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15站起来站起来 优质教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5课 站起来 站起来-苏少版
站起来站起来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十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
主要通过实践、尝试,让学生体验不同纸张的不同性能,了解手工制作中最基本的折、剪、贴、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纸张“站起来”的可能性,探究纸张“站起来”的新方法,鼓励学生“站起来”的新形象,来体验发现的乐趣以及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尝试不同的纸张了解不同性能。
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手工制作中折、剪、贴、画的基本制作方法,让纸“站起来”,创造新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实践动手的能力,并享受创造的愉悦。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学会运用手工制作中折、剪、贴、画的基本制作方法,让纸“站起来”。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让纸张有个性地“站起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性能的纸张若干、剪刀、胶水、水彩笔、范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不同性能的纸张若干、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说一说)师:看!老师手上拿了一张……?(师展示一张彩纸)生:彩纸!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纸吧!可以怎么玩?生:画、剪、折……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棒!老师想这样玩,让它站起来,可以吗?生:可以。
师:这样站,行吗?生:行。
师:你们想玩吗?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让纸站起来吧!(<师出示多媒体课件《站起来站起来》>。
二、师生互动,探讨解疑(动一动)师:准备好了吗?生:好了!师:拿出一张纸,动动脑,动动手,试着让它站起来,看看谁站得不一样!生:实践、练习!师:小朋友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将纸站了起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站”的?生:折、剪……师:其实,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让纸“站起来”,你就成功啦!掌声送给自己!三、循循善诱,体验快乐(比一比)师:这张长方形的纸躺着太难受了,它想站起来,(师出示长方形的纸张进行示范)谁来帮帮它!还能怎样站?(强调形状不变,生示范)生:横着、竖着……师:你的想法真棒!老师用胶水固定一下,让它站起来,再添一添画,好看吗?生:……师:说得真好,送给你吧!师:正方形也来凑热闹了,可以怎样“站”?谁来说一说?生:折……!师:老师想用这样的方法让它“站起来”,可以吗?生:可以师: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生:剪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了哪些方法让纸张“站起来”的?生:剪、折师:你们发现其他的奥妙了吗?生:纸张的形状不一样都可以站起来。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
教案名称: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单膝跪立、挺胸抬头等站立的姿态,提高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学生表现生活中美好形象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动态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单膝跪立、挺胸抬头等站立的姿态。
2. 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动态的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单膝跪立、挺胸抬头等站立的姿态,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动态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动态人物形象的刻画,色彩的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站立的姿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形象。
2. 讲解:讲解单膝跪立、挺胸抬头等站立的姿态,示范绘画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每人画一个动态的人物形象,注意刻画细节。
4. 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动态的人物形象,注意色彩的搭配。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单膝跪立、挺胸抬头等站立的姿态。
2. 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动态的人物形象。
3. 色彩的搭配。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的站立姿态,画一幅动态的人物形象。
2. 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现出站立的人物形象。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站立姿态,培养学生表现生活中美好形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动态的人物形象,注重色彩的搭配。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的站立姿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绘画技能和审美情趣方面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理解和掌握站立的姿态和动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站立的姿态。
2. 创作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3. 评价和分享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理解站立的姿态,创作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表达站立的姿态和动态,如何创新地表现主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图片、教学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站立的姿态。
2. 讲解:教师讲解站立的姿态和动态,以及如何创作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创作练习。
5. 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反馈和建议。
6.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板书设计1. 站起来站起来2. 重点:站立的姿态和动态3. 难点:如何准确地表达站立的姿态和动态,如何创新地表现主题4. 示例:教师示范的作品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2. 作业要求:要求作品能够准确地表达站立的姿态和动态,有一定的创新性。
3. 作业提交:学生将作品交给教师,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站立的姿态和动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创作出了有创意的作品。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使用故事、游戏或者简短的互动活动来让学生思考“站起来”的意义。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
