须要改变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试问,我们 为什么必须改变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 认识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
向上
(二) 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作用
认识的相对独立性
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但认识活动发展变化又有其 自身的逻辑,要遵循认识自身的规律。认识的内容也 有自身的理论逻辑。
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向下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其它哲学
认识论的区别 向下
向上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 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的这三 个要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实践的主体、客体 和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正确地揭示认 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必须先弄清楚认识 的主体、客体、工具的含义和特点。
认识主体
源自文库实践主体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主体
特点二: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
一个残废!
有伤风化! 真美!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主体
特点三: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认 识主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
鲁滨逊
狼孩卡玛拉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认识客体
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客体 按照自身的性质不同,可区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 和精神客体。认识的客体也有三个特点:
指导
实践 决定 认识
阻碍
(二) 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1846年9月18日,勒维烈 预言它的位置受另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所吸引,23 日晚,加勒果然在勒维烈位置上发现了海王星。
太阳
海王星
向上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应与建构
(一)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向下 (二) 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 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结绳记事
(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