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 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7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平江路,这一条_____(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 mián)延②浓____(yù)③____(sù)说④闲_____(shì)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名著阅读。

(5分)(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

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2017江苏省苏州市中学考试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7江苏省苏州市中学考试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平江路,这一条_____(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 mián)延②浓____(yù)③____(sù)说④闲_____(shì)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名著阅读。

(5分)(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

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一、字词听写题:倦怠.翡.翠恹.恹楠.木奇崛.枯瘠.骨.朵迸溅..丰腴.盎.然虬.qiú枝秀颀.qí伫.zhù立陌.mî头贪婪.lán凡几.jī飞沫.mî锤.chuí炼婆娑.suō鄙.bǐ视皓.hào齿犀.xī利伶.líng仃.锈.xiù彩凝.níng望盘虬卧龙坦荡如砥潜滋暗长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足轻重全神贯注纵横决荡旁逸斜出妙手偶得无边无垠不折不挠破口大笑仙露琼浆察颜观色二、诗歌默写题: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三、文言文阅读题:《马说》唐朝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即使)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马夫)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拿)千里称也。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第一部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江路,这一条_____(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 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mián)延②浓____(yù)③____(sù)说④闲_____(shì)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和字音,注意“绵”不要写成“棉”。

答案:①绵②郁③诉④适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在词句中的使用。

主要是同音或音近字的误用。

答案:层——成怠——贷致——治予——与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______》)④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解析:本题属于直接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不要忘记第二小题的作者名和第三小题的作品名。

答案:①星汉灿烂②天涯若比邻王勃③会当凌绝顶望岳④老夫聊发少年狂⑤梦回吹角连营⑥思而不学则殆⑦衔远山吞长江⑧出淤泥而不染4.名著阅读。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附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平江路,这一条_____(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 mián)延②浓____(yù)③____(sù)说④闲_____(shì)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本文介绍了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应该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从题目、人物和事件入手。

文章的材料组织应该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

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这些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记叙文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总分总的方式进行划分。

这样的划分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包括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和节奏感强等。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拟人手法可以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手法可以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和讲解道理。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

象征手法可以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手法可以通过侧面烘托,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总之,阅读记叙文需要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线索和划分方式。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经验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包括:自由、灵活、随意、自然、真实、生动、具有思想性、感性和艺术性等。

散文可以写人、写事、写景、写思想、写感情等,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是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散文讲究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以达到传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1、散文和小说的种类及要素散文有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两种,而小说则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有三个要素,即人物、环境和情节。

人物是故事的主角,环境则为人物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情节则是故事发展的核心。

2017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与分析

2017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与分析

知识点和考点考试要求题号分值难易度考点分析说明文阅读在图中找到合适地方标注13 1一般只要在文章中找到水埋深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答案为A。

找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14 2 中需要把每句话带到文章中去看,很明显D项错误。

因为自备井数量在减少,南水北调贡献很大。

括号里替换词语哪个改变原来意思15 2偏难B项大幅是幅度很大的意思,而急剧是迅速而剧烈,所以这两个词语意思不同,不可以互换。

流入北京的是哪一条调水线及它的起点16 1一般从图2可知是中线,起点是丹江口。

北京超采地下水是哪些原因及水位上升因素17 4偏难超采原因: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剧增;连续多年干旱,降水不足(文章第2段)。

水位上升因素:南水北调,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开源节流。

散文阅读作者说头颅精致的原因及这样写的作用18 4偏难1.头颅是集大自然精华而成;2.经过一轮又一轮优化组合;3.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磨合中形成了独特个体;作用:4.作用是为下文写念头及念头的永恒做铺垫。

文字为什么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19 3稍难1.文字是念头,是去掉水分杂质后凝固下来的思想;2.文字经过我的思索,具有了我的特点;3.生命的物体会消失,文字不会生锈不会腐烂,他会永远流传下去。

对第5段重点句子的理解20 4偏难1.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创造的;2.人类的思想与文化像通电的钨丝一样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道路;3.人类思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优秀念头不断组合不断发展的。

最后的比喻句含义及结构上的作用21 4偏难1.要制造充满睿智的、能穿越时代雾海的优秀念头;2.要制造充满生命力、被人们喜爱不断存在下去的念头;结构上:很好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写作意图。

“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为标题,写一篇文22 60 中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本身没有审题障碍。