教案名称: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物体的站立姿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物体站立姿态的基本技巧。
2.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站立姿态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物体站立姿态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投影仪、绘画教材、绘画示范作品。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站立姿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站立姿态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示范如何绘画物体的站立姿态。
讲解绘画技巧,如如何把握物体的比例、线条的流畅性等。
3. 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主选择一个物体,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其站立姿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绘画物体站立姿态的基本技巧2. 观察与表现3. 想象与创造七、作业设计课后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的站立姿态,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二天课堂上分享作品,互相评价。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描绘物体站立姿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同时,课堂上的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站起来|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站的姿势的基本要领,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习惯。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站立的姿势及其基本要领。
2. 观察和分析不同的人物站立姿势,学会描绘人物站立姿势。
3. 创作一幅描绘人物站立姿势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站立姿势的基本要领,学会描绘人物站立姿势。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人物站立姿势的动态美和个性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人物站立姿势,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讲解站立姿势的基本要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站立习惯。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和分析组内成员的站立姿势,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4.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描绘人物站立姿势的绘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站立姿势基本要领2. 动态美与个性特点的表现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站立姿势,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下周一带到学校展示。
2. 写一篇关于站立姿势的小短文,介绍站立姿势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站立姿势的基本要领,学会了描绘人物站立姿势。
在创作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了人物的动态美和个性特点。
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站立姿势的表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站起来站起来》教案设计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立体,立体与平面的区别。
2. 立体造型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学习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
3. 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立体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立体的概念和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牙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立体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立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学习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制作立体作品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站起来站起来》2. 课题:立体造型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立体物体,尝试用简单的手法进行创作。
2. 家长协助拍摄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至班级群,进行分享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课内容在新课内容环节,教师应注重讲解立体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站起来 站起来-苏少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教学背景本次美术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主题为“站起来站起来”。
作为一年级美术教学的第一堂课,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立体、认识体、认识自我,让孩子们在美术课上开始感受立体事物及其特征,从而开启他们的感性认识之门。
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美术领域上获得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以及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1.认识直线、曲线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感知和认识不同体现立体、几何图形、垂直和水平。
3.发展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空间感知能力。
4.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
5.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例如图片中的房子、椅子、桌子、三角形、正方形等,并提问:“这些东西看起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的特点和立体性。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几何图形的面积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并引导学生发现直线、曲线、平面与立体的不同。
例举房子、椅子、桌子等物品,切入立体的讲解;例如桌子的四条腿、面对着人的一面和靠墙的一面不同等。
教师可通过适当运用语言和身体语言,增强学生对立体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步:教学活动1.认识直线、曲线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例如: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直线和曲线。
接着,让学生在白纸上随意用铅笔画直线、曲线,并让同学猜测画的是哪种线条。
2.感知和认识不同体现立体、几何图形、垂直和水平。
教师出示不同体现立体、几何图形、垂直和水平的图片,例如房子、椅子、桌子等,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3.发展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空间感知能力。
教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涂色,提醒学生注意涂色的效果和色彩的配搭。
4.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
站起来站起来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一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第十五课《站起来,站起来》教学目标:情意:在游戏式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动手操作能力。
认知:通过欣赏“站起来”的作品,了解简单的美学原理并掌握由平面到立体的简单方法。
操作:通过折折剪剪等方法,改变纸的形状结构,做出有趣的立体动物形象。
教学重点:尝试多种“站起来”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的美学原理并掌握由平面到立体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纸工用品(剪刀、彩纸、胶棒等)。
作业要求:用绘画、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二个站立姿态的动物。
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教师出示一张平面的白纸,请学生摸一摸,说一说它是否平整?怎样可以让它变得立体?2、,教师对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方法)卷、折、插;(课题)站起来,站起来3、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创意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应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精妙的设计。
4、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他们美在哪里?5、教师分别利用卷、折、插等方法,将课前绘制的平面动物变为立体动物。
6、欣赏更多的立体直立动物图片。
二、创作与表现1、启发指导,构思创作。
①想一想:谁会站起来?②画一画:它要站起来…③做一做:它站起来啦!2、练习制作,巡视指导。
三、反思与评价1、教师布置展台,学生将作业置放于展示台上,师生共同评价。
2、小游戏:蚂蚁爬圈。
3、欣赏更多由平面到立体的艺术品、日用品。
课后拓展:1、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适宜此种“概念性”的艺术表现方法?2、为自己的家居设计物品?。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5课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5课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站立的姿势和动作,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主题:站起来站起来2. 内容: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站立的姿势和动作,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并理解站立的姿势和动作,运用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画、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站立的姿势和动作。
2. 讲解:讲解站立的姿势和动作,分析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站起来站起来2. 内容:站立的姿势和动作、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鲜明。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站立的姿势和动作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绘画语言表现站立的动态。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提高了绘画技能。
3. 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本课中,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们站立的短视频,例如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早操、运动员在比赛中起跑、人们在工作中的站立姿势等,引导学生关注站立的姿势和动作。
第十五课 站起来 站起来-苏少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十五课站起来站起来-苏少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材背景•课程名称:美术•年级: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苏少2011版•课时:第十五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名称和位置。
2.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站姿对身体的影响。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姿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身体姿势的正确性。
2.通过比较不同站姿对身体的影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姿。
教学内容1.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站的时候都是怎么站的呢?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张图片。
(出示图片)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人怎么站的不一样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发现问题:“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个人站的不一样,造成了什么不同的效果呢?我们来看一下。
”3.理解问题:“同学们看到了吗?站的不同,就会让身体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究竟什么样的姿势才是正确的呢?”4.模仿练习:“现在,我们大家都站起来,让我看看你们最基本的站姿是什么样的。
”5.分组活动:“现在我们分成两组,每组在教室里找一个全身镜。
一组的同学都站成正确的站姿,另一组的同学站成错误的站姿。
另一组的同学要观察一下,记住不正确的站姿对身体的影响,最后把错误的地方告诉站对的同学。
”6.对比观察:“同学们观察一下,两组同学站的有什么不同呢?哪一组的同学站的更加舒服,身体看起来健康吗?”7.总结:把正确的站姿列出来,并让学生一起记忆。
教学方法1.观察法2.对比法3.模仿法4.活动法教学工具1.图片2.镜子课堂反思•教师在引入环节的提问方式应该更具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分组活动时应指导学生互相交流,积极记录得到的反馈。
•在总结环节应揭示正确站姿的重要性,并适当加入实例展示。
总结站姿的正确性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这一课教会了学生正确的站姿,注重锻炼。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站立姿势,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通过观察和模仿,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比例的认识。