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章。

写出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关注学生生活,利于学生顺利表达。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一、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三.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四.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五.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六.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七.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八.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九.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十.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十一.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十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 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十三.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十四.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十五.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十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十七.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十八.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十九.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二十.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二十一.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十二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二十三.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二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二十五.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二十六.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十七.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阅读议论文的知识要点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此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提出,有的文章在引述一段话或一件事后才提出论点,出有的文章全文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2、论据;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论据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一类是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理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议论文中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必定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都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充分地理解这些无可辩驳驳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这些理论所阐明的道理,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论点;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同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正确的最好验证;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直接影响着议论的说服力;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更有力,更生动,更形象;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事实论证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使观点得到有力的支撑;引用论证是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道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常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对比论证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和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结构;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式结构,即“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模式;也有的议论文是“总——分”式或“分——总”式结构的,这样的议论文较为少见;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并列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以表达方式的变化划分为“记叙——议论”两部分的结构等;5、语言;议论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感情鲜明;要重视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议论文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中心论点,要注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及反语、感叹、祁使、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的语言,更重要的还在于注意理解和分析句间、段间的联关和联系;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因此对句子的理解和搞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段落理解的基础;名段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又都是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所以对文中重点段落的阅读,搞清重点段落与其它段落之间的关系,就带动了对全文的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的复习1、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2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①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②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③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3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①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如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要对象,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重点在于阐明事理;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科学地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4说明的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并列、连贯、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5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更具条理性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①时间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②空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如故宫博物院,就是运用了典型的空间顺序来依次说明的;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代表,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这符合人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6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十余种,写作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全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说明方法:①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这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面前常用“比如”“例”“如”等标志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②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③列数子用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中出现的数字如果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④作比较是先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例如人类的语言共三段,每段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仅以第1段为例,其中有说话与吃饭、走路的对比,对人类来说,这些都是平平常常的,但与别的高等动物相对比,又都是“极不平常”的,都体现了人类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⑤画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图等来说明事物,⑥下定义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是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也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述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了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⑦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⑧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仿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加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往往采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运用,不是一定不变的;7说明文的语言特点①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2、说明文阅读的重点阅读阐释性说明文要注意其解说准确、明晰、有条不紊、笔调平实严谨的特点;阅读述说性说明文要注意其突出要点、扣紧中心、突出主线和笔调简洁明快的特点;阅读实用性说明文要注意其准确严密、简明易懂、重点突出的特点;1说明对象与特征的反馈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要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一般地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②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对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③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着的位置;一般来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长关键句是我们迅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④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语句,甚至在显着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⑤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2说明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说明文中,作者常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说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应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基本的说明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的;它能给人以具体、充实、可感等效果;因为有些事物单靠文字作一般说明,仍只能给人一种粗略的印象和轮廓式的概念,这时,作者往往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以起到精当、富于启发性等作用,使抽象的事事变得具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有时为了醒目,引起读者注意,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但有时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叙述性的文字,并不都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须加以鉴别;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也是各类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时出来数字的缘故,所以无论它的形式或作用,在说明文中都明显的、引人注意的,它有时又被称做“举做据”“举数字”等,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③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说明方法;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事物的特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往往可以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由难懂变为易懂,由模糊变为清晰,由抽象变为可感;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有时不易被人察觉,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几倍几分之一”“……大于……”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④其他的说明方法,还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等;总之,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3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说明文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对说明文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形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①整体把握、理解词义,特别要注意同义词的选用;由于被说明对象的不同,在具体运用名词和术语时就要相当准确;我们在阅读和操练时就要联系对象及其特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注意推敲、体会其作用的选用,不可随意确定或武断否定,而要再三斟酌,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对上下文的分析、揣摩,然后才能酌定;②正确体会关键性词语在不同方面的具体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练与精当,还表现在修饰、限制、补充成分运用得好;我们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法知识,仔细领会作者的用词意图;一般充当这些成分的是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连词,如“日本的石油运输绝大部分是从马六甲海峡通过的”“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蚕丝一般只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吸收水分和养料是根的主要作用之一”“草地成了天然的‘减音器’和‘吸尘器’”等,这些句中黑体词在文中能否去掉、替换及其理由一类的问题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阅读时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较;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我们不防先看一下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那是因为文中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再说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文中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有时又囿于人力、物力有科学水平,对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4说明顺序的了解和识别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任何说明文,总是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阅读时,我们如果弄清了这些顺序,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字综合运用1. 写作类知识点(1)作文题材在2017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作文题材多样化,涉及了人物描写、故事写作、看图作文等。

考生应注意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准备各种类型的作文。

(2)写作要求中考语文对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要求、结构要求、语言要求和可读性要求上。

考生在平时应重点训练这几个方面,注意文章主题的选取、内容的丰富、结构的合理、语言的准确、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力求表达准确、形式美观。

2. 阅读类知识点(1)阅读理解类型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传记散文等。

考生在平时应多读多练,熟悉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阅读技巧阅读理解的技巧主要包括快速阅读、细节抓取、归纳总结、辨析作者观点等。

考生在平时应注意培养这些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表达类知识点(1)语言表达中考语文考试中,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主要包括用词得当、表达准确、修辞得体等。