2. 站立姿势的观察和模仿。
3. 简单的人体线条画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人体基本比例的掌握。
2. 站立姿势的观察和模仿。
3. 简单的人体线条画的创作。
难点:1. 人体比例的准确把握。
2. 站立姿势的细节描绘。
3. 线条画的创作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画纸、画笔、颜料。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站立的人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站立姿势有初步的认识。
2. 新知识学习:讲解人体基本比例,让学生通过观察人体模型,理解并掌握人体比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模仿站立姿势,并尝试用线条描绘出来。
4.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作一幅简单的人体线条画。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2. 人体基本比例3. 站立姿势的观察和模仿4. 简单的人体线条画创作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站立姿势,并尝试用线条描绘出来。
2. 学生需要提交一幅自己创作的人体线条画。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和模仿站立姿势方面有很大的兴趣,但在准确把握人体比例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观察力和细节描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比例。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人体比例的准确把握”。
人体比例的准确把握人体比例是美术创作中的基础,尤其是在人物画中,准确的人体比例能够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人体比例是一项挑战,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站起来站起来|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站起来|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站起来”的含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表现“站起来”的形象,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站起来”的含义,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站起来”的经历。
2.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如线条、色彩等,表现“站起来”的形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站起来”的含义,运用美术技巧表现“站起来”的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表现抽象的概念,如“站起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录音机、音乐CD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播放音乐《站起来》,让学生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感受“站起来”的力量。
然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站起来”的经历,让他们理解“站起来”的含义。
2. 教授技巧:通过PPT展示一些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画作是如何表现“站起来”的形象的。
然后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技巧,表现“站起来”的形象。
3. 创作画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画作,其他学生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评选出最佳画作,给予奖励。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站起来|苏少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具与学具准备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美术技巧,创作一幅以“站起来”为主题的画作。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作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感受到“站起来”的力量。
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站起来 站起来》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站起来站起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站起来站起来》是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站立的姿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学生在人物比例和动态的表现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动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站立姿态,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丰富的图片素材,包括各种站立的人物姿态。
2.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站立的人物姿态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物的动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中人物的动态,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人物的站立姿态。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描绘人物的站立姿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表现自己想象中的站立姿态,可以是对人物的模仿,也可以是自己的创新。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物比例和动态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描绘人物的站立姿态,并尝试创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5站起来站起来》4 苏少版
教案名称: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5站起来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 以《15站起来站起来》为主题,进行创意绘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学生的个人情感融入绘画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5站起来站起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讲解: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15站起来站起来》2. 板书内容:绘画基本技巧(线条、形状、色彩)、创新意识、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15站起来站起来》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日记。
八、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15站起来站起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思考。
二、讲解环节讲解环节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的关键环节。
在讲解环节中,教师需要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明了,逻辑的清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年级美术教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 第十五课 站起来 站起来》4
《站起来站起来》教学设计南通开发区能达小学刘锡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践、尝试,让儿童了解不同纸张的不同性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让纸张“站起来”的基本方法,创造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学会思考、实践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示儿童运用折、剪、贴、画的方法让纸张“站起来”。
教学难点:鼓励儿童寻找创造“站起来”的新方法,让纸张有趣味地“站起来”。
教学过程:一、游戏——纸张可以站起来吗?小朋友们,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纸,说说看,平时你们会拿它来做什么呢?能不能让它们“站起来”呢?选一张纸,你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让它“站起来”。
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做好的小朋友将作业放在自己的桌上。
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谁的纸“站”得稳!谁的纸“站”得还很特别呢?谁的纸没有“站起来”呢?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折一折,卷一卷,纸就能“站起来”!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动脑筋,让纸“站起来站起来”。
(设计意图)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起儿童的“问题意识”。
让儿童自主选材,在反反复复的成功、失败、又成功的尝试中,发现纸张是可以站起来的,儿童自然会有兴趣去追求“纸张还能怎么站呢?站起来又能变什么呢?”所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思考——纸张还能怎么站呢?站起来又能变什么呢?纸张就只能这么站吗?还有其他的方法站起来吗?示范①:剪一刀,再折一折,发现了吗?它也能站哦!赏析:看一组PPT,它们又是用了哪些方法使纸张站起来的呢?示范②:我们来想象一下,这站着的纸又能变成什么呢?它们都站起来了!与这样的“站起来”(举例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呢?折折、剪剪、贴贴、画画都可以,就会出现不同的形象。
小组赏析交流: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的宝贝,请每个小组长来挑喜欢的,带回组里让大家来欣赏。
它们好玩吗?它们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和大家来交流交流。
画在纸上的东西都躺着多没劲!剪一剪,折一折,卷一卷,画一画,它们都站起来了!多带劲呀!(设计意图)儿童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感性认识联系在一起,与实践活动还保持着紧密联系。
苏教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5站起来站起来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15《站起来站起来》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探究学习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站起来”的简单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折折、剪剪、画画等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追求形象的趣味性。
2.创造新的“站起来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范作、彩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老师带来很多美丽的小纸片,它们不愿意一直躺着,都想站起来和同学们一起玩,请大家想办法,让它们站起来。
(出示课题前半部分“站起来”)要求: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2.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让纸片站起来。
二、探索研究1.教师挑选部分由代表性的作业,上台展示小结“站起来”的方法(板书:折一折、卷一卷、剪一剪)(学生没想到的方法可以再启发)2.小纸片们都站起来了,可它们觉得自己还不够有趣,不够好看,我想为它们打扮一下。
(1)教师示范在对折的纸上画汽车,再剪下来。
强调剪的时候留一边不要剪。
学生说说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来打扮小纸片的。
(2)教师示范将卷的纸粘贴成公鸡。
学生说说老师用了什么方法。
(3)教师出示波浪形的纸和雪地范画。
学生说说老师是用了哪些方法将纸变成画的。
3.小结方法:老师用了哪些方法让站起来的纸片变成了有趣的画?(板书:“站起来”画、剪、贴)4.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站起来的作品,大家仔细观察,你有没有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将你觉得最有创意的作品推荐给大家。
分发范例作品,学生小组内讨论研究。
学生思考后汇报。
三.学生创作1.看了这么多小纸片变成了有趣的画,你的小纸片也着急了,你想想,能将你的小纸片变成什么?怎么变呢?2.作业要求: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将已经站起来的纸片变成有趣的画。
四.展示评价1.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展示。
制作完成后,对制作方法新颖的重点讲解,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苏教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5站起来站起来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第15课站起来站起来1、教材分析:这是一堂在学科内综合的基础纸工课,以有趣、浅显的纸工教学内容来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途径,为以后的纸工教学作铺垫。
学生通过趣味性的折折、剪剪、贴贴、画画活动,对纸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以一年级口语“站起来站起来”为题,既是学生期盼成功的自信流露,也隐含着教师对学生潜能的信任和对其探究的肯定,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将会使这堂课的教学充满活力。
教材版面分三大部分展示内容:第一部分,了解纸“站起来”的可能性;第二部分,通过多件学生作品和“心灵手巧”的提示要求,展示纸能站起来的方法多样性,让学生不断创新纸“站起来”的新方法;第三部分,展示一种折法的多种趣味性。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欣赏《站起来》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站起来”的简单方法和原理。
●让学生通过折折、剪剪等方法,改变纸的形状,做出有趣的形象。
(2)、学习内容:本课学习通过折、卷、剪等手法,使纸作品站起来,培养起初步的立体意识。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追求形象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创造新的“站起来”的方法。
(3)、建议课时:2课时。
2、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课前准备:a、教师准备:剪刀、胶水、颜色、铅画纸、卡纸、示范作品若干。