考生在平时应多积累词汇,熟悉各种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语言规范中考语文对语言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法错误的纠正等。

考生在平时应多做题、多训练,熟悉语言的规范用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中考语文对古代文学的考查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古代诗词、古典文言文等。

考生应重点关注古代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现代文学中考语文对现代文学的考查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考生应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作者特点,提高对现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 名著导读中考语文中对名著的考查一直很重要,考生应重点关注《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内容、作者、思想等,熟悉名著的基本知识。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联想,起到比拟、象征的作用。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 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阅读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 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

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为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

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试卷语 文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平江路,这一条________(mi án )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_(y 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_(s 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__(sh ì)雅致的生活。

(1)_____(mi án )延(2)浓______(y ù)(3)______(s ù)说(4)闲______(sh ì)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

(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8)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6分)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李良旭①夜色渐浓。

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

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

②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

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③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④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

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⑤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的眺望着窗外。

⑥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

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⑦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⑧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⑨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⑩“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11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12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13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14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15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6分)1.(4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江路,这一条绵(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郁(y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诉(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适(shì)雅致的生活。

①绵(mián)延②浓郁(yù)③诉(sù)说④闲适(shì)①绵②郁③诉④适(注意“绵”不要写成“棉”)2.(4分)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错别字层怠致予改正成贷治与3.(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⑦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①星汉灿烂(注意“烂”的书写)②天涯若比邻③会当凌绝顶望岳④老夫聊发少年狂⑤梦回吹角连营⑥思而不学则殆⑦衔远山吞长江⑧出淤泥而不染4.(5分)名著阅读。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

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1)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所害,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将他护送到沧州.为此遭高俅追杀,只得在二龙山落草,最后投奔梁山.(2)取经初期,路上闯出六个贼匪欲抢劫唐僧师徒的马匹、行李,却反被悟空打死.因受了唐僧的责骂,“受不得人气”的悟空一气之下纵身走了.后来悟空在东海龙王和观音的劝说下,回来保唐僧取经.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有答案)

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有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常州:(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

(共14分)观秦兵马俑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

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

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

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

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

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

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

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

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

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

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

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

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

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

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语文(带解析)

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语文(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语文(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3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

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毕淑敏①一次生病,医生让照一张头颅的CT片子。

于是我得到了一张清晰准确的自己头骨的照片。

我注视着它,它也从幽深而细腻的灰黑色胶片颗粒中注视着我,很严峻的样子。

②头颅有令我陌生的轮廓。

卸去了头发,撕脱了肌肤,剔除了所有的柔软之物,颅骨干净得像刚从海中捞出来的贝壳。

突然感觉到很熟识,仿佛见过似的……不久以前……我记起了博物馆,那里有新出土的类人猿头骨化石。

夹进了几十万年进化的果子酱,颅骨还是像两块饼干似的相似。

造化可真是一位慢性子。

假如我的头骨片落到一位人类学家手里,便可以十分精确地分析出我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它携带着我的密码信息,脱离我而孤零零地存在着。

中考语文 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阅读(2021年整理)

中考语文 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阅读(2021年整理)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说明文阅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说明文阅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说明文阅读的全部内容。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说明文阅读新课标注重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强调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突出语言材料的人文性。

从目前考查的现状看,主要常考内容有: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考查;对说明顺序和方法的考查;对说明语言的考查;对句子作用的考查;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创造的考查.在对说明文阅读进行全面复习时,应注意:1·面对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考查,千万不可以偏概全,把段落中的说明对象及特征当成全文的,学会对材料的提炼和重组。

2.面对说明方法的考查,不仅仅要能识别,最重要的是要会分析其作用,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各自的个性及共性,解说方法所起的具体作用。

3.说明语言是必考内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它的精确与模糊上,考查则侧重于语言的模糊性,如表概数、推测、可能的语言,“左右”“大约…‘也许”“主要…‘据说”等词语的作用。

4.体会句子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如过渡作用、照应作用、概括中心作用、引领全文作用等。

5.对说明文科学精神、方法、创造等方面的考查,是一个难点。

但你只要平时留心就会很容易,如严谨求实,敢于创新,勇于献身等。

学会材料的再表达,就要关注生活,关注新科技.近年来,逐渐淡化现代文阅读的文体概念,淡化对纯文体知识的考查,整合并强化各类文体的阅读能力要求,以下几点应当引起关注:一、材料多来自于课外,内容多注重于自然奥秘、生态与保护、前沿科技以及身边的人文环境,能力检测面更宽,综合性更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

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为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

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考法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

主要有:想象补写题。

即通过想象,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

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

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

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

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

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

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试题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

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景设置题。

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

它既是对考生选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比较阅读题。

这类考题在阅读试题中穿插阅读材料,一般用链接的方式,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以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读书方法题。

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入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就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答题技巧归纳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1.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 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