b、学生准备:剪刀、胶水、颜色、铅画纸、卡纸。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为主,欣赏、讨论为辅。
●教学思路:A、尝试与体验启发诱导,老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桌上躺着一张纸,你会让它站起来吗?”学生作各种尝试,教师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鼓励。
生生互动,交流纸“站起来”的方法。
(如果学生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这时可随机点拨:“看老师手中的纸,变!变!变!”,示范一些“站起来”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5站起来站起来》4 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5站起来站起来》4苏少版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一节,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学习如何画人物。
教材为《美术全能法》,教材编号为P180-185,本次讲解的是第四道习题:《15站起来站起来》。
教学目标•学习画人物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15站起来站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素质。
教学内容知识讲解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画人物。
在画人物之前,先需了解以下知识点:1.体态示意:体态示意是体现人物姿态的表现方法,常见的姿态有站立、坐着和行走等。
通过描绘人物的体态,可以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征。
2.线条描绘:线条是画画的基础,人物的线条要求简单、通透。
在画人物时,颜色和粉笔是无法表现人物形态的,需要通过线条的描绘来展现出人物的特征。
画法示范本节课程的重点是学习《15站起来站起来》这道习题。
这道习题要求我们画出四个姿态不同的人物,使学生们理解体态示意和线条描绘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道习题进行示范:1.首先,在画人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人物的性别、年龄、身材、身高等信息,并给出一个基本的身体比例。
2.接下来,通过画出人物的骨架,来确定人物的体态和姿态。
3.再通过描绘人物的肌肉和脂肪,展现出人物的肌肉线条和身体的曲线。
4.最后,用线条来修饰人物的特征,展现出人物的表情和特点。
教学注意点1.在画人物时,要先观察再画,先勾出基本的线条,再修饰细节。
2.在画线条时,要保持手的稳定,可以通过练习“画直线”和“画圆圈”来提高手的稳定性。
3.在画人物时,要顾及整体和细节,要保证人物的姿态、比例和画面的平衡。
教学过程1. 文艺范开场白本节课程我们将学习如何画人物。
人物形象是绘画的主题之一,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画好人物需要学习和掌握许多绘画技巧和方法。
2. 课堂互动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询问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通过互动交流来了解学生们对于人物形象的感知。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5站起来站起来》4 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 《15站起来站起来》4 苏少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天空中的大小规律,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水平,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天空中的大小规律并应用到绘画实践中。
2.熟悉使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要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绘画实践,表现自己对天空大小规律的理解。
2.能够运用所学绘画知识,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
3.能够欣赏美术作品,理解其中寓意和情感。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促进情感认知和人格发展。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内容1. 教学材料1.颜料、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2.照片或书籍,展示天空中各种事物的大小关系,如太阳、云朵、鸟类等。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天空中出现的事物并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知识讲解:讲解绘画知识,如颜色搭配、构图等,并特别强调大小规律的应用。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绘画知识,通过画画的方式表现出对大小规律的理解。
4.作品展示: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分享和讨论,加深对美术作品鉴赏的理解。
5.总结回顾:通过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展示艺术作品的创作之美。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教学法本次教学将任务设置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观察和思考问题上。
教师发现学生思考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解决问题,并通过任务反馈,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天空中的事物,并通过绘画的方式体验和表现出对大小规律的理解。
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艺术表现力。
3. 合作式学习法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交流和探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接受反馈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张就只能这么站吗?还有其他的方法站起来吗?
●示范①:剪一刀,再折一折,发现了吗?它也能站哦!
●赏析:看一组PPT,它们又是用了哪些方法使纸张站起来的呢?
●示范②:我们来想象一下,这站着的纸又能变成什么呢?
●它们都站起来了!与这样的“站起来”(举例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做好的小朋友将作业放在自己的桌上。
●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谁的纸“站”得稳!
●谁的纸“站”得还很特别呢?
●谁的纸没有“站起来”呢?
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折一折,卷一卷,纸就能“站起来”!
●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动脑筋,让纸“站起来站起来”。
设计意图: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起儿童的“问题意识”。让儿童自主选材,在反反复复的成功、失败、又成功的尝试中,发现纸张是可以站起来的,儿童自然会有兴趣去追求“纸张还能怎么站呢?站起来又能变什么呢?”所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折折、剪剪、贴贴、画画都可以,就会出现不同的形象。
●小组赏析交流: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的宝贝,请每个小组长来挑喜欢的,带回组里让大家来欣赏。它们好玩吗?它们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和大家来交流交流。
画在纸上的东西都躺着多没劲!剪一剪,折一折,卷一卷,画一画,它们都站起来了!多带劲呀!
设计意图:儿童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感性认识联系在一起,与实践活动还保持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学中经常不断地出现直观形象可以充实儿童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儿童创造纸张能站起来的新方法,为后面的“纸张怎样站才好玩呢”作铺垫。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儿童创作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平时所受到的教学有关。但是一旦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创造的快乐,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这样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课教学是从探究纸张能否站起来,引起儿童的“问题意识”开始的。当然也可从一件作品是怎样站起来的入手,以引起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师更可根据地域特点,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儿童熟知的典型生活用品来展开此课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从教材内容中精选出适合本地区教学环境的优先发展目标,重视儿童的审美体验、发展儿童的创意。
教与学的评价
儿童在制作中或多或少的因能力的关系,最后的成品可能会与自己追求的效果有落差,所以,可通过儿童自评,让儿童说说自己作业的得失,而教师应给出明确的建议,可使儿童重获自信,有目的地改进作业。儿童之间的互相观摩、欣赏也可使儿童获得不同程度的启示,积极开动脑筋,让纸张有趣味地“站起来”。
反思和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15站起来站起来优质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站起来站起来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儿童创造能力的获得,总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实践逐步养成的。低年级“站起来、站起来”就是一堂让儿童探究和尝试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喜悦的一堂综合纸工课。在这堂纸工课上,儿童可以综合手工制作和绘画涂绘的方法,来尝试、了解、探究纸张的不同性能。基于一年级儿童的能力,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有趣的、能够引发儿童思考的内容:纸张除了可以画画以外,它还能“站”起来吗?其中也体现着教材对儿童潜能的信任,提倡在儿童自我“创造发明”中,教师及时给以儿童相应的鼓励和肯定,以此扩大儿童的想象、增强儿童创作自信的一种教学思想。
教学方式、手段:
讨论法、观察思考法、赏析法、示范法、讲演法。
教师准备:
各类纸张若干、剪刀、胶、颜色、范例。
学生准备:
各类纸张若干、剪刀、胶、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践、尝试,让儿童了解不同纸张的不同性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让纸张“站起来”的基本方法,创造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学会思考、实践动手的能力。
本课让低年级儿童初步接触、尝试立体造型的可能和方法。教材选择从儿童最为熟悉的纸张入手,运用手工制作中最基本的折、剪、贴、画的方法,发现和寻找纸张能“站起来”的各种方法。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思考的快乐和创作的激情。教师的教学只有从“立”字上去着眼、从“立”字上去设计、从“立”字上去启发,儿童才能跟进。学会从“立”上去思考、去讨论,进而追求并创造纸张能够“站起来”的、有趣味的新形象、新造型,在实践动手中享受创造的愉悦。如此才是此课教学的意义。
五、拓展——它们站得真神气!
贺卡:“站起来”了!报架:“站起来”了!椅子:“站起来”了!这需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会思考的头脑,还有一双巧手。相信小朋友,你们也能!
设计意图: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许多的设计,简洁、实用又具有美感,引入教学可以开启儿童创造的心灵。
作业要求
大部分儿童能运用折、剪、贴、画的方法让纸张“站起来”。鼓励个别能力强一些的儿童,去寻找创造“站起来”的新方法,让纸张有趣味地“站起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示儿童运用折、剪、贴、画的方法让纸张“站起来”。
教学难点:鼓励儿童寻找创造“站起来”的新方法,让纸张有趣味地“站起来”。
教学设计
一、游戏——纸张可以站起来吗?
●小朋友们,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纸,说说看,平时你们会拿它来做什么呢?能不能让它们“站起来”呢?
●选一张纸,你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让它“站起来”。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生活中有许多的设计,简洁、实用又具有美感,引入教学可以启发儿童的思考和想象。本课让儿童从手工制作中最基本的折、剪、贴、画的方法开始,了解纸张“站起来”的可能性,探究纸张“站起来”的新方法,鼓励儿童做出“站起来”的新形象,来体验发现的乐趣以及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学生情况:
一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又具有强烈的直观性特点。这就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既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是儿童力所及能的。儿童在创作时容易怀疑自己,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教学中经常不断地出现直观形象可以充实儿童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引起儿童足够的兴趣,主动积极参与创作活动
三、尝试——纸张怎样站才好玩呢?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纸,相信小朋友也会让它们“站起来”,而且还站得很好玩!请小朋友想一想,准备做一个什么好呢?
●是画好了再剪,还是剪好了再画呢?是先折再剪,还是剪好了再折呢?
●儿童作业。
四、欣赏——我也成功啦!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它特别在哪里?
设计意图:儿童只有亲手做一做,自己的创意才会得到体现和验证,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